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標及教學要求】內容標準了解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背景。歸納王安石變法第四單元王安石變法教學要求分析北宋中期“三冗”問題和“積貧積弱”的關系,以及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結合王安石變法的具體內容,逐條分析王安石變法的作用。探究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探究慶歷新政和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評價其的異同;探究王安石變法的歷史地位。歷史作用。認識到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改革充滿了阻力,過程時間難得,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態(tài)度,改革才能成功。教學重點北宋中期的社會危機;王安石變法的具體措施;王安石變法的歷史作用教學難點對北宋中期社會危機的準確理解;對王安石變法的具體措施及歷史作用的分析;對王安石變法的命運和歷史地
2、位的全面認識知識鏈接必修1第3課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知識梳理一、歷史背景:閱讀思考:你知道王安石變法是在什么情況下開展的嗎?1、社會矛盾日益激化(1)階級矛盾尖銳A無限制的土地兼并農民賦稅沉重B連年戰(zhàn)爭和頻繁的自然災害階級矛盾尖銳農民反抗斗爭不斷(2)民族對立嚴重遼、和西夏與宋多次發(fā)生戰(zhàn)爭(3)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突出改革派與守舊派斗爭激烈,出現(xiàn)朋黨之爭2、積貧積弱局面的局面形成閱讀思考:北宋為何會形成積貧積弱的局面呢?(1)積貧局面的形成“分化事權”(機構重疊)官僚機構膨脹“恩蔭”法授官多冗官科舉取士多冗費為應付對外戰(zhàn)爭及穩(wěn)定社會秩序,經?!盎哪昴急比弑鴮|和西夏戰(zhàn)爭,軍費高漲,歲幣增多(2)
3、積弱局面的形成設立不同的機構管轄軍隊,調兵權與統(tǒng)兵權分離集中軍權北宋財政入不敷出,積積貧削弱軍隊戰(zhàn)斗力,對遼和西實行“更戍法”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將無常兵,兵無常夏戰(zhàn)爭敗多勝荒年招募流民當兵,軍隊素質下降步兵為主,武器質量差思考:你認為北宋形成積貧積弱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主要原因: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3、慶歷新政曇花一現(xiàn)(1)主持:宋仁宗、范仲淹、富弼等(2)目的:緩和社會矛盾,鞏固北宋的統(tǒng)治秩序1少,積弱(3)中心:針對腐敗的官僚制度(4)主要內容:改革文官升遷制度;嚴格“恩蔭”制;改革貢舉制;慎選地方長官;重視農桑;減輕徭役等。(5)結果:失敗【探究思考】結合P49爭鳴材料分析
4、,慶歷新政為什么會失???(6)影響:社會矛盾沒有緩和,積貧積弱局面改變,改革呼聲高漲。4、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實施變法。二、目的:(1)直接目的:為了富國強兵,改變積弱的局面;(2)根本目的:為了挽救北宋統(tǒng)治危機,鞏固封建統(tǒng)治秩序三、性質:封建地主階級針對北宋統(tǒng)治危機進行的改革運動四、主要內容及作用:富國之法目的具體內容作用和成效局限性改變青苗法增加政府收入;限制高利貸剝削強制農民借貸;利息偏積貧農民,一定程度緩和階級矛盾增加政府高,農民負擔沉重的局免役法保證農民生產時間,促進農業(yè)發(fā)財政收入,對貧苦人是沉重的負擔,面,調整展;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國庫充裕;積貧局面許多人為支付免役錢家破人亡封建方田
5、均稅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農民免除有所改變;國家法賦稅,得到實惠社會矛盾地主農田水利修建大量水利工程,利于灌溉和有所緩和;和農民的關系法市易法防洪;耕地面積增加打破了大商人對市場的壟斷;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府財政收入,國庫充裕強兵之法目的具體措施作用和成效為改變極弱的局面,加強國家對軍隊的管理,提高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加強農村封建統(tǒng)治秩序,維護了社會治安;節(jié)省了大量訓練費用;馬匹的質量和數量提高;政府節(jié)省了大量養(yǎng)馬費用改變了兵將分離的局面,加強了軍軍隊的戰(zhàn)斗力有明顯提高;積弱局面有所改善軍隊戰(zhàn)斗力目的隊戰(zhàn)斗力設軍器監(jiān)武器質量和產量都提高取士之法具體措施作用重視人才的選拔、改革科舉制度培養(yǎng)和使用,主
