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次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06810557 前言 PAGEREF _Toc106810557 h III HYPERLINK l _Toc106810558 1總則 PAGEREF _Toc106810558 h 1 HYPERLINK l _Toc106810559 2術語 PAGEREF _Toc106810559 h 2 HYPERLINK l _Toc106810560 3材料 PAGEREF _Toc106810560 h 3 HYPERLINK l _Toc106810561 3.1木材 PAGEREF _Toc106810561 h

2、3 HYPERLINK l _Toc106810562 3.2鋼材 PAGEREF _Toc106810562 h 4 HYPERLINK l _Toc106810563 3.3金屬連接件 PAGEREF _Toc106810563 h 5 HYPERLINK l _Toc106810564 3.4其他材料 PAGEREF _Toc106810564 h 6 HYPERLINK l _Toc106810565 4基本規(guī)定 PAGEREF _Toc106810565 h 7 HYPERLINK l _Toc106810566 4.1 設計原則 PAGEREF _Toc106810566 h 7

3、HYPERLINK l _Toc106810567 4.2 設計指標 PAGEREF _Toc106810567 h 9 HYPERLINK l _Toc106810568 4.3 結構分析 PAGEREF _Toc106810568 h 9 HYPERLINK l _Toc106810569 4.4 變形限值 PAGEREF _Toc106810569 h 10 HYPERLINK l _Toc106810570 5結構設計 PAGEREF _Toc106810570 h 11 HYPERLINK l _Toc106810571 5.1 一般規(guī)定 PAGEREF _Toc106810571

4、h 11 HYPERLINK l _Toc106810572 5.2 構件設計 PAGEREF _Toc106810572 h 11 HYPERLINK l _Toc106810573 5.3 連接設計 PAGEREF _Toc106810573 h 14 HYPERLINK l _Toc106810574 5.4 構造要求 PAGEREF _Toc106810574 h 14 HYPERLINK l _Toc106810575 6 構件制作與安裝 PAGEREF _Toc106810575 h 18 HYPERLINK l _Toc106810576 6.1 一般規(guī)定 PAGEREF _To

5、c106810576 h 18 HYPERLINK l _Toc106810577 6.2 構件制作 PAGEREF _Toc106810577 h 18 HYPERLINK l _Toc106810578 6.3 構件安裝 PAGEREF _Toc106810578 h 19 HYPERLINK l _Toc106810579 8 驗收 PAGEREF _Toc106810579 h 22 HYPERLINK l _Toc106810580 8.1 一般規(guī)定 PAGEREF _Toc106810580 h 22 HYPERLINK l _Toc106810581 8.2 主控項目 PAGER

6、EF _Toc106810581 h 22 HYPERLINK l _Toc106810582 8.3一般項目 PAGEREF _Toc106810582 h 23 HYPERLINK l _Toc106810583 9 使用和維護 PAGEREF _Toc106810583 h 27 HYPERLINK l _Toc106810584 9.1 一般規(guī)定 PAGEREF _Toc106810584 h 27 HYPERLINK l _Toc106810585 9.2 檢查和維護 PAGEREF _Toc106810585 h 28 HYPERLINK l _Toc106810586 附錄A 四

7、分法、偏心率法 PAGEREF _Toc106810586 h 29 HYPERLINK l _Toc106810587 附錄B 剪力墻剛度、抗剪承載力計算方法 PAGEREF _Toc106810587 h 31 HYPERLINK l _Toc106810588 本規(guī)程用詞說明 PAGEREF _Toc106810588 h 36 HYPERLINK l _Toc106810589 引用標準名錄 PAGEREF _Toc106810589 h 37 HYPERLINK l _Toc106810590 條文說明 PAGEREF _Toc106810590 h 39Contents TOC o

8、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05429905 1General Provisions PAGEREF _Toc105429905 h 1 HYPERLINK l _Toc105429906 2Terms PAGEREF _Toc105429906 h 2 HYPERLINK l _Toc105429907 3Materials PAGEREF _Toc105429907 h 3 HYPERLINK l _Toc105429908 3.1Timber PAGEREF _Toc105429908 h 3 HYPERLINK l _Toc105429909 3.2Stee

9、l PAGEREF _Toc105429909 h 4 HYPERLINK l _Toc105429910 3.3Mental Connector PAGEREF _Toc105429910 h 5 HYPERLINK l _Toc105429911 3.4Other materials PAGEREF _Toc105429911 h 6 HYPERLINK l _Toc105429912 4Basic requirements PAGEREF _Toc105429912 h 7 HYPERLINK l _Toc105429913 4.1 Basic of Design PAGEREF _To

10、c105429913 h 7 HYPERLINK l _Toc105429914 4.2 Design values PAGEREF _Toc105429914 h 9 HYPERLINK l _Toc105429915 4.3 Structural Analysis PAGEREF _Toc105429915 h 9 HYPERLINK l _Toc105429916 4.4 Allowable Deformation Limits PAGEREF _Toc105429916 h 10 HYPERLINK l _Toc105429917 5Structural Design PAGEREF

11、_Toc105429917 h 11 HYPERLINK l _Toc105429918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PAGEREF _Toc105429918 h 11 HYPERLINK l _Toc105429919 5.2 Design for Members PAGEREF _Toc105429919 h 11 HYPERLINK l _Toc105429920 5.3 Design for Connections PAGEREF _Toc105429920 h 14 HYPERLINK l _Toc105429921 5.4 Details PAGEREF _

