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河蚌_第1頁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河蚌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河蚌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河蚌可能是您在尋找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過程中需要的內容,歡迎參考閱讀! 1、中班科學教案認識河蚌中班科學:認識河蚌目標:1、認識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習性和形態(tài)特征。2、了解河蚌與人類的關系,激發(fā)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3、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準備:1、河蚌實物若干,飼養(yǎng)在自然角,供幼兒實際觀察,河蚌的生活掛圖。2、珍珠的形成過程圖片或視頻。過程:1、導入:小朋友們,前幾天我們班的自然角里來了幾位新客人,它們就是河蚌寶寶,我們把它們請出來吧!2、教師出示河蚌,請幼兒觸摸觀察。提問:(1)河蚌生活在什

2、么樣的環(huán)境中?(2)河蚌貝殼前端和后端是否一樣,貝殼的外面有什么?(3)看一下蚌的兩片貝殼的背面是由什么連接的?(4)河蚌在安靜狀態(tài)下和受到觸動時,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教師結合河蚌實物總結介紹: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動物,2片對稱的貝殼保護柔軟的身體,貝殼的前端鈍圓,后端稍尖。貝殼的外層有一條條以殼頂(靠近前端上方的突出部分)為中心的同心環(huán)紋,寬窄和顏色深淺相間,叫生長線,它的形成受環(huán)境條件影響,但不代表年齡。兩片貝殼的背面由韌帶連接,韌帶有彈性,能使兩片貝殼張開。在安靜狀態(tài)下,貝殼能微微張開,露出斧足,由于斧足的伸縮使身體前進;當遇到刺激時,斧足收回,兩片貝殼就緊緊合在一起。3、結合河蚌的結構圖

3、,讓幼兒邊觀察邊猜測思考問題:(1)河蚌的口在哪里?它吃什么東西,是怎樣吃東西的?(2)河蚌有用嗎?它對于我們人類來說有什么用?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回答。4、結合幼兒的回答和珍珠形成圖,介紹河蚌的作用。1) 適合燒、烹、燉,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之功效。2)河蚌渾身是寶:河蚌是珍珠的搖籃,不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養(yǎng)育珍珠。除育珠外,蚌殼可提制珍珠層粉和珍珠核,珍珠層粉有人體所需要的15種氨基酸,與珍珠的成份和作用大致相同,具有清熱解毒、明目益陰、鎮(zhèn)心安神、消炎生肌、止咳化痰、止痢消積等功能。將蚌肉和蚌殼分別加工、蒸煮消毒和機械粉碎,即可制成廉價的動物性高蛋白飼料,喂養(yǎng)動物。5、觀看珍珠的形成過

4、程圖片或視頻,加深對河蚌的認識。教師提問:1)珍珠是在那種小動物的肚子里長出來的?2)你喜歡珍珠嗎?為什么?3)我們如何來保護它?6、教師小結。提醒幼兒要愛護環(huán)境,減少環(huán)境污染,讓小動物們都能快樂地生活、生長。活動延伸:教師講故事,請幼兒欣賞,進一步加深對河蚌的認識,同時思考:如果自己是那只貪玩的小河蚌,應該怎樣做。附:故事:小河蚌的故事一群河蚌在一只老河蚌帶領下,在清亮的河水中歡快的散步。那是一群年輕的河蚌,他們光潔鮮亮,朝氣蓬勃,充滿了青春的歡樂。忽然,在一道河灣里,老河蚌停下來語重心長對小河蚌說:孩子們,你們不能光顧著玩,應該去撿一些沙子了?!毙『影鰝儼凑绽虾影龅囊笕プ隽耍鼈兗娂姄炝?/p>

5、一些沙子,深埋進體內,就像種下一粒種子。虔誠地等待它發(fā)芽、開花、結果??墒且恢回澩娴男『影鰶]有按照老河蚌的要求去做,蒙混過關了。歲月像那條河水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地溜走了。小河蚌們長大了,他們紛紛打開自己的蚌殼,那里面竟然藏著一顆顆珍珠,他們發(fā)著亮、放著光。那些小小的沙子在心血和汗水長年累月的灌溉下竟然變成美麗晶瑩的珍珠!河蚌們相互擁抱著、歡笑著,慶賀著自己的成果。就在大家慶賀的時候,那只曾因貪玩而沒有撿沙子的河蚌,悄悄地溜走了。沒有沙子,它的殼中就沒有珍珠,它用什么去慶賀呢?它流淚了,它很后悔。可是它已經老了,一切都晚了!2、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梯形教案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

6、梯形擺放位置的影響,在各種圖形中正確找出梯形。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活動準備:PPT課件、裝有幾何圖形的信封若干、包含有梯形的幾何圖形貼畫若干、音樂?;顒舆^程:一、通過情景,復習以前學過的幾何圖形,引出梯形。小兔子的這座房子是什么樣的?是由什么幾何圖形組成的?(提示孩子舉手發(fā)言)總結:這是一座特別的房子,都由幾何圖形組成的,有梯形的房頂,圓形的窗戶,正方形的身體,長方形的門和正方形的門,在黑板上一一出示梯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二、觀察圖形(一)、

7、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大家仔細看看梯形是什么樣子的?和長方形相比呢? 總結:原來梯形有四個角、四條邊,上下兩條邊是平平的、不一樣長,左右兩條邊是斜的。(二)、情景,找一找梯形小兔子的家周圍有梯形嗎?有幾個?引導幼兒找一找,數(shù)一數(shù)。(三)、認識不同擺放位置的梯形變換梯形的位置,(拿梯形教具演示)讓幼兒明白原來梯形可以倒著放、躺著放、斜著放、隨便朝那邊放,它還是梯形。(課件展示不同擺放位置的梯形)。三、游戲操作(一)、找一找、貼一貼小兔子設計了一條漂亮的幾何圖形的路,請小朋友幫小兔子把路鋪好,從信封里的幾何圖形中找出梯形,鋪在梯形的磚上,要注意有的梯形寶寶是經過變魔術的,其他的圖形歸類放好,師幼找錯糾

