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公式章1節(jié)1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入口合流視距通視三角區(qū)研究 摘 要:為明確高速公路互通入口合流區(qū)通視三角區(qū)問題,提供更加靈活的設計理論依據,對互通入口合流視距及其通視三角區(qū)進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實際駕駛條件定義了入口合流視距概念。其次結合車輛的碰撞條件與微觀駕駛行為,分別建立了基于二次減速理論與換道理論的合流視距計算模型。最后,以主線合流視距為主導提出匝道合流視距建議值,并提出通視三角區(qū)合理位置的建議。研究表明合流視距大小與主線設計速度等因素相關。Keys:道路工程;合流視距;通視三角區(qū)。0 引言互通式立交入口路段(簡稱“互通入口”)由于車輛存在相互間干擾,往往事故多發(fā)。根據國內學者對廣州某高速
2、事故數(shù)據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互通區(qū)域內事故比重高達70% 1。分析發(fā)現(xiàn),多數(shù)互通入口路段事故是由于駕駛人在高速行駛中未能對互通入口進行準確識別,最終因來不及減速或換道避讓匯入車輛而發(fā)生碰撞。目前國內外對于互通入口合流視距(簡稱“合流視距”)的研究均較少。美國AASHTO規(guī)范中提出了判斷視距的概念,但未單獨針對互通入口進行專門地解釋說明。我國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D20-2017)(簡稱規(guī)范)中提出互通入口合流區(qū)一定范圍內應保證通視,但未對不同道路基礎設施條件進行明確、詳細地分類解釋。潘兵宏2等結合汽車理論及交通流特性,分析了主線車輛在不同駕駛行為條件下應保證的安全視距,構建了立交合流區(qū)視距三角形;
3、吳朝陽3根據合流區(qū)車輛的駕駛行為特性,構建了主線相互合流連接部的安全視距計算模型。綜上,目前對互通入口合流區(qū)的視距問題研究較少,尚缺乏統(tǒng)一的認識與廣泛的研究;針對該路段事故多發(fā)的現(xiàn)象,對合流視距問題進行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與討論,把握其機理與規(guī)律,不論是對于該路段的交通安全保障,亦或是對公路工程靈活性、包容性設計的實現(xiàn),都將有一定推動意義。1 合流視距及通視三角區(qū)分析1.1 互通入口車輛碰撞條件分析匝道車輛通過合流鼻后將進行加速,并在平行加寬段或漸變段的某一位置匯入主線。此時主線車輛與匝道車輛產生碰撞的極限條件為:匝道車輛未經過充分加速,而選擇在平行加寬段起點(平行式加速車道)或漸變段起點(直接式
4、加速車道)位置直接匯入主線,此時若主線最外側車道上的后方來車未經充分減速或換道避讓,將產生碰撞的風險。故對于采用平行式加速車道的互通入口,其最早碰撞點位置應處于平行加寬段起點位置。直接式加速車道入口最早碰撞點則位于漸變段起點位置。在進行合流視距模型建立時,將其統(tǒng)一考慮為三角地面標線終點位置。1.2 互通入口的通視三角區(qū)通過碰撞條件分析,互通入口應從合流視距起點直至三角地面標線終點位置保證主線與匝道的通視,以便車輛相互觀察并進行決策與相應操作。而對于合流鼻后三角地面標線路段,由于主線與加速車道之間不存在護欄遮擋,視野較開闊,故應重點保障主線合流視距起點至合流鼻(即合流視距范圍內)與匝道通視,通視
5、三角區(qū)應由主線合流視距與匝道車輛在此期間所行駛的距離進行確定。2合流視距計算模型主線最外側車道上行駛的車輛在通過互通入口合流區(qū)時,駕駛人可選擇減速或換至內側車道避讓匝道匯入車輛兩種方式?;趯嶋H微觀駕駛行為與實際需求,可分別建立出合流視距模型。2.1 基于二次減速理論的合流視距模型以駕駛人選擇減速避讓為條件,結合車輛運行特性與駕駛人生心理特性,以主線最外側車道上車輛在碰撞點前避開匝道匯入車輛為目標,可將合流視距起點至碰撞點的行駛過程分為以下微觀駕駛階段:首先,駕駛人在看到合流鼻后,此時由于護欄對視線的干擾,駕駛人往往不能進行精準判斷,故發(fā)現(xiàn)匝道來車時,駕駛人短暫反應后首先將進行第一階段的減速。
6、待行駛至合流鼻處,此時駕駛視野開闊,駕駛人將根據與加速車道上車輛的運行情況進行判斷決策,當與匝道車輛位置較近時,駕駛人將進行二次減速操作。故可將合流視距起點至碰撞點主線車輛的駕駛操作分為反應階段、一次減速階段、判斷決策階段、二次減速階段。其中,合流視距范圍內應包含反應階段與一次減速階段,一次減速階段的末速度可通過建立判斷決策距離、二次減速距離與合流鼻與碰撞點距離的關系確定。2.2 基于換道理論的合流視距模型以駕駛人選擇換道至內側車道為條件,由于換道距離較長,故部分駕駛人在看見互通入口和匝道上的車輛后,會選擇直接向內側車道換道。此時可將合流視距起點至碰撞點主線車輛的駕駛操作分為兩個階段,即反應階
