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傳歌者王洛賓_第1頁
作者簡介:傳歌者王洛賓_第2頁
作者簡介:傳歌者王洛賓_第3頁
作者簡介:傳歌者王洛賓_第4頁
作者簡介:傳歌者王洛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1傳歌者王洛賓1989年,當王洛賓重獲盛名后,有人問他:一輩子坐過這么多年的牢,有什么感受?他先后三次入獄,時間長達十九年。王洛賓回答:“坐牢很幸福?!币粫r語驚四座。他后來解釋道:“坐牢讓我接觸了這么多不同的民族,搜集了這么多民歌?!?975年出獄時,他一無所有,身邊僅有從獄中搜集的三大本民歌集和一包音樂研究札記。上世紀90年代,“王洛賓熱”火爆一時,甚至潮流般席卷而過港澳臺及海外華人圈。他的歌比他的名字更響亮,《在那遙遠的地方》、《達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掀起你的蓋頭來》……已成傳世經典?;仡櫷趼遒e的一生,其曲折坎坷,難以形盡,因歌被提攜,也因歌獲罪,而在人生最絕望的時候撫慰他心靈的還是一支歌。他曾說過:“我最得意的是在痛苦中寫成的作品,因為痛苦中的美比幸福中的美更真實?!?.被六盤山的“花兒”留住了王洛賓是地道的北京人,1913年12月28日,他出生于北平東城牛角灣藝華胡同的一個平民家庭。今年是他的誕辰百年。父親愛好音樂,喜歡唱京劇、昆劇,會演奏多種民族樂器,王洛賓還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父親就將孩子們組成一個家庭小樂隊,常在一起演奏《梅花三弄》、《陽關三疊》等曲目。1930年,王洛賓順理成章報考了北平師范大學音樂系,學習西洋音樂。他遇到人生的伯樂:聲樂老師霍洛瓦特夫人。她是被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姑姑,十月革命后隨丈夫流亡到中國。她六十多歲了,牙齒差不多掉光,為保持發(fā)聲的完整規(guī)范,唱到高音處常要用手抵著假牙。她讓王洛賓對藝術有了某種更深的認識,權勢財富均可一夜傾覆,而藝術卻是永恒的?;袈逋咛胤蛉丝粗型趼遒e的天賦才華,對他悉心輔導。她說師范學校培養(yǎng)的是音樂教師,但你是要成為一個音樂家的,極力鼓動他去自己的母校巴黎音樂學院求學。畢業(yè)后,王洛賓做過幾年中學音樂教師,他一直在為去巴黎圓夢積攢學費。1937年,就在手續(xù)已經辦下來的時候,母親去世了,接著七七事變爆發(fā),家國突變,巴黎去不成了。王洛賓不愿留下來為日本人工作,他選擇帶著戀人杜明遠去大后方抗日。1937年底,婚后的他們加入了丁玲領導的西北戰(zhàn)地服務團。在這里,王洛賓結識了不少文化名人,作曲家李劫夫、周巍峙,詩人塞克,還有作家蕭軍蕭紅夫婦。1938年,一行人轉往大西北進行抗日宣傳活動。途經六盤山,天降暴雨,只好停在小旅店里歇息。老板娘人稱“五朵梅”,年輕時是這一帶有名的山歌手,王洛賓聽說后就請她給大家唱歌。雨過天晴,“五朵梅”站在半山腰爽朗朗唱了一曲當地的“花兒”:走哩走哩越遠了,眼淚花兒漂滿了……王洛賓當場就被震住了。這是支凄涼的走西口民歌,樸實而又委婉,經“五朵梅”滄桑深沉的嗓子一演繹,更具難以言喻的魅力。詩人塞克撞撞他的肩膀:“去什么巴黎?。磕懵犅犨@個,別走了!”王洛賓好似醍醐灌頂:大西北有如此美妙的歌謠,他要去尋找它們的源頭。王洛賓開始每到一處,就注意收集各地的民歌,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造。聯歡會上維族小伙哼了一首歌,他獨具慧眼,從磕磕絆絆翻譯的“達坂城”、“辮子”、“老婆”、“漂亮”等幾個零星詞匯中,改編出了膾炙人口的《達坂城的姑娘》;《半個月亮爬上來》原是喀什古老的舞曲,被他重新填詞,改成慢板的抒情曲,而《哪里來的駱駝隊》的曲調改編自以前絲路中途妓院流行的歌……時任青海省主席的馬步芳偶然聽過王洛賓唱歌,很賞識他的才華。1939年西北抗戰(zhàn)劇團解散后,王洛賓便和妻子去了青海。