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教學中的三個“三”_第1頁
習作教學中的三個“三”_第2頁
習作教學中的三個“三”_第3頁
習作教學中的三個“三”_第4頁
習作教學中的三個“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7—習作教學中的三個“三”

張海萍

習作教學要教寫作思維已成為共識。那么,什么是“寫作思維〞?余映潮老師老師曾說:“所謂‘寫作思維,就是從大量的文章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表達習慣及表達規(guī)律〞。在習作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關于“三〞的表達規(guī)律。

一、故事描述中的“一波三折〞

平鋪直敘的故事難以引發(fā)讀者的興趣,文似看山不喜平,懸之又懸妙趣生。寫作時將事情層波疊浪,層層推進,逐層深化,能表達出故事情節(jié)的緊張感和節(jié)奏感。在統(tǒng)編語文教材選編的課文中,這樣的情節(jié)隨處可見,如《扁鵲治病》一文中的扁鵲三見蔡桓侯,一見說皮膚有小病;二見說病已經發(fā)展到皮肉之間;三見說已經發(fā)展到腸胃里?!堵芬晃闹谢ⅠW著賊,賊騎著虎;虎甩掉賊,賊躥上樹;虎和賊都以為對方是“漏〞,都嚇暈過去?!赌莻€星期天》一文中的三個情節(jié),母親允許帶“我〞出去玩,買完菜就去;睡醒午覺就去;等母親洗完衣服就去。故事中的“一波三折〞就是要學會“折騰〞,折騰出三個情節(jié),讓故事具有可讀性和曲折感。

習作教學中,假如能引導學生運用這種寫作思維,就能讓學生寫出生動好玩兒的故事。如在教學中讓學生編寫童話故事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折騰〞出故事的曲折感,寫出一波三折的習作。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編寫童話故事:(1)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他做了什么事?(2)他在做這件事時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樣戰(zhàn)勝的?(3)他遇到了哪些困難?假如遇到大量困難,你要選擇哪幾種困難來寫?為什么?(4)在他戰(zhàn)勝這些困難的過程中,他的心情有什么變化?請你畫出一個故事情節(jié)圖,標出心情變化的過程。(5)根據(jù)情節(jié)和情感變化圖寫故事、修改故事。在寫主人公遇到的困難時,學生抓住三次來寫就可以了,由于古人有言“事不過三〞,一波三折能極大限度地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學生把握了關于“一波三折〞的寫作結構思維,就能在寫事的習作中遷移運用。如寫《難忘的一件事》《第一次》等寫事作文,既可以抓住事情的一波三折來寫,也可以抓住心情的一波三折來寫;而寫《神秘的探險之旅》時可以抓住“三次遇險〞來構思進行習作。

二、讀寫結合中的“舉一反三〞

孔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大約意思是,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大量事情,即要能靈活地思考,把學到的知識或方法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事情上。在閱讀與寫作結合的過程中,學生從認識、理解到遷移運用,離不開舉一反三。舉一反三是讀寫訓練的一種模式,是由此及彼的一種遷移訓練,也是一種技能或方法由生疏到熟練運用的過程。在舉一反三的讀寫過程中,學生聯(lián)系生活或已有知識進行遷移訓練,在語言實踐中把握習作方法,內化習作方法,改變自己的認知結構,提高習作能力。

在讀寫結合中進行舉一反三的訓練,可以結合段的結構、篇章的結構或表達方式進行,關鍵是教師要有這樣的思維和訓練意識。如段的結構中的舉一反三練習,在《肥沃的西沙群島》一文中描寫海水的段落可以練習因果結構,先寫結果,再寫原因。篇章結構的舉一反三訓練,在《大自然的聲音》一文中可以練習先總后分的結構,課文先總寫大自然有大量美好的聲音,再分寫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動物是大自然的歌手。在教學《大自然的聲音》一文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1.閱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大自然的哪些聲音,完成思維導圖(大自然有大量美好的聲音;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

2.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美好的聲音〞?試著聯(lián)系自己聽到的聲音填一填:大自然有

