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簡介參考資料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d1df86ee1d652628a2fa78b20929fc3/9d1df86ee1d652628a2fa78b20929fc31.gif)
![琵琶簡介參考資料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d1df86ee1d652628a2fa78b20929fc3/9d1df86ee1d652628a2fa78b20929fc32.gif)
![琵琶簡介參考資料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d1df86ee1d652628a2fa78b20929fc3/9d1df86ee1d652628a2fa78b20929fc33.gif)
![琵琶簡介參考資料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d1df86ee1d652628a2fa78b20929fc3/9d1df86ee1d652628a2fa78b20929fc34.gif)
![琵琶簡介參考資料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d1df86ee1d652628a2fa78b20929fc3/9d1df86ee1d652628a2fa78b20929fc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琵琶簡介琵琶,是東亞傳統(tǒng) 彈撥樂器,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 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 秦朝時期出現的。 琵琶”這個名稱來自所謂 推手為枇,引手為杷”(最基本的彈撥技巧)所 以名為 枇杷”(琵琶)。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漢語里對所有 魯特琴族(又稱琉特屬)彈撥 樂器的總稱。中國琵琶更傳到東亞其他地區(qū),發(fā)展成現時的日本琵琶、朝鮮琵琶和越南琵琶。琵琶歷史琵琶由歷史上的直項琵琶及曲項琵琶演變而來,據史料記載,直項琵琶在我國出現得較早,秦、漢時期的 秦漢子”,是直柄圓形共鳴箱的直項琵琶(共鳴箱兩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發(fā)展而來的。 阮咸”或 阮”是直柄木制圓形共鳴箱, 四弦十二柱,豎抱用手彈奏的
2、琵琶。 晉代阮咸善奏此樂器,故以其名相稱,即今天的阮。琵琶的種類一、 五弦琵琶。二、南音琵琶。三、響琶、月琶、高音琵琶、電王壬王王上匕琶南音琵琶流行于閩南和臺灣一帶。是演奏福建南音的主要樂器之一,在樂隊中南音琵琶起著指揮作用。常和南音洞簫配在一起,共同演奏樂曲的旋律,使清淡、委婉的福建南音,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具備月琴和琵琶兩種樂器的優(yōu)點,可以按琵琶的傳統(tǒng)方法來定弦和彈奏,也可采用小提琴定弦法和使用小提琴弦。月琶”的發(fā)音比月琴鏗鏘有力,音量宏大,音質純凈,音色清脆、飽滿而透亮、最適合與京胡合作為京劇伴奏。琵琶的彈奏指法左手指法:捺、帶、擻都是用左手指發(fā)音,因音量較弱,故又稱虛音捺、帶、擻:捺、
3、帶、擻都是用左手指發(fā)音,因音量較弱,故又稱虛音。虛音 是與左手彈奏的實相對而言的。音量方面,實音較強,虛音較弱。如在樂 曲某些地方恰當地運用了虛音與實音的有機結合,可使樂曲在音量方面增 添對比。這種虛音與實音組合進行的方法,在琵琶傳統(tǒng)文曲中見用最多。 現將有關捺、帶、擻的演奏方法,分別介紹如下。(1)捺捺,又稱“捺打”、“印”等。演奏捺的方法,是在指關節(jié)的運 動中,手指端取勢將弦身擊捺在相品位上,使得微聲,捺與前面一音大都 成上行進行。(2)帶帶,又稱“帶起”、“帶音”、“放”等。演奏帶的方法:當右 手彈出前一按音之后,接著在相品位上作向左內方或向外方一撥,然后離 開弦身,帶起一個較弱或稍強的
4、音來。帶與前面一音大都成下行進行。帶起的音,有散音與按音之分。帶起散音時,須將按指向左內方 或外方一撥,即可帶出空弦散音來。帶起按音時,則須把下行進行的后一 個音先用食指(或中指)按在相品位上,然后再作帶的動作。(3)擻擻,又稱“搔”、“搬”、“抓”、“粘”等。演奏擻的方法: 用左手指將弦身按在相品位上,用中指或名指在下面搔弦發(fā)音(如用左手 中指按弦時,則用無名指搔弦),這是擻按音的奏法;如擻空弦散音時, 則可在左手食、中、名三指中選擇一較方便的指頭去搔弦即可。擻弦大都 在同一條弦上進行。右手指法:彈挑類括彈、挑、夾彈、滾、雙彈、雙挑、易V、撫、飛、雙飛, 而彈、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礎、最重要的
5、指法。其他右手指法都是由彈挑 衍變而來。彈挑類:包括彈、挑、夾彈、滾、雙彈、雙挑、易V、撫、飛、雙飛,而彈挑是右手指法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指法。其他右手指法如 夾彈、滾、分、摭、勾、抹、剔、飛等,都是由彈挑衍變而成。而琵琶二 字的命名,亦出自彈挑。劉熙釋名和應劭風俗通中,都有“推手 前曰枇(即彈),引手卻曰杷(即挑,“琵琶”古作“枇杷”)的記載。彈:是用右手食指指甲端(一般用與拇指相鄰側的指甲端)觸弦, 將弦向左彈出發(fā)音。挑:是用右手拇指指甲端(一般用大指外側的指甲端)觸弦,將弦 向右挑進發(fā)音。彈挑類其他指法的 演奏方法:夾彈:是用彈和挑在弦上作連續(xù)均勻而不很快的動,每拍依曲調節(jié) 奏的快慢, 一
