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試卷第 =page 1 1頁,共 =sectionpages 3 3頁第五單元 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 單元測試 (訓練時間:90分鐘;總分100分)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50分)1馮友蘭先生提出:古代中國人十分強調中國與夷狄之分,所重分野在于文化而非種族。近代中國人盡管在和歐洲人的征戰(zhàn)中,屢戰(zhàn)屢敗,但是,并沒有對歐洲人十分在意。一直到發(fā)現歐洲文明可以和中國文明相頡頏,才開始重視起來。該學者旨在強調近代中國人()A重視戰(zhàn)爭對文化傳播的推動作用B民族觀念深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C普遍地認可了西方近代民族觀念D初步形成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想2根據彭澤益編新編朱涇鎮(zhèn)志介紹,在明清時期,上海市朱涇鎮(zhèn)的棉
2、紡織業(yè)十分發(fā)達。但是,鴉片戰(zhàn)爭后,“手織土布逐漸衰落,朱涇鎮(zhèn)四鄉(xiāng)發(fā)展為純水稻區(qū)”。引起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B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C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D工商業(yè)市鎮(zhèn)興起3據記載,鴉片戰(zhàn)爭前后白銀大量外流,1831年外流超500萬兩,鴉片戰(zhàn)爭后十年間,白銀外流量高達一億五千萬兩以上。這最有可能()A促進清政府自身不斷進行改革B推進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C引發(fā)如太平天國式的農民起義D加快西方進一步侵略中國4據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記載,18431847年英國制造品輸華值為209萬英鎊,但在18481852年間,英國制造品輸華值卻降至166.4萬英鎊。導致18431852年英國制造品輸華值發(fā)
3、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國自然經濟的頑強抵抗作用B鴉片貿易影響了中國人的購買力C太平天國影響外國商品的銷售D群眾性的抵制洋貨運動的影響51864年普魯士駐華公使不顧國際公法,在中國的大沽口扣留了丹麥的三艘貨船。中國為此同普魯士進行交涉,強調普魯士扣留丹麥船只之處是“中國專轄之內洋”,“外國在中國洋面,扣留別國之船,乃顯系奪中國之權”,最終中方交涉成功。這一事件反映了()A傳統(tǒng)宗藩外交體系逐漸解體B國際法的引人避免了中國主權喪失C近代外交意識推動主權維護D中國傳統(tǒng)外交理念開始向近代轉變6鴉片戰(zhàn)爭前夕,清政府禁煙的主要方式是要求煙商完全把鴉片交出來,煙商不聽令就撤退十三行的仆役,斷絕接濟,派兵封
4、圍十三行,廣東幾百年來“馭夷”的方法就是這樣。清政府的禁煙舉措反映了這一時期()A海禁政策持續(xù)影響中國社會變革B傳統(tǒng)思維影響晚清官員行為模式C清朝政府大力支持國內禁煙運動D天朝上國觀念持續(xù)影響國人思想7據粵海關志載,19世紀60年代以前,廣東省內的蔗糖大部分匯聚于廣州出口或轉往內地。之后,粵東的糖不再經廣州而是匯集于汕頭出口外國或內地,汕頭成為與廣州并存的兩大糖業(yè)銷售中心。這一變化的背景是()A廣州喪失外貿中心地位B東南沿海民族工業(yè)的興起C西方對蔗糖的需求增長D列強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8矗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為紀念中國近代以來為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犧牲的人民英
5、雄們而建立的,碑的基座四周鑲有十塊巨幅漢白玉浮雕,其中第一塊的內容就是“虎門銷煙”。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門銷煙()A沉重地打擊了英國走私鴉片的奸商B由民族英雄林則徐領導并有效禁煙C英國以此為借口發(fā)動了侵華的戰(zhàn)爭D顯示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堅強意志9魏源的海國圖志對法國有如下描述:佛蘭西國雖精神好禮,但其民輕諾寡信,豪興喜武。后人王韜在其著作法國志略中說道:法國的政治、經濟、科學雖很優(yōu)秀,但這些東西在中國三代時就存在過,法國不過保留了中國古代的好習慣和好政策而已。由此可知()A記載因具有主觀性不足為信B國人對法國的研究趨于客觀C后世研究比早期觀點更可信D歷史認識應置于特定的時代101855年,吉田松陰公
