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口徑1350頂管施工組織設計概況_第1頁
中口徑1350頂管施工組織設計概況_第2頁
中口徑1350頂管施工組織設計概況_第3頁
中口徑1350頂管施工組織設計概況_第4頁
中口徑1350頂管施工組織設計概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 錄一、工程程概況二、泥水水平衡頂頂管機頭頭配套設設備的選選擇及人人員安排排三、測量量四、頂管管注漿五、頂管管施工工工藝流程程六、工具具管進出出洞口技技術方案案七、推力力的理論論計算八、建筑筑物及軸軸線上方方管線沉沉降控制制及保護護措施九、頂管管施工質質量控制制十、安全全文明施施工措施施一、工程程概況1施工工概況本標段頂頂管平行行于內環(huán)環(huán)路頂進進,由-頂至至-。全長-米。穿越地層層為含泥泥量約55%的沙沙層,地地下水位位較高,頂管施施工時刻刻控制好好土壓力力的變化化,并相相應調整整推進壓壓力,始始終使其其處于平平衡狀態(tài)態(tài)頂進施施工;尤尤其要控控制好穿穿越砂土土地層的的施工,該地層層易發(fā)生生砂

2、土液液化,因因此,要要控制好好地面沉沉降的施施工。本段頂管管管徑為為:13550本段頂管管機頭采采用MEEP13350泥泥水平衡衡機頭1、頂管管施工周周期泥水平衡衡頂管施施工推進進速度按按30mm/天考考慮; 二、泥水水平衡頂頂管機頭頭、配套套設備選選擇1、泥水水平衡頂頂管機的的選擇根據此土土質,我我公司擬擬采用日日產伊勢勢機公司司MEPP型泥水水平衡頂頂管機頭頭。該機機種的刀刀盤可根根據前方方土壓力力的變化化自動伸伸縮,伸伸縮的同同時進泥泥量也可可隨之變變化。使使前方平平衡土壓壓力始終終保持定定值,該該機種是是目前平平衡土壓壓力最準準確的頂頂管機,可保證證地面沉沉降量最最小。(1)、施工原原

3、理:當掘進機機正常工工作時,進排泥泥閥均打打開,而而機內旁旁通閥則則關閉。泥水從從進泥管管經過進進排泥閥閥門而進進入掘進進機的泥泥水倉里里。而泥泥水倉里里的泥水水則通過過由排泥泥管道排排出,只只要調節(jié)節(jié)好進、排泥水水的流量量,就可可以使掘掘進機的的泥水倉倉中建立立一定的的壓力。(2)、特點A、 泥水平平衡頂管管機的特特點是具具有雙重重平衡功功能,即即其全斷斷面的大大刀盤能能自動平平衡頂進進正面土土體的土土壓力,同時,通過對對泥水室室進行泥泥水加壓壓,又能能平衡地地下水壓壓力。B、 此外,本機還還裝有主主頂速度度檢測儀儀、傾斜斜儀等可可對頂進進速度、機頭旋旋轉、水水平傾角角自動進進行測量量。C、

4、 機頭內內刀盤后后部裝有有液壓檢檢測土壓壓力的感感應裝置置,隨時時監(jiān)測正正面土壓壓力,當當土壓力力變小時時可提高高頂速。土壓力力變大時時則降低低頂速,使土壓壓力始終終保持定定值。平平衡正面面的土壓壓力,從從而達到到避免前前方土體體塌陷而而造成地地面沉降降。D、 機頭頂頂進時在在刀盤與與前方土土體之間間可形成成一層泥泥膜,可可達到穩(wěn)穩(wěn)定前方方土體的的效果可可使頂進進面始終終處于平平衡的最最佳狀態(tài)態(tài),有效效地控制制地表沉沉降于220mmm以內。(3)、與其他他型式頂頂管方法法相比泥泥水式頂頂管具有有以下優(yōu)優(yōu)點:a. 適適用的地地質范圍圍較廣,如遇到到地下水水位較高高以及地地質變化化范圍大大的土質質