12、Toc105429921 h 14 HYPERLINK l _Toc105429922 6 Member Manufacture and Installation PAGEREF _Toc105429922 h 18 HYPERLINK l _Toc105429923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PAGEREF _Toc105429923 h 18 HYPERLINK l _Toc105429924 6.2 Manufacture PAGEREF _Toc105429924 h 18 HYPERLINK l _Toc105429925 6.3 Installation P

13、AGEREF _Toc105429925 h 19 HYPERLINK l _Toc105429926 8 Acceptance PAGEREF _Toc105429926 h 22 HYPERLINK l _Toc105429927 8.1 General Requirements PAGEREF _Toc105429927 h 22 HYPERLINK l _Toc105429928 8.2 Dominant Items PAGEREF _Toc105429928 h 22 HYPERLINK l _Toc105429929 8.3 General Items PAGEREF _Toc10

14、5429929 h 23 HYPERLINK l _Toc105429930 9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AGEREF _Toc105429930 h 27 HYPERLINK l _Toc105429931 9.1 General Requirements PAGEREF _Toc105429931 h 27 HYPERLINK l _Toc105429932 9.2 Inspection and Maintanance PAGEREF _Toc105429932 h 28 HYPERLINK l _Toc105429933 Appendix A Quarter

15、-based method and eccentricity-based method PAGEREF _Toc105429933 h 29 HYPERLINK l _Toc105429934 Appendix B Calculation of Stiffness and capacity of wood shearwalls PAGEREF _Toc105429934 h 31 HYPERLINK l _Toc105429935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PAGEREF _Toc105429935 h 36 HYPERLINK l _To

16、c105429936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PAGEREF _Toc105429936 h 37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391總則1.0.1為規(guī)范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設計、制作、安裝及驗收,做到技術先進、安全適用、經(jīng)濟合理、確保質量、保護環(huán)境,制定本規(guī)程。1.0.2本規(guī)程適用于建筑工程中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設計、制作、安裝、驗收、使用和維護。1.0.3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設計、制作、安裝、驗收以及使用和維護除應執(zhí)行本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術語2.0.1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 light p

17、ost and beam with shear wall construction在方木原木結構中,主要由地梁、梁、橫架梁與柱構成木框架,并在間柱上鋪設木基結構板,以承受水平作用的木結構體系。 3材料3.1木材3.1.1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采用的結構用木材宜采用針葉材,結構用木材的材質等級、強度等級和強度指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木結構設計標準GB 50005的有關規(guī)定。當采用闊葉材、速生材及功能改性材等新利用木材時,其物理力學性能應通過試驗驗證。3.1.2結構用木材在節(jié)點連接處不應出現(xiàn)膠縫開裂、斜紋、腐朽、木節(jié)、蟲蛀、裂縫及翹曲等缺陷。3.1.3結構用木材的含水率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木結構設計標

18、準GB 50005的有關規(guī)定。3.1.4對于在干燥過程中容易翹裂的木材,應采取防止裂縫危害的措施。3.1.5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中主框架的地梁、梁、柱、橫架梁和擱柵托梁等構件應采用鋸材、膠合原木、層板膠合木和旋切板膠合木等結構用木材構成,構件標準尺寸宜符合表3.1.7的規(guī)定。結構中的間柱、斜撐和椽條等次框架構件宜采用鋸材、規(guī)格材、膠合原木、層板膠合木和旋切板膠合木等結構用木材。在同一結構中的木構件宜采用同一類型的結構用木材。表3.1.7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構件標準尺寸表構件名稱短邊(mm)長邊(mm)長度(mm)梁、柱10512010545030006000地梁、橫架梁及擱柵托梁9012

19、0105120300040003.1.6剪力墻、樓蓋、屋蓋木框架覆面板材料應采用木基結構板(定向刨花板和結構膠合板)或其他板材,不得使用不耐潮的類普通膠合板或刨花板替代,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剪力墻、樓蓋、屋蓋用定向刨花板不應低于3級,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定向刨花板LY/T1580中規(guī)定OSB/3型或輕型木結構建筑覆面板用定向刨花板LY/T 2389-2014的要求,結構膠合板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木結構覆板用膠合板GB/T22349的要求,甲醛釋放限量均應符合我國現(xiàn)行強制國家標準室內(nèi)裝飾裝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釋放限量(GB 18580-2017)規(guī)定的E1 級;2 采用的其他板材材質等級應符合

20、現(xiàn)行國家標準木結構設計標準GB 50005的有關規(guī)定;3 外墻木框架內(nèi)側、隔墻、樓蓋頂棚通常采用石膏板,可選擇普通石膏板、耐火石膏板或防潮石膏板。石膏板的主要技術指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紙面石膏板 GB/T 9775的要求;4 結構覆面板的標準尺寸應符合表3.1.6的規(guī)定。表3.1.6 木基結構板標準尺寸表寬度(mm)長度(mm)厚度(mm)9101220182024403050928注:表中未列規(guī)格尺寸應由供需雙方協(xié)議商定。3.2鋼材3.2.1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中使用的鋼材的質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 700和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 1591的有關規(guī)定。鋼材宜選用Q235

21、鋼和Q355鋼。鋼材的強度指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 50017的有關規(guī)定。3.2.2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中使用不銹鋼材料時,鋼材的質量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不銹鋼和耐熱鋼牌號及化學成分GB/T 20878、不銹鋼熱軋鋼板和鋼帶GB/T 4237和不銹鋼冷軋鋼板和鋼帶GB/T 3280的有關規(guī)定。不銹鋼宜選用S30408、S30403、S31608、S31603的奧氏體型不銹鋼和牌號為S22053、S22253的雙相型不銹鋼。鋼材的強度指標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不銹鋼結構技術規(guī)范CECS 410的有關規(guī)定。3.2.3木結構用鋼材應具有抗拉強度、伸長率、屈服強度以及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證。

