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課件_第1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課件_第2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課件_第3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課件_第4頁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學習之道13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第六單元學習之道13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11.掌握基礎知識,理解文本內涵。2.學習緊扣中心話題,多角度論證,對比說理的寫作方法;注意文章中引用的作用。3.要重視閱讀,樹立正確的讀書觀,提高自身修養(yǎng)。素養(yǎng)目標1.掌握基礎知識,理解文本內涵。素養(yǎng)目標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橋梁,讓人思接千里;書是翅膀,讓人心游萬仞。摩挲書頁,捧卷而讀,聆聽文化的鐘鳴,啜飲文化的甘露,我們每個人都能遇見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任務活動一群文閱讀,談讀書的感受

冬夜讀書示子聿陸游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觀書于謙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觀書有感[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橋梁,讓人思接千里3

冬夜讀書示子聿陸游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賞析】這是一首教子詩,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系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間接經驗是人們從書本中汲取營養(yǎng),學習前人的知識和技巧的途徑。直接經驗是直接從實踐中產生的認識,是獲取知識更加重要的途徑。只有通過“躬行”,把書本知識變成實際知識,才能發(fā)揮所學知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本詩通過寫陸游對兒子子聿的教育,告訴讀者做學問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4

觀書于謙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钏戳麟S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举p析】該詩盛贊書之好處,極寫讀書之趣,作者于謙,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詩人。他生性剛直、博學多聞。他的勤學苦練精神與他的高風亮節(jié)一樣名傳后世。這首詩寫詩人親身體會,抒發(fā)喜愛讀書之情,意趣高雅,風格率直,說理形象,頗有感染力。詩的首聯(lián)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頷聯(lián)用夸張、比喻手法寫詩人讀書的情態(tài)。一眼掃過三千字,非確數(shù),而是極言讀書之多之快,更表現(xiàn)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心情。胸無一點塵,是比喻他胸無雜念。這兩句詩使詩人專心致志、讀書入迷的情態(tài)躍然紙上,也道出了一種讀書方法。頸聯(lián)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說明勤讀書的好處,表現(xiàn)詩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說堅持經常讀書,就像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yǎng),永遠清澈?!皷|風”句是說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像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依次而來,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尾聯(lián)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鑒人,真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這美好之情之境,豈是玩物喪志的游手好閑之流所能領略的!觀書5賞讀詩人提了個問題,這水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自問自答道,因為源頭總有活水補充,一直不停地流下來。詩人在贊美讀書中有所領悟,心靈上感知的暢快、清澈、活潑,用水塘和云影的映照暢敘出來了。他的心靈為何這樣澄明呢?因為總有像活水一樣的書中新知,在源源不斷地給他補充啊。朱熹用這兩句詩來說明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用心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源頭活水,汲取源頭活水,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觀書有感[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賞讀詩人提了個問題,這水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自問自答道,因61.您最早接觸的中國作家是哪一位?2.您覺得讀書對于您的意義是什么?3.中國有句老話,叫開卷有益,您怎么看待這句話?4.您覺得一個人一年應該讀多少本書合適?5.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從閱讀中找到靈魂的慰藉嗎?6.為了應對高考,我們必須讀幾部名著,對此,您有什么建議?7.讀書要不要有明確的目的?任務活動二談自己讀書的目的、方式和場所1.您最早接觸的中國作家是哪一位?任務活動二談自己讀書的7任務活動二談自己讀書的目的、方式和場所讀書的目的為了考試,升學,賺錢,陶冶情操……讀書的方式手機,電腦,紙質書讀書的場所教室,家里,圖書館,隨時隨地1.您最早接觸的中國作家是哪一位?2.您覺得讀書對于您的意義是什么?3.中國有句老話,叫開卷有益,您怎么看待這句話?4.您覺得一個人一年應該讀多少本書合適?5.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從閱讀中找到靈魂的慰藉嗎?6.為了應對高考,我們必須讀幾部名著,對此,您有什么建議?7.讀書要不要有明確的目的?任務活動二談自己讀書的目的、方式和場所讀書的目的為8任務活動二讀書文本,梳理文脈1.《讀書:目的和前提》黑塞認為讀書的目的和前提各是什么?請簡要回答。