5、條件,它都能能適用。b. 可可保持挖挖掘面的的相對穩(wěn)穩(wěn)定,對對周圍土土層的影影響較小小,施工工后地面面沉降極極小。c. 與與其他類類型的機機種相比比,泥水水頂管的的推力較較小,最最適宜于于長距離離頂管。d. 工工作坑內內作業(yè)環(huán)環(huán)境較好好,作業(yè)業(yè)比較安安全。由由于采用用泥水輸輸送棄土土,沒有有吊土、搬運土土方等較較易發(fā)生生危險的的作業(yè)??梢栽谠诖髿獬3合伦髯鳂I(yè)。如如挖掘面面穩(wěn)定,不會造造成地面面沉降而而影響交交通及各各種公用用管線的的安全。e. 由由于可以以連續(xù)出出土,因因此大大大提高了了推進速速度。2、 配配套設備備介紹:(1)、進排泥泥泵 我們選用用不僅能能泵送清清水,而而且泵送送r=11

6、.3以以下的離離心泵作作為進排排泥泵。(2)、基坑旁旁通基坑旁通通可改變變泥水循循環(huán)方向向,防止止管內堵堵塞。(3)、泥水管管路系統統,包括括泥水鋼鋼管、泥泥水軟管管、手動動明桿式式閘閥、流量系系統、隔隔膜式壓壓力表等等。3, 頂管管動力、照明配配套(1)、頂管動動力配套套序號設備名稱稱數量總功率(kw/h)1刀盤電機機2352送、排泥泥泵電機機3903糾偏油泵泵電機10.7554后方頂液液壓動力力站電機機1305注漿泵泵電機1 3 6潛水泵 2 15 7電焊機1158合計188.75(注:以上所所列設備備,并不不都是同同時啟動動。)動力電纜纜設置:管內設設置一路路電纜,按其配配套動力力負載功

7、功率,選選擇電纜纜規(guī)格,供電采采用TNN-S方方式,三三相五線線制移動動電纜裝裝接。為為防止長長距離以以后的電電壓降問問題,因因此在中中間設置置升壓變變壓器增增壓,同同時放大大電纜截截面,以以減少電電阻,電電纜接頭頭采用電電纜接頭頭箱。2, 人人員安排排計劃機頭控制制 22人測量工 2人注漿工 2人電工 2人人電焊工 2人輔助工 6人合計 166人3、 管管子與接接口(1)、管子根據設計計要求,采用“F”型鋼承承口式鋼鋼筋砼管管,接口口采用挈挈形橡膠膠密封圈圈。(2)、管材與與接口驗驗收選用優(yōu)良良管材并并處理好好管子接接口對頂頂管施工工是十分分重要的的。對于于成套管管材,要要按有關關規(guī)范對對管

8、材作作現場檢檢查驗收收,如發(fā)發(fā)現不合合格品堅堅決予以以退回。(3)、施工期期間的復復驗施工前再再次檢查查管子接接頭的槽槽口尺寸寸,橡膠膠圈和襯襯墊板的的外觀和和質地。確認合合格后可可在接口口處均勻勻涂抹薄薄層硅油油等對橡橡膠無侵侵蝕性的的潤滑材材料以減減少摩阻阻力。承承插接管管時加力力要均勻勻,應保保證橡膠膠圈不移移位,不不反轉,不露出出管外。頂管結結束后要要按設計計要求在在管內間間隙處填填充彈性性密封膏膏,并與與管口抹抹成一個個光滑的的漸變面面。三、測量量放樣1、頂管管工程的的測量工工作是整整個頂管管工程質質量的關關鍵,它它的實施施好壞將將直接影影響到管管線線形形的平順順,甚至至影響到到頂管

