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老子?索隱六那么一、天下與神器王本二十九章: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這是通常的句讀。論者在這段話中一直關(guān)注于“不可為之下是否應該有“不可執(zhí)之類的語句,似乎沒有注意到“天下神器也有文章可作。關(guān)于“天下神器,?永樂大典?本作“天下神器也,朱謙之謂:遂州、景福、敦煌三本均無“也字。又“天字上,傅、范本有“夫字,河上公,王弼無。范應元曰:“夫字,阮籍同古本。(1)這樣傳世本?老子?中就有了三種句式:天下神器天下神器也夫天下神器關(guān)于“天下神器的含義,王弼注:“神,無形無方也;器,合成也。無形以合,故謂之神器也。萬物以自然為性,故可因此不可為也,可通而不可
2、執(zhí)也。王弼把“天下神器解釋成“以自然為性的萬物。?老子河上公章句?卻說:“器,物也。人乃天下之神物也。神物好安靜,不可以有為治。河上公注頗有市場,蔣錫昌認為河上公注此王弼注簡明,“言天下乃萬民所組成,人君不可以施以有為。高明認為:“老子所謂器,指萬物而言,如第二十八章樸散那么為器。人為萬物之靈,故謂神器。陳鼓應把“天下神器解釋為“天下是神圣的事物。天下,指天下人。不管是哪種解釋,普遍的看法都是把“神器視為主語,“天下被當成修飾,限定“神器的形容詞“天下的,那么“神器就是“不可執(zhí)、不可為的對象。但是,從上下文來看,前面是講“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不得已,“天下是“缺和“為的賓語,既然“取天下
3、而為之是出于“不得已,那么,從邏輯上講,就應該對這個“天下作一些解釋,以證明其“不可為,不可執(zhí)。而在后文假如講“神器如何如何,就會奪主之嫌,不太通順。和王本相應的這段話,在帛書本中是這樣的。甲本: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乙本:將欲弱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之者敗之,執(zhí)之者失之。這也是通常的句讀。“天下神器前面的“夫和后面的“也似乎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其他古籍中有關(guān)的語句卻使我們發(fā)現(xiàn)通常的句讀有失準確。?大戴禮記禮察?:問:“為天下如何?曰:“天下,器也。今人之置器,置諸安處那么安;置諸危處那么危,而天下之情與器無累,在天子所置爾。這里的意
4、思很明確:所謂“天下就是一種“器,天下的治亂也就是“器的安危與否,關(guān)鍵是看統(tǒng)治者把它放在什么樣的政治體制之中。?大戴禮禮察?進一步舉例說,湯武是“置天下于仁義禮樂,而秦王是“置天下于法令刑罰,“夫用仁義禮樂為天下者,行五六百年猶存;用法令為天下者,十余年即亡。同樣是講“為天下的原那么。這里的“天下是討論的中心議題,“器、“仁義禮智、“法令刑罰都是圍繞著“天下而言的。?莊子讓王?中更以“大器解釋天下:“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身,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者也。那么,?老子?中的這段話就應該讀為: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之者敗之,執(zhí)之者失之。顯然,“神器本來就是一個比喻,是對“天下的說明,在句子
