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慢性咳嗽中醫(yī)的辯證思路資料課件_第1頁
久咳慢性咳嗽中醫(yī)的辯證思路資料課件_第2頁
久咳慢性咳嗽中醫(yī)的辯證思路資料課件_第3頁
久咳慢性咳嗽中醫(yī)的辯證思路資料課件_第4頁
久咳慢性咳嗽中醫(yī)的辯證思路資料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久咳慢性咳嗽中醫(yī)的辯證思路久咳慢性咳嗽中醫(yī)的辯證思路11.咳嗽通常按時間分為三類急性咳嗽時間<3周;亞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1.咳嗽通常按時間分為三類急性咳嗽時間<3周;22.慢性咳嗽原因較多,通??煞譃閮深悾?/p>

一類為初查X線胸片有明顯病變者;

另一類為X線胸片無明顯異常,以咳嗽為主或唯一癥狀者,即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簡稱慢性咳嗽)。2.慢性咳嗽原因較多,通??煞譃閮深悾阂活悶槌醪閄線3

3.慢性咳嗽常見病種為上氣道綜合征(UACS)咳嗽變異性哮喘(CVA)嗜酸性細胞性支氣管炎(EB)胃一食道反流性咳嗽(GERC)

以上四種原因占呼吸內(nèi)科門診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

其它少見的病種如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結(jié)核、肺癌(尤以中央型)、變應性咳嗽(AC)、氣管一藥物性咳嗽(尤以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誘發(fā)咳嗽)、心因性咳嗽等。3.慢性咳嗽常見病種為上氣道綜合征(UACS)4二、現(xiàn)狀二、現(xiàn)狀5西

醫(yī)規(guī)范的診斷流程病種列舉明白針對病種進行治療仍有相當一部分病例療效不理想。中

醫(yī)求治者眾,獲效者眾優(yōu)勢病種之一報道較多,差異性大西醫(yī)規(guī)范的診斷流程中醫(yī)求治者眾,獲效者眾6三、傳統(tǒng)中醫(yī)臨床思維三、傳統(tǒng)中醫(yī)臨床思維71.外感與內(nèi)傷

不少學者對持續(xù)2個月以上的慢性咳嗽認為外感已不重要,強調(diào)本病應以內(nèi)傷咳嗽為主。1.外感與內(nèi)傷不少學者對持續(xù)2個月以上的慢性8

張景岳所指的內(nèi)傷咳嗽是:“其病來有漸,或因酒色,或因勞作,必先有微咳而日漸以甚,其征則或為夜熱、潮熱,或為形容瘦減,或而顴常赤,或氣短喉干”;“內(nèi)傷之咳,因于陰虛……宜補宜和,其治難”。

按張景岳的理論,目前臨床上所見到的慢性咳嗽也應該屬于外感咳嗽為主。這里必須分清的概念:外感咳嗽不僅僅是感冒咳嗽,凡由外邪引發(fā)的咳嗽均屬于外感咳嗽。張景岳所指的內(nèi)傷咳嗽是:“其病來有漸9

外感咳嗽遷延失治,或邪傷肺氣,肺衛(wèi)受損更易反復受邪,或素體陰虛少血,脾胃不和,肺系宿疾或腎氣不足,宿痰內(nèi)伏,因新邪引動可咳嗽不愈而成慢性咳嗽。

當然外傷咳嗽日久不愈致肺脾胃腎精氣損傷,或素體陰虛血少者,脾肺腎精氣不足者,由外感咳嗽轉(zhuǎn)歸為內(nèi)傷咳嗽,或外感內(nèi)傷互為因果也可見到,應引起重視。外感咳嗽遷延失治,或邪傷肺氣,肺衛(wèi)受損更易反復10

慢性咳嗽當責之邪實,治療宜重視祛邪。

《內(nèi)經(jīng).咳論》指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nèi)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

張景岳亦指出:“外感咳嗽,無論四時,必皆因于寒邪”。

臨床上麻黃、細辛等溫肺之品仍為慢性咳嗽之主藥。尤其反復使用抗菌素或反復使用苦寒清熱之品而咳嗽罔效者,加用辛溫之劑而收功者時見。2.實邪與正虛慢性咳嗽當責之邪實,治療宜重視祛邪。2.實邪與正虛11

