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_第1頁
1、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_第2頁
1、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廠房(倉庫)的耐火等級、層數、面積和平面布置下。廠房內嚴禁設置員工宿舍。辦公室、休息室等不應設置在甲、乙類廠房內,當必須與本廠房貼鄰建造時,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并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燒體防爆墻隔開和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在丙類廠房內設置的辦公室、休息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燒體隔墻和1.00h的樓板與廠房隔開,并應至少設置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墻上需開設相互連通的門時,應采用乙級防火門。廠房內設置甲、乙類中間倉庫時,其儲量不宜超過一晝夜的需要量。中間倉庫應靠外墻布置,并應采用防火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燒體樓板與其它部分隔開。廠房內設置丙類倉庫時,必須采用防火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2.50h1.00h與廠房隔開。倉庫的耐火等級和面積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3.23.3.3條的規(guī)定。廠房中的丙類液體中間儲罐應設置在單獨房間內,其容積不應大于。設置該中間儲罐的房間,其圍護構件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相應要求,房間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4t/h鍋爐房均應采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10kVGB50058等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乙類廠房的配電所必須在防火墻上開窗時,應設置密封固定的甲級防火窗。倉庫內嚴禁設置員工宿舍。甲、乙類倉庫內嚴禁設置辦公室、休息室等,并不應貼鄰建造。在丙、丁類倉庫內設置的辦公室、休息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燒體隔墻和1.00h的樓板與庫房隔開,并應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墻上需開設相互連通的門時,應采用乙級防火門。廠房的防火間距3.4.1的規(guī)定。表3.4.1 廠房之間及其與乙、丙、丁、戊類倉庫、民用建筑等之間的防火間距庫)級甲類廠房 12.012.012.014.016.013.025.0單層、多層乙類廠房12.010.010.012.014.013.025.0單層多 一二級12.010.010.012.014.013.010.012.014.0層丙丁 耐 三級14.012.012.014.016.015.012.014.016.0類廠房 火 四級16.014.014.016.018.017.014.016.018.0單層多 等 一二級12.010.010.012.014.013.06.07.09.0層戊類 級 三級14.012.012.014.016.015.07.08.010.0廠房 四級16.014.014.016.018.017.09.010.012.0高層廠房13.013.013.015.017.013.013.015.017.0室外變、≥,≤1012.015.020.012.015.020.025.0名稱甲類廠房單層、名稱甲類廠房單層、多層乙類廠房倉單層、多層丙、丁、戊類廠房(倉庫)耐火等級一、二三級 四級(倉庫)民用建筑耐火等級(三級四級(t)>10,≤5025.025.015.020.025.015.020.025.030.0>5020.025.030.020.025.030.035.050.0m倉庫之間的防火間距,可按本表的規(guī)定減少2.0m。為丙、丁、戊類廠房服務而單獨設立的生活用房應按民用建筑確定,與所屬廠房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6.0m3、4的規(guī)定;4.0m。兩5%,且門窗洞口不正對開設時,其防火間距可按本表的25%;兩座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廠房,當相鄰較低一面外墻為防火墻且較低一座廠房的屋頂耐火極限不1.00h,或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的門窗等開口部位設置甲級防火門窗或防火分隔水幕或按本規(guī)7.5.36.0m4.0m; 可按單臺確定;耐火等級低于四級的原有廠房,其耐火等級應按四級確定。甲類廠房與重要公共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50.0m,與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30.0m11.2.1的規(guī)定,與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可燃、助燃氣體儲罐,液化石油氣儲罐,可燃材料堆4章的有關規(guī)定。3.4.3的規(guī)3.4.3表3.4.3 甲類廠房與鐵路、道路等的防火間距注:廠房與道路路邊的防火間距按建筑距道路最近一側路邊的最小距離計算。