![答司馬諫議書習題及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7c7f480598b1a8e6f934f03b98b723/ee7c7f480598b1a8e6f934f03b98b7231.gif)
![答司馬諫議書習題及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7c7f480598b1a8e6f934f03b98b723/ee7c7f480598b1a8e6f934f03b98b7232.gif)
![答司馬諫議書習題及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7c7f480598b1a8e6f934f03b98b723/ee7c7f480598b1a8e6f934f03b98b7233.gif)
![答司馬諫議書習題及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7c7f480598b1a8e6f934f03b98b723/ee7c7f480598b1a8e6f934f03b98b7234.gif)
![答司馬諫議書習題及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e7c7f480598b1a8e6f934f03b98b723/ee7c7f480598b1a8e6f934f03b98b723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答司馬諫議書同步練習題及答案【部編版必修下冊】班級:資料:【原文】【翻譯】【主題思想】【習題】試卷根據(jù)難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一、A卷:夯實基礎(chǔ)類題型:【重點課下注釋默寫】【重點句子翻譯】【課內(nèi)簡答題】二、B卷:能力提升類題型:【理解性默寫】【文言現(xiàn)象: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文言句式】【選擇題】【高考閱讀訓練】【原文】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fù)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fù)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蓋儒者所爭,尤在名實,名實己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征利、以
2、為侵官、生事、度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以授之于有司,而修之于朝廷,事;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不為征利;辟邪說,難為天下理財,前知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其如此也。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己。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己,則非某之所敢知。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翻譯】鄙人王安石請啟:昨
3、天承蒙(您來信)指教,我私下認為與君實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議論起政事來(意見)常常不一致,(這是因為我們)所持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緣故啊。雖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幾句,(但)終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慮(我的意見),所以(我)只是簡單地給您寫了封回信,不再一一為自己辯解了。再三考慮君實對我的重視厚遇,在書信往來上不應(yīng)該粗疏草率,所以現(xiàn)在詳細地說出我這樣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許能夠?qū)捤∥野?。有學問的讀書人所爭論的問題,特別注重于名義和實際(是否相符)。如果名義和實際的關(guān)系己經(jīng)明確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F(xiàn)在君實您用來指教我的,是認為我(推行新法)侵奪了官吏們的職權(quán),制造了事端
4、,爭奪了百姓的財利,拒絕接受不同的意見,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誹謗。我卻認為從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議訂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決定),把它交給負有專責的官吏(去執(zhí)行),(這)不能算是侵奪官權(quán);實行古代賢明君主的政策,用它來興辦(對天下)有利的事業(yè)、消除(種種)弊病,(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為天下治理整頓財政,(這)不能算是(與百姓)爭奪財利;抨擊不正確的言論,駁斥巧辯的壞人,(這)不能算是拒絕接受(他人的)規(guī)勸。至于(社會上對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誹謗,那是我本來早就料到它會這樣的。人們習慣于茍且偷安、得過且過(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們多數(shù)把不顧國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
5、當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變這種(不良)風氣,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對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幫助皇上來抵制這股勢力,(這樣一來)那么那些人又為什么不(對我)大吵大鬧呢?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盤庚不因為有人怨恨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計劃;(這是他)考慮到(遷都)合理,然后堅決行動;認為對(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緣故啊。如果君實您責備我是因為(我)在位任職很久,沒能幫助皇上干一番大事業(yè),使這些老百姓得到好處,那么我承認(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說現(xiàn)在應(yīng)該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陳規(guī)舊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領(lǐng)教的了。沒有機會(與您)見面,內(nèi)心
6、實在仰慕到極點?!局黝}思想】本文逐條駁斥司馬光對新法的責難,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舊、茍且偷安、不恤國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堅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決心。【習題及答案】A卷:夯實基礎(chǔ)一、重點課下注釋默寫:選自臨川先牛文集卷七十三(王安石全集第6冊,復(fù)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當時司馬光任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寫信反對王安石變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蒙教承蒙您賜教(指來信)。蒙,受?!居翁帲╟hu)同游共處,交往?!久俊縒o所操之術(shù)指所持的政治主張。操,go術(shù),方法、主張?!緩婑ǖ?)】嘮叨不休。
7、聒,說話聲嘈雜。不蒙見察不能被(您)理解。【故略上報】所以只簡單地給您回信。司馬光因反對新法,曾三次給王安石寫信,其中第一封長達三千字。王安石收到信后曾寫了一封短信回復(fù)。即此處說的“略上報”。辨同辯”,分辯。?【重念】區(qū)整?視遇看待,對待。?鹵莽粗疏草率。鹵,同“魯”。?具道所以詳細地說出我之所以這樣做的理由。?尤在于名實特別在于名和實(是否相符)。?天下之理得矣天下的大道理就清楚了。?【侵官,生事,征利,拒諫】這都是司馬光信上指責的話。意思是,王安石變法,添設(shè)新官,侵奪原來官吏的職權(quán);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生事擾民;設(shè)法生財,與民爭利;朝中有反對的意見,拒不接受。征,求。?以謂以為.認為。/?