6、般作四聲, 有的 或作二聲。滾:演奏方法與夾彈相同。但在速度上則較夾彈快一倍,即每拍依 曲 調節(jié) 奏的快慢, 一般作八聲, 有的作十六聲。剔 : 是 用 中 指 甲 向 左 將 弦 剔 出 。撫: 是用 中指肉將弦向右撫進。雙彈: 是用 食指甲 將相鄰的兩條弦向左同時彈出。雙挑: 是用 拇指甲 將相鄰的兩條弦向右同時挑進。飛: 是用 名指甲 將弦向左飛出。雙飛: 是用 食指甲 彈左面的弦, 拇指甲 挑右 面的弦, 要連而不 斷。 輪指是 五指循環(huán)周而復始的演奏, 是彈琵琶時獲得長音的主要方法。輪指的 演奏方法:輪類:二胡等拉弦樂器演奏長音時, 可拉“長弓”來得到連續(xù)不 斷的 長 音。笛 子等吹
7、奏樂器,演 奏長音時,可 一口氣吹出連 續(xù)不 斷的 長音。琵 琶 等彈弦 樂器演奏長音時,就 須用 “輪”或“滾”、“ 搖”等指法,利 用 同 一音位的各個快速單音聯(lián)成了一個長音。用 長弓與一口氣吹的 長音,是 毫 無間斷的長音。用 輪或滾搖的長音,在長音的中間,存在無數的短促間歇。 輪指的 定度:以 右手指為第一、中 指第二、無 名指第三、小 指 第四,一 個 接一個依次順向( 左前方)彈 出;接 著大指為第五由反向挑進得五聲稱一 輪。這 種五指 循環(huán)周而復始的演奏指法稱為輪指。輪 指時五個手指擊弦的 時間間距要均勻 , 聲音要統(tǒng)一。輪有兩種奏法: 一種叫“下出輪”, 是先用 右 手的小、名
8、、中、 食指次第向左彈出,然 后拇指向右挑進。由 于它是先用小指開始作輪,因 此叫做 “下出輪”。清代 浙派多用此 法。其優(yōu)點是各指的發(fā)音 量易 于相仿; 缺點是音量一般較弱些。另 一種叫做“上出輪”,是先用右手拇指或食指 在上面開始作輪的,清代直隸派多用此法。其優(yōu)點是發(fā)音量一般較強些; 缺點是 各指的發(fā)音量易致強弱不一。由 于 目前大都采用了 “上 出輪”的方 法,因 此就以介紹上出輪為主。劃、拂、掃、撇 類都是在同一時間有四個 音(或三個音)一 齊發(fā)音的指法。在 演奏和音或和弦時,大 都采用這類指 法,常 用在樂曲的重音和高潮處。劃、拂、掃 、撇類 劃、拂、掃 、撇 類,包 括劃三弦、拂三
9、弦、滾二弦、滾三弦、滾 四弦、臨 、掛 。都是在同 一時間有四個音( 或三個音)一 齊發(fā)音的指法。在 演奏和音或和弦時,大 都采用這類指法。此類的發(fā)音量較強,易于作出激烈而有力表現,能 突出 重音,強化節(jié)奏,因此,在樂曲的重音和高潮處常配用這類指法。劃:用右手食指甲由纏弦至子弦向左急速彈四弦如一聲。b 拂: 用右手拇指甲由子弦至纏弦向右急速彈 四弦如一聲。c掃:用右手小、名、中、食四指排齊,由纏弦至子弦向左急速掃出 如 一聲 。撇:用右手小、名、中、食四指排齊,由子弦至纏弦向右急速撇進 如 一聲 。劃三弦: 用右手食指自右向左急速彈相鄰的三條弦。拂三弦: 用右手拇指自左向右急速挑相鄰的三條弦。
10、滾二弦:用右手拇、食兩指在相鄰的二條弦上作連續(xù)而快速的彈挑。 h滾三弦:用右手拇、食兩指在相鄰的三條弦上作連續(xù)而快速的彈挑。滾四弦:用右手拇、食兩指在相鄰的四條弦上作連續(xù)而快速的彈挑。j.臨: 用右手拇指自子弦而中弦、 老弦、 纏弦向右次第挑進。掛: 用右手食指自纏弦而老弦、 中弦、 子弦向左次第彈出。摭分和勾打類:勾: 用右手拇指肉觸弦, 取勢向左勾出。抹: 用右手食指肉觸弦, 取勢向右抹進。摭:用右手拇指勾同時食指抹葫蘆絲簡介葫蘆絲葫蘆絲,又稱 葫蘆簫”傣語稱 篳郎叨”(篳”為傣語吹管樂器的泛稱。郎”為直吹之意,叨”即葫蘆),是云南少數民族樂器,主要流傳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 族中。葫蘆
11、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常用的調為降B、C、D等調。葫蘆絲發(fā)源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梁河縣,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 聚居的云南德宏、臨滄地區(qū),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葫蘆絲歷史葫蘆簫的歷史較為悠久, 其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它是由葫蘆笙演進改造而成的。在構造上仍保持著古代樂器的遺制,簫管數目正與三管之龠相同, 兩支副管不開音孔也和古簫完全一樣,而發(fā)出持續(xù)的五度音程,則與古龠的“以和眾聲”惟妙惟肖。但它的主管已開有7個音孔,與后世的簫笛非常近似,又顯示出它在歷史上的飛躍。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民族音樂工作者對葫蘆簫進行了不斷的改革。1958年,云南省歌舞團首先把音域擴展為 14個
