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這些名詞還分不清?碳家族的那些事_第1頁
“碳中和”的這些名詞還分不清?碳家族的那些事_第2頁
“碳中和”的這些名詞還分不清?碳家族的那些事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6/16作者:一氣貫長空“碳中和”的這些名詞還分不清?一文帶你讀懂,碳家族的那些事!建議收藏 很多人在說“2021年是碳中和元年”、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我國雙碳人才缺口近百萬”,這里面的“碳中和”和“雙碳”是什么意思?本文整理了六個碳中和相關熱詞的含義,咱們一起來梳理清楚和“碳”相關的詞語越發(fā)高頻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比如:很多人在說“2021年是碳中和元年”、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我國雙碳人才缺口近百萬”,這里面的“碳中和”和“雙碳”是什么意思?還有“零碳商品”、“碳足跡”、“凈零生活”,這些又是什么東西?去書店逛,發(fā)現(xiàn)關于與“碳”有關的書有點多,它們到底在說啥?添藍讀者的買書成果今天,添藍君整理了六個碳中

2、和相關熱詞的含義,咱們一起來梳理清楚“碳”我們在碳減排、碳交易、碳足跡、低碳,甚至零碳中所說的碳,指的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排出的各類溫室氣體。為了便于統(tǒng)計計算,人們把這些溫室氣體按照影響程度不同,折算成二氧化碳當量,所以大家常常用二氧化碳指代溫室氣體。溫室氣體排放會加速全球變暖,聯(lián)合國的數(shù)據表明,全球溫室氣體濃度正處于200萬年來的最高水平,地球上的氣溫比19世紀末升高了1.1,而過去十年(2011-2020年)是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十年。而如果全球氣溫繼續(xù)升高,將威脅人類的生存和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溫控1.5”溫控1.5的意思是,爭取把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高于工業(yè)化前水平(1850-1900年)的1.

3、5C以內,這是2021年COP26氣候峰會強調的重點。而這個數(shù)字,是基于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關于“全球溫度比工業(yè)化前水平升高1.5C的影響及相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路徑的特別報告”產生的。特別報告對比了較工業(yè)化前水平升溫2.0和1.5的風險另外,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C而不是2C,還會使4.2億人免遭極端熱浪的侵襲、海平面的上升減少10厘米讓人擔憂的是,與工業(yè)化前水平相比,到2017年人為引起的升溫已達到1C左右。按照目前的速度,全球升溫將在2040年左右達到1.5C。圖源/IPCC地球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扭轉升溫1.5的結局,需要全人類一起努力減少碳排放?!疤歼_峰”碳達峰

4、是指某個地區(qū)或某個行業(yè)的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碳達峰是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是經濟模式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潔低能耗模式的轉變。我國正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xiàn)碳達峰,2060年實現(xiàn)碳中和,這是我國的“雙碳”目標?!疤贾泻汀蔽覀兛梢杂孟旅孢@個天平來理解“碳中和”天平的左邊代表著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的碳排放。天平的右邊則代表著對碳排放的“吸收”。當人們采取各種措施去“吸收”碳,增加右邊的“砝碼”時,左邊碳排放的不利影響就會被抵消掉,從而實現(xiàn)平衡。“吸收”碳,有兩種主要的方式,一個是利用碳去除技術,一個是進行低碳經濟轉型。人們可以利用碳去除技術來去除并鎖定溫室氣體數(shù)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大量

5、進行植樹造林,就是碳去除技術的一種。人們還可以通過發(fā)展低碳經濟、使用可再生能源來減少傳統(tǒng)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碳排放。圖源/pixabay總而言之,人們可以在天平的兩端添加或減少砝碼。而當碳排放的量-碳被吸收的量=0時,這種平衡就是碳中和。市面上很多“零碳”產品所說的零碳以及“凈零”排放其實并不代表絕對的零排放,和“碳中和”意思相似,代表等量排放被等量的吸收所抵消。按照巴黎協(xié)定的要求,要實現(xiàn)全球溫控1.5的目標,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需要在2030年前減少45% ,到2050年實現(xiàn)凈零。要實現(xiàn)凈零目標,碳排放大國的改變是關鍵,根據聯(lián)合國的數(shù)據優(yōu)化能源結構是直接有效的切入點:當今世界四分之三的溫室氣體排

6、放來源于能源部門,要實現(xiàn)凈零,用風能或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取代污染嚴重的煤炭等化石能源能夠顯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碳匯”要理解碳匯,首先要理解“匯”是什么意思。根據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匯”指從大氣中清除溫室氣體、氣溶膠或溫室氣體前體物的過程、活動或機制。而碳匯,顧名思義,我們把“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和機制”稱之為“碳匯”。與“碳匯”相對應的概念是“碳源”,碳源是指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或機制。我們可以用下面的圖,來理解碳源和碳匯的區(qū)別地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本身是一種巨大的碳匯。陸地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過程,被稱為“綠碳”:森林、河湖濕地,草原,農田等都屬于綠碳范疇。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的過程被稱為“藍碳”:紅樹林、海草床和濱海鹽沼組成了“三大濱海藍碳生態(tài)系統(tǒng)”。“碳足跡”碳足跡指的是人類在生產生活中,直接或間接釋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總量,通常用二氧化碳當量來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跡:穿衣、吃飯、開車、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