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醫(yī)藥基礎知識中醫(yī)藥基礎知識第一部分中醫(yī)基礎知識第一部分中醫(yī)基礎知識一、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zhì)
(一)精分類:根據(jù)來源不同劃分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精的生成:人體之精根源于先天而充養(yǎng)于后天,歸藏腎中,先天于稟受父母之精華,后天由飲食水谷所化生。一、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zhì)精的功能:
1.生殖作用
2.促進生長發(fā)育
3.生髓作用
4.滋養(yǎng)作用精的功能:(二)氣
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zhì)基礎,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zhì)。氣的生成:氣
氣的功能:1.推動作用
2.溫煦作用
3.防御作用
4.固攝作用
5.氣化作用
來源于先天父母之精氣腎來源于后天水谷之精氣自然之精氣脾胃肺(二)氣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zhì)基礎,也是人體生命活動氣的運行:升降出入是氣運動的基本形式。氣的分類:
1.元氣:又叫原氣,是人體的原始之氣,根本之氣,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其生成來源于先天父母之精氣,充養(yǎng)于后天水谷之精。藏于腎中,通過三焦循行全身,具有推動人體生長發(fā)育和生殖及對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起著激發(fā)推動作用。
2.宗氣:又名大氣。胸中為宗氣積聚之處,故胸中成為“氣海”、“膻中”。宗氣生成靠肺吸入自然之清氣和脾吸收水谷之精氣。具有司呼吸、貫心脈而行氣血的功能。
氣的運行:升降出入是氣運動的基本形式。
3.營氣:運行于脈中,因其富有營養(yǎng)作用,故又稱“榮氣”。來源于水谷之精氣,具有化生血液、營養(yǎng)全身的作用。
4.衛(wèi)氣:運行于脈外,有“衛(wèi)陽”之稱。來源于水谷精微。其生理功能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護衛(wèi)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溫養(yǎng)臟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調(diào)節(jié)控制汗孔的開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維持體溫的相對恒定。3.營氣:運行于脈中,因其富有營養(yǎng)作用,故又稱“榮(三)血
血是脈管中流動的紅色液體,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zhì)之一,有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化生。由于血液僅存于脈中,所以稱“脈為血之府”。血的生成:
血的功能:1.營養(yǎng)滋潤全身
2.神志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先天之精藏于腎精髓水谷精微源于脾營氣和津液自然之清氣來于肺化血(三)血血是脈管中流動的紅色液體,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血的運行:血液正常循環(huán)心主血脈血液循行的樞紐和動力肺朝百脈吐故納新、氣為血之帥脾主統(tǒng)血控制血液在脈中運行肝藏血貯藏血液,調(diào)節(jié)血量血的運行:血液正常循環(huán)心主血脈血液循行的樞紐和動力肺朝百脈吐(四)津液
津液是人體中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內(nèi)在體液及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唾液、腸液、關節(jié)腔液等。津與液的區(qū)別:
津液性狀:較清晰,流動性大較稠厚流動性小分布:布散于皮膚、肌肉灌注于骨節(jié),臟腑孔竅之中。腦髓之中。作用:滋潤濡養(yǎng)(四)津液津液是人體中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組織二、病因
病因:即引起人體疾病的原因,又稱致病因素、病邪。導致疾病發(fā)生的原因有六淫、七情內(nèi)傷、疬氣、飲食失宜、勞逸失當、痰飲、痰血等。
二、病因病因:即引起人體疾病的原因,又稱致病因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通稱。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通稱。三、病機
病機,即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與變化的機理。邪正盛衰,陰陽失調(diào),氣血失常,水液代謝失常,屬于基本病機。三、病機病機,即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與變化的機理。邪(一)邪正盛衰病機
