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講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導學案-高三統(tǒng)編版(2019)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1頁
第10講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導學案-高三統(tǒng)編版(2019)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2頁
第10講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導學案-高三統(tǒng)編版(2019)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3頁
第10講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導學案-高三統(tǒng)編版(2019)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4頁
第10講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導學案-高三統(tǒng)編版(2019)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講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考向解讀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側(cè)重核心戊戌維新變法運動,八國聯(lián)軍侵華。辛丑條約的影響??键c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歷史時空·標經(jīng)定位———————————必備知識·自主排查———————————知識點一戊戌維新運動——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1.公車上書(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回國內(nèi),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對聲浪。(2)經(jīng)過:康有為、梁啟超組織了聯(lián)合各省舉人的“________”。(3)意義:拉開了維新運動的序幕。2.百日維新(1)開始: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________”詔書。(2)內(nèi)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舊布新的舉措。(3)結果:9月21日,慈禧太后將光緒皇帝囚禁,再次臨朝訓政??涤袨椤⒘簡⒊黄忍油龊M?,“戊戌六君子”被殺。變法期間的改革措施,除________得以保留外,均被廢止。3.歷史意義:對于推動中國________''的發(fā)展和新思想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舊式官僚體制。4.失敗原因(1)客觀:守舊勢力仍很強大。(2)主觀:維新派缺乏可靠的________,沒有嚴密的組織,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實權的皇帝身上。[溫馨提示]康有為把西學中的有關政治學說與儒家經(jīng)典相融合,托古改制,傳播西學,為維新變法提供了合乎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jù)。知識點二義和團運動——農(nóng)民階級1.原因:西方列強掀起了________的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加劇。2.興起:以“________”為口號的反洋教斗爭蔓延到山東、直隸很多州縣農(nóng)村。3.失?。涸谥型鈩萘β?lián)合鎮(zhèn)壓下,運動失敗。4.評價(1)具有強烈的________,也存在明顯的________。(2)由于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義和團運動無法阻止中國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淵,但它所展現(xiàn)的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犧牲精神,使外國列強認識到“瓜分一事,實為下策”。,[構圖解史]義和團、清政府和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關系[溫馨提示]“扶清滅洋”的口號(1)進步意義:反映了當時民族矛盾(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表明義和團打擊的對象是外國侵略者;得到一部分清政府官員的支持,也廣泛動員了民眾參加。(2)局限性:“扶清”,說明義和團對清政府的反動本質(zhì)缺乏認識;“滅洋”,又帶有籠統(tǒng)的排外性質(zhì);反映了農(nóng)民階級本身的階級局限性。知識點三八國聯(lián)軍侵華1.八國聯(lián)軍侵華(1)戰(zhàn)爭開始:1900年,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第一批聯(lián)軍從天津乘火車向北京進發(fā)。