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shù)附湯-活幼口議卷十九-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3287596cb1da5572e57b07dbbb4f1ec/e3287596cb1da5572e57b07dbbb4f1ec1.gif)
![術(shù)附湯-活幼口議卷十九-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3287596cb1da5572e57b07dbbb4f1ec/e3287596cb1da5572e57b07dbbb4f1ec2.gif)
![術(shù)附湯-活幼口議卷十九-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3287596cb1da5572e57b07dbbb4f1ec/e3287596cb1da5572e57b07dbbb4f1ec3.gif)
![術(shù)附湯-活幼口議卷十九-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3287596cb1da5572e57b07dbbb4f1ec/e3287596cb1da5572e57b07dbbb4f1ec4.gif)
![術(shù)附湯-活幼口議卷十九-方劑加減變化匯總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3287596cb1da5572e57b07dbbb4f1ec/e3287596cb1da5572e57b07dbbb4f1ec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85術(shù)附湯_活幼口議卷十九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術(shù)附湯_活幼口議卷十九_方劑加減變化匯總 11. 原方 351.1. 組成: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351.2. 功效:小兒臟腑虛寒,泄瀉洞痢,手足厥冷;濕溫,小便不利。 351.3. 來源:《活幼口議》卷十九。 351.4. 以下方劑相似度只按組成計算,不計劑量。 352. 相似度100%:如神散 352.1. 組成: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術(shù)(捶碎,用漿水煮半日,焙干)1兩,干姜半兩(炮),甘草(炙,銼)半兩。 352.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352.3.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 352.4. 功效:洞泄,不拘冷熱,注下不止。 352.5. 來源:《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353. 相似度100%:溫脾散 353.1. 組成:附子半兩,干姜半兩,甘草(炮,銼)半兩,白術(shù)1兩。 353.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353.3.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 353.4. 功效:小兒脾冷水瀉,乳食不消,吃奶頻吐。 353.5. 來源:《顱囟經(jīng)》卷上。 364. 相似度100%:生附白術(shù)湯 364.1. 組成:附子(生,去皮臍)半兩,干姜半兩,白術(shù)1兩,甘草1分(炙)。 364.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364.3. 藥材組成不變,劑量不同。 364.4. 功效:中風濕,昏悶恍惚,脹滿身重,手足緩縱,漐漐自汗,失音不語,便利不禁。 364.5. 來源:《三因》卷二。 365. 相似度80%:附子理中丸 365.1.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3兩,人參(去蘆)3兩,干姜(炮)3兩,甘草(炙)3兩,白術(shù)3兩。 365.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365.3. 加:人參 365.4. 功效:脾胃虛寒,食少滿悶,腹痛吐利,脈微肢厥,霍亂轉(zhuǎn)筋,或感寒頭痛,及一切沉寒痼冷。 365.5. 來源:《局方》卷五。 366. 相似度80%:加味桂附湯 366.1. 組成:白術(shù)1兩,肉桂1錢,干姜1錢,附子5分,甘草5分。 366.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376.3. 加:肉桂 376.4. 功效:冬月傷寒,身熱4日,畏寒不已。 376.5. 來源:《辨證錄》卷一。 377. 相似度80%:干姜附子湯 377.1. 組成:干姜、附子、人參、白術(shù)、甘草。 377.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377.3. 加:人參 377.4. 功效:陰癥發(fā)躁,及發(fā)汗或下之后,晝?nèi)詹幻?,夜安靜,脈來沉細。 377.5. 來源:《傷寒全生集》卷二。 378. 相似度80%:家秘理中湯 378.1. 組成:人參、白術(shù)3錢,干姜(炮)1錢半,甘草(炙)1錢,附子1錢。 378.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378.3. 