9、的的順利貫貫通,因因此需精精心實施施,確保保無誤。2、本工工程測量量包括高高程測量量和左右右偏差測測量兩部部分。3、高程程測量較較簡單,在地面面上把永永久性水水準引測測至井邊邊,通過過垂直吊吊鋼尺引引測至井井下,設設臨時水水準點,再在管管道內架架設水準準儀測至至機關內內標靶,即可知知道機頭頭高程偏偏差。此此水準還還可從機機頭測出出來,閉閉合差按按二級水水準控制制。4、 左左右偏差差測量可可在后座座設一激激光經緯緯儀,在在滿足通通視的條條件下,直接看看機頭內內標靶就就可知道道左右偏偏差。5、 根根據接收收井預留留井間隙隙,考慮慮到沉井井土建施施工存在在誤差,機頭操操作也存存在誤差差,我們們把管道

10、道內導線線測量誤誤差控制制在25mmm。導導線測量量測回數數定為一一測回,必要時時增加測測回數。四頂管管注漿頂力控制制的關鍵鍵是最大大限度地地降低頂頂進阻力力,而降降低頂進進阻力最最有效的的方法是是進行注注漿。注注漿使管管周外壁壁形成泥泥漿潤滑滑套,從從而降低低了頂進進時的摩摩阻力,我們在在注漿時時做到以以下幾點點:(1)、選擇優(yōu)優(yōu)質的觸觸變泥漿漿材料,對膨潤潤土取樣樣測試。主要指指標為造造漿率、失水量量和動塑塑比。(2)、在管子子上預埋埋壓漿孔孔,壓漿漿孔的設設置要有有利于漿漿套的形形成。(3)、 膨潤潤土的貯貯藏及漿漿液配制制、攪拌拌、膨脹脹時間,聽取供供應商的的建議但但都必須須按照規(guī)規(guī)范

11、進行行。一般般性能見見下表:膨潤土純堿摻加藥劑劑漏斗粘度度視粘度CCP失水量mml終應力比重穩(wěn)定性8%4Cmc、PHPP119922112.66801.044800.0011 以上上僅為普普通配方方,我公公司另有有根據數數年實踐踐經驗及及幾十次次實驗而而研制的的獨特配配方,可可以使頂頂進時的的摩阻力力最低降降到0.25tt/m22,可以以大大減減小頂進進阻力。(4)、壓漿方方式要以以同步注注漿為主主,補漿漿為輔。在頂進進過程中中,要經經常檢查查各推進進段的漿漿液形成成情況。(5)、注漿設設備和管管路要可可靠,具具有足夠夠的耐壓壓和良好好的密封封性能。在注漿漿孔中設設置一個個單向閥閥,使?jié){漿液管

12、外外的土不不能倒灌灌而堵塞塞注漿孔孔,從而而影響注注漿效果果。(6)、注漿工工藝由專專人負責責,質量量員定期期檢查。(7)、注漿泵泵選擇脈脈動小的的螺桿泵泵,流量量與頂進進速度相相應配。五、泥泥水平衡衡頂管施施工工藝藝流程圖圖六、工具具管進出出洞口技技術方案案(1)、為防止止掘進機機出洞時時產生叩叩頭現象象,可以以采用延延伸導軌軌,并將將前三節(jié)節(jié)鋼砼管管與機頭頭做成鋼鋼性聯接接。(2)、為使進進出洞口口頂進過過程中不不發(fā)生泥泥水流失失,在進進出洞口口里安裝裝橡膠止止水法蘭蘭。(3)、進洞措措施:A、作好好進洞前前的準備備工作,包括人人員設備備;B、 機頭進進洞后,及時將將與機頭頭連接的的管子分

