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江西新建經濟開發(fā)區(qū)管理委員會度公開招考48名工作人員考前預測沖刺卷一含答案帶詳解(3套合壹)_第1頁
2022年07月江西新建經濟開發(fā)區(qū)管理委員會度公開招考48名工作人員考前預測沖刺卷一含答案帶詳解(3套合壹)_第2頁
2022年07月江西新建經濟開發(fā)區(qū)管理委員會度公開招考48名工作人員考前預測沖刺卷一含答案帶詳解(3套合壹)_第3頁
2022年07月江西新建經濟開發(fā)區(qū)管理委員會度公開招考48名工作人員考前預測沖刺卷一含答案帶詳解(3套合壹)_第4頁
2022年07月江西新建經濟開發(fā)區(qū)管理委員會度公開招考48名工作人員考前預測沖刺卷一含答案帶詳解(3套合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住在富人區(qū)的她2022年07月江西新建經濟開發(fā)區(qū)管理委員會度公開招考48名工作人員考前預測沖刺卷含答案帶詳解(3套合壹)(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全文為Word可編輯,若為PDF皆為盜版,請謹慎購買!卷I一.全考點綜合押題(共125題)1.在一個環(huán)境和經濟都面臨挑戰(zhàn)的高度技術化的時代,提高我們的理解能力和辨析科學證據(jù)與科學觀點的能力至關重要。而要想做到這一點,出路之一就是需要來自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不同領域的專業(yè)人士的鼎力合作。比如,對于像地球氣候變化這類復雜的問題,需要科學家去挖掘并闡述其根本原因。但與此同時,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工作者也同樣需要去評估氣候變化之于人口與社會的影響,而新聞工作者則需要把這類信息完整地傳遞給社會大眾。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把科學的新發(fā)現(xiàn)及其與社會相關的聯(lián)系向社會大眾解釋得更好更清楚。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提高公眾理解科學能力的途徑

B.提高大眾理解科學能力的意義

C.不同領域專家分工協(xié)作的方式

D.不同領域專家分工協(xié)作的目的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題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為總分結構,提出觀點—具體論述。文段首先指出高度技術化時代,提高我們的理解能力和辨析科學證據(jù)與科學觀點的能力至關重要,接著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出路,即不同領域專家的分工協(xié)作,后面的例子也是為了說明不同領域專家的分工協(xié)作能夠使社會大眾更好地理解科學。故文段意在強調的是高度技術化時代,提高公眾理解科學能力的主要途徑是不同領域專家的分工協(xié)作,A項表述與此相符,當選。

B項文段沒有提及。C、D兩項是文段的部分內容。故本題選A。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公眾理解和辨析科學能力是很重要的,然后提出做到這點需要不同領域人士的鼎力合作,接著通過“比如”舉例論證此觀點。因而文段屬于“總—分”結構,重點內容是前兩句,即“提高大眾理解能力需要不同領域的專業(yè)人士鼎力合作”。

第二步,對比選項。C項是對文段重點句的同義替換。其中“途徑”即是“出路”的同義替換。

因此,選擇C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中心理解。材料首句說到“提高我們的理解能力和辨析科學證據(jù)與科學觀點的能力至關重要”,接下來指出,如果“想做到這一點,出路之一就是……”即給出了對策,之后又進一步舉例來說明這一對策的具體情況,因此材料強調的是提高公眾理解科學的方法、途徑。因此,結合選項應該選擇C。

A項只是舉例子中具體描述的內容,不是重點;B項對應的是文段最后一句話,“才能把科學的新發(fā)現(xiàn)……”即目的,也屬于例子當中的信息,沒有抓住重點;D項錯誤,材料強調的是提高理解科學能力的方法、途徑,而不是意義,并沒有講到意義。

故正確答案為C。2.使用手機打電話,手機在剛接通時瞬間功率相對較大,所以輻射也較大,有研究小組為了考察手機輻射與腦瘤之間的關系,收集了四個國家352名7歲到19歲的腦瘤患者使用手機的情況,并把有關數(shù)據(jù)與646名同樣年齡段健康孩子的情況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患有腦瘤的兒童并不比沒有患腦瘤的兒童更多地使用手機,研究人員據(jù)此認為,使用手機可能并不是引發(fā)兒童腦瘤的主要原因。

下列各項如果為真,不能支持上述結論的是:

A.手機輻射頻率遠遠低于電離輻射,產生的熱效應很小,不會使化學鍵斷裂而令人體患病

B.頻繁使用手機的兒童往往心理壓力大、情緒緊張,可能是這些因素導致發(fā)病

C.兒童手機用戶的腦瘤發(fā)病率與那些不使用手機的兒童相比,沒有明顯的差異

D.該調查對“使用手機”界定不清,兒童使用手機大多是為了上網和玩游戲,而不是打電話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不能支持”,確定為加強論證選非題。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使用手機可能并不是引發(fā)兒童腦瘤的主要原因。

論據(jù):患有腦瘤的兒童并不比沒有患腦瘤的兒童更多地使用手機。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增加論據(jù)。說明手機輻射不會令人體患病,因此“并不會引發(fā)兒童腦瘤”,具有加強作用,排除。

B項:增加論據(jù)。說明導致發(fā)病可能是由于“心理壓力大、情緒緊張”等其他原因,而不是手機輻射,具有加強作用,排除。

C項:增加論據(jù)。使用與不使用手機的兒童發(fā)病率沒有差異,就說明“腦瘤發(fā)病率”與使用手機無關,具有加強作用,排除。

D項:無關選項?!笆褂檬謾C”具體做什么和手機會不會引發(fā)兒童腦瘤無關,論題不一致,不具有加強作用。

因此,選擇D選項。

3.克山病是一種原因未明的地方性心肌病,某省兩次克山病流行均發(fā)生在病區(qū)居民生活困難時期,此時居民飲食結構單一,營養(yǎng)缺乏。1978年以后,由于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病區(qū)居民生活逐漸好轉,營養(yǎng)結構趨向合理,克山病新發(fā)病人越來越少,達到基本控制標準。一些研究者據(jù)此推測,營養(yǎng)缺乏可能是克山病發(fā)病的重要因素。

如果以下各項為真,哪項不能質疑上述推論?

A.1978年前農村生活水平普遍較低,但克山病僅在個別地方出現(xiàn)

B.原來克山病病區(qū)的土壤、水質在幾十年中發(fā)生了較大變化

C.一些生活水平高的地區(qū),也出現(xiàn)過克山病病例

D.通過調整飲食結構,無法治愈克山病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分析題干論證,確定論據(jù)和論點,要求選擇不能質疑題干推論的一項,即排除能夠質疑的選項即為正確答案。題干論據(jù):某省兩次克山病流行均發(fā)生在病區(qū)居民生活困難時期,病區(qū)居民生活條件改善,克山病新發(fā)病人越來越少。結論:營養(yǎng)缺乏可能是克山病發(fā)病的重要因素。

A項,說明營養(yǎng)缺乏并不是克山病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可以質疑題干推論。

B項,說明可能是因為土壤、水質引起克山病,可以質疑題干推論。

C項,生活水平高的地區(qū)也有克山病出現(xiàn),可見其與營養(yǎng)缺乏不存在必然聯(lián)系,質疑了題干推論。

D項,調整飲食結構無法治愈克山病,不代表營養(yǎng)缺乏不是克山病發(fā)病的重要因素,不能質疑題干推論。

故本題選D。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不能質疑”,確定為削弱論證選非題。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營養(yǎng)缺乏可能是克山病發(fā)病的重要因素。

論據(jù):山東省兩次克山病流行均發(fā)生在病區(qū)居民生活困難時期,營養(yǎng)缺乏。1978年以后,病區(qū)居民生活逐漸好轉,營養(yǎng)結構趨向合理,克山病新發(fā)病人越來越少。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增加反向論據(jù)。該項說明營養(yǎng)缺乏很普遍,但克山病不普遍,即使營養(yǎng)缺乏也不一定有克山病,具有削弱作用。