5、中作謂語表語。儒家認為天下這個“器應該置之于“仁義禮樂,而不能象法家那樣置之于“法令刑罰,道家卻認為“天下是“神圣的器物,“非可為者也,“為者敗,執(zhí)者失,言下之意還是強調(diào)“為無為。“神器可以用來形容“天下,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東西,如?后漢書河間孝王開傳?:“窺覦神器。王儉?褚淵碑文?:“桂陽失圖,窺覦神器,“神器被用來指代帝位。而把“神器解釋成“萬物或者“天下人那么是主謂顛倒。八角廊簡?文子?中也說:“萬物者,天地之謂也,“夫天地,大器也,不可執(zhí),不可為。為者販敗,執(zhí)者失。這里的“大器和“神器是一個意思,突出天下與天地的“大和“神,是為了強調(diào)它們的“不可為、“不可執(zhí),主要也是一種政治哲學。?荀
6、子王霸?謂:“國者,天下之大器也,大致的意思也和?老子?一樣。從語法上講,?老子?前文講“取天下如何如何,接著說天下是神圣的器物,更是順理成章。由此看來,帛書本問世以后它們和通行本在句式上的差異并沒有引起重視。大概在很早的時候,抄手或者刻書者就認為虛詞是可有可無的,有的失了“夫,有的丟了“也,王本干脆去頭掐尾,剩下了一個孤憐憐的“天下神器,大家都認為老子講的是天下的神器如何如何,而不知老子本義就是要講天下乃神圣的器物,這樣的誤會,大概從河上公那里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后人對?老子?原文中虛詞的輕視俯拾皆是。郭店楚簡?老子?中有這樣的語句:夫亦將智,智足以束,萬勿將自定。廖名春校釋曰:“夫,河上公注本,
7、景龍本、易玄本、景福本、慶陽本、樓觀臺本、番溪本、趙孟本、樓正本、敦煌文書P2548等皆脫,于省吾也認為“?老子?夫字多為后人所增,大概是以“夫為發(fā)語辭,認為不當居重出之文“無名之樸后。其實這里的“夫是指代辭,作“彼講。2廖說良是。在“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之中,“夫也是指代詞,作“彼講。根據(jù)文獻材料,?老子?中的“夫“也等虛詞并非后人所增,反多為后人所刪,造成了文意紕繆。如今,我們借助于帛書本和其他古籍,可以明白無誤地說,?老子?中的原文應該是: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在先秦乃至漢初,把“天下看成是一種“器,或者是比喻成某種“器來說明自己的政治哲學是很普遍的。這個“器是什么樣的,該
8、“放在什么地方,該怎樣對待,儒、道、法諸家的答案各有千秋,特色鮮明。王孝魚在點校王夫之的?老子衍?時把“天下與“神器斷開,但是前無“夫,后無“也,語意雖通,讀起來卻別扭,自然屬于極少數(shù)派的地位,也沒有引起注意。王敔在解釋這句話的時候,說“天下雖器也,神常流盪之,也是沒有注意原文的構(gòu)造。可見,虛詞的地位不可小視。同樣是在?老子?這段話中,“非可為之后,帛書甲乙本都有“者也二字,傳世本均脫。諸多學者力證傳世本“不可為之后脫漏了“不可執(zhí),因為下文有“執(zhí)者失之語,而且今本?文子道德?言:“天下,大器也。不可執(zhí)也,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前文所引八角廊簡?父子?和今本出入不大,似乎更為論者提供了根
9、據(jù)。但?文子?畢竟是?文子?,根據(jù)帛書本的句式,“夫也,者也。是一個非常完好的判斷句,也就是說“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一句中“神器和“非可為都是“天下的謂表語,翻譯過來就是“那個天下,是神妙的器物啊,而不是可以隨意擺弄的東西啊3王夫之發(fā)揮了老子的思想:“以我測天下,天下神。以天下遇我,天下不神。不神者使其神,而天下亂。神者使其不神,而我安。非常值得留意。至于下文“持之和“為之,“失之和“敗之只是說法不同,老子是多用幾個同義詞來強調(diào)“不可為。假如在“非可為和“者也之間加一個“非可執(zhí)那么顯得羅嗦,關(guān)鍵是沒有文獻根據(jù)。所以傳世諸本脫了“者也,而且“非字被改成了“不字,又引起了一番猜想,似乎更有
