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試題】廣東省潮州市潮陽區(qū)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祥細答案與解析_第1頁
【初中歷史試題】廣東省潮州市潮陽區(qū)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祥細答案與解析_第2頁
【初中歷史試題】廣東省潮州市潮陽區(qū)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祥細答案與解析_第3頁
【初中歷史試題】廣東省潮州市潮陽區(qū)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祥細答案與解析_第4頁
【初中歷史試題】廣東省潮州市潮陽區(qū)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祥細答案與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2222頁,總=sectionpages2323頁試卷第=page2323頁,總=sectionpages2323頁廣東省潮州市潮陽區(qū)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一、選擇題

1.下圖是隋朝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軸,其中②處代表的相關歷史事件是(

A.隋朝建立 B.隋滅陳,完成統(tǒng)一

C.隋煬帝登基 D.開鑿大運河

2.農(nóng)村穩(wěn)則社會安,農(nóng)民富則國家盛,農(nóng)業(yè)豐則基礎強,而農(nóng)業(yè)的根本出路則在科技創(chuàng)新。唐朝時創(chuàng)制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雖然武則天誅殺公卿,獨斷專權,但史學家還是肯定了她的功績。其原因是武則天(

)A.創(chuàng)立殿試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擊大族勢力 D.促進社會發(fā)展

4.唐代詩人杜甫在《憶昔》詩中寫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痹撛姺Q頌的“封建盛世”是()A.文景之治 B.開皇之治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5.英國大百科全書中說:“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這種“最早的考試制度”是()A.禪讓制 B.世襲制 C.科舉制 D.民主制

6.2014年9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印度發(fā)表題為《攜手追尋民族復興之夢》的重要演講,他說“中印兩國人民交往史上濃墨重彩的是佛教交流”?;仡櫄v史,唐朝時曾經(jīng)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的是()A.張騫 B.玄奘 C.鑒真 D.鄭和

7.下列圖片中反映隋唐時期成就的是()A.司母戊鼎 B.地動儀

C.趙州橋 D.指南針

8.下列從隋至清朝順序排列正確的是()A.隋唐遼宋夏金五代十國元明清B.隋遼宋夏金唐五代十國元明清C.隋唐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D.隋唐五代十國遼宋夏金明元清

9.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為了弘揚民族文化,中央電視臺推出了“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在眾多唐代詩人中,詩作既豪邁飄逸又清新瑰麗,被稱為“詩仙”的是(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維

10.詩歌是生動鮮活的歷史,它向人們描繪了歷史的變遷和社會的滄桑。下列詩句所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按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雹凇扒赝鯍吡?,虎視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雹堋胺夂罘俏乙?,但愿海波平?!盇.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11.岳飛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對聯(lián)中,佞臣指(

)A.費無極 B.楊國忠 C.秦檜 D.李林甫

12.聽說新版的初一歷史教材將岳飛的稱謂改為民族英雄之后,黃明同學就著手在現(xiàn)行初中歷史教材中尋找“民族英雄”。下列人物中不會被黃明同學列入“民族英雄”的是(

)A.戚繼光 B.鄭成功 C.宋應星 D.鄧世昌

13.下列能正確反映北宋與少數(shù)民族政權并立的示意圖是A. B.

C. D.

14.1005年宋遼之間的澶淵之盟、1141年宋金之間的和議,產(chǎn)生的相同影響是A.促進了黃河流域的開發(fā) B.維持了相當時期的和平

C.減輕了中原人民的負擔 D.推動了中外貿易的發(fā)展

15.在現(xiàn)代社會中,刷卡消費雖已成為一種時尚,但是紙幣仍然在流通領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xiàn)在北宋初期,它就是A.會子 B.瓦子 C.關子 D.交子

16.“蘇湖熟,天下足”這一諺語反映出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全國經(jīng)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經(jīng)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于()A.三國時期 B.隋唐時期 C.南宋時期 D.明清時期

17.汴河橋上人頭攢動,京城上下熙熙攘攘:城市商業(yè)繁華喧器,市民文化高度發(fā)達。這是出自北宋畫家張擇端的

A.《洛神賦圖》 B.《步輦圖》

C.《清明上河圖》 D.《墨梅圖》

18.店鋪林立,買賣晝夜不絕。瓦舍勾欄,終日喧器不已。這種熱鬧的城市生活場景最有可能出現(xiàn)在(

)A.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19.“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綠綠的草原,這是我的家。奔馳的駿馬,潔白的羊群…《天堂》這首歌曲深情表達了蒙古族歌手騰格爾對家鄉(xiāng)的贊美,歷史上蒙古族曾經(jīng)建立了疆域空前遼闊的王朝,其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爾哈赤 D.阿保機

