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老子研究摘要老子思想向來以清靜無為被人們所認識,但是如果我們深入道德經,深入老子的哲學世界,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老子思想實際是有很強的積極性和現(xiàn)實意義的,對于現(xiàn)代社會中為人處世和現(xiàn)在企業(yè)的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個源頭,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并與儒家和后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內核。關鍵詞道、無為、為人處世、企業(yè)管理一、 老子的思想:道道是老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四十二章),認為一切由道生出。關于道,老子有多種解釋。
2、1.道的特征是“無狀之狀,無象之象”。老子第二十一章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钡谑恼掠终f:“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惚恍。”2.道是世界萬物的本原。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道是無。第四十章說:“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痹谶@里生于“無”即是生于“道”,“道”就是“無”。4.道是王者之道,為王之道。整篇中都可以看到老子是在說如何治理國家,如何成為一個圣人,這就是為王之道。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為人處世之道及企業(yè)管理之道,甚至我們還應理解為政府官員的為政之道。.如:不尚賢,使民不
3、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總結資料-.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第三章)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第四十九章)二、 老子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一)、老子思想與現(xiàn)代人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個人的發(fā)展問題越來越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益微妙,社會矛盾逐漸激化,導致這些矛盾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過于強調功利,強調競爭?!盁o為”思想正是一劑良藥。如何才能達到“無為”的境界呢?有人說是抑制
4、欲望,而且認為禁欲是對道的堅守。事實并不見得是這樣。老子反復強調道要求人順應自然,欲望是人的自然屬性,壓抑甚至禁止欲望本質是在違反道的要求。所以還是應該從根本上入手,改變人的追求,使人們切實懂得自由舒暢的心境才是人生追求的終極目標,只有如此人才能活的快樂幸福,社會才能安定和諧。在老子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對于現(xiàn)代人處理人際關系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人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它是一個與外在自然社會相對立的事物,反抗、X,擴大自己的勢力 X 圍是它的本性,正是這種強烈的愿望,使它很難認識到人與自然社會之間本質的統(tǒng)一性。故老子言: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意思就是說,如果你處處以
5、自我為中心,你只能觀察到自然社會的表象,如果你能夠約束自己的欲望,讓意識自然地順應外在世界的變化,你就會發(fā)現(xiàn),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個體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的變化與自然的變化是一一對應的,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在與外在世界變化的對立中尋求-總結資料-.統(tǒng)一的一個過程。2.一個人活在世上,如何對待功名利祿?或者說如何認識和對待權欲、物欲、名譽地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專為自己升官而不擇手段,還是為廣大民眾謀福利?我們讀一讀老子充滿樸素辯證法的慧語,體味一下他對人生修養(yǎng)和處世的見解,可以感覺到他的許多話語,啟迪心靈,不時在敲打,長鳴警鐘,使人醉之復醒。做人,是一個古老常新的話題,但
6、反映了一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老子認為,注重修養(yǎng)是做人的根本“(我欲獨異于人,而貴食母”老子二十章)。老子認為,人是自然界的產物,所以,要順其自然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老子八十章),他不主 X 去欲、無欲、絕欲。但是,對于自然之外的人為欲望,即人們常說的身外之物,如聲色犬馬、財物名利之欲,就必須減少到最低程度,根絕了私欲就可以得到安靜(“不欲以靜”老子三十七章)的地步。“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老子四十四章)。老子提出,名譽與生命,哪一個重要?生命與財富,哪一個珍貴?得到與失去,哪一個更有害?過
7、分的吝嗇必定會付出更大的耗費;聚財過多(過多的收藏)而不施以濟眾,必會引起眾怨,最終會招致更慘重的后患和損失。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遭到危險。這樣,就可以長久平安。因而,老子高度概括了人與財物名利的辯證關系:“罪莫大于多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四十六章)。這就是說,罪惡沒有比貪得無厭更大,禍患沒有比不知道滿足更大,災殃沒有比掠奪侵略更慘。所以,知道滿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遠的富足。當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物欲橫流,特別是一些處于“一把手”位置的領導干部,把權利當作為個人、家庭和小集團牟取利益的手段,最后私欲膨脹,貪污-總結資料-.受