12、音。近年來,北京的一些文藝團體又制成兩種新葫蘆簫。其中的六管葫蘆簫,可以吹奏單音、雙音、單旋律加持續(xù)音及兩個和音旋律加持續(xù)音。既保持了原來樂器特有的音色和風格,又增大了音量、擴展了音域、豐富了音響色彩和表現力。在我國民族樂器大花園中,它已成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1980年初,中央民族樂團訪日小組,曾用這種新葫蘆簫為日本人民演奏,受到了歡迎和好評。傣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發(fā),一位傣家小卜冒抱起一個大葫蘆,闖過驚濤駭浪,救出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貞不渝的愛情感動了美妙的樂聲,頓時風平浪靜,鮮花盛開,孔雀開屏,祝愿這對情侶吉祥幸福。 從此葫蘆絲在傣族人家世代相傳。傣族人民多才多藝
13、, 能歌擅舞, 在節(jié)日里, 不論是在江中劃龍舟或是在江邊放高升, 還是在廣場上趕擺,或是在竹樓里飲酒歡歌,都可以聽到動人的歌聲。贊哈(民間歌手)在 葫蘆絲的伴奏下唱著古老的傳說和美麗的神話,唱著舊社會的苦難和新社會的幸福。葫蘆絲種類:1、按附管發(fā)音分: 雙音葫蘆絲只有高音附管發(fā)一單音,另一附管只起到配飾作用。 三音葫蘆絲兩只附管都分別發(fā)一單音。 低音附管不常用, 特別是中、 低音葫 蘆絲其實用性幾乎為零。2、按附管的形式分: 音塞式單音附管用軟塞塞緊,使用時拔開。已逐漸被淘汰的傳統(tǒng)型工藝。優(yōu)點:附管音孔處于常閉狀態(tài)。缺點:只能利用曲目間奏 時拔開音塞,轉換慢。按孔式單音附管的發(fā)音用上手小指或下
14、手拇指控制音孔的開合。 優(yōu)點:便于及時配合主管演奏,轉換快。缺點:附管音孔處于常開狀態(tài),影響初學者手指的靈活性。3、按音高劃分可分為超高音葫蘆絲、 高音葫蘆絲、次高音葫蘆絲、 中音葫蘆絲、次中音葫蘆絲、 低音葫蘆絲、超低音葫蘆絲等。常用調子為:小D調、C調、降B調、G調、F調。4、按音域劃分 傳統(tǒng)葫蘆絲標準傳統(tǒng)型葫蘆絲音域為一個純八度加一個純四度, 即包含十七 個半音,共九個全孔音。 當筒音作 5(so) 時發(fā)音從 3(mi) 至高一個八度的 6(la), 音孔排列為 3 5 6 7 (低音組) 1 2 3 5 6 (高音組)。擴音域葫蘆絲又分為加鍵和不加鍵兩種。 在同一主管上音域擴寬為一個八
15、度 另五個音。5、按拆卸形式劃分可拆卸葫蘆絲主管、 附管都可以從葫蘆上撥下來, 便于專業(yè)人士維修, 也便 于使用者作簧片調整。不可拆卸葫蘆絲主管、附管粘接在葫蘆上,非專業(yè)維修人員不能拆卸葫蘆絲的演奏方法(一)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節(jié)指肚分別開閉第一、二、三個音孔,拇指拖于主管 下方。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用第一節(jié)指肚分別開閉,第四、第五、第六音孔,拇指開開 位于主管前下方的第七音孔。(二)深呼吸、吸入的氣盡可能多一些,吸氣后、氣息下沉,使氣流在有控制的情況下有節(jié)制的均勻向外呼出,氣息要平穩(wěn)、不可忽強忽弱。(三)吹奏中, 高音時要用緩吹法(氣流減?。┑鸵魰r要用急吹法(氣流加強)。二胡簡介二
16、胡是中國的傳統(tǒng)拉弦樂器,是胡琴的一種,也稱胡琴。胡琴的鼻祖是唐代樂器一一奚琴。最初的奚琴是彈撥樂器,它的形狀雖然與胡琴很相近, 但不同的是它是用竹片拉奏的。 到了宋代,胡琴的第二代樂器 一一 稽琴開始用作宮廷宴會的獨奏樂器,那時候的稽琴已經能夠演奏換把和移指等比較復雜和高超的技巧了, 并且采用馬尾弓拉弦。這種用馬尾代替竹片擦弦發(fā)音的樂器,是長期過著游牧生活的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人 民聰明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中國拉弦樂器向前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用木頭和蟒皮組成發(fā)音筒 馬尾加松香拉動琴弦有優(yōu)美的音色可以演奏出特殊的顫音滑音 跳音效果二胡的琴筒有很多的形制, 二胡也有不同的款式, 是根據不同的要求逐步開發(fā)
17、出來的,每一款形制的二胡都會有其所代表的特點二胡特性(一)形制二胡和其他弓弦樂器的構造基本相同,分為琴桿、琴筒、琴軸、及琴弓等部件。除琴弓為竹制外,其他部件均為木制。琴筒主要分圓八角和方六角兩種, 此外還有扁圓筒、圓筒等形制。二胡琴筒一側蒙有蟒皮,這與中胡、高胡相同, 而板胡琴筒是用椰子殼制作的,一側則用木版粘住。京胡幾個部件都是用竹子 制成的(琴軸為木制),但其琴筒一側是用蛇皮蒙制的。幾種樂器的尺寸屬中 胡最大,其次為二胡、板胡、高胡、京胡。(二)音色各種樂器不同的加工材料和形制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其音色。二胡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之特點,發(fā)出的聲音極富歌唱性,宛如人的歌聲。形成這一特 點的原因,
18、一方面取決于它的內外定弦的音高與弦的張力適宜,另一方面是由 于琴筒的一側是用蟒皮蒙制的。因此,在一般演奏時無需大力度按弦和大力度 運弓,即可發(fā)出平和柔美之聲。二胡構造二胡的構造比較簡單,由琴筒、琴桿、琴皮、弦軸、琴弦、弓桿、 千斤、琴碼和弓毛等組成的。二胡各部構造的功能:二胡構件由九個主要部分組成,其功能分別介紹如下:琴筒A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后振動琴皮發(fā)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制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后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后面 鑲嵌著一個音窗(一般為雕木花窗),不僅對琴筒起了裝飾作用,而且對發(fā)音
