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論文提綱-關于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_第1頁
漢語言文學論文提綱-關于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_第2頁
漢語言文學論文提綱-關于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_第3頁
漢語言文學論文提綱-關于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_第4頁
漢語言文學論文提綱-關于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漢語言文學論文提綱 關于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一、課題提出“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魚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調寄臨江仙一曲蕩氣回腸的英雄頌歌,一首扣人心弦的不朽史詩。娓娓道來,是一個個流傳千古的故事;細細品讀,是一串串刻骨銘心的名字。歷史早已塵埃落定,唯有滔滔江水奔騰不息。然而,那籠罩在心間的迷霧卻久久揮之不去;那響徹過去戰(zhàn)場的號角余音仍然回蕩在耳際;還有那奔騰飛躍的戰(zhàn)馬的聲聲嘶鳴,如明亮的笛,哀怨的琴,在蕭蕭秋風奏出動人的神韻。說起三國,人們自然而然地談到愛民如子的,仁義無雙的劉備;忠義雙全,威震華夏

2、的關羽;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孔明。他們以其忠義仁德受到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的竭力推崇,也倍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敬仰。當然,人們也不會忘記那位赫赫有名的亂世奸雄曹操。在三國演義中,曹操以反面人物形象走完他戎馬征戰(zhàn)的一生,什么亂世奸雄,亂臣賊子,陰險狡詐,殘暴無情,曹操被套上諸多罪名,被天下人廣為傳播。難道歷史上的曹操真的如此不堪?帶著這個疑惑,我們重新走進曹操,了解曹操,審視曹操。二、研究成果歷史上的曹操其實與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大相徑庭,他是歷史上一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一個胸襟廣闊,求賢若渴的英雄人物。具體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一)英雄與奸雄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

3、州市)人。其父曹嵩,乃宦官曹騰的養(yǎng)子,因此說曹操的出身并不好。東漢末年,皇帝幼弱無能,外戚、 宦官互相爭斗,交替把持朝政。漢朝社稷傾頹,社會動蕩不安,農民起義頻繁,各地手握重兵的諸侯蠢蠢欲動,都在伺機尋找機會進兵駐洛陽,以“挾漢”為名爭奪大漢江山。各階級矛盾迅速激化,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所謂亂出英雄,曹操正是在這樣一個動亂的封建社會的大背景下崛起的英雄人物。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是北魏政權的奠基者。政治上,他禮賢下士,挾天子以令諸侯;軍事上,他運籌帷幄,計謀過人;詩歌創(chuàng)作上,他豪放大氣,文采出眾。如此一位文武全才,卻慘遭世人的唾罵,究其原因,是三國演義中的“亂世奸雄”之說?是戲劇舞臺上白

4、臉佞臣的扮相?還是揚劉抑曹的封建“正統(tǒng)”在作祟?孫盛異同雜語云:太祖(即曹操)問許子將(許劭,字子將,當時的人物評論家):“我何如人?”子將不答,固問之,子將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边@句話有兩種理解:其一、曹操是治理國家的能臣,擾亂社會的奸雄;其二、曹操是治世中的能臣,亂世中的奸雄。這樣看來,曹操不是只能做奸雄么?然而魯迅先生評價曹操說:“曹操是一個很有本色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然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币苍S曹操能聽到這樣的評價,該有些許安慰吧??梢姡⒎撬腥硕急蓷壊懿俚?。當然,我也應算是曹操的忠實“粉絲”。小時候,抱著一份童稚無知看過連續(xù)劇三國演義,曹操那

5、副奸詐的面孔早已在心里烙下印跡。如今懷著對曹操的“憎恨”讀三國演義,卻別有一番體會。曹操的形象漸漸高大,于是開始喜歡曹操、敬佩曹操。方識英雄本色時才知道世人對他的誤解有多深?。ǘ┎懿俚挠⑿塾^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講到曹操煮酒論英雄。當時劉備也住在許昌。有一天,曹操請劉備到俯中飲酒共論天下英雄。劉備列舉了當時雄據一方的封建軍閥,如淮南袁術,河北袁紹,荊州劉表,江東孫策,卻被曹操一一否定。于是劉備問誰能當之,沒想到曹操以手指劉備,后自指,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聽到這話,嚇得汗流浹背,匙箸落地,后借聽到雷聲才掩飾過去。曹操說:“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日月之志