邪正盛衰,是指疾病過程中,機體正氣與致病邪氣之間的相互斗爭所發(fā)生的盛衰變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邪正盛衰虛實證候?qū)嵶C以邪氣亢盛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種病理反映虛證以正氣虛損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種病理反映虛實錯雜證患者同時具有正虛和邪盛兩方面特點虛實真假證真實假虛病變本質(zhì)為實但有虛的假象真虛假實病變本質(zhì)為虛但有實的假象虛實轉(zhuǎn)化由實轉(zhuǎn)虛邪氣久留而損傷正氣由虛轉(zhuǎn)實正氣不足而致實邪積聚疾病轉(zhuǎn)歸正勝邪退疾病惡化至死亡邪勝正衰疾病好轉(zhuǎn)至痊愈邪去正虛邪氣驅(qū)除,正氣耗傷,處于恢復期(一)邪正盛衰病機邪正盛衰,是指疾病過程中,機體正氣正虛邪虛——疾病纏綿難愈或有后遺癥。邪正相持——疾病處于慢性遷延狀態(tài)。正虛邪虛——疾病纏綿難愈或有后遺癥。(二)陰陽失調(diào)病機
陰陽失調(diào)陰陽偏盛陰偏衰產(chǎn)熱不足實寒證日久陰盛傷陽兼有陽虛陽偏盛產(chǎn)熱過剩實熱證日久陽盛傷陰兼有陰虛陰陽偏衰陰偏盛
陰液耗損,滋潤不足,以及陰不制陽,陽相對亢盛的病理狀態(tài)——虛熱證陽偏衰陽氣虛損,產(chǎn)熱不足,以及陽不制陰,陰相對亢盛的病理狀態(tài)——虛寒證(二)陰陽失調(diào)病機陰陽失調(diào)陰陽陰四、八綱辨證
八綱:即指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類證候。疾病的表現(xiàn)盡管及其復雜,但基本上都歸納于八綱之中,疾病的類別不外陰證、陽證兩大類;病位的深淺不在表就在里;疾病性質(zhì)不是寒證,便是熱證;邪正的盛衰,邪氣盛叫實證,正氣衰叫虛證。四、八綱辨證八綱:即指陰、陽、表、里、寒、熱、虛、第二部分中藥基礎知識第二部分中藥基礎知識
中藥:是祖國傳統(tǒng)藥物的總稱。是指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用來預防、治療、診斷疾病并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物質(zhì)。本草:我國天然藥材資源豐富,由于其來源以植物藥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自古以來人們習慣把中藥稱為“本草”。把記載中藥的典籍稱為本草學。
一、中藥、本草及中藥學一、中藥、本草及中藥學中藥學:是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和各種中藥的來源、采集、性能、功能、臨床應用等知識的一門學科,是祖國醫(y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藥學:是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和各種中二、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一、中藥的起源
1.起源于原始社會——藥食同源。
2.“毒藥”——應該清楚的是這個時期的“毒藥”是中藥的總稱,并非專指有毒性反應的藥物。
二、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一、中藥的起源二、中藥學的發(fā)展
中藥學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以下九個階段:
夏商周時代、秦漢時代、兩晉南北朝時代、隋唐五代時代、宋金元時代、明代、清代、民國時代、建國以后.
二、中藥學的發(fā)展
中藥學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以下九個階段:黃帝內(nèi)經(jīng)本經(jīng)新修本草黃帝內(nèi)經(jīng)本經(jīng)新修本草本草綱目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本草綱目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三、道地藥材概念道地藥材:是指具有明顯地域性,因其生長環(huán)境適宜,品種優(yōu)良,栽培或養(yǎng)殖及加工合理,歷史悠久,生產(chǎn)規(guī)模較大,而質(zhì)量優(yōu)于其他產(chǎn)地的同種藥材。三、道地藥材概念道地藥材:是指具有明顯地域性,因其生長環(huán)各地區(qū)道地藥材
四川:川連、川芎、川烏、附子、川續(xù)斷、川牛膝、川貝母、杜仲等。
浙江:杭白芷、杭菊花、象貝母、杭白芍、于白術、延胡索、山茱萸。
河南:懷地黃、懷牛膝、懷山藥、禹白附、天南星
廣東:砂仁、廣陳皮、廣藿香、高良姜、草豆蔻等。
東北:人參、細辛、五味子等。
安徽:菊花,芍藥、木瓜等。各地區(qū)道地藥材四川:川連、川芎、川烏、附子、川續(xù)斷、四、中藥的劃分一、全草類藥材益母草二、葉類藥材枇杷葉四、中藥的劃分一、全草類藥材益母草二、葉類藥材枇杷葉三、花類藥材金銀花丁香花四、果實種子類藥材山楂決明子三、花類藥材金銀花丁香花四、果實種子類藥材山楂決明子五、根及根莖類藥材
生地黃天麻熟地黃五、根及根莖類藥材
生地黃天麻熟地黃六、樹皮及根皮類藥材七、藤莖、木質(zhì)類藥材
黃柏首烏藤六、樹皮及根皮類藥材七、藤莖、木質(zhì)類藥材
黃柏首烏藤
九、礦物類藥材八、動物類藥材羚羊角鹿茸珍珠牡蠣
九、礦物類藥材八、動物類藥材羚羊角鹿茸珍珠牡蠣五、中藥的配伍
所謂中藥的配伍,就是根據(jù)病情的需要和藥物的特點,有選擇地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應用?!捌咔椤迸湮?;“君、臣、佐、使”配伍;中西藥物聯(lián)合組方的配伍。五、中藥的配伍所謂中藥的配伍,就是根據(jù)病情的需要和藥物六、用藥禁忌用藥禁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配伍禁忌妊娠用藥禁忌服藥時飲食禁忌。六、用藥禁忌用藥禁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配伍禁忌