目前臨床報導慢性咳嗽邪實證型常以風寒咳嗽、風熱咳嗽、濕痰咳嗽、痰熱咳嗽為主。

慢性咳嗽風邪占有重要地位,祛風藥的選用與療效關系密切。

荊芥:止嗽散

僵蠶、

蟬衣:祛風

防風:玉屏風散

地龍:解痙

桑葉、菊花:散風熱

蜈蚣、全蝎:搜風通絡

牛蒡子:散風利咽喉

蒼耳子、辛夷:散風利鼻竅目前臨床報導慢性咳嗽邪實證型常以風寒咳嗽、風12

“風咳”與咳嗽變異性哮喘

咳嗽變異樣哮喘的特點為陣咳、突然發(fā)作、嗆咳、攣急,咽癢、氣道癢,癢即咳而難以抑制,受風冷及異味刺激誘發(fā)。

中醫(y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風善行而數(shù)變”?!帮L咳”與咳嗽變異性哮喘13慢性咳嗽多見邪實正虛,扶正之法以舌脈為主。舌苔白,脈緩以玉屏風散加參或太子參為主;舌白膩,加化濕消導之品;舌少苔、無苔,舌質(zhì)紅,以沙參、參麥、玉竹為主;見內(nèi)熱或煩熱者加青蒿、鱉甲、生地、知母之屬;邪熱已去,陽虛依然,可重用黃芪、仙靈脾、補骨脂、巴戟天補氣補腎而收功;臨床多見偏向不明確,癥狀不典型者,扶正之法以補脾為主?!胺尾粋豢龋⒉粋痪每?,腎不傷不火不熾,咳不甚,其大較也”——沈金鰲。慢性咳嗽多見邪實正虛,扶正之法以舌脈為主。143.治咳與治嗽有聲無痰謂之咳,有痰無聲謂之嗽,有痰有聲稱為咳嗽。干咳責之于肺,責之于肝,而痰多責之于脾,責之于肺。咳嗽同時存在,有聲有咳就應該治痰為先,痰去而聲自息。

劉河間謂治嗽當先治痰,因以南星、半夏之屬似

得治痰之法矣。

朱丹溪:“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行”。以二陳湯系列方如溫膽湯、導痰湯等為主。

氣滯痰壅可選瀉肺理氣之法,如葶藶大棗瀉肺腸、四磨飲、五磨飲、六磨飲子。

脾虛而痰濕壅滯者香砂六君之類為益氣化痰,亦是常用之法。3.治咳與治嗽有聲無痰謂之咳,有痰無聲謂之嗽,有痰有聲稱為咳15

慢性咳嗽,持續(xù)2個月以上,治痰之法與一般外感咳嗽的治痰之法有什么不同?

慢性咳嗽痰多者為熱,痰黃為熱甚,或為痰火。此寒郁、氣郁化熱化火之征兆。

痰熱者桑白皮、浙貝母酌選;

屬火者青黛、炒山梔;

遇頑痰黏稠,不易咯吐,桔梗,皂角刺;清痰熱

的天竺黃、竹瀝、海浮石、川貝均可選用。

病情好轉(zhuǎn)或穩(wěn)定以后,健脾之法為主要調(diào)攝之法,六君子湯為常法。據(jù)舌脈及其它癥狀加減。慢性咳嗽,持續(xù)2個月以上,治痰之法與一般外感咳16

干咳的治療責之于肺、肝。治肺之法以養(yǎng)肺陰、潤肺燥為主法,而治肝之法當以清肝、涼肝、瀉肝、柔肝、通肝絡為主要治法。

清肝:菊花、桑葉、炒山梔;

瀉肝:龍膽草、青黛、車前子;

涼肝:生地、丹皮、紫草;

柔肝:白芍、女貞子、桑椹子、阿膠;