8、正。(二)、走一走小兔子的路鋪好了,我們一起去找小兔子郊游吧,大家排好隊,踩著梯形的磚鋪路,一起去郊游(游戲中結束)。3、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水果教案活動目標:1、愿意與大家分享水果,體驗分享到快樂。2、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見到或吃過的各種水果的名稱、形狀、味道等特點。3、能通過觀察、觸摸、品嘗等方法,感知水果的多種多樣。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顒訙蕚洌?、經驗準備:認識常見的水果,參觀水果超市,找一找各種水果。2、物質準備:1)多種多樣的水果PPT,盤子,一次性手套(2)準備一個“水果魔箱”,里面放有各種各樣的

9、水果。(3)收集各種各樣的水果。(4)盤子,一次性手套,水果刀活動過程:一、幼兒聽音樂,進入水果王國。師: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水果王國的國王,水果王國里有許多水果寶寶,你們想不想和它們做朋友呀!瞧,它們都躲起來了,它們在和我們玩游戲呢。二、幼兒認識水果,了解其典型特征1.看圖猜水果寶寶師:今天水果寶寶還要和小朋友們玩?zhèn)€捉迷藏的游戲,他們只露出了一點點的小臉蛋,請你們猜猜它們都是誰?2.猜中以后出示水果實物通過摸一摸、看一看、嘗一嘗,感知水果的特點師:老師這里有一個百寶箱看看藏起來的水果寶寶在不在里面好嗎,我們一起呼喊它“XX,XX”快出來。幼兒:XX,XX快出來水果從寶箱里滾出來,師:哇,XX

10、寶寶出來了,我們一起來認識XX寶寶吧。(1)看水果,知道水果的名稱,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師:XX寶寶叫什么名字?XX寶寶穿了件什么顏色的衣服?XX寶寶長的什么樣?(2)摸水果,感知水果的表皮特征。師:請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水果寶寶的表皮怎么樣?水果寶寶的下面有什么?(3)切開水果,了解水果的內部特征。師:把水果寶寶切開,看看水果寶寶里面有什么?(4)嘗水果,了解水果的味道。師:請小朋友互相嘗一嘗,水果寶寶的果肉是什么味道?小結:我們在水果王國里認識了蘋果寶寶、梨寶寶、桔子寶寶、香蕉寶寶。蘋果寶寶長得圓圓的,有的紅,有的青,表皮很光滑,果肉里有籽,果肉又酸又甜;梨寶寶上邊小下邊大,表皮上有小黑點,

11、果肉里有籽,果肉又酸又甜,水分多;桔子寶寶是扁圓形的,表皮粗糙,果肉是一瓣一瓣的里面有籽,果肉又酸又甜,水分多,有營養(yǎng);香蕉寶寶長得象彎彎的月亮,果皮是黃色的,果肉又香又甜。三、感知水果的多樣性。師:小朋友,快來看,這里還有許多漂亮的水果寶寶的照片呢!都有些什么水果呢?(蘋果、梨、桔子、香蕉、草莓、西瓜、櫻桃、葡萄、芒果、桃、荔枝、)小結:水果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有圓的、橢圓的、長的、扁的;有各種顏色,紅的、黃的、橘紅的、紫的、綠的;還有不同的味道,甜的、酸的、又甜又酸的、又甜又苦的。并且要多吃水果能使身體更健康,所以我們要每天吃水果。四,欣賞水果拼盤師:各種各樣的水果寶寶組合在一起可以做成美麗

12、的水果拼盤,讓我們看看水果拼盤里都有哪些水果寶寶吧。請幼兒說說水果拼盤由哪些水果拼成五、制作水果拼盤。師: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切好了的水果,我們也把水果們變成美麗的拼盤吧,現(xiàn)在請寶貝們帶上手套,制作水果拼盤吧六、分享水果拼盤師:寶貝們的水果拼盤做的真漂亮,現(xiàn)在就請寶寶們邀請你們的爸爸媽媽和你們一起分享自己的水果拼盤吧,吃之前請你們向爸爸媽媽介紹一下你的拼盤是用什么水果組合成的。七、活動自然結束4、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大樹教案活動目標1、初步分享與樹相處的經驗。2、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了解他們的作用。3、知道四季樹木的變化。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重點

13、難點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了解他們的作用。活動準備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分別裝盒子里水彩筆。活動過程一、利用各種感官感知大樹的各個部分。1、出示神秘的盒子,激發(fā)幼兒興趣。2、幼兒利用各種感官來感知,猜猜是什么?先聞一聞有什么氣味,再摸一摸是什么感覺。3、打開盒子看看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這些是什么,在哪里見過?4、小結:這些東西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就是大樹。二、了解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分別有什么作用。1、請個別幼兒憑自己的經驗向大家介紹。2、教師小結:樹葉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分的主要器官。樹皮除了能防寒防暑防止病蟲害之外,主要是為了運送養(yǎng)料。樹枝可以支撐樹

14、葉,還可以運送養(yǎng)料。樹根從泥土中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鞣酆罂梢越Y果。果實成熟后有種子。三、請幼兒講一講,回憶與樹有關的經驗。哪里有樹?你和大樹做過哪些游戲?大樹一年四季都一樣嗎?不同的季節(jié)有什么不同的特點?活動延伸到戶外看看大樹,找找大樹的樹葉、樹枝、樹皮、樹根、花、果實。5、中班科學活動教案:你認識哪些植物教案活動目標1、認識更多的植物。2、為植物做卡片。3、欣賞幾種有趣的植物4、種植一種喜歡的植物。5、介紹植樹節(jié)?;顒又仉y點為植物做卡片、種植一種喜歡的植物。活動準備幾種植物的圖片(梅蘭竹菊)、一盆含羞草、有關植物(如豬籠草)的視頻?;顒舆^程一、活動開始1、小朋友,你們認識哪些植物?2、小朋友

15、們請把你們認識的植物畫出來,并把它們介紹個大家。2、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植物的圖片,你們來看看是什么植物?(出示植物的圖片)二、活動進行中1、讓小朋友根據圖片說出梅蘭竹菊分別有哪些特征;2、介紹梅花、蘭花、菊花分別在哪個季節(jié)開放;3、帶小朋友在幼兒園以及周圍參觀植物,介紹植物特點;4、回到到教室中,拿出帶來的含羞草給小朋友觀賞、觸碰,看含羞草因觸碰而收縮的有趣過程;5、給小朋友觀看有關植物的視頻,如豬籠草食蟲過程等。三、回家任務1、讓小朋友在家長的幫助下為幼兒園里的植物制作介紹卡片,掛到相應的植物上;2、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進行種植。四、活動后續(xù)1、觀察小朋友們種植的植物,一段時間后帶到幼

