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結構構件內(nèi)力測量實驗指導_第1頁
工程結構構件內(nèi)力測量實驗指導_第2頁
工程結構構件內(nèi)力測量實驗指導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工程結構構件內(nèi)力測量實驗目的和要求通過對焊接、鉚接和鉸接等不同連接方式的工程結構施加不同的載荷,測量出各構 件所受的內(nèi)力值,并與相應材料與尺寸的理想桁架桿件內(nèi)力的理論計算值進行分析比較,加 深對實際工程結構的力學建模合理性的認識。了解掌握應變計測量的基本方法和靜動態(tài)電阻測量儀的使用方法。整理實驗報告?;纠碚撚嘘P理想桁架的定義見4-4。對于理想桁架的理論計算可采用節(jié)點法和截面法進行。應變法是測定桿件內(nèi)力的常用方法,本方法利用物體受拉則伸長,受壓則縮短這一基本 規(guī)律,通過測量物體的實際變形來測定其實際受力。平面靜定構架的結點采用了銷釘聯(lián)接及焊接、鉚接連接,載荷加在結點上。該結構比較 接近于理想桁

2、架,可按理想桁架進行理論計算。由材料力學可知,桿件在簡單拉壓狀態(tài)下存 在下列關系:。=E&也 =1(5-1)b = sA其中,b為應力,即單位面積所受的力(N/m2),稱為帕(Pa); 為應變,即單位長度的變 形,是一種無量綱代數(shù)量;S為桿件的內(nèi)力(N); A為桿件的橫截面面積(m2); E為抗拉壓 彈性模量(N/m2)。S = AE 顯然,桿件的內(nèi)力S與應變存在下列關系:(5-2)由此可見,只要測量出桿件的實際應變值,即可由上式求出桿件的實際受力S。為了測量應變值,本實驗采用電測法,即利用電阻應變計和與其配套使用的靜動態(tài)電 阻應變儀來測量。有關電阻應變計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及測量電路分別見3-1

3、, 3-2和 3-3。測量對象、實驗儀器設備與測量系統(tǒng)框圖測試對象工程桁架實驗儀器設備1) JLC-1工程結構內(nèi)力測試臺,該測試臺的結構及操作說明見4-4。測試結構分三種連接形式,兩種截面尺寸分別見圖5-1 (a),(b),各構件材料的抗拉壓彈性模量Z=200 GPa電阻應變計24片(已經(jīng)粘貼于測試結構并涂加防護層),靈敏系數(shù)為2.18;CZL-YB-22D拉力傳感器1只;靜動態(tài)電阻測力儀1臺。靜動態(tài)電阻測力儀的操作說明見4-5。測量系統(tǒng)框圖 如圖5-2所示。(a) g2x2 鋼管(b) 814x3.25 鋼管圖5-1桿件截面尺寸實驗步驟、方法及注意事項接通電源,將儀器電源開關打開,預熱約20

4、分鐘。連接力傳感器(將力傳感器信號線的插頭缺口與儀器插座上的凸鍵位置對準后, 再輕輕推動聯(lián)接。嚴禁旋轉)?!皹硕ā绷鞲衅鳎骸皹硕ā?/L選定力的單位,輸入“3”,“確定”/, “Kg”指示燈亮;輸入力傳感器靈敏度(4位數(shù),例如靈敏度為1.234,則輸入1234),“確定”/;H設定力的報警值,輸入“290”,“確定”/;E設定力的最高限定值,輸入“300”,“確定”/。應變計K值設定:“K值設定” /輸入4位數(shù)“ 2140”,“K值設定” /連接測量電橋。分別將待測桿件同一截面沿軸向的兩應變及依次接入接線端子“A”和“B”(注意 同一應變計的兩條輸出線必須分別接入同一電橋的“A”、“B”接線端子上)將溫度補償應變計的兩條輸出線分別接入“公共補償”接線端子的“D1”、“A”上(注意同一補償應變計的兩條輸出線必須分別接入同一電橋的“D1”、“A”接線端子上)電橋平衡。確認螺旋加載器的負荷為零,然后分別“應力清零”/、“應變清零” /測量。緩慢順鐘向旋轉加載器手輪,加載140Kgf,依次作詳細記錄;卸載,重復“應力清零”/、“應變清零” /,再加載280 Kgf,依次作詳細記錄。卸載,關機。換一種不同連接形式的實驗臺,重復上述步驟(1)(8)。實驗報告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