通肝絡:茅根、旋覆花。干咳的治療責之于肺、肝。治肺之法以養(yǎng)肺陰、潤肺174.宣肅與收斂

宣肺常帶宣表、透邪、祛痰和輸布水氣,如霧露之溉者

兼寒邪常選用辛溫透表之品

兼熱邪常選用辛涼透邪之品

肅肺之品常具降氣、止咳、下氣、潤腸、通調(diào)水道者4.宣肅與收斂宣肺常帶宣表、透邪、祛痰和輸布水18

收斂之品適用于肺虛久咳無痰者,原則上在用痰時,表未清不宜使用。

白果仁、百部、烏梅、五味子、粟殼等。

粟殼的指征是久咳不愈,多種藥物效果不著。

同時加用清熱解毒、燥濕化痰之品,可避免痰不易排出而邪戀日久。

處方中煎服以4.5~6克為宜,用量大有催吐泛惡等胃腸道癥狀。

收澀斂肺藥馬兜鈴因含馬兜鈴酸,久服引起腎損害,近年已少有人使用。收斂之品適用于肺虛久咳無痰者,原則上在用痰時19

《內(nèi)經(jīng).咳論》在總結(jié)咳嗽病機時說:“聚于胃,關于肺”;

“諸痿喘嘔,皆屬于上”,“上”指肺胃;

“諸逆沖上,皆屬于火”,“逆”、“沖上”包括咳嗽。

所以肺胃為咳嗽的主要病位,氣逆于上是咳嗽的主要病機,寒熱是咳嗽的主要病因。5.肺胃與肝胃《內(nèi)經(jīng).咳論》在總結(jié)咳嗽病機時說:“聚于胃20麻黃湯

皂莢丸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厚樸麻黃湯射干麻黃湯

澤漆湯厚樸麻黃湯小青龍湯《傷寒論》

《金匱要略》麻黃湯21

澤漆湯是咳而上氣,水飲內(nèi)結(jié),病已

在里時用的處方。

主要是咳嗽,中焦水氣不行證型。

取和中降逆消痞之半夏瀉心湯加重行氣瀉水降逆作用的藥物。

結(jié)合仲景旋覆代赭湯引申和降逆止咳,此皆肺胃之治。

屬中醫(yī)治咳之正治。澤漆湯是咳而上氣,水飲內(nèi)結(jié),病已在里時用的22咳嗽系肺胃氣上逆所致,而肝主疏泄,既疏泄肝氣,又疏泄膽汁。肝胃不和,肝脾不協(xié),氣機不利,亦為咳嗽之病機。張仲景小柴胡湯加減法中明確提到:“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干姜”。說明咳嗽也可應用小柴胡湯治療。醫(yī)家將《金匱要略》治婦人炙攣的半夏厚補湯與小柴胡湯組合成一方,稱之謂柴樸湯,治療咽喉不利,脅脹胸悶之咳喘。肝胃不和,肝郁化火常引吞酸、泛惡,或口苦吐苦水,肝郁化火也是干咳久咳的一個重要病機。黛蛤散、左金丸也成為慢性咳嗽的常用方劑。咳嗽系肺胃氣上逆所致,而肝主疏泄,既疏泄肝氣,23荊芥:止嗽散僵蠶、蟬衣:祛風目前臨床報導慢性咳嗽邪實證型常以風寒咳嗽、風熱咳嗽、濕痰咳嗽、痰熱咳嗽為主。不少學者對持續(xù)2個月以上的慢性咳嗽認為外感已不重要,強調(diào)本病應以內(nèi)傷咳嗽為主?!爸T逆沖上,皆屬于火”,“逆”、“沖上”包括咳嗽。“諸逆沖上,皆屬于火”,“逆”、“沖上”包括咳嗽。粟殼的指征是久咳不愈,多種藥物效果不著。“諸痿喘嘔,皆屬于上”,“上”指肺胃;以上四種原因占呼吸內(nèi)科門診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調(diào)理體質(zhì),爭取更健康的狀態(tài)。1.咳嗽通常按時間分為三類肝胃不和,肝郁化火常引吞酸、泛惡,或口苦吐苦水,肝郁化火也是干咳久咳的一個重要病機。“風咳”與咳嗽變異性哮喘肺寒則外內(nèi)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日摗访枋龅男目戎疇睢翱葎t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有相似處。干咳責之于肺,責之于肝,而痰多責之于脾,責之于肺。防止反復或減少復發(fā)。調(diào)理體質(zhì),爭取更健康的狀態(tài)。中醫(yī)治療的優(yōu)勢。瘥后調(diào)理的原則。