[明確](1)目的:讀書絕不是要使我們“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們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虛假的慰藉來麻痹我們,使我們對無意義的人生視而不見,而是正好相反,要幫助我們將自己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充實、高尚,越來越有意義。(2)前提:以個人的閱讀興趣為前提,同時還必須要以個性或人格作為前提。[明確](1)公書林,清華圖書館,包德林圖書館,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2)時間順序。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長過程來記述這幾個圖書館的。2《上圖書館》文中主要記述了幾個圖書館?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記述這幾個圖書館的?任務活動二讀書文本,梳理文脈1.《讀書:目的和前提》黑塞認9《讀書:目的和前提》結構圖示《讀書:目的和前提》結構圖示10《上圖書館》結構圖示《上圖書館》結構圖示11識作者德國浪漫派最后一位騎士——赫爾曼·黑塞赫爾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國,德國作家、詩人。1919年遷居瑞士,1923年46歲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獲多種文學榮譽,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①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歲。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為題材,表現(xiàn)對過去時代的留戀,也反映了同時期人們的一些絕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東方之旅》《玻璃球游戲》等。外語界泰斗級人物——王佐良王佐良(1916—1995),詩人、翻譯家、教授、英國文學研究專家,浙江上虞人。專于英國文學的研究。著有《英國十七世紀劇作家韋勃斯特的文學聲譽》(英文)、《英國文學論文集》,譯有〔英〕《彭斯詩選》⑤,中譯英《雷雨》(曹禺著)。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識作者外語界泰斗級人物——王佐良12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1.本課兩篇文章都描述了作者的閱讀經歷和樂趣,請根據(jù)文本內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階段的讀書選擇和讀書的感受與思考。

黑塞是按照時間順序和對書籍內容的領悟來寫自己對閱讀的選擇的。在少年時代,黑塞先是把顯得無聊的藏書整個翻了一遍,終于發(fā)掘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如《魯濱遜漂流記》《一千零一夜》;因為這兩部書的吸引,黑塞開始閱讀之前幾乎看不懂的書,如巴爾扎克的作品。又過了若干年,黑塞在父親的指點下,開始閱讀中國古典作品的譯本,如“中國叢書”(《論語》《道德經》《莊子》《孟子》《呂氏春秋》和《中國民間童話》),還有中國的抒情詩和中國通俗小說。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1.本課兩篇文章都描述了作者的閱讀經13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1.本課兩篇文章都描述了作者的閱讀經歷和樂趣,請根據(jù)文本內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階段的讀書選擇和讀書的感受與思考。

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長過程來寫與這幾個圖書館的緣分的。在上中學時,去學校的圖書館“公書林”翻閱英文小說,使作者養(yǎng)成了一個看英文雜志的好習慣。在清華大學時,王佐良去清華圖書館讀書,讀到了很多外國論著,使作者進入了一個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在英國讀書的時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圖書館和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讀書,縱情閱讀使他心境豁然開朗,并領悟到人類對理性的創(chuàng)造性。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1.本課兩篇文章都描述了作者的閱讀經142.在《讀書:目的和前提》中,黑塞認為獲得“真正的教養(yǎng)”的途徑有哪些?“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是什么?有什么特點?對我們的人生有什么作用?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1)作者認為獲得“真正的教養(yǎng)”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比如參加社會實踐等。(2)“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研讀世界文學,逐漸地熟悉掌握各國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們在作品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經驗和理想的巨大財富。特別是對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會使你感到滿足和幸?!皇且驗楂@得了僵死的知識,而是有了鮮活的意識和理解。(3)特點:這條路永無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時候走到盡頭;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時候將哪怕僅僅只是一個文化發(fā)達民族的全部文學通通讀完,更別提整個人類的文學了。正因為如此,才順勢提出讀杰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杰作。(4)對我們的人生的作用:有了鮮活的意識和理解,使我們感到滿足和幸福;領略人類所思、所求的廣闊和豐盈,從而在自己與整個人類之間,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動聯(lián)系;使我們集中心智;使我們的人生充實、高尚、有意義。這些都符合“真正的教養(yǎng)”的內涵,說明深入研讀世界文學確實是獲得真正的教養(yǎng)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2.在《讀書:目的和前提》中,黑塞認為獲得“真正的教養(yǎng)”的途153分析《上圖書館》引用的作用。[考點解讀]為了滿足表達中心的需要,文章中有時會引用大量的原始材料,或者詩詞、故事、書信、日記,或者別人的評價。因此,命題者有時從這個角度入手,要求分析引用這些材料的作用。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A第一段引用西蒙·德波伏娃的話有什么用意?B第九段引用莎士比亞的臺詞有什么作用?

