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東省概況資料_第1頁
1廣東省概況資料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概況1.1自然地理1.1.1地理位置及行政區(qū)劃(1)地理位置廣東省簡稱粵,地處中國大陸南部,位于北緯20。13,?25。3匕東經109。39,?117。19,之間,北回歸線從南澳一從化一封開一線橫貫廣東。廣東省北依南嶺,與江西、湖南兩省相接,東鄰福建省,南臨南海,珠江三角洲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西連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廣東省陸地部分東西長,南北窄,東西跨度約800km,南北跨度約600km,全省陸地面積17.98萬km2,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1.87%。(2)行政區(qū)劃廣東省共轄21個地級及地級以上市、54個市轄區(qū)、23縣級市、41個縣和3個自治縣,1145個鎮(zhèn)、429個街道辦事處、4個鄉(xiāng)和7個民族鄉(xiāng)。省會為廣州市;有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qū)。最新行政區(qū)劃情況見表1-1。1.1.2地質在地質構造上,廣東陸地部分屬華南褶皺系,其演化經歷了中元古代—志留系的加里東期地槽發(fā)展階段,泥盆系—中三疊世的海西—印支期準地臺發(fā)展階段和晚三疊世—第四系的燕山—喜山期大陸邊緣活動帶發(fā)展階段,包括粵西隆起區(qū)、粵東隆起區(qū)、粵北—粵東—粵中拗陷帶等構造單元。

表1-1廣東省行政區(qū)劃統(tǒng)計表地級以上市區(qū)、縣和縣級市統(tǒng)計廣州市越秀區(qū)海珠區(qū)荔灣區(qū)天河區(qū)白云區(qū)黃埔區(qū)花都區(qū)番禺區(qū)南沙區(qū)蘿崗區(qū)從化市增城市10區(qū)、2縣級市,33鎮(zhèn)129街道深圳市福田區(qū)羅湖區(qū)鹽田區(qū)南山區(qū)寶安區(qū)龍崗區(qū)6區(qū),51街道珠海市香洲區(qū)金灣區(qū)斗門區(qū)3區(qū),15鎮(zhèn)8街道汕頭市金平區(qū)龍湖區(qū)澄海區(qū)濠江區(qū)潮陽區(qū)潮南區(qū)南澳縣6區(qū)、1縣,32鎮(zhèn)37街道佛山市禪城區(qū)南海區(qū)順德區(qū)高明區(qū)三水區(qū)5區(qū),20鎮(zhèn)16街道韶關市湞江區(qū)武江區(qū)曲江區(qū)樂昌市南雄市仁化縣始興縣翁源縣新豐縣乳源瑤族自治縣3區(qū)、2縣級市、4縣、1自治縣,96鎮(zhèn)10街道1民族鄉(xiāng)河源市源城區(qū)東源縣和平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1區(qū)、5縣,97鎮(zhèn)4街道1民族鄉(xiāng)梅州市梅江區(qū)興寧市梅縣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1區(qū)、1縣級市、6縣,104鎮(zhèn)6街道惠州市惠城區(qū)惠陽區(qū)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2區(qū)、3縣,50鎮(zhèn)16街道1民族鄉(xiāng)汕尾市城區(qū)陸豐市海豐縣陸河縣1區(qū)、1縣級市、2縣,42鎮(zhèn)10街道東莞市28鎮(zhèn)4街道中山市18鎮(zhèn)6街道江門市蓬江區(qū)江海區(qū)新會區(qū)臺山市開平市鶴山市恩平市3區(qū)、4縣級市,66鎮(zhèn)17街道陽江市江城區(qū)陽春市陽東縣陽西縣1區(qū)、1縣級市、2縣,39鎮(zhèn)11街道湛江市赤坎區(qū)霞山區(qū)麻章區(qū)坡頭區(qū)雷州市廉江市吳川市遂溪縣徐聞縣4區(qū)、3縣級市、2縣,85鎮(zhèn)32街道2鄉(xiāng)茂名市茂南區(qū)茂港區(qū)信宜市咼州市化州市電白縣2區(qū)、3縣級市、1縣,87鎮(zhèn)20街道肇慶市端州區(qū)鼎湖區(qū)四會市高要市廣寧縣德慶縣封開縣懷集縣2區(qū)、2縣級市、4縣,95鎮(zhèn)12街道1民族鄉(xiāng)清遠市清城區(qū)英德市連州市佛岡縣清新縣陽山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1區(qū)、2縣級市、3縣、2自治縣,77鎮(zhèn)5街道3民族鄉(xiāng)潮州市湘橋區(qū)饒平縣潮安縣1區(qū)、2縣,41鎮(zhèn)9街道揭陽市榕城區(qū)普寧市揭東縣揭西縣惠來縣1區(qū)、1縣級市、3縣,65鎮(zhèn)16街道2鄉(xiāng)云浮市云城區(qū)羅定市新興縣郁南縣云安縣1區(qū)、1縣級市、3縣,55鎮(zhèn)10街道全省合計21個地級以上市,54個市轄區(qū)、23縣級市、41個縣、3個自治縣,1145個鎮(zhèn)、429個街道辦事處、4個鄉(xiāng)、7個民族鄉(xiāng)。