16、兒園,大家共同欣賞;2、鼓勵小朋友們在每年的植樹節(jié)都進行植樹活動。6、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小草教案(附教學反思)活動目標:1、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小草,豐富有關小草的認識。2、感知小草與人類生活的關系。3、學習有關小草的制作活動,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顒訙蕚洌赫埣议L帶孩子到草地觀察小草,獲取一些小草的知識?;顒舆^程:一、了解小草的特征。1、前幾天,我們都去草地上玩小草、看小草,誰來說說小草長在哪里?是什么顏色的?2、幼兒相互介紹自己認識的草名字以及小草的根、莖、葉、花的顏色、形狀等特點。幼A:我喜歡狗尾巴草,因為它毛茸茸

17、的,像小狗的尾巴。幼B:這是蒲公英,它的葉子像鋸子,花是黃的,以后會變成白色的小絨球。幼C:這是一種可以吃的草(薺菜),可以包餛鈍吃,白色的小花像滿天星。幼D:這小草斷了,會流出“牛奶”來叫羊奶草。評析:幼兒雖未完整的介紹根、莖、葉、花,但都能抓住小草的主要特征,這是難能可貴的,敘述中,有的幼兒用方言說小草的名字,這些有趣而直觀的名字,教師沒有否定它,而是改為大家根據小草的特點來討論,給小草起個適宜的名字,再用口語表達。然后讓幼兒用手按一按,光腳踩一踩,講講有什么感覺?再用鼻子聞,引導幼兒用語言來表達出來,就是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來感知小草。3、找出你自己不認識的草去請叫別人。4、讓幼兒用手在草

18、地上按一按,赤腳在草地上踩一踩,講講有什么感覺?有的幼兒說濕濕的、滑滑的,有的說很舒服,就像走在地毯上,有的說腳地有發(fā)癢的感覺。5、引導幼兒聞一聞青草的氣味,并用語言表達出來。評析:這一系列的活動,教師是采用靈活和開放的原則,追隨幼兒的興趣,通過調動幼兒的視覺、觸覺、嗅覺等各種感官去觀察、學習、,把觀察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二、了解小草的作用與人類時候的關系。1、請養(yǎng)過家禽、家畜的幼兒說說,家禽、家畜每天吃的飼料是什么?草可以作哪些動物的食物。2、觀察草坪幾周圍的野草,想一想,人們?yōu)槭裁聪矚g種草坪?幼A:草坪看上去很平整、很漂亮。幼B:有草坪的地方很舒服,空氣新鮮。評析:通過

19、引導使幼兒知道草坪具有美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以及固土、保濕等作用3、讓幼兒在草地里找一找,并用已有的經驗談談草還是哪些昆蟲的家,它們?yōu)槭裁催x擇草叢為家。4、向幼兒介紹小草還可以當燃料、制造肥料、有些小草還能做藥材。評析:這主要是使幼兒了解到草與人類、動物、環(huán)境的生態(tài)關系,萌發(fā)愛護小草的情感,做出保護益草的行為。三、了解小草的害處。師:小草有這么大的作用,為什么人們有時還要除草呢?幼兒A:小草和莊稼長在一起,營養(yǎng)都被小草吸收了,莊稼就長不好了。幼兒B:花園里長出了雜草,花園看上去就不好看了。小結:草的生長也需要陽光、空氣、水分、養(yǎng)料,所以,莊稼地和花園里的草多了,就會影響莊稼和花的生長,就要把草除掉

20、。四、對小草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1、將和幼兒一起收集的各種野草和野花進行盆景制作。嘗試簡單的插花藝術。2、用自己喜歡的野花、草、葉進行粘貼活動。3、用彩紙折制自己喜歡的花花草草。評析:這一活動環(huán)節(jié),通過美工活動自然而然幫助幼兒鞏固對小草的認識,初步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意識,充分發(fā)揮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課后反思:1、小草是農村幼兒熟悉的植物,對中班幼兒來說,既要正確認識小草,又要了解小草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本活動教學內容容量較大,有一定的濃度和難度。正因如此,幼兒也因此有了更廣闊的探索空間。所以活動的內容選擇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又高于幼兒的生活。2、整個活動遵循循漸進的原則,環(huán)環(huán)相扣,方法靈活,使

21、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增長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陶治了情操。首先,教師把教學的地點由室內遷移到室外,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這使教學活動變得更新穎、開放、直觀、生動,大大激發(fā)了幼兒觀察的興趣和愿望。第二,將知識的傳授與娛樂、游戲相結合,淡化了教與學的界線,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第三,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教師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去觀察、學習,把觀察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幼兒。第四,整個活動中教師始終起著引導作用,使幼兒觀察的目標更明確,針對性更強。3、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幼兒學科學的特點,重視幼兒學科學的過程,在幼兒自身主動探索中,發(fā)現(xiàn)小草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自始自終保證了幼兒學科學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fā)幼兒

22、再次探索的欲望。7、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昆蟲教案(附教學反思)活動目標: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蟲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慣,了解昆蟲與人們的關系。2、通過猜謎、觀察以及傾聽活動,了解昆蟲的有關知識,理解昆蟲的保護色。3、對昆蟲產生興趣,知道要愛護益蟲。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活動準備: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臺。2、昆蟲掛圖一張。3、捕捉到的昆蟲,或者是昆蟲標本若干。活動過程:一、猜謎語,引出昆蟲的活動主題。教師念蜜蜂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么動物?教師念蜻蜓的謎語兒歌,提問:這是什么動物?讓幼兒猜謎語,引起幼兒對昆蟲的關注。二

23、、出示昆蟲,或用實物展示儀放大昆蟲標本,感知昆蟲主要特征,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教師: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教師:他是什么樣子的?頭上有什么?身體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對翅膀和腳?教師: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愛吃什么嗎?三、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啟發(fā)幼兒按照“動物名稱身體特征生活習性”講述。幼兒自主閱讀畫面,啟發(fā)幼兒說說:畫面上有哪些昆蟲?他們都有什么?教師:他們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們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嗎? 教師小結:畫面上的這些蟲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昆蟲”。昆蟲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觸角、嘴和眼睛;胸部長著三對腳,背上一般長著兩對翅膀;腹部一節(jié)一節(jié)的,