22、對焊接承重結構的鋼材尚應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證和冷彎試驗的合格保證。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承重結構鋼材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抗拉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大于0.85 ,鋼材應有明顯的屈服臺階,且伸長率不應小于20% 。3.2.4鋼材長期處于潮濕、結露或其他易腐蝕環(huán)境時,應進行防腐蝕處理或采用不銹鋼材料。鋼材的防腐蝕處理宜用鍍鋅或涂料噴涂方式,若需長效防腐蝕處理,宜采用熱浸鋅處理工藝。3.2.5對處于外露環(huán)境且對耐腐蝕有特殊要求,或在腐蝕性氣態(tài)和固態(tài)介質作用下的鋼構件,宜采用耐候鋼,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耐候結構鋼GB/T 4171的有關規(guī)定。3.2.6鋼構件的耐火極限應根據(jù)建筑物的耐火性能確定,并應采用保證鋼

23、構件安全可靠的防火措施。3.3金屬連接件3.3.1螺栓、螺母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普通螺栓、螺母及墊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六角頭螺栓 C級GB/T 5780、六角頭螺栓GB/T 5782、1型六角螺母 C級GB/T 41和平墊圈 C級GB/T 95的有關規(guī)定;2不銹鋼螺栓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緊固件機械性能 不銹鋼螺栓、螺釘和螺柱GB/T 3098.6的有關規(guī)定;3螺栓的公稱長度和螺紋長度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緊固件螺栓、螺釘和螺柱公稱長度和螺紋長度GB/T 3106的有關規(guī)定;4螺栓、螺母及墊片的公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緊固件公差螺栓、螺釘、螺柱和螺母GB/T 3103.1的有關規(guī)定;5特殊用途的螺栓、螺母

24、還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guī)定。3.3.2銷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銷宜采用Q235、Q345鋼材或45號鋼,銷的質量應分別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 700、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 1591的有關規(guī)定;2圓柱銷的公稱直徑和長度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圓柱銷 不淬硬鋼和奧氏體不銹鋼GB/T 119.1、圓柱銷 淬硬鋼和馬氏體不銹鋼GB/T 119.2和螺紋圓柱銷GB/T 878的有關規(guī)定。3.3.3錨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錨栓的材質宜為碳素鋼、合金鋼、不銹鋼或高抗腐不銹鋼,應根據(jù)環(huán)境條件和耐久性要求選用,強度等級不宜低于Q235鋼材;2注膠型錨栓的錨固用膠粘劑應采用專門配置的改性環(huán)氧類結構膠粘劑或改性乙烯基

25、酯類結構膠粘劑,不得使用不飽和聚酯樹脂作為膠粘劑;膠粘劑安全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程結構加固材料安全性鑒定技術規(guī)范GB 50728的有關規(guī)定;3除滿足本條第1款、第2款的要求外,錨栓還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用高強度錨栓連接副GB/T 33943及現(xiàn)行協(xié)會標準自攻型錨栓應用技術規(guī)程CECS 400的有關規(guī)定。3.3.4普通釘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釘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釘GB 27704和緊固件機械性能 螺栓、螺釘和螺柱GB/T 3098.1的有關規(guī)定;不銹鋼釘還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緊固件機械性能 不銹鋼螺栓、螺釘和螺柱GB/T 3098.6的有關規(guī)定;2釘?shù)墓Q長度和螺紋長度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緊固

26、件螺栓、螺釘和螺柱公稱長度和螺紋長度GB/T 3106的有關規(guī)定;3釘?shù)墓顟犀F(xiàn)行國家標準緊固件公差螺栓、螺釘、螺柱和螺母GB/T 3103.1的有關規(guī)定;3.3.5自攻螺釘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自攻螺釘應由冷鐓、滲碳鋼制造,機械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緊固件機械性能 自攻螺釘GB/T 3098.5的有關規(guī)定;不銹鋼自攻螺釘?shù)臋C械性能還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緊固件機械性能 不銹鋼自攻螺釘GB/T 3098.21的有關規(guī)定;2自攻螺釘?shù)穆菁y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自攻螺釘用螺紋GB/T 5280的有關規(guī)定。3.3.6六角頭木螺釘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六角頭木螺釘?shù)牟馁|宜為碳素結構鋼、銅及銅合金,機械性能應符合現(xiàn)

27、行國家標準木螺釘技術條件GB 922的有關規(guī)定;2六角頭木螺釘?shù)囊?guī)格和尺寸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六角頭木螺釘GB 102的有關規(guī)定。3.4其他材料3.4.1鋼材焊接時,選用焊條的型號應與主體金屬強度相適應,焊條的性能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碳鋼焊條GB/T 5117和低合金鋼焊條GB/T 5118的有關規(guī)定。3.4.2結構用膠應滿足結合部位的強度和耐久性的要求,膠合強度不應低于木材順紋抗剪和橫紋抗拉的強度。膠連接的耐水性和耐久性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guī)定,并應滿足環(huán)境保護的要求。3.4.3結構用膠粘劑應根據(jù)木結構的使用環(huán)境、木材種類、防水和防腐要求以及生產(chǎn)制造方法等條件選擇使用。膠粘劑的性能指標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