中藥七情中相惡、相反的配伍關系屬配伍禁忌。牢記“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烏頭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蘆反人參、沙參、玄參、丹參、細辛、芍藥。十九畏:硫磺畏芒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人參畏五靈脂,官桂畏石脂。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反藜蘆。1.配伍禁忌2.妊娠用藥禁忌指具損害胎兒,甚至引起墮胎的作用,不能或不易在妊娠期使用的一些藥物。根據(jù)其對胎兒和母體影響程度不同可分為兩類:禁用藥和慎用藥。禁用藥:包括劇毒藥,如水銀、砒霜、雄黃等;或藥性峻猛之品,如催吐藥藜蘆、瓜蔞;峻下逐水藥如甘遂、大戟等;破血逐瘀藥麝香等。慎用藥:包括祛瘀通經(jīng)藥如牛膝、紅花等;行氣導滯藥如枳實、大黃等;以及辛熱之品如肉桂、附子等。2.妊娠用藥禁忌
3.服藥時飲食禁忌:又稱食忌,俗稱忌口。
忌食辛熱、油膩、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忌食對某些病癥不利的藥物。忌食與所服藥物之間有類似配伍禁忌的食物。3.服藥時飲食禁忌:又稱食忌,俗稱忌口。七、中藥的煎煮方法
1)煎煮器具:煎煮器具很多,但歷來認為以陶瓷器皿中的砂鍋為好。切忌用銅、鐵、鋁等制成器具。
2)煎煮用水及用水量:現(xiàn)在一般認為新鮮清潔的自來水、河水、湖水、井水、泉水及池塘水都可以作為煎煮用水。一般用水量液面應以浸過飲片約2~3cm為宜。
3)煎煮火候及時間:火候的控制,則主要取決于不同藥物的性質(zhì)和質(zhì)地。一般煎藥應先武火后文火。
4)煎煮次數(shù):一般一劑藥應煎煮2~3次。七、中藥的煎煮方法5)煎藥中的特殊處理:煎藥時,一般藥物可同時入煎,但部分藥物因其性能、臨床用途及藥材特性不同,煎煮方法和煎煮時間也不盡相同,需要進行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沖服等特殊處理。①先煎:礦物類、角質(zhì)類、甲殼類藥物、有的劇毒藥。②后下:對煎煮過程中有效成分易揮發(fā)或破壞的藥物。
③包煎:質(zhì)地過輕易浮于水面的藥材;粒度小藥材;含淀粉、黏液質(zhì)較多藥材;對咽喉有刺激性的有毛藥材。5)煎藥中的特殊處理:煎藥時,一般藥物可同時入煎,
④另煎:貴重藥材⑤烊花:將某些藥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藥液中加熱溶化成為烊花。固體膠類藥物⑥沖服:有些汁類藥物;入水即化的藥物以及一些貴重藥材④另煎:貴重藥材八、服藥方法
一般疾病,早晚各服1次,或早中晚各1次。服藥時間要根據(jù)病情和藥性而定。具體有:飯前服:飯前胃空虛,藥物較快進入小腸以保持較高濃度??墒顾幬锊粸槭澄锼瓒浞?、及時發(fā)揮療效。滋補藥宜飯前服。飯后服:飯后胃中存有較多食物,可減少藥物的刺激,故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后服。消食健胃藥宜飯后服。空腹服:空腹服藥可避免藥物與食物混合,能迅速進入腸道發(fā)揮作用。驅(qū)蟲藥宜空腹服。睡前服:安神藥于睡前30分鐘至1小時服用,可及時發(fā)揮藥效。定時服:有些病定時發(fā)作,只有發(fā)病前服才見效,如截瘧藥于發(fā)作前2小時服用。不定時服:病情急險,則不當拘時間服以便力挽狂瀾。八、服藥方法一般疾病,早晚各服1次,或早中晚各1次第三部分中藥介紹第三部分中藥介紹生姜
《名醫(yī)別錄》[來源]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新鮮根莖。生姜《名醫(yī)別錄》[來源]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藥性】
辛,溫。歸肺、脾、胃經(jīng)。【功效】
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藥性】辛,溫。歸【適應癥】1.風寒感冒。
2.脾胃寒證。
3.胃寒嘔吐。為止嘔圣藥。
4.肺寒咳嗽。此外,生姜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具m應癥】1.風寒感冒?!緫谩?.風寒感冒。辛散溫通,能發(fā)汗解表,祛風散寒,但作用較弱,故適用于風寒感冒輕證,可單煎或配紅糖、蔥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為輔助之品,與桂枝、羌活等辛溫解表藥同用,以增強發(fā)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證。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對寒犯中焦或脾胃虛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嘔吐者,可收祛寒開胃、止痛止嘔之效,宜與高良姜、胡椒等溫里藥同用。若脾胃氣虛者,宜與人參、白術等補脾益氣藥同用。【應用】1.風寒感冒。辛散溫通,能發(fā)汗解表,祛風散3.胃寒嘔吐。辛散溫通,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嘔功良,素有“嘔家圣藥”之稱,隨證配伍可治療多種嘔吐。溫胃之品,故對胃寒嘔吐最為適合,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溫胃止嘔藥。