扶正不忘祛邪

扶正肺脾為主

見氣短氣促以脾腎為主

兼顧全身癥狀6.瘥后調(diào)理荊芥:止嗽散24四、辨病臨床思維四、辨病臨床思維25主要病機:風邪所犯,肺失宣肅,邪阻肺絡,氣道痙攣。以干咳為主者,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加祛風通絡之品。若咳嗽遇風寒加重,容易感冒或怕冷,或痰色白、量不多者仍按風寒咳嗽論治。

寒甚小青龍湯

痰多射干麻黃湯

痰化熱厚樸麻黃湯加祛風通絡之品《雜病源流犀燭》稱之為風嗽,所出處方為金沸草散1.咳嗽變異性哮喘主要病機:風邪所犯,肺失宣肅,邪阻肺絡,氣道痙攣。1.咳嗽變26鼻后滴漏綜合征或感染后咳嗽病機為風邪伏于肺竅,犯于咽喉。重點在治咽治鼻,常用疏風宣肺,化痰通絡為治則。常用麻杏石甘湯或止嗽散。如過敏性鼻炎加用辛夷散或蒼耳子散。2.上氣道綜合征鼻后滴漏綜合征或感染后咳嗽病機為風邪伏于肺竅,犯于咽喉。2.27處方中煎服以4.“諸逆沖上,皆屬于火”,“逆”、“沖上”包括咳嗽。姜、辛、味是張仲景治咳嗽時常用的加味藥。以干咳為主者,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加祛風通絡之品。荊芥:止嗽散僵蠶、蟬衣:祛風痰熱者桑白皮、浙貝母酌選;肺寒則外內(nèi)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防風:玉屏風散地龍:解痙咳嗽變異性哮喘(CVA)調(diào)理體質(zhì),爭取更健康的狀態(tài)。屬火者青黛、炒山梔;劉河間謂治嗽當先治痰,因以南星、半夏之屬似得治痰之法矣。張仲景小柴胡湯加減法中明確提到:“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干姜”。鼻后滴漏綜合征或感染后咳嗽病機為風邪伏于肺竅,犯于咽喉。宣肺常帶宣表、透邪、祛痰和輸布水氣,如霧露之溉者氣滯痰壅可選瀉肺理氣之法,如葶藶大棗瀉肺腸、四磨飲、五磨飲、六磨飲子。說明咳嗽也可應用小柴胡湯治療。目前臨床報導慢性咳嗽邪實證型常以風寒咳嗽、風熱咳嗽、濕痰咳嗽、痰熱咳嗽為主。

犯于咽喉而形成的久咳與《內(nèi)經(jīng).咳論》描述的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有相似處。

此為肺熱咽燥,心火上炎。

潤肺利咽止咳方中加入清心解郁火之品。

潤肺利咽如木蝴蝶、訶子、牛蒡子、馬勃等。

清心解郁火之品,如黃連、郁金、炒山梔等。處方中煎服以4.犯于咽喉而形成的久咳與《內(nèi)經(jīng)28應以治肺胃為主旋覆代赭湯、小柴胡湯、半夏瀉心湯等加減為主方。

以反酸為主:加左金丸,瓦楞子或煅螺絲殼、海螵蛸等;

吞酸、上脘或胸骨柄后燒灼感:加蒲公英;

反吐苦水或膽汁反流者:加延胡索、郁金、木香、積殼;甚則加大黃降氣止逆。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應以治肺胃為主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29若以干咳為主者取養(yǎng)陰清熱法,如沙參麥冬湯、青蒿鱉甲湯。平時以小柴胡湯合止嗽散更合適。4.嗜酸性細胞性支氣管炎若以干咳為主者取養(yǎng)陰清熱法,如沙參麥冬湯、青蒿鱉甲湯。4.嗜30五、臨床常用藥對五、臨床常用藥對31這五味藥是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厚樸半夏湯所共有的藥物,是張仲景治咳喘的用藥重點。