10、理由加上“不可執(zhí)一詞。“者也在此,于“非可為一詞之后煞尾,構(gòu)成一個再完好不過的判斷句。力證?老子?原文應有“不可執(zhí)一詞,實為蛇足之說。至于?文子?中有“不可執(zhí)之語,可以說是?文子?的思路和后人有契合之處,但?文子?是引用?老子?,不能替代?老子?原文。可見,?老子?中的虛詞很需要加以重視,再舉一例:王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根據(jù)帛書本,這段話應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也,其無以易之也。這里的“易即為替代之意,在?老子?看來,水是天下最柔弱不過的東西,但是所有可以用來攻勸堅強的東西,都比不上水,沒有哪種東西可以替代水?!盁o以易之即“無物以易之,而不
11、是“真是不能小瞧它的呀,也不是“而人終無以變易其趨下之本性,更不是“攻取堅強,沒有比水更容易了。王注勝于其他各家之注由此也彰明較著。傳世諸本脫漏虛詞,引起句式乃至文意的轉(zhuǎn)折,也需要引起注意。二、知常與襲常王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常。“習常二字,多寫作“襲常,“襲與“習二字通用。4“襲常,馬王堆帛書乙本“常之前缺一個字,但“習當是后人傳抄時用的通假字?!俺?,朱謙之訓為“裳,并引?釋名?曰:“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把“襲常解釋為“
12、韜藏其光,轉(zhuǎn)折過多,而且與上文“用其光不能相合,且此處“常字,帛書甲乙本皆有。帛書甲本另有“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兇。知常,容。這些“常字,在帛乙本中亦無缺漏、都未作“裳。朱說不可從?!俺T诶献诱軐W中用來形容客觀的法那么和規(guī)律,是“知的對象,“知常曰明。理解“襲常之義,關(guān)鍵在于“襲。襲,?說文解字?:“左衽袍,從衣。其本義是指穿衣加服。古喪禮中以衣斂尸也叫襲,?釋名釋喪制?:“衣尸曰襲。襲,匝也,以衣周匝覆衣之也。?儀禮士喪禮?:“主人襲反位,鄭玄注:“襲,復衣也,賈公彥疏:“云襲,復衣者,以其向袒那么露形,那么云襲,是復著衣,故云復衣。衣上加衣也叫“襲,?禮記內(nèi)那么?:“寒
13、不敢襲,癢不敢搔。?儀禮七喪禮?:“商祝襲祭服,褖衣,“乃襲三稱明衣。司馬相如?上林賦?:“襲朝服。襲還有繼承、沿襲、因循之意。?墨子非攻下?“襲湯之緒;?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九德不愆,作事無侮,故襲天祿,子孫賴之。由此而引申出重復、模擬、照搬、全盤承受之義:?左傳?哀公十年:“事不再令,人不襲吉。?荀子不茍?:“山淵平,天地比,齊秦襲,楊倞注:“襲,合也,楊注非,所謂齊秦“襲。就是指齊和秦互相重復,沒什么區(qū)別。?韓非子孤憤?:“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可存也。今襲跡于齊晉,欲圖安存,不可得也。?國語晉語?:“大國道,小國襲焉日服;小國傲,大國襲焉日誅。同樣是“全盤承受。卻有“
14、服和“誅的截然區(qū)別,最具保守意義的“襲因此成了最有威脅“襲缺,“襲擊。真可謂“無為而無不為。襲另有退守于、置身于某種狀態(tài)的意思。?楚辭宋玉九辯?:“去白日之昭昭兮,襲長夜之悠悠。離芳藹之方壯兮,余萎約而悲愁。朱熹注:“襲,入也。朱注不確?!叭グ兹罩颜奄猓u長夜之悠悠也是一種“去此取彼的行為,只不過在宋玉的筆下是一種悲愁和無奈,“襲長夜之悠悠就是置身于悠悠之長夜,而且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守著漫漫長夜,這個“襲字可謂意味深長,而“入可以即入即出,缺乏以準確闡釋作者“萎約而悲愁的心境。?淮南子覽冥?:“虎豹襲穴而不敢咆,是說虎豹退守于山洞之中不敢造次,一個“襲字正說明其被迫之中又有固守之意,豈能用一