6、開宣稱:“一旦軍艦大炮稍微充實,便可開拓蝦夷,曉喻琉球,使之會同朝覲;責難朝鮮,使之納幣進貢;割南滿之地,收臺灣、呂宋,占領整個中國,君臨印度?!币陨涎哉撜f明日本()A當時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B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C軍事實力遠超亞洲其它國家D當時已經占領朝鮮半島111904年5月,大清王朝外務部批準濟南正式開埠。同年,東方雜志撰文評論道:“德國嘗以獨占山東全省利益,屢向北京政府要求權力,其所經營者,著著進步遂將濟南、濰縣、周村三處開為商埠,俾利權不致為德人所壟斷?!边@可用于說明清政府自開商埠()A出于抵御帝國主義瓜分的考量B阻斷了列強搶占租借地的潮流C旨在改變中國半殖民地的狀況D回應了全世界華
7、人的輿論呼聲121878年,李鴻章委派商人唐廷樞,籌資從國外購買設備,聘請外國技術人員開辦了開平煤礦。產煤質優(yōu)價廉,逐步代替洋煤在天津市場的地位。據此可知,開平煤礦()屬于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一定程度抵制外國經濟侵略利于降低百姓生活成本對外國資本主義存在依賴性ABCD13沈葆楨和左宗棠興辦福州船政,與外國人的合作方式是合同制,即船政與外國人個人簽合同,而不是與外國政府簽合同。馬尾區(qū)當時開了一系列車間,但凡船上用到的東西,都對應有一個機構能制造。福州船政的這些舉措()A暴露了洋務運動的根本缺陷B提高了福州船政的行業(yè)地位C反映了洋務運動的妥協(xié)與退讓D客觀上有維護中國權益的意義141860年,太平天國控
8、制了南京,俄國人在蠶食中亞,英法聯(lián)軍進入北京,而且英法聯(lián)軍因為中國不同意新條約的條款而燒毀了圓明園。為避免走向崩潰,清政府必須采取緊急的行動。清政府采取的緊急行動中最為典型的是()A聯(lián)合英法鎮(zhèn)壓太平天國B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C設立總理衙門等新機構D將“師夷長技”付諸實踐15奕 曾說:“洋匠與中國立合同,訂明若干年造船若干號,因恐成船太速,不能久留以食薪餉,往往派華匠造一器,有先期而成者必以為不中程式棄之,華匠相率緩延遂成錮習。”這從側面反映出( )A洋匠挾技居奇謀私利B華匠缺乏生產積極性C中國科技落后于西方D洋務派缺乏維權意識16從1861年到1884年,廣東督撫不無熱心洋務者如郭嵩燾、劉坤一
9、等,但任期長、受朝廷信賴的多為傳統(tǒng)的滿員。1884年張之洞就任兩廣總督后,博采西學,大辦洋務,廣東近代化終于有了新氣象。這反映出()A廣東開近代化風氣之先B督撫制影響洋務運動興衰C漢族官僚遭到滿人壓制D洋務運動的發(fā)展步履維艱17有學者指出,18941895年的中日戰(zhàn)爭,證明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狹隘性日益明顯。為克服這一“狹隘性”()A清廷承認了義和團的合法性B洋務派提出了“求富”的口號C群眾性反割臺斗爭此起彼伏D民族資產階級掀起維新浪潮18維新派不僅宣傳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還創(chuàng)辦算學報、格知新報等介紹自然科學的報刊,在報刊上開辟“格致”,“算學”等專欄。譚嗣同等人在南學會舉辦的演講會上講述地球
10、公轉和自轉,地震、日食等天文地理知識。維新派如此重視科學的主要原因是()A爭取洋務派官員的支持B營造變法的思想氛圍C推動中國教育的近代化D改造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19某晚清人士說:“康有為欲刪定六經,而先作偽經考,欲攪亂朝政,而又作改制考,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贝搜哉摲从吵鲈撊耸浚ǎ〢啟迪民智,破除迂腐B古今貫通,中西兼容C救亡圖存,排斥西學D維護傳統(tǒng),立場保守20“戊戌變法實開中國近代改革之先河,沖擊封建桂格,解放思想,刷新風氣,啟示后人,功不可沒?!贝瞬牧弦庠趶娬{戊戌變法()A是成功的政治運動B是全面的社會變革C是深刻的思想解放D有廣泛的群眾基礎21義和團運動反推了“開民智”時代的到來,推動
11、了全民動員的民族抗爭運動的興起,繼起了抵制洋貨等運動,新知識群體、傳統(tǒng)紳士等知識精英,常常直接訴諸群眾力量的態(tài)度,既體現了“社會啟蒙”的成功,也反映了當時“民間社會”勢力的茁壯。材料旨在說明()A民族群體意識的覺醒B資本主義快速發(fā)展C反帝愛國運動的興起D民族危機不斷加深22英國人赫德評價義和團運動:“不論中國哪一部分領土被分割去,都必須用武力來統(tǒng)治。像這樣,被分割去的領土越大,治理起來所需的兵力就越多,而騷亂和叛亂的發(fā)生就越是確定無疑。中國如被瓜分,全國就將協(xié)同一致來反對參與瓜分的那幾個外國統(tǒng)治者。”這說明義和團運動()A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B“扶清滅洋”順應了時代發(fā)展C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
12、的迷夢D阻止了殖民者對中國的侵略23歷史學家陳旭麓認為:甲午大敗,“成中國之巨禍”,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也因此而開始。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B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地主階級開始了“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D資產階級維新派發(fā)起救亡圖存戊戌變法運動24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凸顯的共同主題是()A國家出路的探索B政治民主化的嘗試C思想解放的潮流D清政府統(tǒng)治的崩潰25“百日維新”前,梁啟超任教于湖南時務學堂,“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又竊印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禁書,“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于是“湖南新舊派大哄”。這反映出