1939年,導演鄭君里來青海拍攝紀錄片《民族萬歲》,王洛賓應邀協(xié)助攝制組工作。他們駐扎在青海湖金銀灘千戶長同曲乎家的大院子里,同曲乎三女兒卓瑪是當地最美的姑娘,她被選中出演牧羊女,王洛賓也穿上藏袍扮演和她一起趕羊的幫工。趕羊時他不留神在卓瑪騎的馬屁股上抽了一鞭子,馬受驚了,卓瑪回頭盯了他一眼,好像是很生氣又好像很高興。大家繼續(xù)前行,卓瑪卻悄悄溜到王洛賓身后,甩起鞭子在他背上輕輕地抽了一鞭,留下一串銀鈴般的笑聲。幾天后,攝制組拍完要告別了,大家都依依不舍,送別的時刻,王洛賓心頭一緊,一首情歌從心底浮出,《在那遙遠的地方》就這樣誕生了。這首改編自哈薩克民歌的曲目,生動流暢,極具浪漫氣息,遙遠的地方佇立著一位好姑娘……2.脫下軍服換上軍服王洛賓到了大西北廣闊的天地,如魚得水般自在,他常常騎著馬,跟牧民外出采風。杜明遠是大小姐出身,西寧城的生活對她來說太枯燥了,這里甚至沒有電燈!兩人的感情出現了裂痕。王洛賓1939年改編了《青春舞曲》:“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會來”,少有的略帶憂郁的調子,這或許與他其時的心境有關。杜明遠在青海呆了一年,獨自回了蘭州。1941年,王洛賓去蘭州,兩人登報離婚?;厍嗪5穆飞?,他被人用槍頂住了后背,以共黨嫌疑犯的身份被抓進蘭州的沙溝監(jiān)獄。原來杜明遠的情人徐則林,是一個軍統(tǒng)特務,他告密陷害了王洛賓。王洛賓雖與蕭軍、塞克走得很近,宣傳抗日,但他并不是共產黨員。他被關進了特殊待遇的“小號”,寬1.5米長1.5米,想伸直腿的時候只能站著。獄中三年,王洛賓養(yǎng)成了一個終身習慣:睡覺從此只能蜷縮著,無法伸直腿。在監(jiān)獄里,王洛賓將牙膏皮卷起來做筆,寫了第一首囚歌《炊煙》,草原上黃昏的炊煙是自由的。放風的時候,樂觀開朗的他就給難友們唱歌,甚至跳新疆舞。一個八個月大時就被帶進監(jiān)獄的小姑娘,一天神奇地把手伸到他面前:“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痹瓉硎潜O(jiān)獄看守給她的一顆蠶豆。王洛賓的眼睛濕潤了,他用牙膏皮為小女孩寫了一首《蠶豆謠》。1944年5月,在馬步芳的營救下,王洛賓出獄了。后來有人指責他為什么要投到一個劊子手的門下,王洛賓講了個故事:有個人不幸落水,岸上伸來一只援救的手,求生的本能讓落水者拖住這只手攀援而上,得以活命。后來有人告訴他,救你的是個強盜,你不應該跟他走。落水者說,那么,我只好淹死了。這個被救者就是我。王洛賓被提攜為國民黨第四十集團軍軍官訓練團音樂教官,后來又擔任國民黨西北行政長官公署政工處上校文化高參。這身國民黨軍服,給他的后半生帶來無數的磨折與艱辛。1945年,他和17歲的女護士黃玉蘭結婚了?;榍皬奈匆娺^面,但兩人婚后感情很好。王洛賓后來向妻子坦白,當初他抱著“對生活的報復”的想法。1949年7月的一天,馬步芳叫來王洛賓:“蘭州要打仗了,你回青海去吧,你是個文化人,這里不需要你了?!?月,西寧解放了。王洛賓準備舉家遷回北平,回去繼續(xù)當個音樂教師。解放軍一兵團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馬寒冰,在舊政府人員名單上看到了王洛賓的名字,心想這不是《在那遙遠的地方》的作者嗎?他找到王洛賓,一番懇談后,邀他隨軍挺進新疆。王洛賓甚至沒和家人商量,立刻就放棄了回鄉(xiāng)的打算。多年來,他用新疆少數民族的音樂素材創(chuàng)作了許多歌,卻從未去過新疆,一直深以為憾。王洛賓參軍,當時有一些人很不滿。抗戰(zhàn)時期,王洛賓曾給馬步芳的騎兵師寫過一首《戰(zhàn)馬歌》,這首歌仍在馬家軍中傳唱。解放軍一兵團與馬家軍打過多年的仗,最恨就是馬步芳。司令員王震力排眾議:“你的歌子,我早就聽過了,你參加了我們的隊伍,我們很歡迎!”王洛賓后將王震的一首詩“白雪罩祁連,烏云蓋山巔。草原秋風狂,凱歌進新疆”,譜成了大合唱《凱歌進新疆》。這首雄壯的戰(zhàn)歌隨解放軍進軍新疆的步伐唱遍天山南北、帕米爾高原。