8、賄,成為階下囚。原 XX 省副省長胡長清、XX 自治區(qū)主席成克杰、原 XX 市委書記陳良宇、原市副市長 X 志華等不少省部級領導墮落為腐敗分子,相繼落網。這不是印證了老子“罪莫大于多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的告誡嗎!3.一個人如何避免成為金錢財富的俘虜?老子認為,應該保持平凡,堅持樸實;減少私念,降低欲望。(“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在物欲橫流、燈紅酒綠的大千世界,如果不能保持一種平凡樸實的心態(tài),其思想和精神世界就必然會偏離正軌。莊子說得好:“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也”。寥寥數(shù)語,道出了欲望與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乃至與其人生觀的關系。為什么要“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呢?老子認為,繽
9、紛的物欲世界使人目盲,靡靡的音樂使人思想麻木,鮮美的滋味使人每天想念,縱馬打獵行樂使人心性浮躁發(fā)狂,稀有難得的貨物使人行為不軌。(老子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所以,老子提倡,“圣人”不要多積蓄,自己的財富要用來濟眾,完全為人民;給予別人越多,自己越感富足充裕。按天道行事,就是利于萬物而不為害;按圣人之道行事,就是只施濟于民眾,而不與相爭奪。(“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八十一章)。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名人要人的清正廉明美德,值得后人學習,它是中華民族精神優(yōu)良傳統(tǒng)的一個重
10、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發(fā)揚光大。4.孰人無欲望?只要是人,渴要飲,饑要食,繁衍需要性。但是,人不能有太多或過度的欲望。過之,必然會失去理智而妄為,偏離正途。老子叫人保持恬淡、虛靜的心境,就是不要使人走向罪惡的泥潭。為官者尤應引以為鑒,一個-總結資料-.時期的社會風氣惡化,道德淪喪,主要源于掌握公共權利者,特別是處于高層領導者,他們地位高,權力大,影響面廣。好與壞,都影響非常大。古人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不欲以靜,天下自正”(老子三十七章)。這就是說,當官的根絕了私欲,社會就自然會風氣良好?!安挥造o,天下自正”八個字,老子精辟地道出了為官者節(jié)制個人欲望的社會意義。因此,如何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
11、觀、利益觀,是擺在每一位領導干部面前的一個嚴肅課題和長期任務。“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是老子從“圣人”即德才兼?zhèn)渥顑?yōu)秀的主政者、名士的人格高度,提出的理想人格的要求。官也罷,民亦罷,完美的氣節(jié)、人格,是絕大多數(shù)人追求的目標,也是人生的一大要事。淡泊明志,肥甘喪節(jié),這是被無數(shù)史實所證明了的真理。一個人的志向要在物欲面前經受考驗,而一個人的節(jié)操則會從貪圖享樂中喪失。生活的辯證法就是如此。5.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可能您認為對的,好的,我也許持反對意見。這就難免有爭議。當然也就有強弱之分,弱者必須表面服從強者。有些強者自己都認為是不好的東西常常強加給弱者,這就給弱者心靈帶來了極大的憤怒。弱者
12、如何平衡心態(tài)。將這種憤怒轉化成對抗強者的動力呢?一句話“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這句話的重點字是靜和動靜:寧靜的心態(tài)。萬事不變的態(tài)度。動:適當?shù)姆椒?。和對事物變化?guī)律的把握。這句話的意思是:“誰能在渾濁的社會里用頭腦將事物理解分化的清楚。精確認識到做一件事的得失。誰就能在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二)、老子思想對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1.追求無為而治的境界老子的第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總結資料-.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競爭是發(fā)展的前提,同時也是衰敗的原因。按照企
13、業(yè)整體意志對員工優(yōu)勝劣汰,就可以使企業(yè)有秩序的發(fā)展;按照管理者個人意志對員工優(yōu)勝劣汰,企業(yè)就會僵硬,進而難以適應企業(yè)的發(fā)展。一個高明的管理者就是能夠按照企業(yè)意志對員工優(yōu)勝劣汰的人,對企業(yè)發(fā)展貢獻大,掌控企業(yè)的資源就多,獲得的也多;對企業(yè)發(fā)展貢獻小,掌控企業(yè)的資源就少,獲得的也少。在企業(yè)內部建立一個公平的競爭規(guī)則,員工就會努力地按照企業(yè)意志努力地工作,而不是彼此之間去爭名奪利,爭名奪利源于企業(yè)內部的不公平;不按照管理者個人意志去獎勵員工,員工就不會采取欺騙的手段去獲得;不用額外的東西去誘惑員工,員工就不會脫離企業(yè)整體的步調去追逐。所以,管理企業(yè)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員工之間的競爭創(chuàng)造一種體現(xiàn)企業(yè)整體
14、意志的大環(huán)境,這樣員工就會在競爭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向與企業(yè)目標相一致(虛其心)。建立一個平等競爭的環(huán)境,讓每一個人的特長能夠在企業(yè)中找到最適合發(fā)揮的地方,人盡其才(實其腹)。不要用小恩小惠去誘惑員工,讓員工明白個人的成功與企業(yè)的成功是統(tǒng)一的,員工就不會以自己為中心(弱其志)。嚴格按照員工對企業(yè)的貢獻來進行分配,員工就會把全部精力放到工作中去(強其骨)。有了一個能夠體現(xiàn)整體意志的文化環(huán)境,員工就會自覺地約束自己的個人欲望,不斷尋求與企業(yè)整體意志的統(tǒng)一,有一個公平合理的企業(yè)分配制度,員工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而不會去投機取巧。這有別于一般的管理者通過個人意志去管理的方法,而是一種利用企業(yè)整體力量來