19、、傳音和濾音有一定的好處。琴皮E琴皮:有蟒皮和蛇皮兩種,蟒皮為佳。它是二胡重要的發(fā)音體,也是振源的關鍵,對音質和音量有著直接的影響。莽皮的鱗片越大,音色越好。琴桿C琴桿: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干。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 體振動發(fā)音也有一定的影響。制作琴桿的材料有些檀木、烏木或紅木。一般用 紅木較多。紅木價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琴軸音準D琴軸: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膠內弦,下軸 縛絞外弦。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木質軸調音后穩(wěn)定, 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松,給調弦?guī)砝щy。機械軸調弦快而自如, 也好,但目前制作質量沒有完全過關,時而會出
20、現松動、滑動等現象,容易導 致跑弦走音。琴軸的類型:銅軫和木軫弓子E弓子:是二胡發(fā)音的重要工具,由弓桿和弓毛兩部分組成。弓桿是用細實的 紫竹制成,粗細要適中。弓桿的軟硬和彈性會直接影響到演奏效果。弓毛以前 有用尼龍絲和馬毛的,多用馬尾,且白馬尾為最佳,黑馬尾次之。一般用細實 紫竹縛上馬尾,一端裝有活螺絲(弓魚)用來調整弓毛的松緊度。F琴弦:是 琴的發(fā)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其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發(fā)音效 果。目前琴弦有兩種:一種是金屬弦,具有拉力好,音質好,音準好和靈敏度 高等特點,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另一種是絲弦,它發(fā)出的 音比金屬弦柔和細膩,但位力差,音準差而且容易
21、斷弦,且易變音?,F在大多 采用金屬弦。千斤線G千斤:又稱千金,對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對音準也有一定的影響。 它是用棉線、絲線、有機玻璃、塑料等材料制成。其形式多種多樣,有固定千 斤、線繞千斤、金屬千斤等。較常用的是線繞千斤。琴碼H琴碼:是琴弦與琴皮之間振動的媒介體,對發(fā)音有重要作用。它采用的材料 有木、竹、金屬和紙等,常用的有木松節(jié)馬、楓木馬。木松節(jié)馬木質柔軟,發(fā) 音圓潤、淳厚,楓木馬軟硬適中,發(fā)音柔和、噪音少。J琴托:是琴身的底托, 起著裝飾、穩(wěn)定琴身的作用。有的二胡琴托還裝有可調底托,用尼龍扣調節(jié), 演奏時更為方便。古箏簡介古箏是古老的民族樂器,結構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釘,
22、調音盒,琴足,后岳山,側板,出音口 ,底板,穿弦孔組成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 ,弦架 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 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 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guī)格為 21弦,通常古箏的型號前用 S163-21 ,S代表S形 岳山,是王巽之與繆金林共同發(fā)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箏弦數21根. 同名人物,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古箏起源古箏是古箏一件古老的民族樂器,戰(zhàn)國時期盛行于 秦”地,司馬遷的史記所記載李斯列轉.諫逐客書中所引資料,頗有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李斯諫逐客書中述及秦國樂舞的一段
23、說: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wèi)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叩缶、擊甕而就癥衛(wèi),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惫殴~的歷史由來早在戰(zhàn)國時代,古箏便在秦國一帶流行,所以又有秦箏之稱。到了后漢,劉熙在其釋名中解釋,箏是因其聲響效果而得此名。在后來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箏也隨歷史的變遷而有 變化、發(fā)展。最初的古箏是以一種竹制的五弦樂器演變而來的,其形制到漢代發(fā)展為與瑟形制基本相同,它們的區(qū)別是瑟的弦多 (二十三弦、二十五弦),而古箏則以雛形的五弦(即戰(zhàn)國時代)逐漸發(fā)展為秦,漢時代的十二弦,唐、宋時代的十三弦,元明時代的十四弦和 代的十六弦等。到