規(guī)定執(zhí)行:當較高一面外墻為不開設門窗洞口的防火墻,或比相鄰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及以下范圍內的外墻為不開設門窗洞口的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可不限;相鄰較低一面外墻為防火墻,且屋頂不設天窗、屋頂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或相4.0m。廠房外附設有化學易燃物品的設備時,其室外設備外壁與相鄰廠房室外附設設備外3.4.1外設備,可按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確定。總儲量小于等于15m3的丙類液體儲罐,當直埋于廠房外墻外,且面向儲罐一面4.0m范圍內的外墻為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可不限。35~500kV以上的室外變、配電站以及工業(yè)企業(yè)的變壓器總油量大于5t3.4.13.5.1條的規(guī)定。廠區(qū)圍墻與廠內建筑之間的間距不宜小于5.0m相應的防火間距要求。廠房(倉庫)的防爆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框架、排架結構。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應設置泄壓設施。23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其泄壓面積宜按下式計算,但當廠房的長徑比大于3時,宜將該建筑劃分為長徑比小于等于323A

(式3.6.3)廠內道路路邊廠內道路路邊名稱廠外鐵路線中心線廠內鐵路線中心線廠外道路路邊甲類廠房30.020.015.0主要10.0次要5.0式中A-泄壓面積,m2;V-廠房的容積,m3;C-廠房容積為1000m3時的泄壓比,可按表3.6.3選取,m2/m3。表3.6.3 廠房內爆炸性危險物質的類別與泄壓比值廠房內爆炸性危險物質的類別廠房內爆炸性危險物質的類別氨以及糧食、紙、皮革、鉛、鉻、銅等K<10MPa·m·s-1的粉塵C值≥0.030木屑、炭屑、煤粉、銻、錫等木屑、炭屑、煤粉、銻、錫等10MPa·m·s-1≤K ≤30MPa·m·s-1的粉塵塵≥0.055丙酮、汽油、甲醇、液化石油氣、甲烷、噴漆間或干燥室以及苯酚樹脂、≥0.110鋁、鎂、鋯等K >30MPa·m·s-1的粉塵塵乙烯乙炔氫≥0.16≥0.20≥0.25注:長徑比為建筑平面幾何外形尺寸中的最長尺寸與其橫截面周長的積和4.0倍的該建筑橫截面積之比。泄壓設施宜采用輕質屋面板、輕質墻體和易于泄壓的門、窗等,不應采用普通玻璃。泄壓設施的設置應避開人員密集場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爆炸危險的部位。作為泄壓設施的輕質屋面板和輕質墻體的單位質量不宜超過60kg/m2。屋頂上的泄壓設施應采取防冰雪積聚措施。作為泄壓面積。頂棚應盡量平整、避免死角,廠房上部空間應通風良好。廠房,應采用不發(fā)火花的地面。采用絕緣材料作整體面層時,應采取防靜電措施。散發(fā)可燃粉塵、纖維的廠房內表面應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掃。氣及粉塵、纖維在地溝積聚的有效措施,且與相鄰廠房連通處應采用防火材料密封。頂層靠外墻的泄壓設施附近。有爆炸危險的設備宜避開廠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構件布置。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的總控制室應獨立設置。3.00h的不燃燒體墻體與其它部分隔開。的下水道應設置隔油設施。庫應設置防止水浸漬的措施。有粉塵爆炸危險的筒倉,其頂部蓋板應設置必要的泄壓設施。3.6.3危險的其它糧食儲存設施應采取防爆措施。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倉庫,宜按本節(jié)規(guī)定采取防爆措施、設置泄壓設施。液化石油氣儲罐組或儲罐區(qū)四周應設置高度不小于1.0m的不燃燒體實體防護墻。堆場,應與裝卸區(qū)、輔助生產區(qū)及辦公區(qū)分開布置。甲、乙、丙類液體儲罐,液化石油氣儲罐,可燃、助燃氣體儲罐,可燃材料堆垛與架空電力線的最近水平距離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11.2.1條的規(guī)定。廠房的安全疏散廠房的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每個防火分區(qū)、一個防火分區(qū)的每個樓層,其相鄰2個安全出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0m。21個安全出口:甲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小于等于100m,且同一時間的生產人數不超過5人;乙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小于等于150m,且同一時間的生產人數不超過10人;丙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小于等于250m,且同一時間的生產人數不超過20人;丁、戊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小于等于400m2,且同一時間的生產人數不超過30人;廠房內任一點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不應大于表3.7.4表3.7.4廠房內任一點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m)地下、半地下廠房或廠生產類別