(2)抗擊侵略:在廊坊附近和天津遭到________和清軍的阻擊。7月,天津陷落。8月,北京失陷。(3)侵華罪行:在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駭人聽聞的罪行。俄國軍隊趁機侵占中國東北。2.東南互保:當時,南方________與英、美等國洽商“東南互?!眳f(xié)議,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tǒng)治的根基。[概念闡釋]“東南互?!碑斍逭C布對外“宣戰(zhàn)”上諭時,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各省地方督撫,卻與列強聯(lián)手發(fā)起了所謂的“東南互?!保喠ⅰ稏|南互保章程》,規(guī)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nèi)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知識點四民族危機的加深《辛丑條約》的簽訂(1)簽訂: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11國簽訂。(2)內(nèi)容①懲辦“首禍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②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厘,本息共計白銀約________億兩。③將北京東交民巷劃定為________,中國人不得居住,各國可派兵駐守。④拆除大沽及有礙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臺,各國可在自北京至山海關沿鐵路12個重要地區(qū)________。⑤禁止華北________5年,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任何“與諸國仇敵之會”等。(3)影響:標志著中國________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溫馨提示]《辛丑條約》的影響《辛丑條約》盡管沒有割地、開辟通商口岸的規(guī)定,但它從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加強了列強對清政府的控制,特別是清政府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活動的規(guī)定,標志著清政府已經(jīng)淪為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知識點一1.(2)公車上書2.(1)明定國是(3)京師大學堂3.民族資本主義4.(2)社會基礎知識點二1.瓜分中國2.扶清滅洋4.(1)反帝愛國傾向盲目排外行為知識點三(2)義和團2.各省督撫知識點四(2)9.8使館區(qū)駐扎軍隊科舉考試(3)完全————————小題精練————————1.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日本出版了許多研究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書籍,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大力推動這類書籍在中國的發(fā)行??怠⒘旱热说闹饕鈭D在于 ()A.喚醒民眾的危機意識B.反思軍事戰(zhàn)略的失誤C.學習日本的建軍策略D.構建維新變法的理論【解析】選A。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大大加深,在救亡圖存這一主題下,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大力推動日本研究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書籍在中國發(fā)行,其主要意圖是喚醒民眾的危機意識,以實現(xiàn)救亡圖存,A正確;反思軍事戰(zhàn)略的失誤、學習日本的建軍策略并非康、梁等人的主要意圖,排除B、C;維新變法的理論應該體現(xiàn)在維新人士的著作中,而題干中涉及的著作是日本出版,顯然不是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所著,排除D。2.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臨朝聽政”,將光緒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臺。導致慈禧太后這樣做的最主要原因是 ()A.戊戌變法挑戰(zhàn)了慈禧太后的權威B.戊戌變法沖擊了舊式的官僚體制C.戊戌變法提拔了一些維新人士D.戊戌變法使資產(chǎn)階級獲取了政權【解析】選B。戊戌變法觸及封建專制制度,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基礎,損害了封建頑固派的利益,所以慈禧太后發(fā)動了戊戌政變,故B正確;戊戌變法觸動了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封建頑固勢力的利益,A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C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D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是錯誤的,排除。