A[明確]為了引出自己對圖書館讀書生活的熱愛。B[明確]說明人類創(chuàng)造了知識、理性,也點明文章的中心。3分析《上圖書館》引用的作用。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A第一16技巧點撥技巧點撥171.《讀書:目的和前提》黑塞認為讀書的目的和前提各是什么?請簡要回答。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讀書要不要有明確的目的?王佐良(1916—1995),詩人、翻譯家、教授、英國文學研究專家,浙江上虞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請結合課文內容和自身閱讀經歷,談一談閱讀對于人生的意義。2《上圖書館》文中主要記述了幾個圖書館?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記述這幾個圖書館的?讀書的場所教室,家里,圖書館,隨時隨地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鑒人,真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這美好之情之境,豈是玩物喪志的游手好閑之流所能領略的!注意文章中引用的作用。詩的首聯(lián)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在英國讀書的時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圖書館和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讀書,縱情閱讀使他心境豁然開朗,并領悟到人類對理性的創(chuàng)造性。3.要重視閱讀,樹立正確的讀書觀,提高自身修養(yǎng)。開放的心靈,從開放的圖書館開始。第六單元學習之道他不以學者的立場,而以自由自在的筆法,足可信賴的知識,娓娓道出他對讀書的看法,黑塞認為真正的修養(yǎng)不是為了追求功利,而是為了“精神和心靈的完善”。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觀點一:圖書館應該有長期積累起來的文化厚度,比如足夠豐富的圖書,足夠濃郁的氛圍,以及源源不斷的新書,要使讀者有書可讀,有新書可讀。圖書館應該讓公眾在信息海洋里找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而不至于迷失方向。圖書館應不再僅限于查閱資料,它應通過信息的搜集、分析、勘誤和重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圖書館有自己的責任,要樹立起人們對知識與文化的信仰。它有助于消除愚昧,開啟民智,培養(yǎng)起一代智慧、文明、進取的國民。4.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有句名言:“如果有天堂,那應是圖書館的模樣?!鄙鐣诎l(fā)展,我們的圖書館也應該與時俱進,你認為我們的圖書館應該發(fā)揮怎樣的作用?觀點二:要在社會上營造讀書向學的氛圍,即在每一個人心中建造起一座圖書館,現(xiàn)代人可以從中汲取營養(yǎng),潤澤因為忙碌、欲望、急切而變得焦慮的心靈,養(yǎng)成一種顧盼自如的文化氣度,這其實是一種文化重建。為什么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懷念老北大時期自由旁聽、自由進出圖書館的情景?為什么許多人感嘆杭州圖書館多年來一任拾荒者自由穿行?根源就在于,一個禁錮越少、門檻越低、聲音越雜的時代,才越有可能養(yǎng)成擁有健全心志、豐盈思想和自由靈魂的責任公民。開放的心靈,從開放的圖書館開始。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1.《讀書:目的和前提》黑塞認為讀書的目的和前提各是什么?請18