耐火等級 單層廠房多層廠房高層廠

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甲 一、二乙 一、二

30.075.0

25.050.0

- -30.0 -一、二級80.060.040.030.0丙三級60.040.0--一、二級不限不限50.045.0丁三級60.050.0--四級50.0---戊一、二級三級不限100.0不限75.075.0-60.0-四級60.0---3.7.5的規(guī)1.4m,0.9m。當每層人數不相等時,疏散樓梯的總凈寬度應分層計算,下層樓梯總凈寬度應按該層或該層以上人數最多的一層計算。1.2m。表3.7.5廠房疏散樓梯、走道和門的凈寬度指標(m/百人)廠房層數廠房層數寬度指標一、二層0.6三層0.8≥四層1.0高層廠房和甲、乙、丙類多層廠房應設置封閉樓梯間或室外樓梯。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層人數超過10人的高層廠房,應設置防煙樓梯間或室外樓梯。室外樓梯、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的設計,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7.4節(jié)的有關規(guī)定。4 甲、乙、丙類液體、氣體儲罐(區(qū)與可燃材料堆場液化石油氣儲罐組或儲罐區(qū)四周應設置高度不小于1.0m的不燃燒體實體防護墻。堆場,應與裝卸區(qū)、輔助生產區(qū)及辦公區(qū)分開布置。4.2 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qū))的防火間距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qū)4.2.1的規(guī)定。表4.2.1 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qū),乙、丙類液體桶裝堆場與建筑物的防火間距(m)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建筑物的耐火等級項目室外變、配電站一、二級 三級 四級甲、乙類液體1≤V<5050≤V<200200≤V<10001000≤V<50005≤V<250250≤V<10001000≤V<500012.015.020.025.015.020.025.030.020.025.030.040.030.035.040.050.0丙類液體儲量5000 ≤V25000<12.015.020.025.015.020.025.030.020.025.030.040.024.028.032.040.0注當甲乙類液體和丙類液體儲罐布置在同一儲罐區(qū)時其總儲量可按1m3甲乙類液體相當于5m3丙類液體折算; 10.0m; 甲、乙、丙類液體的固定頂儲罐區(qū),半露天堆場和乙,丙類液體桶裝堆場與甲類廠房(倉庫、民25%(倉庫25%;12025%; 耐火等級建筑之間防火間距的較大值; 50m3200m350%; 35~500kV5t的室外降壓變電站。甲、乙、丙類液體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4.2.2的規(guī)定。表4.2.2 甲、乙、丙類液體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儲罐形式儲罐形式固定頂罐類別浮頂臥式地下地上式半地下式儲罐儲罐式甲、乙類單罐液體容量V≤1000V>10000.75D0.6D0.5D0.4D0.4D不小于V(m3)0.8m丙類液體不論容量大小0.4D不限不限—1D為相鄰較大立式儲罐的直徑;矩形儲罐的直徑為長邊與短邊之和的一半;不同液體、不同形式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本表規(guī)定的較大值;3.0m;設置充氮保護設備的液體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可按浮頂儲罐的間距確定;當單罐容量小于等于1000m30.6D;0.4D;1201000m35.0m;當1000m32.0m。甲、乙、丙類液體儲罐成組布置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組內儲罐的單罐儲量和總儲量不應大于表4.2.3的規(guī)定;組內儲罐的布置不應超過兩排。甲、乙類液體立式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0m,臥式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0.8m;丙類液體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限;4.2.2條的規(guī)定確定。名稱單罐最大儲量(m3名稱單罐最大儲量(m3)一組罐最大儲量(m3)甲、乙類液體2001000丙類液體5003000險性類別相同或相近的儲罐。沸溢性液體儲罐與非沸溢性液體儲罐不應布置在同一防火堤內。地上式、半地下式儲罐與地下式儲罐,不應布置在同一防火堤內,且地上式、半地下式儲罐應分別布置在不同的防火堤內。堤。防火堤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21000m34排;可為其中最大儲罐容量的一半;側基腳線至臥式儲罐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3.0m;防火堤的設計高度應比計算高度高出0.2m1.0~2.2m堤的適當位置設置滅火時便于消防隊員進出防火堤的踏步;沸溢性液體地上式、半地下式儲罐,每個儲罐應設置一個防火堤或防火隔堤;閉、隔離裝置。