24、本世紀的60年代,箏的弦數又由十六弦逐漸增加到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三弦直至二十六弦, 到本世紀70年代,又出現了轉調古箏,箏弦也由絲弦改為鋼絲弦、 尼龍纏弦等,這樣以來,古箏的音域和其表現力就更加寬廣和豐富了。古箏的指法古箏的演奏方法主要分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右手職彈,用大、食、中、無名四指彈弦發(fā)聲,控制節(jié)奏和音的強弱變化。左手司按,用食、中兩指按抑箏弦,控制音高和弦音的變化,表 現出不同的音韻,左手司按為其技法主要特色,同時也要職彈,職彈技法與右手相同。彈箏姿勢彈箏姿勢有立式、盤式、跪式、坐式等,通常以坐式為主.坐式彈箏姿勢:箏放置在箏架或琴桌上,琴凳置箏的右側(即靠近箏首處)。坐時身體靠
25、近箏的右端,距箏約15公分。兩腿于箏架下自然分開,雙足一前一后。上身端正,手臂松弛, 曲肘置手于箏弦上,腕部放松,指型自然展開,頭部略微俯視,儀態(tài)自然大方。彈箏手型彈箏強調自然手型,即人站立時兩手自然下垂的放松狀態(tài)的手型。根據演奏的需要,大指略微展開,手指自然彎曲,呈半握拳狀這種放松的自然手型,不僅展示在靜止的狀態(tài),也呈 現于演奏的過程之中;不僅是右手彈弦的基本形態(tài)。也是左手按弦、彈弦的基本形態(tài)。彈弦位置右手彈弦位置在距前梁 3公分處,這是初學練習的基本彈弦位置。而最佳觸弦點,則是在 發(fā)音弦段(前梁至箏柱)的八分之一處。此處正好是本音第三個八度的泛音位置,這個位置彈 弦聲音純凈響亮,為基本音質
26、的最佳彈弦點。介于箏柱的排列,弦的長短不等,八分之一的最佳彈弦點的變化就比較大,彈弦的活動范圍也比較大。演奏過程中選擇不同的音色(明與 暗,剛與柔),在弦段位置上的活動范圍將更大。在基礎訓練中,要掌握基本位置的彈奏和最佳彈弦點位置的彈奏,還要學會在不同的弦段上選擇不同的音色,豐富我們的表現手段。一般說來,靠近前粱處發(fā)音明亮,音質較剛;靠近 箏柱二分之一處音色較暗,發(fā)音柔和。我們可根據音樂表現的需要,進行不同的變化,切忌彈弦位置僵化在一個點上。按弦位置韻昧,為箏之特色。左手按弦位置的恰當,對技巧的表現起決定的作用。理想的按弦位置距 箏柱左側約16公分處,這是根據箏弦的張力和左手伸展的適度來決定的
27、。我們常見的不適 當的位置往往都超過 20公分。因為距箏柱越近,琴弦的張力越大,弦緊按不下去;距箏柱 越遠,弦就越軟,按弦的張力就小些。 有些彈箏者為了按滑時用力輕松些,左手就伸展得遠,這樣按弦位置就改變了。 左手過度伸展,增加了手臂的負擔, 演奏形態(tài)變得不自然,按滑又 往往觸及面板。常見一些箏的左側面板上按有不少指甲印跡,就是按弦位置不當造成的現象?;A訓練中要注意左手按弦位置的準確自如,這樣左手技巧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現。笛子笛子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之一,即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的 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常在中國 民間音樂、戲曲、中國民族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和現代音樂中運用, 是中
28、國音樂的代表樂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石笛和玉笛。不過,制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為這種材料的笛子聲音效果最好。笛子種類梆笛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戲的伴奏。笛身細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著重于舌上技巧的運用。在演奏上表現了濃厚的地方色彩,在氣息運用上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躍的舌打 音,強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梆笛善于表現剛健豪放、活潑輕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北方色彩,這和北方人民所處的地區(qū)特點和生活、勞動習慣是分不開的。多用于北方的吹歌會、評劇和梆子戲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劇等)的伴奏, 也可用來獨奏。梆笛曲笛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戲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 扎線
