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大綱(七年制)_第1頁
《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大綱(七年制)_第2頁
《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大綱(七年制)_第3頁
《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大綱(七年制)_第4頁
《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大綱(七年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教學大綱( 供七年制臨床醫(yī)學等專業(yè)使用 )基礎醫(yī)學院組織胚胎學教研室編寫2012年 9 月前言1 學 科 性 質 、 學 科 主 要 內 容 及 特 點組織學與胚胎學是兩門有密切內在聯系的學科,為醫(yī)學基礎主干課程。組織學研究人體的微細結構及其相關功能;胚胎學則研究人體發(fā)生、發(fā)育過程、變化規(guī)律以及先天性畸形的發(fā)生。這兩門課程均為形態(tài)學科,是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學習生理、生化、病理解剖等后繼課程和臨床實踐所必備的基礎。課程學習要求通過教學,要求學生達到:能正確識別各種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光鏡結構以及 主要細胞、組織、器官的超微結構特點,了解結構與功能的關系。掌握人胚早 期發(fā)育的基本過程

2、以及胚胎附屬結構的形成、構造和機能意義,熟悉人體各系統(tǒng)發(fā)生過程的概況,掌握主要器官的發(fā)生過程及常見畸形,以及主要致畸因素和致畸敏感期。能較熟練地觀察、分析顯微鏡下的細胞、組織、器官的形態(tài)結構,并能用語言、文字和繪圖的方式對所觀察的結構或者胚胎發(fā)生的形態(tài)變化進行正確的敘述。了解研究組織學與胚胎學常用的技術,石蠟切片、超薄切片制作的 基本原理及過程,組織化學、免疫組織化學術的基本原理和應用范圍等。學生 必須掌握一定量的專業(yè)外文詞匯,并列入考試內容。了解組織學與胚胎學的新 進展。本 大 綱 制 訂 依 據 的 教 材 及 使 用 方 法 使用高英茂、李和主編的組織學與胚胎學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3、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年6月第2版)。隨著現代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學科間知識的相互滲透,社會對高素質綜合醫(yī)學人才的需求,臨床醫(yī)學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也有相應改變。為有效完成教學,突出重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適應社會對高素質綜合醫(yī)學人才的需求,結合學校教學計劃制定和學時安排,規(guī)定了組織學與胚胎學的教學基本要求,制定本教學大綱。考慮到前后課程的銜接,對教學內容進行部分調整:組織學中的神經系統(tǒng),胚胎學中四肢、神經系統(tǒng)、眼耳的發(fā)生作為選修課內容,在選修課中學習。理論課內容通過講授、自學、部分討論課等方式進行。在每章的“目的要求”項中規(guī)定了掌握、熟悉與了解的三

4、級要求,除有“教學內容”項外還注明教學的重點、難點。教材中的部分專題講座內容可放入教學中介紹,以擴大學生視野,使學生在掌握組織學與胚胎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側重應用性知識的學習。為提高學生的專業(yè)外語水平,在教學中逐漸試行雙語教學,要求的詞匯范圍見本校編醫(yī)學專業(yè)英語詞匯(基礎部分)。此外,學校校園網的網絡教學平臺中,有組織胚胎學的教學課件、組織胚胎學圖片庫、復習思考題等教學資源,供學生學習使用。教師必須研究本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掌握好重點和難點,在教學內容中能適當反映學科的新進展、新動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嚴肅的科學態(tài)度、嚴格的科學作風和嚴密的科學思維能力;要培養(yǎng)

5、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開展討論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針對七年制學生的特點,可采用提出問題、小組討論、教師總結等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己宿k法:為充分反映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 學 生 學 習 的 主 觀 能 動 性我們已在2010級七年制二系學生中開展考試方式的改革試點,并總結經驗,準備在今后的七年制學生本課程考試中擴大試點范圍直至全面實行形成性評價考核模式。具體方案為:考試 分平時與期末進行。1)形成性評價(100分):課堂學 習情況(20分):包括課堂紀律(1陰)和課堂學習

6、(10分);平時作業(yè)與測 驗(30分);綜合學習與交流能力(5陰):包括tII書報告(30分)和小組討 論報告( 20分)。2)總結性評價(100分):全面了解學生對本課程知識、理論的掌握情況及分析問題的能力(閉卷方式)。成績評定:形成性評價成績占50%??偨Y性評價成績占50%,其中專業(yè)外語詞匯占學生成績的 20%。參考書目成令忠等主編現代組織學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3唐軍民主編組織學與胚胎學彩色圖譜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3. William K. Ovalle. Netters Essential Histology . W.B.Saunders Company, 2008 C