20.西藏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將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之下開始于A.漢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21.活字印刷術最早出現(xiàn)在(

)A.漢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2.《宋史》記載:“……有造突火槍,內安子窠,如燃放,焰絕然后子窠發(fā)出,如炮聲,遠聞五十余步?!彼枥L的是我國“四大發(fā)明”中哪一項的應用?(

)A.火藥 B.印刷術 C.造紙術 D.指南針

23.人們常用“比黃連還苦,比竇娥還冤”這句話形容一個人含冤命苦。你知道竇娥這個藝術形象是誰塑造的嗎(

)A.蘇軾 B.辛棄疾 C.黃庭堅 D.關漢卿

24.北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是(

)A.《史記》 B.《唐律疏議》 C.《金剛經(jīng)》 D.《資治通鑒》

25.如果把“錦衣衛(wèi)、東廠和西廠”“軍機處”“文字獄”確定為一個學習單元,則這個單元的主題應該是A.特務統(tǒng)治的強化 B.專制集權的加強

C.文化專制的強化 D.思想控制的加強

26.張學良晚年曾作詩:“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義抗強胡。豐功豈在尊明朔,確保臺灣入版圖?!痹撛娰潛P的是(

)A.明成祖 B.鄭和 C.戚繼光 D.鄭成功

27.下列關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對應不準確的是A.《三國演義》﹣﹣斗智斗勇,戰(zhàn)爭風云B.《水滸傳》﹣﹣英雄好漢,逼上梁山C.《西游記》﹣﹣真實再現(xiàn),社會生活D.《紅樓夢》﹣﹣愛情悲劇,鞭撻禮教

28.下列屬于清朝加強君權措施的是(

①焚書坑儒

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③設立軍機處

④大興文字獄

⑤設立錦衣衛(wèi)A.①④ B.②③ C.②⑤ D.③④

29.為粉碎回部貴族的分裂勢力,加強對新疆地區(qū)的管轄,乾隆帝()A.冊封達賴喇嘛 B.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C.設置駐藏大臣 D.迎接土爾扈特部回歸

30.“天朝物產(chǎn)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在此思想影響下,統(tǒng)治者實行A.君主專制 B.重農(nóng)抑商 C.閉關鎖國 D.對外貿易二、綜合題

古代外交光耀史冊。

材料一:天竺戒日王對玄奘說:“弟子聞彼國有《秦王破陣樂》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有何功德,致此稱揚?”(1)材料中“天竺”泛指什么地區(qū)?“秦王”指的是哪一皇帝?玄奘在對外交往中的主要貢獻是什么?

材料二::觀夫海洋、洪港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衙……(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歷史壯舉?這一壯舉在對外交往中有什么歷史意義?(3)試歸納上述兩位著名外交使者的共同點。(提示:從精神品質、活動影響等方面歸納)

秦漢時期,我國的經(jīng)濟重心在北方。到了兩宋時期,我國古代經(jīng)濟格局出現(xiàn)重大變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蘇湖熟,天下足。

﹣﹣﹣﹣﹣南宋諺語

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宋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國古代經(jīng)濟發(fā)展的什么現(xiàn)象?結合所學知識,從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

材料二(2)圖一“銅版”反映的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中的哪一項發(fā)明?圖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貨幣?《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會風俗畫卷,請說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娛樂場所的名稱。

材料三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詔告天下,規(guī)定只開廣州一處對外通商,封閉其它港口,并規(guī)定由政府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tǒng)一經(jīng)營管理和對外貿易。(3)材料三表明清朝統(tǒng)治者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這一政策對中國社會經(jīng)濟產(chǎn)生的影響是什么?