加:人參 378.4. 功效:中寒嘔吐,陰盛格陽,不納藥者。 378.5. 來源:《會約》卷十。 379. 相似度80%:白術(shù)湯 389.1. 組成:白術(shù)1兩1分,干姜(炮)1分,白茯苓(去黑皮)1兩,甘草(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389.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389.3. 加:白茯苓 389.4. 功效:小兒赤白痢,日夜30-50行。 389.5. 來源:《圣濟總錄》卷一七八。 3810. 相似度75%:甘草干姜茯苓白術(shù)湯 3810.1. 組成:甘草2兩,白術(shù)2兩,干姜4兩,茯苓4兩。 3810.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3810.3. 加:茯苓 3810.4. 減:附子 3810.5. 功效:腎著。寒濕下侵,身重,腰以下冷重而痛,飲食如故,口不渴,小便自利;胞痹,小便不利,鼻出清涕者;嘔吐腹瀉,妊娠下肢浮腫,或老年人小便失禁,男女遺尿,婦女年久腰冷帶下等,屬脾陽不足而有寒濕者。 3810.6. 來源:《金匱》卷中。 3811. 相似度75%:理中丸 3811.1. 組成:人參、干姜、白術(shù)、甘草(炙)各等分。 3811.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3911.3. 加:人參 3911.4. 減:附子 3911.5. 來源:《直指》卷八。 3912. 相似度75%:理中丸 3912.1. 組成:人參、干姜(炮)、白術(shù)、甘草(炙)各等分。 3912.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3912.3. 加:人參 3912.4. 減:附子 3912.5. 功效:小兒胎寒,腹痛躽啼。 3912.6. 來源:《普濟方》卷三六一。 3913. 相似度75%:理中丸 3913.1. 組成:人參3錢,干姜3錢,甘草(炙)3錢,白術(shù)3兩。 3913.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3913.3. 加:人參 3913.4. 減:附子 3913.5. 功效:脾胃虛寒,自利不渴,嘔吐腹痛,不欲飲食,中寒霍亂,陽虛失血,胸痹虛證,病后喜唾,小兒慢驚。 4013.6. 來源:《傷寒論》。 4014. 相似度75%:小理丸 4014.1. 組成:人參15兩(揀得12兩),干姜10兩(揀得8兩),甘草7兩6分(揀得6兩),白術(shù)8兩(揀得6兩)。 4014.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014.3. 加:人參 4014.4. 減:附子 4014.5. 來源:《醫(yī)方類聚》卷一○二引《御醫(yī)撮要》。 4015. 相似度75%:理中丸 4015.1. 組成:人參1兩,干姜(煨)1兩,白術(shù)(炒)1兩,甘草(炙)半兩。 4015.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015.3. 加:人參 4015.4. 減:附子 4015.5. 功效:泄瀉。 4015.6. 來源:《普濟方》卷二○八引《澹寮方》。 4016. 相似度75%:甘草附子湯 4016.1. 組成:甘草2兩(炙),附子2枚(炮,去皮,破),白術(shù)2兩,桂枝4兩(去皮)。 4116.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116.3. 加:桂枝 4116.4. 減:干姜 4116.5. 功效:風濕相搏,骨節(jié)疼煩,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 4116.6. 來源:《傷寒論》。 4117. 相似度75%:理中丸 4117.1. 組成:人參1兩,白術(shù)1兩,干姜1兩,甘草(炙)1兩。 4117.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117.3. 加:人參 4117.4. 減:附子 4117.5. 功效:霍亂。 4117.6. 來源:《千金翼》卷十八。 4118. 相似度75%:白術(shù)湯 4118.1. 組成:白術(shù)3錢,芍藥3錢,干姜半兩(炮),甘草2錢(炙)。 4118.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218.3. 加:芍藥 4218.4. 減:附子 4218.5. 功效:大腸經(jīng)動,下痢為鶩溏。大腸不能禁固,卒然而下成水泄,青色,其中或有硬物,欲起而又下,欲了而不了,小便多清,得之秋冬者。 4218.6. 來源:《保命集》卷中。 4219. 相似度75%:理中湯 4219.1. 組成:人參(去蘆)、白術(shù)、干姜、甘草各等分。 4219.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219.3. 加:人參 4219.4. 減:附子 4219.5. 功效:產(chǎn)后虛證,下痢純白,腹痛,里急后重,手足冷。 4219.6. 來源:《普濟方》卷三五五。 4220. 相似度75%:大固陽湯 4220.1. 組成:附子1兩(炮,切作8片),白術(shù)半兩,干姜半兩,木香1分。 4220.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220.3. 加:木香 4220.4. 減:甘草 4320.5. 功效:脫陽證?;蛞虼笸麓鬄a之后,四肢逆冷,元氣不接,不省人事;或傷寒新瘥誤行房,小腹緊痛,外腎抽縮,面黑氣喘,冷汗自出。 