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_第1頁
初三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_第2頁
初三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_第3頁
初三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_第4頁
初三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初三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人教版第六單元課題 教學目標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 學問與技能:明白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明白二氧化碳的用途;明白一氧化碳的性質(zhì);熟悉一氧化碳在冶金工業(yè)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 氧化碳的產(chǎn)生途徑,致人中毒的機理及對環(huán)境的污染;2 過程與方法:嫻熟書寫相關的化學方程式;初步學會二氧化碳的制備;通過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性質(zhì)比照,學習比照的學習 方法;通過探究活動過程,體驗化學試驗方法的科學性,了 解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初步熟悉觀看分析、爭論、歸納、總結、懂得及運用 的科學方法過程;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學會觀看、分析試驗現(xiàn)象

2、及試驗探究的科學方法;通過熟悉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及重要性,增強環(huán) 保意識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意識;明白并關注溫室效應;通過全面熟悉一氧化碳的性質(zhì),體會任何事物的兩面 性;通過對一氧化碳的毒性的明白及其對環(huán)境的污染,增 強環(huán)境愛護和自我愛護意識;教學重點 / 難點 / 易考點 1 教學重點 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裝置設計及制取方法;一氧化碳 的化學性質(zhì);2 教學難點 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zhì);學問技能與過程方法的有機結合;專家建議 教學方法 分析法、爭論法、探究法、試驗法、比照學習法;教學用具 二氧化碳:儀器 : 大燒杯、試管、導管、橡皮塞、酒精燈、試管夾、集氣瓶、試管架、鐵

3、絲、火柴;藥品: 集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澄清石灰水、蠟燭、稀硫酸、汽水;一氧化碳:多媒體展現(xiàn)臺、有關試驗儀器;教學過程 1 二氧化碳 老師活動同學活動教學意圖蒸餾水、 紫色石蕊試液、指導同學用課題 2 所爭論確定的裝置來制取二氧化碳氣 體;分組裝配二氧化碳的制備裝置;初步學會二氧化碳的制 取以供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之用;指導同學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并完成課本 P114 頁 表格;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來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如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溶解性等;讓同學明白二氧化 碳的物理性質(zhì),學會觀看分析試驗現(xiàn)象;指導同學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過程中有沒有化學變 化?依據(jù)書 P114 頁 試驗 6

4、6 來實施探究得到結論并填在 書 P115 頁的表格上,并作出分析:石蕊是一種色素,遇酸 變成紅色;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變成紅色,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紫色石 蕊變成紅色;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成紅色;碳酸不穩(wěn)固,簡單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讓同學明白二 氧化碳和水能發(fā)生化學反應這一事實,學會依據(jù)現(xiàn)象、結論 作出科學分析;老師總結歸納同學的分析,用多媒體展現(xiàn)結論:二氧化 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碳酸 不穩(wěn)固,簡單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學書寫相關化學方 程式:co2+H2o=H2co3 H2co3=H2o+co2嫻熟寫出相應化學方程式;提問:長期盛放石灰水的試劑瓶壁上

5、為什么會有一層薄 膜?可能是怎么來的?同學爭論:與二氧化碳反應;與氧氣反應;與水反應;并用試驗探究得出與二氧化碳反應的結論;讓同學學會科學探究的試驗方法并嫻熟寫出:co2+ca2=caco3 +H2o 知道二氧化碳的鑒定方法;多媒體展現(xiàn)干冰及用途,并提問:同學們依據(jù)日常生活 中的體會學問和已有的化學學問,能否說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應用?同學摸索、爭論得出:1、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2、干冰升華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3、二氧化碳是溫室肥料;4、二氧化碳可用來滅火等用途;讓同學明白性質(zhì)打算用途 的觀點;多媒體展現(xiàn)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huán)境的影響;同學相互交 流爭論二氧化碳的功與過;培育同學關注社會和環(huán)境,關注