在酒泉,王洛賓收到一封任命書,被任命為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zhàn)軍第一兵團政治部文藝科副科長。3.十五年牢獄攢下三本民歌集安穩(wěn)日子沒能持續(xù)多久。1950年初春,留在西寧的妻子給王洛賓寫來信說,家被查抄了。因為王洛賓當過馬家軍的上校,她成了反革命家屬。家里連一包棉花都被收走了。王洛賓急忙請假回了西寧,他聽說,曾經與他一起組建青海兒童抗戰(zhàn)劇團的副團長趙永鑒一解放就被槍斃了,妻子的姐姐因嫁給了當地的地主受到很大的沖擊,嚇到不敢再待下去,整個西北都不敢待了。他給新疆軍區(qū)寄去一封辭職信,以為就沒事了,帶著全家遷回北京。1951年,王洛賓在課堂上被捕了,押往新疆。妻子剛生下小兒子,遭受如此重大打擊,一個月后就離開了人世。1952年新疆軍區(qū)軍法處以“長期逾假不歸”判處他勞役兩年。南疆軍區(qū)政委、獨臂將軍左齊到烏魯木齊開會,聽說了此事,他提出把王洛賓帶到喀什去,甚至為王洛賓寫了一份保證書,擔保他不會越境不會逃跑。后來有人問左齊為什么要救王洛賓,他說:“只有一個原因,因為我喜歡他的《達坂城的姑娘》。”王洛賓在南疆軍區(qū)文工團監(jiān)督使用,相對還算寬松,他在南疆的喀什、和田一帶采風,創(chuàng)作了大合唱《英雄的駱駝隊》,全軍匯演得了二等獎。由于他的積極改造和工作突出,1954年他重新恢復了軍籍,把三個兒子都接到了新疆。但風云突變再次不期而至,1960年他再次入獄,以“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反革命分子”罪被判刑15年!據其小兒子王海成寫道,父親去世前才告知他,當年他為文工團一名被領導污辱的女演員打抱不平,寫了一份揭發(fā)材料,但該領導不但沒被查處,他卻被投進了監(jiān)獄。王洛賓從前為馬步芳工作的案底又被翻出來。1958年,他為大受歡迎的音樂劇《步步緊跟毛主席》寫的主題歌《薩拉姆,毛主席》,也遭大肆批判:薩拉姆是維吾爾語“衷心祝?!钡囊馑?,但聽上去很像“殺了毛主席”。1963年,因文工團創(chuàng)作需要,王洛賓假釋出獄,但他不能穿軍服,屬于戴罪服務。他同時也給該團的演員教授樂理知識,學生中有人后來成為新疆知名的歌唱家。他相繼寫出了《江巴拉汗》、《我愿變成一只百靈鳥》等40多首歌曲。不過他的作品都不準許署真名,于是王洛賓用了一個筆名:艾依尼丁,這個維吾爾族名字意思是富有者。在他一無所有的時候,他的筆名是富有者。但到了1964年10月,文化部下發(fā)了通知《關于停止演唱反革命分子王洛賓的歌曲的決定》,所有與他有關聯的歌曲都從節(jié)目單中劃去了。他的境遇又變了,他后來甚至不被允許邁出單位的大院。1965年的一天,沒有任何征兆,王洛賓騎著自己的永久牌自行車“出走”了。他一輩子最愛騎自行車,晚年直到80多歲了出門就跨上一輛自行車。他漫無目的,騎著車一路東去,一直騎到吐魯番,發(fā)現自己忘帶糧票,沒糧票就買不上吃的,于是又折返回來。這件事沖動得十足傻氣,而又天真得“很王洛賓”。他被抓回來以后,事情被定性得很嚴重。全家從團里的房子被趕出來,無居可棲。他本人也被再次投入監(jiān)獄,整整關了10年。不過也有人說他是幸運的,在監(jiān)獄里躲過了“文革”。新疆第一監(jiān)獄匯集了全疆四面八方來的犯人,各個民族都有,大家每天在磚場干著繁重的體力活,勞動之余,他總會主動找他人收集當地的民歌。對方說沒勁兒唱了,王洛賓就把每天兩個窩窩頭省下一個來,交換對方繼續(xù)唱下去,就這樣日復一日攢下了三大本民歌集?!陡吒叩陌讞睢?、《撒阿黛》是他這一時期在獄中寫的兩首著名的歌,都被收入大學聲樂教材。后者作于1974年,是為一個女獄警撒阿黛而寫。這個維族姑娘18歲剛畢業(yè)就分到監(jiān)獄工作。她生得非常的美,對待女犯人也很善良。王洛賓在一次采訪中回憶道:“工地的生活太寂寞了,來一只小麻雀,大伙都覺得像見了親人似的……每天上工,撒阿黛都會來開大門,大家都會盯著她走完80公尺……”“就因為生活中有這樣的美,似乎人就可以活下去?!