7、ormack D C1inical Integrated Histology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Raven, 1998 JunqueiraLC , etd BasicHisto1ogy(9thEd) Stanford: Appleton Lange, 1998 TOC o 1-5 h z 劉斌,高英茂主編人體胚胎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李正,王慧貞,吉士俊主編先天畸形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陳大元主編受精生物學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9谷華運主編中國人胚胎發(fā)育時序和畸胎預防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1993PHD.Churchill Liv

8、ingston. Essentials of Human Embryology , 2006 Keith L.Moor. Before We Are Bore. 6th ed. W.B.Saunders Company, 2003Keith L.Moor. The Developing Human 8th ed. W.B.Saunders Company, 2008SadlerIV. Langman sMedicalEmbryology(8th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Williams Wilkins , 200014蔡文琴主編現代實用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人

9、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年15. 裴雪濤主編,干細胞生物學,科學出版社, 2001 TOC o 1-5 h z 一、緒論 (9)二、上皮組織 (10)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三、固有結締組織(11)四、血液與血細胞發(fā)生 (13)五、軟骨和骨 (14)六、肌肉組織(15)七、神經組織 (16)八、循環(huán)系統(tǒng)(18)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九、內分泌系統(tǒng)(19)十、免疫系統(tǒng) (21)十一、皮膚 (22)十二、消化管 (24)十三、消化腺 (25) HYPERLINK l bookm

10、ark38 o Current Document 十四、呼吸系統(tǒng) (27)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十五、泌尿系統(tǒng) (28) HYPERLINK l bookmark42 o Current Document 十六、男性生殖系統(tǒng)(29)十七、女性生殖系統(tǒng)(30)十八、人胚早期發(fā)生(31)十九、先天性畸形及顏面、腭的發(fā)生 (34)二十、消化系統(tǒng)與呼吸系統(tǒng)的發(fā)生 (34)二十一、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發(fā)生 (36)二十二、泌尿系統(tǒng)與生殖系統(tǒng)的發(fā)生(37)教學時數分配表周次教學內容2學分36學時學時教學方法1組織學緒論1.5講授上皮組織1.5講授二2固

11、有結締組織2講授血液1講授3血細胞發(fā)生r 1講授 I軟骨、骨與骨發(fā)生2講授4肌肉組織1講授神經組織2講授5循環(huán)系統(tǒng)1.5講授內分泌系統(tǒng)1.5講授6免疫系統(tǒng)2講授皮膚1講授7消化管r 1.5講授 消化腺1.5講授8呼吸系統(tǒng)r 1.5講授 泌尿系統(tǒng)1.5講授9男性生殖系統(tǒng)1r討論與總結女性生殖系統(tǒng)2討論與總結10人胚早期發(fā)生3講授11光天性畸形,顏面、腭的發(fā)生1.5講授消化、呼吸系統(tǒng)的發(fā)生1.5講授12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發(fā)生1.5講授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發(fā)生1.5講授第一章組織學緒論一、目的要求.掌握組織學、胚胎學的研究內容和學習這門課程的目的。. 了解組織的基本概念和類型,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的關系.掌握H

12、.E染色石蠟切片技術及組織學常用術語.熟悉組織學常用研究技術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二、主要內容.組織學、胚胎學的研究內容1)組織學的研究內容及簡史。2)細胞、基本組織、器官、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3)胚胎學的研究內容。.組織學的常用研究技術光鏡技術1) H.E染色石蠟切片技術與超薄切片技術基本原理(冰凍切片)2)電鏡技術(超薄切片的特點,透射電鏡與掃描電鏡)。3)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技術基本原理及其應用。4)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基本原理及其應用。5)原位雜交和組織培養(yǎng)技術。6)形態(tài)學定量研究技術。3.怎樣學習組織學與胚胎學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課件、圖片進行講解。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H.E染色石蠟切片技

13、術的基本原理,及組織學常用術語。難點:組織化學與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基本原理及其應用。原位雜交和組織培養(yǎng)技術。第二章 上皮組織一、目的要求1掌握上皮組織的一般特點和分類。2掌握各種被覆上皮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3掌握微絨毛和纖毛的光鏡結構、電鏡結構特點和功能。4熟悉細胞連接的電鏡結構特點和功能。5熟悉基膜的位置、光鏡、電鏡結構和功能6了解腺細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的結構特點。二、主要內容上皮組織的一般特征上皮組織的組成、分布、結構特點、功能及分類。被覆上皮的類型和結構被覆上皮的特征和分類原則。幾種被覆上皮的形態(tài)、分布與主要功能單層上皮:單層扁平上層、單層立方上皮、單層柱狀上皮、