28、標準膠合木結構技術規(guī)范GB/T 50708的有關規(guī)定。4基本規(guī)定4.1 設計原則4.1.1 本規(guī)程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法?!緱l文說明】根據(jù)統(tǒng)一標準規(guī)定,本標準仍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方法。4.1.2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設計基準期應為50年,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068的規(guī)定。4.1.3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各類結構構件的安全等級,宜與整個結構的安全等級相同,對其中部分結構構件的安全等級,可根據(jù)其重要程度適當調(diào)整,但不應低于三級?!緱l文說明】根據(jù)統(tǒng)一標準作出的規(guī)定4.1.4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由梁柱框架

29、體系傳遞豎向力,由覆面板式剪力墻抵抗水平力。4.1.5 對于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結構構件應按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采用下列極限狀態(tài)設計表達式:式中:0 結構構件重要性系數(shù),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可靠性統(tǒng)一標準GB 50068 Sd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的荷載效應的設計值,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R 結構構件的承載力設計值?!緱l文說明】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可理解為結構或結構構件發(fā)揮允許的最大承載功能的狀態(tài)。結構構件由于塑性變形而使其幾何形狀發(fā)生顯著改變,雖未達到最大承載能力,但已徹底不能使用,也屬于達到或超過這種極限狀態(tài)。因此,當結構或結構構件出現(xiàn)下列狀態(tài)之一時,即認為達到或超過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

30、1整個結構或結構的一部分作為剛體失去平衡(如傾覆等);2結構構件或連接因材料強度被超過而破壞(包括疲勞破壞),或因過度的塑性變形而不適于繼續(xù)承載;3結構轉變?yōu)闄C動體系;4結構或結構構件喪失穩(wěn)定(如壓屈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可理解為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或超過使用功能上允許的某個限值的狀態(tài)。例如:某些構件必須控制變形、裂縫才能滿足使用要求,因過大的變形會造成房屋內(nèi)粉刷層剝落,填充墻和隔墻開裂及屋面漏水等后果。過大的裂縫會影響結構的耐久性,過大的變形、裂縫也會造成用戶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因此,當結構或結構構件出現(xiàn)下列狀態(tài)之一時,即認為達到或超過了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1影響正常使用或外觀的變形;2影響正常使

31、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損壞,包括裂縫;3影響正常使用的振動;4影響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狀態(tài)。根據(jù)協(xié)調(diào),有關結構荷載的規(guī)定,一律由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以下簡稱荷載規(guī)范)制定。本條文僅為規(guī)范間銜接的需要作些原則規(guī)定,其中需要說明的是:1荷載按現(xiàn)行荷載規(guī)范施行,應理解為:除荷載標準值外,還包括荷載分項系數(shù)和荷載組合系數(shù)在內(nèi),均應按該規(guī)范所確定的數(shù)值采用,不應擅自改變。2對于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的計算,由于資料不足,研究不夠充分,仍沿用多年以來使用的方法,即僅考慮按荷載標準組合進行計算。并只考慮荷載的短期效應組合,而不考慮長期效應的組合。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主要按建筑結構破壞后果的嚴重性劃

32、分。根據(jù)統(tǒng)一標準的規(guī)定分類三級。大量的一般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定為二級。從過去修訂規(guī)范所作的調(diào)查分析可知,這一規(guī)定是符合木結構實際情況的,因此,本標準作了相應的規(guī)定。但應注意的是,對于人員密集的影劇院和體育館等建筑應按重要建筑物考慮,對于臨時性的建筑則可按次要建筑物考慮。至于紀念性建筑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級可按具體情況另行確定,不受統(tǒng)一標準約束。結構重要性系數(shù)綜合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068-2001來確定。4.1.6 結構構件的截面抗震驗算應采用下列設計表達式:S式中: RE S 地震作用效應與其他作用效應的基本組合;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進行計算

33、;R 結構構件的承載力設計值。4.1.7 對于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結構構件應按荷載效應的標準組合,采用下列極限狀態(tài)設計表達式:S式中: Sd C 根據(jù)結構構件正常使用要求規(guī)定的變形限值。4.2 設計指標4.2.1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使用的木材的強度設計指標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木結構設計標準GB50005的規(guī)定采用?!緱l文說明】在現(xiàn)行國家標準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5中已規(guī)定了規(guī)格材的強度設計值和彈性模量設計值,本規(guī)范只需直接引用。4.2.2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使用國家標準尚未作出規(guī)定的進口木材時,應根據(jù)出口國提供的該木材的物理力學指標及主要材性,由本規(guī)程技術管理部門按木結構可靠度分析方法確

34、定其強度設計指標和彈性模量?!緱l文說明】對于該規(guī)范中未包含的進口規(guī)格材的強度設計值和彈性模量設計值,應按國家規(guī)定的相關程序進行確定。4.3 結構分析4.3.1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分析模型應根據(jù)結構實際情況確定,采用的分析模型應準確反映結構構件的實際受力狀態(tài),連接的假定應符合結構實際采用的連接形式。4.3.2 結構分析軟件的計算結果應進行分析判斷,確認其合理后,可作為工程設計依據(jù)。當無可靠的理論和依據(jù)時,宜采用試驗分析方法確定。4.3.3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按空間整體工作計算分析時,應考慮下列變形:(1) 梁的彎曲、剪切、扭轉變形,必要時考慮軸向變形;(2) 柱的彎曲、剪切、軸向、扭轉變

