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求變的中唐詩15_第1頁
創(chuàng)新求變的中唐詩15_第2頁
創(chuàng)新求變的中唐詩15_第3頁
創(chuàng)新求變的中唐詩15_第4頁
創(chuàng)新求變的中唐詩1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貶謫詩: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一李白2、聞樂天授江州司馬一一元稹3、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一李白4、酬樂天楊震初逢席上見贈一一劉禹錫思想情感:英雄末路之悲生不逢時之嘆時光流逝之愁表現(xiàn)手法:忠而被貶之憤羈旅行役之苦寄情山水之趣壯志難酬之恨

懷想念國之思

東山再起之志英雄末路之悲生不逢時之嘆時光流逝之愁表現(xiàn)手法:忠而被貶之憤羈旅行役之苦寄情山水之趣壯志難酬之恨

懷想念國之思

東山再起之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比喻、對比、比興、襯托(反襯)用典 直抒胸臆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文題解讀一、詩人名片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西)人,世稱柳河東。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與韋應(yīng)物并稱為“韋柳”。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土,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被貶期間,得以接觸到下層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窮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較強的人民性和現(xiàn)實主義精神。柳宗元一生留下了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富于戰(zhàn)斗性,如《南霽云睢陽廟碑》等;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記》等;哲學著作有《天說》《天時》、《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保存下來,并編成集。有《河東先生集》二、詩詞故事劉柳之誼在古代文人中,柳宗元與劉禹錫的友誼格外動人,可謂此生不渝的“死友”。他二人同年中進士,又懷著濟世救民的理想一起參加永貞革新,失敗后一同一貶再貶。流放過程中,二人詩書往來不斷,彼此鼓勵、安慰。柳臨終前寫信向劉托孤。劉接信后失聲痛哭,“如得狂病”。他親自編定了三十卷的《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親寫序言,以后又將柳之遺孤?lián)嵊扇?。三、文題背景.廣西柳州柳侯祠對聯(lián)才與福難兼,賈傅以來,文字潮儋同萬里;地因人始重,河東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咀ⅰ苛睿褐噶谠YZ傅:漢初政治家、文學家賈誼。潮:指韓愈,因其曾被貶潮州刺史。儋:指蘇軾,因被貶瓊州別駕,住地海南儋耳。河東:柳宗元祖籍地。永柳:永州、柳州。.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適死,太子李誦(順宗)即位,改元永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勢力的反撲,僅五個月,“永貞革新”就遭到殘酷鎮(zhèn)壓。王叔文、王伾被貶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員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分別謫降為遠州司馬。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二王八司馬”事件。直到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與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等五人才奉詔進京。但當他們趕到長安時,朝廷又改變主意,竟把他們分別貶到更荒遠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連州為刺史。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時寫的。他們的際遇相同,休戚相關(guān),因而詩中表現(xiàn)出一種真摯的友誼,雖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無法自抑。文本賞讀一、誦讀,整體感知.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內(nèi)容。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在前面的基礎(chǔ)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提示本詩是以哀景寫哀情。尤其是哀苦、憂懷之情,寫得凄婉動人。二、悟讀,詩情畫境這蕭瑟的秋風、凄寂的氣氛,更令人思念友人;追憶往事,更叫人愁思難解。怎么辦呢?“別離有相思,瑤瑟與金樽?!比欢?,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尋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無法忘憂。愁思和孤獨之感猶如滿天的烏云一樣,遮天蓋地而來。如何才能見到陽光,見到摯友,訴衷腸,訴思念?然而“物是人非事事休”,獨登高樓,不見人,惟有愁!三、品讀,鑒賞評析.簡要概括各聯(lián)內(nèi)容。答案首聯(lián)寫登樓縱目,愁思深曠,寄寓著對友人深切的懷念,點明題意。頷聯(lián)寫近看盛夏景物,有感于花草被風雨摧殘,牽動愁腸。