14、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復層上皮:復層扁平上皮、變移上皮。上皮組織的特殊結構。上皮細胞游離面:細胞衣、微絨毛、纖毛的光鏡結構和超微結構的特點和功能 。細胞側面連接結構:緊密連接、中間連接、橋粒和縫隙連接結構特點與功能。上皮細胞基層面的結構:基膜、質膜內褶和半橋粒。腺上皮的類型和結構腺細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的一般特點。外分泌腺的分類:單細胞腺和多細胞腺。多細胞腺的分類。幾種腺細胞的結構特點和分泌方式;局漿分泌、頂漿分泌和全漿分泌。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課件、圖片進行講解。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幾種被覆上皮的形態(tài)、分布與主要功能難點:上皮細胞側面連接結構:緊密連接、橋粒和縫隙連接

15、的結構特點與功能第三章 固有結締組織一、目的要求1 掌握結締組織的特點和分類。2掌握疏松結締組織各種成份的結構和功能。了解纖維和基質的形成。3熟悉致密結締組織、脂肪組織和網狀組織的結構特點和功能。二、主要內容概述:結締組織的一般特征結締組織的結構特點、功能、起源和分類。疏松結締組織1)細胞成份:成纖維細胞和纖維細胞的光鏡結構及超微結構;纖維和基質的形成過程,巨噬細胞、漿細胞和肥大細胞的光鏡與電鏡結構及其功能;脂肪細胞的光鏡結構及其功能,未分化間充質細胞的概念,各種白細胞。2)纖維:膠原纖維、網狀纖維和彈性纖維的光鏡和電鏡結構、理化特性。3)基質的組成、特性及功能,分子篩。致密結締組織的結構特點

16、、功能和分布脂肪組織的結構特點、功能和分布網狀組織的結構特點、功能和分布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課件、圖片進行講解。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成纖維細胞、巨噬細胞、漿細胞和肥大細胞的光鏡與電鏡結構及其功能。難點:分子篩,細胞形態(tài)與功能的關系。第四章 血液、淋巴和血細胞發(fā)生一、目的要求掌握血液有形成分的形態(tài)結構、功能和正常值。2熟悉紅骨髓的組織結構和功能以及造血誘導微環(huán)境的結構基礎。3掌握造血干細胞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學特征。4了解血細胞及血小板發(fā)生中形態(tài)變化的基本規(guī)律。5了解淋巴的基本成分。二、主要內容血液1)血液的組成:血漿、血清與有形成分。2)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形態(tài)、結構、功能和正常值。淋巴

17、血細胞的發(fā)生1)胚胎和成體的造血部位。2)紅骨髓的結構和造血誘導微環(huán)境。3)造血干細胞和造血祖細胞。4)血細胞發(fā)生各階段及其形態(tài)變化規(guī)律。5)幾種血細胞發(fā)生的過程。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課件、圖片進行講解。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形態(tài)、結構、功能和正常值。難點:造血干細胞和造血祖細胞。造血誘導微環(huán)境。第五章 軟骨和骨一、目的與要求.掌握軟骨組織的結構與功能。.了解三種軟骨的特點與分布。.掌握骨組織和骨的組織結構。.熟悉骨發(fā)生的兩種方式與骨骼生長的關系。二、主要內容.軟骨1)軟骨組織的組織結構與功能。2)軟骨膜的結構、功能及軟骨的生長方式。3)軟骨的分類及三種軟骨的特點與

18、分布。. 骨1)骨組織的結構骨原細胞、成骨細胞、骨細胞及破骨細胞來源、形態(tài)、分布與功能。2)骨基質:膠原纖維、基質及鈣鹽組合成骨板。3)長骨的組織結構:骨松質和骨密質中的骨板;骨膜的結構和功能。3骨的發(fā)生和生長骨組織發(fā)生的基本過程。骨發(fā)生的兩種方式:膜內成骨和軟骨內成骨。長骨發(fā)生的基本過程,骨的加長和增粗。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課件、圖片進行講解。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軟骨組織和骨組織的結構與功能。長骨的組織結構(幾種骨板)。骨發(fā)生的兩種方式。難點:膜內成骨和軟骨內成骨。長骨發(fā)生的基本過程,骨的加長和增粗。第六章 肌肉組織一、目的要求1 掌握三種肌肉組織的光鏡結構與功能特點。2掌握骨骼肌與心

