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行業(yè)研究:電子化是能源革命底色汽車是智能物聯(lián)重要一環(huán)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65c81106d7e94808df0472a239e380/8065c81106d7e94808df0472a239e3801.gif)
![電子行業(yè)研究:電子化是能源革命底色汽車是智能物聯(lián)重要一環(huán)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65c81106d7e94808df0472a239e380/8065c81106d7e94808df0472a239e3802.gif)
![電子行業(yè)研究:電子化是能源革命底色汽車是智能物聯(lián)重要一環(huán)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65c81106d7e94808df0472a239e380/8065c81106d7e94808df0472a239e3803.gif)
![電子行業(yè)研究:電子化是能源革命底色汽車是智能物聯(lián)重要一環(huán)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65c81106d7e94808df0472a239e380/8065c81106d7e94808df0472a239e3804.gif)
![電子行業(yè)研究:電子化是能源革命底色汽車是智能物聯(lián)重要一環(huán)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065c81106d7e94808df0472a239e380/8065c81106d7e94808df0472a239e380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子行業(yè)研究:電子化是能源革命底色,汽車是智能物聯(lián)重要一環(huán)汽車電子:智能汽車接力“電子+”創(chuàng)新趨勢新能源時代智能汽車接力“電子+”,汽車電子步入發(fā)展新征程汽車電動化、智能化提速,智能汽車接力“電子+”創(chuàng)新趨勢。我們所提出的“電子+”是指基于電子、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xiàn)非電子產(chǎn)品電子化、簡單電子產(chǎn)品智能化的過程,近幾年快速興起的TWS耳機、智能手表、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均是“電子+”趨勢的具體體現(xiàn)。如果說2007-2016年是智能手機市場以及電子產(chǎn)業(yè)鏈發(fā)展的“黃金十年”,那么2018-2021年,伴隨5G+AIoT創(chuàng)新周期的啟動,以TWS耳機、智能手表為標志的3C品牌生態(tài)日益豐富,“電子+”時代來臨。2021年以來,雖然智能穿戴市場增速放緩,但新能源時代、電氣化升級浪潮中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進程提速,汽車電子業(yè)務的增長空間成為市場焦點,智能汽車有望接棒智能穿戴延續(xù)“電子+”創(chuàng)新趨勢。2007-2016年是智能手機市場以及電子產(chǎn)業(yè)鏈發(fā)展的“黃金十年”。根據(jù)IDC數(shù)據(jù),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從2007年的1.25億部增長至2016年的14.69億部,對應CAGR為31.50%;伴隨著智能手機對功能手機的替代,蘋果、三星取代諾基亞成為全球智能手機行業(yè)龍頭;華為、小米、OPPO、vivo等國產(chǎn)品牌在本土供應鏈的支持下迅速崛起。2018年以來TWS耳機、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設備興起,“電子+”時代來臨。根據(jù)Canalys數(shù)據(jù),全球TWS耳機出貨量從2018年的5373萬部增長至2021年的2.93億部(18-21CAGR:76.0%);其中2021年蘋果、三星、小米、JBL、Skullcandy分別以29.39%、5.52%、4.83%、4.03%、3.99%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前五位。根據(jù)Canalys數(shù)據(jù),全球智能手表出貨量從2018年的4660萬部增長至2021年的7800萬部(18-21CAGR:18.7%);其中2021年蘋果、三星、佳明、Fitbit、華為分別以50.5%、15.94%、8.16%、7.30%、4.96%的市場份額位居前五位。伴隨著TWS、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設備的興起以及“電子+”時代的來臨,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3C產(chǎn)業(yè)鏈龍頭實現(xiàn)了從零組件到模組、再到整機智造的能力半徑拓展,進入平臺型發(fā)展階段。在2011-2014年智能手機快速滲透的階段,立訊精密營收從2010年的10.11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72.96億元(CAGR:63.9%);歌爾股份營收從2010年的26.45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126.99億元(CAGR:48.0%)。在2018-2021年智能穿戴興起的“電子+”時代,立訊精密營收從2018年的358.50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539.46億元(CAGR:62.5%);歌爾股份營收從2018年的237.51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782.21億元(CAGR:48.8%)。