3.在老百姓眼里,“康黨”根本不值得半點同情,他們都是一群瞎折騰的“白臉奸臣”,正如維新派也將一般老百姓說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藥一樣。這主要說明 ()A.維新變法的失敗是因為百姓的反對B.民主憲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會認同C.維新變法時期的中國民眾愚昧落后D.維新變法違背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潮流【解析】選B。題干材料中“在老百姓眼里,‘康黨’根本不值得半點同情,他們都是一群瞎折騰的‘白臉奸臣’”直接說明老百姓并不認同維新派的民主憲政思想,故選B。4.有學者認為,“東南互?!本置娴某霈F(xiàn)實則是那些曾在清廷與太平天國之間選擇了前者的疆臣這次卻在清廷與列強之間選擇了中立所致?!爸辛ⅰ北砻?()A.外來侵略威脅清朝統(tǒng)治B.清朝君主專制面臨著危機C.清政府統(tǒng)治力嚴重下降D.地方勢力與中央分庭抗禮【解析】選C。東南地方大員在中央和列強之間保持中立,說明清朝中央權威下降,C正確;A與材料無關,排除;地方和中央的關系不屬于君主專制范疇,排除B;“中立”不等于“對立”,排除D。5.八國聯(lián)軍攻陷天津和北京后,以一批江南紳商為主體的社會力量組織和動員社會資源,在戰(zhàn)爭狀態(tài)尚未結束的時候,就自行設法深入華北戰(zhàn)區(qū),以救助戰(zhàn)爭難民,特別是流落在當?shù)氐哪戏饺耸?。這表明 ()A.清政府注重難民救助問題 B.跨區(qū)域救濟具有自發(fā)性的特點C.清末的社會救濟趨于完善 D.群眾性反帝愛國斗爭日益發(fā)展【解析】選B。根據(jù)材料“以一批江南紳商為主體的社會力量”“就自行設法深入華北戰(zhàn)區(qū),以救助戰(zhàn)爭難民”體現(xiàn)的是地方精英跨區(qū)域救濟的自發(fā)性,故B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民間自發(fā)救助,而非政府行為,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救濟制度,C排除;D與題目無關,排除?!呖颊骖}—————————1.(2021·全國·高考真題)1898年,某書商慨嘆廢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后來發(fā)現(xiàn)“經(jīng)學書猶有人買”,其損失并不如以前估計之大,而該書商對新學書籍的投資不久又面臨虧損。這可以反映出該時期A.儒學地位顛覆 B.列強侵略加劇C.政局變化迅速 D.西學深入民心【答案】C【解析】1898年是戊戌變法之時,此時維新派宣揚維新思想,主張廢除傳統(tǒng)的科舉考試,所以書上慨嘆廢除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但戊戌變法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失敗,維新思想受到打擊,所以書商對新學書籍的投資又面臨虧損。因此這種變化可以反映出當時政局的迅速變化,故選C;清末儒學的地位尚未被顛覆,排除A;根據(jù)該書商的經(jīng)歷并不足以說明列強的侵略加劇,排除B;清末西學尚未深入人心,D項說法過于夸張,排除。2.(2020.7·浙江卷·9)論及晚清時期的不平等條約,有學者注意到:“簽署治外法權條款則是出于以下權宜的想法,即這些說不同的語言并有著奇怪習俗的夷人應該獲準管理自己——以顯示中國的寬宏大量,并減輕管轄他們的任務?!鼻逭倪@種認知反映了()A.極力維護朝貢貿(mào)易體制B.拋棄了閉關鎖國的政策C.努力走出天朝上國的幻夢D.對司法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仍懵懂無知【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當時的統(tǒng)治者認為治外法權條款是權宜之策,既能顯示中國的寬宏大量,又能減輕官員管轄外國人的負擔,并未意識到這一條款對中國司法主權的危害,故選D項;治外法權屬于司法領域,與朝貢貿(mào)易體制無關,排除A項;據(jù)材料“這些說不同的語言并有著奇怪習俗的夷人應該獲準管理自己”可知,清政府仍然堅持閉關鎖國觀念,排除B項;清政府將簽署治外法權作為一種對外國人的恩賜看待,充分體現(xiàn)了天朝上國的觀念,排除C項。3.(2021·全國·高考真題)1898年,某書商慨嘆廢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后來發(fā)現(xiàn)“經(jīng)學書猶有人買”,其損失并不如以前估計之大,而該書商對新學書籍的投資不久又面臨虧損。這可以反映出該時期A.儒學地位顛覆 B.列強侵略加劇C.政局變化迅速 D.西學深入民心【答案】C【解析】1898年是戊戌變法之時,此時維新派宣揚維新思想,主張廢除傳統(tǒng)的科舉考試,所以書上慨嘆廢除八股將使自己損失慘重;但戊戌變法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失敗,維新思想受到打擊,所以書商對新學書籍的投資又面臨虧損。因此這種變化可以反映出當時政局的迅速變化,故選C;清末儒學的地位尚未被顛覆,排除A;根據(jù)該書商的經(jīng)歷并不足以說明列強的侵略加劇,排除B;清末西學尚未深入人心,D項說法過于夸張,排除。4.(2013·上?!