19、肌的超微結構及二者的不同點。3了解平滑肌的超微結構。二、主要內容肌肉組織的一般特征骨骼肌1)骨胳肌纖維的光鏡結構。2)骨胳肌纖維的電鏡結構:肌原纖維、肌節(jié)與粗、細肌絲,橫小管、肌質網、三聯體。3)骨骼肌的收縮機理4)肌肉的結構。心肌光鏡結構及電鏡結構特點平滑肌光鏡結構及電鏡結構特點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課件、圖片進行講解。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骨胳肌纖維的電鏡結構難點:肌原纖維,肌節(jié)與粗、細肌絲。第七章 神經組織一、目的要求1 掌握神經組織的基本結構和神經元的結構與功能。2掌握突觸的超微結構特點與分類。3了解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tǒng)中神經膠質細胞的類型和功能。4掌握神經纖維的結構與分類。5熟悉神經

20、末梢的分類及幾種主要神經末梢的結構與功能。6 熟悉血-腦屏障的結構和意義。二、主要內容概述:神經組織的組成。神經元的結構細胞體、樹突、軸突的光鏡與電鏡結構。神經元的分類:按形態(tài)分類,按所釋放的神經遞質分類。突觸:定義和分類?;瘜W性突觸的光鏡、電鏡結構與功能。神經膠質細胞神經膠質細胞分類、特點、功能。血-腦屏障。神經纖維1)有髓神經纖維的光鏡結構,神經膜與髓鞘的形成及其超微結構。2)無髓神經纖維的光鏡結構。3)神經的結構。神經末梢1)感覺神經末梢的結構與功能:游離感覺神經末梢;有被囊的感覺神經末梢。2)運動神經末梢的結構:運動終板的分布、光鏡及電鏡結構。內臟運動神經末梢。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課

21、件、圖片進行講解。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神經元的結構,突觸,有髓神經纖維。難點:突觸,有髓神經纖維。第八章 循環(huán)系統(tǒng)一、目的要求.了解血管壁的一般結構。掌握毛細血管的光鏡結構及毛細血管的分類、電鏡結構和功能。3掌握大動脈,中動脈,小動脈的結構特點和功能。4熟悉靜脈的一般結構特點,了解靜脈瓣的結構。5熟悉心臟壁的結構。6了解心瓣膜,心臟傳導系統(tǒng)的細胞組成和結構特點。7了解淋巴管壁的結構特點。二、主要內容概述: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組成和各部份的主要功能。毛細血管1)毛細血管的分布、光鏡結構。2)三種毛細血管的電鏡結構。3)毛細血管與物質交換。動脈1)中動脈的組織結構。2)大動脈與小動脈的結構特點。靜脈的結

22、構特點心臟1)心臟壁的結構與功能。2)心瓣膜的結構和功能。3)心臟傳導系統(tǒng)的組成,P細胞、移行細胞及束細胞的形態(tài)特點與分布。淋巴管的結構與功能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課件、圖片進行講解。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毛細血管的結構、分類與分布。三種動脈的結構特點與功能。心臟壁的結構。難點:毛細血管的結構與物質交換第九章 內分泌系統(tǒng)一、目的要求熟悉內分泌腺的結構特點。了解分泌含氮激素和類固醇激素的細胞的電鏡結構特點。掌握甲狀腺、甲狀旁腺及腎上腺的光鏡結構及其分泌的激素。掌握腦垂體的光鏡結構及其分泌的激素。熟悉下丘腦與腦垂體的關系。二、主要內容內分泌腺的結構和功能特點1)內分泌腺的一般結構2)分泌不同性質

23、激素(氨基酸衍生物、肽類、類固醇) 的腺細胞電鏡結構特點。激素的靶器官和靶細胞的含義。甲狀腺1)甲狀腺濾泡的光鏡和電鏡結構,甲狀腺素的合成、碘化、儲存與釋放過程。2)濾泡旁細胞的分布、結構及功能。甲狀旁腺、松果體腎上腺1)腎上腺皮質;球狀帶、束狀帶和網狀帶的光鏡結構,各帶分泌的激素。皮質細胞電鏡結構的共同特點。2)腎上腺髓質:嗜鉻細胞的光鏡和電鏡結構及其分泌的激素。交感神經節(jié)細胞。3)腎上腺血管分布特點腦垂體1)腦垂體的分部。2)腦垂體遠側部、中間部、結節(jié)部的結構及其分泌的激素,神經垂體的結構特點及其所釋放的激素。下丘腦與腦垂體的關系。彌散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課件、圖片進行講解