2021年以來智能穿戴市場增速邊際放緩,但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進程提速,智能汽車有望接力“電子+”創(chuàng)新趨勢。汽車僅作為代步工具已經(jīng)不能滿足需求,智能化有助于釋放駕駛員的雙手,網(wǎng)聯(lián)化是自動駕駛的基礎;從長期來看,汽車有望接力手機成為重要的移動終端?!吨悄芫W(wǎng)聯(lián)汽車技術路線圖2.0》明確將在2025年L2級和L3級新車要達到50%,到2030年要超過70%。同時,2025年,C-V2X終端的新車裝配率將達到50%,2030年基本普及。其中智能網(wǎng)聯(lián)乘用車在2025年左右實現(xiàn)CA級自動駕駛乘用車技術的規(guī)?;瘧茫琀A級自動駕駛乘用車技術開始進入市場;2030年左右實現(xiàn)HA級自動駕駛乘用車技術的規(guī)模化應用,典型應用場景包括城郊道路、高速公路以及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城市道路;2035年以后FA級自動駕駛乘用車開始應用。新能源車中汽車電子成本占比高于傳統(tǒng)車型,新能源車滲透率快速提升是汽車電子市場增長的強勁動力。根據(jù)中汽協(xié)數(shù)據(jù),我國乘用車銷量自2017年起有所下滑,但新能源車銷量以45.9%的年復合增長率從2017年77.70萬輛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352.05萬輛,滲透率從2017年的2.7%提升至2021年的13.4%。根據(jù)中汽協(xié)預計,2022年我國汽車銷量將達2750萬輛,同比增長5%,其中新能源汽車將達到500萬輛,同比增長42%,滲透率有望超過18%。新能源車中汽車電子成本占比顯著高于傳統(tǒng)燃油汽車,根據(jù)蓋世汽車數(shù)據(jù),純電動車型、混合動力車型汽車電子成本占比分別為65%、47%,遠高于中高檔燃油車型、緊湊車型的28%、15%。汽車半導體:聚焦“數(shù)據(jù)流、能量流”兩條主線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wǎng)聯(lián)化背景下,汽車產(chǎn)品價值鏈重塑:汽車以電能為軸,從運載工具向聯(lián)網(wǎng)化智能移動終端升級,形成了硬件、軟件和服務為核心的競爭要素,成為了電子產(chǎn)業(yè)鏈延伸布局的新藍海。因此,新能源汽車成為了半導體行業(yè)未來的核心增量應用場景,其對應增量空間沿能量流和數(shù)據(jù)流兩條主線展開:能量流:為汽車運行的底層能量支撐,從外部充電設備、車載充電機OBC(輸入為交流電流時使用)到(1)大三電(高壓動力電池、電控及驅動電機)服務于駕駛域、(2)小三電(低壓電池、中小微電控及電機)服務于車身域;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及整車、系統(tǒng)、器件進行層層遞進,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電能轉換的功率半導體及電能管理的配套芯片用量將顯著增加。數(shù)據(jù)流:為汽車運行提供頂層控制,從信息感知到處理應用實現(xiàn)輔助/智能駕駛,同時由計算控制到座艙域以視聽觸等五感進行信息交互(HUD、中控儀表、車燈、玻璃等);汽車電氣結構從過去分布架構(Distributed)向域中心架構(DomainCentralized)演進。在此過程中,座艙域和輔助/自動駕駛域催生域控制器主芯片/計算平臺算力需求、傳感器系統(tǒng)芯片數(shù)量和性能需求明顯提升。IGBT:開啟汽車“能量流”的關鍵連接器汽車電動化過程中,電能取代燃油成為汽車驅動的能量來源,汽車能量流發(fā)生變化。新能源汽車不再使用汽油發(fā)動機、油箱或變速器,“三電系統(tǒng)”即電池、電機、電控系統(tǒng)取而代之;同時,配套新增DC-DC模塊、電機控制系統(tǒng)、電池管理系統(tǒng)、高壓電路等系統(tǒng)以完成電能在汽車中的分配與管理。相應地,實現(xiàn)能量轉換的核心器件——功率半導體含量大大增加。其中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即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廣泛應用于汽車的電動部分以完成電能轉換,是電機電控的主要組成部分,與其他功率器件一起約占成本近41%。IGBT在高壓、高速、大電流等方面相比其他硅基功率半導體器件具備明顯優(yōu)勢。作為MOSFET和BJT組成的復合功率半導體器件,既具備了MOSFET輸入阻抗高、控制功率小、驅動電路簡單、開關速度快的優(yōu)勢,也具備了BJT通態(tài)電流大、通電壓低、損耗小等優(yōu)點,解決了MOSFET高壓情況下電流不能太大的問題。以英飛凌為例,圍繞電場分布、結溫、短路能力等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英飛凌推出了7代IGBT產(chǎn)品且在3/4/7代實現(xiàn)了變革性的技術突破:IGBT3通過背面注入了一個摻雜濃度略高于N-襯底的N緩沖層,使得電場強度可迅速降低,整體電場呈梯形且漂移區(qū)厚度減小,實現(xiàn)了關斷時拖尾電流及損耗(低導通壓降)的降低。IGBT4通過薄晶圓及優(yōu)化背面結構,進一步降低了開關損耗,提升了器件輸出電流的能力。IGBT7則是增加了多種形式溝槽,綜合各溝槽形式的優(yōu)點,使得性能顯著提升。IGBT是絕大部分中壓平臺車型結合性能與成本考慮的最佳選擇。目前,大部分汽車采用400V的電壓平臺,其對應的功率器件電壓600V以上,電流10A以上或頻率1KHz以上,在該電壓范圍內,IGBT具備性能與成本的雙重優(yōu)勢。根據(jù)Yole統(tǒng)計,SiC器件價格需降至Si器件2.5倍左右才能使電動汽車成本打平,滲透率才會加速提升。以650V電壓等級為例,碳化硅方案性能是硅方案的3倍但成本是硅方案的3.5倍,不具競爭優(yōu)勢;當電壓平臺提升至800V,碳化硅才會基于成本與性能的優(yōu)勢進行快速滲透。因此,在碳化硅成本下降空間有限的情況下,IGBT仍將長期作為大部分中低端車型的最佳選擇。