4320.6. 來源:《得效》卷八。 4321. 相似度75%:甘草干姜湯 4321.1. 組成:甘草5分,干姜5分,蜀椒3分,附子3分。 4321.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321.3. 加:蜀椒 4321.4. 減:白術(shù) 4321.5. 功效:諸疝泄利者。 4321.6. 來源:《疝氣證治論》。 4322. 相似度75%:理中附子湯 4322.1. 組成:干姜1兩,甘草1兩,附子1兩。 4322.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322.3. 減:白術(shù) 4322.4. 功效:下痢嘔逆,胸中悶亂,心腹并痛,手足躁擾,臥不安席,服藥但增煩熱,利不禁,脈小者。 4322.5. 來源:《雞峰》卷十四。 4323. 相似度75%:定命湯 4423.1. 組成:附子(炮裂,去臍皮)2兩,高良姜1兩,白術(shù)1兩,干姜(炮)1兩。 4423.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423.3. 加:高良姜 4423.4. 減:甘草 4423.5. 功效:陰毒傷寒,目赤唇焦,頭疼煩渴,面色赫赤,身惡寒。 4423.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二十七。 4424. 相似度75%:理中湯 4424.1. 組成:人參3兩,干姜3兩,甘草(炙)3兩,白術(shù)3兩。 4424.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424.3. 加:人參 4424.4. 減:附子 4424.5. 功效:脾胃虛寒,脘腹疼痛,喜溫喜按,自利不渴;嘔吐,腹痛,不欲飲食,中寒霍亂,陽虛失血,病后喜唾,胸痹虛證,小兒慢驚。 4424.6. 來源:《傷寒論》。 4425. 相似度75%:必勝散 4425.1. 組成:白術(shù)4兩,甘草(炙)4兩,五味子(微炒)4兩,干姜(炮)3兩半。 4525.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525.3. 加:五味子 4525.4. 減:附子 4525.5. 功效:脾氣虛弱,不思飲食。 4525.6. 來源:《圣濟總錄》卷四十六。 4526. 相似度75%:參術(shù)丸 4526.1. 組成:人參1分,白術(shù)1分,干姜(炮)1分,甘草(炙)1分。 4526.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526.3. 加:人參 4526.4. 減:附子 4526.5. 功效:小兒脾胃傷冷,外熱里寒,不思飲食,身常壯熱,大便或溏色白,或患瘡疹,身有大熱,因食冷物或冷熱過度,榮衛(wèi)不行,致令毒氣內(nèi)伏不出,或瀉,或腹脹,或已出瘡疹,瘢白無血色。 4526.6. 來源:《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4527. 相似度75%:附子理中丸 4527.1. 組成:附子、人參、干姜、甘草(炙)。 4527.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627.3. 加:人參 4627.4. 減:白術(shù) 4627.5. 功效:陰寒腎氣動者。 4627.6. 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八。 4628. 相似度75%:羌附湯 4628.1. 組成:羌活(去蘆)、附子(炮,去皮臍)、白術(shù)、甘草(炙)各等分。 4628.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628.3. 加:羌活 4628.4. 減:干姜 4628.5. 功效:風濕相搏,身體疼煩,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腫不仁。 4628.6. 來源:《濟生》卷三。 4629. 相似度75%:樸附丸 4629.1. 組成: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甘草(炙)1兩,干姜(炮裂)1兩。 4629.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629.3. 加:厚樸 4629.4. 減:白術(shù) 4729.5. 功效:大腸虛冷,便利滑泄,不思飲食,腸鳴腹痛。 4729.6. 來源:《圣濟總錄》卷五十。 4730. 相似度75%:附子散 4730.1. 組成: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干姜半兩(炮裂,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桂心3分。 4730.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730.3. 加:桂心 4730.4. 減:白術(shù) 4730.5. 功效:霍亂吐瀉,欲垂命者。 4730.6. 來源:《圣惠》卷四十七。 4731. 相似度75%:通脈四逆湯 4731.1. 組成:甘草2兩(炙),附子(大者)1枚(生,去皮,破8片),干姜3兩(強人可4兩)。 4731.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731.3. 減:白術(shù) 4731.4. 功效:少陰病,陰盛隔陽。下利清谷,里寒外熱,反不惡寒,手足厥逆,脈微欲絕。 4731.5. 來源:《傷寒論》。 4832. 