35、形;(3) 墻的彎曲、剪切、軸向、扭轉變形。4.3.4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整體計算時應按實際情況考慮樓面梁與豎向構件的偏心以及上下層豎向構件之間的偏心;當未考慮時,應采用柱端、墻附加彎矩的方法進行驗算。4.3.5 進行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內(nèi)力與位移計算時,當采取了保證樓板平面內(nèi)整體剛度的措施,可假定樓板平面為無限剛性進行計算;當樓板具有較明顯的面內(nèi)變形,計算時應考慮樓板面內(nèi)變形的影響,或對按無限剛性假定方法的計算結果進行適當調(diào)整。4.3.6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中抗側力構件承受的剪力,對于柔性樓蓋、屋蓋宜按面積分配法進行分配;對于剛性樓、屋蓋宜按抗側力構件等效剛度的比例進行分配。4.3

36、.7 在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同一節(jié)點或接頭中有兩種或多種不同的連接方式時,計算時應只考慮一種連接傳遞內(nèi)力,不應考慮幾種連接的共同工作?!緱l文說明】這是根據(jù)工程教訓與試驗結論而作出的規(guī)定。在我國木結構工程中,曾發(fā)生過數(shù)起因采用齒連接與螺栓連接共同受力而導致齒連接超載破壞的事故,值得引起注意。4.3.8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木組件的拆分單元應按內(nèi)力分析結果,結合生產(chǎn)、運輸和安裝條件確定。4.4 變形限值4.4.1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按彈性方法計算的風荷載或多遇地震標準值作用下的樓層層間位移角 不得大于1/250,彈塑性層間位移角不得大于1/50。【條文說明】根據(jù)同濟大學對兩層輕型木結構足

37、尺房屋模型振動臺試驗研究表明,木結構建筑的彈性和彈塑性層間位移角限制值可以達到1/250和1/30??紤]到木結構整體抗變形能力較強的特點,故建議木結構建筑的水平層間位移不應超過結構層高的1/250。4.4.2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受彎構件撓度限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計算跨度不大于3.3m的檁條撓度限值為l/200;計算跨度大于3.3m的檁條撓度限值為l/250;2 受彎椽條的撓度限值為l/1503 吊頂中的受彎構件、受彎樓蓋梁和擱柵撓度限值為l/2504 無粉刷吊頂?shù)奈萆w大梁撓度限值為l/180,有粉刷吊頂?shù)奈萆w大梁撓度限值為l4.4.3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采用的輕型木桁架部分的變形限值

38、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輕型桁架技術規(guī)范JGJ/T265的規(guī)定。4.4.4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受壓構件的長細比限值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結構的主要構件長細比不應大于120;2 一般構件長細比不應大于150;5結構設計5.1 一般規(guī)定5.1.1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層數(shù)不宜超過3層,對于下部為混凝土結構,上部為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混合結構時,木結構層數(shù)不應超過3層,且7度時該建筑不應超過7層及23米,8度不應超過6層及20米,9度不應超過5層及20米。5.1.2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平面布置宜規(guī)則,質量和剛度變化宜均勻。所有構件之間應有可靠的連接,必要的錨固、支撐,足夠的承載力,保證結構

39、正常使用的剛度,良好的整體性。5.1.3 構件及連接應根據(jù)選用樹種、材質等級、作用荷載、連接形式及相關尺寸,按本標準相關章節(jié)的規(guī)定進行設計。5.1.4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剪力墻應承受由地震作用或風荷載產(chǎn)生的全部剪力。各剪力墻承擔的水平剪力可按面積分配法和剛度分配法進行分配。當按面積分配法和剛度分配法得到的剪力墻水平作用力差值超過15%時,剪力墻應按兩者中最不利情況進行設計。當按剛度分配法進行分配時,各墻體的水平剪力可按下式計算:V式中:Vj第j V樓層由地震作用或風荷載產(chǎn)生的X方向或Y方向的總水平剪力; KWi、KWj第i、j面剪力墻單位長度的抗剪剛度,按本標準5.2.3、 Li、Lj第

40、i、 nX方向或Y方向的剪力墻數(shù)。5.1.5 在驗算剪力墻或木屋蓋與下部結構連接部位的連接強度及局部承壓時,應將作用在連接點的水平力和上拔力乘以1.2的放大系數(shù)。5.1.6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豎向荷載應由框架柱承擔,水平風荷載或水平地震作用應由抗剪墻體承擔。5.1.7 節(jié)點連接建議采用以金屬連接件為主的連接方式,當采用榫卯等傳統(tǒng)連接方式時,宜采用金屬錨件進行加強。5.2 構件設計5.2.1 梁、柱構件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木結構設計標準GB50005的規(guī)定進行計算,并應符合以下要求:1樓面梁應按承受樓面豎向荷載的受彎構件驗算其強度、穩(wěn)定性及剛度;2屋架構件應按屋面荷載的效應,驗算其強度、穩(wěn)定性及剛

41、度;3穿層通柱應按照考慮水平荷載及豎向荷載共同作用下的壓彎構件設計;3層間木框架柱、墻骨柱按兩端鉸接的軸壓構件設計,構件在平面外的計算長度為墻骨柱長度。當墻骨柱兩側布置木基結構板或石膏板等覆面板時,平面內(nèi)只需要進行強度驗算;4外墻墻骨柱應考慮風荷載影響,按兩端鉸接的壓彎構件進行計算,外墻頂梁、底梁應進行平面外承載力驗算;5當墻骨柱軸向壓力的初始偏心距為零時,初始偏心距應按0.05倍的構件截面高度確定;6墻骨柱在支座處應進行局部承壓驗算。5.2.2 剪力墻設計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1當采用底部剪力法進行計算時,應按照附錄A中四分法、偏心率法對剪力墻布置的規(guī)則性進行檢驗,并且各墻體的水平剪力應計入扭轉效