在新能源汽車加速滲透催化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IGBT市場空間將增至318.8億元以上。我們測算21-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IGBT市場將從99.9億元增至318.8億元,其中IGBT單管市場將從19.1億元增至57.3億元,模塊市場將從80.4億元增至261.5億元;中國新能源汽車IGBT市場將從48億元增至156.7億元,其中IGBT單管市場將從9.2億元增至24.3億元,模塊市場將從38億元增至132.4億元。國產(chǎn)IGBT駛入快車道,比亞迪、時代電氣、斯達半導及士蘭微5月IGBT模塊供應合計近60%。根據(jù)NE時代數(shù)據(jù),22年5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IGBT功率模塊搭載量約29.8萬套,其中比亞迪、時代電氣、斯達半導及士蘭微為已實現(xiàn)大批量供貨的國產(chǎn)廠商:比亞迪半導體搭載約7.1套(占24%),斯達半導搭載約6.6萬套(占22%),時代電氣搭載約3.5萬套(占12%),士蘭微搭載0.6萬套(占2%),國產(chǎn)化程度已大幅提升,隨著各公司的產(chǎn)能提升,預計22年下半年至23年將迎來新能源汽車IGBT國產(chǎn)替代的高峰期。供貨車型多樣化,國產(chǎn)廠商向A級車以上乘用車市場加速滲透。根據(jù)5月新能源上險乘用車功率模塊配套數(shù)據(jù),比亞迪半導體以A級車為主(占68%),車型包括比亞迪混動秦、宋系列以及東風風神、元PLUS的純電動車;斯達半導以A級車及以下車型為主(占79%),A級車(占36%)包括比亞迪宋、秦等多個系列純電動車型及長安、東風等多個品牌,A0/A00級車(占41%)包括歐拉、奇瑞、長安、哪吒等多家車企旗下產(chǎn)品;中車時代電氣以A0/A00級車及C級車為主,C級車(占33%)主要為理想汽車,A0/A00級車(占41%)主要包括哪吒、長安、比亞迪等;士蘭微主要以零跑A00級車為主(占2%),下半年將隨產(chǎn)能釋放將批量供應更多乘用車型。碳化硅:按下汽車“能量流”的加速鍵汽車電動化過程中,電能取代燃油成為汽車驅動的能量來源,汽車能量流發(fā)生變化。新能源汽車不再使用汽油發(fā)動機、油箱或變速器,“三電系統(tǒng)”即電池、電機、電控系統(tǒng)取而代之;同時,配套新增DC-DC模塊、電機控制系統(tǒng)、電池管理系統(tǒng)、高壓電路等系統(tǒng)以完成電能在汽車中的分配與管理。相應地,實現(xiàn)能量轉換的核心器件——功率半導體含量大大增加。此外,隨汽車含電量增加,其電氣架構復雜程度及功率水平提升,加之對長續(xù)航、高驅動性能即電能高利用率低損耗的要求,具備熱導率高、臨界擊穿場強高、電子飽和漂移速率高等特點的碳化硅(SiC)功率器件成為最佳選擇之一。沿電能在汽車中流動的方向,碳化硅器件主要被應用于主逆變器、車載充電器(OBC)、DC-DC轉換器中。由于SiCMOSFET能夠在650V-1600V電壓范圍內工作,非常適合應用于汽車主逆變器、DC-DC變換器和OBC。由于整車動力來源中電能占比不同,碳化硅的滲透情況各不相同:
(1)主逆變器作為汽車動力的來源,是全車功率最高的部分亦是碳化硅器件最具應用前景的部分,混動車型平均功率70kW左右,純電動車型平均功率接近150kW,中長續(xù)航版本功率在此基礎上將進一步提升,在上述車型中碳化硅均有應用需求;(2)車載充電器主要應用于插電式混動、純電動這類可從電網(wǎng)獲取電能的車型上,隨充電速度及裝置空間要求提升,在11kW以上的類型中碳化硅器件快速滲透;(3)DC-DC轉換器中包括不同功率類型,在高壓轉換部分可用到碳化硅器件。SiC器件方案總損耗為硅基方案的二分之一且總芯片面積為硅基方案的五分之一,優(yōu)勢明顯。以意法半導體的主逆變器方案為例,對于同一個210kW的逆變器,假設10kHz的工作頻率和800V的總線,與硅器件解決方案相比,使用SiCMOSFET方案帶來的效率增益近3%-8%,開關損耗降至硅基方案的四分之一:從564W降至143W,考慮傳導損耗后的總損耗降低兩倍:從864W降至450W,而總芯片面積僅為硅基器件的五分之一:從600mm2(IGBT加FRD)降至120mm2。碳化硅功率器件早在20年前已推出,受制于成本及下游擴產(chǎn)意愿不足,碳化硅產(chǎn)業(yè)化推進緩慢。2018年,特斯拉作為全球第一的造車新勢力率先使用全碳化硅方案后,碳化硅器件才開始成為市場發(fā)展熱點。由于我國在新能源汽車、光伏等碳化硅下游應用市場均有先發(fā)優(yōu)勢且市占率高,行業(yè)的內生增量空間驅動我國碳化硅產(chǎn)業(yè)加速發(fā)展。根據(jù)Yole預測,SiC器件市場將從2021年10.9億美元增至2027年63億美元以上,復合增速達34%。其中,新能源汽車將從2021年6.85億增至2027年49.86億美元,復合增速38%,占整個市場79%。相應地,充電設施市場將快速發(fā)展,增速高達90%。除汽車外,能源(包括光伏、風電、儲能等)市場將從2021年1.54億美元增加至2027年4.58億美元,軌道交通和工業(yè)等領域也將快速增加。視覺系統(tǒng)芯片:視覺感知升級驅動CIS和ISP迎變局車載攝像頭作為汽車視覺傳感系統(tǒng)主要傳感器,隨自動駕駛級別提升而量價齊升。車載攝像頭因布局位置不同分為前視、后視、環(huán)視、側視和艙內不同種類,承擔不同的駕駛輔助或者自動駕駛功能的視覺感應。根據(jù)Yole,L1-L2級別汽車僅需前、后視總計兩個攝像頭,而L2+級別將引入4顆環(huán)視攝像頭以及升級前視攝像頭規(guī)格到ADAS,而到L3級別,隨著前視ADAS攝像頭升級為多目攝像頭、引入駕駛員監(jiān)控、側視等攝像頭,攝像頭總數(shù)量將達到20個,為L1、L2級別10倍。同時,高像素、高性能前視ADAS攝像頭的引入,在加強感知能力的同時亦增加了攝像頭的成本及售價。新勢力、傳統(tǒng)車企高階自動駕駛方案共同推動汽車多攝滲透。一直以來,以特斯拉、蔚來、小鵬等為代表智能汽車新勢力由于布局輔助駕駛及高階自動駕駛方案較為激進,因此單車攝像頭數(shù)量上顯著高于傳統(tǒng)汽車。以特斯拉Model3、蔚來ET7、理想One、小鵬P7、極狐阿爾法等量產(chǎn)車為例,搭載攝像頭數(shù)量分別為8、11、5、14和14顆。