廣東經歷了多次劇烈地殼運動,形成了一系列斷裂構造帶。規(guī)模宏大、呈平行排列的北東—北北東向和東西向斷裂構造帶構成了本區(qū)的主體構造格局,北東—北北東向區(qū)域性斷裂構造帶主要有吳川—四會斷裂帶、恩平—新豐斷裂帶、河源斷裂帶、蓮花山斷裂帶、潮州—普寧斷裂帶和南澳斷裂帶,東西向區(qū)域性斷裂構造帶從北往南依次有佛崗—豐良斷裂帶、高要—惠來斷裂帶和瓊州海峽斷裂帶。此外潮汕和粵中地區(qū)還分布有北西向斷裂,如韓江、榕江、西江等斷裂。廣東地層分布廣泛、巖性類型多樣,自元古代至新生代第四系地層均有出露。其中,中元古代地層主要分布于粵西云開、粵中廣博和粵東北興梅地區(qū),地層巖性主要為千枚巖、頁巖和變質砂巖;新元古代南華系地層主要分布于粵中地區(qū),為一套頁巖、千枚巖和變質砂巖地層;震旦系—志留系地層主要分布于粵北曲仁地區(qū)和粵中恩開地區(qū),地層巖性主要為板巖、千枚巖和淺變質砂巖;泥盆—中三疊世地層主要分布于粵北、粵西云開、粵中恩開和粵東北興梅地區(qū),地層巖性為淺(濱)海相或海陸交互相碎屑巖及碳酸鹽巖,巖性由礫巖—砂巖—灰?guī)r的韻律性變化明顯,其中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層是廣東省銅礦等金屬礦藏的主要賦礦層位之一,二疊系地層則是廣東省主要含煤層位;晚三疊世—中侏羅世地層主要分布于粵東、粵中和粵北地區(qū),以海相陸源碎屑沉積為主,夾湖相或火山碎屑巖沉積;晚侏羅世地層以陸相中酸性火山巖為主,形成粵東沿?;鹕綆r帶;白堊系—第三系地層遍布全省,以斷陷盆地形式沿主要斷裂構造帶展布,形成大小不等的百余個盆地,巖性以紅色粗粒碎屑巖為主,俗稱“紅層”,常形成景色奇特的紅色巖系地貌,如著名的韶關丹霞山和金雞嶺等;第四系松散沉積物多分布于沿海地區(qū),特別在珠三角和韓江平原出露更廣泛,以海陸交互相沉積為主,內陸地區(qū)沿河谷發(fā)育有河流沖積的階地。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三大巖石類型在廣東省境內均有分布,巖性以花崗巖最為普遍,砂巖和變質巖也較多,粵西北還有大片灰?guī)r分布。巖漿巖在廣東省比較發(fā)育,主要有加里東期、燕山期和喜馬拉雅期火山巖;全省沉積巖分布面積較廣,以砂巖和灰?guī)r為主;全省變質巖、接觸變質巖及動力變質巖均有發(fā)育,變質作用時代自中元古代持續(xù)至中生代,其中以區(qū)域變質巖分布最廣,空間上與前泥盆系地層分布一致,主要為淺變質巖,即板巖、千枚巖、變質砂巖和石英巖等。地形地貌受地殼運動、巖性、褶皺和斷裂構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綜合影響,廣東省陸地地勢總體上北高南低,地形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大致可分為粵北山地、粵東山地丘陵、珠江三角洲和粵西山地臺地等四個地形地貌區(qū)。就地貌類型而言,有山地、丘陵、臺地和平原四類,其面積分別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3.7%、24.9%、14.2%和21.7%,河流、湖泊和沿海島嶼等其他地貌只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5.5%。(1)山地主要分布于粵北、粵東和粵西,多呈北東—南西走向?;洷钡纳降刂饕写筲讕X、騎田嶺、滑石山、瑤山、大東山、連山,海拔高度一般為800?1100m,最高為乳源的石坑崆,海拔1902m,為廣東的最高峰。粵東的山地主要有蓮花山、羅浮山和九連山,海拔高度一般為800~1000m?;浳鞯纳降刂饕刑炻渡?、云霧山和云開大山,最高峰分別為海拔1250m、1140m和1704m。此外,粵東和粵西有少量北西—南東走向的山脈。(2)丘陵大都分布在山地周圍,或零星散落于沿海平原與臺地上,海拔高度一般為200?500m。南雄、仁化、連州、興寧、梅縣、五華、龍川、河源、平遠、紫金、羅定等地都廣泛分布著丘陵。