29、(即纏絲)笛 ”,因盛產于蘇州,故又有蘇笛”之稱。多為C調或D調。管身粗而長,音色淳厚、圓潤、講究運氣的綿長,力度變化細致,常采用先放后 收,一音三韻,悠揚委婉,演奏的曲調比較優(yōu)美、精致、華麗,具有濃厚的江南韻味。音色潤麗、清晰,音色控制、強弱對比自如,并多應用笛子上的喚音”、送音”、打音”、倚音”、顫音”等技術,在氣息運用上要求飽滿均勻,盡量少用吐音斷奏。曲笛在我國南方廣泛流行,適宜獨奏、合奏,是昆曲等戲曲音樂、江南絲竹,蘇南吹打、潮州笛套鑼鼓等地方音樂中富有特色的樂器之一。笛是中國最具特色的 吹奏樂器 之一。1986年5月,在河南舞陽縣賈湖村東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發(fā)掘出16支豎吹骨笛(用鳥
30、禽肢骨制成),根據測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歷史。豎吹,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具有與現在我們所 熟悉的中國傳統(tǒng)大致相同的音階,骨笛音孔旁刻有等分符號,有些音孔旁還加打了小孔,與今天的中國音調完全一致,仍可用其吹奏現在的民間樂曲小白菜笛子的指法從笛子可以實現的指法來講,以全按作5為例,笛子的指法從低音 5一直到極高音1,其實上面還有音(極高音 2,4等),只是確實不常用了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首先來說一說笛子常用的指法和調子的。笛子常用的調子,如果以C調笛子為基準,全按作1就是G調,全按作2就是F調,全按作6就是降B調,全按作3就是降E調,那么 為什么是這么分呢?因為當 C調笛全
31、按作1時,1變成了 C調的5,所以從C( 1)調往上 數一個純5度,是 G(5),那么我們就說 C調笛全按作1后是G調,以此類推,當全按作 2 時,1變成了 C調的4,往上數一個純4度是F (4)所以是F調,那么如果我們換成 D調 的笛子呢?同樣原理,全按作 1時,1變成了 D調的5,所以,從D (2)調往上數一個純5 度,就是A(6),所以就是A調,以此類推,D調全按作2時,1變成了 D調的4,往上數 一個純4度是D( 5),所以我們就說它是 G調。也就是說是什么調子的笛子 ,要全按作什么, 只要將這個調子笛子的全按作5的1,向上數到作的什么音,是多少度音,然后把幾度音加到原來的調子上去,算
32、出是什么音,就是什么調子了,當然,首先得明白一些音程關系才行,以后會作進一步的解釋和表達上的研究 .口琴的簡介口琴,又稱口風琴(英文:Harmonica),用嘴吹或吸氣,使金屬簧片振動發(fā)聲的多簧片樂 器;在樂器分類上屬于自由簧的吹奏樂器。由于發(fā)聲源是長度介于1.53.5cm的簧片而非空氣柱(如長笛),獨奏用口琴體積多在 20cmx 6cmx 4cm (長;寬;高)內,其音域依種 類、調性不同而略有差異。由于演奏中途無法調整同一把口琴上簧片的相對位置,單一把口琴演奏合聲的能力是受限制的??谇俜诸?.復音類口琴復音口琴(Tremolo Harmonica )復音口琴又稱震音口琴,是由雙排吹孔構成的
33、全音階口琴,其上排簧片和下排簧片的音高(pitch )會被復音口琴調整至有些微差距,每個音由相同音高的兩個簧片發(fā)出。由于這兩個簧片同時為吹孔 或吸孔,演奏時兩個簧片同時共鳴震動,兩個簧片音高的細微差別會產生一種動聽的 震音效果。這種口琴較適合演奏民謠(folk )和鄉(xiāng)村音樂(country ),如拉丁美洲(Latin America ),亞洲(Asia ),歐洲(Europe )民歌。這也是在亞洲最流行的口琴。這可以說是中國乃至亞洲最流行的一類口琴。復音口琴一般有16到28孔,其中以24孔為國內最常見品種。日本復音琴又常見21孔。復音琴孔分為上下兩排,一般吹奏時,同一孔中上下兩個簧片同時發(fā)聲。
34、由于兩個簧片振動頻率有細微差別,同時 振動會產生物理上叫做拍”的現象,表現為聲音強弱的周期性變化,也就是所謂的震音”這也是復音口琴在國外被稱為“Tremolo”的原因。重音、回聲口琴可認為是復音口琴的變種,同屬于復音類。前者上下兩個簧片成八度關系,音色豐滿圓潤;后者具 有筒形的琴蓋板(琴殼),具有獨特的共鳴效果。復音口琴有不少于12個調子的產品,最常見的調子是C,另外A調的也比較多。 C調琴音域比較高,有時會顯得刺耳。一般認為 A調琴的音域最接近人聲。另外,同時持兩把調子相差半音的口琴可以演奏半音階,實現轉調。具體不多說,請參考相關資料。重音口琴(Octave Harmonica )重音口琴與
35、復音口琴機構相同,有著同樣的簧片排列和音階排列。不同之處在于 同一個音的兩個簧片音高相差一個八度。音色飽滿,并沒有震音效果。適合演奏古老 的民俗(folk )音樂和愛爾蘭( Old Ireland )音樂?;匾艨谇?(Echo Harmonica )用來合奏或作為默寫曲子專門獨奏的復音口琴,擁有桶形的蓋板使得它有一種特殊的回音效果。重音回聲口琴 (Octave &Echo Harmonica )重音口琴與回聲口琴的結合體,既擁有回聲口琴的外形且同一個音的兩個簧片音高相差一個八度的口琴。2.全音階口琴(十孔口琴)全音階口琴 (Diat on icHarmoni ca)布魯斯口琴這是歐美十分流行的
36、一類口琴。由于最常見的類型具有十個孔的緣故,十孔口琴10-Holes Harp又叫布魯斯口琴/藍調口琴。此類口琴一孔兩個音,多使用 Ritcher調音方式 一一低音沒有4和6,卻又有兩個5。這樣的設計原本是考慮到民族音樂的需要同時可以演奏一些和弦而產生。但是壓音(Bending )技術的出現,使得原本缺失的音能夠演奏,同時也給布魯斯口琴增添了獨有的魅力,甚至可以說,這是布魯斯 口琴之所以成為布魯斯口琴的原因。這恐怕是設計者當初萬萬沒有想到的。此類口琴 的特色在于它的小巧和獨特的音色,是一種極為人性化”的樂器。在布魯斯音樂中,此類口琴具有和吉他比肩的地位。除此之外,布魯斯口琴還很適合演奏一些具有