15、個“入字來替代。?老子?的“襲常之“襲,首先是指如承襲祿位一樣全盤承受,此之謂“知常,在老子看來,“道作為客觀的規(guī)律和法那么,其特性在于“常?!爸H彰?,不知常,妄作兇。?淮南子天文?:“天地之襲精為陰陽。高誘注:“襲,合也。高注非?!疤斓刂u精為陰陽分開來講,就是“天之襲精曰陽,地之襲精曰陰,“襲即承襲之意。在老子哲學中,圣人的智慧就表達在他承襲了“常。“常之為“常就在于它不能損益,只能因襲。但是人們常常試圖講解“道之常,宣傳“道之常,老子卻反復強調(diào)“知白守辱,“知雄守雌,“知子守母,就是要用“塞其兌、閉其門“滌除玄覽的方法“置身于常,“退守于常,“固守于常,此之謂“襲常,即知常而守常?!俺?/p>
16、是“襲的對象,“襲是為“常應有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作法,未知“常時,如袒形的僵尸一樣無所蔽護,當“置身于“常,“退守于常時如天地“襲精一樣無所不為,以因襲、重復那樣“無為的態(tài)度對待“常,就能到達“明的狀態(tài),到達“無不為的目的。老子哲學中好言“守,其實,“襲正是最正確的一種“守,通過“襲這種方式,圣人和道到達了契合的境界,由此治天下那么能抓住要害,無所不襲,不所不取,由“全盤承受而至“全盤占有,正是老子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語言反復申論的理想。圣人之所以可以“無為、“無以為而“無不為,其原因和根據(jù)就在于“襲常。老子說“沒身不殆,“終身不勤,把“襲看作終生之事,如有背離“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可見,“襲
17、常是老子哲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不可等閑視之。三、襲明與曳明王本二十七章: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善數(shù)不用籌策,善閉無關(guān)鍵而不可開,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這里的“襲明,?河上公注?解為:“是謂襲明天大道。解猶未解。奚侗解為:“因順常道,把“襲常和“襲明混為一談。前文已經(jīng)論及,“常意指客觀的規(guī)律和法那么,而在?老子?中,“明乃是主體固有的智慧,“見小曰明“自知者明“不自見,故明,“自見不明“用其光,復歸其明,“知常曰明,既然是主體固有的、內(nèi)在的智慧,那就無所謂“襲與“不襲的問題??磥?,“襲明另有他意。襲明在帛甲本中作“忄曳明,在帛乙本中作“
18、曳明,曳和襲有什么區(qū)別,似乎無人留意,注釋者多以“古音近來解釋。忄曳與曳相通應該是沒問題的,但在傳世本中“襲常與帛甲本同,未嘗寫作“曳常??磥碛斜匾獙Α耙分庾饕恍┯懻?。帛書乙本“曳明之前的相關(guān)語句和傳世諸本在意旨上并無大的出入,“明的涵義也比擬清楚,關(guān)鍵是怎樣理解“曳。?說文解字?:“曳,臾曳也,丿申。聲徐鉉謂“余制切。關(guān)于“丿,?說文解字?:“抴也,明也,象引之形。徐鍇曰:“象丿而不舉首。余制切。?莊子齊物論?有“以明之說,“以與“丿相通倒有充分的理由,?莊子?所言應該是引用了?老子?中的話。所以,“曳明之意更有商討的必要。?詩唐風山有樞?:“子衣裳,弗曳弗婁。毛傳:“婁亦曳也??追f達疏:
19、“曳者,衣裳在身,行必曳之。?鹽鐵論刺權(quán)?:“婦女被羅紈,婢妾曳絺紵。?漢書食貨志?:“千里敖游,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無論是“衣裳,“絲縞還是“絺紵,牽引起來都用不著花很大的力氣,似引而非引,有“引的意識即可。?儀禮士相見禮?:“執(zhí)玉者,唯舒。武舉前曳踵。鄭玄注:“唯舒者,重玉器也,慎也,武,跡。舉前曳踵,備足疐跲也。今文無者,古文曳作抴。賈公彥疏:“云備足疐跲者,足疐跲那么顛倒,恐損玉,故徐趨也。?楚辭劉向九嘆遠逝?:“曳慧星之皓旰兮,撫朱爵與鵕鸃。司馬相如?大人賦?:“重旬始以為幓兮,曳慧星而為髾。可見,“曳、“抴通用是較普遍的?!耙孵嗉摧p輕地抬起腳后跟,小心翼翼之貌?!耙坊坌侵?/p>
20、皓旰和“曳慧星而為髾都是指用很輕易的手段得到極難得的東西。?荀子非相?中有“度已那么以繩,接人那么有抴的說法,對我們進一步理解抴曳的含義頗有助益。凡說之難,以致高遇至卑,以致治接至亂。未可直至也,遠舉那么病繆,近世那么病傭。善者于是間也,亦必遠舉而不繆,近世而不傭,與時遷徙,與世偃仰,緩急贏詘,府然假設渠匽隱栝之于已也,曲得所謂焉,然而不折傷。故君子之度己那么以繩,接人那么用抴。度己以繩,故足以為天下法那么矣。接人用抴,故能寬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夫是之謂兼衍?!熬又纫涯敲匆岳K,接人那么用抴。楊倞注:“抴,牽引也。度已,猶正已也。君
21、子正已那么以繩墨,接人那么牽引而致之,言正已而馴致人也?!皰w與“繩相對為文,是一種極為寬松、兼容并包、無所遺棄的“接人之術(shù)。?淮南子道應?中所舉事例,是這一思想的很好注腳:昔者,公孫龍在趙之時,謂弟子曰:“人而無能者,龍不能與游。有客衣褐帶索而見曰:“臣能呼。公孫龍謂弟子曰:“門下故有能呼者乎?對曰:“無有。公孫龍曰:“與之弟子之籍。后數(shù)日,往說燕王,至于河上而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船來。故老子曰:“人無棄人,物無棄物,是謂襲明。公孫龍把能呼者納入門下,一是問明弟子中是否有能呼者,然后說“與之弟子之籍,可謂不費吹灰之力,能呼者卻在關(guān)鍵時候把在河對岸的船叫過來。公孫龍的這種作法在某種程度上
22、表達了“抴或曰“曳的特征。至此,我們對“曳可以有較準確的把握。所謂“曳明者,就是寬容之明,牽引之明,無所遺棄之明,假如用強迫、灌輸、誘騙的方法那么與“明失之遠矣。圣人之所以無棄人、無棄物,是因為善救人,善救物,圣人之善就表達在“曳上,也是“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這個“曳字是對“輔的最好說明。所以說,?老子?之中,“曳明抴明或忄曳明乃是?老子?中的原文,也就?莊子齊物論?中的“以明。?齊物論?中說:“為是不用而寓諸庸,此之為以明,在?莊子?中也是強調(diào)不要以已之所好、已之所長去夸耀于人并試圖使眾人“同乎我之所好,不用的東西蘊含在“用之中,也是“無棄物的意思。至于?淮南子?所引作“襲明有兩種可能,一
23、是?淮南子?把“曳明據(jù)“襲常而改成了“襲明,二是后人在???淮南子?時據(jù)被改動的?老子?把“曳明改成了“襲明。襲、曳在方言中確有混淆的可能,且?老子?中又有“襲常之說,這大概是“曳明一詞被改為“襲明的原因。這一改動,使“曳明之意長久被萌蔽,看來帛書?老子?的價值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挖掘。?老子?中的“微明和“曳明屬同一類型的語詞,“微是幽深、隱匿之意,?周易系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逸周書度訓解?:“分微在明。用?老子?中的語句“搏之不得曰微,帛書本為“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魚不脫于淵“國之利器不示于人都是一種“微,?荀子非相?:“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老子?言“正言假設反。