(3)臺地主要分布在粵西的湛江市、茂名市,粵東的海豐、陸豐、惠來南部和粵中一部分地區(qū),尤以高州、電白以西最為普遍。雷州半島基本上是玄武巖構成的臺地,面積5500km2,將近占半島面積的3/4。(4)平原包括河谷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河谷沖積平原在各大小河流沿岸均有斷續(xù)分布,較大的包括北江英德平原,東江惠陽平原,粵東榕江平原、練江平原,粵中潭江平原,粵西鑒江平原、漠陽江平原和九洲江平原。三角洲平原主要有珠江三角洲平原和韓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是廣東面積最大的平原,面積居中國三角洲平原的第2位,僅次于長江三角洲;韓江三角洲平原與榕江平原、練江平原、黃崗三角洲合成潮汕平原,為廣東省第二大平原。氣候特征廣東省地處北半球東亞低緯沿海,屬東亞季風氣候區(qū),大部分地區(qū)氣候類型屬溫暖濕潤的中、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只有西南的雷州半島屬熱帶季風氣候。廣東省氣候的基本特征是溫暖濕潤,是全國光、熱、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從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由不足1500h上升至2300h以上,年太陽總輻射量在4200?5400MJ/m2之間;年平均氣溫約為19?24°C。全省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1745.8h,年平均氣溫22.3°C,1月平均氣溫約為16?19°C,7月平均氣溫約為28?29C。除粵北連山外,全省絕大部分地區(qū)10C積溫都在6000?8000C以上,10C的持續(xù)期一般超過300天。廣東省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mm之間,全省平均為1777mm。降雨的空間分布基本上呈南高北低的趨勢。受地形的影響,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風坡有恩平、海豐和清遠3個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mm;在背風坡的羅定盆地、興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島、潮汕平原少雨區(qū),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mm。降水的年內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際變化也較大,多雨年降水量為少雨年的2倍以上。廣東省夏季氣溫高,又是降水集中的季節(jié),雨量充沛,雨季持續(xù)時間長,雨熱同季,十分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全省大部分地區(qū)都能滿足雙季稻加冬種的一年三熟耕作制,廣東農業(yè)具有鮮明的熱帶、亞熱帶特色。由于降水時空分布的不均勻性,廣東省經常發(fā)生洪澇和干旱災害,臺風的影響也較為頻繁。此外,春季的低溫陰雨、秋季的寒露風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凍,也是廣東多發(fā)的氣象災害之一。河流水系廣東省位于珠江流域下游,境內河流密布,縱橫交錯,共有大小河流1343條,總長2.5萬多公里。全省集水面積在100km2以上的各級干支流共542條,集水面積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62條。542條河流中發(fā)源于鄰省或部分集水面積在鄰省的有44條,發(fā)源于全省流入鄰省的有8條,即省際河流共52條。從流域分區(qū)上來說,廣東省的河流分別屬于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北江水系、東江水系和珠江三角洲諸河水系及韓江流域、獨流諸河(包括粵東沿海諸河、粵西沿海諸河)等。廣東省境內的珠江流域包括西江水系一小部分、北江水系、東江水系的絕大部分和整個珠江三角洲網(wǎng)河區(qū),面積111400km2。西江水系在廣東省境內的面積僅17960km2,匯入的主要支流有賀江、羅定江和新興江,至三水市思賢滘與北江相通并進入珠江三角洲網(wǎng)河區(qū)。