黑塞談讀書黑塞是個優(yōu)秀的作家,具備了作家本有的、深具人性的智慧,同時又是一個善于讀書、博覽書籍的人。他寫書,他愛書,所以最能知道書的魅力。他不以學者的立場,而以自由自在的筆法,足可信賴的知識,娓娓道出他對讀書的看法,黑塞認為真正的修養(yǎng)不是為了追求功利,而是為了“精神和心靈的完善”。讀書是獲得教養(yǎng)的主要途徑,人們在用心研究經典作品之后,便能發(fā)現(xiàn)世界、認識社會、完善自我修養(yǎng)。任務活動四素材積累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后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鉆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19素材運用心是有靈的,只要心不褪色,不沉淪,不蒼老,捧卷在手便有一種居高臨下滿目青山的大氣。你可以在“桃花源”里流連,在“赤壁”沉醉,也可以在“岳陽樓”下凝思,在“滕王閣”前遐想,你可以領略“秦月漢關”的悠遠,也可以體會“大漠孤煙”的悲壯。陸游有言:“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奔o曉嵐又云:“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在孤寂的書齋歲月里,如果加一些山水的點綴,那么在枯燥之中必然會增添一些晶瑩之彩、芳香之味和清冽之韻,讓我們即使在漆黑之夜,心中也會亮一盞不滅的燈。開卷讀山川,卷中有石上清泉,可洗濯我們心中的塵埃;卷中有綠湖白蓮,可賦予我們高潔的品德;卷中有奇峰峻巒,可賦予我們挺拔的人格……閱讀山川,不僅僅是在墨香中的漫游,更是我們人生高度的提升?!?jié)選自《開卷讀山川》素材運用20

在班上,一些同學不是沉迷于游戲就是刷手機追劇,班主任為此感到擔憂,計劃出一期黑板報,以“閱讀引領成長,書香浸潤人生”為主題。宣傳委員設計了一個“好書推薦”欄目,面向全班征稿。請你從《論語》《邊城》《老人與?!分腥芜x一部,寫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薦詞,介紹作品特點,激發(fā)閱讀興趣。(5分)任務活動五精練答案:①《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仁”的思想和教育原則,通過簡單對話和行動成功刻畫了孔子及其眾弟子個性鮮明的形象。其中很多名句朗朗上口,給人哲思,流傳至今。要了解漢文化,不能不讀《論語》。②《邊城》是沈從文最負盛名的代表作。它描繪了20世紀30年代湘西邊城淳樸的世道民風和天然的生活狀態(tài),表現(xiàn)人性的美好。少女翠翠乖巧淳樸,是美的化身,她的愛情故事卻是一首凄美的歌,讓人讀后留下無限的嘆惋。③《老人與海》是一部人與大自然搏斗的小說,是一部非常具有現(xiàn)實寓意的文學經典。作者海明威通過塑造圣地亞哥這一硬漢形象,謳歌了人類的永恒價值。小說寫的是一個老人,展現(xiàn)的卻是一個世界,留給了我們無盡的思考。(任選一部即可)在班上,一些同學不是沉迷于游戲就是刷手機追劇,班主21為了應對高考,我們必須讀幾部名著,對此,您有什么建議?開放的心靈,從開放的圖書館開始。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德國浪漫派最后一位騎士——赫爾曼·黑塞——節(jié)選自《開卷讀山川》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外語界泰斗級人物——王佐良小說寫的是一個老人,展現(xiàn)的卻是一個世界,留給了我們無盡的思考。任務活動二讀書文本,梳理文脈(2)前提:以個人的閱讀興趣為前提,同時還必須要以個性或人格作為前提。書是橋梁,讓人思接千里;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觀書于謙在上中學時,去學校的圖書館“公書林”翻閱英文小說,使作者養(yǎng)成了一個看英文雜志的好習慣。