7、段和換道階段。圖1互通入口合流視距模型2.3 反應距離L1根據國內外學者對駕駛人在主線上行駛時的反應時間研究,其取值在1.52.5s之間4:從安全角度進行考慮,采用反應時間為t1=2.5s。反應時間內車輛行駛距離L1為:1* MERGEFORMAT ()式中:V1為基本路段最外側車道的運行速度。2.4 一次減速距離L2根據包括制動力上升階段的汽車制動模型5分析,減速過程中汽車駛過的距離L2為:2* MERGEFORMAT ()式中:V2為能滿足車輛二次減速需求的第一減速階段最大末速度(km/h); 為制動力上升時間(s),取0.2s; 為制動減速度(m/s2),取3.4 m/s26。2.5 判
8、斷決策距離L3根據國外相關研究7,駕駛人在對前方道路有預期時的判斷決策時間t3為:3* MERGEFORMAT ()式中:x為信息容量,判斷決策階段駕駛人只需做出是否繼續(xù)減速的決策,故x取1bit,t3取1.6s。由此可得駕駛人進行判斷決策時行駛距離L3為:4* MERGEFORMAT ()2.6 二次減速距離L4根據包括制動力上升階段的汽車制動模型,二次減速距離為:5* MERGEFORMAT ()式中:VZ為匝道匯入車輛的運行速度,取車輛未經充分加速的情況,即主線最低限速值60km/h。2.7 車輛換道距離L5從微觀換道操作角度出發(fā),換道過程應包含等待目標車道出現(xiàn)可插入間隙階段與執(zhí)行換道操
9、作階段。根據安欣8的研究,不同設計速度的高速公路主線車道在設計服務水平下出現(xiàn)一次可插入間隙的平均時間在2.773.91s之間。故經反應階段后車輛一次換道平均等待可插入間隙時間應為max(tw - t1),行駛的距離L5-1為:6* MERGEFORMAT ()對于換道執(zhí)行階段,潘兵宏9以余弦函數(shù) 為初始模型,通過建立邊界條件提出一種與實際換道軌跡擬合程度較高的勻速偏移余弦曲線模型,并進行求導并化簡后得到車輛執(zhí)行換道距離:7* MERGEFORMAT ()式中:W為換道寬度,取3.75m; 為橫向力系數(shù);ih為行車道橫坡;max橫向加速度變化率最大值,取1.0。3.合流視距建議值3.1 車輛運行
10、速度調查為獲取合流視距計算所需主線車輛運行速度,選取天氣與交通條件良好的3個連續(xù)工作日,在包茂高速、京昆高速和連霍高速中臨近互通入口的基本路段,利用測速槍等設備對車輛運行速度進行采集與處理分析后,得到車輛運行速度如表1所示:表1主線基本路段車輛運行速度建議值(小型車)車道類型設計速度(km/h)最外側車道運行速度(km/h)單向四車道120110100單向三車道1201101001009085單向雙車道120120100100100858080803.2 基于二次減速理論的合流視距S計算值以駕駛人在碰撞點前能夠避讓匝道匯入車輛為邊界條件,可得關系式:9* MERGEFORMAT ()將各參數(shù)代
11、入計算,可得主線車輛在合流鼻處的最大速度V2。合流視距長度表達式為:10* MERGEFORMAT ()將各參數(shù)代入計算,整理后最終得到合流視距計算值,如表2所示:表2 基于二次減速理論的合流視距計算值(m)設計速度120/100/80(km/h)合流鼻至三角地面標線終點距離406080100S140/98/85125/82/69108/66/6093/64/603.3 基于換道模型的合流視距S計算值以駕駛人在碰撞點前能夠順利換至內側車道為邊界條件,可得關系式:11* MERGEFORMAT ()將各參數(shù)代入計算,整理后最終得到合流視距計算值,如表3所示:表3 基于換道理論的合流視距計算值(m
12、)設計速度120/100/80(km/h)合流鼻至三角地面標線終點距離406080100S176/144/133156/124/113136/104/93116/84/733.4匝道合流視距建議值同時對于匝道車輛而言,主線車輛進行相應操作時,匝道車輛也應能夠隨時觀察到主線車輛并及時調整車速,以免在匯入時直接相遇產生沖突。其中當主線車輛選擇二次減速避讓時,由于車輛始終位于主線最外側車道,與匝道匯入車輛的碰撞風險更大,故匝道合流視距應考慮為:主線車輛在合流鼻前進行反應與一次減速的時間段內,匝道車輛在分流鼻前行駛的距離。故有:12* MERGEFORMAT ()式中: 為匝道設計速度, 為主線車輛一