6、者也?!蹦鞘钦f,凡是稱得上英雄的人,都有吞吐天地宇宙的寬廣胸懷,有宏遠高大的凌云壯志,更兼決勝千里的雄才偉略。凡此三者備,可謂英雄也。可見,曹操對英雄的衡量標準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關于一個人是否為英雄,曹操更看重的是個人內在的素質修養(yǎng),兵在精不在廣,斗智遠勝于斗力。而將當時兵少將寡,輾轉漂浮的列為除己之外唯一的英雄,則體現出他的慧眼如炬。他知道劉備胸有大志,非池中之物,不會久居人下,斷定劉備也是個英雄人物。但他當時也許也是出于一種試探,并沒借機除去劉備,還將這條“蛟龍”放走了,后來果應其言,劉備成了三分天下的割據勢力之一。這可能是曹操一次重大的錯誤決策吧。(三)煮酒論英雄1、少年孟德,放蕩不羈

7、曹操出生在當時極有勢力的官宦家庭,其父曹嵩在漢靈帝時官至太尉,這已是朝廷中的高官。因此曹操從小就衣食無憂,與許多官家子弟一樣,整天穿街過市,飛鷹走狗、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據三國志載:太祖少機警,有權術,而任俠放蕩,不治正業(yè)。曹操的叔父看不慣他放任無度,便屢次向他父親告狀,曹操也因此受到責備。于是有一次,曹操在路上碰見叔父,便假裝中風之狀。他叔父驚慌跑去找他父親,可當他父親到來時卻見他完好如初。從那以后,叔父再說曹操的壞話,他父親都不相信了。少了叔父的約束,曹操就更加肆無忌憚了??梢娚倌陼r的曹操是一個頗有心機的人,竟能將他的父親和叔父玩弄于股掌之中。還有一次更加離譜,曹操伙同一群朋友去偷別人的新

8、娘子,其中就有出身名門望族的袁紹。當大家都在喝酒時,曹操大喊一聲:“有賊??!”所有的賓客都跑出去抓賊。他沖起洞房,把新娘子偷出來就往外跑。袁紹笨一點,一頭鉆進灌木叢,灌木把衣服勾住了,跑不掉讓曹操幫忙。誰知曹操將手往袁紹那一指,大家就把袁紹當成了賊。袁紹一著急,就從灌木叢中蹦了出來。從這出小小的鬧劇中不難發(fā)現,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曹操仍能從容不迫,隨機應變。相比之下,袁紹就遜色多了。雖然出的點子是損了一點,但也只是玩伴間的玩笑,不足以說他是奸詐之人。2、執(zhí)法嚴明,治軍有方 曹操二十歲就做了孝廉,可謂仕途得意。曹瞞傳曰: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個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

9、之。后數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既殺之。京師斂跡,莫敢犯者。這樣一來,就觸動了宦官集團的利益,若換作其他人,一定不得好死。可礙于他父親是太尉,后臺強硬,權貴們也無可奈何。但他們也決不會善罷甘休。為拔掉曹操這顆眼中釘,他們便以曹操治理有方為由,保薦曹操做了頓丘令。在當時那種黑暗的社會中,曹操一心想做個好官,嚴明執(zhí)法,卻處處受到排擠,阻力重重,舉步為艱。后來曹操做過議郎,因看到宦官專權把弄朝政,就幾次大膽直諫,卻始終未能為靈帝所納。曹操為此倍感失望,于是不再獻言。之后,曹操又做了幾任官,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為官原則。在他的管轄范圍內,無論是誰犯法,他都全依法懲辦,毫不手軟。曹操初涉政壇便能剛

10、正不阿,執(zhí)法嚴明,他試圖以法律來整頓吏治,改變當時已腐朽不堪的官場風氣,從而挽救岌岌可危的東漢政權。但他的做法觸及許多權貴的切身利益,加上統(tǒng)治者懾于他們的勢力,因此曹操的政治主張注定要落空。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太子劉辯繼位,大將軍何進為了誅殺宦官而引董卓入朝,董卓廢少帝,立獻帝,京城大亂。曹操借獻刀之名欲刺殺董卓失敗,逃歸故里,招兵買馬。開始他戎馬征戰(zhàn)的軍事生涯。建安三年夏四月,曹操率兵南征張繡,路經麥地,當時麥子已熟,農民看到大軍到來,不敢割麥。于是曹操出榜安民曰:“吾奉天子明詔,出兵討逆,與民除害。方今麥熟之時,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并皆斬首。軍法甚嚴,爾民勿