蓖趼遒e刑滿出獄時,還給撒阿黛寫了一封信:我走了,我感謝你,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助過我。雖然姑娘不知道他為什么要感謝她。4.爭議王洛賓1975年王洛賓出獄時,他已62歲了,此后5年他仍處于“被剝奪政治權利”。沒有戶口房子單位,也不想給兒子們添麻煩,他一度堅持留在監(jiān)獄編外的新生隊里,最后還是被攆出去了。年過花甲的他,靠在工地做點小工維持生計。直到1981年,這種窘迫不堪的局面,被一篇稿子所改變。新華社駐新疆分社記者趙全章深入采訪過王洛賓后,在新華社內參作了全面報道,得到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宋任窮的親筆批示。當年,新疆軍區(qū)召開平反大會,為王洛賓恢復名譽和軍籍。當能重新自如地開始創(chuàng)作時,他惜時如金。王洛賓曾對丁玲說:“我身子骨還行,我要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彼矚g一個人待著,不愿意別人陪著他,甚至有點不近情理。王海成寫道,父親覺得有人陪好像是在監(jiān)視他。在監(jiān)獄里,他時時覺得小門上有雙眼睛在日日夜夜地盯著自己……所以直到生命的盡頭,王洛賓也沒有請一個保姆照顧他的生活,全都自理。1988年臺灣歌手凌峰到新疆拍電視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其中介紹了王洛賓;香港女作家夏婕又赴新疆采訪他,“西部歌王”、“西部民歌之父”的提法漸漸傳開,很多人才知道那么多一直傳唱的歌曲都是由同一人改編的,而他歷經浩劫還活在人間。1990年,著名女作家三毛走進了烏魯木齊幸福路王洛賓的寓所,更將“王洛賓熱”推向了高潮。兩人年齡相差整整30歲,似有似無的戀情,留下長久以來的眾說紛紜。次年三毛去世后,王洛賓寫了一首獻給死者的戀歌《等待》:“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且莫對我責怪……”他曾說,“盡管我這一生很坎坷,我的愛情都沒有好的結果,我仍然覺得,愛情就是信仰?!倍?993年,王洛賓這枚熱詞,直接引發(fā)了一場音樂界關于民歌著作權問題的大討論。王洛賓將《在那遙遠的地方》等十首歌曲在臺灣的著作權以2萬元轉讓給凌峰一事,遭致不少猛烈的批評,某些人質疑他將民歌說成自己的作品,是侵犯了民歌的著作權。1996年,中國音樂著作權協(xié)會出具了結論:“在沒有具體人或代理人提出版權要求時,誰改編、整理的,版權就應該歸誰?!辈贿^這并不意味著,民歌原型的著作權被壟斷,民歌是集體意識的留存,改編者享有的是對改編作品的著作權。一首歌需要區(qū)分界定的是單純的記譜、極少的加工改動,還是后期的藝術改編。王洛賓挖掘西部民歌之功,可謂歷史性的貢獻。大部分少數民族民歌本身的形態(tài),其實并不適宜廣泛流傳,王洛賓所改編的民歌最大特點就是,極具本民族音樂的特點又賦予漢族詩歌的神韻,優(yōu)美動聽,朗朗上口。他自己也說,一首廣為流傳的民歌,“除了獲得動人的文學(唱詞)和找到美的旋律之外,還要“加上一個高度藝術的靈犀‘一點’,這‘一點’我認為就是改編者的創(chuàng)作”。但是在一些他的具體作品是認定為記譜還是作曲上,還是不乏爭議。王洛賓自己解釋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間,沒有版權意識,致使他編寫的民歌多注明“記譜、譯詞”,是當時的失誤。比起“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一個歌迷贈給王洛賓的“傳歌者”的稱謂,也許更貼近他為歌而生的一生的寫照。1996年3月14日,83歲的王洛賓因膽囊腺癌離世。他被遷回北京安葬,墓碑上刻著他最著名的一首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摘自《國家人文歷史》2022年12期,作者黃薇)“王洛賓現象”之我見在前幾年“王洛賓熱”的浪潮中,更多著眼點是對王洛賓坎坷經歷的宣揚,其基調主要是贊揚。