24、。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甲狀腺濾泡與濾泡旁細胞。腎上腺皮質、髓質的結構特點及其分泌的激素。腺垂體遠側部、神經垂體的結構特點及其分泌的激素。難點:下丘腦與腦垂體的關系。甲狀腺素的合成、碘化、儲存與釋放過程。第十章 免疫系統(tǒng)一、目的要求了解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及中樞和周圍淋巴器官的概念,2掌握淋巴組織的組成和分類。3熟悉胸腺的結構與功能和年齡變化。4掌握淋巴結和脾的結構與功能,5了解免疫應答時淋巴結和脾的結構變化,了解淋巴細胞再循環(huán)的概念。6熟悉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的組成、分布與功能。二、主要內容概述: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功能。1)淋巴組織的類型與分布。2)中樞淋巴器官和周圍淋巴器官的特征。3)免疫細胞:類型

25、與免疫作用。胸腺1)胸腺的組織結構與功能。2)胸腺細胞的分裂與分化,胸腺激素的作用。3)胸腺的血管分布,血-胸腺屏障的結構。4)胸腺的年齡變化。淋巴結1)淋巴結的組織結構及其在抗原刺激下的變化。2)毛細血管后微靜脈的結構與淋巴細胞再循環(huán)。3)淋巴結的功能。脾1)脾的組織結構及其在抗原刺激下的變化。2)脾的血液通路。3)脾的功能。腭扁桃體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課件、圖片進行講解。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淋巴組織,胸腺、淋巴結、脾的組織結構與功能。難點:胸腺細胞的分裂、分化與胸腺微環(huán)境。淋巴細胞再循環(huán)。第十一章 皮膚一、目的要求掌握皮膚的基本結構和一般功能,了解表皮的角化過程。2了

26、解黑素細胞、郎格罕細胞和梅克爾細胞的分布、形態(tài)和功能。3熟悉皮脂腺和汗腺的結構和功能。4熟悉毛發(fā)的基本結構和毛發(fā)的生長。二、主要內容.皮膚的結構。1)表皮的分層和角化過程: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及角質層的光鏡和超微結構。2)黑素細胞、郎格罕細胞、梅克爾細胞的分布、光鏡和電鏡結構、功能。3)真皮的分層和結構特點。. 皮膚的附屬器1)毛發(fā)的組成:毛干和毛根的結構,毛囊的結構。毛球和毛乳頭的結構及毛發(fā)的生長和替換。立毛肌的位置與功能。2)汗腺的結構:導管部和分泌部的結構,肌上皮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大汗腺的分布和結構特點。3)皮脂腺的結構與功能。指(趾) 甲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課件、圖片進行講解

27、。四、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皮膚的分層。黑素細胞、郎格罕細胞的分布、結構、功能。毛球和毛乳頭的結構及毛發(fā)的生長。難點:表皮的分層和角化過程。第十二章 消化管一、目的要求了解口腔粘膜、舌、味蕾和牙的一般結構。2熟悉消化管壁的基本結構。3掌握食道、胃、小腸粘膜結構特點及其與功能的關系。4了解消化管的內分泌細胞的分布,主要類型和功能。二、主要內容口腔1)粘膜的特點。2)舌、牙的一般結構。消化管的一般結構粘膜,粘膜下層、肌層和外膜的結構和功能。食管的結構特點及食管腺胃1)胃粘膜的結構特點:上皮的結構特征。賁門腺和幽門腺。胃底腺的結構,主細胞與壁細胞的光鏡、電鏡結構和功能,頸粘液細胞的結構特點。2)胃其它

28、各層。小腸1)小腸粘膜結構特點:環(huán)形皺襞及絨毛,腸上皮吸收細胞、杯狀細胞的光鏡和電鏡結構及其功能。小腸腺的結構。2)小腸其他各層。大腸和闌尾的結構特點胃腸道的內分泌細胞1)消化管內分泌細胞的形態(tài)特點、分布。2)消化管幾種主要內分泌細胞的分布、功能。三、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課件、圖片進行講解。重點:消化管的一般結構。胃粘膜、小腸粘膜的結構特點與功能。小腸的三 級放大。難點:胃小凹與胃底腺的關系,腸絨毛的結構與小腸功能。第十三章 消化腺一、目的要求1 了解消化腺的基本結構,實質與間質、分泌部與導管部的關系。2了解三對唾液腺的結構特點和功能。3掌握胰腺的結構和功能。4掌握肝的基本結構與功能,肝小葉的光鏡及電鏡結構與功能。5掌握肝血循環(huán)及膽汁排出途徑。二、主要內容大唾液腺1)大唾液腺的基本結構,漿液性腺泡、粘液性腺泡及混合性腺泡。2)腮腺、頜下腺與舌下腺的結構比較。胰腺1)外分泌部:腺泡和導管的結構特點及胰液。2)內分泌部:胰島的形態(tài)、細胞類型和功能。肝臟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