じ呖颊骖})①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并獨由使館管理,中國人民概不準在界內(nèi)居住。②大皇帝恩準大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處港口。③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谧鳛橥ㄉ讨骸"埽ǔr國)向中國所修貢獻典禮,嗣后全行廢絕。以上條款引自中國近代四個不平等條約,按簽訂時間先后排序為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閱讀分析能力。①出自1901年的《辛丑條約》;②出自1842年的《南京條約》;③出自1860年的《北京條約》;④出自1895年的《馬關條約》,故選C。5.(2016·海南·高考真題)1898年6月11日,清廷頒布《明定國是詔》,其中“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边@說明戊戌變法A.側(cè)重提倡務實之風B.兼具改良與革命的色彩C.試圖通過妥協(xié)減少變革阻力D.與洋務運動的宗旨并無不同【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說明戊戌變法為了變革堅持“圣賢義理之學”為其根本,這就減少了變革的阻力,所以本題答案為C項;A項不符合材料信息;戊戌變法是改良,故B項錯誤;戊戌變法與洋務運動宗旨有根本不同,故D項錯誤。【名師點睛】本題以《明定國是詔》為切入點,考查考生對戊戌變法的理解和認識,意在考查考生閱讀和獲取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知識以及透過現(xiàn)象認識事物本質(zhì)的能力?!罢f明類”的選擇題的解答技巧是把握“現(xiàn)象——本質(zhì)”的邏輯關系,關鍵是弄清邏輯關系。本題材料反映的現(xiàn)象是“圣賢義理之學”是根本,“博采西學以救空疏迂謬之弊?!保@實質(zhì)上說明維新派為了推行變法采用了妥協(xié)的手段?!罢f明”類的選擇題在新課標高考中比例比較高,老師一定指導學生多做訓練。6.(2016·江蘇·高考真題)1897年10月,嚴復等人在天津創(chuàng)辦《國聞報》,一方面選擇百余種外國報刊作為稿件來源,另一方面還派員到各地采訪,國內(nèi)偏重于北方各省,國外則設訪員于倫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紐約、華盛頓等處。這表明A.國內(nèi)無報刊供其選稿 B.維新派要讓讀者了解國內(nèi)外大事C.清政府允許自由辦報 D.維新思想的傳播僅限于北方各省【答案】B【解析】材料沒涉及國內(nèi)報刊的有無,不選A。材料沒有體現(xiàn)清政府的態(tài)度,不選C。D中“僅僅限于”表達錯誤。從材料看,《國聞報》的稿件來源有國外的,也有國內(nèi)的,說明維新派項讓讀者了解國內(nèi)外大事,故選B?!攸c拓展·素養(yǎng)升華————————1、對康有為維新思想的認識(1)特點:把西方的資產(chǎn)階級政治學說與中國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從傳統(tǒng)儒家思想中為變法尋找理論依據(jù)。(2)利弊①利:以儒家思想為武器,以孔子為旗號,巧妙地宣傳了資產(chǎn)階級的改良思想。②弊:反映出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這使他們不可能真正與封建思想徹底決裂。2、戊戌維新運動的歷史地位(1)戊戌維新運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chǎn)階級性質(zhì)的改良運動。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要求實行有利于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政策,變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度,這是符合當時歷史發(fā)展趨勢的。(2)戊戌維新運動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在帝國主義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機迫在眉睫的關頭,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指出變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圖存。這對于激發(fā)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起了重要作用。(3)戊戌維新運動也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C合能力·快速提升——————————一、單選題1.(2022·四川綿陽·三模)戊戌政變后,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計劃廢黜光緒,這一計劃遭到列強反對而未能實現(xiàn)。守舊派本就堅決反對“西學”,現(xiàn)在更加痛恨“洋人”,大清王朝的政治走向“維新變法的反動時期”。據(jù)此可知當時A.西方列強支持中國自強 B.反帝思潮與政局變動交織C.慈禧太后堅決捍衛(wèi)主權 D.