然而對王洛賓的創(chuàng)作(包括對西北少數民族民歌的改編),富有專業(yè)性的研究討論并不多;而從今年《中國音樂》二期開始,以及后來在《人民音樂》六期以來(包括其它報刊眾多的“王洛賓質疑”等文章),又好像完全轉了方向,基調幾乎完全變成了指責,似乎他記錄的民歌也“不正確”,把民歌說成自己的作品也侵犯了民歌的著作權,而最大的罪過則是他“出賣民歌”等等,如果說在前幾年的“王洛賓熱”中曾有過某些值得思考的問題,那么當前這組文章的某些論點則使人更為憂慮。憂慮就在于,我們對于這樣一位從事音樂活動己達六十多年之久的,已進入髦耋之年的老音樂家,采用什么樣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來評價它的功與過,是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采用實事求是的方法,把他的活動放在特定的歷史發(fā)展過程給予合理的評價呢?還是離開了具體的歷史條件,采用主觀的形而上學的方法加以褒貶呢?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一任何歷史文化現象都不是偶然的,因此“王洛賓熱”也并不是單靠幾個人想妙就“炒”起來的,而是有其必然的歷史根源。王洛賓從三十年代開始,遠離大城市一頭扎進大西北民間音樂的海洋里,幾十年來尋尋覓覓上下求索,歷盡了千辛萬苦,搜集整理了大批的民歌,并且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改編創(chuàng)作了一批極有特色的優(yōu)秀民歌,像《達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在那遙遠的地方》、《半個月亮爬上來》、《阿拉木汗》、《可愛的一朵玫瑰花》等。這批歌曲從四十年代開始就在內地廣泛流傳,半個多世紀以來久唱不衰,至今仍好像帶著露水的鮮花,散發(fā)著醉人的芳香。當人們驚異地發(fā)現這批具有久遠藝術魅力的歌曲,并不是原原本本的“民歌”而是從一位默默無聞的老音樂家的手中誕生的(記錄整理,加工改編,譯編配歌以及創(chuàng)作的)。歌曲給予人們的影響和藝術感染力是那么巨大,而他本人的經歷又分別樣曲折而不幸,兩度入獄飽嘗苦難,受盡了折磨,長期以來沒有人知道他,也沒有人去注意他。這種鮮明的歷史反差,激起了人們極大的同情,“王洛賓熱”就是在這種歷史文化的背景下產生的,它并不是什么“炒文化”,而完全是民間自發(fā)性的熱潮。正像當年粉碎“四人幫”之后,大家不約而同地走上街頭去歡呼歌唱,來表達人們內心的歡欣鼓舞,“王洛賓熱”也是在既無具體領導又無指導思想的情況下,廣大群眾(主要是知識界)表現出來的一般熱情,從海外到國內,沸沸揚揚,形成了對王洛賓不幸經歷和卓越貢獻的歷史回報。在這種廣泛的推崇和贊揚聲中,出現了某些不完全確切的稱謂也是不足為怪的,像所謂“民歌之父”、“西部歌王”等。這些在贊譽聲中給予王絡賓的頭銜,也不能作機械的理解,王洛賓就是造就了西北民歌的“父親”,或者說他果真成為民歌的“王子”贊譽者本意只能是指王洛賓在發(fā)掘和改編西北民歌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一批優(yōu)秀的新疆民歌名揚天下廣為傳播,為宏揚我國西部的民間音樂文化做出了卓越貢獻。從這個意義來說,這種美譽也并不過份,俄國的音樂界把格林卡稱為“俄羅斯民族音樂之父”,也并不就是說俄羅斯的民族音樂完全是格林卡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僅僅是指俄羅斯的民族音樂養(yǎng)育了偉大的格林卡,而格林卡的創(chuàng)作活動又大大推進發(fā)展了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fā)展,使其達到一個新階段。