相似度75%:干姜湯 4832.1. 組成:干姜(炮)2兩,甘草(炙)2兩,人參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枚。 4832.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832.3. 加:人參 4832.4. 減:白術(shù) 4832.5. 功效:霍亂吐下,虛冷厥逆,元陽虛脫,危在頃刻者。 4832.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4833. 相似度75%:附子湯 4833.1.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桂(去粗皮)2兩,白術(shù)2兩,甘草(炙)1兩。 4833.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833.3. 加:桂 4833.4. 減:干姜 4833.5. 功效:中風,四肢攣急,不得屈伸,身體沉重,行步艱難,骨節(jié)煩疼。 4833.6. 來源:《圣濟總錄》卷八。 4834. 相似度75%:理中丸 4834.1. 組成:人參1兩(去蘆頭),干姜1兩(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術(shù)1兩。 4934.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934.3. 加:人參 4934.4. 減:附子 4934.5. 功效:霍亂,或吐或瀉,口干大渴,頭疼體痛。 4934.6. 來源:《圣惠》卷四十七。 4935. 相似度75%:附子湯 4935.1. 組成:甘草1兩(炙微赤,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干姜1兩(炮裂,銼),赤芍藥1兩。 4935.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4935.3. 加:赤芍藥 4935.4. 減:白術(shù) 4935.5. 功效:傷寒大熱,汗出熱不去,腹內(nèi)拘急,四肢厥冷,并下利。 4935.6. 來源:方出《圣惠》卷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一四○。 4936. 相似度75%: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4936.1. 組成:甘草2兩(炙),干姜3兩(強人可4兩),附子(大者)1枚(生,去皮,破8片),豬膽汁半合(無豬膽,以羊膽代之)。 4936.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5036.3. 加:豬膽汁 5036.4. 減:白術(shù) 5036.5. 功效:霍亂,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 5036.6. 來源:《傷寒論》。 5037. 相似度75%:調(diào)中湯 5037.1. 組成:白術(shù)、干姜、白茯苓、甘草各等分。 5037.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5037.3. 加:白茯苓 5037.4. 減:附子 5037.5. 功效:內(nèi)傷寒。寒熱間作,腕后有斑3-5點,鼻中微血出,兩手脈沉澀,胸膈四肢,按之珠無大熱。 5037.6. 來源:《陰證略例》。 5038. 相似度75%:通脈四逆加芍藥湯 5038.1. 組成:甘草6錢2分半,附子(大者)1枚,干姜1兩,芍藥6錢2分半。 5038.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5038.3. 加:芍藥 5038.4. 減:白術(shù) 5138.5. 功效:少陰腹痛,或泄利下重。 5138.6. 來源:《傷寒活人指掌》卷五。 5139. 相似度75%:干姜散 5139.1. 組成:食茱萸1兩,干姜1兩,白術(shù)1兩,甘草1兩。 5139.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5139.3. 加:食茱萸 5139.4. 減:附子 5139.5. 功效:胃冷,食后吐醋水,洗洗如醋漿,食羹即劇。 5139.6. 來源:《醫(yī)心方》卷九引《效驗方》。 5140. 相似度75%:桔梗湯 5140.1. 組成:桔梗(銼,炒)1兩,甘草(炙)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干姜(炮)1兩。 5140.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5140.3. 加:桔梗 5140.4. 減:白術(shù) 5140.5. 功效:霍亂。吐利已定,汗出厥冷,四肢拘急,腹中痛不解,脈欲絕。 5140.6. 來源:《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5241. 相似度75%:腎著湯 5241.1. 組成:白術(shù)、紅棗、甘草、附子各等分。 5241.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5241.3. 加:紅棗 5241.4. 減:干姜 5241.5. 功效: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 5241.6. 來源:《血證論》卷八。 5242. 相似度75%:溫中湯 5242.1. 組成:甘草6分(炙),干姜6分,附子(炮,去皮臍,破)6分,蜀椒240粒(去目,閉口者,出汗)。 