北江發(fā)源于江西省信豐縣石碣大茅坑,流入南雄市后稱為湞江,至曲江縣武江匯入后始稱北江,南流經英德、清遠等縣,至三水市思賢滘與西江干流相通,進入珠江三角洲網(wǎng)河區(qū),主要支流有武江、南水、連江、滃江、潖江、濱江、綏江等,北江干流至三水市思賢滘全長468km,集雨面積46710km2,絕大部分在廣東省境內,達42930km2。東江發(fā)源于江西省尋鄔縣椏髻缽,上游稱尋鄔水,在龍亭附近流入本省后在龍川縣五合圩與安遠水匯合后始稱東江,向西南流經龍川、河源、惠州等縣市至東莞市石龍鎮(zhèn)進入珠江三角洲網(wǎng)河區(qū),主要支流有俐江、新豐江、秋香江、公莊河、西枝江、石馬河等,東江干流至東莞市石龍鎮(zhèn)全長520km,集雨面積27040km2,絕大部分在廣東省境內,達23540km2。韓江流域是廣東省第二大流域,干流發(fā)源于廣東省紫金縣七星崠,北稱梅江,北東向流經五華、興寧、梅縣至大埔縣三河壩與來自福建的汀江匯合后始稱韓江,此后流向折向南,至潮安進入韓江三角洲分為東溪、西溪、北溪,經汕頭市各入??谧⑷肽虾?,干流全長470km,集雨面積30112km2,廣東境內集雨面積為17851km2。主要支流有五華水、寧江、石窟河和汀江?;洊|沿海諸河中集雨面積大于1000km2>獨流入海的河流有黃崗河、榕江、練江、龍江、螺河及黃江等,受地質構造影響,多呈西北和東南流向。在粵東沿海諸河中,榕江集雨面積最大,為4628km2,全部在廣東省境內,干流全長185km,由南、北兩河匯合而成,南河是榕江主流,發(fā)源于普寧市峨眉嶂山地西部后溪鄉(xiāng)南水凹村附近的禾坑,北河起源于豐順縣西北部蓮花山脈東南坡桐子洋村附近?;浳餮睾VT河多屬山地暴流性小河,河流短促、獨流入海,集雨面積大于1000km2的有漠陽江、鑒江、九洲江、南渡河、遂溪河等,其中鑒江面積最大,為9464km2,廣東境內面積為8719km2,全長232km,發(fā)源于信宜縣里五山,南流經高州、化州、梅菉,到吳川縣黃坡入南海,主要支流有曹江、羅江和袂花江等。漠陽江和九洲江也較大,集雨面積分別為6091km2和3337km2。廣東省的河流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長、終年不凍、水力資源豐富等特點,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少部分自西向東流。廣東省多年平均徑流深為1012mm,多年平均徑流系數(shù)約為0.57,但徑流在各主要河流水系內的空間分布存在一定差異。在廣東省的六大主要河流中,榕江年均徑流深最大,高達1545mm,其徑流系數(shù)約為0.79;北江年均徑流深最小,僅629mm,其徑流系數(shù)約為0.40;西江、東江、韓江、鑒江介于榕江和北江之間,年均徑流深分別為966mm、1116mm、903mm和1004mm,徑流系數(shù)分別約為0.55、0.63、0.57和0.56。高值區(qū)年均徑流深約為低值區(qū)的2.5倍。廣東省主要河流基本情況見表1-2。表1-2廣東省主要河流基本情況表河流集雨面積(皿)河長(km)平均坡降(%)水文控制站多年平均降水量(mm)多年平均徑流深(mm)多年平均徑流量(億ms)西江17960(353120)211(2075)咼江42930(46710)458(468)(2.54)石角1558629521東江23540(27040)393(520)0.39博江17851(30112)4700.40潮安1591903274榕江46281850.49東橋園1966154561鑒江8719(9464)2320.37化州1777100490全省////177710121819*說明:表內河長和集雨面積欄,括號內為全河長和總集水面積,無括號為廣東省境內河長和集水面積;年均降水量、徑流深和徑流量為1956-2000年多年平均值。1.1.6土壤與植被(1)土壤廣東省主要土壤類型為赤紅壤、紅壤、南方水稻土、黃壤、磚紅壤、石灰土和紫色土,依次占土壤總面積的44.67%、20.99%、14.77%、5.29%、4.43%、2.86%和1.43%;也有少量濱海沙土、濱海鹽土、潮土和粗骨土分布,各占0.80%、0.73%、0.72%和0.60%;此外還分布有極少量石質土、山地草甸土、酸性硫酸鹽土、沼澤土和火山灰土。表1-3列出了廣東省主要土壤類型的養(yǎng)分和pH值情況。