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問題_第1頁
土地改革問題_第2頁
土地改革問題_第3頁
土地改革問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農村政策1.(2010山東省東營市)28.(16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1)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為了“建設一個新世界”,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4分)材料二 1958年幾千萬人開始了大煉鋼鐵,不僅鋼鐵廠開足馬力,土高爐也遍地開花,到了10月底就達到了幾百萬座。北戴河會議后,全國農村一哄而起,大辦人民公社。沒有經過試驗,只用一個多月的時間久基本實現(xiàn)公社化。(2)材料二反映了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的什么嚴重失誤?(4分)材料三 我們即將迎來改

2、革開放三十周年,從那時以來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擋地展開了。(3)材料三中的“歷史性變化”的起點是什么?(2分)在農村的改革實行的是什么政策?(2分)對城市改革的重點是什么?(2分)(4)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的教訓,你從中得到怎樣的認識?(2分)2.(9分)我國農村60年發(fā)展見證了共和國風雨歷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據不完全統(tǒng)計,新中國成立初期特別是“一五”時期,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率達10%左右。1978年后,農民均收入更是大幅提高,年均增長率達到12.7%。材料二:下面兩幅圖反映了社會主義

3、建設初期出現(xiàn)的失誤與挫折。材料一中的我國農民收入在兩個時期快速增長分別得益于哪些農業(yè)政策?(3分)材料二中的圖一和圖二各反映了哪兩大歷史事件?(2分)上述材料說明了我國農村60年的發(fā)展既有經驗又有教訓,這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有哪些啟示?(4分)3.材料一:我國農村長期實行的是集中管理,集中勞動,統(tǒng)一分配。在所有制上表現(xiàn)為“一大二公”;在經營方式上是“單打一”、“瞎指揮”;在分配方式上是“大鍋飯”。:1958年,“放開肚皮吃飯,鼓足干勁生產”,成為一時間傳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號。劉宗緒歷史學科專題講座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鞍秩f歲!早包

4、早富,遲包遲富,不包永遠不能富?!边@是20世紀70年代末廣州郊區(qū)的宣傳標語。 農民歌謠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后期我國農村開始實行的 制度。(2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我國農村實行的 。(2分)(3)說出引起A點(注:1959年)前后糧食產量變化的歷史事件,分析引起B(yǎng)點之后糧食產量變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4分)1. 答案要點:(1)進行土地改革;編制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或三大改造)。(4分)(答出其中兩項即可得滿分)(2)“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4分)(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

5、會的召開。(2分)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2分)對國有企業(yè)的改革。(2分)(4)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國情;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等。(2分)(不拘泥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一五”期間,我國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2分)1978年開始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1分)圖一反映了大躍進運動,圖二反映了人民公社化運動。(2分)必須不斷堅持改革,充分調動生產積極性;必須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fā)展階段;必須遵循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不能急于求成。(4分)4)感想:制定任何政策一定要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實事求是,符合國情,只有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需要,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 (只要

6、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3、(1)人民公社(2分)(2)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2分)(3)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給農業(yè)生產造成了嚴重破壞(2分)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迅速(2分)探索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yè)生產在曲折中不斷發(fā)展。糧食生產是農業(y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圖是19491989年我國糧食產量變化拆線圖。(1)新中國成立后農村政策的四次調整(對生產關系的調整):土地改革(19501952年):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農業(yè)合作化(19531956年):即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形式: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結果

7、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yè)生產大發(fā)展, 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 結果: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破壞了農村生產力,給農業(yè)生產帶來了嚴重災難。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至今):作用: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推動了農業(yè)生產大發(fā)展,農村富裕起來。孫中山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平均地權,改革土地制度,解脫勞動者的貧困,做到“家給自足”。日本大化改新關于土地問題規(guī)定(課本九上)。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課本九上),日本明治維新關于土地問題規(guī)定(課本九上)。農村政策、制度的調整應遵循原則(啟示):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 調動農民積極性尊重客觀經濟規(guī)律;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8、實事求是;7、江澤民十五大報告中所講的“20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前進道路上的三次飛躍”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時代前列的偉人)(1)孫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2)毛澤東,1949年新中國成立,結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歷史;1956年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3)鄧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偉大決策,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8、中共所開辟的兩條正確道路(1)毛澤東,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起點標志: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2)鄧小平,建設道路: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兩條道路的共同點(啟示):立足國情、實事求是,把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實踐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道路。12、,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18401842年,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