8、【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從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議訂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把它交給負有專責的官吏(去執(zhí)行)。人主,君主。?【不為】不能算是。?【舉】施行。?辟辟邪說,難(nan)壬人】批駁不正確的言論,排斥巧辯的佞人。辟,批駁。難,排斥。壬人,善于巧言獻媚、惑眾取寵的人。?【前】些?茍且得過且過,沒有長遠打算。?非一日不是一天(的事)了。?恤顧念,考慮。?同俗自媚于眾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洶洶然大吵大鬧的樣子。?盤庚之遷商王盤庚為了鞏固統(tǒng)治、避免自然災(zāi)害,將國都遷到殷(今河南安陽)。?胥怨相怨,指百姓對上位者的怨恨。?【非特】丕旦【度(dfi)】讓處?【度(
9、du6)義而后動】考慮適宜就行動。義,適宣。?是認為正確。?可悔值得反悔的地方。?膏澤斯民旅國惠給人民?!静皇率隆坎蛔鍪?無所作為。前一個“事”是動詞,辦萋。知知道.這里是領(lǐng)教的意思?!緹o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沒有緣由見面,內(nèi)心不勝仰慕之極。這是古代書信的套語。不任,不勝。區(qū)區(qū),小,謙辭,指區(qū)區(qū)之心。二、重點文言語句翻譯1、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翻譯:我說:昨天承蒙(您來信)賜教。我認為和您交游相處友好的日子很長久了:但是議論政事常常合不來:I文星因為我們采取的政治小張不同的緣故。2、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fù)一一自辨;重念
10、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fù)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翻譯:如果硬要辨解,最后一定不會被理解,所以簡單地寫回信給你,不再一一為自己辨白;再三想到您對我的重視厚遇,對(書信)往來不應(yīng)草率莽撞,所以現(xiàn)在詳細說明情況,希望您也許能諒解我。3、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翻譯:讀書人爭論的問題,主要在于名稱和實際的關(guān)系,名稱和實際關(guān)系明白了,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楚了。4、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翻譯:現(xiàn)在您用來教訓我的是認為我超越權(quán)限、惹事生非、搜刮錢財、拒絕批評,因此遭到天下人的怨恨和誹謗。5、某則以為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11、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翻譯:我卻認為受皇上的委托,擬訂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然后交給專職的官吏去執(zhí)行.不能叫作越權(quán);6、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翻譯:推行先王實行過的政事,興利除弊,不能叫作惹事生非;為國家清理財政,不能叫作搜刮錢財;駁斥錯誤言論,責問巧言小人,不能叫作拒絕批評。7、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翻譯:至于怨恨和誹謗那么多,那本來早就料到官會這樣的。8、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翻譯:人們習慣于得過且過已經(jīng)不是一天了,
12、十大夫大多數(shù)以不憂慮國家大事、隨波逐流、討好眾人為匕皇帝才根改變I文種狀況,而我就不考慮反對派的多少,要出力幫助皇帝對抗這些人,那么大家怎么能不大吵大鬧呢?9、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翻譯:盤庚遷都的時候,老百姓都怨恨,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而已。盤庚沒有因為有人怨恨而改變他的計劃,因為計劃合理才行動的,這事看不出可以后悔的地方。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翻譯:如果您責備我任職很久,沒有能幫助皇帝大有作為,以造福于人民,那么我承認有罪過:如果
13、說現(xiàn)在應(yīng)當什么事情都不做.墨守成規(guī)而已.那我就不敢領(lǐng)教了。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翻譯:沒有機會見面,我不勝仰慕到極點。三、課內(nèi)簡答題:1、王安石為什么要寫這封書信?答:因為司馬光寫了一封長信,對王安石的變法橫加指責,故王安石寫此信為自己辯解。2、“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中術(shù)”指什么?答:“術(shù)”指二人所持的治國之道、政治主張。3、文中追述“盤庚之遷”的用意是什么?答:以確鑿的史實針眨當時士大夫的流俗,說明反對的人多就己的境定錯了。證明自況,與“盤庚之遷”時一樣,因此決“不為怨者故改其度”.表達了改革的決心不變。4、文章最后王安石說“某知罪矣”。這是否向司馬光認錯?為什么?答:王安石說“某知罪矣
14、”,這不是向司馬光認錯。王安石認為自己“錯”在“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由此可見王安石不僅沒有因改革“認錯”,反而認為自己改革還不夠堅決,不夠迅諫,不夠徹底。5、本文是駁論。作者旨在批駁什么觀點?答:本文批駁的觀點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作者是如何駁論的?答:針對司馬以“侵官,牛事,征利L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的責難,作者先逐點駁斥“受命于人豐.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牛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千人,不為拒諫”。這樣,有理有據(jù)有節(jié),而“侵官,牛事,征利,拒諫”,成為無中牛有,司馬先的論點失去了成
15、立的某礎(chǔ)。干安石講一步批駁:他沒有否認“天下怨謗”。他認為“人習干茍目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順水推舟地指出“上乃欲變此;再列舉“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這樣,王安石從現(xiàn)實和歷史兩個方面說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因此,“天下怨謗”不足為奇。7、在嚴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對變法持什么態(tài)度?哪些語句體現(xiàn)了這種態(tài)度?答:王安石堅持變法,義無反顧?!岸攘x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貝J非某之所敢知”等語句集中體現(xiàn)了王安石的態(tài)度。8、天下“怨謗”、眾人“洶洶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答:天下“怨謗”、眾人“洶洶然”的真