表1-3廣東省主要土壤類型的養(yǎng)分和pH值一覽表土壤類型有機質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鉀含量pH值水稻土2.45%0.132%0.092%2.28%4.5?6.5赤紅壤1.93%0.086%0.048%1.91%5.0左右紅壤3.09%0.118%0.074%1.89%4.8?5.8磚紅壤1.78%0.086%0.08%0.44%4.1?5.7黃壤3.94%0.055%0.054%1.84%多呈酸性紫色十較低較低較豐富較豐富5.0?9.0廣東省土壤的水平地帶性明顯,由北向南依次分布著紅壤、赤紅壤和磚紅壤,其分布規(guī)律大致為:北緯26?24。為紅壤地帶;24?22°為赤紅壤地帶;22°以南主要為磚紅壤帶。同時,由于地形高度的不同和生物氣候條件的作用,廣東土壤還具有明顯的垂直地帶性:紅壤垂直帶譜是紅壤(海拔700m以下)一黃壤(海拔約600?1700m)—山地草甸土(海拔800?1600m以上局部地區(qū));赤紅壤的垂直地帶譜為赤紅壤(海拔300或650m以下)一黃壤(海拔700?1700m)—山地草甸土(一般零星分布在1000m以上);磚紅壤地帶主要分布在海拔200m以下低丘臺地,由于沒有高大山體,無典型垂直地帶譜。廣東省還分布著較大面積的非地帶性土壤,主要有南方水稻土、石灰土、紫色土及濱海沙土、濱海鹽土和潮土。南方水稻土集中分布在珠江、韓江、鑒江等河口三角洲平原及丘陵山地的寬谷盆地等沖積洪積平原地區(qū),以潴育型水稻土面積最大,是廣東最主要的高產水稻土;石灰土主要分布在粵西北的韶關市;紫色土主要分布在韶關、肇慶、梅縣、江門、佛山等市的白堊紀至第三紀紅色構造盆地中的中低丘陵臺地上;濱海沙土主要分布在湛江、汕頭、陽江、惠陽、茂名等市沿岸及其島嶼的濱海地區(qū);濱海鹽土主要分布在湛江、珠海、江門、茂名、佛山、惠陽、深圳、汕頭等市沿海港灣河口、三角洲前緣、瀉湖或溺谷灣潮網(wǎng)帶中部;潮土主要分布在佛山、惠陽、廣州、韶關、江門、肇慶、汕頭、梅縣、深圳、湛江等市河流沿岸的河漫灘、河心洲或河流沖積平原、三角洲平原或谷地上。(2)植被廣東省光、熱、水資源豐富,四季常青,植物種類繁多,全省共有野生維管束植物280科、1645屬、7055種,其中木本4000多種,占全國木本植物的80%;另外還有栽培植物633種、真菌1959種。植物種類中,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有桫欏和銀杉2種,屬二級保護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觀光木等24種,屬三級保護的有廣東松、長苞鐵杉、野龍眼和見血封喉等41種,還有省級保護的紅豆杉和三尖杉等12種。廣東省既有地帶性植被類型,也有非地帶性植被類型。地帶性植被類型由北往南依次為北部南嶺地區(qū)典型的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中部的亞熱帶常綠季雨林、南部的熱帶季雨林、沿海熱帶紅樹林;非地帶性植被類型主要有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常綠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針葉林、竹林、灌叢和草坡,及水稻、甘蔗和茶園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龍眼和菠蘿是嶺南四大名果,此外還有沙田柚、沙田桔等品種,經濟價值可觀。2006年廣東省林地(含園地)面積1110.31萬hm2,其中有林地927.4萬hm2;全省森林健康狀況良好,健康和較健康的森林面積占全省林地面積的97.8%,森林生態(tài)效益總量高達6597.11億元。全省林地侵蝕總體情況較輕,未受侵蝕林地面積957.95萬hm2,受輕度侵蝕林地面積115.68萬hm2,受中度以上侵蝕林地面積36.68萬hm2,分別占林地總面積的86.28%、10.42%和3.30%。社會經濟概況1.2.1人口與民族據(jù)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結果,廣東全省人口出生率為11.70%。,死亡率為4.6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02%。;至2005年末,廣東省常住人口達9194萬人,在全國僅次于河南省和山東省,人口密度為511人/km2,其中深圳、東莞、汕頭、佛山、中山、廣州和揭陽7市人口密度超過1000人/km2。廣東省是56個民族成份齊全的省份,漢族人口8500多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98.6%;少數(shù)民族人口164萬人。世居少數(shù)民族主要有壯、瑤、畬、回、滿族。改革開放后因人才流動、婚姻、務工經商等遷移或暫住廣東的外來少數(shù)民族人口約104萬人,集中在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城市。