排外意識彌漫于社會各界【答案】B【解析】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在戊戌政變之后計劃廢黜光緒,但遭遇挫折,使得保守勢力更加仇視西學進而痛恨洋人,這說明當時反帝思潮和政局變動交織,B項正確;列強想要滅亡中國,而非希望中國自強,排除A項;慈禧是為了牢牢掌握政權,而非維護主權,排除C項;D項錯在“社會各界”,排除D項。故選B項。2.(2022·安徽淮南·模擬預測)戊戌變法前后,裘廷梁創(chuàng)《白話報》,提出“論白話為維新之本”的主張;梁啟超把俚語、韻語、外國語融為一體,不受古來章法的限制;黃遵憲的詩則以反映社會而明顯地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舊詩;漢字的改革也成為這一時期的一種主張。據(jù)此可知,當時A.崇尚西學成為主流思潮B.西學傳播適應了清政府的需求C.戊戌變法新思潮逐漸深入到文化領域D.傳統(tǒng)文化不適應近代化的需要【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戊戌變法前后,部分知識分子在白話文、詩風、漢字等方面做出了變化,由此可以推斷,戊戌變法新思潮逐漸深入到文化領域,C項正確;崇尚西學成為“主流思潮”由材料無法得出,且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主要體現(xiàn)的是部分知識分子的認識,未體現(xiàn)政府的需求,排除B項;D項材料中無從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C項。3.(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戊戌變法期間,依張之洞建議,光緒帝下詔改革科舉考試內(nèi)容,以歷代掌故為主,兼及五洲各國政藝。書商則“乘時射利,獵取中外時報,補綴成篇,標以俗名,如《三場要訣》之類,獲利亡算?!边@表明A.廢除科舉制度成為社會共識 B.西方近代學說深入人心C.時局變化影響企業(yè)經(jīng)營策略 D.企業(yè)發(fā)展引導社會變革【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科舉考試內(nèi)容涉及“以歷代掌故為主,兼及五洲各國政藝”,書商則是“獵取中外時報,補綴成篇”以獲取利潤,體現(xiàn)了時局變化影響企業(yè)經(jīng)營策略,C項正確;材料的信息不是廢除科舉,排除A項;材料信息沒有涉及西方近代學說深入人心,且該說法夸大西學的影響,排除B項;企業(yè)發(fā)展引導社會變革的說法夸大了企業(yè)的作用,且材料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C項。4.(2022·遼寧·模擬預測)有學者提出;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從正反兩方面促進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思想的發(fā)展,但這一發(fā)展主要不是來自義和團運動的成功,而恰是由于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對此觀點理解準確的是,義和團運動A.沉重打擊了晚清政府的腐朽統(tǒng)治 B.為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活動奠定階級基礎C.被鎮(zhèn)壓暴露了清政府的反動本質(zhì) D.暴力革命方式被革命派繼承并發(fā)展【答案】C【解析】由材料“但主要的不是來自義和團運動的成功,而恰是由于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學者認為,義和團運動的失敗對辛亥革命影響更大,這是因為義和團運動被鎮(zhèn)壓暴露了清政府的反動本質(zhì).使廣大群眾看清了清政府的反動面目,進而促進了革命思想的傳播,C項正確;沉重打擊了晚清政府的腐朽統(tǒng)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資產(chǎn)階級活動的階級基礎是資產(chǎn)階級,不是農(nóng)民階級,排除B項;暴力革命方式被革命派繼承并發(fā)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5.(2022·青?!の鲗幨泻:袑W高一開學考試)歷史學家陳旭麓指出,深沉的愛國主義是同植根于自然經(jīng)濟的保守意識連在一起。抵御外侮的強烈愿望是同陳舊的天朝觀念和華夷之間連在一起的。這種矛盾,顯示了一場反帝群眾運動中落后的內(nèi)容。材料評論的運動A.提出了平分土地的革命綱領 B.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企圖C.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D.使得天朝上國觀念開始受到?jīng)_擊【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深沉的愛國主義是同植根于自然經(jīng)濟的保守意識連在一起。抵御外侮的強烈愿望是同陳舊的天朝觀念和華夷之間連在一起的”“顯示了一場反帝群眾運動中落后的內(nèi)容”可知,材料評論的運動是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是指19世紀末中國發(fā)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nóng)民運動,它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B項正確;義和團運動未提出土地綱領,排除A項;義和團運動排斥外來事物,阻礙了中國的近代化,排除C項;鴉片戰(zhàn)爭使得天朝上國觀念開始受到?jīng)_擊,排除D項。