甲類液體半露天堆場,乙、丙類液體桶裝堆場和閃點大于12℃的液體儲罐(區(qū)當采取了防止液體流散的設施時,可不設置防火堤。 甲、乙、丙類液體儲罐與其泵房、裝卸鶴管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4.2.7的規(guī)定表4.2.7 甲、乙、丙類液體儲罐與其泵房、裝卸鶴管的防火間距液體類別和儲罐形式泵房鐵路裝卸鶴管、汽車裝卸鶴管甲、乙類液體 拱頂罐15.020.0儲罐 浮頂罐12.015.0丙類液體儲罐10.012.011000m35000m325%;2泵房、裝卸鶴管與儲罐防火堤外側基腳線的距離不應小于5.0m。4.2.8的規(guī)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名稱廠內鐵路線泵房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名稱廠內鐵路線泵房三級四級8.0甲、乙類液體裝卸鶴管14.016.018.020.0丙類液體裝卸鶴管10.012.014.010.0注:裝卸鶴管與其直接裝卸用的甲、乙、丙類液體裝卸鐵路線的防火間距不限。名稱甲、乙類液體儲罐丙類液體儲罐廠外鐵路線中心線35.030.0廠內鐵路線中心線25.020.0廠外道路名稱甲、乙類液體儲罐丙類液體儲罐廠外鐵路線中心線35.030.0廠內鐵路線中心線25.020.0廠外道路路邊20.015.0廠內道路路邊主要15.010.0次要10.05.0零位罐與所屬鐵路裝卸線的距離不應小于。石油庫的儲罐(區(qū))罐與泵房、裝卸鶴管等庫內建筑物的防火間距,應按現行國家標準《石油庫設計規(guī)范》GB50074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扇?、助燃氣體儲罐(區(qū))的防火間距可燃氣體儲罐與建筑物、儲罐、堆場的防火間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濕式可燃氣體儲罐與建筑物、儲罐、堆場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4.3.1的規(guī)定;4.3.125%;當可燃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小時,可按表4.3.1的規(guī)定確定;距,可按工藝要求布置;20m3的可燃氣體儲罐與其使用廠房的防火間距不限;濕式可燃氣體儲罐的總容積V(m3)名稱10000 ≤V <V<1000 1000≤V濕式可燃氣體儲罐的總容積V(m3)名稱10000 ≤V <V<1000 1000≤V<10000 50000甲類物品倉庫明火或散發(fā)火花的地點甲、乙、丙類液體儲罐20.025.030.035.0可燃材料堆場室外變、配電站民用建筑耐其它建筑火等級18.020.025.030.0一、二級12.015.020.025.0三級15.020.025.030.0四級20.025.030.035.0注:固定容積可燃氣體儲罐的總容積按儲罐幾何容積(m3)和設計儲存壓力(105Pa)計算。可燃氣體儲罐或罐區(qū)之間的防火間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相鄰較大罐直徑的1/2;固定容積的可燃氣體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相鄰較大罐直徑的2/3;1/2;數個固定容積的可燃氣體儲罐的總容積大于200000m3組與組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相鄰較大罐長度的一半;球形儲罐組與組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相鄰較大罐直徑,且不應小于20.0m。氧氣儲罐與建筑物、儲罐、堆場的防火間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濕式氧氣儲罐與建筑物、儲罐、堆場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4.3.3的規(guī)定;氧氣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相鄰較大罐直徑的1/2;氧氣儲罐與可燃氣體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相鄰較大罐的直徑;氧氣儲罐與其制氧廠房的防火間距可按工藝布置要求確定;的氧氣儲罐與其使用廠房的防火間距不限;固定容積的氧氣儲罐與建筑物、儲罐、堆場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4.3.3的規(guī)定表4.3.3 濕式氧氣儲罐與建筑物、儲罐、堆場的防火間距名 稱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可燃材料堆場

濕式氧氣儲罐的總容積V(m3)1000 <V V≤100050000

V>50000甲類物品倉庫

20.0 25.0 30.0民用建筑18.020.025.0一、二級10.012.014.0其它 耐火三級建筑 等級四級

12.014.0

14.016.0