奔馳L3級別DrivePilot方案將搭載共計7顆攝像頭,分別為前視雙目攝像頭、后攝像頭、內部駕駛員監(jiān)控攝像頭及4顆環(huán)視攝像頭,總計需要8顆CMOS圖像傳感器。根據(jù)Yole預測,2025年全球攝像頭模組市場規(guī)模將從2020年的35億美元增長至81億美元。計算機視覺技術的不斷演進,圖像質量對相機識別、定位和重建等任務的影響已經(jīng)成為新的感知能力門檻,ISP參數(shù)配置是控制計算機視覺圖像質量的關鍵因素。傳統(tǒng)CIS都是輸出RAW方案,CIS+ISP是傳統(tǒng)汽車級攝像頭的主流配置,獨立ISP供應商有德州儀器、索尼、安森美、豪威科技、富瀚微。隨著自動駕駛視覺感知需求提升,汽車芯片公司將ISP集成入CIS或視覺處理器SoC中。在CIS端,內置ISP的二合一車規(guī)級CMOS圖像傳感器具有延時低、擴展兼容性高及可配置能力強等特點,減小車載SoC中心運算負荷的同時加快處理速度,強化汽車圖像處理效能正逐漸成為車載智能視覺系統(tǒng)前端圖像處理方案的優(yōu)選之一。在SoC端,由于基于域控制器的多感知數(shù)據(jù)融合趨勢明確,ISP被集成到視覺處理器(SoC)中,意味著可以同時處理多個攝像頭數(shù)據(jù),實現(xiàn)成本下降。以英偉達
Orin為例,內置ISP每秒可處理64億像素,而特斯拉第一代FSD芯片,ISP每秒僅能處理10億像素。ADAS滲透率提升推動車載CIS量價齊升,2026年市場規(guī)模有望超90億美元,安森美、豪威、索尼市占領先。根據(jù)ICVTank數(shù)據(jù),2021年全球車載CIS市場規(guī)模為38.1億美元,同比增長4.3%,其中安森美、豪威、索尼分別以45%、29%和17%市占率占據(jù)全球車載CIS市場主導地位。根據(jù)ICVTank預測,2026年全球車載CIS市場規(guī)模將增長138%至90.7億美元,復合增速為18.9%,主因L2、L2+及以上自動駕駛汽車滲透率提升帶來的攝像頭數(shù)量提升及性能提高帶來ASP提升。本土新勢力領跑全球車載攝像頭升級,國內CIS廠商有望受益。以蔚來、小鵬等為代表本土智能汽車新勢力由于布局輔助駕駛及高階自動駕駛方案較為激進,并且為后期OTA升級到更高自動駕駛級別預留硬件冗余,單車攝像頭配置數(shù)量高于本級ADAS攝像頭的需求量。例如L2級別的蔚來ET7、ET5、理想L9分別搭載14、14、12顆攝像頭,遠高于L2需求的5顆、全球平均單車攝像頭數(shù)量(Yole數(shù)據(jù),2020年全球平均2.3顆/輛),也高于其早期車型。同時,配備多顆800萬像素方案也由本土新勢力率先于全球實現(xiàn)量產(chǎn)落地。本土新勢力領跑全球,本土CIS設計公司韋爾(豪威)、格科微、思特威等有望受益。中國大陸CMOS圖像傳感器產(chǎn)業(yè)鏈完善,有望緊抓車載CIS發(fā)展機遇協(xié)同成長。芯片設計方面,根據(jù)Counterpoint,韋爾股份、格科微、思特威為全球第三、第四和第八大CIS設計公司,皆進入汽車CIS領域;中芯國際、華虹集團旗下華力微和華虹宏力、晶合集成提供多種CIS制程晶圓代工;晶方科技為大陸最大CIS芯片封測企業(yè)。座艙芯片:“一芯多屏”成為發(fā)展趨勢,國內多家公司初入賽道汽車座艙智能化通過提升車內交互體驗感從而提高駕駛員的情境意識、信任、舒適性、更好的用戶體驗以及可用性和安全性。當前汽車基本已完成從按鍵交互跨越到了車載顯示交互,而傳統(tǒng)單一車載顯示器將擴展到具有多個多模式界面的圖形用戶界面(GUI)顯示器,如多種傳感技術包括聽覺、觸覺/觸覺、手勢、可穿戴傳感器、和AR/VR/混合現(xiàn)實(MR)技術,以確保準確預測車內交互。此外,駕駛員或乘客監(jiān)控對于交互至關重要。車載交互系統(tǒng)需要估計和推斷駕成人員的動作、疲勞或困倦等狀態(tài)、駕駛員的認知狀態(tài)以及用戶的情緒。根據(jù)IHS預測,2021年全球智能座艙市場空間超過400億美元,2030年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681億美元;ICVTank預測,中國的智能座艙市場將在2025年達到1030億人民幣,自2021年起,年復合率將達12.7%?!耙恍径嗥痢背蔀樽撚蚩刂破飨到y(tǒng)發(fā)展趨勢。傳統(tǒng)的汽車設計中,儀表和娛樂系統(tǒng)為相互獨立的兩個系統(tǒng),數(shù)字儀表屏、信息娛樂系統(tǒng)、HUD等設備均由各自控制器單獨控制顯示界面輸出,隨著交互設備增加,一方面,控制器數(shù)量增加,提高整車成本,導致整車廠成本控制壓力陡增;另一方面,座艙電子設備日益頻繁的信息交互下,為實現(xiàn)多屏聯(lián)動,控制器之間通信開銷加大,通信延遲增加。隨著車載芯片的算力得到大幅提升,在座艙從分布式向域控制演進的推動,依靠一顆SoC芯片運行多個操作系統(tǒng)、同時驅動多個顯示屏融合交互(即“一芯多屏”)逐漸成為發(fā)展趨勢。消費電子芯片商切入智能座艙SoC賽道,高通智能座艙芯片漸成主流。恩智浦、德州儀器、意法、瑞薩等汽車芯片廠商為傳統(tǒng)汽車數(shù)字儀表屏和中控屏主芯片供應商。隨著汽車智能化提速,消費電子芯片廠商紛紛入局,其中高通憑借驍龍820A在核心出貨量較大的傳統(tǒng)該款車及大部分新能源車大規(guī)模出貨成功晉升為主流玩家,相比于傳統(tǒng)車規(guī)芯片廠商CPU算力介于20-40KDMIPS和GPU低于500GFLOPS的SoC,S8155P因其大幅領先的算力成為目前“一芯多屏”主流配置繼續(xù)夯實高通市場地位。三星、英偉達、聯(lián)發(fā)科、華為海思亦紛紛入局。多家本土座艙芯片廠商處起步階段,國內發(fā)展空間廣闊。目前國內有多家入局座艙芯片包括聚焦汽車芯片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有芯馳科技、芯擎科技、杰發(fā)科技、地平線等,從消費電子芯片領域切入的華為海思、全志科技、晶晨、瑞芯微、紫光展銳等。相對于海外公司,本土廠商成立時間或切入賽道時間較短,出貨量、營收規(guī)模較小,然而伴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和汽車智能化快速發(fā)展,國內座艙芯片市場發(fā)展空間廣闊。汽車激光雷達:自動駕駛技術滲透帶來廣闊增長空間激光雷達是一種通過探測遠距離目標的散射光特性來獲取目標相關信息的光學遙感技術。