42、應的附加作用;2單個墻段的墻肢長度不應小于0.6m,墻段的高寬比不應大于4;3剪力墻的抗剪承載力不宜超過14kN/m,若抗剪承載力超過14kN/m,應通過試驗對周邊構件的結構安全性進行驗證;4剪力墻應進行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正截面承載力計算和穩(wěn)定驗算以及水平荷載作用下的抗剪強度計算和變形驗算;5剪力墻與框架梁、基礎之間的連接應進行抗剪設計和水平荷載作用下的抗拔設計。墻體與基礎或底梁宜采用金屬連接件進行連接。5.2.3 單側覆面板豎拼方式的剪力墻剛度、抗剪承載力可通過附錄B的方法計算。5.2.4 橫拼、混合拼等其他覆面板拼接方式的墻體剛度、抗剪承載力根據(jù)木結構設計標準GB50005附錄N.0.1確定

43、或根據(jù)木結構剪力墻靜載和低周反復水平加載試驗方法通過試驗確定。5.2.5 剪力墻兩側端柱所受的軸向力應按下式計算:N=式中:N剪力墻邊界桿件的拉力或壓力設計值(kN); M側向荷載在剪力墻平面內(nèi)產(chǎn)生的設計彎矩(kNm); B0剪力墻兩側邊界構件的中心距5.2.6 當樓蓋、屋蓋擱柵兩端由墻或梁支承時,擱柵宜按兩端簡支的受彎構件進行設計。5.2.7 當擱柵支承的墻體與擱柵跨度方向垂直,并離擱柵支座的距離小于擱柵截面高度時,擱柵的抗剪切驗算可忽略該墻體荷載產(chǎn)生的作用。5.2.8 樓蓋擱柵設計宜考慮擱柵的振動控制,并可按木結構設計標準GB50005的規(guī)定進行振動驗算。5.2.9 樓、屋蓋應進行平面內(nèi)荷

44、載作用下的承載力計算,抗剪承載力設計值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木結構設計標準GB50005的規(guī)定。5.2.10 樓、屋蓋平行于荷載方向的有效寬度Be應根據(jù)樓、屋蓋平面開口位置和尺寸,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1當c610mm時,取Be=B-b;其中,B為平行于荷載方向的樓蓋、屋蓋寬度(m),b為平行于荷載方向的開孔尺寸(m);b不應大于B/2,且不應大于3.5m;2當c610mm時,取Be=B。圖5.2.1 樓、屋蓋平面開口示意圖5.2.11 垂直于荷載方向的樓蓋、屋蓋的邊界桿件及其連接件的軸向力N應按下式計算:N=均布荷載作用時,簡支樓蓋、屋蓋彎矩設計值M1和MMM式中:M1 B0 M2 a垂直于荷載方向的

45、開孔邊緣到樓蓋、屋蓋邊界桿件的距離,a0.6m; q作用于樓蓋、屋蓋的側向均布荷載設計值(kN/m); qe荷載q的一半; L垂直于荷載方向的樓蓋、屋蓋長度(m); l垂直于荷載方向的開孔尺寸(m),l不應大于B/2,且不應大于3.5m。5.2.12 平行于荷載方向的樓蓋、屋蓋的邊界桿件,當作用在邊界桿件上下的剪力分布不同時,應驗算邊界桿件的軸向力。5.2.13 在樓蓋、屋蓋長度范圍內(nèi)的邊界桿件宜連續(xù);當中間斷開時,應采取能夠抵抗所承擔軸向力的加固連接措施。樓蓋、屋蓋的覆面板不應作為邊界桿件的連接板。5.2.14 當樓蓋、屋蓋邊界桿件同時承受軸力和樓蓋、屋蓋傳遞的豎向力時,桿件應按壓彎或拉彎構

46、件設計。5.3 連接設計5.3.1 梁、柱構件一般采用螺栓、銷、六角頭木螺釘和剪板等緊固件進行連接。連接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規(guī)范木結構設計標準GB50005和膠合木結構技術規(guī)范GB/T50708。5.3.2 木結構連接應牢固、可靠,并且計算模型與實際情況相符。5.3.3 圓鋼拉桿和拉力螺栓的直徑,應按計算確定,但不宜小于12mm。圓鋼拉桿和拉力螺栓的方形鋼墊板尺寸,可按下列公式計算:1墊板面積(mm2)A=2墊板厚度(mm)t=式中:N軸心拉力設計值(N); fca木材斜紋承壓強度設計值(N/mm2件木紋方向的夾角,按木結構設計標準GB50005的規(guī)定確定; f鋼材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

47、5.3.4 系緊螺栓的鋼墊板尺寸可按構造要求確定,其厚度不宜小于0.3倍螺栓直徑,其邊長不應小于3.5倍螺栓直徑。當為圓形墊板時,其直徑不應小于4倍螺栓直徑。5.3.5 構件連接設計時,應避免因不同緊固件之間的偏心作用產(chǎn)生橫紋受拉。同一連接中,不宜采用不同種類的緊固件。5.3.6 緊固件連接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緊固件安裝完成后,構件面與面之間應緊密接觸;2連接中應考慮含水率變化可能產(chǎn)生的收縮變形;3當采用螺栓、銷或六角頭木螺釘作為緊固件時,其直徑不應小于6mm。5.4 構造要求5.4.1 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剪力墻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木框架剪力墻是由兩端的 1木框架柱、中間的墻骨柱和墻面板組成