13、,當時()A革命已成為主要思潮B維新派變法策略未能統(tǒng)一C變法思想的根本轉變D維新派側重動員民眾變法二、主觀題(共50分)26(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一18世紀,來華耶穌會士的報道引起西方人對中華文化的濃厚興趣。他們認為孔夫子是最有智慧和道德的人,他的儒教治國使得中國繁榮富庶,安定開明,是其他國家效仿的典范。啟蒙主義哲學家竭力將中國渲染成一個世俗樂園。中國的開明帝王,宗教寬容的政策,孔夫子的睿智,都使當時的西方人自愧弗如。然而,這股中國熱于18世紀中期到達頂峰后發(fā)生了轉折。隨著西方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中國國內一連串歷史事件的發(fā)生使得中國在歐洲的威望嚴重下降。1793年英國特使馬
14、夏爾尼出使中國,由于覲見禮之爭,被迫屈辱地返回國內,同時他把一個腐敗盛行、愚昧落后、狂妄自大的中國形象帶到西方。西方對中國的想象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緣于鴉片戰(zhàn)爭。東方帝國變得不堪一擊,而更多親臨者的所見所聞打破了以往的高大形象。摘編自程蒙、龔燦等中國的國際形象變遷材料二二戰(zhàn)后,美國成為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的大國,在世界上形成了超級大國的國際印象。美國憑借其強大的實力,在國際反恐、禁毒、跨國犯罪等方面做出了一些貢獻,這些為美國樹立了正面積極的國際形象。但是,冷戰(zhàn)以來,從老布什時期的海灣戰(zhàn)爭,到克林頓時期的科索沃危機,再到小布什時期的阿富汗、伊拉克戰(zhàn)爭,再加上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所有的這些都
15、大大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進一步塑造了美國強權政治和霸權外交的國際形象,從而形成了美國國際形象的兩重性。摘編自張昊冷戰(zhàn)后美國國際形象兩重性及其原因簡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7一19世紀不同時期中國的國際形象并分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國際形象兩重性的涵義并說明影響國際形象的因素。27(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夷變以來,帷幄所擘畫,疆場所經營,非戰(zhàn)即款,非款即戰(zhàn),未有專主守者,未有善守者。不能守,何以戰(zhàn)?不能守,何以款?以守為戰(zhàn),而后外夷服我調度,是謂以夷攻夷;以守為款,而后外夷范我驅馳,是謂以夷款夷。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
16、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內河;二曰調客兵不如練土兵,調水師不如練水勇。攻夷之策二:曰調夷之仇國以攻夷,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钜闹叨涸宦牷ナ懈鲊钥钜模著f片初約以通市。(1)根據材料,指出材料的出處及作者,并概括材料的主要觀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上述一個觀點,運用唯物史觀進行解讀。28(12分)中國古代和近代的海軍建設材料一據記載,南宋初年,名將韓世忠在黃天蕩以水軍將金軍統(tǒng)帥圍困達四十八天,岳飛在洞庭湖一帶收編了超過一千條戰(zhàn)船和數千名官兵這些水軍都有一定程度的私兵色彩。南宋朝廷設置了沿海制置使司,專門負責海防。該機構統(tǒng)率的水軍有一萬名以上的官兵和數百艘戰(zhàn)船的規(guī)模。到南宋后期,水軍的
17、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例如理宗在位時(12241264年)設置的殿前司浙江水軍,駐于臨安,有兵兩千八百人,到度宗在位時(12641274年)增加到一萬人。摘編自任野宋朝水軍的發(fā)展材料二光緒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軍章程頒布。該章程基本上是參照英國海軍擬定的,是中國當時最西方化的軍隊制度模板。海軍制度分為軍官和士兵兩個系列。軍官分為戰(zhàn)官和藝官:戰(zhàn)官是軍事指揮員,分為管帶、大副、二副、三副;藝官是指軍艦上的技術軍官,保留原來的軍官職銜(如提督、總兵、副將等)。該章程特別規(guī)定,海軍軍官一律由海軍學校畢業(yè)生擔任,使之成為近代中國第一個有學歷要求的軍隊制度章程。章程還規(guī)定士兵分三等并依次遞升。雖然北洋海軍