16、正原因是:王安石新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寫:1、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自言與司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卻常有不同意見的句子是: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2、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對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駁的三句是: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3、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對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駁的兩句是: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4、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對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之以“拒諫”罪名加以反駁的三句是:辟邪說以壬人,不為拒諫。5、在答司馬諫議書中,
17、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對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之以“侵官”罪名加以反駁的四句是:某則以為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宥司,不為侵官。6、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說,和司馬光議事每不合,主要是政見和方法不同的原因,因此簡略地寫回信,不再辯解,但是又因為“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fù)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希望司馬光原諒他。7、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認為有學識的讀書人所爭論的內(nèi)容是:蓋儒者所爭,尤在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8、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認為司馬光指責自己的主要問題的句子是: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9、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為自己辯護
18、,他說受命于人主,為朝廷定法度,不能算是侵奪官員的職權(quán),然后他又接著說,“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否定了“生事”之說。10、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在文中揭示眾官對他洶洶然的原因的句子是: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11、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舉例說明先王做事也會招致百姓反對,不只是朝廷士大夫反對的句子是: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己。12、在答司馬諫議書中,“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速,以致天下怨謗也”這一句概括了司馬光來信中指責王安石變法的話。13、在答司馬諫議書中,表明王安石對當時士大夫茍且偷安、墨守成規(guī)、隨和世俗的不滿的句
19、子是: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14、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從“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可看出王安石對變法招來的怨誹早有預(yù)料。15、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直接點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兩句是:是: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16、在答司馬諫議書中,“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可以說是王安石的行事準則,也是歷史上一切改革家剛決精神的一種概括。17、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在文章最后正面表明態(tài)度:“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己,則非某之所敢知I”委婉的口吻中蘊含著銳利的鋒芒,一語點破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實質(zhì),直刺對方要害。18、在答司馬諫
20、議書中,王安石用“某則以為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三句將新法從決策、制定到推行的全過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順、合理合法。19、在答司馬諫議書中,作者舉盤庚遷都的歷史事件,面對群起怨恨的百姓盤庚是如何做的: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20、在答司馬諫議書中,作者表達雖無緣見面,但對司馬光充滿了仰慕之情的兩句是: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21、在答司馬諫議書中,作者認為如果對方指責自己在位時間長,卻不能幫助君王福澤百姓,這種失誤他是承認的句子是: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22、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強調(diào)自己雖想解釋,但對