麻黃宣肺治咳喘

法半夏化痰止咳組成藥對

姜、辛、味是張仲景治咳嗽時常用的加味藥。1.麻黃、法半夏、姜、辛、味這五味藥是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厚樸半夏湯所共有的藥物,是張322.川貝、桔梗川貝、桔梗是張仲景白散的組成,不用瀉下的巴豆。痰膠固加皂莢或皂角刺,即張仲景皂夾丸之意。2.川貝、桔梗川貝、桔梗是張仲景白散的組成,不用瀉下的巴豆。33橘紅散寒理氣,燥濕化痰,消食寬中,偏重于燥;紫苑潤肺下氣,化痰止咳,偏重于潤;

二藥伍用,一燥一潤,一化一祛,痰可去,嗽可寧,寒嗽、熱嗽均可用。3.橘紅、紫菀橘紅散寒理氣,燥濕化痰,消食寬中,偏重于燥;3.橘紅、紫菀34桑白皮入肺經(jīng),瀉肺實火,兼能利水消腫脹。地骨皮入肺經(jīng)血分、降肺中伏火,兼能益腎除虛熱。

兩藥為瀉白散之要藥,有“瀉肺諸方之準繩”(李時珍)可以替代古方中需要清肺熱時使用石膏、黃芩等藥物,臨床使用效果更佳。4.桑白皮、地骨皮桑白皮入肺經(jīng),瀉肺實火,兼能利水消腫脹。4.桑白皮、地骨皮35白前清肺降氣,祛痰止咳,突出一個降字。百部潤肺止咳、兼能殺蟲,側(cè)重一個潤字。

兩藥為瀉二藥伍用,出自《醫(yī)學心悟》止咳嗽,日久不止,痰多不爽。5.白前、百部白前清肺降氣,祛痰止咳,突出一個降字。5.白前、百部36謝謝觀看!謝謝觀看!37久咳慢性咳嗽中醫(yī)的辯證思路久咳慢性咳嗽中醫(yī)的辯證思路381.咳嗽通常按時間分為三類急性咳嗽時間<3周;亞急性咳嗽3~8周;慢性咳嗽≥8周。1.咳嗽通常按時間分為三類急性咳嗽時間<3周;392.慢性咳嗽原因較多,通常可分為兩類:

一類為初查X線胸片有明顯病變者;

另一類為X線胸片無明顯異常,以咳嗽為主或唯一癥狀者,即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簡稱慢性咳嗽)。2.慢性咳嗽原因較多,通常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初查X線40

3.慢性咳嗽常見病種為上氣道綜合征(UACS)咳嗽變異性哮喘(CVA)嗜酸性細胞性支氣管炎(EB)胃一食道反流性咳嗽(GERC)

以上四種原因占呼吸內(nèi)科門診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

其它少見的病種如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結(jié)核、肺癌(尤以中央型)、變應性咳嗽(AC)、氣管一藥物性咳嗽(尤以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誘發(fā)咳嗽)、心因性咳嗽等。3.慢性咳嗽常見病種為上氣道綜合征(UACS)41二、現(xiàn)狀二、現(xiàn)狀42西

醫(yī)規(guī)范的診斷流程病種列舉明白針對病種進行治療仍有相當一部分病例療效不理想。中

醫(yī)求治者眾,獲效者眾優(yōu)勢病種之一報道較多,差異性大西醫(yī)規(guī)范的診斷流程中醫(yī)求治者眾,獲效者眾43三、傳統(tǒng)中醫(yī)臨床思維三、傳統(tǒng)中醫(yī)臨床思維441.外感與內(nèi)傷

不少學者對持續(xù)2個月以上的慢性咳嗽認為外感已不重要,強調(diào)本病應以內(nèi)傷咳嗽為主。1.外感與內(nèi)傷不少學者對持續(xù)2個月以上的慢性45