24、就象極端重視雌、弱、卑、下一樣,?老子?把“微也視為一種“明,一種厲害之至的“明。四、知與智郭店竹簡和馬王堆帛書?老子?在用字上有一些有意思的差異。竹簡中盡用“智而帛書中盡用“知。傳世本那么有的地方作“知,有的地方用“智。綜合起來,知智有二義、一是指領(lǐng)會、理解、把握、洞悉等義,如“知其雄“知其白“知足“知止“知和“知?!白灾呙鳌拔岵恢涿鹊龋欢侵笝C智、聰明、詭詐等義,在傳世本中常作“智,如“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也;不以智治國,國之福也,“不以智帛書本為“以不知,帛乙本:“受國治民,能毋知乎?“能毋以知王本作“能無知、帛甲本:“人多知,而何奇物茲滋,竹簡本:“人多智天而欹
25、勿(物)慈起等等,對這個意義上的“智,老子是持反對態(tài)度的,今本反復強調(diào)“不以智治國,不僅愚民,而且愚王,竹簡本開篇即說“絕智棄辯?!爸c“智通用一般不會引起誤解,但有的地方反復出現(xiàn)卻要仔細分辨。王本第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那么無不治。該章最后一句有“知和“智,河上公本與王本同,景龍本作“常使民無知無欲,使知者不敢為,那么無不治?!安桓覟橛械陌姹咀鳌安桓也粸?。朱謙之謂:“?老子?原意謂常使一般人民無知,無欲,常使少數(shù)智者不敢、不為;如是那么清靜自化,而無不治。
26、又案不敢、不為,即不治治之。朱說有自相矛盾之處,前者說“不敢、不為是指“少數(shù)智者,后者說“不敢、不為,即不治治之是指“圣人而言,還引用?論衡自然篇?作為例證:?論衡自然篇?曰:“遽伯玉治衛(wèi),子貢使人問之:何以治衛(wèi)?對曰:以不治治之。夫不治之治,無為之道也。誼即本此。蓋老子之意,以為太上無治。那么,終究是誰“不敢,不為呢?“使夫智者不敢為也一句,河上公注“思慮深,不輕言者也,王弼注“智者知為,可謂莫衷一是。帛書本此處與傳世諸本皆差異:甲本殘存“使民無知無欲也,使,乙本保存較為完好: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那么無不治矣。帛乙本中“知下并無“者字,也無“為無為之說,看來“不敢不為接近于古本
27、?!安粸榧床冶局械摹案椋冶局小岸讯衷趥魇辣局胁灰娵櫽?。這些差異造成了句意上的不同。高明以為“朱說誠是,帛書乙本那么為其說得一確證。筆者以為帛乙本中這句話可作如下理解:恒使民無智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那么無不治矣。圣人要樹立典范尚賢,那么百姓會弄虛作假,爭領(lǐng)先進;圣人要看重稀有之物,那么百姓會千方百計竊為已有;圣人假如不拿什么東西來刺激百姓的欲望,就能使百姓相安無事。前面的“智指“爭“盜“亂的手段和技巧。而后文的“知不敢即“懂得不敢的道理,“弗為也指百姓而言,意為“不妄為,這樣就能到達“無不治?!笆姑駸o智即竹簡本中的“絕智,“使夫知不敢之“知斷不可理解“智者,?老子?中言:
2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者或“智者即有智慧的人,不在反對之列。王本七十章“知我者希,那么我者貴,在帛乙本中為“知者希,那么我貴矣,帛乙本前半句并無“我字,意為有智慧的人很少,那么我就顯得很難得,當據(jù)帛乙本改正傳世本之誤??梢姡?老子?對“知智者很重視。而從民之中分化出“少數(shù)智者更顯牽強。?老子?中言:“勇于敢那么殺,勇于不敢那么活。“不敢正是要民“知的對象。圣人“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百姓“無智無欲“知不敢,不妄為弗為,如此而已,其效果卻是無不治矣。今傳世本中衍出“者“為無為,脫漏“而已,傳世本互相干擾,注者亦未能解其真意,帛乙本中留下的鑰匙更顯珍貴。五聲與