24、兩側還有氣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蟲,例如:七星瓢蟲,有一對翅膀變硬了,還有一些昆蟲只有一對翅膀,例如:蚊子。四、出示掛圖,找一找藏在畫中的昆蟲。教師:今天有許多小昆蟲來和我們捉迷藏游戲,他們就藏在這幅畫里面,請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蟲?他們藏在哪里?教師: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嗎?你是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昆蟲的?還是仔細看才發(fā)現(xiàn)的?為什么仔細看才能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顏色與周圍的顏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五、介紹幾種關于昆蟲自我保護的知識,認識保護色。教師介紹昆蟲利用保護色自我保護的常識,讓幼兒了解昆蟲會變顏色保護自己,這種變色白虎自己的辦法,叫保護色。介紹幾種常見的昆蟲保護色。1、身體顏色與周圍環(huán)境顏色相同的昆蟲

25、,如:螳螂、枯葉蝶;2、身體顏色隨著周圍環(huán)境顏色而變化的昆蟲,如:蝗蟲;3、身體顏色鮮艷,警告對方自己有毒,不要傷害自己,如:瓢蟲。教師擴展幼兒思路:你還知道哪些昆蟲會利用保護色白虎自己的?六、初步感知益蟲和害蟲。教師:在昆蟲的大家庭里,對我們人類來說,哪些是益蟲哪些是害蟲?教師:你知道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呢?為什么?(蝴蝶在幼蟲時有愛吃嫩菜等危害,但在變成蝴蝶后有傳播花粉和觀賞的益處。引導幼兒討論:我們應該怎么對待昆蟲?使幼兒知道:我們要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不亂倒垃圾,不隨地大小便,不讓臟水聚集是害蟲無法無法生存,同時,我們也要保護益蟲,不隨意捕殺和殺死益蟲。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中

26、昆蟲的美,認識了常見的昆蟲,知道了昆蟲的本領,了解了昆蟲的生長環(huán)境,體驗到了制作昆蟲標本的樂趣,他們具有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而且增長了知識,各個領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fā)展?;顒臃此迹罕敬位顒訌挠變号d趣出發(fā),結合幼兒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滿足了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在活動中也有個別環(huán)節(jié)由于知識性強而導致部分幼兒難于理解。如何把幼兒掌握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游戲化,更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將是下一個主題中應探索的課題。8、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菊花教案(附教學反思)活動設計背景秋天到了,班上的孩子時不時在野外摘些菊花來玩,小朋友們玩得很

27、高興卻又叫不出花的名字。于是想趁孩子們對菊花很感興趣時,開展認識菊花的活動?;顒幽繕?、 使幼兒能正確地叫出菊花的名稱,知道其明顯的外形特征(菊花的大小、顏色、氣味、葉子的形狀)和用途。2、 使幼兒初步掌握從上到下有順序的觀察物體的方法,引起幼兒的興趣,并培養(yǎng)幼兒愛護花草的良好習慣。3、 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4、 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5、 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正確叫出菊花的名稱,知道其明顯的外形特征;難點:使幼兒初步掌握從上到下有順序的觀察物體的方法,養(yǎng)成愛護花草的良好習慣。活動準備1、 準備幾盆菊花;

28、瓶插菊花幾枝;2、 印有菊花或菊花葉子的小卡片(事先放在桌上;)3、 干菊花若干、幼兒園用的小茶杯(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顒舆^程一、看卡片、找菊花師:今天,老師帶了很多好看的卡片,小朋友們想知道這些卡片上畫的是什么嗎?那就請每個小朋友 把桌子上的卡片翻過來,看看卡片上畫的是什么?(花、葉子)對了,上面畫的是花和葉子,老師想請小朋友到院里去找一找,看看我們幼兒園里有沒有跟卡片上一樣的花和葉子。找到后,就請你站在你找到的花和葉子的前面,老師看哪些小朋友找得最對最快。(幼兒到室外園地中找菊花,老師把盆栽搬進教室里放在桌子上)。二、認識菊花1、認識花問:你們是怎么找到這些花的呢?答:根據圖片上畫的花和葉

29、子,圖片上的花是一絲一絲的,像一個拳頭,葉子邊上是彎彎曲曲的。問:哪個小朋友告訴老師,我們搬到教室里的叫什么花?答:菊花。師:我們都找對了嗎?請小朋友先把剛才老師發(fā)給你們的卡片翻過去,放在桌子上,讓小卡片睡一會兒。問:菊花的中間是什么顏色?除黃的、白的顏色,我們還看到菊花有什么顏色?答:紅的、紫的。問:菊花的中間是什么顏色?長得怎么樣?答:黃色的、密密的、細細的。問:菊花像什么?答:像毛線團,像分開的桔子。問:菊花是一樣大小嗎?答:不一樣大小的,有的菊花大,有的菊花小。老師聞花(手在鼻前輕輕的扇)問:你們也想聞花嗎?就請小朋友像老師一樣地聞花,聞到什么味了?(清香味)。小結:菊花真美麗。菊花有

30、很多顏色,有。有。還有。;菊花的形狀也很多。有的像。有的像。;菊花不是一樣大小的,有的大,有的小。2、 認識葉。問:菊花的葉子 有沒有顏色,是什么顏色的?答:綠色的。問:菊花的葉子是什么樣子的?答:葉子的邊是彎彎曲曲的。3、 認識莖和根。問:花和葉子是長在什么上的?是不是菊花和葉子都長在這上面呢?答:花和葉子都 是長在莖上的。問:莖是什么樣的?答:長長的,細細的。問:菊花有沒有根?怎么我們看不到根呢?沒有根菊花還會長大嗎?答:菊花有根,根是長在土里的,沒有根菊花不會長大。教師小結:菊花真美麗,有的在有的小,菊花有各種顏色,有各種形狀。菊花的葉子是綠色的,葉子的邊是彎曲的,聞菊花可以聞到淡淡的清