張景岳所指的內(nèi)傷咳嗽是:“其病來有漸,或因酒色,或因勞作,必先有微咳而日漸以甚,其征則或為夜熱、潮熱,或為形容瘦減,或而顴常赤,或氣短喉干”;“內(nèi)傷之咳,因于陰虛……宜補宜和,其治難”。

按張景岳的理論,目前臨床上所見到的慢性咳嗽也應該屬于外感咳嗽為主。這里必須分清的概念:外感咳嗽不僅僅是感冒咳嗽,凡由外邪引發(fā)的咳嗽均屬于外感咳嗽。張景岳所指的內(nèi)傷咳嗽是:“其病來有漸46

外感咳嗽遷延失治,或邪傷肺氣,肺衛(wèi)受損更易反復受邪,或素體陰虛少血,脾胃不和,肺系宿疾或腎氣不足,宿痰內(nèi)伏,因新邪引動可咳嗽不愈而成慢性咳嗽。

當然外傷咳嗽日久不愈致肺脾胃腎精氣損傷,或素體陰虛血少者,脾肺腎精氣不足者,由外感咳嗽轉(zhuǎn)歸為內(nèi)傷咳嗽,或外感內(nèi)傷互為因果也可見到,應引起重視。外感咳嗽遷延失治,或邪傷肺氣,肺衛(wèi)受損更易反復47

慢性咳嗽當責之邪實,治療宜重視祛邪。

《內(nèi)經(jīng).咳論》指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于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nèi)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

張景岳亦指出:“外感咳嗽,無論四時,必皆因于寒邪”。

臨床上麻黃、細辛等溫肺之品仍為慢性咳嗽之主藥。尤其反復使用抗菌素或反復使用苦寒清熱之品而咳嗽罔效者,加用辛溫之劑而收功者時見。2.實邪與正虛慢性咳嗽當責之邪實,治療宜重視祛邪。2.實邪與正虛48

目前臨床報導慢性咳嗽邪實證型常以風寒咳嗽、風熱咳嗽、濕痰咳嗽、痰熱咳嗽為主。

慢性咳嗽風邪占有重要地位,祛風藥的選用與療效關系密切。

荊芥:止嗽散

僵蠶、

蟬衣:祛風

防風:玉屏風散

地龍:解痙

桑葉、菊花:散風熱

蜈蚣、全蝎:搜風通絡

牛蒡子:散風利咽喉

蒼耳子、辛夷:散風利鼻竅目前臨床報導慢性咳嗽邪實證型常以風寒咳嗽、風49

“風咳”與咳嗽變異性哮喘

咳嗽變異樣哮喘的特點為陣咳、突然發(fā)作、嗆咳、攣急,咽癢、氣道癢,癢即咳而難以抑制,受風冷及異味刺激誘發(fā)。

中醫(y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風善行而數(shù)變”。“風咳”與咳嗽變異性哮喘50慢性咳嗽多見邪實正虛,扶正之法以舌脈為主。舌苔白,脈緩以玉屏風散加參或太子參為主;舌白膩,加化濕消導之品;舌少苔、無苔,舌質(zhì)紅,以沙參、參麥、玉竹為主;見內(nèi)熱或煩熱者加青蒿、鱉甲、生地、知母之屬;邪熱已去,陽虛依然,可重用黃芪、仙靈脾、補骨脂、巴戟天補氣補腎而收功;臨床多見偏向不明確,癥狀不典型者,扶正之法以補脾為主。“肺不傷不咳,脾不傷不久咳,腎不傷不火不熾,咳不甚,其大較也”——沈金鰲。慢性咳嗽多見邪實正虛,扶正之法以舌脈為主。513.治咳與治嗽有聲無痰謂之咳,有痰無聲謂之嗽,有痰有聲稱為咳嗽。干咳責之于肺,責之于肝,而痰多責之于脾,責之于肺??人酝瑫r存在,有聲有咳就應該治痰為先,痰去而聲自息。

劉河間謂治嗽當先治痰,因以南星、半夏之屬似

得治痰之法矣。

朱丹溪:“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氣順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行”。以二陳湯系列方如溫膽湯、導痰湯等為主。

氣滯痰壅可選瀉肺理氣之法,如葶藶大棗瀉肺腸、四磨飲、五磨飲、六磨飲子。

脾虛而痰濕壅滯者香砂六君之類為益氣化痰,亦是常用之法。3.治咳與治嗽有聲無痰謂之咳,有痰無聲謂之嗽,有痰有聲稱為咳52

慢性咳嗽,持續(xù)2個月以上,治痰之法與一般外感咳嗽的治痰之法有什么不同?