B項:增加反向論據(jù)。該項說明是由于病區(qū)的土壤和水質變化導致了克山病,而不是營養(yǎng)缺乏,具有削弱作用。

C項:增加反向論據(jù)。該項說明營養(yǎng)不缺乏的地區(qū),也會出現(xiàn)克山病,具有削弱作用。

D項:無關選項。該項強調克山病能否治愈,題干強調克山病發(fā)病的原因,論題不一致,不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選擇D選項。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jù)。論點:一些研究者據(jù)此推測,營養(yǎng)缺乏可能是克山病發(fā)病的重要因素。論據(jù):山東省兩次克山病流行均發(fā)生在病區(qū)居民生活困難時期,此時居民飲食結構單一,營養(yǎng)缺乏;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后,病區(qū)居民生活逐漸好轉,營養(yǎng)結構趨向合理,克山病新發(fā)病人越來越少,達到基本控制標準。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的作用。A項,克山病病區(qū)的土壤、水質在幾十年中發(fā)生了較大變化,說明導致克山病新發(fā)病人越來越少的原因不是營養(yǎng)結構趨向合理,而是土壤、水質,屬于他因削弱;B項,克山病僅在個別地方出現(xiàn),生活水平低、營養(yǎng)缺乏的地方并不都出現(xiàn)克山病,削弱了論證;C項,一些生活水平高的地區(qū)也出現(xiàn)過克山病病例,說明了營養(yǎng)不缺乏的地區(qū)也存在克山病,質疑了論點;D項,說明飲食結構調整與克山病能不能治好的邏輯關系,而題干強調的是克山病的發(fā)病原因,“發(fā)病原因”和“能不能治好”是兩個不同概念,因此D項和題干無關,不能質疑題干推論。

故正確答案為D。4.港灣:停泊

A.基因:遺傳

B.法庭:訴訟

C.電纜:發(fā)電

D.公路:運輸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

港灣是停泊的一個地點,二者之間為對應關系。

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的邏輯關系。

A項的基因并非遺傳的地點,C項的電纜并非發(fā)電的地點,與題干關系不符,均排除;

B項的法庭是訴訟的一個地點,D項的公路是運輸?shù)囊粋€地點,均與題干關系一致,保留??v向比較,港灣和公路都屬于具象的詞匯,且都與運輸有關,而法庭是一個抽象的詞匯,B、D兩項比較,D項更好,排除B項。

故正確答案為D。5.我從不懷疑“城市車”概念的________性,因為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東西:干凈、簡潔、低能源消耗。我們不是在________讓“城市車”概念成真,而是必須讓它實現(xiàn)。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超前

夢想

B.可行

嘗試

C.實用

期待

D.科學

努力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據(jù)“因為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東西”可知,“城市車”這一概念是“行得通的,可以做的”。A項“超前”指超越當前的;D項“科學”指合乎科學的。二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項和D項。B項“可行”指行得通,可以實行,符合文意。C項“實用”指有實際使用價值的,一般針對具體事物,而文段強調的是“城市車”的概念,不符合文意,排除C項。答案鎖定B選項。

第二步,驗證第二空。不僅僅是試著讓概念成真,而是必須讓它實現(xiàn),“嘗試”符合文意。

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此題考查實詞的語境搭配和填空。

第一個空,這里應填一個表示“城市車”概念性質的詞語。“可行性”意為行得通,可操作,因為全世界都需要,所以“可行”,結合選項應該選擇B。

“超前性”意為超越目前正常條件的,即具有未來性、預見性,由“全世界都需要”并不能推出概念超前性,故A不選;“實用性”意為有實際使用價值,一般針對的是具體事務,“城市車”作為一個概念不具有使用價值,只有當其實現(xiàn)以后才具有實用性,所以C也不選;“科學性”指經得起推敲,符合客觀規(guī)律,由“全世界都需要”并不能推出概念很科學,所以D也不選。

第二個空,由“必須讓它實現(xiàn)”可知不能僅僅是“嘗試”,印證B項正確。

故正確答案為B。6.在利益多元、信息網絡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政府的施政離不開公眾參與。閉門造車、我行我素,很容易跟公眾產生分歧,并不得不面對來自社會輿論、維穩(wěn)考量甚至上級機關的壓力。公眾還往往因為對決策缺乏預知和了解而對政府產生不信任感,影響政府公信力。從這個意義上,引入公眾參與是政府在施政過程中的必要選擇。

這段文字重在說明:

A.如何維護公眾的知情權

B.公眾參與政府施政的必要性

C.如何保證政府執(zhí)政的有效性

D.政府決策過程透明化的重要性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題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文段為總分總結構,提出觀點—具體論證—強調觀點,選擇與觀點句表意一致的一項。文段為總分總結構,首先指出政府的施政離不開公眾參與,接著對其原因進行了闡釋,最后進一步強調,引入公眾參與是政府在施政過程中的必要選擇。B項強調了公眾參與施政的必要性,與文段主旨相符,當選。

A項未提到“政府施政”,C、D兩項未提到“公眾參與”,均可排除。

故本題選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說明了政府的施政離不開公眾參與,然后通過反面論證說明公眾應該參與政府的施政,最后用“從這個意義上”重申作者觀點,即政府在施政過程中必須引入公眾參與。文段結構為“總—分—總”,主要說明了政府在施政過程中必須有公眾參與。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是文段重點的同義替換。

因此,選擇B選項。7.下列關于數(shù)字經濟的說法,哪項是錯誤的?

A.數(shù)字經濟是可實現(xiàn)資源快速優(yōu)化配置與再生、實現(xiàn)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經濟形態(tài)

B.數(shù)字經濟廣泛依托于互聯(lián)網、云計算、區(qū)塊鏈、物聯(lián)網等信息技術

C.數(shù)字經濟正成為推動重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引擎

D.數(shù)字經濟時代,大數(shù)據(jù)將消除個體差異,成就一元化的經濟體系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科技常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大數(shù)據(jù)終將主宰經濟社會,消除個體差異,成就一元化的經濟體系?!边@是關乎大數(shù)據(jù)最大的謬誤?!按髷?shù)據(jù)”是“經濟自由”所投射下的數(shù)字影像,它無法反噬掉“經濟自由”,成為經濟社會的主宰,選項表述錯誤,當選。

因此,選擇D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經濟常識。

A項正確,作為經濟學概念的數(shù)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shù)據(jù)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xiàn)資源快速優(yōu)化配置與再生、實現(xiàn)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經濟形態(tài)。

B項正確,數(shù)字經濟在技術層面,包括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物聯(lián)網、區(qū)塊鏈、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興技術。

C項正確,近年來,重慶市深入實施以大數(shù)據(jù)智能化為引領的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統(tǒng)籌推進數(shù)字產業(yè)化、產業(yè)數(shù)字化,推動數(shù)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優(yōu)化完善“芯屏器核網”全產業(yè)鏈、“云聯(lián)數(shù)算用”全要素群、“住業(yè)游樂購”全場景集,促進智能產業(yè)、智能制造、智能化應用協(xié)同發(fā)展,集中力量建設“智造重鎮(zhèn)”“智慧名城”,大數(shù)據(jù)智能化發(fā)展取得顯著成效。數(shù)字經濟正成為推動重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引擎。

D項錯誤,大數(shù)據(jù)來源于大量的網絡活動及其記錄,經濟社會中的大數(shù)據(jù),是經濟活動的網絡化、賬戶化、數(shù)字化的產物,是經濟人自由意志的集合映射。大數(shù)據(jù)就是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層“數(shù)據(jù)化的外衣”而已,不能本末倒置經濟體系。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8.像“無息貸款”“重金求子”“辦證”等手段拙劣的街頭詐騙廣告,即使早已被曝光也仍然屢見不鮮。騙子們寧愿繼續(xù)使用這些已被大多數(shù)人識破的廣告內容,也不去研究一些更具欺騙性、隱蔽性的詐騙廣告內容,這只能說騙子太愚蠢,太沒有“專業(yè)精神”了。

以下陳述如果為真,最能夠反駁上述結論的一項是:

A.騙子肯定不是愚蠢的,愚蠢的人是不能做騙子的

B.如果一種行騙方式不能騙到任何人,那么騙子肯定不會使用

C.騙子使用這種拙劣的行騙手段,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不打算騙聰明人

D.騙子行騙時會費盡心思以不引起社會關注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最能反駁題干結論的一項,需首先明確題干的論證結構,找到論據(jù)和論點。題干根據(jù)“騙子們寧愿使用這些已被大多數(shù)人識破的廣告內容也不去研究一些更具欺騙性、隱蔽性的詐騙廣告內容”,得出“騙子太愚蠢,太沒有‘專業(yè)精神’了”。要反駁題干結論,可以說明騙子這樣做并非愚蠢。題干結論是由于騙子使用拙劣的行騙手段而說明騙子太愚蠢、太不專業(yè)。

A項,指出騙子不是愚蠢的,但并沒有針對題干的論證進行反駁,力度較弱,排除。

B項,指出騙子不會使用騙不到人的行騙方式,但并沒有針對題干的論證進行反駁,力度較弱,排除。

C項,指出騙子這樣做的原因,是他們本來就不打算騙聰明人,而不是因為他們愚蠢,有力地反駁了題干論述。

D項,指出騙子行騙時會盡量不引起社會關注,但無法說明騙子是否愚蠢,不能反駁題干結論。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第一步:首先分析題干,找到論點論據(jù)。

題干的論點是說騙子太愚蠢,太沒有“專業(yè)精神”了。

論據(jù)是騙子使用手段拙劣的街頭詐騙廣告而不使用隱蔽性的詐騙廣告。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是在做反駁,但反駁的只是愚蠢本身,與“專業(yè)精神”無關,排除;

B指出騙子用這樣的方法還是能夠騙到人的,可以說明他們并不愚蠢,是對論點的直接反駁;

C說騙子不打算騙聰明人,不能說明愚蠢,無關;

D為無關項,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反駁”,確定為削弱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騙子太愚蠢,太沒有“專業(yè)精神”了。

論據(jù):騙子使用手段拙劣的街頭詐騙廣告而不使用隱蔽性的詐騙廣告。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不明確項?!膀_子肯定不是愚蠢的”是對論點中前半句“騙子太愚蠢”的否定,但無法說明是否具有“專業(yè)精神”,不具有削弱作用。

B項:增加反向論據(jù)。騙子不創(chuàng)新是因為用這樣的方法還是能夠騙到人,而不是因為愚蠢和沒有“專業(yè)精神”,具有削弱作用。

C項:無關選項。騙子不打算騙聰明人與論點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D項:無關選項。是否引起社會關注與論點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9.調查顯示,相當一部分孩子的考前焦慮情緒是受家長影響造成的。家長們過高的期望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出現(xiàn)焦慮心態(tài)也就不可避免了。

這段話主要表達的觀點是(

)。

A.大多數(shù)家長忽略了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水平

B.一部分孩子中考時不知道緊張

C.一部分孩子知道中考的重要性后,出現(xiàn)了考前焦慮、緊張的狀況

D.一部分孩子的考前焦慮情緒是受家長影響造成的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文段先指出部分孩子有考前焦慮情緒是由于受到家長的影響,隨后詳細解釋說明家長是如何影響孩子情緒的。故文段結構為觀點+解釋說明,D項為文段重點。

A項“智力和能力水平”及C項“孩子知道中考的重要性”均從文段中無從得知,無中生有,故排除A、C兩項;B項,文段討論的是孩子的焦慮心態(tài)產生的原因,“一部分孩子中考時不知道緊張”偏離文段核心話題,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文段出處】《家有考生,家長要保持好心態(tài)》10.關于詩中提到的“雨”的成因,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冷鋒雨

B.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臺風雨

C.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對流雨

D.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地形雨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結合文學考查地理知識。

第二步,對流雨是大氣對流運動引起的降水現(xiàn)象,其形成機制是近地面空氣受熱或高層空氣強烈降溫,促使低層空氣上升,水汽冷卻凝結,形成對流雨。由于云體較小,在它移動和產生降水時,只能形成狹小的雨區(qū)。所以,人們有時會發(fā)現(xiàn),此處有雨,不遠的彼處卻是晴天。C項“東邊日出西邊雨”符合對流雨的特點。

因此,選擇C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地理常識,主要涉及雨的成因。根據(jù)降水的形成原因,可分為四個基本類型:暖季空氣濕度較大,近地面氣層強烈受熱引起對流而形成的降水稱為對流雨;暖濕空氣前進的途中遇到較高的山地阻礙而被迫抬升,絕熱冷卻,在達到凝結高度時形成的降水稱為地形雨;兩種物理性質不同的氣團相遇,暖濕空氣循交界面上升,絕熱冷卻,達到凝結高度時產生的云雨為鋒面雨;臺風中大量暖濕空氣上升產生的強度較大的降水為臺風雨。A項錯誤。“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出自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說的是四川盆地的夜雨現(xiàn)象,因為云層對地面有保溫作用,夜間云下氣溫不致過低??墒窃茖颖旧砩朴谳椛渖幔渖蠈佑捎谳椛渖?,溫度降低,低于云下氣溫,這就形成云層上冷下暖的特征。于是上下空氣發(fā)生對流運動,易出現(xiàn)降雨現(xiàn)象,這屬于對流雨,而不是冷鋒雨。

B項錯誤。“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出自孟浩然的《春曉》,說的是春雨,春雨多屬于鋒面雨。

C項正確?!皷|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出自劉禹錫的《竹枝詞》,說的是夏季的熱雷雨。對流雨是冷暖氣流呈上下對流運動而成云致雨,時常出現(xiàn)于熱帶、亞熱帶或溫帶的夏季午后,因日照很強,蒸發(fā)旺盛,空氣受熱膨脹上升,至高空冷卻,凝結成雨。

D項錯誤?!昂糜曛獣r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說的是鋒面雨,而不是地形雨。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地理常識,主要涉及雨的成因。

A項錯誤,鋒面雨是指鋒面活動時,暖濕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引起的降水現(xiàn)象,可分為冷鋒雨與暖鋒雨。“巴山夜雨”是由于四川盆地的地形導致的地形雨。

B項錯誤,臺風雨是熱帶海洋上的風暴帶來的降雨,也就是臺風活動帶來的降雨現(xiàn)象。這種風暴是由異常強大的海洋濕熱氣團組成的,臺風雨一般短時間內降雨強度非常大,而且伴有強烈的雷電大風?!耙箒盹L雨聲,花落知多少”描述的是春雨,多為鋒面雨。

C項正確,對流雨是因地面溫度較高,近地面濕熱空氣受熱迅速膨脹上升,形成強烈的空氣對流,使上升氣流中的水汽在高空遇冷凝結形成的降水,歷時短,范圍小,但強度大,常伴有風暴、雷電?!皷|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對流雨的生動寫照。

D項錯誤,地形雨是潮濕的空氣前進時,受到山地阻擋,被迫沿著山坡爬升,在上升過程中,空氣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的降水?!昂糜曛獣r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描述的不屬于地形雨。

故正確答案為C。11.關于我國古代的數(shù)學研究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九章算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數(shù)學著作

B.明朝數(shù)學家李善蘭翻譯了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

C.劉徽在其著作《周髀算經》中首次提出了勾股定理

D.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shù)點后7位的數(shù)學家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科技成就知識。

第二步,我國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是世界上首個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shù)點后七位的數(shù)學家。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一紀錄直到15世紀才被阿拉伯數(shù)學家卡西打破。

因此,選擇D選項。

A項:《周髀算經》是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shù)學著作,約成書于公元前1世紀?!毒耪滤阈g》是西漢張蒼、耿壽昌所整理的一部數(shù)學專著,成于公元一世紀左右,晚于《周髀算經》。A項錯誤。

B項:李善蘭是中國近代著名數(shù)學家,出生于清嘉慶年間。明朝數(shù)學家徐光啟和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一起翻譯了古希臘數(shù)學家歐幾里得所著的《幾何原本》。B項錯誤。

C項:劉徽是魏晉時期著名的數(shù)學家,是中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shù)學命題的人,著有《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吨荀滤憬洝肥侵袊罟爬系奶煳膶W和數(shù)學著作,書中有對于勾股定理的最早記錄,但不是劉徽所著。C項錯誤。