5242.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5242.3. 加:蜀椒 5242.4. 減:白術(shù) 5242.5. 功效:癰疽取冷過多,寒中下痢,食完出者。 5242.6. 來源:《鬼遺》卷四。 5243. 相似度75%:術(shù)附湯 5243.1. 組成:白術(shù)4兩,芍藥1兩,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甘草2兩(炙)。 5343.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5343.3. 加:芍藥 5343.4. 減:干姜 5343.5. 功效:寒濕之證。 5343.6. 來源:《普濟方》卷一一八引《指南方》。 5344. 相似度75%:姜附丸 5344.1. 組成:附子3枚7錢重者(炮,去皮臍),白術(shù)4兩,干姜2兩(炮)。 5344.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5344.3. 減:甘草 5344.4.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六。 5345. 相似度75%:姜附湯 5345.1. 組成:人參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干姜(炮)5錢,白術(shù)5錢。 5345.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5345.3. 加:人參 5345.4. 減:甘草 5345.5. 功效:瘡瘍,真氣虧損,或誤行汗下,或膿血出多,失于補托,以至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 5445.6. 來源:《外科樞要》卷四。 5446. 相似度75%:四逆湯 5446.1. 組成:干姜3分(炮裂,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5446.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5446.3. 加:桂心 5446.4. 減:白術(shù) 5446.5. 功效:兩感傷寒,陰陽二毒交并,身體手足厥逆,心中熱悶,強語,三部脈微細。 5446.6. 來源:《普濟方》卷一四一引《十便良方》。 5447. 相似度75%:和中散 5447.1. 組成:厚樸(去皮,姜炙)6兩,白術(shù)3兩,干姜(炮)2兩,甘草(炙)2兩。 5447.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5447.3. 加:厚樸 5447.4. 減:附子 5447.5. 功效:小兒脾胃不和,嘔逆惡心,冷熱不調(diào),減食泄瀉,腹痛腸鳴,少力嗜臥。 5547.6. 來源:《局方》卷十。 5548. 相似度75%:姜附湯 5548.1. 組成:干姜3兩,附子3分,甘草1兩。 5548.2. 原方對照:附子半個(炮了者),白術(shù)1分,干姜2錢(炮),甘草1錢(炙)。 5548.3. 減:白術(shù) 5548.4. 功效:陰寒暴下;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厥冷,語音不出。 5548.5. 來源:《普濟方》卷二○九引《指南方》。 5549. 相似度75%:四神散 5549.1. 組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44985.1-2024農(nóng)業(yè)物聯(lián)網(wǎng)通用技術(shù)要求第1部分:大田種植
- TBS-Corey-lactone-aldehyde-生命科學試劑-MCE-2452
- Anti-Mouse-CD3E-Antibody-1E11-D-生命科學試劑-MCE-1878
- 8-Amino-7-oxononanoic-acid-hydrochloride-生命科學試劑-MCE-9983
- 3-O-Methylguanosine-5-O-triphosphate-sodium-3-O-Methyl-GTP-sodium-生命科學試劑-MCE-9300
- 二零二五年度大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shù)顧問聘請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游樂園場地租賃與兒童游樂設施安全標準制定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貸款房屋買賣合同范本(含家具)
- 施工現(xiàn)場管理制度化
- 施工方案對籃球場材料的要求與選擇
- 高考英語3500單詞表(帶音標)(亂序版)默寫背誦通用版
- 最終稿(教學評一致)課件
- 每個孩子都能像花兒一樣開放
- 2023年廣東省深圳市八年級下學期物理期中考試試卷
- 《詩詞寫作常識 詩詞中國普及讀物 》讀書筆記思維導圖
- YS/T 34.1-2011高純砷化學分析方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法(ICP-MS)測定高純砷中雜質(zhì)含量
- LY/T 2016-2012陸生野生動物廊道設計技術(shù)規(guī)程
- 單縣煙草專賣局QC課題多維度降低行政處罰文書出錯率
- 健康養(yǎng)生課件
- 混雜控制系統(tǒng)課件
- 運動技能學習原理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