以這種邏輯來思考對王洛賓的稱謂,難道不能說是西北民歌養(yǎng)育了王洛賓,而王洛賓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改編西北民歌的工作,使許多民歌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從而又大大推進了西北民歌在更大范圍的傳播和宏揚。難道事實不正是這樣的嗎!對于在“王洛賓熱”中出現的某些值得思考的問題,音樂界加以研究,這完全是應該的。但簡單地套用經濟領域時的“炒地皮”、“炒股票”等現象,來褒貶“王洛賓熱”這種復雜的文化現象,是不倫不類的。誰都知道文化現象和經濟現象是不同領域里不同質的問題,這種類比既違背了事物的規(guī)律,又不利于討論清楚問題。至于王洛賓和臺灣女作家的“忘年情”更完全是屬于個人的隱私,任何人都無權過問。同音樂問題毫無關系。把這樣的問題和音樂批評糾纏在一起,只能使問題更加復雜化,使音樂批評走向庸俗化。二有人引用十九世紀俄羅斯作曲家格林卡的話,“創(chuàng)作音樂的是人民”,來指責王洛賓把民歌說成是自己的“創(chuàng)作”,你這祥個“搞五六十年音樂的老音樂家怎么連創(chuàng)作和改編部分不清楚”。言外之意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格林卡全面的原話是說:“創(chuàng)作音樂是人民,作曲家只不過把它編編而已”。這正是指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人民的音樂(民歌),必須依靠人民的音樂,才能創(chuàng)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格林卡自己的創(chuàng)作道路,就是依靠了民間音樂而獲得成功的,而王洛賓的創(chuàng)作活動正像匈牙利的巴托克一樣,是在搜集民歌的基礎上進行加工改編的。我們不能說吸收民歌進行創(chuàng)作就是高明的,在民歌的基礎上加工改編就是無足輕重的。創(chuàng)作一首成功之作需要花費巨大的心血,而能把一首民歌改編得很完美,變成廣大群眾都非常喜愛的歌,我看這更有其特殊的難度。經王洛賓搜集、整理、加工、改編的一批民歌,能夠不輕而走廣為流傳,這說明他的改編是成功的。任何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都不是從自己“天才”的頭腦中憑空想像出來的,他們都要依靠自己的長期積累的套樂材料來進行創(chuàng)作,當然這種依靠不是生吞活剝的生搬而是在融匯貫通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為新作品內容服務,和諧地和新內容相結合,使之成為完美的新形式。所以古令中外的作曲家運用民間的素材進行創(chuàng)作是不勝枚舉的,我國近現代作曲家(當代也在內)的許多成功之作,也都能找到它們和某些民歌的淵源關系。難道我們能說這些作品是“抄襲”民歌,并以此來否定他們的創(chuàng)作嗎?誰都不能否認民歌是人民的集體創(chuàng)作,但歷史經驗的告訴我們,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中是可以運用民歌素材的,同樣,作曲家也可以民歌為基礎進行加工改編。如果作曲家對自己的作品擁有“著作權”,那么改編民歌的音樂家,同樣也擁有改編的“著作權”吳祖強改編了阿炳的《二泉映月》,阿炳仍擁有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著作權,吳祖強也同樣擁有弦樂合奏《二泉映月》改編的“著作權”同樣,羅貫中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被王扶林等人改編電視連續(xù)劇,并不能說電視劇的改編者侵犯了小說作者的著作權,而只能是羅貫中擁有小說的“著作權”,而王扶林等仍擁有電視劇改編的“著作權”。因為不同藝術傳播形式用了不同的藝術手段,他們各自都付出不同性質的藝術勞動。