特別是對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會使你感到滿足和幸?!皇且驗楂@得了僵死的知識,而是有了鮮活的意識和理解。您覺得一個人一年應該讀多少本書合適?中國有句老話,叫開卷有益,您怎么看待這句話?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有句名言:“如果有天堂,那應是圖書館的模樣。3分析《上圖書館》引用的作用。為了應對高考,我們必須讀幾部名著,對此,您有什么建議?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3)特點:這條路永無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時候走到盡頭;您覺得讀書對于您的意義是什么?中國有句老話,叫開卷有益,您怎么看待這句話?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他不以學者的立場,而以自由自在的筆法,足可信賴的知識,娓娓道出他對讀書的看法,黑塞認為真正的修養(yǎng)不是為了追求功利,而是為了“精神和心靈的完善”。王佐良(1916—1995),詩人、翻譯家、教授、英國文學研究專家,浙江上虞人。1.《讀書:目的和前提》黑塞認為讀書的目的和前提各是什么?請簡要回答。詩的首聯(lián)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尾聯(lián)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在英國讀書的時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圖書館和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讀書,縱情閱讀使他心境豁然開朗,并領悟到人類對理性的創(chuàng)造性。您覺得一個人一年應該讀多少本書合適?這些都符合“真正的教養(yǎng)”的內涵,說明深入研讀世界文學確實是獲得真正的教養(yǎng)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尾聯(lián)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觀書有感[宋]朱熹讀書要不要有明確的目的?詩的首聯(lián)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請結合課文內容和自身閱讀經歷,談一談閱讀對于人生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觀點一)我覺得讀書是為了讓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樣子,能夠充實自己,并且能夠自主選擇自己的生活。(觀點二)讀書是為了自己以后能夠選擇自己想要走的道路,為了能夠在未來的人生中有更多的選擇,因此,讀書,是每一個人能夠擁有美好未來的必經之路。為了應對高考,我們必須讀幾部名著,對此,您有什么建議?為了應22第六單元學習之道13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第六單元學習之道13讀書:目的和前提上圖書館231.掌握基礎知識,理解文本內涵。2.學習緊扣中心話題,多角度論證,對比說理的寫作方法;注意文章中引用的作用。3.要重視閱讀,樹立正確的讀書觀,提高自身修養(yǎng)。素養(yǎng)目標1.掌握基礎知識,理解文本內涵。素養(yǎng)目標24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橋梁,讓人思接千里;書是翅膀,讓人心游萬仞。摩挲書頁,捧卷而讀,聆聽文化的鐘鳴,啜飲文化的甘露,我們每個人都能遇見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任務活動一群文閱讀,談讀書的感受

