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文言文語段及古詩詞練習(xí)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_第1頁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文言文語段及古詩詞練習(xí)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_第2頁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文言文語段及古詩詞練習(xí)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_第3頁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文言文語段及古詩詞練習(xí)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_第4頁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文言文語段及古詩詞練習(xí)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文言文語段及古詩詞練習(xí)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文言文語段及古詩詞鑒賞練習(xí) 烏魯木齊市第74中學(xué)劉松義 一.童趣 閱讀下列語段,回答問題: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 余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目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

2、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1.為加點字注音。 怡然稱快:龐然大物: 癩蝦?。喉棡橹畯姡?2.上文選自_,作者是_。 3.解釋下列句中“之”字的含義。 (1)物外之趣() (2)昂首觀之() (3)為之怡然稱快() (4)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翻譯句子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目細視。 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5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6文中敘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7.文中出現(xiàn)了好幾個成語,請寫出三個來。 8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表現(xiàn)了作者

3、幼小心靈中怎樣的思想感情? 8文中所寫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卻產(chǎn)生了“物外之趣”,你認為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論語十則 (一).理解填空 1論語中認為能保持君子風(fēng)格的一句 2談“學(xué)”與“思”辨證關(guān)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4在全國中學(xué)生夏令營大連會場開營儀式上,主持人說“孔子說過!”對遠道而來的朋友,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歡迎大家來大連!“ 5孔子認為認識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是. 6曾子以為治學(xué)的人應(yīng)該重視品德修養(yǎng)的句子 7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xué)習(xí),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xué)習(xí)的句子 8論述要學(xué)習(xí)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 9曾子鼓勵門人要

4、一生為實現(xiàn)“仁”的理想而奮斗的句子是_,_._,_?_,_? 10孔子認為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是,并闡述為 (二).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1)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1把這則語錄譯為現(xiàn)代漢語。 2解釋下列詞語。 何以:是以:下問: 3孔子從哪兩方面解釋了子貢提出的問題?這樣解釋的目的是什么?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對文中兩個“其”、兩個“之”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兩個“其”含義相同,兩個“之”含義也相同。 B兩個“其”含義不同,兩個“之”含義也不同。 C兩個“其”含義相同,兩個“之”

5、含義不同。 D兩個“其”含義不同,兩個“之”含義相同。 2對文中四個帶“”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人”指三個人B“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 C“擇”是選擇之意。D“從”是跟從,意譯為學(xué)習(xí)。 (3)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學(xué)生),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選自論語.為政)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保ㄟx自論語.述而)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給它注音并解釋。 答:_。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慍()溫故而知新() 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 是知也() 3翻譯下列句子。 知之為知之,

6、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_。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譯:_。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譯:_。 4這兩則語錄哪則是論述學(xué)習(xí)態(tài)度的?哪則是論述學(xué)習(xí)方法的?它們表明了孔子怎樣的教育思想? 答:_。 三.山市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shù)年恒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shù)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fēng)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fēng)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層層指數(shù),樓愈高,則

7、明漸少。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云。 1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未幾,高垣睥睨(城墻上如齒狀的矮墻)B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 C惟危樓一座(危險的樓)D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才) 2句中加點詞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恒(經(jīng)常)不一見相顧(看)驚疑 B始悟為(成為)山市以(用)億萬計 C惟(只有)危樓一座則明(明顯)漸少 D或憑(憑借)或立與世無別(差別)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8、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B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C連亙六七里,居然城郭矣。D既而,風(fēng)定天清,一切烏有。 4判斷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2)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5本文說明的順序是() A空間順序B游蹤順序C時間順序D邏輯順序 6從文中依次摘出五個表示時間的詞語,加以解釋,然后說明它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_解釋:_。 _解釋:_。 _解釋:_。 _解釋:_。 _解釋:_。 作用:_。 7“一切烏有”中的“烏有”意為_,有一個含有“烏有”的成語是_。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最后一句話: 9將“始悟為山市”改為“始知為山市”可

9、否?為什么? 答 10.為什么那時候的人把“山市”又稱為“鬼市”? 11.山市的出現(xiàn)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從到為初生階段;為發(fā)展階段;是高潮階段。 四.傷仲永 細讀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的問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fù)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1解釋加點的字。 (1)

10、未嘗識書具()(2)指物作詩立就() (3)不能稱前時之聞()(4)稍稍事言其父() 2下列加點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 C不能稱前時之聞D于舅家見之 3指出下列加點字詞的詞義或用法。 A父異焉() B稍稍賓客其父() C父利其然也() D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E邑人奇之() 4.下列句中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A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B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聞之也久 5.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釋義。 6.翻譯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7回答問題。 (1)方仲永的變化

11、經(jīng)歷了哪幾個階段?各階段有何特征? (2)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么?用原文歸納回答。 (3)開頭介紹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4).作者為什么要詳寫方仲永才能初露時的情形? (5)聯(lián)系全文,說說本文闡述了一個什么道理? 五.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文中加粗的詞。 中:_不:_ 引:_顧:_ 2給文中劃線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陳元方不再理會“友人”的原因是因為“友人”“_”又“_”。 4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陳太丘不守信用,約好跟朋友出行,結(jié)果不等友人來自己先走了。 B陳元方小時候傲慢無禮,竟敢教訓(xùn)長輩,目中無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親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無信”,“對子罵父”是“無禮”,可見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