頸聯(lián)寫遠望友人所在之地,嶺樹重遮,江流阻隔,加深了愁懷。尾聯(lián)寫感嘆音信難通,以被貶萬里荒僻之地而愁怨作結(jié)。.說說本詩是如何以哀景寫哀情的。答案作者將自己被貶謫的哀情寓于哀景的鋪敘之中?!案邩谴蠡摹?、“海天茫?!?、“驚風亂飐”、“百越文身地”,對貶謫詩人,都是哀苦無比的景色。正是通過這些景色的鋪敘,遠近結(jié)合,景中見情地把自己的無限哀情表達出來。.第二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深刻含意?答案第二聯(lián)“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寫的是近處所見,惟其是近景,見得真切,故寫得細致。就描繪風急雨驟的景象而言,這是“賦”筆,而賦中又兼有比興。在這里,芙蓉與薜荔,正象征著人格的美好與純潔。登城樓而望近處,從所見者中特意拈出芙蓉與薜荔,顯然是它們在暴風雨中的情狀使詩人心靈顫悸,風而日驚,雨而日密,飐而日亂,侵而日斜,足見對客觀事物已投射了詩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礙于風,而驚風仍要亂飐;薜荔覆墻,雨本難浸,而密雨偏要斜侵。這怎能不使詩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愁思彌漫呢!在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賦中之比興,猶如水中著鹽,不顯痕跡。文本拓展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柳州榕0十落盡偶題柳宗?;虑榱b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轉(zhuǎn)迷。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1)這首詩的第二句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請具體說明。答案承上啟下?!耙廪D(zhuǎn)迷”上承第一句,“春半如秋”下啟后兩句,從而在“我”與物、情與境之間起了結(jié)合作用。(2)就詩而言,詩思在我為情,在物為境,請從“情”和“境”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答案第一句作者以平淡的筆墨來顯示自己被貶柳州的“宦情羈思”的凄黯迷惘,三、四句中描寫陽春季節(jié)花盡葉落鶯啼的“境”,正因為滿庭的落葉、鶯啼,觸動作者的情思,讓作者心意凄迷,而因聽鶯人內(nèi)心的煩亂,倍覺鶯啼之亂。由此將“情”、“境”結(jié)合,達到“情以物遷”。西塞山懷古文題解讀一、詩人名片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貞元九年進士,貞元末任監(jiān)察御史,與柳宗元等人參加了“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鼐┖螅仲H為連州刺史。歷任夔州、和州刺史。后回京任主客郎中等。此后又曾出外任蘇州、汝州刺史。劉性格倔強,信奉佛教。年老多病,而時思振奮。故有“詩豪”之稱。與白居易齊名,合稱“劉白”。詩風清峻明朗,其懷古詩十分為人稱道。還有一些詩向民歌學習,散發(fā)著民歌濃郁的生活氣息。有《劉夢得文集》。二、詩詞故事前度劉郎今又來“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朗州。十年后,才被召回長安。他和友人們到玄都觀來觀賞桃樹。觀中道士所種的數(shù)百棵桃樹開花時,如同朝霞一般燦爛,極為美艷壯觀。劉禹錫看后當即吟詩一首,名《戲贈看花諸君子》“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辈涣线@首詩被人告發(fā),說是“語涉譏刺”,是用“桃千樹”影射當時涌進朝廷的大批保守勢力,引起執(zhí)政大臣的不悅。因此,劉禹錫非但不能留京任用,反被趕往更加邊遠的連州等地。這一去,又是整整十三年?,F(xiàn)在,再回玄都觀,他又吟《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詩人心中有幾分悲涼,卻又不失其信心。前度劉郎也演化為一成語。劉禹錫的詩詞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三、文題背景據(jù)五代時何光遠的《鑒誡錄》記載,穆宗長慶年間,元稹、劉禹錫、韋楚客在白居易居所相會,談起南朝興廢。白居易說:“古者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則詠歌之。今群公畢集,不可徒然,請各賦《金陵懷古》一篇,韻則任意擇用?!碑敃r劉禹錫官職低微,但他卻“略無遜讓,滿斟一巨杯,請為首唱。飲訖,不勞思忖,一筆而成”,寫下了這篇《西塞山懷古》。白居易看了此詩,感嘆說,劉詩已探驪而得珠,其他人再寫已是白費心力。于是三人“罷唱,但取劉詩吟味竟日,沉醉而散”。上述記載,或是后人附會名人名詩而起,不足以據(jù)為本事?,F(xiàn)今論者認為,劉禹錫于穆宗長慶四年(824)由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節(jié))刺史調(diào)任和州(治所在今安徽和縣)刺史,順江東下,路經(jīng)西塞山,有感于今古興亡,寫下了這首詩。文本賞讀一、誦讀,整體感知.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內(nèi)容。王溶/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在前面的基礎(chǔ)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提示這首懷古詩前兩聯(lián)敘史,后兩聯(lián)感論。一個“傷”字,道出對往事的傷心,尾聯(lián)雖說言“傷”,但“傷今”諷喻之意很顯明,全詩感情抒發(fā)得含蓄深沉。二、悟讀,詩情畫境青山無言,見慣了人世的變遷。漸漸地,我們都步入虛空,仿佛置身于滔滔歲月河流,不再拘泥一人一事的得失,不再流連一日一年的情緒?;厥滋?,輕舟已過萬重山。人生有限,自然永恒。人身渺小,光陰似箭。這種對比足以讓人黯然以至潸然淚下。一世苦心經(jīng)營,縱然功成名就,到最后還是如同沙礫,散失流逝離去。有什么可以永生不忘?有什么可以至死銘記?