31、香。菊花的根被埋在土里,沒有根,菊花就長不大。4、 菊花的功用菊花還可以做成好吃的東西呢!你們知道菊花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東西嗎?(菊花茶、藥。)5、 品嘗菊花茶(1) 讓幼兒揭開杯子,看看杯子里放著什么?(干菊花)這些干菊花是工人叔叔、阿姨把新鮮的菊花曬干做成的。(2) (老師給幼兒沖水)問:看看干菊花變了嗎?變成什么樣子?你們聞到了什么味兒?(清香味)老師嘗菊花花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師:你們也想嘗一嘗 嗎?水很燙,請小朋友慢慢地喝,不要把菊花喝下去,喝的時候聞一聞有什么味兒。教學反思1、 通過這一節(jié)課,幼兒對菊花的認識比較到位,能清楚的知道菊花的形態(tài)和作用。2、 介紹菊花的功用環(huán)節(jié)太薄弱,

32、菊花的功用比較多,還可以插在瓶里欣賞,制成干花作裝飾等等。9、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蜘蛛教案(附教學反思)活動背景:20008年4月份的一天,有的孩子吃完飯坐在教室的前面小聲的聊著天,一位小朋友突然叫起來:“老師,墻上有蜘蛛?!蔽易哌^去一看,果然在墻角上方,有一個小小的蜘蛛。孩子們都抬頭看著墻角,嘰嘰喳喳的叫了起來:“哦,我也看到蜘蛛了,”“張老師,蜘蛛有角嗎?它怎么不會從墻上掉下來?”“老師,我在衛(wèi)生間也看到蜘蛛了?!蔽矣窒氲浇鼛兹?,孩子們在戶外游戲時,幾個小朋友結伴到樹上或者草叢里尋找蜘蛛網,而且有的幼兒還用小手捏著一樣東西跑來對我說:“老師,你看蜘蛛網?!笨吹胶⒆觽儗χ┲脒@么感興趣,我想

33、:為何不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來認識蜘蛛呢?這不正滿足了綱要中的 “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的精神嗎?另外,綱要還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體現(xiàn)發(fā)現(xiàn)的樂趣?!庇谑?,我就選擇了“有趣的蜘蛛”作為幼兒進行科學探究的對象和學習內容,我想通過探究活動,讓幼兒了解蜘蛛的一些簡單的生活習性和蜘蛛網的形成,并且知道蜘蛛也是一種卵生動物?;顒幽繕耍?、通過探究活動,初步了解蜘蛛的生活特性,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課的興趣。2、通過觀察活動初步了解蜘蛛的捕食過程及蜘蛛網的形成,激發(fā)幼兒進一步的探索欲望。3、鼓勵幼兒敢

34、于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顒訙蕚洌何镔|準備:1、蜘蛛的標本(幼兒分成四組,每組有一個蜘蛛標本)。2、蜘蛛的圖片和蜘蛛網的圖片。3、有條件的幼兒園可為孩子們準備關于蜘蛛的VCD光盤。經驗準備:1、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帶幼兒參觀科技館觀察蜘蛛的形態(tài)。2、可請家長和幼兒一起上網查找與蜘蛛有關的圖片并幫助幼兒了解一些蜘蛛的生活習性和蜘蛛網的形成。3、教師帶幼兒一起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尋找蜘蛛網,觀察蜘蛛的捕食過程。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把一些蜘蛛的圖片貼在環(huán)境墻上?;顒舆^程:1、談話:小朋友在哪里見過蜘蛛?它長得什么樣

35、子?2、教師出示蜘蛛標本,請幼兒觀察蜘蛛??纯粗┲氲纳眢w上有什么?(蜘蛛的身體有頭、胸、腹三部分組成)。蜘蛛的頭上有幾只眼睛?(8只眼睛,也有6只、4只、2只也有的沒有眼睛)。蜘蛛有幾條腿?(八條腿,腿上有毛)。3、幼兒自由提問、其他幼兒解答。給幼兒一個展示的平臺。我們看了蜘蛛,而且有的小朋友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上網查了一些資料,現(xiàn)在你又什么問題就問問你的小伙伴或者老師,聽聽他們時怎么解答你的,好嗎?4、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蜘蛛。(1)激發(fā)興趣。教師:剛才你們真棒!不但會提問題而且也會解答問題。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蜘蛛的動畫片,聽一聽人家是怎么介紹蜘蛛的好嗎?(2)了解蜘蛛的生活習性。剛才在

36、動畫片里我們看到聽到蜘蛛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土中、樹上、草間、石下、洞穴、水邊、低洼地、灌木叢、房屋的墻角)。(3)蜘蛛喜歡吃什么?(昆蟲)(4)當蜘蛛餓了的時候,它怎樣才能吃到食物?(靠蜘蛛網)蜘蛛是怎樣捕食的?(5)針對有的幼兒的說:蜘蛛的絲是從嘴里吐出來的,有的幼兒說:蜘蛛的絲是從屁股里拉出來的這一問題,請幼兒展開討論:“蜘蛛的絲是從哪里來的?”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請個別幼兒介紹蜘蛛的絲是怎樣吐出來的? 教師小結:在蜘蛛的屁股末端,有幾對“小型紡織器”,蜘蛛絲就是從那里“加工”后,從小孔里流出來的。蜘蛛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它和蠶的絲一樣。粘液剛剛流出來是,還是一種粘乎乎的“膠水兒”,

37、但當它一接觸到空氣,就變成了硬的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蜘蛛絲了。5、教師小結:蜘蛛是一種卵生動物,它喜歡吃昆蟲,它的身體上有頭、胸、腹。頭上有八只眼睛,也有的蜘蛛有六只眼睛,四只、兩只的。蜘蛛有八條腿,腿上有毛。它喜歡生活在土中、樹上、草間、石下、洞穴、水邊、低洼地、灌木叢、房屋的墻角等地方。蜘蛛非常能干,常常自己捕食食物。活動延伸:1、老師和幼兒在戶外尋找蜘蛛網并觀察蜘蛛捕食的過程。2、在活動區(qū)里,提供紙、筆及一些廢舊物品,如:泡沫板、毛線等,供幼兒制作蜘蛛網。活動反思: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要在激發(fā)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究欲望。而好奇心是人尤其是幼兒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好奇、好學