15、進行管理的高招,有了這種無為的方法,沒有治理不好的企業(yè)。老子在其哲學思想中提到: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總結資料-.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老子認為任何事物都要順應它自身的情況去發(fā)展,不必參與外界的意志去制約,事物本身就具有潛在性和可能性?!白匀弧本褪堑溃褪且?guī)律,就是法則。我認為老子的這些論述實際上反映了其學說的精髓和本質,簡而言之 ,就是倡導一種“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最好的領導者的態(tài)度是悠閑自然的,他不輕易發(fā)號施令,對部屬多鼓勵、少責難,如此而為, 則事事順遂、功成業(yè)就,大家就會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笔?/p>
16、實上,如果從管理企業(yè)的角度來思考,這些思想與現(xiàn)代企業(yè)的管理理念與方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老子的思想啟示我們,在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中,要使企業(yè)管理“功成事遂”,就必須追求一種“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唯有如此,企業(y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而唯有具備如此素質的企業(yè)管理者才是真正稱職和優(yōu)秀的領導者。2.對付激蕩社會的管理策略現(xiàn)代社會的商業(yè)競爭,已經演變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和層次,由單極轉向多極,從區(qū)域遍及全球,科技日新月異,信息層出不窮。在這種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老子的“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維方式將是對付激蕩社會巨變一種行之有效、彈性柔化的管理策略。隨著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的不斷膨脹,部門不斷增加,人員不斷擴充,企
17、業(yè)活動所涉及的層面也越來越廣,越來越深,即使再精明能干、智慧不凡的領導者也無法面面俱到、事必躬親,樣樣“有為”。所以,在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中,領導者在決策上應“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就要求管理者能辨別輕重,分清主次,在有關全-總結資料-.局和長遠利益的“大事”上有所為,而無關緊要的瑣碎“小事”則有所不為。就現(xiàn)代企業(yè)而言,高明的管理者應該是領導和指揮眾人的“導演”,而不是扮演什么具體角色的“演員”。當代管理學提倡科學管理,講求管理效率,這實際上與老子“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的想法不謀而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推行“無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原則是企業(yè)順應客觀規(guī)律、尊重自然規(guī)律、走向成功的必然選擇。被譽為日
18、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回答“你的經營秘訣是什么”時,強調:“我并沒有什么秘訣,我經營的唯一方法是經常順應自然的法則去做事。”松下幸之助的這種管理理念實際上已從另一方面對老子“無為而治,道法自然”一說進行了充分肯定。3.在用賢上“有所不為”一個成功的現(xiàn)代企業(yè)領導者,如果要做到“無為而治,道法自然”,就必須在干部和員工的使用上實行“君無為而臣有為”的管理方法,這就要求企業(yè)管理者必須具備伯樂尋千里馬,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以充分調動企業(yè)各級管理者和全體員工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不是處處設限,事事干預,更不要不懂瞎指揮。事實上,任何一個能干的企業(yè)管理者的管理 X 圍都是有限的,超過某一幅度,必會造成自顧不暇,效率低下,并最終導致整個管理系統(tǒng)的紊亂和失衡;只有分級管理,才能使管理者擺脫煩瑣事務的束縛,集中精力抓大局和戰(zhàn)略。美國紐約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在研究工作方面成績斐然,曾誕生過十幾個世界第一的發(fā)明。在談及治所之道時,該所負責人陳煜耀博士會指著他辦公室掛的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條幅解釋說:“領導者的責任在于既要做到你在領導別人,-總結資料-.又要做到別人并不認為你在干預他?!标愳弦┦康倪@番話可謂一語中的,貝爾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關聯(lián)企業(yè)合同范例
- 2025年上海貨運從業(yè)資格證考試答案
- 2025年崇左貨運上崗證考試考哪些科目
- 2025年邯鄲貨車叢業(yè)資格證考試題
- 低壓車回收合同范本
- 農村建房裝修合同范本
- 養(yǎng)殖合作加盟協(xié)議合同范本
- 農耕地出租合同范本
- 傳媒簽約合同范本
- 加氣站合同范本
- 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開學考試生物試題(含答案)
- 燃氣灶的營銷方案和策略
- 血庫輸血培訓課件
- 《文化人類學電子》課件
- 教育專家報告合集:年度得到:沈祖蕓全球教育報告(2023-2024)
- 兒童尿道黏膜脫垂介紹演示培訓課件
- 靜壓樁施工技術交底
- 《酒店客房管理課件》
- 服裝市場調研報告
- 醫(yī)院維修施工方案施工方案
- 第四單元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單元教學設計)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