高山流水,知音難求;天涯海角,獨自飄搖。落日的余暉下,悵然獨立的人,漸漸融入隱隱青山、迢迢碧水中……三、品讀,鑒賞評析.詩的前四句追懷西晉滅吳的往事。你認為用得最為凝練傳神的詞有哪幾個?試找出來并分析其表達效果。答案"下”、“收”、“沉”、“出”四個動詞用得準確凝練,不僅使人看到了東吳失敗之速,也使人感到西晉軍隊氣勢之雄,較好地說明了成敗之理,寓理于事,令人沉思,并為下文“傷往事”很好地作了鋪墊。.“人世幾回傷往事”一句包含著作者哪些復(fù)雜的情感?答案不僅有對前朝興亡的感嘆,也有對自己一生遭遇的悲訴。.這首詩以景作結(jié),妙在哪里?請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答案它妙在含不盡之意,諷喻又深刻。唐末國家處割據(jù)狀態(tài),金陵雖為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據(jù)一方的政權(quán)。眼前西塞山故壘長滿蘆荻,誰知哪天戰(zhàn)火再起?詩人將批判的鋒芒指向地方割據(jù)勢力,又是對唐統(tǒng)治者的提醒、警誡。文本拓展閱讀下面兩首同題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臺城韋莊①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②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臺城劉禹錫臺城六代競豪華,結(jié)綺臨春③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④【注】①韋莊:晚唐著名詩人。②臺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③結(jié)綺、臨春:臺城當時的兩座高樓。④《后庭花》:樂曲名。(1)這兩首懷古詩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感慨?答案吊古傷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意思對即可)(2)兩首詩所用的主要藝術(shù)手法各有特色,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答案韋莊詩:通篇側(cè)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無情”反襯人的無限傷痛與感慨?;颍和ㄆ赜诂F(xiàn)實景物的描繪,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陰雨、江草、鳥鳴、柳陰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傷感的畫面。劉禹錫詩:重在對比,前兩句回憶昔日的繁盛,后兩句寫今日的荒涼及緣由。自河南經(jīng)亂,關(guān)內(nèi)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

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邦弟妹文題解讀一、詩人名片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后遷居下邦(今陜西渭南縣)。少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接觸與了解。貞元進士,授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quán)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為文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雪,弄花草”而別無寄托之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早期所作諷喻詩如《秦中吟》《新樂府》中不少篇章,尖銳揭露了當時政治上的黑暗現(xiàn)象,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其詩語言通俗,相傳老嫗也能聽懂。除諷喻詩外,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均很有名。與元稹友誼甚篤,詩亦齊名,世稱“元白”。晚年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二、詩詞故事白詩享盛譽白居易的詩是在帝王、太子、宮姬、貴婦、農(nóng)人、馬夫的口唇上,鐫刻在鄉(xiāng)塾、廟宇、船艙的墻壁上。有一次,白居易與其友喝酒,想找一個歌伎來伴唱助興。不料,歌伎來了后對他們說:“我會唱白居易的《長恨歌》,你們應(yīng)多給我一些錢?!卑拙右椎热寺犃诵ζ饋?,就真的多給了那個歌伎報酬。還有一次,有一高某狎妓逍遙,這妓女對他說:“你不要以為我是普通娼妓,我能背誦白樂天的《長恨歌》?!庇谑牵闾Ц邇r格。三、文題背景.九江白太傅祠聯(lián)楓葉四泣秋悵觸天涯遷謫恨潯陽千尺水句留江上別離情.白居易生活在中唐一個多難的時代,因戰(zhàn)亂長年離家在外漂泊。德宗貞元十五年春,宣武軍節(jié)度使董晉死,其部下叛亂。繼之彰義軍節(jié)度使吳少誠亦叛亂,唐朝廷發(fā)兵征討,河南一帶淪為戰(zhàn)亂的中心。加上旱荒頻仍。就在這一年秋,白居易為宣州刺史所貢,第二年春在長安中進士,旋即東歸省親。這首詩,大約寫于這一時期。文本賞讀一、誦讀,整體感知.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內(nèi)容。時難/年饑/世業(yè)/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yīng)/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在前面的基礎(chǔ)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提示這是一首感情濃郁的抒情詩,讀來如聽詩人傾訴自己身受的離亂之苦、相思之恨。語言淺白平實而又意蘊精深,情韻動人。二、悟讀,詩情畫境在詩仙、詩圣相繼作古之際,是你扛起了中唐詩壇的大旗;在牡丹城有著33年生活經(jīng)歷的你,在一個個繁華的場景背后,發(fā)現(xiàn)了別人視而不見的“田舍翁”、“賣炭翁”、“琵琶女”和“長恨歌”中的恨;龍門卜居18年,你已不再是“江州司馬”,而是“香山居士”。