18、制度看似非常完備,但從國外留學歸來的海軍將領也逐漸沾染上了舊軍隊的陋習,有章不遵,有令不行,軍隊的訓練也日益流于形式。摘編自張鳴中國政治制度史導論(1)根據材料一,指出南宋時期水軍建設存在的問題。(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北洋海軍制度建設的特點并簡評其影響。29(14分)對同一歷史事件,考辨史實的真?zhèn)?,史料信息的處理,一定要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歷史的真?zhèn)闻c史料的價值材料一1899年1月,康有為在回憶“公車上書”時說:“再命大學士李鴻章求和,議定割遼、臺,并償款二萬萬兩。三月二十一日電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啟超)鼓動各省,并先鼓動粵中公車,上折拒和
19、議,湖南人和之時以士氣可用,乃合十八省舉人于松筠庵會議,與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晝二夜草萬言書,請拒和、遷都、變法三者并日繕寫遍傳都下,士氣憤涌,聯(lián)軌察院(都察院)前里許,至四月八日投遞,則察院以既已用寶(光緒帝批準和約),無法挽回,卻不收。”許多論著據此認為康有為發(fā)起和組織了“公車上書”,并將之視為資產階級改良派走上政治舞臺的標志。摘編自康南海自編年譜等材料二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史學界對康有為的說法提出了諸多質疑。茅海建詳細查閱清朝軍機處隨手檔、早事檔、上諭檔、電報檔、洋務檔、收電、交發(fā)檔、宮中電報電旨等檔案,提出:“從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兩個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電奏的次數
20、達154次,加入的人數超過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電奏反對者(反對簽訂和約)已過其半數;在京城,翰林院、總理衙門、國子監(jiān)、內閣、吏部官員皆有大規(guī)模的聯(lián)名上書;舉人們的單獨上書也達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數達到了1555人次;舉人們參加官員領銜的上書為7次,加入人數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為所稱不收其上書的當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員舉人的上書共計十五件?!薄坝纱丝梢宰C明,康有為組織的十八行省公車聯(lián)名上書,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為根本沒有去送?!闭幾悦┖=ㄎ煨缱兎ㄊ肥驴级?1)材料一、二對待“上書”焦點問題的闡述有何不同,對此可得出什么初步結論?(2)請從史料類型和史料實
21、證的角度,評析上述材料對研究“上書”焦點問題的價值。答案第 = page 1 1頁,共 = sectionpages 2 2頁參考答案1B【解析】作者認為近代中國學習西方,并不是由于在軍事上敗于對方,而是看到西方文明與中國文明不相上下,才開始重視,仍然是帶有以文化色彩劃分族群的觀念,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戰(zhàn)爭的作用,排除A項;C項太絕對,排除C項;D項不是主旨,排除D項。故選B項。2A【解析】結合所學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上海成為通商口岸,收到西方物美價廉的商品的沖擊,上?!笆挚椡敛贾饾u衰落,朱涇鎮(zhèn)四鄉(xiāng)發(fā)展為純水稻區(qū)”,A項正確;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和材料無關,排除B項;19世紀60
22、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才產生,排除C項;工商業(yè)市鎮(zhèn)早已興起,并不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排除D項。故選A項。3C【解析】根據材料“鴉片戰(zhàn)爭前后白銀大量外流”分析外流的白銀通過稅收等形式最終轉嫁到普通百姓身上,引發(fā)農民起義,C項正確;清政府的自身改革在19世紀60年代以后,時間不符,排除A項;中國白銀的外流會加劇中國對外國的不滿,不會形成和好局面,排除B項;白銀外流對外國有利不會帶來其政策的改變,排除D項。故選C項。4A【解析】據材料“但在18481852年間,英國制造品輸華值卻降至166.4萬英鎊”,可知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一段時間,由于中國自然經濟的抵制,中國的市場并未向英國打開,因此英國制造品輸華值下降
23、,A項正確;鴉片貿易只能影響部分中國人的購買力,對英國產品入華影響不大,排除B項;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于1851年,而材料中1848年英國制造品輸華值就已經下降,排除C項;當時中國人還未覺醒,群眾i虛擬的抵制洋貨運動還未發(fā)生,排除D項。故選A項。5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中國清政府利用“中國專轄之內洋”“外國在中國洋面,扣留別國之船,乃顯系奪中國之權”等法理依據,取得對德國外交的勝利,體現了近代外交意識推動主權維護,C項正確;丹麥不屬于宗藩外交體系,排除A項;B項說法錯誤,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國家主權喪失,排除B項;總理衙門設置,體現中國傳統(tǒng)外交理念開始向近代轉變,排除D項。故選C項。6B【解析】根