慢性咳嗽痰多者為熱,痰黃為熱甚,或為痰火。此寒郁、氣郁化熱化火之征兆。

痰熱者桑白皮、浙貝母酌選;

屬火者青黛、炒山梔;

遇頑痰黏稠,不易咯吐,桔梗,皂角刺;清痰熱

的天竺黃、竹瀝、海浮石、川貝均可選用。

病情好轉(zhuǎn)或穩(wěn)定以后,健脾之法為主要調(diào)攝之法,六君子湯為常法。據(jù)舌脈及其它癥狀加減。慢性咳嗽,持續(xù)2個月以上,治痰之法與一般外感咳53

干咳的治療責之于肺、肝。治肺之法以養(yǎng)肺陰、潤肺燥為主法,而治肝之法當以清肝、涼肝、瀉肝、柔肝、通肝絡為主要治法。

清肝:菊花、桑葉、炒山梔;

瀉肝:龍膽草、青黛、車前子;

涼肝:生地、丹皮、紫草;

柔肝:白芍、女貞子、桑椹子、阿膠;

通肝絡:茅根、旋覆花。干咳的治療責之于肺、肝。治肺之法以養(yǎng)肺陰、潤肺544.宣肅與收斂

宣肺常帶宣表、透邪、祛痰和輸布水氣,如霧露之溉者

兼寒邪常選用辛溫透表之品

兼熱邪常選用辛涼透邪之品

肅肺之品常具降氣、止咳、下氣、潤腸、通調(diào)水道者4.宣肅與收斂宣肺常帶宣表、透邪、祛痰和輸布水55

收斂之品適用于肺虛久咳無痰者,原則上在用痰時,表未清不宜使用。

白果仁、百部、烏梅、五味子、粟殼等。

粟殼的指征是久咳不愈,多種藥物效果不著。

同時加用清熱解毒、燥濕化痰之品,可避免痰不易排出而邪戀日久。

處方中煎服以4.5~6克為宜,用量大有催吐泛惡等胃腸道癥狀。

收澀斂肺藥馬兜鈴因含馬兜鈴酸,久服引起腎損害,近年已少有人使用。收斂之品適用于肺虛久咳無痰者,原則上在用痰時56

《內(nèi)經(jīng).咳論》在總結(jié)咳嗽病機時說:“聚于胃,關于肺”;

“諸痿喘嘔,皆屬于上”,“上”指肺胃;

“諸逆沖上,皆屬于火”,“逆”、“沖上”包括咳嗽。

所以肺胃為咳嗽的主要病位,氣逆于上是咳嗽的主要病機,寒熱是咳嗽的主要病因。5.肺胃與肝胃《內(nèi)經(jīng).咳論》在總結(jié)咳嗽病機時說:“聚于胃57麻黃湯