因此王洛賓的民歌改編根本不存在什么侵犯了民歌“著作權”的問題,而只能是理所當然地擁有改編民歌的“著作權”,因為改編也是藝術勞動,同樣需要付出心血和創(chuàng)造性。民歌從民間不穩(wěn)定的口頭流傳,變?yōu)閷I(yè)音樂家記錄整理的較為穩(wěn)定的書面?zhèn)鞑?,其本身就是傳播形態(tài)的重大轉變,因為記錄、整理民歌也是一種應該受到尊重的藝術勞動。眾所周知,搜集采錄民歌還有極為復雜的情況和特殊的困難,困難還不僅在于邊疆地區(qū)遼闊廣大,(民歌繁盛的地方又往往是交通極不方便的偏遠山鄉(xiāng)),搜集者需要東奔西跑付出艱辛的體力勞動;困難還在于民歌的演唱過程還存在著極為多樣而繁雜的情況。稍有采風經驗的人都知道,發(fā)現一首優(yōu)秀的民歌很不容易,它好比沙里淘金,需要從數十首甚至數百首中方能篩選出來,而民歌的演唱也是變化多端的,同一首民歌不同的藝人有不同的唱法,即使是同一首民歌同一位歌手的演唱,每一次也不完全相同,而且同一首民歌在不同地區(qū)也存在著極為多樣的變體。民歌的這種極為不穩(wěn)定的復雜情況,給記錄、理者帶來許多困難,那種要求民歌要有個絕對“正確的”正宗無誤的“范本,是不可能的。有些人終身不深入民間去做艱苦的采風工作,卻擺出一付太師爺的架勢指手劃腳,輕率地做出結論,指責一位付出了畢生精力從事搜集整理民歌的老音樂家,這也“不正確”那也“不科學”,這完全是脫離了歷史的具體環(huán)境和條件的主觀臆斷。三有人坐在學院的書齋里,查閱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以來出版的歌集,來證明《達坂城》等這批歌曲,都標名為XX民歌,以此來說明它們不是王洛賓的“作品”。查閱歌集當然是學者應該做的事,但我認為活的歷史事實,是更為重要的依據,而事實是王洛賓從三十年代開始(可以說是本世紀最早)深入大西北地區(qū),去搜集青海,甘肅和新疆民歌的音樂家,這批名聲遠揚的民歌的第一位采集者正是王洛賓,并且部在記錄整理的基礎上進行了不同程度加工改編。而學者所查閱過的那些歌集,大都是這批歌曲已在社會上流傳之后陸續(xù)出版的。當然不能說這些歌集的標名都不正確,但也要考慮歌曲流傳過程中各種復雜情況,因此完全出“本本”的標名來做結論,是不科學的。據我了解,王洛賓賦于這批民歌的藝術活動,已遠遠不是單純的記譜而已,而是在記錄的基礎上進行了許多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從記錄整理到加工改編以及譯編配歌等。首先,所有歌詞幾乎完全是根據原詞內容大意重新編寫的,不是那種直譯和硬譯,而是在不違背原文基本章思的前提下,按照漢語言文字規(guī)律的半譯半編,力求寫出既能表現少數民族生活風情,又具有漢語言文采的歌詞,這是需要花費巨大的心血。王洛賓說:“《達坂城》這首歌,維族歌手只給他講了幾句極不連貫的簡單詞語,‘達坂城'、‘丫頭'、‘漂亮'、做老婆'等,要僅僅根據這些毫不相關的詞語去發(fā)揮想象力,又能做到大體符合原意及風格,寫出一首合轍押韻而又有特點的唱詞,這確實是很不容易的事,王洛賓在自傳中說:“我譯編的歌詞大都下過很大的工夫,每首都要反復歌唱、反復琢磨、反復推敲,有時為一個字能想好幾天?!保ù笠猓┻@種譯編和創(chuàng)作究竟有什么區(qū)別,我認為只能說是更為艱難的創(chuàng)作勞動。再就是對曲調的記錄整理和改編,也有其特殊的困難。我們知道各民族的民歌都有歷史形成的傳統(tǒng)風格,曲調旋律的伸展和運動,都和語言有著密切的關系。維吾爾和哈薩克族的語言,都是沒有字調的多音節(jié)語言,這樣就使維族和哈族的民歌演唱起來,曲調有許多不穩(wěn)定游移音和復雜多樣的裝飾音。因而要記錄好一首民歌,必須在反復傾聽的過程中,經過精心的理性思考,方可能從極為復雜而又變化不定的音流中,整理一份既能保留其音樂風格的基本特點,又較為完善而簡潔的樂譜。這種藝術勞動也不能說是輕而易舉的事。王洛賓的改編民歌,首先就是要用譯編的漢文歌詞(有些歌詞完全是重新寫的)和少數民族的曲調相結合,這種結合既要設法保持音樂的民族風格,又要使曲調適應漢語的聲調和語氣的要求,唱起來還能朗朗上口并且生動感人,這就必須對曲調的節(jié)奏以及音的走向上,做許多調整和改編,才可能使歌曲既能表達出歌詞的感情內容,又達到“美化語言”的效果。