24、據題干“清政府禁煙的主要方式是要求煙商完全把鴉片交出來,煙商不聽令就撤退十三行的仆役,斷絕接濟,派兵封圍十三行,廣東幾百年來“馭夷”的方法就是這樣”說明官員的禁煙方式仍受傳統(tǒng)思想影響,B項正確;題干不涉及海禁政策,排除A項;從題干無法得出清政府大力支持,排除C項;與天朝上國觀念關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B項。7C【解析】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汕頭被迫成為通商口岸,因此19世紀60年代以后,汕頭逐漸形成了糖業(yè)銷售中心,這是列強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的結果,D項正確;廣州喪失外貿中心地位是在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但是這并不能解釋汕頭成為糖業(yè)銷售中心的歷史現象,排除A項;汕頭成為糖業(yè)外銷的中心之一,與民族工業(yè)興起
25、無關,排除B項;西方對蔗糖的需求增加并不能導致汕頭成為糖業(yè)銷售中心,兩者不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8D【解析】依據題干可知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為紀念中國近代以來為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犧牲的人民英雄們而建立的,因此第一塊漢白玉浮雕的內容就是“虎門銷煙”,其主要原因在于虎門銷煙不僅是中國人民禁煙運動的一次重大勝利,而且展示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堅強意志,有助于弘揚民族愛國精神,D項正確,排除A項;虎門銷煙由林則徐領導,但不是紀念這一事件的最主要原因,排除B項;英國以此為借口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不是虎門銷煙的最主要意義,排除C項。故選D項。9D【解析】根據“法國的政治、經濟、科
26、學雖很優(yōu)秀,但這些東西在中國三代時就存在過,法國不過保留了中國古代的好習慣和好政策而已?!钡葍热菘傻贸霎敃r中國人對于法國的認識有限,這與當時國人的思想觀念及國際視野有關,因此可得出歷史認識應置于特定的時代,D項正確;A項太絕對,排除A項;從材料中看出并不客觀,排除B項;后世研究并不一定比早期 可信,排除C項。故選D項。10B【解析】1855年,日本就有“割南滿之地,收臺灣、呂宋,占領整個中國,君臨印度”的陰謀,說明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B項正確;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之后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排除A項;根據“一旦軍艦大炮稍微充實”可知,當時日本軍事實力并非很強大,排除C項;根據“一旦軍艦大
27、炮稍微充實”可知,材料是日本的侵略計劃,排除D項。故選B項。11A【解析】根據材料“遂將濟南、濰縣、周村三處開為商埠,俾利權不致為德人所壟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政府為了抵御德國對山東的瓜分,批準濟南開埠,A項正確;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C項錯誤,真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的狀況,排除C項;材料沒有反映輿論呼聲,排除D項。故選A項。12B【解析】根據材料“逐步代替洋煤在天津市場的地位”可概括出一定程度抵制外國經濟侵略,正確;根據材料“產煤質優(yōu)價廉”可概括出利于降低百姓生活成本,正確;根據材料“籌資從國外購買設備,聘請外國技術人員開辦了開平煤礦”可知,開平煤礦在技術和設備上對外國資本主義存在依賴
28、性,正確;李鴻章開辦的開平煤礦屬于洋務企業(yè)而非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排除,綜上,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13D【解析】材料表明,左宗棠和沈葆楨創(chuàng)辦的福州船政與外國人個人簽訂合同,對于造船所需物品均自己生產,這有利于福州船政的自主發(fā)展,客觀上維護了中國權益,D項正確;材料不涉及洋務運動的缺陷,排除A項;材料與福州船政的行業(yè)地位無關,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洋務運動的妥協(xié)與退讓,排除C項。故選D項。14A【解析】根據材料“太平天國控制了南京,俄國人在蠶食中亞,英法聯(lián)軍進入北京”,可以看出當時清政府內憂外患,統(tǒng)治危機嚴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清政府采取緊急的行動中最典型的就是聯(lián)合英法鎮(zhèn)壓太平天國