29、圣傳世本?老子?中的“圣字,在帛甲本中多寫作“聲,在帛乙本中多寫作“耳口。而在傳世本中作“聲的地方,在郭店竹簡本中又寫作“圣,如“大音希圣、“音圣之相和也。和帛書?老子?一起出土的馬王堆?五行?篇卻和郭店竹簡?五行?一樣,“圣、“聲通用。帛書?五行?:“聰者,圣之臧藏于耳者也,猶孔子之聞輕者之擊而得夏之廬也。竹簡?五行?:“金圣,善也;玉音,圣也“金圣而玉晨振之?!笆ァ奥曂ㄓ霉倘豢梢杂靡敉瑏斫忉?,但在郭店竹簡?五行?、馬王堆帛書?五行?,八角廊簡?文子?,?大戴禮記?、?新書?等典籍中,都以“聞而知之來解釋“圣,“聞的對象自然是“聲,竹簡?五行?:“玉音那么型形,型形那么圣。帛書?五行?:“聞
30、君子道那么王言,王言那么形,形那么圣,“圣和“音“言有親密關(guān)系??磥怼奥暫汀笆ピ谡Z義上亦有內(nèi)在聯(lián)絡。郭沫假設?卜辭通纂考釋畋游?:“古聽、聲、在乃一字。其字即作耳口,從口耳會意。言口有所言,耳得之而為聲,其得聲動作那么為聽。圣、聲、聽均后起之字也。圣從耳口,壬聲,僅于耳口之初文符以聲符而已。?說文解字?:“圣,通也,從耳。段玉裁注:“圣從耳者,謂其耳順。?風俗通?曰:圣者,聲也。言聞聲以知情。按聲圣字古相假借。所謂“圣從耳者,應該如郭沫假設所言,“古聽、圣、聲乃一字。其字作“耳口,從口耳會意,段注所引?風俗通?之言,正是以“聲解“圣,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卷后古佚書之四?德圣?也是如此:圣者,
31、聲也。圣者知,圣之知知天,其事化翟。其胃之圣者,取諸聲也。知天者有聲,知其不化,知也。郭店竹簡中應作“聽的地方,亦寫作“圣:?老子?丙組:視之缺乏見,圣之缺乏聽。?語叢一?:容色,目司也。圣,耳司也??梢?,段注“謂其耳順暗引孔“圣人“六十耳順之言,偏離了“圣的本義,而帛乙本?老子?中“圣寫作“缺更說明“圣和“聲“聽皆有內(nèi)在的同源關(guān)系,可證郭說之確。當然,“圣之為“圣不僅在于“聞或“聽,更在于“知或“智。六、圣與知智?新書保傅?:前車覆而后車戒,夫殷周之所以長久者,其已事可知也,然而不難從是不法圣智也。秦之絕者,其軌跡可見也,然而不避,是后車又覆也。在?大戴禮記保傅?中也有相似內(nèi)容,“不法圣知就
32、是不能按照歷史上已有的成功經(jīng)歷,而秦之速亡,“其轍跡可見,必須汲取其教訓。?大戴禮記四代?解釋說:“圣,知之華也。在郭店竹簡、馬王堆帛書和八角廊簡中對“圣“知智也都有討論。八角廊簡?文子?:5平王曰:“何謂圣知?文子曰:“聞而知之,圣也。知也。故圣者聞而知擇道。知者見禍福而知擇行,故聞而知之,圣也知也成刑形者,可見而未生,知者見成。今本?文子道德?相關(guān)內(nèi)容有助于我們理解“圣知的概念。文子問圣智。老子曰:“聞而知之,圣也;見而知之,智也。故圣人常聞禍福所生而擇其道,智者常見禍福成形而擇其行;圣人知天道吉兇,故知禍福所生;智者先見成形,故知禍福之門。聞未生圣也,先見成形智也,無聞見在愚迷。郭店竹簡
33、?五行?對“圣“智有明確的定義:見而智之,智也;聲而知之,圣也。帛書?五行?篇對“圣“知的理解和郭店楚簡相似。聞君子之道,聰也;聞而知之,圣也;圣人知天道,知而行之,圣義也。見而知之,知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敬之,禮也。圣始天,知始人。圣為崇,知為廣。帛書?老子?甲本卷后古佚書之四?德圣?那么進一步把“圣和“天,知智和“人聯(lián)絡起來:圣,天知也。知人道曰知,知天道曰圣。綜合以上諸文,對“圣和“知智的理解大體一樣,所謂“圣是一種程度很高的“知,是“知之華,能根據(jù)簡接的、歷史的、或者遙遠的信息把握事物的要害,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選擇適宜的行為;而“知智那么是對直接的、現(xiàn)實的,就近的事物作出判斷?!笆ズ?/p>