閱讀下列材料:

明末清初,我國東南沿海和北疆相繼遭到日本、荷蘭、沙俄的侵略,為了反抗外來侵略,廣大愛國軍民進行了三次英勇斗爭,并取得了重大勝利。在這三次可歌可泣的斗爭中涌現(xiàn)出了兩位民族英雄,他們高尚的精神品質和反抗外來侵略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將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

請回答:(1)材料中所說的“三次英勇斗爭”是指哪三次反侵略斗爭?他們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結合材料談談作為時代青年應如何肩負起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廣東省潮州市潮陽區(qū)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一、選擇題1.【答案】B【考點】隋朝的建立【解析】此題暫無解析【解答】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581年,北周大將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滅陳,完成全國統(tǒng)一。故B符合題意

;隋朝建立是581年,A排除;隋煬帝登基是604年,C排除;開鑿大運河是605年,D排除。故選擇B.2.【答案】C【考點】隋唐的經(jīng)濟發(fā)展【解析】此題暫無解析【解答】根據(jù)所學知識,①是唐朝創(chuàng)制的灌溉工具筒車;②是西漢的翻車(即龍骨水車);③是西漢的新型播種工具耬車;④是唐朝創(chuàng)制

的曲轅犁。綜上所述唐朝時期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是①④。故選C。3.【答案】D【考點】女皇武則天【解析】此題暫無解析【解答】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武則天在位時期,重用人才,獎勵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促進了唐朝經(jīng)濟的發(fā)展,她的統(tǒng)治被稱之為“政啟開元,治宏

貞觀”。所以武則天誅殺公卿,獨斷專權,但史學家還是肯定了她的功績。其原因是武則天在位時的統(tǒng)治措施促進社會發(fā)展

,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4.【答案】D【考點】開元盛世【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局面?!窘獯稹窟@是大詩人杜甫在《憶昔》詩中對“開元盛世”的描述,意思是開元全盛時期,連小縣城都有上萬戶人家。農(nóng)業(yè)連年獲得豐收,糧食裝滿了公家和私人的倉庫,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開元盛世”出現(xiàn)在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D符合題意。文景之治是漢文帝、漢景帝開創(chuàng)的局面,隋文帝時期被稱為開皇之治,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被稱為“貞觀之治”。A、B、C均不符合題意。5.【答案】C【考點】科舉制的創(chuàng)建及影響【解析】此題暫無解析【解答】依據(jù)題干關鍵詞“最早的考試制度”“中國…選舉制度”,結合所學可知,隋朝開創(chuàng)的科舉制,經(jīng)唐代完善后傳到世界各國。孫中山

曾說,現(xiàn)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幾乎都是源于英國,而英國的考試制度,是從中國引入的,故C符合題意;禪讓制、世襲制、民主

制與題千無關,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6.【答案】B【考點】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fā)展【解析】本題屬材料分析型選擇題,解答本題要把握“中印交往”“唐朝”等關鍵詞?!窘獯稹緼.張騫,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B.玄奘,唐貞觀年間,西行天竺,是把印度佛教、地理、歷史、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并介紹到中國第一人,為中印友好做出了杰出貢獻。

C.鑒真,東渡日本,為中日友好做出了杰出貢獻。

D.鄭和,七次下西洋,到達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7.【答案】C【考點】青銅器【解析】依據(jù)所學知識分析選項可知,A項是商朝時期的最大的青銅器;B項是漢朝時期張衡發(fā)明的;C項是隋朝時期建造的;D項是宋代時期發(fā)明的,A項符合題意,故選A。【解答】此題暫無解答8.【答案】C【考點】歷史文化常識【解析】本題考查了隋至清朝順序排列,注意準確識記基礎知識。【解答】中國王朝更迭順序口訣為: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西漢和東漢);三分魏蜀吳,二晉(西晉和東晉)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五代十國并立)傳;宋(遼宋金夏并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從隋至清朝順序排列正確的是隋唐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9.【答案】B【考點】光耀千古的唐詩【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詩仙”李白?!窘獯稹坷畎椎脑姎鈩莅蹴纾肋~奔放,感情熱烈,想象豐富,語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人們稱他為“詩仙”。

故選B。10.【答案】B【考點】戚繼光抗倭元滅南宋和文天祥抗元開元盛世秦統(tǒng)一中國及秦疆域圖【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秦統(tǒng)一六國、開元盛世、戚繼光抗倭和元朝統(tǒng)一的知識點?!窘獯稹竣佟皯浳糸_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泵枋龅氖翘菩陂_元盛世的歷史。

②“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描述的是秦統(tǒng)一六國的歷史。

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發(fā)了文天祥慷慨赴死的豪邁氣概。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笔惆l(fā)了戚繼光抗擊倭寇的雄心壯志。