激光雷達(LiDAR,LightDetectionandRanging),是激光探測及測距系統(tǒng)的統(tǒng)稱,是一種通過位置、距離、角度等測量數(shù)據(jù)直接獲取對象表面點三維坐標,實現(xiàn)信息提取和三維場景重建的觀測技術。激光雷達通過激光器和探測器組成的收發(fā)陣列,結合光束掃描,可以對所處環(huán)境進行實時感知,獲取周圍物體的精確距離及輪廓信息,以實現(xiàn)避障功能;同時可結合預先采集的高精地圖,通過激光雷達達到厘米量級定位精度,實現(xiàn)自主導航。由于使用場景和搭載激光雷達的載體具有明顯差異,因此對激光雷達的性能、價格、體積等維度提出了不同的需求。例如無人駕駛場景復雜度較高,因此對最遠測距要求相對較高,但對外觀集成度、價格敏感度、算法需求度要求較低;而高級輔助駕駛功能開啟場景有限,場景復雜度居中,但是對于外觀、價格、算法等要求較高,同時具有較高的車規(guī)化要求。隨著車聯(lián)網(wǎng)應用的不斷推進,在未來使用場景上更加具有多樣性,對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機器人領域的激光雷達都會有相應的進一步需求。目前國外激光雷達廠商仍占據(jù)較大份額,國內廠商正迎頭趕上。從技術路線選擇上,以威力登、禾賽科技、速騰聚創(chuàng)等為代表的激光雷達廠商,選擇從機械式起步,逐漸向固態(tài)過渡;以Luminar、Innoviz、華為、大疆為代表的激光雷達廠商,則是直接對準半固態(tài)和固態(tài)方案進行研發(fā)。市場競爭格局方面,據(jù)Yole統(tǒng)計,2021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領域,法雷奧以28%的份額市場占有率第一;速騰聚創(chuàng)、大疆、圖達通、華為、禾賽科技等5家國內廠商合計市場份額約為26%,在全球范圍內正不斷開拓市場,提高市場份額占比。自動駕駛汽車是目前引領汽車智能化發(fā)展的重要方向,自動駕駛技術已經(jīng)成為當今世界汽車產(chǎn)業(yè)的研究熱點。自動駕駛汽車主要包括周圍環(huán)境感知與定位,路徑規(guī)劃與行為決策,車輛控制與行為執(zhí)行三大核心系統(tǒng)。其中,環(huán)境感知是自動駕駛車輛最基本、最復雜的技術之一,主要通過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來獲取周圍環(huán)境信息,將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傳輸?shù)經(jīng)Q策層,對可行駛區(qū)域、周圍障礙物進行識別,包括其位置、類別、速度、方向、大小、行駛軌跡等。汽車智能化程度與傳感器數(shù)量成正比,激光雷達等傳感器的應用助力汽車智能化程度提升。單一種類的傳感器無法勝任L4及L5級完全自動駕駛的復雜情況與安全冗余,多傳感器融合成為實現(xiàn)L4/L5級自動駕駛的核心驅動力和必然趨勢,L5級無人駕駛車輛中激光雷達等關鍵傳感器數(shù)目可達32個。汽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及駕駛自動化等級的提升,帶來激光雷達等傳感器的強烈需求。中國乘用車前視系統(tǒng)裝配量和裝配率呈現(xiàn)不斷上升趨勢,ADAS包括激光雷達等產(chǎn)品前景廣闊。2020年,中國乘用車新車前視系統(tǒng)裝配量為498.6萬輛,同比增長63.1%,前視系統(tǒng)裝配量裝配率為26.5%,較2019年全年上升11.0pct。隨著前視系統(tǒng)算力提高以及功能的不斷增加,預計到2025年,中國乘用車前視系統(tǒng)裝配量將達到1,630.5萬輛,裝配率將達到65.0%。前視系統(tǒng)裝配量和裝配率的不斷上升為ADAS包括激光雷達等產(chǎn)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及智能駕駛需求的提升,各主機廠商逐步推進激光雷達部署方案,將其納入到ADAS傳感器方案中。其中國產(chǎn)新勢力在激光雷達的部署上更為激進,將激光雷達作為新的科技賣點更為積極的探索其應用功能。同時國外品牌也開始逐漸將激光雷達部署到自家高端車型上。不同于早期奧迪搭載的近距離低分辨率激光雷達,目前車輛搭載的激光雷達根據(jù)廠商需求的不同已涵蓋近程、遠程等多種高分辨率激光雷達,未來隨著激光雷達集成化的發(fā)展將進一步擴展激光雷達的車載應用前景。汽車PCB: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加速帶動汽車PCB量價齊升動力控制系統(tǒng)貢獻汽車PCB最大增量。新能源汽車由于其動力系統(tǒng)的差異,對PCB的需求量更大。相較于傳統(tǒng)汽車,新能源汽車不再使用汽油發(fā)動機、油箱或變速器,“三電系統(tǒng)”即電池、電機、電控系統(tǒng)取而代之。電子電氣架構改變帶來的硬件價值提升將明顯高于純車載信息娛樂系統(tǒng)和互聯(lián)互通系統(tǒng),其中電控系統(tǒng)的MCU、VCU、BMS形成PCB主要增量。根據(jù)智研咨詢估算,新能源汽車整車PCB用量約5-8平米,單車PCB成本可達4800元,電動化對單車PCB價值提升超過2000元。新能源汽車中VCU整車控制電路PCB單車用量約0.03平米,MCU電機控制器用量0.15平米。而BMS作為電池單元的核心組件,架構更加復雜,由主控(BCU)和從控(BMU)組成,主控電路PCB單車用量約為0.24平米,單體管理單元則在1-3平米。不同控制單元所用PCB板工藝要求不同,價格也存在較大差異。VCU和MCU一般為普通板,價格約1000元/平米。而BMS主控板單價最高可達20000元/平米,從控板價格則在1500-2000元/平米左右。隨著自動駕駛級別提升,ADAS的傳感器用量將快速提升,推動車載PCB需求。在ADAS中,攝像頭(camera)、雷達(RADAR)、激光雷達(LiDAR)等傳感器作為自動駕駛感知層的主要硬件實現(xiàn)信息傳輸。L2+~L5高階自動駕駛需要至少5個雷達,6-8個攝像頭(包括前視、環(huán)視、后視、側視和內置攝像頭)。根據(jù)Yolé數(shù)據(jù),2020年,用于汽車ADAS的雷達、攝像頭、激光雷達和運算型ADAS全球市場達86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將以22%的CAGR增長,在2025年達到224億美元,其中雷達及攝像頭市場占比最大,將增至91億美元和81億美元。