6、 溫室效應;學完本課題,同學們知道了什么?同學爭論歸納:二氧 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及其相關用途;反思與溝通;2 一氧化碳 老師活動同學活動教學意圖 指導同學觀看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并要求同學學會和 二氧化碳進行比照;同學第一回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并在老師指導下, 觀看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co2co 顏色 氣味 狀態(tài)溶解性 密度比照得表格如下:讓同學明白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初步學會比照學習的 方法;老師演示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試驗即 試驗 6-7 同學觀看試驗現(xiàn)象,并作出答復:能夠燃燒,放出大量熱,火焰呈藍色;化學方程式為:co+o2=2co2 同學學會觀看試驗現(xiàn)象,并由現(xiàn)象得出結 論;多媒體

7、展現(xiàn)煤爐里,煤層上方、中方、下方各發(fā)生的化 學反應;同學書寫各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上方: 2co+o2=2co2 中方: c+co2=2co 下方: c+o2=co2 嫻熟書寫化學方程式老師演示一氧化碳的毒性試驗即 歸納結論:正常血液 co 血液 試驗 6-8 觀看現(xiàn)象并緣由:一氧化碳及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從而使 血紅蛋白不能很好的與氧氣結合,造成生物體內(nèi)缺氧,一氧 化碳有毒;明白一氧化碳的中毒的事例過程;提出爭論問題: 1、在什么條件下簡單發(fā)生煤氣中毒?2、用煤火取暖時,應當怎樣防止煤氣中毒?3、煤氣廠為什么常在家用煤氣中摻入很少量具有難聞氣味的氣體?4、如發(fā)生煤氣泄漏,應當怎么辦?同

8、學環(huán)繞問題,爭論、溝通、匯報:1、炭在氧氣不充足的條件下燃燒會產(chǎn)生一氧化碳,因此,在缺氧,不通風等 條件易發(fā)生煤氣中毒,因此,取暖時應保持通風;2、一氧 化碳無色無味,中毒不易覺察,加入有氣味的氣體,有利于準時發(fā)覺煤氣泄漏;如發(fā)生煤氣泄漏大事,應準時關閉泄漏 源,保持通風等;通過對一氧化碳的毒性明白,增強環(huán)保意 識和自我愛護意識;老師演示一氧化碳的復原性試驗即 試驗 6-9 同學通過觀看得顯現(xiàn)象,并依據(jù)現(xiàn)象作出分析,填寫下表 現(xiàn)象 分析 化學方程式 明白一氧化碳的復原性,學會依據(jù)現(xiàn)象分析結論;提問:由于一氧化碳氣體有毒,在設計此試驗時,書中 用了尾氣回收裝置, 你有何新的改良方案?同學爭論、溝

9、通、匯報: 1、氣球收集; 2、重新用作能源,來復原氧化銅;學 會探究新方法,新途徑的才能;依據(jù)一氧化碳的性質(zhì),你能說出一氧化碳的用途嗎?其 中哪些有利于人類,哪些不利于人類?同學爭論、溝通、匯 報: 1、有利的一面 : 如作為能源、冶煉金屬等;2、不利的 一面 : 假如使用不當會使人中毒等;通過全面熟悉一氧化碳 的性質(zhì),體會任何事物的兩面性;通過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什么?同學爭論、溝通、回憶、匯報: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化學性質(zhì)及相關 用途;反思與溝通;板書設計 課題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 物理性質(zhì) 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溶解性 無氣體無比空氣大能溶于水 化學性質(zhì) 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 紅色 co2+H2o=H2co3 H2co3=H2o+co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應 co2+ca2=caco3 +H2o 在一般情形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供 應呼吸;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干冰升華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是溫室肥料;二氧化碳可用來滅火等用途 二、一氧化碳的性質(zhì) 物理性質(zhì)顏色、狀態(tài)、氣味、密度、溶解性 無氣體無比空氣略小難能溶于水 化學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