皂莢丸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厚樸麻黃湯射干麻黃湯

澤漆湯厚樸麻黃湯小青龍湯《傷寒論》

《金匱要略》麻黃湯58

澤漆湯是咳而上氣,水飲內(nèi)結(jié),病已

在里時用的處方。

主要是咳嗽,中焦水氣不行證型。

取和中降逆消痞之半夏瀉心湯加重行氣瀉水降逆作用的藥物。

結(jié)合仲景旋覆代赭湯引申和降逆止咳,此皆肺胃之治。

屬中醫(yī)治咳之正治。澤漆湯是咳而上氣,水飲內(nèi)結(jié),病已在里時用的59咳嗽系肺胃氣上逆所致,而肝主疏泄,既疏泄肝氣,又疏泄膽汁。肝胃不和,肝脾不協(xié),氣機不利,亦為咳嗽之病機。張仲景小柴胡湯加減法中明確提到:“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干姜”。說明咳嗽也可應用小柴胡湯治療。醫(yī)家將《金匱要略》治婦人炙攣的半夏厚補湯與小柴胡湯組合成一方,稱之謂柴樸湯,治療咽喉不利,脅脹胸悶之咳喘。肝胃不和,肝郁化火常引吞酸、泛惡,或口苦吐苦水,肝郁化火也是干咳久咳的一個重要病機。黛蛤散、左金丸也成為慢性咳嗽的常用方劑??人韵捣挝笟馍夏嫠?,而肝主疏泄,既疏泄肝氣,60荊芥:止嗽散僵蠶、蟬衣:祛風目前臨床報導慢性咳嗽邪實證型常以風寒咳嗽、風熱咳嗽、濕痰咳嗽、痰熱咳嗽為主。不少學者對持續(xù)2個月以上的慢性咳嗽認為外感已不重要,強調(diào)本病應以內(nèi)傷咳嗽為主?!爸T逆沖上,皆屬于火”,“逆”、“沖上”包括咳嗽?!爸T逆沖上,皆屬于火”,“逆”、“沖上”包括咳嗽。粟殼的指征是久咳不愈,多種藥物效果不著?!爸T痿喘嘔,皆屬于上”,“上”指肺胃;以上四種原因占呼吸內(nèi)科門診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調(diào)理體質(zhì),爭取更健康的狀態(tài)。1.咳嗽通常按時間分為三類肝胃不和,肝郁化火常引吞酸、泛惡,或口苦吐苦水,肝郁化火也是干咳久咳的一個重要病機。“風咳”與咳嗽變異性哮喘肺寒則外內(nèi)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日摗访枋龅男目戎疇睢翱葎t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有相似處。干咳責之于肺,責之于肝,而痰多責之于脾,責之于肺。防止反復或減少復發(fā)。調(diào)理體質(zhì),爭取更健康的狀態(tài)。中醫(yī)治療的優(yōu)勢。瘥后調(diào)理的原則。

扶正不忘祛邪

扶正肺脾為主

見氣短氣促以脾腎為主

兼顧全身癥狀6.瘥后調(diào)理荊芥:止嗽散61四、辨病臨床思維四、辨病臨床思維62主要病機:風邪所犯,肺失宣肅,邪阻肺絡,氣道痙攣。以干咳為主者,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加祛風通絡之品。若咳嗽遇風寒加重,容易感冒或怕冷,或痰色白、量不多者仍按風寒咳嗽論治。

寒甚小青龍湯

痰多射干麻黃湯

痰化熱厚樸麻黃湯加祛風通絡之品《雜病源流犀燭》稱之為風嗽,所出處方為金沸草散1.咳嗽變異性哮喘主要病機:風邪所犯,肺失宣肅,邪阻肺絡,氣道痙攣。1.咳嗽變63鼻后滴漏綜合征或感染后咳嗽病機為風邪伏于肺竅,犯于咽喉。重點在治咽治鼻,常用疏風宣肺,化痰通絡為治則。常用麻杏石甘湯或止嗽散。如過敏性鼻炎加用辛夷散或蒼耳子散。2.上氣道綜合征鼻后滴漏綜合征或感染后咳嗽病機為風邪伏于肺竅,犯于咽喉。2.64處方中煎服以4.“諸逆沖上,皆屬于火”,“逆”、“沖上”包括咳嗽。姜、辛、味是張仲景治咳嗽時常用的加味藥。以干咳為主者,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加祛風通絡之品。荊芥:止嗽散僵蠶、蟬衣:祛風痰熱者桑白皮、浙貝母酌選;肺寒則外內(nèi)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防風:玉屏風散地龍:解痙咳嗽變異性哮喘(CVA)調(diào)理體質(zhì),爭取更健康的狀態(tài)。屬火者青黛、炒山梔;劉河間謂治嗽當先治痰,因以南星、半夏之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