冬夜讀書示子聿陸游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觀書于謙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觀書有感[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橋梁,讓人思接千里25

冬夜讀書示子聿陸游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举p析】這是一首教子詩,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系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間接經驗是人們從書本中汲取營養(yǎng),學習前人的知識和技巧的途徑。直接經驗是直接從實踐中產生的認識,是獲取知識更加重要的途徑。只有通過“躬行”,把書本知識變成實際知識,才能發(fā)揮所學知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本詩通過寫陸游對兒子子聿的教育,告訴讀者做學問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26

觀書于謙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钏戳麟S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举p析】該詩盛贊書之好處,極寫讀書之趣,作者于謙,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詩人。他生性剛直、博學多聞。他的勤學苦練精神與他的高風亮節(jié)一樣名傳后世。這首詩寫詩人親身體會,抒發(fā)喜愛讀書之情,意趣高雅,風格率直,說理形象,頗有感染力。詩的首聯(lián)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頷聯(lián)用夸張、比喻手法寫詩人讀書的情態(tài)。一眼掃過三千字,非確數(shù),而是極言讀書之多之快,更表現(xiàn)詩人讀書如饑似渴的心情。胸無一點塵,是比喻他胸無雜念。這兩句詩使詩人專心致志、讀書入迷的情態(tài)躍然紙上,也道出了一種讀書方法。頸聯(lián)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說明勤讀書的好處,表現(xiàn)詩人持之以恒的精神?;钏浠弥祆洹队^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說堅持經常讀書,就像池塘不斷有活水注入,不斷得到新的營養(yǎng),永遠清澈?!皷|風”句是說勤奮攻讀,不斷增長新知,就像東風催開百花、染綠柳枝一樣依次而來,其樂趣令人心曠神怡。尾聯(lián)以貴公子反襯,顯示讀書人書房四季如春的勝景。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鑒人,真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這美好之情之境,豈是玩物喪志的游手好閑之流所能領略的!觀書27賞讀詩人提了個問題,這水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自問自答道,因為源頭總有活水補充,一直不停地流下來。詩人在贊美讀書中有所領悟,心靈上感知的暢快、清澈、活潑,用水塘和云影的映照暢敘出來了。他的心靈為何這樣澄明呢?因為總有像活水一樣的書中新知,在源源不斷地給他補充啊。朱熹用這兩句詩來說明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用心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源頭活水,汲取源頭活水,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觀書有感[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賞讀詩人提了個問題,這水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自問自答道,因281.您最早接觸的中國作家是哪一位?2.您覺得讀書對于您的意義是什么?3.中國有句老話,叫開卷有益,您怎么看待這句話?4.您覺得一個人一年應該讀多少本書合適?5.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從閱讀中找到靈魂的慰藉嗎?6.為了應對高考,我們必須讀幾部名著,對此,您有什么建議?7.讀書要不要有明確的目的?任務活動二談自己讀書的目的、方式和場所1.您最早接觸的中國作家是哪一位?任務活動二談自己讀書的29任務活動二談自己讀書的目的、方式和場所讀書的目的為了考試,升學,賺錢,陶冶情操……讀書的方式手機,電腦,紙質書讀書的場所教室,家里,圖書館,隨時隨地1.您最早接觸的中國作家是哪一位?2.您覺得讀書對于您的意義是什么?3.中國有句老話,叫開卷有益,您怎么看待這句話?4.您覺得一個人一年應該讀多少本書合適?5.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從閱讀中找到靈魂的慰藉嗎?6.為了應對高考,我們必須讀幾部名著,對此,您有什么建議?7.讀書要不要有明確的目的?任務活動二談自己讀書的目的、方式和場所讀書的目的為30任務活動二讀書文本,梳理文脈1.《讀書:目的和前提》黑塞認為讀書的目的和前提各是什么?請簡要回答。

[明確](1)目的:讀書絕不是要使我們“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們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虛假的慰藉來麻痹我們,使我們對無意義的人生視而不見,而是正好相反,要幫助我們將自己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充實、高尚,越來越有意義。(2)前提:以個人的閱讀興趣為前提,同時還必須要以個性或人格作為前提。[明確](1)公書林,清華圖書館,包德林圖書館,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2)時間順序。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長過程來記述這幾個圖書館的。2《上圖書館》文中主要記述了幾個圖書館?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記述這幾個圖書館的?任務活動二讀書文本,梳理文脈1.《讀書:目的和前提》黑塞認31《讀書:目的和前提》結構圖示《讀書:目的和前提》結構圖示32《上圖書館》結構圖示《上圖書館》結構圖示33識作者德國浪漫派最后一位騎士——赫爾曼·黑塞赫爾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國,德國作家、詩人。1919年遷居瑞士,1923年46歲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獲多種文學榮譽,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①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歲。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為題材,表現(xiàn)對過去時代的留戀,也反映了同時期人們的一些絕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東方之旅》《玻璃球游戲》等。外語界泰斗級人物——王佐良王佐良(1916—1995),詩人、翻譯家、教授、英國文學研究專家,浙江上虞人。專于英國文學的研究。著有《英國十七世紀劇作家韋勃斯特的文學聲譽》(英文)、《英國文學論文集》,譯有〔英〕《彭斯詩選》⑤,中譯英《雷雨》(曹禺著)。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識作者外語界泰斗級人物——王佐良34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1.本課兩篇文章都描述了作者的閱讀經歷和樂趣,請根據(jù)文本內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階段的讀書選擇和讀書的感受與思考。