29、,使清朝統(tǒng)治得以延續(xù),A項正確;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排除B項;設立總理衙門等新機構并不是緊急行動,排除C項;將“師夷長技”付諸實踐其實就是洋務運動,這也不是緊急行動,排除D項。故選A項。15C【解析】依據材料“洋匠與中國立合同不能久留以食薪餉有先期而成者必以為不中程式棄之”,可以看出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很大程度上依賴西方的技術工匠,C項正確;“洋匠挾技居奇”是表象,排除A項;“缺乏”表述絕對,排除B項;材料不能看出洋務派的維權意識,排除D項。故選C項。16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熱心洋務的廣東督撫大多任期短、不受朝廷信賴,直到1880年代,廣東近代化才有了新氣象,反映出洋務
30、運動的發(fā)展步履維艱,D項正確;開近代化風氣之先的并非廣東,排除A項;材料并未剖析督撫制與洋務運動興衰的關系,排除B項;漢族官僚遭到滿人壓制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項。故選D項。17D【解析】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清廷重金打造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這標志著洋務新政的破產,也使得當時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僅在器物層面學習西方,而不觸動基本的封建制度是不可能使中國實現現代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由此掀起了旨在變革政治體制的維新變法運動,D項正確,排除B項;清廷承認盲目排外的義和團具有合法性,并不利于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排除A項;反割臺斗爭針對的是民族危機的加劇,并不是指現代化的“狹隘性”,
31、排除C項。故選D項。18B【解析】維新派積極推動維新變法,他們重視科學的主要原因是為維新變法營造社會氛圍,B項正確;甲午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洋務運動已經破產,排除A項;維新派創(chuàng)辦介紹自然科學的報刊,舉辦介紹自然科學的演講,無法體現對教育近代化的影響,排除C項;D項不是維新派的主要目的,排除D項。故選B項。19D【解析】根據材料“康有為欲刪定六經,而先作偽經考,欲攪亂朝政,而又作改制考,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笨芍撊耸繉涤袨榈闹鲝埑址磳B(tài)度,結合所學知識,康有為主張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因此,該人士維護傳統(tǒng),立場保守,D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啟迪民智,破除迂腐,排除A項;由材料“其心則夷也?!笨芍?/p>
32、該人士反對西學,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該人士救亡圖存,排除C項。故選D項。20C【解析】依據材料“解放思想,刷新風氣,啟示后人,功不可沒”,可以看出戊戌變法促進了思想解放,C項正確;戊戌變法最后失敗,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思想影響,排除B項;“廣泛的群眾基礎”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選C項。21A【解析】根據材料“義和團運動反推了開民智時代的到來新知識群體、傳統(tǒng)紳士等知識精英”可知,材料旨在說明“群體意識的民族覺醒”,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信息,排除B項;“興起”不符合材料主旨和史實,排除C項;“民族危機加深”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A項。22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得
33、,本題考查義和團運動,材料表明,赫德認為義和團運動使帝國列強不可能瓜分中國,C項正確;“表現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符合史實,但與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排除A項;義和團運動盲目排外,“扶清滅洋”并未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排除B項;義和團運動并不能阻止殖民者對中國的侵略,排除D項。故選C項。23D【解析】根據所字知識可知,甲午戰(zhàn)敗后被迫簽訂馬關條約,面對空前的民族危機,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聯(lián)合各省應試多名舉人,以公車上書”的方式,上書光緒帝,清求變法。為宣傳維新變法,成立學會和學堂創(chuàng)辦報刊及著書立說,1898年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戊戌變法,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D項正確;鴉片戰(zhàn)爭后