48、;2 木框架柱截面宜為矩形,截面尺寸不小于100mm100mm,且不宜大于200mm200mm,柱寬不應小于柱支撐的構件截面寬度;3 墻骨柱寬度不得小于38mm,最大間距為610mm;4 當墻體采用的木基結構板厚度24mm、墻體長度1000mm時,應在墻體中間設置柱子或間柱;5 當采用的木基結構板厚度24mm、墻體長度600mm時,應在墻體中間設置間柱;6 墻體面板宜采用豎向鋪設;當采用橫向鋪設時,面板拼接縫部位應設置橫撐;墻體面板應采用釘子將面板與橫撐、間柱或柱子連接;5.4.2 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在地基上設置地梁,用錨栓與混凝土基礎緊密連接。布置地板短柱和地板梁以支撐一

49、層的地面板,地板梁布置的基準間距為9001000mm。在地梁和地板梁之間布置一層地面擱柵,防止鋪設在一層地面平臺上的結構板撓曲。地面擱柵布置的基準間距為9001000mm。鋪設地板保溫材料時,保溫材料要位于地板梁之間的空腔內(nèi)。在一層地梁上布置安裝一層的柱子。在房屋外墻四個轉角處和重要的結構位置,配置安裝連接到二層的通柱。在一層柱頂處布置安裝二層橫架梁,在二層橫架梁之間布置小梁(圖5.5.1)。柱子上下端節(jié)點、梁與梁之間的節(jié)點應采用金屬連接件進行緊密連接。小梁布置的基準間距為9001000mm。在二層樓面的橫架梁和小梁之間,布置二層樓面擱柵,防止鋪設在二層樓面上的結構板撓曲。二層樓面擱柵布置的基

50、準間距為9001000mm。小梁橫架梁小梁橫架梁 二層橫架梁、小梁樓面擱柵欄樓面擱柵欄二層樓面擱柵圖5.5.1 二層橫架梁、小梁和樓面擱柵將防止屋架梁構件組成的矩形結構平面變形的水平角撐,布置在屋架梁底部有柱子區(qū)域的矩形平面四角。當在屋架梁頂面采用釘連接的結構板覆面層時,不需要再設置水平角撐。5.4.3 基礎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基礎采用的形式包括只在地梁下面設置基礎梁的條形基礎,以及在地板下面整體鋪設鋼筋混凝土板的筏板式基礎。為了使上部結構的荷載準確地傳遞到基礎下的地基,在剪力墻軸線的正下方應設置條形承臺。地板下應設置便于進行基礎、地面檢查的通行口。檢查通行口設置時,盡可能地避免布置在上部結構的大

51、開口處(或垃圾口)的正下方位置。條形承臺的寬度一般應大于150mm,并在其截面內(nèi)配置鋼筋。連接木地梁的預埋錨栓應與條形承臺的配筋同時進行施工。從耐久性設計考慮,條形承臺的頂面宜高于室外地面400mm以上。5.4.4 框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基礎與地梁用錨栓緊密連接。當在地梁上直接鋪設一層地面結構板時,如果需要采用錨栓和螺母的情況下,應注意螺栓的長度,并在地梁中使用隱藏型的螺母。地梁采用的材料應是耐腐蝕性高、防白蟻性好的材料。否則,應采用經(jīng)過防腐處理的木材。地梁截面寬度的尺寸應大于或等于柱子截面的寬度。當梁與剪力墻在同一條軸線連接時,梁與剪力墻均應采用相同一根木構件。連續(xù)梁的情況下,梁的連接節(jié)點應位

52、于彎曲應力較小的地方,并應采用具有抗剪能力的金屬連接件進行緊密的連接。在樓層平面構架上鋪設薄結構板(厚度為12mm)時,應在梁上每間隔300mm設置一根格柵,在鋪設比較厚的結構板(厚度大于24mm)時,要省略格柵,直接在樓層平面構架上釘上樓面板。為了保證屋面矩形梁架結構的穩(wěn)定,在平面的轉角處應設置水平斜撐。木質水平斜撐應嵌入梁構件截面內(nèi),并用螺栓進行連接。當采用金屬的水平斜撐時,可在梁構件上直接采用螺栓安裝。5.4.5 木屋面木基層由掛瓦條、屋面板、椽條、檁條等構件組成。設計時應根據(jù)所用屋面防水材料、房屋使用要求和當?shù)貧庀髼l件,選用不同的木基層的組成形式。5.4.6 屋面木基層中的主要受彎構件

53、,其強度應按下列兩種荷載組合進行驗算,而撓度應按下列第1種荷載組合進行驗算。1 恒荷載和活荷載(或恒荷載和雪荷載);2 恒荷載和施工集中荷載。5.4.7 對設有鍛錘或其他較大振動設備的木結構房屋,屋面宜設置由木基結構板材構成的屋面結構層。5.4.8 在木框架剪力墻結構中,當屋蓋位于空曠的房間上時,應在屋蓋的椽條之間或斜撐梁之間設置加固擋塊。加固擋塊應設置在檁條處,并應采用結構膠合板及圓釘將加固擋塊與檁條連接(圖5.5.2)。2 21 34 53412 21 34 5341圖5.5.2 加固擋塊連接示意圖1椽條或斜撐梁;2加固擋塊;3檁條;4結構膠合板連接板;5封檐板5.4.9 木框架剪力墻結構