38、、好問、好探究是孩子們的特點。而作為幼兒教育活動的支持者、合、引導者的幼兒教師在科學教育活動中首先就是要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的好奇心,鼓勵、支持并引導幼兒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并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科學經驗。在尊重孩子興趣的基礎上,我們生成了“有趣的蜘蛛”這節(jié)課。在活動前,孩子們一直都對蜘蛛充滿了興趣,他們常常遠距離的觀察著蜘蛛,偶爾發(fā)現(xiàn)一個蜘蛛網,哪怕是蜘蛛丟棄不用的,他們也還是樂此不彼的討論著,興奮在自己的世界中。而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借助先進的教育手段,讓孩子們在了解更多的知識的同時,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興趣。無論是看標本、看光盤,孩子們的興趣點一直都在延續(xù)著。一開始當我把蜘蛛的標

39、本呈現(xiàn)在孩子的面前時,他們個個都叫了起來,無論是激動的還是害怕的,都反映出了他們的快樂,從來沒有這么近距離的觀察蜘蛛。這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很好的激發(fā)了幼兒的觀察的興趣。在觀察時,有的孩子在專注地數(shù)著腿,有的在看它的眼睛,膽大的摸摸蜘蛛腿上的毛毛看光盤時,孩子們不斷的發(fā)出驚嘆聲:哇,原來蜘蛛的樣子這么多呀!蜘蛛的網真漂亮!我不喜歡蜘蛛,它看起來挺害怕!盡管這樣,但是他們每個人都在認真的聽著、看著。他們的種種好奇在這里都找到了答案。整個活動都在有序中進行者,孩子們在這節(jié)課中找到了探究的樂趣。在問題的設置上,我注意到問題的開放性及問題的有趣性,問題的設置總是由易到難。如:蜘蛛的身體是什么樣?蜘蛛有幾條腿?

40、蜘蛛的絲是從哪出來的?同時我也注意提出問題能激發(fā)幼兒進一步的探索的欲望。如:蜘蛛的網結實嗎?在我們的生活中會有那些網呢?因而有生成了另一個主題內容有趣的網。老師不僅僅是教育活動的傳播著,更應該是一個耐心的傾聽者,也是一個給孩子提供發(fā)展機會的導演者。留給孩子充分提問、表達的機會就是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有幼兒問:“老師,蜘蛛的絲是從哪吐出來的?”“那你們說說蜘蛛的絲到底是從哪吐出來的呢?”我又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其他幼兒。“老師,我知道。我和爸爸一起上網,爸爸告訴我,蜘蛛的絲是從它的屁股那拉出來的。”張振剛說完,孩子們就笑了起來?!澳瞧渌∨笥焉暇W查了蜘蛛的絲從哪出來的?”戴歆予說:“我媽媽告訴我,蜘蛛

41、的絲就是從它的屁股那拉出來的?!逼渌倪€在一聽就明白了蜘蛛的絲從哪出來的這個問題?!袄蠋煟矣幸粋€問題,蜘蛛有幾條腿?”“那誰能回答他的這個問題?”張自豪小朋友高高舉起了雙手“我來告訴你,蜘蛛有八條腿?!薄袄蠋熚乙灿幸粋€問題,蜘蛛厲害嗎?當它遇到敵人時,它會怎么辦?”“蜘蛛有毒嗎?”隨著這個問題的提出以及問題的逐步深入,我們又隨機生成了許多內容。如:動物是如何保護自己的等等。我想在后續(xù)的活動中,我們會繼續(xù)關注孩子的興趣點,把此項活動深入下去,讓孩子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得到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從而完成“保護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地成長和發(fā)展”這一基本使命。10、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認識天氣預報教案(

42、附教學反思)設計意圖最近,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孩子們說:“又下雨了,什么時候出太陽啊?我們可想到草地上去玩游戲了。”小杰說:“我回去問問爸爸,他的手機上有天氣短信,他知道什么時候太陽會出來。”小瑩說:“我也回去問問爺爺,他每天看報紙的時候,都會把天氣預報讀給我聽,只要問問他,就知道什么時候不下雨了。”接著,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都說自己要想想辦法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氣。從關心天氣到想要了解各種形式的天氣預報,孩子們探究的興趣越來越濃。以此為契機,我設計了科學活動“認識天氣預報”,一方面自制ppt課件,另一方面嘗試發(fā)掘生活中相關的教育資源,將兩者優(yōu)勢互補,使幼兒在邊看邊玩的氛圍下獲得科學知識,提高

43、他們探索天氣奧秘的興趣和能力?;顒幽繕?.通過觀察,了解晴、雨、陰、多云等四種天氣類型的特點,認識天氣預報中幾種常見的天氣圖標,學習按要求進行簡單的天氣預報。2.能借助自制天氣圖像卡,用一個完整句播報天氣,能對幾種常見的天氣圖標和天氣實景圖進行配對,提高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感知天氣與人們日常活動的關系,能主動關注天氣預報。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顒訙蕚?.經驗準備:(1)幼兒與家長一起搜集兩個方面的資料:“天氣預報的好處是什么?”“從哪里可以知道天氣預報(電視、報紙、手機短信、網絡等)?”(2)幼兒已有

44、簡單的關于動物習性與天氣變化方面的知識。2.材料準備:(1)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氣預報截圖”、“動物氣象員”、“有趣的天氣圖標”。(2)學具:幼兒人手一套天氣小圖標,配對操作學具(城市天氣實景圖和天氣圖標)。活動過程1.戶外觀察和談話互動,引發(fā)幼兒對天氣變化及天氣預報的關注。(1)教師以手偶“喜羊羊”與幼兒展開談話導入。“喜羊羊”:“小朋友,你們好!我參加了環(huán)游中國的活動,剛剛從北京來到廣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們這兒,天氣暖和多了,穿著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這里的溫度是多少啊?”“剛才有的小朋友說天氣預報今天是715,我們一起到戶外去感受一下天氣吧?”(2)

45、幼兒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動室外去觀察、感知天氣特點,并學習用晴天(或陰天、雨天)來描述當天天氣(關注天氣預報的幼兒可能會說出當天的天氣類型和氣溫)。(3)“喜羊羊”:“過幾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氣怎樣。小朋友幫我出出主意,怎樣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氣呢?”適時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回憶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氣的基本途徑。2.通過討論,幼兒學習獲取天氣預報的常見方法,感知天氣預報的重要性。(1)教師出示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截圖,啟發(fā)提問:“圖中有誰?”(天氣預報員和天氣圖標。)“天氣預報員告訴我們什么?”(預報明天的天氣情況。)“除了看電視,我們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天氣預報?”(2)幼