1.2.2經濟據(jù)廣東省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2006年廣東省國民生產總值(GDP)25968.55億元,同比增長14.1%,占全國GDP的1/8。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1571.36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yè)增加值13430.62億元,增長16.9%;第三產業(yè)增加值10966.57億元,增長12.2%。在第三產業(yè)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yè)增長17.1%,批發(fā)和零售業(yè)增長11.2%,住宿和餐飲業(yè)增長11.1%,金融業(yè)增長10.8%,房地產業(yè)增長13.9%,其他服務業(yè)增長11.4%。人均生產總值達28077元,增長12.9%。全年全省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5.5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079.8元,比上年分別增長8.4%和8.3%。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shù),城市為36.2%,農村為48.6%。全年在崗職工工資總額2349.34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6350元,增長9.2%。1.2.3土地利用現(xiàn)狀廣東省是我國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2006年全省土地總面積中農用地1491.47萬hm2,其中耕地288.25萬hm2,園地96.76萬hm2,林地1013.55萬hm2,牧草地2.72萬hm2,其他農用地90.18萬hm2;建設用地175.28萬hm2,其中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142.41萬hm2,交通運輸用地11.77萬hm2,水利水工建筑用地21.10萬hm2;未利用地131.37萬公頃,其中未利用土地70.91萬hm2,其他土地60.47萬hm2。人均占有土地面積和耕地面積分別為0.21hm2和0.04hm2,均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水土流失現(xiàn)狀和水土流失防治分區(qū)1.3.1水土流失現(xiàn)狀據(jù)全國第二次土壤侵蝕遙感調查成果,廣東省水土流失總面積14217.57km2,占土地總面積的7.91%。其中自然侵蝕面積11520.18km2,人為侵蝕2697.39km2,各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81.03%和18.97%。自然侵蝕中近80%的均為輕度或中度侵蝕,強度以上侵蝕面積僅占流失總面積的20.7%,其中崩崗侵蝕強度很大,面積僅982.84km2,但其所產生的侵蝕量卻非常大,約占廣東省總侵蝕量的40%。人為侵蝕以坡耕地、開發(fā)區(qū)誘發(fā)的侵蝕為主,占人為侵蝕總面積的85.4%,其中坡耕地誘發(fā)的侵蝕以輕度至中度侵蝕為主,面積1478.07km2,強度以上侵蝕面積僅92.36km2;開發(fā)區(qū)誘發(fā)的土壤侵蝕強度較大,強度以上侵蝕面積452.52km2,輕度至中度侵蝕面積為276.35km2。各種土壤侵蝕類型的面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見表1-4。表1-4廣東省水土流失面積統(tǒng)計表侵蝕類型面積(hm2)占人為侵蝕比例占總侵蝕比例侵蝕類型面積(hm2)占自然侵蝕比例占總侵蝕比例人為侵蝕米礦53681.990.38自然侵蝕面蝕64937456.3745.67米石取土128954.780.91溝蝕21831718.9515.36陡坡開荒125904.670.89M-JL_LJ朋岡982848.536.91修路61512.280.43溶蝕18590616.1413.08開發(fā)區(qū)7288727.025.13滑坡1370.010.01坡耕地15748258.3811.08小計1152018100.0081.03其他人為侵蝕23660.880.17小計269739100