故選B。

11.【答案】C【考點】南宋的建立和岳飛抗金【解析】依據(jù)所學可知,岳飛是南宋抗金英雄,但被宋高宗和宰相奏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的對聯(lián)中,佞臣指奏檜,故此題選C?!窘獯稹看祟}暫無解答12.【答案】C【考點】甲午中日戰(zhàn)爭鄭成功收復臺灣與清朝在臺灣的建制戚繼光抗倭【解析】本題以“民族英雄”為切入點,考查了中國民族英雄的知識?!窘獯稹恳罁?jù)所學知識,戚繼光、鄭成功和鄧世昌都為民族英雄。明朝宋應星編寫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chǎn)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手工工場的生產(chǎn)面貌。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xié)調、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13.【答案】C【考點】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女真族的崛起與金朝建立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遼與西夏的建立陳橋兵變和北宋的建立【解析】此題暫無解析【解答】916年契丹首領阿保機建立契丹國(遼),960年趙匡胤建立北宋,定都東京,1038年黨項首領元昊建立西夏,遼在北宋的東北

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C符合題意,BD排除;金滅遼,與西夏、北宋并立,A排除。故選擇C。14.【答案】B【考點】南宋和金的對峙【解析】此題暫無解析【解答】根據(jù)所學可知,1005年澶淵之盟的訂立,結束了宋遼之間連續(xù)數(shù)十年的戰(zhàn)爭,使此后的宋遼邊境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穩(wěn)定的狀態(tài)

。1141年宋金和議確定了宋金之間政治上的不平等關系,結束了長達十余年的戰(zhàn)爭狀態(tài),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邊境出現(xiàn)了

和平的局面。所以,宋遼的澶淵之盟和宋金和議都維持了相當時期的和平。故B符合題意,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15.【答案】D【考點】宋代商業(yè)貿易的發(fā)展【解析】此題暫無解析【解答】根據(jù)所學可知,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區(qū)出現(xiàn)了交子,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故選D;會子是南宋時期發(fā)行的紙幣,故排除A;瓦

子是宋朝時娛樂兼營商業(yè)的場所,故排除B;關子是南宋時的一種紙幣,故排除C。故本題選D。16.【答案】C【考點】中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和原因【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完成的時間?!窘獯稹课覈糯?jīng)濟重心南移的大致經(jīng)過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我國經(jīng)濟重心出現(xiàn)南移的趨勢;唐中后期,我國經(jīng)濟重心開始南移;南宋時期,我國經(jīng)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17.【答案】C【考點】宋元的繪畫藝術成就【解析】此題暫無解析【解答】根據(jù)所學可知,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體現(xiàn)了北宋城市商業(yè)活動的繁榮,故C符合題意;《洛神賦圖》是魏晉南北

朝名畫,《步輦圖》是唐代名畫,《墨梅圖》是元代名畫,故AB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18.【答案】D【考點】宋元時期繁華的都市生活【解析】此題暫無解析【解答】隨著市民階層的擴大,宋代東京城內有許多娛樂兼商業(yè)的場所叫做“瓦子”。瓦子“里專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欄”,故D項正確,

AB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9.【答案】B【考點】忽必烈建立元朝元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解析】本題以歌曲為切入點,考查的知識點是忽必烈建立元朝?!窘獯稹砍杉己顾篮?,忽必烈繼承汗位,與1271年建立元朝,1276年滅南宋實現(xiàn)統(tǒng)一。20.【答案】C【考點】元朝對邊疆地區(qū)的管轄【解析】此題暫無解析【解答】試題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元朝在中央設宣政院負責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并直接統(tǒng)轄西藏,從此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

一個地方行政區(qū)域,故C符合題意。故選C。21.【答案】C【考點】陳橋兵變和北宋的建立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宋代商業(yè)貿易的發(fā)展【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印刷術有關內容的識記。我們通過學過的知識知道: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隋唐時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jīng)、日歷和詩集等。北宋的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術,比歐洲早約400年,答案選C。

【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下冊·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燦爛的宋元文化【解答】此題暫無解答22.【答案】A【考點】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和外傳【解析】此題考查的是我國火藥發(fā)明的相關史實。根據(jù)所學知識,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fā)明的。唐朝中期的書籍里,已有

火藥配方的記載;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于戰(zhàn)爭,主要有火箭、火槍、火炮等。選項中

A符合題意,故選A。

【考點定體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燦爛的宋元文化【解答】試題23.【答案】D【考點】宋詞和元曲【解析】本題考查元曲和關漢卿的有關知識。【解答】依據(jù)題干信息“比竇娥還冤”,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竇娥是關漢卿的代表作品《竇娥冤》中的人物。

