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細胞血型免疫學基礎_第1頁
紅細胞血型免疫學基礎_第2頁
紅細胞血型免疫學基礎_第3頁
紅細胞血型免疫學基礎_第4頁
紅細胞血型免疫學基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紅細胞血型免疫學基礎第一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一、紅細胞血型抗原二、紅細胞血型抗體三、紅細胞抗原抗體反應第一節(jié) 紅細胞血型免疫學基礎內容:第二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一、紅細胞血型抗原(一)抗原特性(二)血型抗原命名(三)血型抗原分類第三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一)抗原特性抗原:刺激免疫系統(tǒng)產生免疫應答的物質,并能與相應的免疫應答產生在體內或者體外特異性反應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第四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1.免疫原性:抗原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和免疫產物,即免疫效應細胞和特異性抗體。 AgTBT漿細胞致敏T細

2、胞抗體第五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2.反應原性:抗原分子與免疫應答產物(抗體或免疫效應細胞)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性質AgTBT漿細胞致敏T細胞抗原性第六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1.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和反應原性,多數蛋白質。2.半抗原:只有反應原性,多糖和脂類。 半抗原與大分子蛋白質結合才具有免疫原性(一)抗原特性第七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抗原決定簇 (表位)血型抗原是紅細胞上的一種特異性的呈立體排列的化學基團。依生化性質人紅細胞抗原決定簇可分為多肽和糖分子兩類。人出生時,抗原決定簇是多肽的紅細胞膜的血型抗原已發(fā)育成熟,而決定簇為糖分子的血

3、型抗原則在出生后逐漸發(fā)育成熟。第八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決定簇糖分子多肽ABH,LweisIi,T/Tn抗原MNS,Rh,Kell,Kidd多種細胞表面體液和分泌液中只分布于細胞膜分布組織血型抗原表示細胞分化和成熟的標志,胎兒和新生兒紅細胞表達強i抗原,弱I抗原,而成人則為強I抗原,弱i抗原。第九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血型抗原的分布血細胞表面及血漿蛋白分子上,如Rh、粒細胞特異性抗原、血小板特異性抗原等血細胞與組織器官的細胞共有,如AB、H、HLA等血細胞、血漿,如P抗原血細胞、血漿、分泌液,如ABH、Lewis等血漿中可溶性物質吸附到紅細胞上,如Lew

4、is, Chido/Rodgers抗原、Bg抗原第十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血型物質:存在于體液中的可溶性紅細胞血型抗原,半抗原 分泌型個體:體液中含有A、B、H血型物質非分泌型個體:體液中不含有漢族人分泌型占80%,非分泌型占20%血型物質第十一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血型物質作用 測定唾液、羊水中的血型物質可輔助鑒定ABO血型和預測胎兒血型。 中和ABO血型系統(tǒng)中的“天然抗體”,有助于檢查抗體性質。第十二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二)血型抗原命名血型系統(tǒng):單個基因座或多個緊密連鎖的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所產生的一組抗原。 血型系統(tǒng)基因是獨立

5、遺傳的。 已檢出的紅細胞血型系統(tǒng)包括ABO、MNS、P、 Rh、 Lutheran、Kell、 Lewis、 Duffy、Kidd、Diego等共29個血型系統(tǒng),400余種血型抗原。第十三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14血型系統(tǒng)指不同血型抗原之間的關系某一血型頻率在另一血型系統(tǒng)各抗原間呈均勻分布,說明這兩種血型抗原在遺傳上是各自獨立的,或控制這2種血型抗原的基因位點在不同染色體上,也可以是在同一染色體的不同位點上, 遺傳時服從自由組合規(guī)律, 在減數分裂時發(fā)生交換重組而獨立遺傳,這樣兩種血型抗原就屬于2個系統(tǒng)。如D抗原的分布頻率在A、B、O、AB型個體是相同的,說明D抗原與ABO血

6、型不是一個系統(tǒng)的。一個血型系統(tǒng)是一系列等位基因的產物第十四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15血型集合如果血型抗原在生化特性、血清學、遺傳特性上有關系,但不符合血型系統(tǒng)的標準,則將其歸類為血型集合,如Cost、Ii、Er、Vel等。高頻抗原組:血型抗原在人群中分布頻率90%低頻抗原組:抗原分布頻率1%第十五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二、紅細胞血型抗體(一)抗體基本特性(二)紅細胞血型抗體分類(三)紅細胞血型抗體的臨床意義第十六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紅細胞血型抗體 抗原刺激機體后,B細胞活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的、能與相應抗原作特異性結合,并具有免疫功

7、能的免疫球蛋白,存在血液、體液。特異性結合抗原 機體(B細胞)免疫球蛋白漿細胞第十七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1、免疫球蛋白的結構四條對稱的多肽鏈,兩條輕鏈和兩條重鏈輕鏈間、重鏈間及輕重鏈間通過二硫鍵連接(一)抗體基本特性第十八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單體第十九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重鏈輕鏈N端C端可變區(qū)恒定區(qū)鉸鏈區(qū)二硫鍵(H鏈)(L鏈)(V區(qū))(C區(qū))抗原結合部位(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結構抗原抗原第二十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記憶口訣 兩輕兩重鏈 連以二硫鍵 羧基端恒定 (C區(qū)) 氨基端可變 (V區(qū))第二十一張,PPT共

