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整理-大橋橋臺施工方案研究_第1頁
2022年整理-大橋橋臺施工方案研究_第2頁
2022年整理-大橋橋臺施工方案研究_第3頁
2022年整理-大橋橋臺施工方案研究_第4頁
2022年整理-大橋橋臺施工方案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6大橋橋臺施工方案研究平橋溝大橋0#橋臺接隧道出口,設計標高與老路高差約20m且緊鄰老路,該段原始邊坡地形陡峻,施工場地狹窄,平橋溝大橋0#橋臺施工難度大。文章以施工過程中橋臺施工方案的選擇為出發(fā)點,探討在地形陡峻、施工場地狹窄、工期緊張的條件下如何經濟、高效、平安的完成施工。1工程概況2022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80級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zhèn)與漩口鎮(zhèn)交界處,北緯3101度,東經10342度。512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國道213線川主寺至汶川公路也受到了強烈影響。為保證災區(qū)災后重建的各類物資及人員的運輸調運,對本公路的災后重建也迫在眉睫。但

2、由于工程地處高寒地帶,不僅抗震烈度高、工期緊,且不斷有余震發(fā)生,因此對本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處置措施的優(yōu)選也非常重要。平橋溝大橋位于本工程LJ6合同段,中心樁號K95+213,為5跨25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橋,處于青龍寺隧道與海子山隧道之間,距青龍寺隧道僅3m。橋梁跨越地勢低洼地段,橋位處有沖溝,溝中有常流水,寬16m,測時水流較小。20#橋臺施工方案分析比擬平橋溝大橋0#橋臺為樁柱式橋臺,端承樁根底。樁長27m,樁徑16m,其中有18m處于較為破碎的含碎石土中,其下為變質砂巖,樁基置于基巖中9m。臺位處樁基外側保護層厚度較薄,在樁標高距橋臺蓋梁底為7m處,樁基外側覆蓋層厚度才可到達35m,設計

3、計算此位置為樁基的平安位置,假設樁位上部破碎的塊碎石土發(fā)生滑動,且滑動面最低點超過7m,那么樁基會因順橋向水平力過大而偏于不平安。該橋0#臺緊鄰青龍寺隧道,橋臺的盡快實施是保證隧道出口端洞門修筑的重要因素,也是保證全線按時按期按質完工的重要條件。同時,該樁位處地面線陡峻,坡比約為1035,各類施工機具及人員均無法到達樁位,其施工便道的修筑也很必要。另外,該橋第一跨橋下即0#臺旁邊就是本次改建的老國道213線,該路在整個施工期間均不可斷道,因此,尚應考慮老路的保通問題。綜合考慮以上控制及影響0#橋臺施工的各種因素,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以下幾種施工方案:21削坡方案在不影響橋下老路通行的情況下,考慮

4、用人工削坡的方法對0#臺臺位處邊坡進行開挖,形成約63m寬的施工作業(yè)平臺,人工挖孔成樁。開挖面形成后,為保證坡面的穩(wěn)定,需對坡面進行處置。處置方法為:開挖面打入25自進式錨桿,并掛網、噴漿做臨時支護,確保邊坡的穩(wěn)定和平安;錨桿按梅花狀布置;樁基施工完成后,用M75漿砌片石對開挖的局部進行回填,待回填完成前方可施做蓋梁、耳墻及上部結構。圖1為削坡方案示意,該方案所需費用約為363萬元。削坡方案優(yōu)缺點分析:(1)優(yōu)點。為橋臺施工提供了作業(yè)平臺,該橋臺樁基人工挖孔成孔可行;有效的保護了老國道213線,保證了老國道213線抗震救災通道的通暢;造價增加相對較少。(2)缺點。需人工開挖出平臺并成孔,所需時

5、間較長,影響施工工期;對0#臺的有效保護層缺乏的問題未能解決,仍潛在危險。綜上,考慮到該方案未能解決本橋0#橋臺施工的所有控制條件,故未采用。22便道方案A考慮到橋臺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樁較耽誤工期,且無法有效的保證0#橋臺的平安。故針對0#橋臺施工的切實需要,提出增設施工便道的方案(圖2)。其具體方案為:本橋第一跨跨越原213國道,考慮在第二跨下將老路改移,設置保通便道長14102m;并在第二跨下設施工便道與0#臺相接,施工便道長12660m;第一跨0#臺下用拋填大孤石或隧道洞渣填筑起施工平臺,以到達保護0#臺樁基及保證施工作業(yè)面的作用。保通便道最大縱坡為8%,施工便道最大縱坡為12%。該方案所

6、需費用約為724萬元。圖2便道方案A便道方案A的優(yōu)缺點分析:(1)優(yōu)點。為橋臺施工提供了作業(yè)平臺,人工機具均可到樁位處,可采用機械鉆孔成孔;對老國道213線進行了改移,保證了老國道213線抗震救災通道的通暢;所修筑的施工便道能有效的保護0#臺,解決了0#臺的有效保護層缺乏的問題。(2)缺點。整個便道工程量較大,工期也較長;施工便道最大縱坡為12%,局部機具仍無法就位,故便道縱坡存在提升的空間,亦即便道長度可適當縮短;所需費用較大。綜上,考慮到該方案雖能解決本橋0#橋臺施工的所有控制因素,但工期較長,且費用較高,故未采用。23便道方案B針對便道方案A已能解決本橋0#橋臺施工的所有控制因素,但施工

7、便道的縱坡存在提升的空間,便道長度可適當縮短,這樣可大大減少工期。故提出便道方案B(圖3),其具體實施方案為:取消原施工便道的回頭彎設置,增加施工便道的縱坡,將施工便道起點設在第一跨下,施工便道長約1050m,最大縱坡25%;并將老路仍改移至第二跨下,設置保通便道長12294m。設置施工便道的作用有兩個,既能作為施工便道,又能作為反壓護道,加強邊坡的整體穩(wěn)定。該方案所需費用約為636萬元。圖3便道方案B便道方案B的優(yōu)缺點分析:(1)優(yōu)點。本方案除可滿足便道方案A所具有的所有優(yōu)點外,同時還減少了施工便道的工程量,實施可行性增加;施工便道還可作為反壓護道,加強了邊坡的穩(wěn)定;采用隧道洞渣填筑便道可有

8、效減少運距及造價。(2)缺點。施工便道施工完成后,將作為保護橋臺的永久性設施,其實施過程中的壓實度需特別重視,同時后期的養(yǎng)護也需加強。綜上,考慮到該方案能解決本橋0#橋臺施工的所有控制因素,且工期相對較短,為此種地形控制下的最優(yōu)方案,故推薦采用。3結束語針對該橋施工工期短,且橋位處的邊坡也較為破碎的問題,同時考慮老路保通的各種因素,綜合考慮后提出了三個解決方案。經各方面分析比擬,最終選定便道方案B作為推薦方案。該方案不僅能解決困擾此橋施工的各種因素及困難,還可有效的節(jié)約工期。但同時需注意:便道施工應分層填筑并壓實,其壓實度要求應滿足標準要求;便道作為永久性設施,應加強養(yǎng)護及管理;由于施工便道和保通便道的實施需增加局部占地,應及時落實等事項。內容總結1大橋橋臺施工方案研究平橋溝大橋0#橋臺接隧道出口,設計標高與老路高差約20m且緊鄰老路,該段原始邊坡地形陡峻,施工場地狹窄,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