12.中國人1000多年前就發(fā)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機械時鐘裝置水運渾天儀,每刻擊鼓,每辰撞鐘,比國外的自鳴鐘早出現(xiàn)600多年。然而,這套復雜的計時系統(tǒng)沒過多久便被束之高閣。無視創(chuàng)新,讓曾經輝煌的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近乎停滯。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中國科學技術的歷史是很悠久的

B.中國的自鳴鐘居于世界領先水平

C.不重視創(chuàng)新使中國科技趨于落后

D.推陳出新才是科技發(fā)展的原動力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文段開篇通過列舉水運渾天儀的例子說明當時我國科學技術處于領先地位。接下來通過轉折詞“然而”強調了不重視創(chuàng)新,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就會停滯、落后,對應C項。

A項,“歷史悠久”、B項,“自鳴鐘”對應轉折前的內容,非重點,排除;

D項,未提及文段核心話題“中國”,偏離文段中心,且“原動力”指產生動力的力,引申為本因、根源,屬于無中生有,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文段出處】人民日報人民論壇《開年閑話“時間觀”》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前文比較中國發(fā)明的時鐘早于國外,通過轉折關聯(lián)詞“然而”引出重點,即出現(xiàn)的問題是這套系統(tǒng)被束之高閣,并分析原因為無視創(chuàng)新。

第二步,對比選項。C項為主旨的同義替換,符合文段意圖。

因此,選擇C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主旨的理解。文段為轉折結構,重點關注“然而”后的內容。尾句的“無視創(chuàng)新”指出了中國科技發(fā)展近乎停滯的原因,答案應與此相關。文段首先指出中國人1000多年前就發(fā)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時鐘裝置水運渾天儀,接著以“然而”轉折指出渾天儀很快被擱置了,最后說明無視創(chuàng)新使曾經輝煌的中國科學技術發(fā)展近乎停滯?!叭欢敝笫俏亩沃攸c,意在說明不重視創(chuàng)新使中國科技落后。C項表述正確。A、D兩項是轉折前的內容,非重點。B項未點明“中國科技”這一主體。故本題選C。13.用戶在Windows工作環(huán)境中隨時使用(

)鍵來啟動或關閉中文輸入法。

A.Ctrl+Alt+Delete

B.Ctrl+Space

C.Ctrl+Shift

D.Ctrl+Tab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信息技術知識。

第二步,Windows10默認使用Ctrl+Space切換中英文輸入法。用戶可以在Windows工作環(huán)境中隨時使用Ctrl+Space鍵來啟動或關閉中文輸入法。B項正確。

因此,選擇B選項。

A項:Ctrl+Alt+Delete可以打開安全操作界面。A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C項:Ctrl+Shift并用鼠標拖曳文件,可建立快捷方式。Ctrl+Shift切換輸入法。C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D項:Ctrl+Tab輸出一個大的空格,也可以轉換網頁。D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14.選出下列加括號的字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

A.踱(緩步行走)步

明月朗(稀朗)照

彌(充滿)望

?。ㄆ冉╆?/p>

B.倏(極快)地

風致(意態(tài)、情況、情趣)

夢寐(睡)

掬(兩手捧?。┧?/p>

C.噩(兇惡可怕)夢

蓊(草木茂盛)郁

溫馨(清新)

搖曳(擺動)

D.汲(同吸)水

虔(恭敬)誠

無恙(差錯)

蔭庇(保護)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審題干,找出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

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朗”指明亮;“薄”指微微,排除A項。B項完全正確。C項“馨”指香氣散播的很遠,排除C項。D項“汲”指從下往上打水,排除D項。

因此,選擇B選項。

15.有一杯在電爐上加熱的水,水杯容積為60毫升,現(xiàn)裝有2/3水溶液。電爐加熱使水揮發(fā)的速度為1ml/min,在加熱10分鐘后,用滴管勻速向水杯中滴加水,已知每12滴水為一毫升,且水杯中的水量在半小時內需保持不低于容量的1/5不超過容量的3/4。則最低以每分鐘(

)滴的速度向杯中加入清水。

A.6

B.4

C.5

D.10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不等式。

第二步,根據(jù)題意可知,水杯中原有水60×2/3=40ml,加熱10分鐘后還有40-10=30ml,每12滴水為一毫升可知一滴相當于1/12毫升,設每分鐘以x滴的速度向杯中加清水,可列式60×1/5≤30-(1-x/12)×30≤60×3/4,解得4.8≤x≤18,x最小取5,即最低以每分鐘5滴的速度向杯中加入清水。

因此,選擇C選項。

16.我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很多地區(qū)都有自己的代表美食,下列地區(qū)中與代表美食不對應是:

A.三大炮——成都

B.生煎包——廣州

C.熱干面——武漢

D.烤鴨——北京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傳統(tǒng)民俗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生煎包是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蘇及廣東的一種特色傳統(tǒng)小吃,簡稱為生煎。它的特點是:皮酥、汁濃、肉香、精巧。輕咬一口,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散。原為茶樓、老虎灶(開水店)兼營品種。餡心以鮮豬肉加皮凍為主,20世紀30年代后,上海飲食業(yè)有了生煎饅頭的專業(yè)店,餡心花色也增加了雞肉、蝦仁等多種品種。B項對應錯誤,但與題意相符,當選。

因此,選擇B選項。

A項: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地區(qū)傳統(tǒng)特色小吃,主要由糯米制成,由于在拋扔糯米團時,三大炮如“彈丸”一樣,發(fā)出“當、當、當”的響聲,分為“鐵炮”,“火炮”,“槍炮”,故名總稱“三大炮”。三大炮的主要食材為糯米、紅糖、芝麻、黃豆,口味香甜。三大炮非涼食,賣時將舂好的半成品糍粑裝入鍋中至火爐上以微火保溫,吃時現(xiàn)做。A項對應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C項:熱干面是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是湖北武漢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有多種做法。通常以油、鹽、芝麻醬、色拉油、香油、細香蔥、大蒜子、蘿卜丁,鹵水汁、生抽為輔助材料。其色澤黃而油潤,味道鮮美,由于熱量高,也可以當作主食,營養(yǎng)早餐,補充人體所需的能量。C項對應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D項:烤鴨是北京名食,它以色澤紅艷,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的特色,被譽為“天下美味”而馳名中外。色澤略黃,柔軟淡香,夾卷其他葷素食物用,為宴席常用面點,更是家常風味小吃。D項對應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17.以下屬于人文景觀的是:

A.甘肅莫高窟

B.江西廬山

C.四川九寨溝

D.吉林長白山天池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可用排除法解答。B、C、D三項與自然相關,就A項與人文掛鉤。故可選出A項。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區(qū)分是常設考點,請考生牢固掌握兩種景觀的劃分標準,并且熟練運用。人文景觀是指歷史形成的、由與人的社會性活動有關的景物構成的風景畫面,它包括建筑、道路、摩崖石刻、神話傳說、人文掌故等。B、C、D三項均屬于自然景觀,莫高窟是人文景觀。

故本題選A。18.英國車,汽車工藝的代表,處處________出高貴、優(yōu)雅、靈動、恒久的藝術氣質。而這一切,源自英國人一直________的傳統(tǒng)造車技藝——始終以手工進行裝嵌。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彰顯迷戀

B.展示擅長

C.流露秉承

D.體現(xiàn)堅守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快速閱讀文段,第一空詞語與“氣質”搭配,備選詞語均可,不好辨析,可從第二空入手。第二步,第二空備選詞語詞義差異大,重點分析文意,選擇與文意最相符的一項。第三步,驗證第一空。第二空,由“始終以手工進行裝嵌”可知,此處要表達的是英國人對傳統(tǒng)造車技藝的堅持,“迷戀”與“擅長”與此意不符,排除A、B?!氨小币话阌糜诮忧叭撕玫膫鹘y(tǒng)、精神,進行發(fā)揚光大?!皥允亍币话阌糜谌勘3帧S嚹軌蛞恢庇幸幌?,是因為在“傳統(tǒng)造車技藝”上有一定的與時俱進的改進,所以用“秉承”恰當。