21、方終究不會考慮自己建議的句子是: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23、在答司馬諫議書中,作者用“受一一議一一授”來說明變法并未侵奪官吏們職權(quán)的句子:某則以為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五、文言現(xiàn)象積累:?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析:施加恩惠不復(fù)自辨:辨.通“辯” .辯 于反復(fù)不宜鹵莽:鹵.通“魯”.粗 故今具道所以:具,通“俱”,詳細2、分析下列加點字的文言現(xiàn)象并解釋: 故略上報:上報:古今異義,古義:寫? ? 回信 今義:向上級匯報 于反復(fù)不宜鹵莽:反復(fù):古今異義,? ? 古義:書信往來今義:多次重H 以膏澤斯民:膏澤:名詞作動詞,則眾同為而不洶洶然:洶洶:古今異? ? 義,古義
22、:大吵大鬧 今義:形容聲 勢盛大的樣子,多含貶義。 故今具道所以:所以:古今異義,古義:的原因今義:連詞,表結(jié)果,所以 如口今口當一切不事事:事:名詞作動詞.做 今君實所以見教者:所以:古今異義,? ? 古義:用來的今義:連詞,哀結(jié)果,所以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區(qū)區(qū):古今異? ? 義,古義:謙詞,用于自稱。今義:指小或少以致天下怨謗也:以致:古今異義, 古義:因而招致今義:連詞表結(jié)果。以致3、判斷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 也:判斷句,“也”表判斷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判斷句,加點的“為”譯為“是”表判胥怨者,民也:判斷句名詞作動詞,者,也表判斷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狀語后置句,
23、“于朝廷”作狀語后置受命千人豐:狀語后置句,“于人本”作狀語后置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賓誥前置句,“何為”應(yīng)為“為何”至干怨誹之多:定語后置句.“多怨 謗”4、一詞多義:見:冀君實或見恕也:第一人稱代詞,我 于是人朝見威王:動詞,拜見秦王坐章臺見相如:動詞,召見 眾人皆解而我獨醒,是以見放:介詞,表被動,譯為“被”風吹草低見牛羊: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修: 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動詞,修改-乃重修岳陽樓:動詞,修建諂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詞,長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韓非子:拔詞,學習臣修身潔行數(shù)十年魏公子列傳:動詞,修養(yǎng)以: 以致天下怨謗也:連詞,表結(jié)果,譯 為“因而” 以授之于有司:連詞,表目的,譯為“來,以便
24、”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介詞,把見漁人,乃大驚:動詞,看見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介詞,表原因,竊以為與在實游處相好之口:動詞,認為為:不為侵官:判斷動詞,是為天下理財:介詞,替,給同俗自媚于眾為善:動詞,當作未能助上大有為:名詞,作為守前所為而已:動詞,做邯鄲為郡:動詞,變成六、選擇題: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 所 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 ?B 、 故今具道所以C 、 辟 邪說,難壬人D、【解析】 Do D 知:領(lǐng)教。故:原因道:說辟:批駁則非某之所敢知 知:明白、下面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B、是而不見可悔故也/是社稷之臣也C、盤庚不為怨
25、者故改其度/愛其子,擇師而教之D、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解析】CoA為:介詞,替/動詞,是。B是:動詞,認為正確/代詞,這。C其:代詞,自己的。D以:連詞,來,表目的/介詞,因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以致天下怨謗也?B、于反復(fù)不宜鹵莽?C、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D、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解析】DoA以致:古義,因而招致;今義,表結(jié)果的連詞,多指不好的結(jié)果。B反復(fù):古義,書信往來;今義,表多次重復(fù)。C非常:古義,不同尋常;今義,表特別,十分。D以為:認為。古今義同。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FI久游處:交游相處,交往4下列各句中,加點字詞
26、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重念蒙君實視遇厚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視遇:看待 強:加強 膏澤:施加恩澤【解析】C。C強:勉強。 TOC o 1-5 h z 5、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意思與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度義而后動A.一夜飛度鏡湖月B.相如度泰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C.與陳涉度長絮大,比權(quán)量力D.因自度其曲?【解析】BoB項與例句都是“估量、考慮”之義。A項渡過。C項量長短。D項寫。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故略上報B.于反覆不宜鹵莽?C.而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D.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解析】DoD項生事:制造事端。
27、A項古義:寫回信。B項古義:書信往來。C項古義:不同尋常。7、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從詞類活用角度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B.籍吏民,封府庫?C.范增數(shù)目項王D.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解析】DoABC三項都是名詞活用為動詞。D項名詞作狀語。8、下列各句從句式角度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某則以為受命于人主B.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舉先王之政【解析】DoABC三項為介賓后置句。D項為陳述句。不正確的一項是(故:原因謗:誹謗恤:顧慮, 憂9、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A.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B.以致天下怨謗也C.上大夫多以不恤國事D.度義而