34、“知智顯然都是有認識論的意味。郭店竹簡?六德?又把“圣智納入“六德,“圣在帛書?五行?和竹簡五行中,圣知智又和仁、義、禮、信等行為準那么和道德標準有親密關(guān)系,?大戴禮記盛德?那么把道、德、仁、圣、義、禮作為“六政,申論其治國安民的重要意義。后儒有“聞見之治和“德性之知的分別,倫理道德的意味日盛一日,而“圣人也似乎成了道德完美者的代名詞,殊不知,至少在失秦以乃漢初,“圣的主要特點卻是“知智,是最高程度的“知“智。而且在這一時期,“圣知似乎是頗為流行的概念。傳世?老子?諸本皆有“絕圣棄知之說,在帛書本中已是如此,屬道家著作的竹簡?文子?對“圣知也有討論。郭店竹簡?老子?沒有“絕仁棄義,“絕圣棄知之
35、說。這種情況被稱之為儒道兩家在郭店竹簡中的“和平共處。事實上,?老子?思想的核心是“無為之治“不言之教,強調(diào)“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這一點在郭店竹簡中反映得很充分,儒墨兩家曾被視為先秦的顯學,這并非指?老子?哲學不被看重,而應理解為?老子?之中并無明顯而激然的學派偏見,這是郭店竹簡給我們的啟示。黃老之學興盛于戰(zhàn)國后期至西漢初年,被喻之為“采儒墨之喜,撮名法重要,但是郭店竹簡之后,馬王堆帛書之前或同時,?老子?之中卻出現(xiàn)了“絕圣棄知“絕仁棄義這樣針對性很強,很有“來頭的提法。這種顯著的變化似乎說明道家思想在戰(zhàn)國后期以致秦漢之際并非都向儒家靠攏,那么,對道家思想尤其是?老子?思想流傳的復雜性就應該有所注意。這是郭店竹簡給我們的又一啟示。饒宗頤先生最近指出6:我以為我們應該提倡“訓詁哲學,歷史上假設干重要觀念的疏通證明,非采用訓詁學方法難以解決問題。竊以為治中國古代哲學,宜除開二障,一是西方框框之障,二是疑古過甚之障。東方思想的源泉由外鄉(xiāng)茁長而生,有自己的Pattern,不必套取西方的形式。文獻上的資料,經(jīng)典上的語言,不僅要處理文字的外表意義,還須進一步理解它內(nèi)在的深層意義,和其他相關(guān)的經(jīng)典語言的同義異辭。古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體育賽事場地租賃管理協(xié)議4篇
- 2025年度網(wǎng)絡安全常年防護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鋁合金鑄件加工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特色酒類產(chǎn)品全國分銷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廠房出租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協(xié)議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態(tài)環(huán)保窗簾面料供應合同3篇
- 個性化酒吧租賃協(xié)議規(guī)范(2024年修訂)版B版
- 2025年水泥編織袋生產(chǎn)設備及原材料供應商合作協(xié)議2篇
- 2025年度食品銷售定金合同范本大全模板
- 四年級數(shù)學(簡便運算)計算題專項練習與答案
- 巖土工程勘察課件0巖土工程勘察
- 《腎上腺腫瘤》課件
- 2024-2030年中國典當行業(yè)發(fā)展前景預測及融資策略分析報告
- 《乘用車越野性能主觀評價方法》
- 幼師個人成長發(fā)展規(guī)劃
- 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高二上學期期末英語試題及解答參考
- 動物醫(yī)學類專業(yè)生涯發(fā)展展示
- 批發(fā)面包采購合同范本
- 乘風化麟 蛇我其誰 2025XX集團年終總結(jié)暨頒獎盛典
- 2024年大數(shù)據(jù)分析公司與中國政府合作協(xié)議
- 一年級數(shù)學(上)計算題專項練習匯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