11、得驚疑”。于是“百姓無不歡聲稱頌,望塵遮道而拜。軍官經過麥田,皆下馬以手扶麥,遞相傳而過,并不敢踐踏?!本驮谶@時,田中飛起一只鳥,曹操的馬眼生,竄入麥中,踐壞了一大片麥田。曹操讓行軍主簿擬議自己踐麥之罪,主簿說:“丞相怎么可以議罪呢?”曹操說:“我自己制定的軍法,自己觸犯了,如果不治罪,怎么可以服眾呢?”隨即拔出腰間佩劍要自刎,眾人連忙攔住。謀臣郭嘉說:“古書春秋上說,法不加于尊。丞相統(tǒng)領大軍,怎么可以自殺呢?”曹操沉思良久,最后用劍割斷自己的頭發(fā),又派人傳示三軍。這就是“割發(fā)代首”的故事了。當然,曹操絕不會為了一條軍令而賠上自己的性命,因此很多人說曹操這中做法很狡詐,虛偽。其實不然,試想,一

12、個人要領導一支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軍隊,除了個人的魄力,更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治軍策略。既要考慮百姓的感受,以贏取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又要嚴肅軍紀,令士兵心服口服,這需要有高超的治軍馭人之術,曹操做到了。雖然之后曹操違反了軍法而割發(fā)以代首,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沒有依法辦事,但仍取得“三軍悚然,無不懔遵軍令”的效果,可見曹操治軍手段之高。假如當時曹操真的依法辦事,將自己砍了,那必將導致不堪設想的后果。曹操一死,龐大的曹家軍事集團群龍無首,必將分裂潰散。少了曹軍的制約,個地的割據勢力會蜂擁而起。相互混戰(zhàn),加劇社會的動蕩,使百姓更加的水深火熱,痛苦不堪。而在此期間起著維系社會相對穩(wěn)定,約束其他封建軍閥由于野心的

13、膨脹而爆發(fā)的混戰(zhàn)局面的關鍵性人物就是曹操。因此曹操“割發(fā)代首”以取軍心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聰明之舉。曹操的嚴明執(zhí)法,治軍有方的優(yōu)秀品格貫穿他幾十年的征戰(zhàn)生涯,這也是他能雄椐一方的重要因素之一。3、愛惜人才,心胸開闊自古以來,但凡能成大事者。都是能容才,愛才,用才之人。古語有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那個諸侯群起,四方割據的亂世之中,曹操之所以能從一個起初只有五千人馬的小小地方軍閥迅速成長,歷經幾十年的東征西討,除袁術,破呂布,滅袁紹,定劉表,從而統(tǒng)一北方的大片土地。應當歸功于他的愛惜人才,心胸開闊。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講到劉備兵敗,投奔袁紹,兄弟分離。關公被曹兵困與一座土山之上,走投無路。而曹操對

14、關公的神武仰慕已久,在討伐董卓時見關公溫酒斬華雄,便知關公乃不可多得的將才,一心想收為己用,苦于沒機會?,F在關公敗在自己手上,正是天賜良機。于是他讓張遼去勸降關公,結果關公答應了,不過附加了三個條件。這也許是史無前例的投降方式吧,哪有敗兵之將還有條件投降的。而其中最讓人無法忍受的是第三條:“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這樣一來,曹操不是養(yǎng)虎為患再放虎歸山嗎?曹操本可以一刀砍了關公,以絕后患,但他他舍不得。他深知關公是個罕見奇才,殺了未免可惜。于是他答應了關羽提出的三個條件?;氐皆S昌,曹操為了收買關公的心,便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邀請關公,金錢美女更不在話下,而關公卻分毫不動,最后

15、曹操連那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馬都慷慨相贈。而關公雖在歸降曹操期間斬殺了袁紹麾下的兩名大將顏良與文丑,為曹操解了白馬之圍。但當他得知劉備下落后,便毫不猶豫的辭別曹操,前往投奔劉備。曹操縱有千萬個舍不得也沒有強加阻擋,還親自送行。這絕非一般人所能做出來的舉動,如果曹操是個小肚雞腸的人,那關羽怎能活著離開!而且關羽在離開中,又上演了一出“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候五關斬六將”的“好戲”。將曹操幾員守城大將一個不留的殺了,然后揚長而去。若是別人遭受如此損失,定會馬上起兵追殺,而曹操卻召回了私自前往追殺關羽的夏侯敦,以常人難及的大度放走了關羽。有如,袁紹帳下的陳琳曾寫過一篇討伐曹操的文章。他下筆千言,洋洋灑灑