第一空,與“藝術氣質”搭配,“流露”填入恰當。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據(jù)文中“一直”“傳統(tǒng)”“始終”可知,造車技藝時間之久,且該空搭配“技藝”。A項“迷戀”指對事物的喜愛。B項“擅長”指在某方面有特長。兩者均不能體現(xiàn)時間久,可排除A項和B項。C項“秉承”指接受,承接,繼承。D項“堅守”指堅決守衛(wèi),不離開,一般搭配原則和信念。兩者都能夠體現(xiàn)時間長,但文段搭配的是“技藝”,應有傳承、繼承的含義,所以C項更符合語境。鎖定C項。

第二步,驗證第一空。C項“流露氣質”,搭配合適。

因此,選擇C選項。

解題思路:第一空考查詞語搭配。與“氣質”一詞搭配,選項中的四個動詞均可,保留。

第二空考查詞語含義。文中“一直”“傳統(tǒng)”“始終”均體現(xiàn)出英國人對于自古流傳的手工裝嵌技術的使用時間之久,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意思,并搭配“技藝”,C項”秉承”指承受、接受,用于接過前人好的東西,繼續(xù)發(fā)揚光大,與文意相符,當選;A項“迷戀”一詞明顯與文意不符,排除;B項“擅長”,文段并不是側重于強調長短處,排除;D項“堅守”指堅定守衛(wèi)、堅定遵守,側重強調的是守住,但是文段強調的是不僅要守住,還要傳下去,與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出處】馬劍《英國汽車:保留“根”的歸屬》19.政治表達,指公民在行使政治權利的過程中,通過憲法手段和適當?shù)臋C會來表示自己的政治態(tài)度,從而影響政府決策。根據(jù)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政治表達的是(

)。

A.領導的政治言論

B.同學之間討論時政

C.縣政府門口的示威游行

D.拆遷戶進行上訪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定義關鍵詞。

“通過憲法手段和適當機會來表示自己的政治態(tài)度”、“影響政府決策”。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領導間的政治言論,符合“通過憲法手段和適當機會來表示自己的政治態(tài)度”、“影響政府決策”,符合定義,排除;

B項:同學之間討論時政,能夠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但不能影響政府決策,不符合“影響政府決策”,不符合定義,當選;

C項:縣政府門口的示威游行,是公民表達政治態(tài)度的方式,能夠影響政府決策,符合“通過憲法手段和適當機會來表示自己的政治態(tài)度”、“影響政府決策”,符合定義,排除;

D項:拆遷戶進行上訪,是公民表達政治態(tài)度的方式,能夠影響政府決策,符合“通過憲法手段和適當機會來表示自己的政治態(tài)度”、“影響政府決策”,符合定義,排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20.1路、2路和3路公交車都是從8點開始經過A站后走相同的路線到達B站,之后分別是每30分鐘、40分鐘和50分鐘就有1路,2路和3路車到達A站。在傍晚17點05分有位乘客在A站等候準備前往B站,他先等到幾路車?

A.1

B.2

C.3

D.2和3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上午8點經過A站,每條線路的發(fā)車間隔已知,則應求得從上午8點到傍晚17點05分經過的時間,除以每條線路的發(fā)車間隔,所得余數(shù)為上一輛車離開的時間,若余數(shù)為0,則表示剛好有一輛車經過A站。從8點到17點05分經過了9×60+5=545分鐘,545÷30=18……5;545÷40=13……25;545÷50=10……45。因此1路、2路、3路車分別還要30-5=25、40-25=15、50-45=5分鐘才會開來,則乘客最先等到3路車。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題考查統(tǒng)籌推斷。

第二步,根據(jù)每30、40、50分鐘就有1路、2路、3路車到達A站,則600分鐘后(30、40、50的最小公倍數(shù)),即18:00三車再次同時從A站發(fā)車。則1、2、3路車在17:05后的最早發(fā)車時刻分別是17:30、17:20、17:10,故乘客先等到3路車。

因此,選擇C選項。

解法二:

第一步,本題考查統(tǒng)籌推斷。

第二步,公交車從8點到傍晚17點05分經過了9小時5分,即9×60+5=545(分鐘),1路每30分鐘到達,545÷30=18…5,即經過了18輛,還剩余5分鐘,離下一班到達還需30-5=25(分鐘);同理2路為545÷40=13…25,,即經過了13輛,還剩余25分鐘,離下一班到達還需40-25=15(分鐘),3路為545÷50=10…45,,即經過了10輛,還剩余45分鐘,離下一班到達還需50-45=5(分鐘)。相比較而言,3路優(yōu)先到達。

因此,選擇C選項。

解題思路:方法一:從8點到晚17點05分共歷時9×60+5=545分鐘,17點05分之后公交車到達的時間為1路:30×19=570分鐘,2路:40×14=560分鐘,3路:50×11=550分鐘,因此最先等來的是17點10分的3路公交車。

方法二:17點05分距8點為9×60+5=545分鐘,545÷30=18余5,即1路公交車還有30–5=25分鐘到達;545÷40=13余25,即2路公交車還有40–25=15分鐘到達;545÷50=10余45,即3路公交車還有50–45=5分鐘到達,因此先等來的為3路公交車。

故正確答案為C。21.下列最可能涉及對物質化學性質的描寫的是:

A.白蠟的燃點低

B.水的比熱容高

C.橡膠耐磨性佳

D.茶葉除脂效果好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A項錯誤,白蠟的燃點低體現(xiàn)的是物質的物理性質,燃點是指可燃物質在空氣充足的條件下,達到某一溫度時與火源接觸即可著火,并在移去火源后繼續(xù)燃燒的最低溫度。

B項錯誤,水的比熱容高體現(xiàn)的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比熱容是熱力學中常用的一個物理量,表示物體吸熱或散熱能力。

C項錯誤,橡膠耐磨性佳體現(xiàn)的是物質的物理性質,耐磨性是指抵抗某種機械作用的能力。

D項正確,茶葉除脂效果好體現(xiàn)的是物質的化學性質,茶葉中富含氨基酸及纖維素、脂肪酶等,能對脂肪產生分解作用。

故正確答案為D。22.根據(jù)材料,我國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原則包括:

A.整體性原則

B.公益性原則

C.科學性原則

D.公開性原則參考答案:AC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原則,可用常理法聯(lián)系材料作答。根據(jù)材料第二段,“全面”是相對于局部、片面或舉例說明而言的,而“整體”是相對局部、片面而言的,由常理推斷A項當選。預算績效管理是政府財政管理方面的內容,根據(jù)生活常識推斷其與公益關系不大,B項不選。根據(jù)材料第三段“科學性是其基本屬性”推斷,C項當選。根據(jù)材料第三段,績效管理過程各項評價結果應按法律、《信息公開條例》要求公開,推斷D項當選。A項正確。根據(jù)材料第二段,“全面績效管理是全面覆蓋公共部門、公共資金的管理”可知,全面實施績效管理體現(xiàn)了整體性原則。

B項錯誤。材料未體現(xiàn)。

C項正確。根據(jù)材料第三段,“績效管理屬于科學管理,科學性是其基本屬性,主要通過制度建設、績效指標和日常管理體現(xiàn)”可知,全面績效管理體現(xiàn)了科學性原則。

D項正確。根據(jù)材料第三段,“績效管理過程各項評價結果應按法律、《信息公開條例》要求公開”體現(xiàn)了公開性原則。

故本題選ACD。23.行政組織是為推行國家政務而組建起來的國家行政機關體系,是統(tǒng)治階級維護本階級利益、鞏固其統(tǒng)治地位的重要工具,這就決定了(

)是行政組織的本質特性。

A.政治性

B.法制性

C.系統(tǒng)性

D.動態(tài)性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行政組織。

A項正確,行政組織是國家的代表,是國家政治體制的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政府職能的機構,行政組織的本質特性是政治性。

B項錯誤,法制性是指行政組織在行使行政權過程中按法律規(guī)定進行管理。

C項錯誤,行政組織的特性包括:政治性、社會性、服務性、整體性、適應性以及法制性。系統(tǒng)性并不是行政組織的特性之一。

D項錯誤,行政組織的特性包括:政治性、社會性、服務性、整體性、適應性以及法制性。動態(tài)性并不是行政組織的特性之一。

故正確答案為A。24.基因檢測本身是一步好棋。當前很多疾病可以在基因上找到病因,通過基因篩查,還可以避免一些有遺傳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的嬰兒出生,甚至有不少常見的慢性病也可以在基因上找到根源,并通過基因干預加以預防、診斷、治療。然而,時下,這步好棋有變成臭棋的風險。再好的科研成果,只要被濫用,就可能造成傷害。基因技術濫用的風險首先在于突破人類倫理的底線,其次是被當成賺錢的工具。因此,應加強科學普及的力度,讓更多人認清過度商業(yè)化給基因檢測帶來的風險。同時,應大幅抬高門檻,不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都應被排除在基因檢測的大門之外。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基因檢測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