46、兒根據經驗回答。(3)教師逐一出示報紙、手機、網絡等三種天氣預報截圖,讓幼兒了解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獲得天氣情況。(4)簡單復習已有知識“小動物氣象員”,鞏固幼兒對動物習性的了解。指導語:“除了天氣預報,在以前的科學活動中,我們知道了有些小動物能預報天氣,還記得它們是誰?是怎么預報天氣的?”幼兒回答。師小結:魚兒上浮、蜻蜒低飛、燕子低飛、螞蟻搬家等現(xiàn)象都是動物在“告訴”我們,要下雨了。(5)討論,進一步了解天氣預報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指導語:“除了晴天,還有哪些不同的天氣類型呢?”(雨天、陰天、多云天氣。)指導語:“如果明天是周末,天氣預報是晴天,你想做什么?如果預報是雨天,你想做哪些事?”3.幼

47、兒認識天氣圖標,能準確說出其名稱并操作相關學具。(1)出示教具中天氣預報圖的天氣圖標,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圖片,結合操作學具,認識晴天、雨天、陰天、多云、晴轉多云等天氣圖標。指導語:“這個圖標畫了什么?表示什么?你手上有與這個相同的圖標嗎?請把它舉起來,和同伴互相看看舉得對不對。”(2)出示北京和廣州的城市圖片(教具),其中有過去一周內連續(xù)5天的天氣情況。要求幼兒根據圖意,正確找出學具中與教具圖片相對應的天氣圖標,并大聲說出正確的天氣圖標名稱。(3)引導幼兒了解天氣圖中的氣溫如8,在播報時要念成“8攝氏度”;如果圖中的氣溫是“一11”,要念成“零下11攝氏度”。4.幼兒了解天氣預報的播報內容,嘗試

48、按要求用一個完整句播報天氣。(1)指導語:“哪位小朋友能像天氣預報員那樣播報天氣呢?大家一起想想播報天氣時要說些什么呢?”(2)幼兒自主上前,根據生活經驗,嘗試播報天氣。引導幼兒傾聽同伴的播報,了解其播報的內容和順序是否符合要求。(3)幼兒觀看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視頻,然后說一說天氣預報的播報內容。教師適時提出本次活動中天氣預報的播報要求(按“日期一城市一天氣類型一氣溫”的方式進行播報)。幼兒獨立嘗試按要求播報天氣(如:“2o13年1月8日,北京,晴,-11o”;“2022年1月8日,廣州,多云轉小雨,713”)。幼兒說出天氣類型后,還要提醒同伴在這樣的天氣中應該注意什么,如:如:廣州明天是“雨

49、”,大家出門時要記得帶傘等。啟發(fā)幼兒在家時也提醒家人根據不同的天氣安排好生活。5.幼兒分組操作,制作天氣記錄卡,嘗試當“天氣預報員”,按要求播報天氣。(1)天氣記錄卡制作要求:仔細看手中天氣預報記錄卡上的一些圖片,想想看圖片中是什么天氣,找出代表這種天氣的圖標,每組制作出兩份天氣記錄卡。(2)幼兒4人一組,根據學具中已有的圖像,找出相應的天氣標志圖片進行配對后粘貼,制作出天氣記錄卡(記錄卡例舉)。(3)組員互相觀察和評價自制的天氣記錄卡(活動當天是星期一,幼兒預報的是星期二、三、四的天氣),如有不正確之處,嘗試在組內討論并修正。(4)學做“天氣預報員”。教師再次強調播報要求:“小朋友播報天氣的

50、時候,要講清楚播報的日期、城市、天氣情況和氣溫,比如,今天是1月7日星期一,小朋友可以播報明天的天氣2ol3年1月8日,北京,晴,一11o?!庇變合仍谛〗M內按照播報要求和記錄表的內容,向同伴播報天氣,同伴之間相互評價。請幼兒推選出小組內的優(yōu)秀“天氣預報員”,讓他(她)拿著本組制作的天氣記錄卡到“小小氣象臺”上預報未來3天的天氣情況,其他幼兒認真傾聽。優(yōu)秀“天氣預報員”輪流上臺播報天氣。教師點評幼兒的播報情況,重點指導幼兒學習播報“晴轉多云”等有變化的天氣情況。指導語l:“如果1月8日當天,廣州上午是多云,而下午是小雨,那我們應該怎么播報呢?”教師按順序出示廣州的晴天和多云兩幅圖,并通過手勢暗示

51、幼兒。指導語2:“如果遇到當天天氣發(fā)生了轉變的情況,我們可以先說前一種天氣情況,再說后一種變化了的天氣情況,我們可以用一個轉字來表達天氣的變化,如2022年1月8日,廣州,多云轉小雨,713?!?.結束環(huán)節(jié):集體到戶外去觀察并嘗試推測明天天氣情況,相互用完整句式預報。結束語:“剛才我們都試著進行天氣預報,請小朋友今晚回家和家里人一起看看天氣預報,對自己剛才的預測進行驗證。明天回園時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為大家播報天氣。”活動延伸1.在班級主題墻上設置“天氣預報圖”,引導幼兒輪流記錄每天的天氣情況。2.在語言區(qū)新設“小小氣象臺”,供幼兒自主播報天氣?;顒臃此急敬位顒?,幼兒在樂中學,在玩中做,增強了對

52、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了與天氣相關的科學現(xiàn)象和常識;在播報天氣中,幼兒進一步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活動前,我自制了與天氣知識有關的課件和學具(天氣圖像卡),發(fā)動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豐富的操作材料,精心設計提問語并在活動中適時投放材料,有效增強了幼兒對天氣預報的興趣。他們表現(xiàn)得積極活躍,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更加關注天氣情況對自己學習、生活的影響,還能嘗試把所學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尤其是活動過程中“分組合作操作學具”的環(huán)節(jié),促使幼兒通過分工與合作,學會搜集天氣信息,看圖中的氣溫表,用天氣標志進行記錄。同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機會更多了,融洽的探索氛圍也促進了幼兒謙讓、堅持