通常一個毫米波雷達需要2塊PCB板,電源PCB和毫米波雷達PCB。毫米波雷達傳感器高頻PCB設計有多種方案,但都需要使用超低損耗的PCB材料,從而降低電路損耗,增大天線的輻射。PCB材料是雷達傳感器設計的關鍵器件。選擇合適的PCB材料可確保毫米波雷達傳感器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和性能一致性。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以及高等級自動駕駛落地,單車PCB將迎來量價齊升。根據(jù)佐思汽車研究測算,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汽車銷量大幅下滑,導致汽車PCB行業(yè)整體規(guī)模大幅縮水至62.61億美元。但隨著疫情影響減弱,ADAS升級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推動下,到2026年全球新能源汽車PCB市場規(guī)模有望達到120億美元。汽車被動元件:新能源汽車成為被動元件市場增長的主要動能被動元器件具備“大米”屬性,是電子產(chǎn)業(yè)中的基礎產(chǎn)品。被動元器件的應用領域較廣泛,小到智能手機、汽車,大到飛機、高鐵的電子設備,都需要使用大量被動元器件,因此被動元器件是電子產(chǎn)業(yè)中的基礎產(chǎn)品。此外,被動元器件具備“大米”屬性,指的是被動元器件對接產(chǎn)業(yè)數(shù)量較廣泛,價廉但必需,產(chǎn)品特性類似于大米等糧食作物。汽車朝著電動化、智能化方向發(fā)展的過程中,對于電容、電感、電阻等被動元器件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其中:MLCC:隨著電動車市場增長以及智慧輔助駕駛系統(tǒng)的規(guī)格提升,MLCC用量倍增,其中,以傳統(tǒng)燃油車MLCC用量為比較基準,電動車是燃油車的2.2倍、電動智能為2.7倍、電動自駕車則高達3.3倍。根據(jù)TrendForce,全球車用MLCC需求將從2021年的4490億顆攀升至2022年的5620億顆,同比增長25%,主要得益于汽車電子化程度持續(xù)攀升。全球對于碳中和政策的要求以及特斯拉熱銷掀起了電動汽車的熱潮,汽車電動化、智能化也將成為推升MLCC產(chǎn)業(yè)未來成長的主要動能。薄膜電容:在新能源汽車中主要應用于新能源車逆變器、車載充電器、配套充電樁三個領域。一般情況下,每輛新能源車電驅部分,用1只定制薄膜電容器,四驅的電動汽車還會使用1只輔驅用定制薄膜電容器,平均單價200-350元/只。假設每輛車平均定制薄膜電容價格300元,根據(jù)EVVolumes數(shù)據(jù),全球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675萬輛,同比增長108%?;诘湫托履茉闯擞密嚻蟮氖袌鲱A測,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預計增長34%,達1220萬輛;2023年增長28%,達1580萬輛,并在未來五年保持20%的CAGR。則對應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薄膜電容市場規(guī)模預計為36.6億元。根據(jù)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數(shù)據(jù),2022年國內預計生產(chǎn)500萬輛以上新能源汽車,則國內車載定制薄膜電容市場規(guī)模預計超15億元。消費電子:關注蘋果、折疊屏、VR/AR產(chǎn)業(yè)鏈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承壓,蘋果、傳音穩(wěn)健,榮耀快速復蘇2022年1-5月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5.03億部,同比下降9.25%。根據(jù)StrategyAnalytics數(shù)據(jù),2022年5月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9570萬部,同比下降0.83%,環(huán)比增長2.35%;1-5月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5.03億部,同比下降9.25%。在全球經(jīng)濟疲軟、俄烏沖突、中國大陸部分地區(qū)疫情管控等因素的沖擊下,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仍承受一定壓力。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分品牌來看,2022年1-5月三星智能手機出貨量1.2億部(YoY:2.7%),市場份額23.9%位居全球第一;蘋果出貨量8480萬部(YoY:-3.3%),市場份額16.9%位居全球第二;小米、OPPO、vivo出貨量分別同比下滑20.5%、27.8%、28.5%至6370、4280、4120萬部,市場份額分別為12.7%、8.5%、8.2%,位居全球第三至五位;此外,傳音出貨量2960萬部(YoY:0.3%),榮耀出貨量2230萬部(YoY:134.7%),華為出貨量1020萬部(YoY:-30.6%)。1-5月國內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7.1%,蘋果等海外品牌出貨相對穩(wěn)健。根據(jù)中國信通院,5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2080.5萬部,同比下降9.4%,同比降幅較4月(-34.2%)有所收窄。1-5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1.08億部,同比下降27.1%;其中國產(chǎn)品牌出貨量同比下降30.6%,海外品牌出貨量同比增下降1.2%。1-5月國內手機出貨量承壓,但以蘋果為代表的海外品牌出貨量表現(xiàn)相對穩(wěn)健。