B.應加強科學普及的力度,抬高基因檢測資質的門檻

C.基因檢測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

D.基因檢測未來發(fā)展的前景可期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分三部分,第三句“然而”之前介紹基因檢測的好處,“然而”之后到“因此”之間介紹其危害,“因此”之后針對危害提出對策,也就是文段的主旨句,通過“科普”和“提門檻”來解決。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是對文段主旨句的同義替換,符合文段意圖。

因此,選擇B選項。

A項:“優(yōu)越性”是轉折之前內容,非重點。C項:“利和弊”是結論之前的內容,非重點。D項:“前景可期”文段未提及。

25.水的邊際效用很大,而鉆石的邊際效用很小。

0.正確

1.錯誤參考答案:1

解題思路:人們對一件東西的出價是以其所能帶來的邊際效用為基礎的,例如吃第二個蘋果所能帶來的邊際效用小于第一個,所以對第二個蘋果的出價也會小于第一個。同樣,一般情況下,正是因為水所能帶來的邊際效用小于鉆石,生活中水才比鉆石便宜很多。故本題答案為B。

26.有人認為,S國政府對社會科學研究的經費投入不見得有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近十年間,S國政府對社會科學研究的經費投入年增長超過20%。但是這十年間S國社會科學領域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量卻沒有顯著增長。

上述結論的成立必須補充以下哪一項前提?

A.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是衡量社會科學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標

B.近十年間S國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數(shù)量顯著增長

C.近十年間S國物價水平逐年增長

D.近十年間S國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在國外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量沒有顯著增長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前提”,確定為加強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S國政府對社會科學研究的經費投入不見得有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

論據(jù):近十年間,S國政府對社會科學研究的經費投入年增長超過20%。但是這十年間S國社會科學領域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量卻沒有顯著增長。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建立聯(lián)系。該項建立了論據(jù)“論文數(shù)量沒有顯著增長”與論點“不見得有利于科研水平提高”之間的關系,具有加強作用。

B項:無關選項。“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數(shù)量顯著增加”與論點表述的“社會科學研究經費投入是否有利于科研水平提高”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C項:無關選項。“物價水平逐年增長”與論點表述的“社會科學研究經費投入是否有利于科研水平提高”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D項:無關選項?!霸趪獍l(fā)表的論文數(shù)量”

與論點表述的“社會科學研究經費投入是否有利于科研水平提高”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A選項。

27.霾和霧的區(qū)別在于:

A.水汽含量的大小

B.氣象現(xiàn)象的顏色

C.形成消散的時間

D.細小微粒物的成分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生活常識。

第二步,霧是由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天氣現(xiàn)象,是近地面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霧是液態(tài)的。霾,也稱陰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xiàn)象。霾的核心物質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顆粒,氣象學上稱為氣溶膠顆粒。一般來講霧和霾的區(qū)別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核趾窟_到90%以上的叫霧,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間的,是霧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

因此,選擇A選項。

28.默讀電視新聞、廣告和節(jié)目文稿的人,比觀看電視節(jié)目本身的人能記住和回想起更多信息;你鄙視某雜志的價值原則,仍可以津津有味地讀它,如果電視節(jié)目出現(xiàn)這種情況,你就看不下去,趕緊換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愿意把時間花在不同意的觀點上,就不太可能進行反思,實際上對一切東西的質疑都將更為稀少。把兩個書面記錄擺在一起看,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不一致處,甚至能很容易地辨別信息之間權威程度的差別;比較兩個視頻報道就比較麻煩了,在被要求從兩個互相沖突的電視報道中加以選擇時,觀眾要么依靠直覺,要么依靠他在觀看之前相信的東西。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的是:

A.閱讀文本比看電視更有助于思考

B.信息接受途徑影響人的行為習慣

C.電視有可能使人形成錯誤的價值觀

D.喜歡閱讀的人比愛看電視的人更冷靜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文段第一句通過對默讀文稿和觀看電視節(jié)目作對比,指出讀比看能記住更多的信息。緊接著通過“在這種情況下”指代前文,作者提出觀點,認為看電視的時候人們不太可能進行反思,對問題的質疑會變少,即思考較少。最后通過“書面記錄”和“視頻”作比較,來為前面的觀點作解釋說明。所以整個文段為“分-總-分”結構,作者主要想說的是:讀文本比看電視更有利于思考,對應A項。

B項,“信息接受途徑”概念范圍擴大,文段僅強調讀和看,排除;

C項,“形成錯誤價值觀”文段中未提及,排除;

D項,“更冷靜”為無中生有,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話通過對“默讀文稿”和“觀看電視”做了對比,告訴我們“默讀文稿”可以看得時間更久,記住更多的信息,第二句話通過“在這種情況下”對第一句做出總結,作者認為看電視的時候人們不太可能進行反思,對問題的質疑會變少,也就是思考會減少,第三句話用“書面記錄”和“視頻”的比較詳細解釋了第二句話的觀點。文段的結構為“分—總—分”結構,重點就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即閱讀文字記錄要比觀看視頻更能激發(fā)人們對問題的思考。

第二步,對比選項。A項是對文段主旨句的同義替換,符合文段意圖。

因此,選擇A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題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為并列結構,列舉了不同比較的情況,歸納這些部分的共同點。文段通過對比閱讀文本和看電視兩種情況下人的不同表現(xiàn),說明看電視時人們不愿把時間花在不認同的觀點上,因此不太可能進行反思。即閱讀文本比看電視更助于思考。A項表述與此相符,當選。

B項表述過于籠統(tǒng),未具體說明如何影響。C、D兩項從文段無法推出,排除。

故本題選A。29.癡呆是一種以認知功能缺損為核心癥狀的獲得性智能損害綜合征,其智能損害的程度足以干擾社會或職業(yè)功能,是慢性進展性的疾病,損害的范圍涉及記憶、行為、人格、判斷、注意力、視空間技能、語言、邏輯推理等多種高級神經功能。據(jù)統(tǒng)計,癡呆已成為僅次于心血管病、癌癥和腦卒中的第四大殺手,嚴重威脅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年齡,是老年性癡呆的重要危險因素,一般認為,60歲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歲,癡呆的患病率將增加1倍。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老年癡呆將成為我國一個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

根據(jù)這段文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老年性癡呆有時會突然發(fā)病

B.癡呆發(fā)病率與受教育程度有關

C.癡呆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可以改善

D.我國老年癡呆患者的人數(shù)將不斷上升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將選項與文段一一對應。

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對應文段“(癡呆)是慢性進展性的疾病”,與原文內容相悖。B項“癡呆發(fā)病率與受教育程度有關”和C項“癡呆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可以改善”均未在文段中提及,故說法錯誤。D項,結合文段中的“60歲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歲,癡呆的患病率將增加1倍”和“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老年癡呆將成為我國一個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可知D項說法正確。

因此,選擇D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細節(jié)信息的理解與推斷。抓住選項中的觀點,根據(jù)文段中對應內容,對這些觀點進行判斷。A項,“有時會突然發(fā)病”與原文“慢性進展性的疾病”不符。

B項,癡呆發(fā)病率與受教育程度的關系在文段沒有提及。

C項,癡呆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問題文段也沒有提及。

D項,由“一般認為,60歲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歲,癡呆的患病率將增加1倍。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老年癡呆將成為我國一個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可知,表述正確。

故本題選D。

解題思路:文段對癡呆定義為“慢性進展性的疾病”,與A項中“突然發(fā)病”相悖,排除A項;文段未提及癡呆發(fā)病率是否與受教育程度相關,排除B項;C項“基本生活能力可以改善”為無中生有,排除;文段尾句提到我國老年人口“不斷增加”,癡呆的患病率又隨著年齡的上升而增加,故D項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D。30.以下關于中國古代醫(yī)學,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中醫(yī)的“四診法”是扁鵲所總結得出的