故選B項。6.(2022·河北·武安市第一中學高三階段練習)義和團運動期間,《清議報》發(fā)表了一系列的專文∶"……有志者乘其(義和團運動)機而導之以國民之義務……那么可望20世紀之中國將'張自由之旗鼓''奪回自由之民權''掃專制之頹風''開共和之善政'。"由此可知,義和團運動A.改良了中國政治體制 B.有利于民主思想發(fā)展C.提倡民主與自由思想 D.挽救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答案】B【解析】根據(jù)“那么可望20世紀之中國將'張自由之旗鼓''奪回自由之民權''掃專制之頹風''開共和之善政'”可得以看出,其強調(diào)進步人士可以借用義和團運動來宣揚國民義務,宣揚民主思想,因此反映出義和團運動有利于民主思想的發(fā)展,故B項正確;材料只涉及到宣傳思想,并沒有強調(diào)真正改良政治體制,排除A;材料中提倡民主與自由思想的并不是義和團,排除C;材料的主旨是借義和團反對清王朝,排除D。7.(2022·河南駐馬店·高一期末)王爾敏在《拳變時期的南省自保》中寫道:“庚子五月,拳亂起于近畿,仇洋殺教,圍攻使館,以致釀成巨釁,東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禍,保全半壁河山,實由于各督撫應付得力,其重要關鍵,則在南省立約互保的成功?!边@說明(

)A.清中央政府對東南互保運動的認可 B.中央集權在晚清時期遭到嚴重削弱C.清政府采取正確措施應對當時困局 D.義和團運動興起直接促成東南互?!敬鸢浮緽【解析】根據(jù)“庚子五月,拳亂起于近畿……實由于各督撫應付得力,其重要關鍵,則在南省立約互保的成功”,結合所學可知,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期,南方各省與英美等國確立“東南互保”協(xié)議,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根基,中央集權遭到嚴重削弱,B項正確;東南互保運動并沒有得到清中央政府的認可,排除A項;“東南互?!毕魅趿饲逭慕y(tǒng)治,這并非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排除C項;東南互保是在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的背景下出現(xiàn)的,排除D項。故選B項。8.(2022·云南·昆明一中模擬預測)1906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校長詹姆士在致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的備忘錄中提出:“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青年中國人,哪一個國家就能由于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業(yè)的影響上取回最大的收獲?!边@打動并促使羅斯福實施庚子賠款的退款計劃。據(jù)此可知,該計劃A.說明列強在華矛盾沖突尖銳 B.反映美國對中國持同情態(tài)度C.是美國施行文化侵略的手段 D.推動了清末新政的順利實施【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美國提出的利用“庚子退款”支持中國留學生的方案,其目的是要在“精神和商業(yè)的影響上取回最大的收獲”,這反映出西方的侵略方式逐漸趨于隱蔽多樣,C項正確;A項“沖突尖銳”說法錯誤,排除;B項并非材料主旨,排除;美國退款主要是為了擴大在華權益,并非清末新政得到國際認可,排除D項。故選C項。9.(2022·北京門頭溝·一模)下表為晚清政府的海關情況。據(jù)此可知晚清時期時期清政府設立海關情況1854—1860年設置上海、廣州、汕頭3處海關1861—1895年增設福州、漢口、溫州蕪湖(安徽轄地)、蒙自(云南轄地)等12處海關1895年以后增設沙市(湖北轄地)、長沙、哈爾濱等15處海關A.中國貿(mào)易主權開始遭到破壞 B.洋務運動實現(xiàn)“富國”目標C.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不斷深入 D.政府逐漸收回了關稅自主權【答案】C【解析】據(jù)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設置的海關越來越深入內(nèi)陸,說明列強的侵略在不斷深入,C項正確;中國的貿(mào)易主權在1840—1842年的鴉片戰(zhàn)爭后就開始遭到破壞,排除A項;洋務運動沒有能夠?qū)崿F(xiàn)“富國”目標,排除B項;材料內(nèi)容不能說明政府收回了關稅自主權,排除D項。故選C項。10.(2022·浙江·海鹽第二高級中學高二階段練習)據(jù)胡適(1891—1962)回憶,他在上海澄衷學堂讀書時:“有一次的作文題目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試申其意’。這種題目自然不是我們十幾歲小孩子能發(fā)揮的,但做‘物競天擇’的文章,都可以代表那個時代的風氣”。這反映出“那個時代”A.維新變法運動正在興起 B.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C.救亡圖存已成社會共識 D.