16、,痛罵曹操,歷數曹操的種種罪行,從曹操的祖先罵起,搞得曹操很沒面子。后來曹操擊敗袁紹,俘虜了陳琳。手下勸曹操把陳琳殺了,曹操卻因為賞識陳琳的才華,不忍殺他而將他放了,收為己用。由于愛才,曹操常常不計個人得失,只要是他認定的人才,他會千方百計去爭取,但如果得不到,他也不會勉強。他寧愿多一個對手,也不愿做那種“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的事情。曹操的愛才和大度在他的詩歌中也大有體現。公元207年7月,曹操率大兵北擊烏丸,途經碣石,寫下觀滄海一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在詩中,曹操以眼

17、前之景加以想象,借大量意境開闊的景物,描繪出一副氣勢磅礴的畫面,刻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含萬千的景象。充分體現了曹操博大曠遠的胸襟和涵蓋宇宙的氣量,實非常人所能及。公元208年冬,曹操揮雄師百萬南下,意欲掃平南方群雄,統(tǒng)一中國。開戰(zhàn)前夕,曹操在戰(zhàn)船上置酒設樂,大宴諸將。他見南屏山色如畫,東視柴桑之境,西觀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覷烏林。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飛,頗有感慨。于是立于江頭,橫槊賦詩,詠出了千古不朽的詩篇短歌行。曹操在詩中抑揚交錯,憂喜交加?!扒嗲嘧玉?,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是曹操愛才心切,求

18、賢若渴的真情流露。曹操的愛才之心如此,誰可比之?俗話說:宰相肚里可撐船。在我看來,曹操的氣量和胸襟恐怕要比宰相大的多吧。作為一個亂世中的封建統(tǒng)治軍閥,若想獨霸一方而虎視天下,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那么愛惜人才,胸襟開闊是必不可少的素質。而曹操恰能以實際行動踐行之一原則,使得許多人才愿意歸順于他,為他出謀劃策,出生入死。4、用人唯賢,唯才是舉“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里的“千里馬”指的是人才,而“伯樂”指的是善于相人、用人者。在三國這個特殊的分裂時期,華夏大地上英雄輩出,人才濟濟。缺乏的是那善于挖掘人才的“伯樂”,而曹操堪稱伯樂中佼佼者。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他求賢若渴

19、,千方百計地網羅人才。而且在用人技巧上也有其過人之處,因為他一向堅持用人唯賢,唯才是用的原則。郭嘉在闡述“曹操十勝,袁紹十敗”的論說中講到:“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用人唯才,以度勝也?!边@句話并非逢迎拍馬之說,而是能一針見血,點明袁紹與曹操在用人上的本質區(qū)別。為了選拔人才,曹操在公元210年春下了一道求賢令,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之計,打破了依據門第高低人用官吏的標準。在令中,曹操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治理好天下的。有鑒于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希望大臣們幫他把那些出身貧寒而被埋沒的人才挖掘

20、出來。后來,在公元214年和217年,曹操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復強調他的用人制度。經過一番努力之后,曹操集中大量人才,當時個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才數不勝數。形成了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盛況。曹操的人才中,從老兵中提拔了于禁,樂進,典韋等將才;從地方投降過來的人才中任用張遼、徐晃、張郃、陳琳、賈詡等人;從地方豪強中任用李典、李通、許禇、臧霸等;從東漢朝廷的小官吏中提拔荀文若、荀攸、王朗等;從普通人才中起用郭嘉、劉曄等。這些人才都是曹家大廈的頂梁柱,為曹家立了汗馬功勞。曹操用人不計名聲榮辱,凡有治國用兵之術,都要舉而用之。曹操在任用人才時可謂獨具慧眼,藝術高超。曹操在兗州招納賢士。當時有叔侄二人,即

21、荀或、荀攸來投曹操,荀或舊事袁紹,曹操與他共論天下大事,甚是高興,說:“以吾之子房也!”于是任命他為行軍司馬。荀攸為海內名士,曾任黃門侍郎,后來棄官歸隱,曹操任命他為行軍教授。他們又向曹操推薦了幾名當時有名的賢士,曹操都一一加以重用。同時又有許多武將引兵投靠曹操,曹操先是觀其相貌體格,再讓他們當場展示武藝,然后錄用之。曹操移駕許昌,途中被徐晃攔截。曹操見徐晃威風凜凜,便暗暗稱奇,讓許禇與之交鋒,兩人大戰(zhàn)五十余合,不分勝負。從而認定徐晃是個人才,并派人把他爭取到自己手下。官渡之戰(zhàn)中,許攸由于所獻計謀難為袁紹所用,連夜投奔曹操。當時袁紹七十萬大軍虎踞官渡,想與曹操決一死戰(zhàn),而曹操僅有七萬人馬,且糧