折疊屏手機成為消費電子的趨勢性創(chuàng)新方向2018年以來國內外主要手機廠商陸續(xù)切入折疊屏手機市場,三星、華為、小米、OPPO、榮耀、vivo等品牌已推出各自新款的折疊屏手機。柔宇科技于2018年10月推出全球首款折疊屏手機FlexPai,并于2020年10月推出FlexPai2迭代機型。三星自2019年推出旗下首款折疊屏手機以來,已形成每年迭代Fold系列(外折)、Flip系列(翻蓋)的雙折疊旗艦的戰(zhàn)略。華為同樣于2019年起推出折疊屏手機,截至2022年5月已推出三款外折機型(MateX、MateXs、MateXs2),一款內折機型(MateX2)以及一款翻蓋機型(P50Pocket)。此外,2019-2022年摩托羅拉、小米、OPPO、榮耀、vivo等手機品牌也先后推出了旗下首款折疊屏手機。手機和平板的集合體,折疊屏手機拓展用戶大屏應用需求折疊屏手機作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集合體,將進一步拓展APP大屏顯示的使用場景,刺激用戶換機需求。折疊屏手機具有大屏顯示、應用分屏、自由懸停、跨屏協(xié)同等功能,可以更好滿足用戶便捷移動辦公等商務場景的需求。此外,在日常場景下,大屏游戲、大屏觀影等優(yōu)勢也能給用戶提供更良好的使用體驗。中小尺寸平板電腦用戶是折疊屏手機的潛力市場。根據(jù)IDC數(shù)據(jù),2020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1.64億部,其中9英寸以下占比31.1%;2020年蘋果平板電腦出貨量5332萬部,其中iPadmini占比6.66%。我們認為折疊屏手機作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功能集合體,對于中小尺寸平板電腦滲透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趨勢明確。此外,折疊屏手機的科技感、體驗感備受用戶關注。根據(jù)艾瑞咨詢數(shù)據(jù),橫向折疊手機在感官上給予用戶較強烈的沖擊,因此科技感及高端感是潛在購機人群關注的主要因素,同時潛在購機用戶也較關注大屏展開使用體驗、硬件配置、品牌口碑及外形設計;與橫向折疊手機不同,縱向折疊手機的便攜性成為吸引潛在購機人群的首要因素,潛在購機人群雖然同樣強調科技感、時尚感、高端感。折疊屏手機是安卓陣營推動品牌高端化的差異化競爭抓手在華為手機芯片供應受制于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蘋果的高端機市場份額逐步提升。一方面,全球高端手機出貨量占比逐步提升,根據(jù)IDC數(shù)據(jù),全球1000美元以上智能手機出貨量占比持續(xù)提升,從2015年的0.3%提升至2021年的9.0%;另一方面,2020年9月起在華為手機芯片供應受制于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蘋果在高端手機市場的份額在逐步提升,根據(jù)IDC數(shù)據(jù),在全球1000美元以上智能手機市場中,蘋果的出貨量占比從3Q20的50.8%提升至3Q21的87.1%。折疊屏手機逐步成為旗艦手機的主流選擇,成為安卓陣營推升產(chǎn)品定價區(qū)間、推動品牌高端化進程的重要差異化競爭抓手。根據(jù)IDC數(shù)據(jù),3Q19至2Q21全球折疊屏手機平均出貨單價在1500美元以上,3Q21、4Q21在定價相對較低的三星GalaxyZFlip3暢銷的帶動下,全球折疊屏手機平均出貨單價下降至1335、1338美元,可見折疊屏手機主要面向1000美元以上售價的市場,定價遠高于三星、小米、OPPO、vivo、榮耀等頭部安卓品牌約200-300美元的智能手機平均出貨單價。我們認為,在安卓陣營競爭日趨激烈、蘋果在高端機市場份額持續(xù)提升的背景下,折疊屏手機將成為安卓品牌借助跟蘋果的創(chuàng)新時間差強化高端機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推升產(chǎn)品定價區(qū)間、推動品牌高端化進程的差異化競爭抓手,因此從供給層面,安卓品牌具備較強的意愿去推動折疊屏市場的快速增長。2021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254%,未來有望延續(xù)高增長2026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有望達到5468萬部。根據(jù)DSCC數(shù)據(jù),2020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225萬部,同比增長980%;2021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798萬部,同比增長254%。DSCC預計2022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將同比增長123%至1777萬部,預計2026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將達到5468萬部(21-26年CAGR為47%)。單季度來看,根據(jù)DSCC數(shù)據(jù),4Q21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424.51萬部,環(huán)比增長64.51%,同比增長519.57%,再創(chuàng)單季度的歷史新高。2021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以翻蓋和內折形態(tài)為主。根據(jù)DSCC數(shù)據(jù),在2021年全球出貨的798萬部折疊屏手機中,翻蓋占比56.2%,內折占比42.9%,外折占比0.9%;在4Q21全球出貨的425萬部折疊屏手機中,翻蓋占比59.6%,內折占比39.9%,外折占比0.4%。在三星GalaxyZFlip3暢銷的帶動下,翻蓋折疊手機的出貨量及出貨量占比實現(xiàn)快速提升。三星在全球折疊屏手機市場占據(jù)主導地位。根據(jù)DSCC數(shù)據(jù),在2021年全球出貨的798萬部折疊屏手機中,三星以87.3%的市場份額位居首位,華為、小米、柔宇、OPPO分別以9.3%、2.4%、0.9%、0.2%的市場份額位居二至五位。