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療法簡易版課件_第1頁
艾灸療法簡易版課件_第2頁
艾灸療法簡易版課件_第3頁
艾灸療法簡易版課件_第4頁
艾灸療法簡易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艾灸療法 張成軍8/28/20221概 述 艾灸法,又稱“艾灸”,是以艾絨為主要原料,點燃后置于體表的一定穴位進行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jīng)絡(luò)的傳導(dǎo),起到溫通經(jīng)絡(luò),益氣活血,扶正祛邪,達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 黃帝內(nèi)經(jīng): “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醫(yī)學(xué)入門:“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扁鵲心書:“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 命之法,灼艾第一?!?孟子.離婁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28/20222艾灸材料一.艾葉和艾絨 1.艾葉 艾為菊科多年生灌木狀草本植物,我國各地均有生長,但古時以蘄州產(chǎn)者為佳,古特稱“蘄艾”。具有芳香性氣味,在農(nóng)歷

2、的45月間,當葉盛花未開時采收。艾葉氣味芳香,味辛、微苦,性溫熱,具有純陽之性。 本草綱目記載:“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陽, 通十二經(jīng),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經(jīng)而除百病”。 艾葉經(jīng)加工制成細軟的艾絨,具有性溫,容易燃燒、火力溫和、能竄透皮膚,直達體表深部的特點。因艾產(chǎn)地廣泛,易于采集,價格低廉。故從古至今,灸不離宗,是最常用的施灸材料。艾葉在制成艾絨之前必須達到“嫩、凈、細、干、陳”的特點。 8/28/20223 艾條 又名艾卷,系用艾絨卷成的圓柱形長條。一般長20cm、直徑15cm,常用于懸起灸、實按灸等。5常用灸法 內(nèi)經(jīng)對灸法有很多記載,除了論

3、述灸法的產(chǎn)生與寒冷的環(huán)境等有關(guān),還論述了灸法的適應(yīng)癥、施灸的順序、劑量、補瀉等。 外臺秘要:唐,王燾。專門論述灸法。 施灸的材料:主要是“艾絨”。其他有燈心、桑枝等。 還有藥和艾絨相結(jié)合的:雷火神針、太乙神針。 8/28/202261. 直接灸是將艾炷直接放置施灸部位皮膚上燒灼的方法。根 據(jù)灸后有無燒傷化膿分為化膿灸和非化膿灸。1.1 化膿灸主要適用于全身各系統(tǒng)頑固病癥而又適于灸者, 如哮喘、瘰疬、肺結(jié)核、慢性腸胃病、骨髓炎、關(guān)節(jié)病等。1.2非化膿灸適用于氣血虛弱、小兒發(fā)育不良及虛寒輕證?;摼姆腔摼?間接灸又稱隔物灸,是在艾炷與皮膚之間襯墊某種藥物而施灸 的一種方法。2.1 隔姜灸具有溫中

4、、祛寒、止嘔、解表作用,適用于感冒、嘔吐、腹痛、泄瀉、遺精、陽痿、早泄、不孕、痛經(jīng)、面癱及風寒濕痹等。2.2 隔蒜灸具有消腫、拔毒、散結(jié)、止痛的作用,臨床適用于治療癰、疽、瘡、疥之未潰者,肺癆腹中積塊及蛇蝎毒蟲所傷等。2.3 隔鹽灸具有回陽救逆固脫的作用,適用于急性腹痛、吐瀉、痢疾、四肢厥冷和脫肛證等。2.4 隔附子灸附子性味辛溫大熱,有溫腎壯陽的作用,與艾灸并用,適用于各種陽虛證,如陽痿、早泄、遺精、瘡瘍久潰不斂等癥。83. 懸起灸的三種方法溫 和 灸105. 溫針灸法是針刺與艾灸結(jié)合應(yīng)用的一種方法,適用于既需 要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癥。6. 溫灸器灸法 溫灸器是專門用于施灸的器具,用溫灸

5、器施灸 的方法稱為溫灸器灸。8/28/202212 艾灸法注意事項(一)體位選擇和施灸順序 1 體位選擇:以體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明顯暴露,艾 炷放置平穩(wěn),燃燒時火力集中,熱力易于深透肌肉;便于醫(yī) 生正確取穴,方便操作,患者能堅持施灸治療全過程為準。 2 施灸順序: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頭部后四肢、先陽經(jīng)后 陰經(jīng)。(二)施灸的禁忌 1 禁灸病癥: 凡屬實熱證或陰虛發(fā)熱、邪熱內(nèi)熾等證,如高熱、高血壓危象、肺結(jié)核晚期、大量咯血、嘔吐、嚴重貧血、急性傳染性疾病、皮膚癰疽療癤并有發(fā)熱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療法。 2 禁灸部位: 器質(zhì)性心臟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癥,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6、顏面部、頸部及大血管走行的體表區(qū)域、粘膜附近,均不得施灸。 8/28/202214(三)其他注意事項施灸前要與患者講清灸治的方法及療程,尤其是瘢痕灸,一定要取得患者的同意與合作。瘢痕灸后,局部要保持清潔,必要時要貼敷料,每天換藥1次,直至結(jié)痂為止。在施灸前,要將所選穴位用溫水或酒精棉球擦洗干凈,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膚適當溫度,防止受涼,影響療效。 除瘢痕灸外,在灸治過程中,要注意防止艾火灼傷皮膚。尤其幼兒患者。如有起泡時,可用酒精消毒后,用毫針將水泡挑破,再涂上龍膽紫即可。 偶有灸后身體不適者,如身熱感、頭昏、煩躁等,可令患者適當活動身體,飲少量溫開水,或針刺合谷、后溪等穴位,可使癥狀迅速緩解。 施灸時注意安全使用火種,防止燒壞衣服、被褥等物。 8/28/202215灸法的注意事項施灸的補瀉方法 艾灸的補瀉,始載于內(nèi)經(jīng)。靈樞背腧說:“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8/28/202216灸法的注意事項 施灸的先后順序千金要方針灸上記載:“凡灸當先陽后陰,先上后下,先少后多”。臨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陽部,后灸陰部,壯數(shù)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 8/28/202217天灸蒜泥灸 將大蒜搗爛如泥,取35克貼敷于穴位上,敷灸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