13、分離,機機頭及時時吊出井井外;并并抓緊處處理井內內泥漿和和進行洞洞口封門門止水。C、 機機頭進洞洞后止水水工作抓抓緊作好好,洞口口處土體體流失、管子沉沉降等現現象就不不會發(fā)生生,也是是保證頂頂管質量量的關鍵鍵。(4)、出洞措措施施:D、作好好進洞前前的準備備工作,包括人人員設備備;E、 機頭進進洞后,及時將將與機頭頭連接的的管子分分離,機機頭及時時吊出井井外;并并抓緊處處理井內內泥漿和和進行洞洞口封門門止水。F、 機頭進進洞后止止水工作作抓緊作作好,洞洞口處土土體流失失、管子子沉降等等現象就就不會發(fā)發(fā)生,也也是保證證頂管質質量的關關鍵。七,推進進的理論論計算(按最長長段800米計算算) F=F

14、1+F2 其中FF總推力力 F1迎面阻阻力 FF2頂進阻阻力 F1=/4*D2*P(DD管外徑徑1.770m PP控制土土壓力) P=KKO*HO 式式中KOO-靜靜止土壓壓力系數數,一般般取0.9 HO-地面面至掘進進機中心心的厚度度,取平平均值55m -土土的濕重重量,取取2.55t/mm3 P=00.9*2.55*5=11.25tt/m22 F1=3.14/4*11.7002*111.255=255.5TTF2=D*ff*L 式中:f注漿后后管外表表面綜合合摩阻力力系數,取1.5t/m2D管外外徑 D=1.77m L頂頂距 L=880mF2=33.144*1.7*11.5*80=4277

15、.044T 因此,總總推力FF=255.5+4277.044=4552.554T 根據計計算,該該段頂管管最大頂頂力為4452.54TT,大于于工作坑坑所能承承受的設設計允許許頂力,因此,需設中中繼間進進行接力力頂進。此段頂頂管擬在在機頭后后部安放放一只中中繼間,距機頭頭40米米,即可可滿足施施工頂力力要求。八、建筑筑物及軸軸線上方方管線沉沉降控制制及保護護措施 為了了保證在在施工中中做到對對環(huán)境的的充分保保護,我我們將從從以下幾幾方面采采取措施施,來控控制沉降降,確保保管線與與房屋的的安全。本次施工工我們選選用封閉閉式泥水水平衡機機頭13550泥水水平衡頂頂管機。在頂管管作業(yè)時時,可通通過操

16、作作臺控制制頂速,使迎面面土壓力力保持在在主動土土壓力和和被動土土壓力之之間,在在0點附附近一小小段,在在通常情情況下,土壓力力可按實實際情況況控制在在P20KKPA范范圍,地地面沉降降可控制制在1ccm以下下。根據我公公司過去去經驗,在頂進進過程中中,控制制好頂進進壓力、注漿量量、推進進速度,以及控控制好軸軸線測量量工作,作到勤勤糾勤測測,精心心操作,精心施施工,沉沉降量可可以做到到0.55cm以以內,這這樣可有有效的控控制沉降降,達到到預期的的控制目目標,確確保管線線與建筑筑物的安安全。九、頂管管施工質質量控制制頂管施工工質量控控制項目允許偏差差鋼筋砼管管最大偏偏角0.5管線軸線線偏差L

17、770M50MMM標高偏差差L 770M+30-400相鄰管節(jié)節(jié)錯口 155MM無無碎裂接口抗?jié)B滲試驗應應達0.111MPaa內腰箍不不滲漏,橡膠止止水圈不不脫出頂進過程程中地面面沉降控控制范圍圍項目允許變化化范圍(MM)地面隆起起的最大大極限+30地面沉降降的最大大極限-30頂管在糾糾偏過程程中,應應勤測量量,多微微調,每每項糾偏偏角度應應保持110200,不得得大于11十、安全全文明施施工措施施嚴格按照照公司制制定的有有關安全全、文明明施工措措施執(zhí)行行。(1) 施工現現場建立立安全網網絡,設設立專職職安全員員每周進進行一次次安全檢檢查,分分析研究究安全生生產。(2) 建立安安全生產產責任制制,做到到安全工工作責任任到人。(3) 建立健健全班前前安全技技術交底底制度,建立安安全獎懲懲制度。(4) 開展安安全檢查查活動,對查出出的安全全隱患,必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