16.018.0注:固定容積氧氣儲罐的總容積按儲罐幾何容積(m3)和設計儲存壓力(絕對壓力,105Pa)的乘積計算。4.3.3氣儲罐防火間距的規(guī)定。液氧儲罐與其泵房的間距不宜小于3.0m。總容積小于等于3m3的液氧儲罐與其使用建筑的防火間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0.0m;門窗洞口的防火墻隔開時,其防火間距不限;當低溫儲存的液氧儲罐采取了防火措施時,其防火間距不應小于5.0m。注:1m3液氧折合標準狀態(tài)下800m3氣態(tài)氧。5.0m范圍內不應有可燃物和設置瀝青路面。名稱可燃、助燃氣體儲罐廠外鐵路線中心線25.0廠內鐵路線中心線20.0廠外道路路邊15.0廠內道路路邊名稱可燃、助燃氣體儲罐廠外鐵路線中心線25.0廠內鐵路線中心線20.0廠外道路路邊15.0廠內道路路邊主要10.0次要5.04.4.125%確定。液化石油氣儲罐(區(qū))的防火間距外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4.4.1表4.4.1液化石油氣供應基地的全壓式和半冷凍式儲罐(區(qū))1000<2500<1000<2500<30<V50<V200<V500<V≤V>總容積V(m3) V ≤ V ≤≤50 ≤200 ≤500 1000 50002500 5000V≤50V≤V>單罐容量V(m3)V≤20V≤100V≤200V≤400居住區(qū)、村鎮(zhèn)和學校、影劇院、體育館等重要公共建筑(最外側建筑物外墻)工業(yè)企業(yè)(最外側建筑物外墻)明火或散發(fā)火花地點室外變、配電站民用建筑,甲、乙類液體儲罐甲乙類倉庫,甲乙類廠房其它耐火架空電力線(中心線)11.2.1架空通信線Ⅰ、Ⅱ級Ⅲ、Ⅳ級3040(中心線)1.5國家線鐵路(中心線)企業(yè)專用線1000100045.050.070.090.0110.0130.0150.027.030.035.040.050.060.075.045.050.055.060.070.080.0120.040.045.050.055.065.075.0100.0稻草、麥秸、蘆葦、打包廢紙等材料堆場丙類液體儲罐、可燃氣體儲罐32.035.040.045.055.065.080.0丙丁類廠房、丙丁類倉庫助燃氣體儲罐、木材等材料堆場27.030.035.040.050.060.075.0一、二級18.020.022.025.030.0.40.050.0建筑等級三級22.025.027.030.040.050.060.0四級27.030.035.040.050.060.075.0公路高速、Ⅰ、Ⅱ級20.025.030.0(路邊)Ⅲ、Ⅳ級15.020.025.060.070.080.0100.025.030.035.040.0注:1防火間距應按本表儲罐總容積或單罐容積較大者確定,并應從距建筑最近的儲罐外壁、堆垛外緣算起;50m3400m3減少50%;1000300GB50028關規(guī)定執(zhí)行。液化石油氣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相鄰較大罐的直徑。數個儲罐的總容積大于3000m3時,應分組布置,組內儲罐宜采用單排布置。組與組相鄰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0.0m。液化石油氣儲罐與所屬泵房的距離不應小于15.0m用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可減少至6.0m時,泵與儲罐之間的距離不限。GB50028GB50028工業(yè)企業(yè)內總容積小于等于10m3的獨立建筑內時,其外墻與相鄰廠房及其附屬設備之間的防火間距可按甲類廠房有關防火GB50028Ⅰ、Ⅱ級瓶裝液化石油氣供應站瓶庫與站外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的規(guī)定。名表4.4.6Ⅰ、Ⅱ級瓶裝液化石油氣供應站瓶庫與站外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m)名稱 Ⅰ級 Ⅱ級瓶庫的總存瓶容積V(m3)6<V≤1010<V≤201<V≤33<V≤6明火、散發(fā)火花地點30.035.02025重要公共建筑20.025.01215民用建筑10.015.068主要道路路邊10.010.088次要道路路邊5.05.055注:1總存瓶容積應按實瓶個數與單瓶幾何容積的乘積計算;2瓶裝液化石油氣供應站的分級及總存瓶容積小于等于1m3的瓶裝供應站瓶庫的設置應符合《城鎮(zhèn)燃氣設計規(guī)范》GB50028的有關規(guī)定??稍O置不燃燒體非實體圍墻。度不應低于0.6m的圍墻??扇疾牧隙褕龅姆阑痖g距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場與建筑物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4.5.1的規(guī)定。當一個木材堆場的總儲量大于25000m3或一個稻草、麥秸、蘆葦、打包廢紙等材料堆場的總儲量大于20000t時,宜分設堆場。各堆場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相鄰較大堆場與四級耐火等級建筑的間距。不同性質物品堆場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本表相應儲量堆場與四級耐火等級建筑之間防火間距的較大值。表4.5.1 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場與建筑物的防火間(m)名稱名稱一個堆場的總儲量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一、二級三級四級10≤W<500015.020.025.05000≤W<2000020.025.030.0500≤W<1000010.015.020.010000≤W<2000015.020.025.010≤W<50010.015.020.0500≤W<100015.020.025.01000≤W<500020.025.030.010≤W<500015.020.025.05000≤W<1000020.025.030.0W≥1000025.030.040.050≤V<100010.015.020.01000≤V<1000015.020.025.0V≥1000020.025.030.0100≤W<50006.08.010.0W≥50008.010.012.0糧食席穴囤W(t)糧食土圓倉W(t)棉、麻、毛、化纖、百貨W糧食席穴囤W(t)糧食土圓倉W(t)棉、麻、毛、化纖、百貨W(t)稻草、麥秸、蘆葦、打包廢紙等W(t)木材等V(m3)煤和焦炭W(t)露天、半露天可燃材料堆場與甲、乙、丙類液體儲罐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本規(guī)范表4.2.1和表4.5.1中相應儲量的堆場與四級耐火等級建筑之間防火間距的較大值。