這些美好的聲音;廚房是一個音樂廳,有

這些美好的聲音。

3.讀一讀,看看課文中第一句話和后面的三個小項是什么關系?依照這樣的方法,請你聯(lián)系熟悉的一樣事物,先總述特點,再分別從三個方面填一填。如“春天是一位畫家〞“秋天的落葉〞“魅力家鄉(xiāng)〞。

4.選擇一個內容依照“總分〞的結構寫一寫。假如你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構思寫下來。

在教學中,學生的寫作思維一旦開啟,聰慧之泉就會源源不斷。如一個學生先寫“春天是一位畫家〞,然后分別寫了“他畫了山川綠原〞“他畫了桃紅柳綠一片〞“他畫了春種人家〞。依照這個學生的寫作思路,不僅寫出了山野春天的變化與河邊桃樹楊柳的漂亮,也寫出了地里種豆的農民一家。

表達的中的“舉一反三〞訓練在教學中也很常見。如“反復〞的表達方法。在統(tǒng)編語文四年級上冊《走月亮》一文中“啊,我和阿媽走月亮〞就出現(xiàn)了四處,每一次出現(xiàn),就代表地點有變化,教學這種反復的寫法,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情,用不同的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舉一反三的遷移,如出示三幅佤族村寨的圖片(圖片一是稻田片片,芭蕉樹上的芭蕉成熟;圖片二是佤族祭祀廣場;圖片三是新建的小學校)對學生進行訓練。

在習作教學中,量的訓練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產生質變。假如每一次閱讀教學都伴隨著“舉一反三〞的寫作訓練,學生就能在讀寫訓練中獲得多角度的、靈動的表達技能,并能在形式多樣的綜合訓練中提高習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探究寫作中的“舉三反一〞

與“舉一反三〞相反的另一種思維方式是“舉三反一〞?!芭e一反三〞是演繹,“舉三反一〞則是歸納。在探究性寫作中,這種“舉三反一〞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統(tǒng)編語文教材倡導大單元視域下的教學設計。置身于大單元視域下的習作教學中的探究性寫作,就可以在補充相像或相關資料的前提下,讓學生自主探究寫作方法,遷移寫作方法。如在探究“物我相融〞的寫作方法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的教學過程:

1.閱讀相關課文片段,說一說在寫法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我突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乳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過來,我就翩翩起舞,乳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中止了舞蹈,悄悄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開心。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課文《荷花》片段)

(2)我閉上眼睛,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我的頭發(fā)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血液變成樹汁,在年輪里旋轉、流淌。(課文《山中訪友》片段)

(3)烈日炎炎下,我盛開笑臉,高高的身軀立在地里,臉盤上鵝黃色的花瓣在陽光下泛著奪目的光。一只只頑皮可愛的蜜蜂在我的臉龐上嗡嗡地邊歌邊舞,陪我一起做游戲。有時,他們還親吻我臉龐里籽粒上展開的黃色的小帽子呢。(課文《向日葵》片段)

2.此時與“荷花〞“樹〞“向日葵〞有什么區(qū)別?

3.的想象和聯(lián)想與物有什么聯(lián)系?

4.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5.這種寫作方法有什么特點?(把“我〞想象成物,把物想象成“我〞,“我〞就是物,物就是“我〞,物“我〞相融;“我〞具有物的特點)

6.運用這樣的寫作方法把下面的文段補充完整:

我的家鄉(xiāng)

我的家鄉(xiāng)在農村,那兒風景幽美,空氣清爽。特別是秋天的園子里更是美不勝收。

園子里,梨兒黃橙橙的,泛著金光,閃閃發(fā)亮,在青綠間露出一張張笑臉。一片片綠油油的白菜翠色欲滴,宛如給園子鋪上了一塊綠色的地毯。青里透紅的石榴掛在枝頭,咧開嘴甜甜地笑著。更令人心曠神怡的是,空氣中散發(fā)著迷人的幽香。放眼望去,滿園一片金黃,偶爾點綴著一點綠色,分外和諧。一陣陣微風吹過,片片落葉飄飄揚揚,宛如一只只彩蝶,隨風翩翩起舞。

站在園子里,我

。

在教學中先出示三個或三個以上同類型的課文例段,引導學生閱讀分析,在探究的基礎上提取上面出示的課文片段的寫作規(guī)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