開始對傳統(tǒng)心態(tài)提出挑戰(zhàn)【答案】C【解析】材料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進化論思想,對處于國家危亡時期的中國思想界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愛國知識分子為挽救民族危亡,紛紛著書立說,積極宣傳和介紹進化論思想,以喚醒國人。他們把進化論當作改造社會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故C正確;維新變法運動發(fā)生在1898年,與材料中“胡適(1891—1962)”“我們十幾歲”(應在1901—1910年間)的時間不符,故排除A;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與材料時間不符,故排除B;成書于1842年的《海國圖志》,魏源在此書中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成為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口號,同時也是對幾千年來傳統(tǒng)心態(tài)的一次挑戰(zhàn),邁出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D項內(nèi)容與材料時間不符,故排除D。11.(2022·河南·南陽市第六完全學校高級中學高二階段練習)1900年6月,上海道臺與列強駐滬領事議定“長江及蘇、杭內(nèi)地各國商民教士產(chǎn)業(yè)均歸南洋大臣劉、兩湖督憲張允認切實保護,現(xiàn)已出示禁止謠言,嚴拿匪徒吳淞及長江各炮臺,各國兵輪切不可近臺停泊”。關于此約款認識不正確的是A.保全英美等國在中國南方的利益 B.刺激了清朝政府戰(zhàn)后自我救贖C.有利于南方地區(qū)的反帝愛國運動 D.帝國官員顯示出鮮明的獨立性【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后,上海官員與列強駐滬領事協(xié)定保護東南地區(qū)不受戰(zhàn)爭影響,這是不利于南方地區(qū)反帝愛國運動的,與題意相符,C項正確;根據(jù)材料“長江及蘇、杭內(nèi)地各國商民教士產(chǎn)業(yè)均歸南洋大臣劉、兩湖督憲張允認切實保護”可知保護列強在中國南方的利益,A項說法正確,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從對義和團的態(tài)度及簽訂的條款來看,刺激了清朝政府戰(zhàn)后自我救贖,B項說法正確,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根據(jù)材料可知上海官員單獨與列強議定,顯示出帝國官員的獨立性,D項說法正確,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2.(2022·陜西榆林·一模)下表所示分別為1905年和1906年主要列強在天津開辦洋行的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出,當時1905年1906年洋行數(shù)(家)員工數(shù)(人)洋行數(shù)(家)員工數(shù)(人)美國22854390英國3250o6o1500德國2938752518法國1424221250俄國61246104日本601838721914A.中國金融體系開始建立 B.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惡化C.列強加緊對華經(jīng)濟侵略 D.買辦階層勢力日益萎縮【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內(nèi)容可知,洋行是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的商行商號,因此西方列強在華設立大量的洋行,而且數(shù)量還在不斷增加,說明列強加緊對華的經(jīng)濟侵略,C項正確;材料體現(xiàn)的是列強對華的經(jīng)濟侵略,并不能說明中國金融體系開始建立和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惡化,更沒有體現(xiàn)買辦階層的情況,排除ABD項。故選C項。13.(2021·寧夏·銀川一中高三階段練習)光緒二十二年正月十二日總理衙門議復奏折稱:“該御史請將強學書局改歸官辦,自系為講求實學,培養(yǎng)人才起見?!惫俎k后,其報刊登內(nèi)容均為官員升遷、錢糧水患等事務,至于廣譯西書,講求維新一字全無。由此推斷維新變法A.組織力量欠缺群眾基礎 B.沒有反帝反封的斗爭勇氣C.推行過程太過倉促急迫 D.具體策略受制于政治格局【答案】D【解析】維新變法中強學書局改歸官辦后,變法效能減弱,體現(xiàn)出變法受到當時政治力量的影響,故選D項;材料中沒有反映A項內(nèi)容,排除A項;材料并沒有體現(xiàn)出維新派缺乏勇氣和斗志,排除B項;主要考查維新變法后的結果,而不是過程,排除C項。二、材料分析題14.(2022·廣東·佛山一中高一階段練習)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國自古即重視對民眾的教化,以至從中央到地方均有專人掌管教化。士人希望統(tǒng)治者貫徹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做到輕徭薄賦,使民以時,愛惜民力,為民請命成為優(yōu)秀士人的重要任務。早在先秦,儒家便提出“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的原則,主張“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不爭于父,臣不可不爭于君”,中國古代士人的社會批判不少是直接正面地向君主提出的……概言之,作為社會基本價值、準則的自覺維護者,中國古代優(yōu)秀士人從未放棄社會批判的責任。——摘編自張?zhí)咔凇墩撝袊糯咳说氖姑胁牧隙?/p>