年紀尚輕的你就已寫出家信詩《望月有感》,唱出了社會的動蕩、人民的流離失所。千年居易,今猶樂天。三、品讀,鑒賞評析.“時難年饑”揭示了當時什么樣的社會現(xiàn)實?答案揭示了當時因叛亂造成的民生凋敝、時局動蕩的社會現(xiàn)實。.清人楊逢春《唐詩繹》評此詩云:“末二折到望月,一語總攝,筆有余情?!闭堉赋觥坝嗲椤钡膬?nèi)涵。答案孤單的詩人凄惶中夜深難寐,仰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地聯(lián)想到流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們。如果此時大家都在舉目遙望這輪勾起無限鄉(xiāng)思的明月,也會和自己一樣潸然淚下吧!恐怕這一夜之中,流散五處深切思念家園的心,也都會是相同的。詩人在這里以綿邈真摯的詩心,勾勒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鄉(xiāng)愁的圖景,渾樸真摯,引人共鳴。.頸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答案比喻。深刻揭示了飽經(jīng)戰(zhàn)亂的零落之苦。.白居易寫詩提倡淺白平易,請結(jié)合本詩作簡要賞析。答案全詩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話語,不用典故,不事藻繪,抒寫人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都能道出的真實情感。語言淺白平實而又意蘊深遠,情韻動人,堪稱“用常得奇”的佳作。文本拓展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咀ⅰ窟@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822)白居易寫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1)詩歌的是描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營造了一個什么樣的意境?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答案描寫了傍晚和夜晚的景色,詩人選取“殘陽”、“江水”、“月亮”、“珍珠”等景物,通過對景物顏色、形狀的描繪,營造了一個從傍晚到夜晚的清新自然、親切和諧、寧靜的意境,蘊涵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悅、熱愛之情,以及離開朝廷后的輕松愉快的心情。解析《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這些詩的特點是通過一時一物的吟詠,在一笑一吟中能夠真率自然地表現(xiàn)內(nèi)心深處的情思。了解這首詩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就要從詩歌所描寫的景物中去領(lǐng)悟。(2)詩歌在用詞上有什么特點?答案詩歌在用詞上很有特點,詩中多用數(shù)量詞,這樣寫更能準確地描寫景物。其他詞也用得很有特點,如“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像“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形容詞和比喻手法的運用也給詩歌增添了不少色彩。解析詩歌的一些詞語明顯地表現(xiàn)出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詩中的形容詞和比喻手法用得形象而貼切,找準這兩個點進行分析。天上謠文題解讀一、詩人名片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誦詞章,十五六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因避其父親李晉的名諱,不得應(yīng)進士舉,終生落魄不得志,27歲便英年早逝。他的詩想像豐富,構(gòu)思奇特,具有極度浪漫主義風格。其詩作中《李憑箜篌引》、《秋來》、《馬詩二十三首》、《昌谷北園新筍四首》、《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皆著名。有《李長吉歌詩》。10二、詩詞故事李賀嘔心覓錦句李賀平常出門時,騎著毛驢,帶著筆墨文具。令一個小仆人背著絲袋跟在后面。靈感來時,馬上寫成詩句,投入絲袋。晚上回家后,整理袋內(nèi)的紙條,然后將它們排成整首的詩。每天都如此。他母親總是心疼兒子: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李賀果真是嘔心而死。三、文題背景.李賀對冷艷凄迷的景象有著特殊的偏愛,并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詞使其感情化,由此構(gòu)成極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故人稱“鬼才”、“詩鬼”。.《天上謠》是一首游仙詩。用韻較自由,聲音富于變化,吟誦起來,輕快優(yōu)美。文本賞讀一、誦讀,整體感知1.按照所標出的節(jié)拍、韻腳字誦讀該詩,感知內(nèi)容。詩共12句,分為三層:第一層:寫天河,引導(dǎo)讀者由現(xiàn)實世界進入幻想世界。天河/夜轉(zhuǎn)/漂/回星,銀浦/流云/學/水聲△.第二層:具體描述天庭景象,展示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采香/垂/琳纓△.秦妃/卷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粉霞/紅綬/藕絲/裙,青洲/步拾/蘭苕/春△.第三層:用雄渾的筆墨概寫人間。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李賀詩的特點奇特的想象,詭異的構(gòu)思艷麗峭拔的語言冷僻生動的意象11幽邃朦朧、凄冷瑰艷的意境。.在前面的基礎(chǔ)上有感情地朗讀該詩。提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