53、等良好品質的形成。11、中班科學教案:認識領子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認識領子活動目標1、讓幼兒知道穿衣服首先要找領子,而領子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2、認識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領子,并能叫出它們的名字。3、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設計各種漂亮的衣服領子?;顒訙蕚?、各種領子的衣服(小朋友平時穿的衣服和衣服圖片)。2、各種領子的衣服圖片、圖畫紙、油畫棒。活動過程一、引出主題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漂亮的衣服,你們看看是誰的?(分別講出是誰的)2、請這位小朋友上來穿穿這些衣服,其余小朋友仔細觀察,并從觀察中得出結論:穿衣服首先要找到領子。3、這些小朋友的衣服不僅顏色漂亮,而且它們的領子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

54、是要讓小朋友來認識這些領子的。二、教師講解1、教師分別出示一些常用的、普通的領子,如:方領、圓領、尖領、西裝領等,讓幼兒講講是什么領子?并教給幼兒正確地稱呼這些領子,從而對領子形成一定的概念。2、教師出示圖片,講講一些不常見的領子名稱,如:燕尾領、青果領、蟹鉗領、駁殼領、中裝領等等,特別讓幼兒認識一種氨綸編織的領子,雖然它與下擺一樣寬窄很難分辨,但是只要掌握領子短、下擺長就行了。這樣能讓幼兒知道更多的領子種類,加深對領子的印象和認識。三、幼兒練習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觀察幼兒穿的衣服各是什么領子?分別講出名稱。2、玩一個小游戲: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桌子邊走邊念兒歌:“找找找,找領子,找出*的領子

55、來。”分別拿出桌上擺放的領子.的圖片,這樣鞏固對領子概念的掌握。3、鼓勵幼兒設計創(chuàng)造各種自己喜歡的、認為是最漂亮的領子(在紙上作畫),并講講自己設計的領子叫什么名字?然后把領子介紹給大家。四、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認識了這么多的領子,并叫出了它們各種各樣的名稱,今后你們一拿到衣服,雙手一提起領子,穿衣服就省事了,穿衣也就學會了。今天小朋友真能干,設計了許多漂亮的領子,你們都是小小設計師。希望你們長大以后為人們設計出更多更新型的領子,成為一名大設計師。12、中班科學認識貓教案反思中班科學活動 認識貓目的:1、通過實物觀察,了解貓的外形特征(主要是腳部分與臉部)及相應的生活習性。2、在視頻錄像中了解其

56、生活習性、感受貓的各種趣事、,激發(fā)幼兒愛小動物的情感。3、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恰當?shù)脑~匯進行描述。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準備:視頻、小貓、手套、貓糧過程:1、幼兒對貓已有經驗的反饋教:今天有只小貓來我們中二班做客,你知道小貓的一些事嗎?誰來介紹一下。教師把幼兒的已有經驗以板畫形式給予展示記錄2、出示小貓(提醒小貓怕生,怕噪音,小朋友別發(fā)出很大的聲音)2、觀察小貓腳部特征(同時對幼兒的已有經驗進行驗證)老師戴上手套抱出小貓教:老師為什么要戴上手套?(小貓有爪子)小貓的爪子是怎么樣的?幼兒先說再驗證,教師抱著小貓給幼兒近距離看爪子,尖尖的、彎彎的象什么一樣?(鼓

57、勵幼兒用好聽的詞說說),你知道小貓尖尖的爪子有什么作用呀? (幼兒學學爪子抓老鼠的樣子,教師配音幫助幼兒感受其厲害之處)(補充:尖尖的爪子不用時是縮在里面的,所以我們剛才不太看得清楚。用了才露出來)教:尖尖的爪子長在哪里呀?(腳上)小貓有幾只腳?教師畫出四只腳,并畫上尖尖的爪子誰也有四只腳的啊?教:小貓的腳上除了爪子還有什么?再次近距離給幼兒看看腳,說說那塊肉墊,引申到已學兒歌的詞(走路要學小花貓,腳步輕輕靜悄悄),小貓為什么走路要靜悄悄。(把貓放下來讓它走走,大家傾聽其走路無聲。)3、通過喂食觀察其臉部特征回憶一下貓愛吃的食物,再出示貓糧,這是小貓的食物,老師進行喂食(根據情況是否能請幼兒嘗

58、試喂食)教:看,小貓在干嘛?看看她的嘴巴有什么特別嗎?(三瓣嘴)瞧,它邊吃嘴邊還有什么在動啊?(胡子)誰也長胡子的啊?怎樣的胡子?(細細長長)小貓的胡子有什么本領你知道嗎?這些都長在小貓的哪里啊?(臉上)教師勾畫貓臉,畫上嘴巴胡子,小貓像了嗎?還少什么?添畫眼睛、耳朵(誰來說說小貓眼睛、耳朵的事情)隨意說說即可看看黑板上的小貓還少什么?添畫長長地身體和尾巴。簡單表示小貓全身的毛。3、通過視頻感受貓的生活習性教師交待:小貓主人給小貓拍了些錄像,看看小貓在家都干什么呢?欣賞碟片(分段看、三段內容)第一段:調皮的小貓看看這里的小貓在干嘛?邊看邊加點配音小貓在家在干嘛呢?怎么玩得呀?看得出來這是只怎么

59、樣的小貓?第二段:睡覺的貓調皮的小貓玩累了,要干嘛啦?(睡覺)我們來看看小貓睡覺的照片,為什么它白天總喜歡睡覺啊?第三段:愛干凈的貓再看看這里的小貓在干嘛呀?它為什么老舔自己的貓呢?說明小貓怎么樣?接下來有一段小貓和小狗的錄像(看時間進行)你猜它們在一起會是好朋友還是要打架?如果打架誰會先動手呢?觀看錄像(邊看講述小貓的動態(tài))知道結果了吧5小結:小貓可以做我們的小伙伴,我們都要保護愛護它們,不要傷害它們,只有你去傷害它它才會攻擊你。小貓還有很多品種,讓我們來看看其他種類的小貓是怎么樣的?(看照片)教學反思: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

60、。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13、中班科學認識鯽魚教案反思活動目標:1、學會從局部到整體地觀察鯽魚的外形特征,了解鯽魚的生活習性。2、能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3、初步了解觀察方法,萌發(fā)探究的興趣。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顒訙蕚洌航涷灉蕚洌菏占嘘P魚的資料,初步了解關于魚的相關信息。物質準備:鯽魚8條、大臉盆四個;“魚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