6、要整頓太學有利于人才的選拔、培養(yǎng)和使用,為變法造了輿論,有利于改革的推進為變法造輿論惟才用人總之,變法改革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促進了北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政治、軍事實力的壯大,在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2五、結果:失敗閱讀材料分析: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從中你有何啟示?材料一:熙寧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參知政事。七月行均輸法。九月行青苗法。閏十一月行農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舉。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學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馬法。八月行方田均稅法。六年六月置軍器監(jiān)。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將兵法。材料二:呂惠卿是王安石著力培養(yǎng)提拔的人后
7、來,為了能夠大權獨攬,居然誣陷王安石參與謀反。王安石恢復相位后賊心不死,又將王安石寫給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拋出。材料三1085年,宋神宗去世,哲宗繼位,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起用司馬光,結果新法逐漸被廢除,”變法派相繼被排擠出朝廷,史稱“元佑更化。材料四變法期間,黃河流域發(fā)生蝗災和旱災,一些守舊官僚乘機大作文章。有個叫鄭俠的小官,令人畫了一幅“流民圖”,描繪災民的疾苦狀況。他將這幅畫呈送神宗,攻擊新法造成民不聊生。朝廷的守舊官僚也群起誣蔑王安石。甚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哭著要求宋神宗廢除新法失敗原因:(1)變法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他們強烈反對。(2)宋神宗后期動蕩。(3)宋神宗死后,司
8、馬光任宰相,廢除新法。(4)變法過程中用人不當,出現(xiàn)危害百姓現(xiàn)象。(5)變法以維護地主階級統(tǒng)治為出發(fā)點,農民的處境沒有根本改變,負擔依然沉重。(6)變法措施較激進,改革者操之過急。啟示:(1)改革是歷史發(fā)展的要求和產物;(2)改革是革除社會弊政,促進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手段;(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權和私利,因而會有阻力,甚至充滿了尖銳的斗爭。因此,改革者要有遠見卓識,行動要堅決徹底,。(4)改革者要注意用人【達標訓練】1、(2001年全國、天津文綜卷)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對官僚和大地主特權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漢武帝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代楊炎“兩稅法”改
9、革D宋代王安石變法2、(2004年江蘇卷)王安石認為“公私常以困窮為患者,殆以理財未得其道”,下列變法措施中,與解決這一問題有關的是青苗法募役法將兵法市易法A、B、C、D、3、(1994年全國卷)在王安石新法推行過程中,最大阻力來自A大地主B中小地主C農民D皇室34、(2001年上海卷)在王安石變法中,引起隱匿田畝、逃避賦稅之人最激烈反對的是A均輸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稅法D青苗法5王安石變法期間,“盜賊比之昔時,十減七八”,這種局面的出現(xiàn)主要得益于(C)A保馬法B將兵法C保甲法D軍隊精簡6王安石變法的措施中,兼有打擊官僚貴族特權、增加收入和保障農民生產時間的是(B)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
10、D、方田均稅法7王安石的新法被廢止的最主要原因是(C)A宋神宗態(tài)度動搖B新法推行過程中出現(xiàn)了危害百姓的現(xiàn)象C新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遭到他們強烈反對D王安石本人的動搖8、司馬光說:“中戶以下大抵乏食而州縣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錢不敢少緩。”司馬光的這句話反映了(A)變法過程中出現(xiàn)了地方官強迫百姓向官府借貸的情況變法過程中一些不法現(xiàn)象成為反對派攻擊變法的借口。A二者都對B.二者都錯C.前對后錯D.前錯后對9、王安石變法中,青苗法,募役法引起的爭議最大,這是因為(A)A.嚴重損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B.對農民剝削國重C.方便了不法官員從中牟利D.政府的財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證10.