名稱廠外鐵路線中心線廠內鐵路線中心線廠外道路路邊廠內道路路邊主要次要稻草、麥秸、蘆葦、打包廢紙等材料堆場30.020.015.0名稱廠外鐵路線中心線廠內鐵路線中心線廠外道路路邊廠內道路路邊主要次要稻草、麥秸、蘆葦、打包廢紙等材料堆場30.020.015.010.05.0注:未列入本表的可燃材料堆場與鐵路、道路的防火間距,可根據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按類比原則確定。消防車道工廠、倉庫區(qū)內應設置消防車道。占地面積大于3000m2的甲、乙、丙類廠房或占地面積大于1500m2的乙、丙類倉庫,應設置環(huán)形消防車道,確有困難時,應沿建筑物的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罐區(qū),應設置消防車道。消防車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6.0.7占地面積大于道,消防車道的間距不宜大于150.0m燃氣體儲罐區(qū),區(qū)內的環(huán)形消防車道之間宜設置連通的消防車道。消防車道與材料堆場堆垛的最小距離不應小于。中間消防車道與環(huán)形消防車道交接處應滿足消防車轉彎半徑的要求。表6.0.7堆場、儲罐區(qū)的儲量名稱名稱棉、麻、毛、化纖(t)稻草、麥秸、蘆葦(t)木材(m3)甲、乙、丙類液化石油氣儲罐(m3)可燃氣體儲罐(m3)儲量100050005000150050030000供消防車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應設置消防車道。消防車道的凈寬度和凈空高度均不應小于。消防車道與廠房(倉庫、民用建筑之間不應設置妨礙消防車作業(yè)的障礙物。18.0m×18.0m消防車道路面、撲救作業(yè)場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溝等應能承受大型消防車的壓力。消防車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應滿足消防車通行與停靠的要求。距不應小于一列火車的長度。建筑構造防火墻0.4m2.0m的不燃燒體,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該外墻的耐火極限。當建筑物的外墻為不燃燒體時,防火墻可不凸出墻的外表面。緊靠防火墻兩側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0m級防火窗時,該距離可不限。窗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4.0m。甲級防火門窗??扇細怏w和甲、乙、丙類液體的管道嚴禁穿過防火墻。其它管道不宜穿過防火墻,當必須穿過時,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將墻與管道之間的空隙緊密填實;當管道為難燃及可燃材質時,應在防火墻兩側的管道上采取防火措施。防火墻內不應設置排氣道。不致使防火墻倒塌。消防給水和滅火設施一般規(guī)定綜合因素進行。城市、居住區(qū)應設市政消火栓。民用建筑、廠房(倉庫、儲罐(區(qū)、堆場應設室外消火栓。民用建筑、廠房(倉庫)應設室內消火栓,并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8.3.1消防用水可由城市給水管網、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給。利用天然水源時,其保證率不應小于97%,且應設置可靠的取水設施。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且建筑物體積小于等于3000m3的戊類廠房或居住區(qū)人數不超過500人且建筑物層數不超過兩層的居住區(qū),可不設置消防給水。建筑的低壓室外消防給水系統(tǒng)可與生產、生活給水管道系統(tǒng)合并。合并的給水管道系統(tǒng),當生產、生活用水達到最大小時用水量時(淋浴用水量可按15%計算,澆灑及洗刷用水量可不計算在內,仍應保證全部消防用水量。如不引起生產事故,生產用水可作為消防2建筑的全部消防用水量應為其室內、外消防用水量之和。室外消防用水量應為民用建筑、廠房(倉庫、儲罐(區(qū)水噴霧、水幕、泡沫等滅火、冷卻系統(tǒng)等需要同時開啟的用水量之和。室內消防用水量應為民用建筑、廠房(倉庫)室內設置的消火栓、自動噴水、泡沫等滅火系統(tǒng)需要同時開啟的用水量之和。除住宅外的民用建筑、廠房(倉庫、儲罐(區(qū)、堆場應設置滅火器;住宅宜設置滅火器或輕便消防水龍。滅火器的配置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guī)范》GB50140的有關規(guī)定。室外消防用水量、消防給水管道和消火栓名稱土圓囤糧食W(t)總儲量或總容量30<W≤500500<W≤名稱土圓囤糧食W(t)總儲量或總容量30<W≤500500<W≤50005000<W≤20000W>20000消防用水量15254045席穴囤棉、麻、毛、化纖百貨W(t)30<W≤50020500<W≤5000355000<W≤200005010<W≤50020500<W≤1000351000<W≤50005050<W≤50020稻草、麥秸、蘆葦500<W≤500035等易燃材料W(t)5000<W≤1000050W>1000060W>500020500<V≤100001510000<V≤5000020可燃氣體儲罐(區(qū))V(m3)50000<V≤10000025100000<V≤20000030V>2000003550<V≤1000木材等可燃材料V(m3)50<V≤1000木材等可燃材料V(m3)1000<V≤50005000<V≤10000V>10000煤和焦炭W(t)100<W≤50002030455515乘積計算。