34、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A項;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戰(zhàn)爭后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B項;甲午中日戰(zhàn)爭時期洋務運動宣告破產,排除C項。故選D項。24A【解析】根據材料海國圖志、資政新篇、孔子改制考、革命軍及所學知識可得,這些都是地主階級、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為探索國家的出路提出相關的思想,A項正確;在當時的背景下,魏源的海國圖志不是介紹民主政治的,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資政新篇不是思想解放運動,沒有讓大眾所接受,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四個著作不能都體現清政府崩潰,清政府在辛亥革命后土崩瓦解,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25B【解析】根據“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
35、“加以案語,秘密分布,傳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眾”湖南新舊派大哄”等內容可得出,當時維新派并沒有統(tǒng)一的思想與策略,有人宣揚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項正確;當時維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項;C項太絕絕對,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對群眾的動員,排除D項。故選B項。26(12分)(1)17世紀至18世紀中期形象:繁榮富庶,安定開明的世俗樂園。原因:中國社會繁榮與穩(wěn)定,國際影響力較大;中國文化對西方具有吸引力;耶穌會士的報道。(答出兩點)18世紀中后期形象:愚味落后,狂妄自大。原因:中國閉關鎖國,排斥西方文明;中國人文色彩薄弱。(答出兩點)19世紀中后期形象:封建專制,腐朽落后。原因: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中國
36、政治腐敗,經濟文化落后;列強實力強大。(答出兩點)(2)兩重性:為國際反恐、禁毒、打擊跨國犯罪作出貢獻的超級大國,推行強權政治和霸權外交的國際形象。因素:國家自身的狀況和發(fā)展態(tài)勢;媒體的宣傳和塑造;國家的內外政策等?!窘馕觥浚?)形象及原因:17世紀至18世紀中期形象:依據材料“他們認為孔夫子是最有智慧和道德的人,他的儒教治國使得中國繁榮富庶,安定開明,是其他國家效仿的典范”,得出繁榮富庶,安定開明的世俗樂園。原因:依據材料“中國的開明帝王,宗教寬容的政策”,得出中國社會繁榮與穩(wěn)定,國際影響力較大;依據材料“孔夫子的睿智,都使當時的西方人自愧弗如”,得出中國文化對西方具有吸引力;依據材料“來華
37、耶穌會士的報道引起西方人對中華文化的濃厚興趣”,得出耶穌會士的報道。18世紀中后期形象:依據材料“他把一個腐敗盛行、愚昧落后、狂妄自大的中國形象帶到西方”,得出愚味落后,狂妄自大。原因:從中國的對外政策角度分析,得出中國閉關鎖國,排斥西方文明;從中國傳統(tǒng)的禮儀角度分析,得出中國人文色彩薄弱。19世紀中后期形象:結合中國當時的政治狀況,得出封建專制,腐朽落后。原因:結合鴉片戰(zhàn)爭影響,得出鴉片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結合中國政治經濟的狀況,得出中國政治腐敗,經濟文化落后;結合列強的實力分析,得出列強實力強大。(2)兩重性:依據材料“在國際反恐、禁毒、跨國犯罪等方面做出了一些貢獻,這些為美國樹立了正面積極的國
38、際形象”,得出為國際反恐、禁毒、打擊跨國犯罪作出貢獻的超級大國,依據材料“進一步塑造了美國強權政治和霸權外交的國際形象”,得出推行強權政治和霸權外交的國際形象。因素:結合美國自身的狀況分析,得出國家自身的狀況和發(fā)展態(tài)勢;結合媒體的作用,得出媒體的宣傳和塑造;結合美國的內外政策分析,得出國家的內外政策。27(12分)(1)出處:海國圖志。作者:魏源。主要觀點:主張戰(zhàn)略防御,以守為攻,在守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以夷攻夷,師夷長技以制夷;在禁止鴉片貿易的前提下,開放門戶與各國進行平等通商。(任答兩點即可)(2)示例:觀點:主張戰(zhàn)略防御,以守為攻,在守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解讀:按照馬克思主