22、草不濟。當他聽說許攸到來時,高興得來不急穿鞋就跑出去迎接。經過幾番試探,曹操確定許攸是真心投降,便大膽采用許攸的計謀,果然大獲全勝。這就是曹操的過人之出,即使在極其不利的境地中,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用人有度。而袁紹與之相比,簡直相形見絀。后人有詩嘆袁紹曰:“忠言逆耳反見仇,獨夫袁紹少計謀,烏巢糧盡根基拔,猶欲區(qū)區(qū)守冀州。”可見袁紹手下雖謀士眾多,但不得善用,即使擁有百萬之師,也是枉然。而曹操卻能抓住時機,用人不疑,終究力挽狂瀾,以弱制強,以少勝多,給擁有四州之地的袁紹以致命一擊,奠定了統(tǒng)一北方的基礎。能駕馭人才的 人方可得天下,能讓人才心甘情愿的為自己服務的人才可以鞏固天下。曹操這種唯才是舉的

23、用人方針非袁紹之流能比的。袁紹的“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比之曹操的“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的道行差遠了,因此才有紹敗曹勝。5、挾天子以令諸侯人們說曹操陰險狡詐,是篡奪劉家天下的亂臣賊子。很大程度上是受通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其一是許劭那句經典的評論: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聽后放聲大笑。于是人們借這句話再加上三國演義中被極力丑化后的曹操形象,初步宣判他為奸臣;其二,據三國演義記載,曹操借獻刀之名刺殺董卓未遂,后逃離洛陽,返回故里.。途中錯殺呂伯奢一家,最后還拋下一句話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保黄淙褪遣懿僮詈莸恼问侄危簰短熳右粤钪T侯。其實,當我們

24、立足于當時的歷史背景去分析曹操的這一做法,就不難發(fā)現,這是比較保守而且高明的。東漢政權傳至獻帝,早已名存實亡,完全淪為一個傀儡政權。在獻帝登基之前,就已經和少帝飽受軍閥割據,顛沛流離之苦。當時有一句童謠說:“帝非帝,王非王,千騎萬騎走北邙?!闭切』实圻@種生活的真實寫照。公元189年,西涼軍閥董卓借鏟除宦官之機領兵進駐洛陽,東漢政權很快落入董卓手中。他廢獻帝,然后以天子之名發(fā)號施令,為所欲為。可惜董卓生性過于殘暴,沒過多久,就被義子呂布給賣了??梢姡皰短熳右粤钪T侯”這一招并非曹操首創(chuàng)。公元201年,獻帝遭受李傕之亂,在外輾轉后返回洛陽,見宮室燒盡,街市荒蕪,往日都城只剩殘垣短壁,滿目蕭條。于

25、是決定前往山東暫避,曹操聞知后,馬上前往迎接,并在眾謀士建議下,移帝駕于許昌,從此朝廷大權盡歸曹操。曹操利用漢獻帝的名義發(fā)號施令,對其他割據勢力或招降,或讓他們互相攻打,然后自己以逸待勞,坐收漁翁之利。例如曹操曾發(fā)詔令劉備討伐袁術,劉備雖知是計,但出于對劉家天下的耿耿忠心,也不敢違背詔令,于是出兵前往討伐,卻留張飛守城,致使最后徐州失陷,劉備無家可歸。只得依附呂布。而在三國鼎立形勢出現后,曹操更是頻頻以天子之名發(fā)詔讓吳蜀相攻,若他們不遵詔令,那曹操便可師出有名地出兵討伐。曹操這一做法不過是想以一種更好的方式完成他的統(tǒng)一大業(yè)。他非常了解那些地方諸侯心里打的如意算盤,每個人都在竭力表現自己的忠心,動不動就打著光復漢室的旗號組織軍事聯盟,發(fā)動戰(zhàn)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來可以牽制那些對皇位虎視眈眈的人,二來可以名正言順地進行他的統(tǒng)一大業(yè)。只是由于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稱帝,追封他為魏武帝,因此曹操便逃脫不了篡臣的罪名了。然而,憑什么說姓曹的稱帝叫“篡漢”,姓劉的稱帝就稱“續(xù)正統(tǒng)”呢?難道姓劉的無能,還要抱著玉璽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