康有為在《論語注》中提出了“德貴曰新”的思想,主張價值觀念變革要適應時代潮流。梁啟超在《釋“革”》等文中又提出了“新道德”、“道德革命”的主張,批評“今世士大夫談維新者,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嚴復提出了“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啟蒙三民主義,“新民德”的立意即在進行道德重建、道統(tǒng)重構。譚嗣同在《仁學》一書中號召沖決“三綱五常”的網(wǎng)羅,成為近代史上首位激烈挑戰(zhàn)傳統(tǒng)道德的思想家,又致力于重建新仁學體系,重建新時代的道德準則。革命派也提出了“道德革命”、“三綱革命”、“家庭革命”等口號?!幾悦嫒A《清末新型知識群體:從傳統(tǒng)士大夫到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轉(zhuǎn)型》材料三

1899年1月,康有為在回憶“公車上書”時說:“再命大學士李鴻章求和,議定割遼臺,并償款二萬萬兩。三月二十一日電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啟超)鼓動各省,并先鼓動粵中公車,上折拒和議,湖南人和之……時以士氣可用,乃合十八省舉人于松筠庵會議,與名者千二百人,以一晝二夜草萬言書,請拒和、遷都、變法三者……并日繕寫,遍傳都下,士氣憤涌,聯(lián)軌察院(都察院)前里許,至四月八日投遞,則察院以既以用寶(光緒帝批準和約),無法挽回,卻不收?!痹S多論著據(jù)此認為康有為發(fā)起和組織了“公車上書”,并將之視為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走上政治舞臺的標志。——摘編自《康南海自編年譜》等材料四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史學界對康有為的說法提出了諸多質(zhì)疑。茅海建詳細查閱清朝軍機處《隨手檔》《早事檔》《上諭檔》《電報檔》《洋務檔》《收電》《交發(fā)檔》《宮中電報電旨》等檔案,提出:“從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在不到兩個月的日子里,上奏、代奏或電奏的次數(shù)達154次,加入的人數(shù)超過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電奏反對者(反對簽訂和約)已過其半數(shù);在京城,翰林院、總理衙門、國子監(jiān)、內(nèi)閣、吏部官員皆有大規(guī)模的聯(lián)名上書;舉人們的單獨上書也達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數(shù)達到了1555人次;舉人們參加官員領街的上書為7次,加入人數(shù)為135人次?!薄八脑鲁醢巳?5月2日),即康有為所稱‘不收’其上書的當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員舉人的上書共計十五件?!薄坝纱丝梢宰C明,康有為組織的十八行省公車聯(lián)名上書,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為根本沒有去送?!薄幾悦┖=ā段煨缱兎ㄊ肥驴级氛埢卮穑?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思想特點。(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末知識分子的思想變化。(3)材料三、四對待“上書”焦點問題的闡述有何不同?(4)從史料類型(即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口述史料、官方正史、私人日記,或者一手材料、二手材料)角度評析材料三、四論點依據(jù)的價值?!敬鸢浮?1)特點:以儒家思想為主,重視道德教化;強調(diào)民本,為民請命;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2)變化:挑戰(zhàn)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提出重建新道德體系;重視借鑒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資源;國家和民族觀念增強。(3)不同:材料三:康有為自述聯(lián)名上書遭到清廷拒收。材料四:根據(jù)宮廷檔案記載判斷清廷沒有收到康有為組織的聯(lián)名上書。(4)價值:材料三屬于個人回憶,記述者本人為當事人,反映了記述者從自身立場出發(fā)對史實的記載,對研究記述者或史實有較高史料價值,但由于個人回憶包含記述者的主觀意圖,因此有時記述的并非是真實的歷史。材料四屬于史學研究,作者查閱了大量宮廷檔案。檔案是原始性的第一手資料??陀^性和真實性較高,與回憶錄相比其有較高的史料價植?!窘馕觥俊痉治觥?1)特點:根據(jù)“士人希望統(tǒng)治者貫徹儒家‘民惟邦本’的理念”得出以儒家思想為主,重視道德教化;根據(jù)“使民以時,愛惜民力,為民請命”得出強調(diào)民本,為民請命;根據(jù)“作為社會基本價值、準則的自覺維護者,中國古代優(yō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