11、導致北宋中期財政危機出現(xiàn)的根源是(B)A.遼夏經常攻宋B.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C.土地兼并嚴重D.皇室浪費驚人1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費,以困天下之財。三冗不去,不可為國。材料二北宋中期,“積貧、,積弱”的局面日漸突出,社會矛質進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時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謂能得貨才;政事所施,未可謂能合法度,官亂于上,民貧于下,風俗日以薄,對力日以困窮?!辈牧先凹吧褡诔?,荊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氣心,變風俗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為更。而其害于潮廷者則數十百年,滔滔之勢一往而不返也?!比罩浰问里L俗回答:材料一中所說的“三冗”
12、具體指什么?冗兵、冗官、冗費為了改變“積貧”、“積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積貧: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稅法、均輸法。積弱: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設軍械監(jiān)材料二中王安石變法為能得賢才”,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士之法:改革科舉制度、整頓太學材料三對王安石變法持什么態(tài)度?你是怎樣看待王安石變法的?態(tài)度:否定(或認為變法危害甚重)。(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人,積貧的局面有所改變;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農民得到了一定的實惠;政治軍事實力增強,積弱的局面有所改善。其他言之有理即可)12、(2009年江蘇高考第25題)北宋年間,面對嚴峻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以王安石為首的有識之
13、士在范仲淹“精貢舉”的基礎上,為實現(xiàn)富國強后的目的,就如何選拔、培養(yǎng)國家急需人才,展開了激烈的急論。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范仲淹)國家專以詞賦取士,求有才有識者,十無一二。況天下危困乏人4如此,固當教以經濟之業(yè),取以經濟之才,庶可救其不逮。南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蘇軾)自唐至今,以詩賦為名臣不可勝數,何負于天下,而必欲廢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學術不一,朝廷欲有所為,異論縱然,莫肯承聽,此蓋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則修學校,欲修學校,則貢舉法不可不舉。今以少壯時正當講求天下正理,乃閉門學作詩賦,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習,此乃科法敗壞人才。(司馬光)神宗罷賦、詩及諸科
14、,專用經、義、論、策、此乃復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學,欲蓋掩先儒,令天下學官講解。及科場各式,同己者取,異己者黜。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三十一請回答:(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范仲淹、蘇軾、王安石、司馬光對科舉考試內容分別提出了怎樣的主張?(4分)范仲掩:主張考經邦濟國之術;蘇軾:主張考詩賦;王安石:主張考經義(時務策);司馬光:主張考經義、論、策。(2)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二中司馬光所學“以一家私學“欲蓋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4分)(2)統(tǒng)一編纂以儒家經典為內容的教科書(主持編纂三經新義作為統(tǒng)一的教科書和考試依據);禁錮了思想自由;進一步強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
15、地位。(3)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王安石興學校、變科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統(tǒng)一思想;為改革培養(yǎng)人才1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幣,夏國增賜,養(yǎng)兵西陲,費累百萬宋史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張改造者數千百事,其議論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免役(也稱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則農時不奪,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則貨賄通流,而國用饒矣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5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貧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及其得志,專以此為事,設青苗法,以奪富民之利民無貧富,兩稅之外,皆重出息十三,吏緣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蘇轍欒城三集“材料四(司馬光)請更張新法,曰
16、:王安石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變亂舊章,誤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業(yè),閭里多怨嗟斂免役錢,寬富而困貧,以養(yǎng)浮浪之人,使農民失業(yè),窮愁無告”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請回答:北宋“積貧”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還有重要的一項是什么?冗官王安石變法針對“積貧”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還有那兩“事”?依據材料二,概括王安石變法取得的成效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成效:農民安心生產;政府財政收入大為增加【比較分析】比較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的異同點(1)相同點:直接目的都是為了富國強兵。變法都得到了王權的支持。變法內容觸動了舊勢力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反對。變法者的個人命運基本相同。變法都對生產關系作出了調整。(2)不同點:背景不同:商鞅變法發(fā)生在新舊交替的社會大變革時期;王安石變法則發(fā)生在北宋中期統(tǒng)治危機四伏時。根本目的不同,商鞅變法要從根本上廢除舊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變法則是為了挽救北宋統(tǒng)治危機,部分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別墅拆改合同范本
- 代銷合同范本同+
- 個人買賣瓷器合同范例
- 業(yè)務結算補充合同范本
- 俄語貿易合同范本
- 務工合同范本可
- 買斷畫稿合同范本
- 公司注銷離職合同范本
- 倉庫搬遷合同范本
- 農莊種菜養(yǎng)殖合同范本
- 人力資源招聘與企業(yè)培訓培訓資料
- 人員素質測評 第2版 課件 第01章 人員素質測評概論
- 小學五年級下冊信息技術-第1課班級靚點多拍攝電子工業(yè)版13課件
-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機制和處置
- 商品專員簡歷模板
- 市場營銷(第2版)課件全套 王永貴 第1-17章-市場與市場營銷概述及發(fā)展-顧客營銷學
- 塑料產品報價明細表
- 供應商來料包裝運輸存儲規(guī)范標準
- 哈工大模電實驗報告
- 銀行職工學習違規(guī)違紀典型案例心得體會5篇
- 《思想道德與法治》第二章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