13、次減速時間,可按 計算。取合流鼻至三角地面標線終點距離L較小時各參數(shù)取值為不利情況,得到不同設計速度下匝道合流視距的建議值(取整5m)如表:表4 匝道合流視距建議值(m)匝道設計速度(km/h)主線設計速度(km/h)1201008040604560609070403.5互通入口合流區(qū)通視三角區(qū)的確定互通入口合流鼻前,主線與匝道應分別保證其合流視距所連通而成的三角區(qū)的通視,以便主線車輛與匝道車輛相互觀察。從包容性設計角度出發(fā),主線側三角區(qū)邊長應考慮為視距要求更大的換道避讓操作,即選取表3中對應主線各設計速度的最大計算值;匝道側三角區(qū)邊長應考慮為匝道設計速度較大時的情況,即考慮表4中對應主線各設
14、計速度的最大計算值:4 結論(1)互通入口合流視距不足,通視三角區(qū)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時,主線車輛避讓匝道匯入車輛的時間與空間不足,易引發(fā)碰撞事故;(2)合流視距大小與主線設計速度相關,且研究建議值大于規(guī)范中給定的唯一值,從包容性設計理念的角度來看,規(guī)范中所給定值偏低,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互通入口事故多發(fā)現(xiàn)象;(3)當三角地面標線段過短時,最早碰撞點與合流鼻位置最近。故在實際工程設計中,可通過調整匝道線形與匯入角度給予駕駛人更大的操作空間。同時應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匝道車輛在三角地面標線路段直接強行匯入主線,引發(fā)事故。(4)本文更多以主線車輛駕駛行為為主導,對合流視距與合流通視三角區(qū)進行研究討論。
15、今后的研究可進一步以匝道車輛駕駛行為為主導討論相關課題。Reference頡驥, 何柏青.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主要成因分析及解決方案研究J. 交通與運輸, 2013, (12): 144-146.潘兵宏, 田曦, 董愛強.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合流區(qū)安全視距分析J. 中外公路, 2016, 36(01): 317-320.吳朝陽. 高速公路主線分岔、合流連接部關鍵技術指標研究D. 長安大學, 2016.陳勝營,汪亞干,張劍飛. 公路設計指南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Bauer K M, Harwood D W. STATISTICAL MODELS OF ACCIDENTS ON INTERCHANGE RAMPS AND SPEED-CHANGE LANESJ. Highway Design, 1998.He Y, Sun X, Coakley R C. Safety Analysis of Freeway Interchanges: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nspor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ve Best PracticesC, 2008.Evans J L, Elefteriadou L, Gautam N. PROBABILITY OF BREAKDOWN AT FREEWAY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全方位醫(yī)療道德責任精確化的數(shù)據處理
- 中學線上教學工作總結模版
- AI技術在醫(yī)學研究中的應用及挑戰(zhàn)探討
- 醫(yī)療糾紛解決中的法律責任與策略
- 醫(yī)療健康產業(yè)鏈與京味文化的結合點分析
- 辦公效率提升的人工智能技術探索與應用實踐案例分享
- ktv合伙投資合同范例
- 醫(yī)療物資供應鏈的穩(wěn)定與安全管理探索
- 鄉(xiāng)村振興規(guī)劃合同范例
- 區(qū)塊鏈技術引領教育管理革新
- 峨眉山月歌-李白
- 小學科學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 2024年江蘇武進經濟發(fā)展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星巴克基本管理制度
- 高速公路收費員培訓模板案例(個人經驗總結分析)
-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 第4單元 第10招 分數(shù)單位的拆分 知識點梳理重點題型練習課件
- 跨文化交際智慧樹知到課后章節(jié)答案2023年下齊魯工業(yè)大學
- (完整版)中國書法英文版
- 開關設備檢修工(技師)技能鑒定備考試題庫及答案
- 宏觀經濟學期末考試試題(含答案)
- 機械制造工藝學 王先逵課后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