.0018.97合計1421757100.00另外,據(jù)中國水土流失與生態(tài)安全綜合科學考察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流失科學考察成果,“十五”期間廣東省各類開發(fā)建設項目擾動地表面積4121.65km2,占全國開發(fā)建設項目擾動地表總面積55284.23km2的7.46%,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港、澳、臺除外)中排名第七;年均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面積2197.65km2,占全國的8.03%,在全國排名第二;五年內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量約1.37億t,占全國總量9.46億t的14.51%,在全國排名第一,遠高于其他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表明“十五”期間廣東省由于開發(fā)建設項目擾動造成的人為水土流失面積和水土流失量非常大,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非常嚴重。1.3.2水土保持現(xiàn)狀廣東省水利部門一直對水土流失問題非常重視。早在1950年代初廣東省就開始進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40多年來共完成初步治理面積11727.2km2,營造水土保持林820萬畝,經果林61.4萬畝,梯田114.7萬畝,封禁治理699萬畝,種草64萬畝。1986年以來,廣東省人大提出了韓江上游、北江上游、東江中上游、江河整治等四個有關水土保持的議案,并采取工程與植物、農業(yè)耕作等措施相結合的方法開展治理工作,在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產條件、促進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加快脫貧致富和奔小康步伐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2000年以來,廣東省進一步加強了水土保持工作。僅2004年,廣東省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15.6km2,建設基本農田40.9km2,營造水土保持林127.8km2,種植經濟林果45.6km2,種草19.1km2,封禁治理168.9km2,其它治理措施13.1km2,總投資10820萬元。在治理中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并建立低、中、高層次的綜合治理模式,大大改善了水土流失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農業(yè)生產條件,其中減少土壤流失量1772萬t,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5884萬m3,增加糧食產量4343萬kg,受益人口達187萬人,進一步促進了山區(qū)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近年來,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預防監(jiān)督已經逐步成為廣東省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心,全省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規(guī)范化。涉及的行業(yè)包括水利、公路、電力、礦產開發(fā)、房地產開發(fā)、輸油輸氣管線、航道整治等,通過落實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廣東省的水土保持監(jiān)督工作出現(xiàn)了新的局面:一是開發(fā)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制度逐步深入人心,民眾的水土保持法制觀念和水土保持意識大為增強,落實水土保持方案報告制度已逐漸成為業(yè)主的自覺行動。