37、民族 風味的曲子。此類口琴學習的難度比復音也要大一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壓音技術的 靈活運用需要長期的練習,同時布魯斯口琴獨特的樂理也需要花一些精力來學習。隨著布魯斯在歐美地區(qū)的流行,繼壓音技術之后又出現了超吸和超吹(Overdraw、Overblow ,統(tǒng)稱 Overbend ),這兩種技術可以在布魯斯口琴上獲得壓音無法得 到的升、降半音。自此,通過Be nd技術和Overbe nd 技術的結合,演奏者可以在任意一個調式的布魯斯口琴上,都可以演奏出12個調式。全音階口琴有十個吹孔,每孔吹吸產生兩個音,故稱十孔口琴,又可以稱為民謠/藍調口琴。這種口琴在歐美極為流行,可以認為它是口琴愛好者中最大的
38、族群。十 孔口琴體積很小,攜帶容易,其音色具有相當的模仿能力,優(yōu)美中帶點憂郁,因此適 合藍調(blues)、搖滾(rock)、鄉(xiāng)村(country)、民謠(folk)、爵士 (jazz)等風格,也是影 視娛樂配樂最常用的口琴。標準全音階口琴(Richeter System)這是標準音階排列的十孔口琴,估大部分熱愛十孔口琴的人士都選用該種口琴,每孔兩個音,共20個,約有3個八度。一般十孔口琴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低音部沒有F和A,高音部沒有 B,這是為了和聲上的考慮而特意設計的。吹奏者依然可以運用壓音(ban di ng )技術來吹奏出欠缺的音階。關于這樣的音階設計其實要追溯到1825年一位波希
39、米亞的樂器工匠Richter,改良并創(chuàng)新出現這種音階排列系統(tǒng)。吹氣時發(fā)出1、3、5 一組音為 C和弦,而吸氣時發(fā)出 2、4、6或5、7、2、4 一組音構 成G7和弦,對于演奏當時的民謠音樂非常適合,尤其適合演奏藍調音樂。由于richter system 的音階排列低音部沒有F和A,對于演奏民謠或流行音樂時常采用低音部 F和A的旋律,會有較大影響。所以口琴愛好者通常會依照自己的喜 好和演奏風格自行定制口琴,這類口琴稱之為調音全音階口琴。3.半音階口琴半音階口琴(Chromatic Harmoni ca)這種口琴包含完整的半音音階,可以用一只口琴演奏任何調的樂曲。半音階口琴包括所有升降半音的12個
40、音的半音音階。半音階口琴每個孔4個簧片,其中兩個正常音高,兩個為半音。通過在口琴一邊的按鈕切換正常音與半音。半音階口琴適合演 奏爵士樂(jazz ),古典音樂(classic),布魯斯音樂(blues)與流行音樂。半音階口琴半音階口琴是比復音口琴更加嚴肅一些的樂器。完整的半音階,最大可達四個八度以 上的音域,使得誕生時間并不算長的半音階口琴在正規(guī)樂器中占有一席之地。雖然不 是傳統(tǒng)交響樂團中的正式成員,但在許多口琴大師的努力下,半音階口琴在室內樂等 領域已有一定地位,國內外亦有以半音階口琴為主音,由和弦、貝司口琴等組成的樂 團活躍。常見的半音階口琴為一孔四音,吹吸音成二度關系,按下變音鍵則每個音
41、都 升高半音。至于孔數則有8、10、12、14、16等多種,音域為二到四個八度,大部分為C調。由于可以演奏音域內的所有半音,此類口琴適合演奏比較復雜的樂曲。半 音階口琴的學習門檻比復音琴要高一些,一方面是樂理上的難度要大一些,另一方面也有吹奏難度上的原因:演奏半音階對氣息控制的要求比復音高得多,同時要求用氣、移琴與按鍵的嚴格配合。另外,由于生產工藝、成本等原因,也有部分廠家生產一孔兩音的半音階口琴。常見的有國產的24孔48音琴,日本產的 17孔、22孔琴等。還有一類獨特的半音階口琴,類似復音琴有兩排孔,上面一排比下面一排高半音。一般認為,一孔四音的設計比較正規(guī)。據我所知,比較知名的演奏家中尚無
42、選用后面兩種 琴的先例。4.合奏類口琴低音口琴(Bass or Double Bass Harmonica)低音口琴比較特殊 ,所有的孔均為吹孔,低音口琴主要擔任樂隊內低音的部分。低音口琴較重,有單音簧低音口琴或雙音簧發(fā)聲的型號。倍低音(double bass )是雙簧音的那種,其上下簧片音高相差八度。類似于鋼琴,上排孔相當于鋼琴的黑鍵,下排孔相當于鋼琴的白鍵。較一般 口琴低一個或兩個八度。低因口琴的音色低沉、渾圓、厚重,負責襯托旋律和穩(wěn)定樂 曲的節(jié)奏及速度。是口琴社團和樂隊的必備樂器。和弦口琴(Chord Harmonica)和弦口琴是所有口琴中長度最長的種類。這種口琴的每一個孔都是有一個和
43、弦組成。即每一個孔由若干和弦口琴簧片組成以形成和弦。例如,C和弦由C、E、G組成。這類口琴用于合奏中的伴奏。這種口琴能造出獨奏類口琴如何苦練技巧也無法媲美的和聲效果,是口琴社團、樂隊 的必備之一。但是由于不能吹奏旋律所以幾乎無法用來獨奏,也幾乎沒有以和弦口琴為主樂器的曲目。銅角口琴(Horn Harmonica )從外形上銅角口琴兼具低音口琴的壯與和弦口琴的長。銅角口琴分為高音銅角(soprano horn )和中音銅角口琴銅角(alto horn)兩種,單音簧發(fā)聲,只有吹氣音而沒有吸氣音,琴格分為兩排,上排 孔相當于鋼琴的黑鍵,下排孔相當于鋼琴的白鍵,管狀的蓋板與木格琴身營造出像木 管或法國
44、號似的音色,甚至有編曲者把管樂部分編給銅角口琴來吹奏,但它并不適合 吹奏快速的旋律。這種口琴音色清亮而圓潤,純凈而特殊,可用手做振音效果,是口 琴社團、樂隊的必備之一??谇倩敬底喾◤鸵艨谇俅底喾?復音口琴是一種以吹和吸發(fā)音的簧片類樂器, 它的音階排列和其他樂器有所不同, 用一 只普通復音 24 孔口琴為例,它共分低音部、中音部和高音部三部分,1、 3、5 為吹音, 2、 4、6、 7 為吸音。,其余四指自然彎轉輕壓在口大拇指要略微移開以不妨礙吹奏吹奏時要求頭端正, 胸部自然吹奏方法是將嘴縮小, 略成小圓口琴的基本持拿方法是用左大拇指按住口琴的左端(低音部) 琴的上蓋板, 右手大拇指要求移動靈