39、義唯物史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鴉片戰(zhàn)爭以來,清朝與英國的實力差距明顯,政府同英國交戰(zhàn)失利,割地賠款,在防守方面做的不充分。所以魏源主張戰(zhàn)略防御,以守為攻,在守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以戰(zhàn)勝敵人。這體現了地主階級抵抗派立足于清朝現狀所進行的愛國努力?!窘馕觥浚?)出處:根據材料“而后外夷服我調度,是謂以夷攻夷;”可知作者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結合所學知識材料的出處是海國圖志。作者:魏源。主要觀點:根據材料“以守為戰(zhàn),而后外夷服我調度,是謂以夷攻夷;”可分析出主張戰(zhàn)略防御,以守為攻,在守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以夷攻夷,師夷長技以制夷;根據材料“曰聽互市各國以款夷,持鴉片初約以通市?!笨煞?/p>
40、析出在禁止鴉片貿易的前提下,開放門戶與各國進行平等通商。(2)本題要求學生任選一個觀點,運用唯物史觀進行解讀。例:觀點:主張戰(zhàn)略防御,以守為攻,在守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解讀:按照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鴉片戰(zhàn)爭以來,清朝與英國的實力差距明顯,政府同英國交戰(zhàn)失利,割地賠款,在防守方面做的不充分。所以魏源主張戰(zhàn)略防御,以守為攻,在守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戰(zhàn)略戰(zhàn)術以戰(zhàn)勝敵人。這體現了地主階級抵抗派立足于清朝現狀所進行的愛國努力。28(12分)(1)問題:具有一定“私兵”色彩;存在冗兵、冗費的風險。(2)特點:大幅借鑒西方軍制;官兵體系新舊雜糅,等級鮮明;重視軍官的學歷和素質;存在晉升機制,體系較完善。(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簡評:有利于近代海軍軍事人才的培養(yǎng);推動了晚清海軍近代化進程;(答出一點即可);以維護封建統(tǒng)治為目的,對西方的學習虛有其表,難以抵御外來侵略。(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問題:根據材料“岳飛在洞庭湖一帶收編了超過一千條戰(zhàn)船和數千名官兵這些水軍都有一定程度的私兵色彩”可得,具有一定“私兵”色彩;根據材料“該機構統(tǒng)率的水軍有一萬名以上的官兵和數百艘戰(zhàn)船的規(guī)模。到南宋后期,水軍的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例如理宗在位時(12241264年)設置的殿前司浙江水軍,駐于臨安,有兵兩千八百人,到度宗在位時(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二單元第9課《for循環(huán)的應用實例》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浙教版(2020)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
- 第二單元第6課《互聯(lián)網應用中的數據》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
- 第三章 物態(tài)變化第4節(jié) 升華和凝華(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
- 第14課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 《紅樓夢》語言品讀鑒賞 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 2025至2030年中國柜員機燈箱數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年廣東省珠海市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學生專用
- 第八章走進國家第三節(jié)俄羅斯(第2課時)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下學期七年級下冊同步課堂系列(湘教版)
-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高中協(xié)作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聯(lián)考地理試題(解析版)
- 2025年甘肅畜牧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匯編
- 夏玉米套種辣椒技術
- 學術規(guī)范與寫作課件
- 2023年江蘇省南京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聘5人(共500題含答案解析)筆試歷年難、易錯考點試題含答案附詳解
- 絕緣電阻測試儀安全操作規(guī)程
- DB6101T 197-2022 藤蔓類尾菜堆肥技術規(guī)程
- 《生僻字》歌詞(帶拼音解釋)
- 西藏房屋建筑工程竣工材料全套表格
- 品管圈基本知識
- 物業(yè)項目保潔服務質量保證及安全保障措施(標書專用)參考借鑒范本
- 量子力學英文課件格里菲斯Chapter4
-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電子教案 全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