B.“醫(yī)圣”是指東漢末年的張仲景

C.“五禽戲”是華佗模仿獅、鹿、熊、猿、鶴5種動物所創(chuàng)的中國傳統(tǒng)健身方法的中國傳統(tǒng)健身方法

D.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劑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中國史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華佗五禽戲是由東漢末年著名醫(yī)學家華佗根據(jù)中醫(yī)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鳥等五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tài)編創(chuàng)的一套導引術?!扒荨敝盖莴F,古代泛指動物;“戲”在古代是指歌舞雜技之類的活動,在此指特殊的運動方式。題干中5種動物錯誤。

因此,選擇C選項。

A項:四診法,是中國古代戰(zhàn)國時期的名醫(yī)扁鵲根據(jù)民間流傳的經驗和他自己多年的醫(yī)療實踐,總結出來的診斷疾病的四種基本方法,即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總稱“四診”,古稱“診法”。A項正確。

B項: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zhèn)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yī)學家,被后人尊稱為“醫(yī)圣”。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B項正確。

D項:麻醉劑是指用藥物或非藥物方法使機體或機體局部暫時可逆性失去知覺及痛覺,多用于手術或某些疾病治療的藥劑。“麻沸散”是世界上第一個發(fā)明和使用的麻醉劑,由東漢末年和三國年間杰出的醫(yī)學家華佗所創(chuàng)造,公元2世紀我國已用“麻沸散”全身麻醉進行剖腹手術。D項正確。

31.所有歷史都無法篡改,真理無法篡改,所以真理都是歷史。

下列推理,與題干所犯的邏輯錯誤類似的是:

A.所有胖子都貪吃,小張很貪吃,所以小張是胖子

B.所有努力都會有收獲,小明很努力,所以一定會有所收獲

C.羊毛制衣可以有效保暖,羊毛衫含有羊毛,所以能夠保暖

D.有些人不是教師,有些人不富有,所以教師不富有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邏輯錯誤類似”,確定為平行結構。

第二步,分析題干推理形式。

分別設“歷史”為a,“無法篡改”為b,則其推理形式為:a→b,b,所以a。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分別設“胖子”為a,“貪吃”為b,則其推理形式為:a→b,b,所以a。與題干推理形式相同,符合;

B項:分別設“努力”為a,“有收獲”為b,則其推理形式為:a→b,a,所以b。與題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

C項:分別設“羊毛制衣”為a,“有效保暖”為b,則其推理形式為:a→b,a,所以b。與題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

D項:分別設“有些人”為a,“不是教師”為b,“不富有”為c,則其推理形式為:a→b,a→c,所以?b→c。與題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

因此,選擇A選項。

32.劇烈運動后產生的酸痛感,是由于體內的乳酸所引起的。(

0.正確

1.錯誤參考答案:0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生物醫(yī)學知識。

第二步,劇烈運動后由于速度過快及爆發(fā)力過猛,人體內的糖分來不及經過氧氣分解,而不得不依靠“無氧供能”。這種運動會在體內產生過多的乳酸,導致肌肉疲勞,運動后感到肌肉酸痛。

因此,本題正確。

33.下列與漢字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康熙字典》是按照部首排列法分類的漢字辭書

B.《說文解字》原文以楷書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

C.隸書的產生直接影響了漢字的構造,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

D.“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指六書中的形聲造字法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語言文字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說文解字》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是科學文字學和文獻語言學的奠基之作,在中國語言學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B項原文以楷書書寫說法錯誤。

因此,選擇B選項。

A項:《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間出版的圖書,字典采用部首分類法,按筆畫排列單字,字典全書分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標識,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并按韻母、聲調以及音節(jié)分類排列韻母表及其對應漢字,共收錄漢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47035個),為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之一。A項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排除。

C項: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fā)展而來,隸書始創(chuàng)于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tǒng),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后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C項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排除。

D項:形聲,漢字“六書”造字法的一種,東漢著名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為其下的定義是: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D項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排除。

34.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主要分布在(

)。

A.東北地區(qū)

B.西北地區(qū)

C.西南地區(qū)

D.東南地區(qū)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的是人文歷史。

B、C、D項錯誤,與題干不符。

A選項正確,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上游、烏蘇里江流域。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

故正確答案為A。35.網絡由于飛速發(fā)展在整個社會活動中發(fā)揮著日益巨大的作用,由于________的加強,信息交流加快,生產和工作效率都大為提高,同時,也可能________各種社會問題,如計算機犯罪、個人信息被泄露等。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關聯(lián)

催生

B.聯(lián)系

引發(fā)

C.互動

暴露

D.交往

帶來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該空前后要表達“網絡飛速發(fā)展后,全社會的人和物的聯(lián)系進一步增強”且該空需要與“加強”搭配。A項,“關聯(lián)”不能搭配“加強”,排除A項。B項“聯(lián)系”指人或者事物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溝通等關聯(lián)狀況,符合語境。C項“互動”指互相作用,互相影響,能夠體現(xiàn)相互聯(lián)系,符合語境。

D項中“交往”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往來,而文中指全社會的人和物,該項片面,排除D項。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橫線處要表達的意思是網絡的飛速發(fā)展可能會引起各種社會問題。B項“引發(fā)”的意思是引起,觸發(fā),符合語境。C項“暴露”的意思是指隱蔽的事物、缺陷、矛盾、問題等顯露出來,表示問題是以前就有的,暴露后,只是把以前存在的問題顯露出來,不符合語境,排除C項。

因此,選擇B選項。

催生:指助力、幫助生產,提供條件慢慢生長。

36.甲市A區(qū)的張某將養(yǎng)殖場的20頭豬運往外地售賣,途中被甲市B區(qū)公安分局所設的檢查站扣留,檢查站以本地豬肉不得外銷為由將豬強制收購,張某對此不服,向甲市公安局(位于C區(qū))申請復議,甲市公安局將原處罰決定變更為罰款200元,張某仍不服,他可以向(

)提起行政訴訟。

A.A區(qū)基層法院

B.B區(qū)基層法院

C.C區(qū)基層法院

D.甲市中級法院參考答案:B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程序法。

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北绢}中,原行政行為是甲市B區(qū)公安分局作出的,復議機關甲市公安局將原處罰決定變更為罰款200元,屬于復議改變,被告是甲市公安局。

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規(guī)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钡谑藯l第一款規(guī)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彼员景讣瓤梢杂勺畛踝鞒鲂姓袨榈腂區(qū)公安分局所在地的B區(qū)基層法院管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甲市公安局所在地的C區(qū)基層法院管轄。

故正確答案為BC。37.印尼蘇門答臘島海域一場海底大地震,引發(fā)了印尼以及周邊泰國、馬來西亞、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孟加拉灣等國海岸滔天巨浪,損傷極為慘重,死亡及失蹤人數(shù)超過22萬人。這次地震地球都發(fā)生了搖擺,速度變快三毫秒;一些島嶼移動了20米;有的島嶼一邊上升,另一邊降低沒入水里。

這段文字表述的主要內容是:

A.這場地震給周邊國家?guī)砭薮髶p失

B.這場地震造成東南亞人員傷亡慘重和版圖的變化

C.這場地震造成了很多國家慘重的人員傷亡

D.這場地震的威力巨大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介紹海底大地震給諸多東南亞國家?guī)淼挠绊?。這其中既包括人員傷亡,也包括島嶼移動上升的變化。閱讀文段可知,文段結構為“分—分”,重點是地震導致東南亞國家人員傷亡和島嶼板塊變化。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是對文段主旨句的全面概括。

因此,選擇B選項。

A項:“損失”表述不夠明確,沒有體現(xiàn)“人員傷亡慘重和版圖的變化”。C項:表述片面,沒有提及“版圖變化”且“很多國家”表述不準確,應該是“東南亞國家”。D項:“威力巨大”偏離重點。

38.在珠峰,常年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克服高寒缺氧的惡劣條件,在五六千米的山腰,為茫茫雪山撿拾垃圾。

我們可能無法直接加入他們的行列,

可以對相關保護措施予以理解和撿拾垃圾。執(zhí)行、不去做和環(huán)境保護背道而馳的事,不越禁區(qū)、不碰紅線,也是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體現(xiàn)。