黑塞是按照時間順序和對書籍內容的領悟來寫自己對閱讀的選擇的。在少年時代,黑塞先是把顯得無聊的藏書整個翻了一遍,終于發(fā)掘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如《魯濱遜漂流記》《一千零一夜》;因為這兩部書的吸引,黑塞開始閱讀之前幾乎看不懂的書,如巴爾扎克的作品。又過了若干年,黑塞在父親的指點下,開始閱讀中國古典作品的譯本,如“中國叢書”(《論語》《道德經》《莊子》《孟子》《呂氏春秋》和《中國民間童話》),還有中國的抒情詩和中國通俗小說。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1.本課兩篇文章都描述了作者的閱讀經35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1.本課兩篇文章都描述了作者的閱讀經歷和樂趣,請根據(jù)文本內容梳理一下作者不同階段的讀書選擇和讀書的感受與思考。

王佐良是按照自己的成長過程來寫與這幾個圖書館的緣分的。在上中學時,去學校的圖書館“公書林”翻閱英文小說,使作者養(yǎng)成了一個看英文雜志的好習慣。在清華大學時,王佐良去清華圖書館讀書,讀到了很多外國論著,使作者進入了一個知識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在英國讀書的時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圖書館和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讀書,縱情閱讀使他心境豁然開朗,并領悟到人類對理性的創(chuàng)造性。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1.本課兩篇文章都描述了作者的閱讀經362.在《讀書:目的和前提》中,黑塞認為獲得“真正的教養(yǎng)”的途徑有哪些?“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是什么?有什么特點?對我們的人生有什么作用?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1)作者認為獲得“真正的教養(yǎng)”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比如參加社會實踐等。(2)“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研讀世界文學,逐漸地熟悉掌握各國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們在作品中留給我們的思想、經驗和理想的巨大財富。特別是對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會使你感到滿足和幸?!皇且驗楂@得了僵死的知識,而是有了鮮活的意識和理解。(3)特點:這條路永無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時候走到盡頭;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時候將哪怕僅僅只是一個文化發(fā)達民族的全部文學通通讀完,更別提整個人類的文學了。正因為如此,才順勢提出讀杰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杰作。(4)對我們的人生的作用:有了鮮活的意識和理解,使我們感到滿足和幸福;領略人類所思、所求的廣闊和豐盈,從而在自己與整個人類之間,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動聯(lián)系;使我們集中心智;使我們的人生充實、高尚、有意義。這些都符合“真正的教養(yǎng)”的內涵,說明深入研讀世界文學確實是獲得真正的教養(yǎng)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2.在《讀書:目的和前提》中,黑塞認為獲得“真正的教養(yǎng)”的途373分析《上圖書館》引用的作用。[考點解讀]為了滿足表達中心的需要,文章中有時會引用大量的原始材料,或者詩詞、故事、書信、日記,或者別人的評價。因此,命題者有時從這個角度入手,要求分析引用這些材料的作用。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A第一段引用西蒙·德波伏娃的話有什么用意?B第九段引用莎士比亞的臺詞有什么作用?