若痰飲嘔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湯;胃熱嘔吐者,可配黃連、竹茹、枇杷葉等清胃止嘔藥。止嘔藥用姜汁制過,能增強止嘔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3.胃寒嘔吐。辛散溫通,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4.肺寒咳嗽。辛溫發(fā)散,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于肺寒咳嗽,不論有無外感風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選用。風寒襲肺,痰多咳嗽,惡寒頭痛者,每與麻黃、杏仁同用,如三拗湯。外無表邪而痰多者,常與陳皮、半夏等藥同用,如二陳湯。此外,生姜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4.肺寒咳嗽。辛溫發(fā)散,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于【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搗汁服?!臼褂米⒁狻?/p>
本品助火傷陰,故熱盛及陰虛內(nèi)熱者忌服?!居梅ㄓ昧俊俊靖剿帯?/p>
1.生姜皮為生姜根莖切下的外表皮。性味辛、涼。功能和脾行水消腫,主要用于水腫,小便不利。
2.生姜汁為鮮生姜搗碎的汁。功同生姜,但偏于開痰止嘔?!靖剿帯可n耳子《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Compositae)植物蒼耳XanthiumsibiricumPatr.
的干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蒼耳子《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Compositae【藥性】
辛、苦,溫;有毒。歸肺經(jīng)。【功效】
發(fā)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適應癥】1.風寒感冒。
2.鼻淵。為治鼻淵之良藥,
3.風濕痹痛?!舅幮浴啃?、苦,溫;【用法用量】
煎服,3~9g?;蛉胪枭ⅰ!臼褂米⒁狻?/p>
血虛頭痛不宜服用。過量服用易致中毒?!居梅ㄓ昧俊啃烈摹侗窘?jīng)》[來源]為木蘭科(Mangnoliaceae)植物望春花MagnoliabiondiiPamp.、武當玉蘭Magnolia
sprengeriPamp.或玉蘭MagnoliataDesr.的干燥花蕾。辛夷《本經(jīng)》[來源]為木蘭科(Mangnoliaceae)【藥性】
辛,溫。歸肺、胃經(jīng)。【功效】
發(fā)散風寒,通鼻竅。【適應癥】
1.風寒感冒。
2.鼻塞,鼻淵。為治鼻淵之良藥,【藥性】辛,溫。【用法用量】
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湯劑宜用紗布包煎?!臼褂米⒁狻?/p>
鼻病因于陰虛火旺者忌服?!居梅ㄓ昧俊勘『伞缎滦薇静荨穂來源]為唇形科(Labiatae)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薄荷《新修本草》[來源]為唇形科(Labiatae【藥性】辛,涼。歸肺、肝經(jīng)?!竟πА?/p>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適應癥】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2.風熱頭痛,目赤多淚,咽喉腫痛。
3.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4.肝郁氣滯,胸悶脅痛?!舅幮浴啃?,涼?!居梅ㄓ昧俊?/p>
煎服,3~6g;宜后下。薄荷葉長于發(fā)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氣和中。【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發(fā)汗耗氣,故體虛多汗者不宜使用?!居梅ㄓ昧俊肯s蛻
《名醫(yī)別錄》[來源]為蟬科昆蟲黑蚱CryptotympanapustulataFabr.icius的若蟲羽化時脫落的皮殼。蟬蛻《名醫(yī)別錄》[來源]為蟬科昆蟲黑蚱Cryptot【藥性】甘,寒。歸肺、肝經(jīng)?!竟πА?/p>
疏散風熱利咽開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風止痙【適應癥】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咽痛音啞。
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3.目赤翳障。
4.急慢驚風,破傷風證?!舅幮浴扛?,寒?!居梅ㄓ昧俊?/p>
煎服,3~10g,或單味研末沖服。一般病證用量宜??;止痙則需大量?!臼褂米⒁狻?/p>
《名醫(yī)別錄》有“主婦人生子不下”的記載,故孕婦當慎用?!居梅ㄓ昧俊可H~
《本經(jīng)》[來源]為???Moraceae)植物桑MorusalbaL.的干燥葉。桑葉《本經(jīng)》[來源]為???Moraceae)植物【藥性】甘、苦,寒。歸肺、肝經(jīng)?!竟πА?/p>
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
(以清潤為特點)【適應癥】
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2.肺熱咳嗽、燥熱咳嗽。