二是省政府各職能機關依法行政的觀念也在不斷加強,為全面貫徹落實水土保持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水土保持監(jiān)測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基礎資料來源,也是檢驗水土保持效果的重要依據(jù)。因此,開展水土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水土保持監(jiān)測。通過遙感調查,已掌握了全省水土流失的基本情況。同時,在一些小流域,利用GPS技術,進行小流域水土流失動態(tài)調查。其中,重點加強了生態(tài)修復示范縣的水土保持監(jiān)測工作,以便能動態(tài)了解生態(tài)修復的效果,及時總結生態(tài)修復的經驗。此外,進一步加強了開發(fā)建設項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監(jiān)測。水土流失防治分區(qū)(1)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qū)《關于劃分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qū)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年第2號)劃定了42個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qū),其中廣東省涉及到2個區(qū),即東江上游預防保護區(qū)和東南沿海開發(fā)監(jiān)督區(qū)。東江上游預防保護區(qū)涉及廣東省韶關市的新豐縣,河源市的源城區(qū)、紫金縣、龍川縣、和平縣和東源縣,以及惠州市的惠東縣、博羅縣和龍門縣;東南沿海開發(fā)監(jiān)督區(qū)涉及到廣東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頭市、佛山市、東莞市、中山市和廣州市轄區(qū)。(2)廣東省水土流失防治分區(qū)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第六條“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qū)按國家、省、縣三級劃分,具體范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并公告”的規(guī)定,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和授權,廣東省水利廳以粵水農[2000]23號發(fā)布了廣東省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qū)通告。1)重點預防保護區(qū)主要指北江和東江上游地區(qū),包括韶關和清遠市管轄的所有縣(市、區(qū));廣州的從化市;惠州的龍門縣。河源的和平、連平、東源和龍川縣列為重點保護點。土地面積5.38萬km2,水土流失面積5052km2。重點預防保護區(qū)以保護現(xiàn)有植被為重點,禁止亂開濫墾和對林木的無序采伐,同時做好局部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2)重點監(jiān)督區(qū)主要指珠江三角洲及南部沿海地區(qū),包括深圳、珠海、汕頭、佛山、東莞、中山、江門、陽江、揭陽、汕尾市管轄的所有縣(市、區(qū));以及廣州的增城、花都、番禺市,惠州的惠陽市、博羅縣;湛江的徐聞縣、遂溪縣、吳川市、雷州市;潮州的潮安縣;肇慶的高要市。茂名的茂南區(qū)、電白縣和云浮的云城、云安縣礦區(qū),列為重點監(jiān)督點。土地總面積6.92萬km2,水土流失面積4021km2。重點監(jiān)督區(qū)在做好局部地區(qū)水土流失治理的同時,重點做好監(jiān)督管理工作,防止因修路、采石、房地產開發(fā)等生產建設活動造成新的水土流失。3)重點治理區(qū)主要指梅州、河源、云浮、茂名市管轄的所有縣(市、區(qū));肇慶的廣寧縣、封開縣、懷集縣、四會市、德慶縣;以及惠州的惠東縣,湛江的廉江市,潮州的饒平縣。韶關的南雄市、始興縣,清遠的連州市,汕尾的陸豐縣,湛江的雷州市,揭陽的惠來縣、普寧市,汕頭的南澳縣列為重點治理點。土地面積8.65萬km2,水土流失面積8902km2。重點治理區(qū)的重點是做好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農業(yè)生產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