A[明確]為了引出自己對圖書館讀書生活的熱愛。B[明確]說明人類創(chuàng)造了知識、理性,也點明文章的中心。3分析《上圖書館》引用的作用。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A第一38技巧點撥技巧點撥391.《讀書:目的和前提》黑塞認為讀書的目的和前提各是什么?請簡要回答。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讀書要不要有明確的目的?王佐良(1916—1995),詩人、翻譯家、教授、英國文學研究專家,浙江上虞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請結合課文內容和自身閱讀經歷,談一談閱讀對于人生的意義。2《上圖書館》文中主要記述了幾個圖書館?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記述這幾個圖書館的?讀書的場所教室,家里,圖書館,隨時隨地讀書可以明理,可以賞景,可以觀史,可以鑒人,真可謂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這美好之情之境,豈是玩物喪志的游手好閑之流所能領略的!注意文章中引用的作用。詩的首聯(lián)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從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隨、愁苦與共,形象地表明詩人讀書不倦、樂在其中。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在英國讀書的時候,王佐良去包德林圖書館和英國博物館的圓形圖書館讀書,縱情閱讀使他心境豁然開朗,并領悟到人類對理性的創(chuàng)造性。3.要重視閱讀,樹立正確的讀書觀,提高自身修養(yǎng)。開放的心靈,從開放的圖書館開始。第六單元學習之道他不以學者的立場,而以自由自在的筆法,足可信賴的知識,娓娓道出他對讀書的看法,黑塞認為真正的修養(yǎng)不是為了追求功利,而是為了“精神和心靈的完善”。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觀點一:圖書館應該有長期積累起來的文化厚度,比如足夠豐富的圖書,足夠濃郁的氛圍,以及源源不斷的新書,要使讀者有書可讀,有新書可讀。圖書館應該讓公眾在信息海洋里找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而不至于迷失方向。圖書館應不再僅限于查閱資料,它應通過信息的搜集、分析、勘誤和重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圖書館有自己的責任,要樹立起人們對知識與文化的信仰。它有助于消除愚昧,開啟民智,培養(yǎng)起一代智慧、文明、進取的國民。4.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有句名言:“如果有天堂,那應是圖書館的模樣?!鄙鐣诎l(fā)展,我們的圖書館也應該與時俱進,你認為我們的圖書館應該發(fā)揮怎樣的作用?觀點二:要在社會上營造讀書向學的氛圍,即在每一個人心中建造起一座圖書館,現(xiàn)代人可以從中汲取營養(yǎng),潤澤因為忙碌、欲望、急切而變得焦慮的心靈,養(yǎng)成一種顧盼自如的文化氣度,這其實是一種文化重建。為什么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懷念老北大時期自由旁聽、自由進出圖書館的情景?為什么許多人感嘆杭州圖書館多年來一任拾荒者自由穿行?根源就在于,一個禁錮越少、門檻越低、聲音越雜的時代,才越有可能養(yǎng)成擁有健全心志、豐盈思想和自由靈魂的責任公民。開放的心靈,從開放的圖書館開始。任務活動三探究文本內容1.《讀書:目的和前提》黑塞認為讀書的目的和前提各是什么?請40

黑塞談讀書黑塞是個優(yōu)秀的作家,具備了作家本有的、深具人性的智慧,同時又是一個善于讀書、博覽書籍的人。他寫書,他愛書,所以最能知道書的魅力。他不以學者的立場,而以自由自在的筆法,足可信賴的知識,娓娓道出他對讀書的看法,黑塞認為真正的修養(yǎng)不是為了追求功利,而是為了“精神和心靈的完善”。讀書是獲得教養(yǎng)的主要途徑,人們在用心研究經典作品之后,便能發(fā)現(xiàn)世界、認識社會、完善自我修養(yǎng)。任務活動四素材積累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后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鉆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41素材運用心是有靈的,只要心不褪色,不沉淪,不蒼老,捧卷在手便有一種居高臨下滿目青山的大氣。你可以在“桃花源”里流連,在“赤壁”沉醉,也可以在“岳陽樓”下凝思,在“滕王閣”前遐想,你可以領略“秦月漢關”的悠遠,也可以體會“大漠孤煙”的悲壯。陸游有言:“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奔o曉嵐又云:“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痹诠录诺臅S歲月里,如果加一些山水的點綴,那么在枯燥之中必然會增添一些晶瑩之彩、芳香之味和清冽之韻,讓我們即使在漆黑之夜,心中也會亮一盞不滅的燈。開卷讀山川,卷中有石上清泉,可洗濯我們心中的塵埃;卷中有綠湖白蓮,可賦予我們高潔的品德;卷中有奇峰峻巒,可賦予我們挺拔的人格……閱讀山川,不僅僅是在墨香中的漫游,更是我們人生高度的提升?!?jié)選自《開卷讀山川》素材運用42

在班上,一些同學不是沉迷于游戲就是刷手機追劇,班主任為此感到擔憂,計劃出一期黑板報,以“閱讀引領成長,書香浸潤人生”為主題。宣傳委員設計了一個“好書推薦”欄目,面向全班征稿。請你從《論語》《邊城》《老人與?!分腥芜x一部,寫一段100字左右的推薦詞,介紹作品特點,激發(fā)閱讀興趣。(5分)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