8、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區(qū)VL、VH 抗原結合部位CH2 補體結合部位CH3 Fc受體結合部位第二十二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2、免疫球蛋白分類及特性第二十三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1)、IgG特性:(1)血清中含量最多,占Ig總量的75%(2)唯一能通過胎盤的抗體 IgG在溶血性輸血反應和新生兒溶血病中有重要意義。 第二十四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為五聚體,是分子量最大的Ig天然血型抗體個體發(fā)育最早能產生的抗體五個單體由J鏈連接,含巰基的試劑(2-ME或DDT)能夠破壞J鏈(2)、IgM第二十五張,PPT共

9、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天然抗體免疫抗體規(guī)則抗體不規(guī)則抗體完全抗體不完全抗體同種抗體自身抗體(二)血型抗體分類第二十六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27天然抗體:機體對抗原免疫應答的產物,但是沒有可覺察的抗原刺激,并非天然產生的抗體。主要存在于ABO, MN, P, Lewis。產生機制可能與環(huán)境中廣泛存在的菌類、花粉、塵埃等有關,這些物質與某些抗原有共同成分,通過隱性刺激產生血型抗體,多為IgM。免疫抗體:有可查知的抗原刺激而產生,一般通過輸血、妊娠、注射3種方式引入抗原。血型不相容的輸血是很強的免疫刺激,輸入受血者沒有的血型抗原,可能產生相應抗體,多為IgG。(二)血型抗

10、體分類第二十七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28規(guī)則抗體:ABO系統(tǒng)產生抗A、抗B是有規(guī)律的,即A型人產生抗B,B型人產生抗A,O型人產生抗A和抗B,這是符合Landsteiner規(guī)則的,稱為規(guī)則抗體(regular antibody)。不規(guī)則抗體(irregular antibody):除ABO系統(tǒng)外,其它系統(tǒng)產生的抗體均無此規(guī)律,稱為不規(guī)則抗體或意外抗體,不規(guī)則抗體通稱意外抗體(unexpected antibody)。第二十八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29完全抗體(complete ab):在鹽水介質中能凝集紅細胞,鹽水抗體,多為IgM抗體。不完全抗體(inc

11、omplete ab):能使紅細胞致敏,但在鹽水中不能凝集紅細胞的抗體,多為IgG,通過抗球蛋白法或其它非鹽水介質法檢測。完全抗體鹽水抗體第二十九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30同種抗體:同種屬動物之間的抗原相互刺激產生的抗體,如人類不同個體之間的輸血所產生的抗體自身抗體:針對自身抗原產生的抗體,或者是外來抗原與機體內某些成分結合后產生的抗體第三十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三)紅細胞血型抗體的臨床意義1.能夠引起紅細胞存活期縮短、新生兒溶血病、溶血反應的 抗體具有臨床意義;2.并非所有血型抗體都有臨床意義;3.一般來說,在37不與紅細胞發(fā)生反應的抗體無臨床意義;

12、4.對于有臨床意義的抗體,輸血時應選擇相應抗原陰性、交叉配血相合的紅細胞;5.對于無臨床意義的抗體,輸血時選擇交叉配血相合的紅細胞即可。第三十一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三、紅細胞抗原抗體反應抗原抗體反應:紅細胞抗體與相應抗原在體內或體外發(fā)生反應反應類型:凝集反應、溶血反應、沉淀反應、中和反應等血清學實驗:體外實驗的抗原抗體反應,抗體多以血清的形式存在第三十二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1.凝集反應:紅細胞抗體與相應紅細胞抗原反應,使之形成凝塊凝塊是抗體與鄰近的抗原決定簇結合,紅細胞凝集形成可見凝集物,凝集是實驗反應終點。(一)、紅細胞抗原抗體反應類型第三十三張,

13、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紅細胞凝集反應示意圖 凝 1 天然抗體(完全抗體) IgM 抗人球蛋白抗體 2 免疫抗體(不完全抗體)IgG (完全) 12不凝凝第三十四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2.溶血反應:體外試驗的溶血表現為紅細胞破裂,血紅蛋白釋放到液體介質中,呈紅色 抗體介導的溶血,依賴補體表面攻擊單位的活性,如果抗原抗體反應在缺乏補體活性的血清中反應,就不會發(fā)生溶血血漿中的抗凝劑螯合了血液中的Ca2+和Mg2+,補體不能被激活,因此也不會發(fā)生溶血。 抗原抗體反應中,溶血也是陽性結果。(一)、紅細胞抗原抗體反應類型第三十五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3.沉淀反應:可溶性抗原與抗體反應時,形成的不溶于液體的肉眼可見的復合物。沉淀反應要求抗原抗體比例要適當抗體過多形成前帶反應抗原過多形成后帶反應(一)、紅細胞抗原抗體反應類型第三十六張,PPT共三十九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1.高度特異性:最主要特點。2.可逆性:抗原抗體結合通過化學鍵(氫鍵、靜電鍵、疏水鍵、范德華力等)。3.比例性:抗原抗體反應表現出可見結果,需適當比例和濃度,抗原抗體結合最充分,能偶相互交叉聚集形成網格狀復合物,反應明顯,結果出現快,呈等價帶。4.兩個反應階段:第一為致敏階段,抗體與紅細胞表面抗原決定簇特異性結合,可激活補體;第二為凝集階段,致敏的紅細胞相互連接,形成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