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qū))計算。GB50151GB50196GB50338的有關規(guī)定計算;冷卻用水量應按儲罐區(qū)一次滅火最大需水量計算。距著火罐罐壁1.5的相鄰儲罐應進行冷卻,其冷卻水的供給范圍和供給強度不應小于表8.2.4的規(guī)定;表8.2.4 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冷卻水的供給范圍和供給強度儲罐名稱供給范圍供給強度型移動式水槍著火罐固定頂立式罐(包括保溫罐)浮頂罐(包括保溫罐)臥式罐地下立式罐、半地下和地下臥式罐罐周長罐周長罐壁表面積無覆土罐壁表面積相鄰罐固定頂立式罐臥式罐不保溫罐保溫罐罐周長的一半半地下、地下罐固定式設備著火罐相鄰罐立式罐罐壁表面積的一半無覆土罐壁表面積的一半罐周長罐壁表面積罐周長的一半0.60(L/sm)0.45(L/sm)0.35(L/sm)0.20(L/sm)0.50(L/sm)0.50(L/sm)臥式罐臥式罐罐壁表面積的一半0.10(L/sm2)注:1 冷卻水的供給強度還應根據實地滅火戰(zhàn)術所使用的消防設備進行校核;50%;15L/s15L/s;15m2000m3時,宜采用固定式冷卻水設施;44個計算。積(臥式罐按其投影面積)和冷卻水供給強度等計算確定。冷卻水的供給強度不應小于0.10L/sm215L/s15L/s。液化石油氣儲罐(區(qū))量之和計算,其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50m320m3固定噴水冷卻裝置的用水量應按儲罐的保護面積與冷卻水的供水強度等經計算確定。冷卻水的供水強度不應小于(臥式罐按其直徑和長度之和的一半一半計算;8.2.5的規(guī)定;埋地的液化石油氣儲罐可不設固定噴水冷卻裝置。表8.2.5 液化石油氣儲罐(區(qū))的水槍用水量總容積總容積V(m3)單罐容積水槍用水量(L/s)V≤500V≤10020500<V≤2500V≤40030V>2500V>40045注:1 水槍用水量應按本表總容積和單罐容積較大者確定;2 50m320m3置或移動式水槍,其消防用水量應按水槍用水量計算。室外油浸電力變壓器設置水噴霧滅火系統(tǒng)保護時,其消防用水量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水噴霧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50219的有關規(guī)定確定。室外消防給水管道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室外消防給水管網應布置成環(huán)狀,當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5L/s枝狀;能滿足消防用水總量的供給要求;環(huán)狀管道應采用閥門分成若干獨立段,每段內室外消火栓的數量不宜超過5個;室外消防給水管道的直徑不應小于DN100;室外消防給水管道設置的其它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室外給水設計規(guī)范》GBJ13的有關規(guī)定。室外消火栓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室外消火栓應沿道路設置。當道路寬度大于60.0m并宜靠近十字路口;15m范圍內的消火栓,不應計算在該罐可使用的數量內;120.0m;室外消火栓的保護半徑不應大于150.0m;在市政消火栓保護半徑150.0m15L/s時,可不設置室外消火栓;10~15L/s5~40m1個DN150或DN1002個DN65的栓口。采用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時,應有DN100DN651設置的室外消火栓應有防凍措施;2.0m5.0m;工藝裝置區(qū)內的消火栓應設置在工藝裝置的周圍,其間距不宜大于60.0m120.0m時,宜在該裝置區(qū)內的道路邊設置消火栓。識。設施,其保護范圍可根據需要確定。室內消火栓等的設置場所8.3.4條規(guī)定外,下列建筑應設置DN65的室內消火栓:建筑占地面積大于3002的廠房(倉庫;體積大于5000m3的車站、碼頭、機場的候車(船、機)館建筑、病房樓、門診樓、圖書館建筑等;8001200位的禮堂、體育館等;510000m3筑;超過7不帶消火栓箱的DN65的室內消火栓。消防豎管的直徑不應小于DN65。注:耐火等級為一、二級且可燃物較少的單層、多層丁、戊類廠房(倉庫,耐火等級為三、四級且3000m35000m3的戊類廠房(倉庫不設置室內消火栓。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重點磚木或木結構的古建筑,宜設置室內消火栓。設有室內消火栓的人員密集公共建筑以及低于本規(guī)范第8.3.1條規(guī)定規(guī)模的其它公共建筑宜設置消防軟管卷盤;建筑面積大于200m2輕便消防水龍。外消防用水取自儲水池且建筑體積小于等于5000m3的其它建筑可不設置室內消火栓。