45、活, 當吹到高音部時, 為好。 在吹奏高音或低音時應利用手腕動作將口琴左右移動, 挺直,便于呼吸舒展。單音奏法單音奏法也稱單孔奏法, 這是熟悉口琴音階的第一步,形對準口琴上的一個音孔,先從口琴的中音部“1”開始,順次按 1、3、5 吹的音吹出氣流, 按 2、4、 6、 7 吸的音吸入氣流,吹奏時注意發(fā)音準確清晰,反復順次練習,以音準、熟練 為基礎。復式單音奏法復式單音奏法也稱新式單音奏法。當您基本掌握了“單音奏法”之后就可以轉入“復式 單音奏法”,也就是以正確的口形用嘴含住口琴達到正確發(fā)音的效果, 方法是將嘴自然張大, 含住口琴的七個孔、 舌頭蓋住左面主音以下六個音孔, 從右唇邊吹或吸奏出單音
46、, 但應注意, 舌頭應該始終在左邊, 在吹奏過程中舌頭不能離開琴格, 否則就無法正確進行復式單音奏法。復音伴奏方法 這種方法是進一步掌握各種吹奏方法的基礎奏法, 也是用低音伴奏的一種奏法。 只要在 復式單音奏法的基礎上, 將舌尖按口琴曲譜注明的伴奏符號和節(jié)拍要求, 縮離或繼續(xù)蓋住琴 格,通過舌尖蓋住和離開口琴音孔的往復動作,通過吹和吸的氣流活動,使口琴發(fā)出“鏘、 鏘”柔和的伴奏聲, 這就是 “復音伴奏” 運做加入的音響效果。 注意在舌尖一放一蓋的同時, 氣流不能間斷。 伴奏方法基本上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先有“鏹”的伴奏在這同時將單音延續(xù)奏出, 稱為正 拍伴奏奏法或強拍伴奏奏法;第二種是奏出單音
47、后在加入 “鏹”的伴奏, 稱為后拍伴奏奏法 或弱拍伴奏奏法;第三種是混合奏法,在這一小節(jié)中變化的伴奏, 稱為變化伴奏奏法。 在口 琴曲譜上“人”為加伴奏記號,“0為不用伴奏的純單音記號。手震音奏法符號為 vib ,手震音顧名思義就是用手震動口琴來吹奏的。 它的基本方法是: 將左手大拇指和食指、 中指適度夾住口琴, 右手腕貼在左手腕, 兩手合攏形成小的空間, 右手上肢 與口琴成 90 度,吹奏時將右手迅速而均勻地一放一蓋使空氣的震動產生共鳴效果。練習使 要由慢而快, 注意頭部不宜過偏歪, 力求端正。 這種奏法在口琴的多種吹奏方法中是比較容 易掌握的,關鍵在于手的姿勢和體態(tài)姿勢的正確和恰到好處的運
48、用。小提琴奏法小提琴奏法符號為 vio ,這種奏法是模仿小提琴的顫音發(fā)音。 方法是將嘴縮小只含口琴一個音上下兩格音孔的上格音孔, 下格用嘴唇蓋住, 雙手拿穩(wěn)口琴的兩端, 用右手手心抵 住口琴高音一端, 然后均勻迅速地前后移動; 移動幅度不能過大, 不能使口琴離開嘴造成發(fā) 音中斷,移動的頻率約為每秒24次;音色可隨樂曲的要求,有時也可以用不搖動片刻來模仿小提琴的空弦音。要使小提琴奏法能近似小提琴的音色是要反復練習的。八度和音奏法八度和音奏法符號為 oct或 。八度和音奏法的特點是音色渾厚宏亮,酷似手風琴音色, 八度和音奏法是口琴吹奏技巧上比較重要的基礎奏法, 不少吹奏法都是以八度和音 奏法為基礎
49、的, 例如大小伴奏奏法、 分解和音奏法等。學習吹奏的關鍵是方法正確,根據一 般吹奏習慣舌頭尖放在口琴的低音部, 但八度和音奏法要求舌尖移到中間來, 也就是口含九 個音孔, 舌尖蓋住中間五個音孔, 左右各留吹吸兩孔, 使之在出走過程中相差八度的兩個音, 無論是吹還是吸, 嘴唇始終含著九個音孔, 如果要加復音伴奏需將蓋住中間五個音孔的舌尖 按曲譜要求加上伴奏即可。大小伴奏法大小伴奏法也稱“交響奏法” ,在任何聲式伴奏的樂曲中都有大小強弱變化,即在強拍 和弱拍上作和聲式伴奏后就能聽出強弱節(jié)拍。 在口琴吹奏上, 要奏出強弱的節(jié)奏也就是 “大 小伴奏”,“大小伴奏”是大伴奏和小伴奏交替配合的一種常用的有效吹奏法,特別實用 3/4 拍的圓舞曲和 2/4 或 4/4 拍的進行曲更顯魅力。 大小伴奏的吹奏方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師德師風教育演講稿
- 易錯點糾錯練07 動詞時態(tài)、語態(tài)易錯點-備戰(zhàn)2025年高考英語考試易錯題含解析
- 年度員工發(fā)言稿(合集15篇)
- 南方家居產品知識
- 第1課《沁園春 雪》 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
- 年會的致詞(范文8篇)
- 硫化鉛量子點輔助近紅外二區(qū)熒光成像技術在熒光成像引導切除宮頸腫瘤的應用研究
- 二零二五年個人企業(yè)股權代持補充協(xié)議2篇
- 應急預案的地質災害防治
- 鐘表行業(yè)維修技巧培訓總結
- 【人教版化學】必修1 知識點默寫小紙條(答案背誦版)
- 江蘇省無錫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數學試題(原卷版)
- 對口升學語文模擬試卷(10)-江西?。ń馕霭妫?/a>
- 《奧特萊斯業(yè)態(tài)淺析》課件
- 老年癡呆癥患者生活陪護協(xié)議
- 2024年-急診氣道管理共識課件
- 小學語文中段整本書閱讀的指導策略研究 中期報告
- 浙教版2023-2024學年數學八年級上冊期末復習卷(含答案)
- 運動訓練與康復治療培訓資料
- 小班繪本教學《藏在哪里了》課件
- 老師呀請你別生氣教學反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