54、采用的剪力墻直接與屋蓋構件連接時,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保證屋蓋構件與剪力墻之間牢固連接。5.4.10 與椽條或檁條垂直的掛瓦條、屋面板的用料長度至少應跨越三根椽條或檁條,掛瓦條、椽條和屋面板等構件接長時,接頭應設置在下層支承構件上,且接頭應錯開布置。5.4.11 方木檁條宜正放,其截面高寬比不宜大于2.5。當方木檁條斜放時,其截面高寬比不宜大于2,并應按雙向受彎構件進行計算。若有可靠措施以消除或減少沿屋面方向的彎矩和撓度時,可根據(jù)采取措施后的情況進行計算。6 構件制作與安裝6.1 一般規(guī)定6.1.1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制作與安裝除應符合本規(guī)程外,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木結構通用規(guī)范GB 55005

55、和木結構設計標準GB 50005的規(guī)定。6.1.2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安裝應按設計文件的要求進行,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6的規(guī)定。6.1.3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加工制作時,以及儲存期間,應對周圍環(huán)境的溫度和相對濕度進行監(jiān)測和記錄;當構件采用層板膠合木時,加工制作區(qū)域的最低溫度和濕度應符合所使用膠黏劑的技術要求。木基結構板材應放置在通風良好的場所,并應平臥疊放,頂部應均勻壓重。6.1.4 工程中使用的結構用木材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木結構設計標準GB 50005、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6、木結構工程施工規(guī)范GB/T 50772和結構用集

56、成材GB/T 26899的規(guī)定,對材料強度、層板指接強度和膠縫完整性,以及木基結構板材外觀和力學性能檢驗。6.2 構件制作6.2.1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應由有資質的專業(yè)加工廠在工廠制作。6.2.2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構件制作時,采用的結構用木材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guī)定。6.2.3采用層板膠合木制作構件時,除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膠合木結構技術規(guī)范GB/T 50708和結構用集成材GB/T 26899的有關規(guī)定。6.2.4采用旋切板膠合木制作構件時,除應符合設計文件的強度等級要求外,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單板層積材GB/T 20241的有關規(guī)定。6.2.5 同一墻體中,

57、木框架的邊框和墻骨柱應采用相同的結構用木材和相同截面尺寸。6.2.6 木框架的制作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 制作前按設計要求檢測構件外觀、含水率等材質標準;2 木框架構件截面尺寸的偏差不應大于2mm;3 構件的連接節(jié)點應在工廠完成;4 當采用鋼板-螺栓節(jié)點連接時,宜對構件一次鉆通。當無法一次鉆通時,應采取保證各構件對應孔的位置、大小一致的措施。6.2.7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墻面板的制作與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墻面板尺寸偏差不應大于2mm;2 墻面板之間的拼縫寬度宜在3mm5mm范圍內(nèi);3 墻面板釘連接的用釘規(guī)格、布置和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6.2.8 構件制作宜采用單組分聚氨酯膠黏劑。當采用新型

58、膠黏劑時,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6和結構用集成材GB/T 26899的規(guī)定,進行指接強度、膠合強度、木破率和膠縫完整性的試驗。6.2.9 當采用含有甲醛的膠黏劑制作構件時,應進行甲醛釋放量的檢測,并應符合設計文件的要求。6.3 構件安裝6.3.1 小截面木框架剪力墻的安裝應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并應經(jīng)監(jiān)理單位核定后實施。6.3.2 結構的主要受力構件、節(jié)點宜在出廠前進行預拼裝。6.3.3 構件或結構吊裝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施工前對所有預制構件進行分類統(tǒng)計,應根據(jù)預制構件的單件質量、形狀、安裝高度、吊裝現(xiàn)場條件確定起重設施型號和配套吊具,回轉半徑應覆蓋吊裝區(qū)域,

59、并便于安裝與拆卸;2 應采用專用吊繩和固定裝置;構件或結構與吊繩接觸的部位,應采取相應保護措施,并應避免木材局部污染和損壞;3 對于已進行拼裝的結構,應進行吊點布置,吊點應與構件中心重合,并應經(jīng)試吊確保結構具有足夠的剛度方可開始吊裝;4 對剛度較低的構件或結構,應根據(jù)其在提升時的受力情況設置可靠的臨時加固措施;5 構件或結構起吊平穩(wěn)后再勻速移動吊臂,吊裝就位時,應使其拼裝部位對準預設部位垂直落下;應校正構件安裝軸線位置和垂直度,并應緊固連接節(jié)點;6.3.4 梁的間距允許偏差應不大于6mm,水平度允許偏差應不大于跨度的1/200,梁頂標高允許偏差應不大于5mm,不應在梁底采用切口方式調(diào)整梁標高。

60、柱和墻體應垂直,豎向垂直度的允許偏差應不大于3mm。6.3.5 當采用鋼板-螺栓節(jié)點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節(jié)點處構件應結合緊密,未貼緊的局部間隙應不大于5mm,不應有通透縫隙,不得用木楔、金屬板等塞填接頭的不密合處;2 螺帽擰緊后,螺桿外露長度不宜小于螺栓直徑的0.8倍;3 螺栓中心位置在進孔處的偏差應不大于螺栓直徑的0.2倍,在出孔處沿順紋方向應不大于螺栓直徑的1.0倍,沿橫紋方向應不大于螺栓直徑的0.5倍,且均應不大于連接板寬度的1/25。螺帽擰緊后各構件應緊密結合,局部縫隙應不大于1mm。6.3.6 墻體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當采用銷釘固定時,應按設計文件的要求在主體結構構件上預留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