室內消防用水量及消防給水管道、消火栓和消防水箱室內消防用水量應按下列規(guī)定經計算確定:火系統(tǒng)或固定消防炮滅火系統(tǒng)時,其室內消防用水量應按需要同時開啟的上述系統(tǒng)用水量之和計算;當上述多種消防系統(tǒng)需要同時開啟時,室內消火栓用水量可減少50%,但不得小8.4.1的規(guī)定;GB50219的有關規(guī)定確定;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用水量應按現行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GB50084GB50151GB50196的有關規(guī)定確定;固定消防炮滅火系統(tǒng)的用水量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固定消防炮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GB50338的有關規(guī)定確定。建筑物名稱高度h(m)、層數、體積v(m3)或座位數n(個)消火栓用水量(L/s)同時使用水槍數量支)建筑物名稱高度h(m)、層數、體積v(m3)或座位數n(個)消火栓用水量(L/s)同時使用水槍數量支)每根豎管最小流量(L/s)h≤24廠房24<h≤50h>50h≤24v≤10000 525V>10000102102551530615V≤5000515V>500010210倉庫24<h≤5030615h>5040815科研樓、試驗樓H≤24,V≤1000010210H≤24,V>1000015310車站、碼頭、機場的候車5000<V≤2500010210(船、機)樓和展覽建筑25000<V≤5000015310等V>5000020415800<n≤120010210劇院、電影院、會堂、禮1200<n≤500015310堂、體育館等5000<n≤1000020415n>10000306155000<V≤1000010210商店、旅館等10000<V≤2500015310V>2500020415病房樓、門診樓等5000<V≤1000052510000<V≤2500010210V>2500015310辦公樓、教學樓等其它民用建筑層數≥5層或V>1000015310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重V≤1000020410點磚木或木結構的古建筑V>1000025515住宅層數≥8525注丁、戊類高層廠房(倉庫)室內消火栓的用水量可按本表減少10L/s,同時使用水槍數量可按本減少2支;2 不計入室內消防用水量。室內消防給水管道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015L/s狀,且至少應有兩條進水管與室外管網或消防水泵連接。當其中一條進水管發(fā)生事故時,其余的進水管應仍能供應全部消防用水量;高層廠房(倉庫)應設置獨立的消防給水系統(tǒng)。室內消防豎管應連成環(huán)狀;室內消防豎管直徑不應小于DN100;水管路應在報警閥前分開設置;高層廠房(倉庫、設置室內消火栓且層數超過4層的廠房(倉庫5層的公共建筑,其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tǒng)應設置消防水泵接合器。消防水泵接合器應設置在室外便于消防車使用的地點,與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取水口的距離宜為15.0~40.0m。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數量應按室內消防用水量計算確定。每個消防水泵接合器的流量宜按10~15L/s計算;(倉庫檢修停止使用的消火栓不應超過5個。對于多層民用建筑和其它廠房(倉庫,室內消防給水管道上閥門的布置應保證檢修管道時關閉的豎管不超過132根。閥門應保持常開,并應有明顯的啟閉標志或信號;證供應全部消防用水量;防用水量時,消防泵宜直接從市政給水管網吸水;嚴寒和寒冷地區(qū)非采暖的廠房(倉庫)系統(tǒng),但在進水管上應設置快速啟閉裝置,管道最高處應設置自動排氣閥。室內消火栓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除無可燃物的設備層外,設置室內消火栓的建筑物,其各層均應設置消火栓。2根消防豎管確有困難時,可設1根消防豎管,但必須采用雙口雙閥型消火栓。干式消火栓豎管應在首層靠出口部位設置便于消防車供水的快速接口和止回閥;消防電梯間前室內應設置消火栓;90不應影響消防水帶的連接;冷庫內的消火栓應設置在常溫穿堂或樓梯間內;室內消火栓的間距應由計算確定。高層廠房(倉庫室內消火栓的間距不應大于30.0m;其它單層和多層建筑中室內消火栓的間距不應大于50.0m;同一建筑物內應采用統(tǒng)一規(guī)格的消火栓、水槍和水帶。每條水帶的長度不應大于25.0m;室內消火栓的布置應保證每一個防火分區(qū)同層有兩支水槍的充實水柱同時到達任24.0m5000m31實水柱到達室內任何部位。6層的公共建筑和層數超過4層的廠房(倉庫,不應小于10.0;高層廠房(倉庫、高架倉庫和體積大于250003的商店、體育館、影劇院、會堂、展覽建筑,車站、碼頭、機場建筑等,不應小于7.0m;(倉庫筑,應在每個室內消火栓處設置直接啟動消防水泵的按鈕,并應有保護設施;室內消火栓栓口處的出水壓力大于0.5MPa時,應設置減壓設施;靜水壓力大于1.0MPa時,應采用分區(qū)給水系統(tǒng);栓。。(的分區(qū)水箱。消防水箱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重力自流的消防水箱應設置在建筑的最高部位;10min25L/s,經計算時,仍可采用12m3;當室內消防用水量大于25L/s18m3;消防用水與其它用水合用的水箱應采取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術措施;發(fā)生火災后,由消防水泵供給的消防用水不應進入消防水箱;消防水箱可分區(qū)設置。建筑的室內消火栓、閥門等設置地點應設置永久性固定標識。8.6 消防水池與消防水泵房符合下列規(guī)定之一的,應設置消防水池:外消防用水量;1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