所以我們看經王洛賓改編的民歌,大都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特別是那些廣為傳唱的歌這點就更加突出。改編者賦予了這批民歌一種新的素質,使少數民族民歌粗狂和奔放的性格,變得典雅而含蓄了,這種變化叫“漢化”也行,或者說是王洛賓式的“個性化”也可以,總之,這批歌曲都有了一種新鮮感,它們的曲調都比較明快而筒潔,也更為抒情而流暢,那些不穩(wěn)定的游移音不見了,復雜的裝飾音也減少了。這就是這些歌能夠飛出它誕生地方,為更多群眾接受在更廣范圍內流傳的重要原因。從半個世紀以來的社會效果來看,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角度來觀察,這些事實都是不能否認的。四王洛賓富有新疆特色的作品中,有許多完全是創(chuàng)作的,像《高高的白楊》、《撒阿黛》、《在那遙遠的地方》、《薩拉姆毛主席》等。不管這些歌曲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引注了多少民歌,但它們都是在王洛賓自己新寫歌詞基礎上譜寫的新歌曲,這些作品不論從哪種角度來考察,它們都是具有全新內容、嶄新音樂形象的歌曲。但王洛賓創(chuàng)作活動中更為出色的部分,還是那些在搜集民歌的基礎。上加工改編的工作。如果硬是不愿意承認這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我們叫它記錄、整理也罷,叫做加工改編也罷,總之,王洛賓為這批民歌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從著作權的角度或者說是改編的角度來看,王洛賓有充分理由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把他轉讓版權說成是“出賣民歌”,使國有資產流失的“犯罪”行為,這完全是無限上綱的批評。這種批評只能使問題復雜化,既不利于學術討論,更不利于澄清認識上的分歧。民歌無疑是人民的精神財富,但這種流傳于民間的口頭文藝,如果沒有音樂工作者去搜集整理,大多數將在歷史長河中逐步地自生自滅。王洛賓用畢生精力從事擺集整理和加工改編民歌的工作,目地就是要使它在人民中間傳播下去。而轉讓“版權”無非也是為了這批歌曲更好地傳播,假如民歌在更大范圍傳播就是“國有資產的流失”的話,那么這批民歌早就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流傳著,按說它們早已流失掉了,現在來追究豈不為時太晚了,照此來說貝多芬的音樂應該是德國的國有資產,那么全世界都在演奏和出版他的作品,這種流失豈不是太嚴重了嗎,但德國人并不為此而痛心,反而為此感到驕傲。版權問題是王洛賓個人和出版商之間的事,我認為音樂批評不一定介入,如果在這方面發(fā)生糾葛,也應該由王洛賓自己和出版商去協(xié)商或打官司來解決,音樂批評沒有必要過問此事。而現在居然在音樂刊物登出文章來說,王洛賓拿了超出標準的高稿酬達X萬之多。在目前文化稿酬彈性極大的情況下,究竟誰能說出一個絕對合理的標準呢?我完全同意劉再生同志文章中的說法,有些歌星一次出場就要X萬元,甚至XX萬元,他們在一場晚會上只不過唱一二首歌,充其量也只有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而王洛賓獲?。厝f元報酬是半個世紀多的時光里,全部生命和汗水的勞動結晶。難道王洛賓一生的勞動價值,還抵不上有些歌星十分鐘的勞動報酬嗎?為什么我們對習以為常的不合理現象熟視無睹,而對王洛賓卻表現如此不能容忍!這恐怕不是一種正常的批評態(tài)度吧!五王洛賓是在“五四”新文化浪潮沖擊下,在蔡元培先生倡導的“以美育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