故選D。24.【答案】D【考點】司馬光和《資治通鑒》【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資治通鑒》的相關史實。北宋的司馬光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他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這部書按年代順序,敘述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的歷史,將近三百卷。所以此題選D。

【考點定位】人教新課標七年級歷史下冊·經(jīng)濟重心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燦爛的宋元文化【解答】此題暫無解答25.【答案】B【考點】清朝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軍機處的設立【解析】此題暫無解析【解答】結合所學可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為鞏固統(tǒng)治,推行一系列強化皇權的措施。為監(jiān)視官民,朱元璋設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揮的

錦衣衛(wèi),掌管侍衛(wèi)、緝捕、刑獄諸事,保護皇帝,鎮(zhèn)壓官民。明成祖又成立了同類機構東廠,成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廠衛(wèi)制

度其實質是明朝的特務統(tǒng)治。清朝為鞏固對全國的統(tǒng)治,采取各種措施,進一步強化封建君主專制,軍機處的設立使君主專制

進一步強化。為極力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實行文字獄和文化專制政策。B選項符合題意。由此,ACD可排除,故選B.26.【答案】D【考點】鄭成功收復臺灣與清朝在臺灣的建制【解析】此題暫無解析【解答】依據(jù)材料“豐功豈在尊明朔,確保臺灣入版圖”可知,這是指鄭成功收復臺灣。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入侵我國臺灣。1662年

,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并收復開發(fā)臺灣。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

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lián)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所以D項符合題意;AB項是明成祖時期派鄭和七次下西洋,加

強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往來,C項是抗擊倭寇。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27.【答案】C【考點】《紅樓夢》【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國演義》展現(xiàn)的三國紛爭的戰(zhàn)亂局面;《水滸傳》描述的是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形象;《紅樓夢》是對封建禮教的鞭撻;《西游記》是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長篇神話巨著,不能再現(xiàn)真實的社會生活。ABD對應正確,不符合題意。C對應錯誤,符合題意。故選C。【解答】此題暫無解答28.【答案】D【考點】清朝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軍機處的設立【解析】此題暫無解析【解答】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君主權力的強化的認識。錦衣衛(wèi)、東廠是明朝君權高度強化的一種表現(xiàn)。焚書坑儒是奏朝加強思想統(tǒng)治采

取的措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西漢加強思想統(tǒng)治采取的措施,軍機處是清朝雍正設立,是封建君主集權達到頂峰的標志

。文字獄是清朝為了加強思想統(tǒng)治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以上這些措施屬于清朝加強君權措施的是設立軍機處

和大興文字獄,所以此題選D.29.【答案】B【考點】清朝鞏固西北邊疆【解析】此題暫無解析【解答】本題主要考查清朝政府對新疆地區(qū)的管轄。18世紀中期,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貴族大小和卓叛亂之后,在新疆設置伊犁將

軍,1884年,清政府在收復新疆之后,設置新疆行省。AC是西藏問題,D不屬于民族分裂行為,故選B項。30.【答案】C【考點】清朝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閉關鎖國政策【解析】此題暫無解析【解答】依據(jù)所學可知,材料選自乾隆皇帝給英王的信,反映了清朝統(tǒng)治者的盲目自大的思想觀念,統(tǒng)治者采取了閉關鎖國政策,對貿

易進行嚴格的限制。故C項符合題意,ABD項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應選C。二、綜合題【答案】古代印度。唐太宗李世民。玄奘到天竺求經(jīng)歷經(jīng)艱險,后寫成《大唐西域記》,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們新疆地區(qū)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jīng)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共同點:都有不畏艱險,持之以恒的精神;都以自己的努力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是文化交流的使者。(意思表達相近即可)【考點】鄭和下西洋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發(fā)展【解析】本題以“古代外交光耀史冊”為切入點,以二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玄奘西游天竺、明朝的鄭和下西洋等知識,明確這兩位著名外交使者都以自己的努力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是文化交流的使者?!窘獯稹扛鶕?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天竺”泛指古代印度?!扒赝酢敝傅氖翘铺诶钍烂瘛L曝懹^年間,為了求取佛經(jīng)精義,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約17年的時間遍游各地,尋師訪友,研習佛法,在他晚年的時候,他的弟子根據(jù)他的口述寫成《大唐西域記》,把印度的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介紹到中國,是研究7世紀中亞和南亞各國,特別是研究印度歷史地理的珍貴文獻,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根據(jù)材料“觀夫海洋、洪港接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