在4Q21全球出貨的425萬部折疊屏手機中,三星以95.6%的市場份額位居首位,華為、柔宇、OPPO分別以3.6%、0.4%、0.3%的市場份額位居二至四位。乘“元宇宙”東風,VR/AR產(chǎn)業(yè)鏈迎快速發(fā)展機遇在VR/AR相關硬件產(chǎn)品不斷迭代、游戲視頻等內容資源不斷豐富、疫情催化“宅經(jīng)濟”消費需求的供需雙向影響下,VR/AR產(chǎn)業(yè)鏈在經(jīng)歷了2018-2019年的低谷之后重回市場關注熱點。根據(jù)WellsennXR數(shù)據(jù),2021年全球VR出貨量達到1029萬部,同比增長72.4%,預計2022年全球VR出貨量將同比增長55.5%至1600萬部,其中預計Meta出貨1250萬部、PICO出貨180萬部、愛奇藝VR出貨15萬部。分季度來看,1Q22全球VR出貨量275萬部,同比增長24.4%,銷量擔當MetaQuest2出貨量同比增長25%,國內PICO、愛奇藝VR等銷量同比大幅增長對沖了處于產(chǎn)品生命周期末期的索尼PSVR以及ValveIndex的銷量下滑。分地區(qū)來看,1Q22海外VR出貨量251萬部,占比91.3%,國內VR出貨量24萬部,占比8.7%;分品牌來看,1Q22Meta出貨量233萬臺,Pico出貨量17萬臺,索尼PSVR出貨量8萬臺,愛奇藝出貨量2.3萬臺;1Q22MetaQuest2仍維持較高出貨量,Pico成為最大亮點。自2021年字節(jié)跳動收購Pico后,經(jīng)歷了半年的整合,2022年全面發(fā)力,通過線上電商平臺的大規(guī)模推廣和流量扶持,以及線下旗艦店和專柜的快速鋪開,PicoNeo3實現(xiàn)了銷量快速增長,1Q22累計出貨量達15萬臺,全年銷售目標上調至180萬臺。應用層面,2022年5月Steam平臺月活VR頭顯用戶總占比3.24%,環(huán)比提升1.35pct。根據(jù)Valve數(shù)據(jù),5月Steam平臺月活VR頭顯用戶總占比為3.24%,環(huán)比提升1.35pct,實現(xiàn)大幅提升。在市場占有率方面,5月Meta旗下Oculus品牌的份額為66.39%(MoM:-0.23pct,YoY:+6.62pct),其中OculusQuest2份額47.99%(MoM:+0.02pct,YoY:+18.66pct);Valve品牌的份額為15.79%(MoM:+0.44pct,YoY:-0.70pct),其中ValveIndexHMD份額15.79%;HTC品牌的份額為10.62%(MoM:+0.05pct,YoY:-4.52pct);國內品牌Pico的份額為0.67%。VR顯示:未來短期看好MiniLED背光,中長期看好硅基OLEDVR的屏幕素質是影響用戶體驗的重要變量,2016年以來主流VR的面板選擇從AMOLED逐步切換至FastLCD。2016年VR行業(yè)迎來第一次發(fā)展高峰,2016-2018年發(fā)布的VR產(chǎn)品(如HTCVive、PSVR、OculusQuest1等)大多采用OLED屏幕;2018年以來,隨著LCD的響應速度提升,F(xiàn)astLCD逐步成為VR廠商的主流選擇,Oculus、Pico、HTC、Value等廠商逐步在其迭代的入門級VR機型中選擇LCD屏幕,其中包括OculusQuest2、PICONeo3等“爆款”機型。FastLCD具有標準RGB、像素密度高、亮度高、功耗低、不閃屏、護眼等優(yōu)勢,同時技術更加成熟、成本優(yōu)勢明顯,因此成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智能教室建設教學器材采購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文化旅游工程項目入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工程居間合同法律適用范本
- 鄂爾多斯2024年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衛(wèi)生健康系統(tǒng)事業(yè)單位招聘11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遼源2025年吉林遼源市事業(yè)單位碩博人才專項招聘228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綿陽四川綿陽平武縣鄉(xiāng)鎮(zhèn)事業(yè)單位從“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項目人員中招聘3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綿陽四川綿陽鹽亭縣招聘社區(qū)工作者25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綿陽2025上半年四川綿陽江油市考調教師1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濰坊山東濰坊壽光市營里中心衛(wèi)生院招聘9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025年海南??谑旋埲A區(qū)面向本科及以上學歷應屆生招聘教師120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無人機飛行原理與性能理論知識考試題庫及答案
- 旅游學概論(第五版)課件 第一章 旅游學概述
- 陜西少華山森林公園管軌式滑道項目 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 場地自行車講解材料
- 道路工程試驗檢測培訓課件
- 2024年青島酒店管理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shù)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預防食物過敏
- 16學時《中醫(yī)藥膳學》教學大綱(可編輯修改文本版)
- 媒體和傳媒行業(yè)的技術培訓資料
- 中國一流大學國際傳播力及其影響因素
- 概算審核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