28、后動度:估量,考【解析】B。B謗:指貢10、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是王安石用來反駁司馬光的一組是()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shù)多異故也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為天下理財辟邪說,難壬人人習于茍且非一口A.C.D.【解析】D.是分析兩人的交往情況,是分析社會現(xiàn)狀。、下列句子編為四項,全都屬于作者變法的反應(yīng)的一項是()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怨誹之多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A.C.【解析】Co幾項都是。、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詞義相同的一組是()oA盤庚之遷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B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C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D不恤國事【解析】D。A之,前一個是結(jié)
29、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后一個是動詞,到。B.度,前一個是名詞,計劃;后一個是動詞,考慮。C.以,前一個是介詞,用;后一個是表目的連詞。D.事,都是名詞,事情。、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在給司馬光的這封回信中,王安石主要辯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五事。木文對當時士大夫不恤國事、茍且偷安、墨守成規(guī)的保守思想表示了不滿。本文引用了上古時期盤庚遷都而致怨的事例,說明社會改革古己有之。木文作者批駁司馬光的意見,針鋒相對但又注意分寸,既表明態(tài)度又不失贈答之禮?!窘馕觥緾。C引用盤庚遷都而致怨的事例作類比,表明作者推行新法的決心。、下面對本文內(nèi)容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30、A、在本文中,司馬光認為天下“怨謗”、眾“洶洶然”是王安石在變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諫”造成的。B、而對保守派的指責,作者開始不屑于辯解,就沒有回復(fù)。后來想到不可魯莽失禮,才寫了本文,表達了一種堅持改革的信心。C、木文通過對司馬光指責自己的幾個方面的辯駁,從而批駁了保守派的不恤國事、墨守成規(guī)的狀況,表明自己的堅決態(tài)度。D、首先交代寫信的原因,言語委婉有致;接著進行合情合理地辯駁,有理有據(jù),層層深入;最后表明態(tài)度,不失贈答之禮。【解析】B項,分析有誤。不是沒有回復(fù),而是簡單地做了回復(fù)。15、下列課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為了增強批駁的力度,作者舉了“盤庚西遷”的史實,結(jié)尾又連用兩個假設(shè)
31、復(fù)句,措辭委婉而堅決。B.文段分析反對派對新法怨恨、誹謗的原因,并表示對士大夫不恤國事、茍且偷安、墨守成規(guī)等保守思想的不滿。C.文段最后一句“則非某之所敢知”表現(xiàn)了王安石變法的堅決態(tài)度。D.“無由會語,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表明王安石因工作很忙而不能與司馬光見面的歉意。【解析】DoD表明王安石因工作很忙而不能與司馬光見面的歉意”分析有誤,原文“無由會語,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意思是沒有機會(與您)見面,內(nèi)心實在仰慕到極點。表達的是仰慕之情。七、課外文言文閱讀拓展:段君足下:某在京師時,嘗為足下道曾鞏善屬文,未嘗及其為人也。還江豆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書以所聞詆鞏行無纖完,其居家,親友惴畏焉,
32、怪某無文字規(guī)鞏,見謂有黨。果哉,足下之言也?鞏固不然。鞏文學論議,在某交游中不見可敵。其心勇于適道,殆不可以刑禍利祿動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養(yǎng)無虧行,家事銖發(fā)以上皆親之。父亦愛之甚,嘗曰:“吾宗敝,所賴者此兒耳?!贝四持娨?。若足下所聞,非某之所見也。鞏在京師,避兄而舍,此雖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顧不可以書傳也。事固有跡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誅焉,則誰不可誅邪?鞏之跡固然邪?然鞏為人弟,于此不得無過。但在京師時,未深接之,還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嘗以此規(guī)之也。鞏果于從事,少許可,時時出于中道,此則還江南時嘗規(guī)之矣。鞏聞之,輒瞿然。凡鞏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過,亦如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瓷磚買賣合同
- Unit 3 Family Matters Understanding ideas Like Father,Like Son 說課稿 -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外研版(2019)必修第一冊
- 2024-2025學年高中語文 第三課 第4節(jié) 咬文嚼字-消滅錯別字說課稿2 新人教版選修《語言文字應(yīng)用》
- 21 古詩三首 第一課時 說課稿-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
- 2025購銷合同范本
- 企業(yè)派駐合同范例
- 2023八年級英語下冊 Module 2 Experiences Unit 2 They have seen the Pyramids第三課時說課稿 (新版)外研版
- 體驗設(shè)備合同范例
- 醫(yī)院綜合能源合同范本
- 農(nóng)村租地養(yǎng)殖合同范例
- 慢性腎衰竭的護理課件
- 2024-2025學年河南省鄭州市高二上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甲流乙流培訓課件
- 兒科學川崎病說課
- 2025《省建設(shè)工程檔案移交合同書(責任書)》
- 2025年云南農(nóng)墾集團總部春季社會招聘(9人)管理單位筆試遴選500模擬題附帶答案詳解
- 《石油鉆井基本知識》課件
- 電力兩票培訓
- 四百字作文格子稿紙(可打印編輯)
- 新概念二冊課文電子版
- 采掘基礎(chǔ)知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