依次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

A.因為所以

B.雖然但

C.不僅還

D.如果那么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根據(jù)文段信息“可能無法······可以對······”可知,此處表達的語義前后相反,B項“雖然······但······”表示轉折關系,前后語義相反,符合文意,當選;A項“因為······所以······”表示因果關系,C項“不僅······還······”表示遞進關系,D項“如果······那么······”表示條件關系,均體現(xiàn)不出前后語義相反的意思,與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文段出處】《保持距離,保護美》39.有效溝通的技巧有:

A.作為信息發(fā)送者的管理者有效溝通的技巧

B.作為信息傳遞者的管理者有效溝通的技巧

C.作為信息接受者的管理者有效溝通的技巧

D.信息溝通的障礙及其排除

參考答案:AC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管理學基本原理。

第二步,達成有效溝通須具備兩個必要條件:首先,信息發(fā)送者清晰地表達信息的內涵,以便信息接收者能確切理解:其次,信息發(fā)送者重視信息接收者的反應并根據(jù)其反應及時修正信息的傳遞。免除不必要的誤解。兩者缺一不可。有效溝通主要指組織內人員的溝通,尤其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溝通。

根據(jù)有效溝通內涵條件可知,作為信息發(fā)送者的管理者有效溝通的技巧,作為信息接受者的管理者有效溝通的技巧,信息溝通的障礙及其排除屬于有效溝通的技巧。

因此,選擇ACD選項。

B項:在有效溝通的過程中,只強調了信息發(fā)送者及信息接收者。并沒有強調信息傳遞者的管理者有效溝通的技巧。B項錯誤。

40.王老師新接手了初三(2)班的物理課。在開學摸底測試中,他發(fā)現(xiàn)學生基礎薄弱,整體成績較差,為了提高物理成績,他應該:①關注每一位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教給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②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每周留一道聯(lián)系實際的題目。③動員學生請家教。④每周開展一次課后物理講堂,讓學生自愿參加。⑤多留作業(yè),多讓家長給學生報班。⑥培養(yǎng)小助手,讓他們幫助其他同學。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⑥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的是教師與學生。③中請家教不符合為人師表的職業(yè)道德;⑤中多留作業(yè),多讓家長給學生報班增加學生負擔;都不可取故排除。因此答案為A。

41.但實際上,哲學是我們運用得最為廣泛的知識,它比任何一門知識更為普及,哪怕是一個對哲學概念

的人,也會在生活中用到哲學知識。

A.一知半解

B.一無所獲

C.一無所知

D.懵懵懂懂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橫線前介紹哲學是運用得最為廣泛的知識,更為普及,橫線處應體現(xiàn)出即便是對哲學一點都不了解的人,也會在生活中用到哲學知識,以體現(xiàn)出哲學運用的廣泛,C項“一無所知”形容什么都不知道,符合語境,當選。

A項,“一知半解”指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徹,并非什么都不知道,排除。

B項,“一無所獲”強調的是一點“收獲”都沒有,與文意不符,排除。

D項,“懵懵懂懂”指糊涂,不明事理,與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出處】《趣味哲學》42.關于我國農村三級衛(wèi)生服務網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主要承擔預防保健、基本醫(yī)療、健康教育、計生指導等任務

B.包括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村衛(wèi)生室和家庭自我保健

C.以讓農民“看病不出鄉(xiāng)鎮(zhèn)”為發(fā)展目標

D.以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為基礎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政治常識。我國農村三級衛(wèi)生服務網絡主要承擔預防保健、基本醫(yī)療、健康教育、計生指導等任務。包括:縣醫(yī)療機構、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村衛(wèi)生室。其中,村衛(wèi)生室是基礎。以小病不出村、一般不出鄉(xiāng)、大病基本不出縣為發(fā)展目標。因此,BCD選項錯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43.馬克思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說明:

A.人的自然屬性沒有社會屬性重要

B.人是進行自我創(chuàng)造的主體性存在

C.人只有社會屬性

D.人只有在社會中才能成為人

參考答案:B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知識。

第二步,B項正確,人是進行自我創(chuàng)造的主體性存在,人是一種社會實踐的存在,社會是人的獨特的存在形式,人的本質就只能是一種社會性的存在本質。D項正確,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每一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人,只有在社會中成長,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人的社會屬性決定著人的本質。

因此,選擇BD選項。

A項錯誤,人的自然屬性是指人在生物學意義上區(qū)別于動物的特征,包括人的生理結構、生理機能和生理需要等。人的社會屬性是人在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人與人的關系屬性。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二者統(tǒng)一于人之中,是客觀存在的,人的自然屬性是人的社會屬性賴以存在的基礎,沒有自然屬性就沒有社會屬性,人的社會性制約著人的自然性,人的自然性受人的意識的指導,具有強烈的社會色彩。故沒有誰更重要的說法。

C項錯誤,人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但是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44.孫某中學畢業(yè)后去一家餐廳上班,18歲時與一女子發(fā)生關系并導致女子懷孕,他們立刻結了婚,案例中他們的婚姻為可撤銷婚姻。(

A.正確

B.錯誤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民法知識。

第二步,根據(jù)《婚姻法》第六條,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晚婚晚育應予鼓勵。所以,題中孫某18歲結婚,故沒有達到法定婚齡。

根據(jù)《婚姻法》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一)重婚的;(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三)婚前患有醫(y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四)未到法定婚齡的。

根據(jù)《婚姻法》第十一條,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所以,孫某與女子之間的婚姻為無效婚姻,而不是可撤銷婚姻。

因此,本題錯誤。

45.銷售行為是貨幣追逐商品的行為。(

0.正確

1.錯誤參考答案:1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商品與貨幣知識。

第二步,貨幣追逐商品的行為是購買行為而不是銷售行為,表現(xiàn)為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為滿足自己生產生活上資料的需求而進行的購買活動。而銷售行為是指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出售自己生產、經營的商品以及個人、企業(yè)出售自身所有的物品。所以,題干說法不正確。

因此,本題錯誤。

46.3,6,12,(

),130,732

A.32

B.48

C.72

D.100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1!+2=3、2!+4=6、3!+6=12、(4!+8=32)、5!+10=130、6!+12=732,第一項為連續(xù)自然數(shù)的階乘,第二項是公差為2的等差數(shù)列。47.刮目相看∶呂蒙

A.有備無患∶魏絳

B.窮兵黷武∶曹操

C.揠苗助長∶夢珂

D.草菅人命∶賈誼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干邏輯關系。

“刮目相看”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與“呂蒙”屬于典故與主人公的對應關系,并且“刮目相看”是形容人的。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有備無患”是指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與“魏絳”屬于典故與主人公的對應關系,但“有備無患”不是形容人的,排除;

B項:“窮兵黷武”是指竭盡所有的兵力,主人公是吳國皇帝孫皓,與“曹操”無明顯邏輯關系,排除;

C項:“揠苗助長”比喻為急于求成,反而壞了事,主人公是宋人,而非“夢珂”,排除;

D項:“草菅人命”是指任意殘害人命,與“賈誼”屬于典故與主人公的對應關系,并且“草菅人命”是形容人的,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因此,選擇D選項。

48.合理行政原則,也稱為行政合理性原則,是指行政行為的內容客觀適度,符合立法精神與目的,符合公平正義的法律理性。(

0.正確

1.錯誤參考答案:0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行政法。

行政合理性原則是行政法治原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指行政行為的內容要客觀、適度、合乎理性。合理性原則的具體內容包括:(1)行政行為應符合立法目的;(2)行政行為應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不得考慮不相關因素;(3)平等適用法律規(guī)范,不得對相同事實給予不同對待;(4)符合自然規(guī)律;(5)符合社會道德,如職業(yè)道德、社會公德等。

故表述正確。49.小李家的幾盞電燈突然全部熄滅了,檢查保險絲發(fā)現(xiàn)未燒斷,用測電筆測試各路電路時氖管都發(fā)光,他對故障的判斷正確的是(

)。

A.燈泡全部都燒壞

B.室內線路某處短路

C.進戶零線路短路

D.進戶火線路短路參考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