3.肝陽眩暈。
4.目赤昏花。【藥性】甘、苦,寒?!居梅ㄓ昧俊?/p>
服,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葉蜜制能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葉?!居梅ㄓ昧俊烤栈?/p>
《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Compositae)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頭狀花序。菊花《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Compositae)【藥性】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jīng)?!竟πА?/p>
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清熱解毒。【適應癥】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2.肝陽眩暈。
3.目赤昏花。
4.瘡癰腫毒。
【藥性】辛、甘、苦,【用法用量】
煎服,5~9g。疏散風熱宜用黃菊花(杭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滁菊花)?!居梅ㄓ昧俊織d子《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來源]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干燥成熟果實。梔子《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來源]為茜草科植物梔子Garden梔子【藥性】苦,寒。心、肺、三焦?!竟πА繛a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梔子【藥性】苦,寒。金銀花
《新修本草》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mb.、紅腺忍冬LonicerahypoglaucaMiq.、山銀花Loniceraconfusa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dasytylaRehd.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金銀花《新修本草》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金銀花【藥性】甘,寒。歸肺、心、胃經(jīng)?!竟πА壳鍩峤舛臼枭L熱【適應證】
1.癰腫疔瘡。
2.外感風熱,溫病初起。
3.熱毒血痢。金銀花【藥性】甘,寒。蒲公英
《新修本草》[來源]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堿地蒲公英T.sinicumKitag.或同屬數(shù)種植物的干燥全草。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夏至秋季花初開時采挖,除去雜質(zhì),洗凈,切段,曬干。鮮用或生用。蒲公英《新修本草》[來源]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蒲公英【藥性】苦、甘,寒。歸肝、胃經(jīng)?!竟πА壳鍩峤舛?,消腫散結(jié),利濕通淋?!緫谩?.癰腫疔毒(內(nèi)外均可),乳癰內(nèi)癰。(又可通經(jīng)下乳)2.熱淋澀痛,濕熱黃疸。蒲公英【藥性】苦、甘,寒。牡丹皮《本經(jīng)》[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的干燥根皮。牡丹皮《本經(jīng)》[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牡丹皮【性能】甘、苦,微寒。歸心、肝、腎【功效】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牡丹皮【性能】甘、苦,青蒿《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植物黃花蒿ArtemisiaannuaL.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植物青蒿【性能】苦、辛,寒。歸肝膽?!竟πА壳逋柑摕釠鲅艚馐罱嘏扒噍铩拘阅堋靠唷⑿?,中醫(yī)藥基礎知識中醫(yī)藥基礎知識第一部分中醫(yī)基礎知識第一部分中醫(yī)基礎知識一、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zhì)
(一)精分類:根據(jù)來源不同劃分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精的生成:人體之精根源于先天而充養(yǎng)于后天,歸藏腎中,先天于稟受父母之精華,后天由飲食水谷所化生。一、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zhì)精的功能:
1.生殖作用
2.促進生長發(fā)育
3.生髓作用
4.滋養(yǎng)作用精的功能:(二)氣
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zhì)基礎,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zhì)。氣的生成:氣
氣的功能:1.推動作用
2.溫煦作用
3.防御作用
4.固攝作用
5.氣化作用
來源于先天父母之精氣腎來源于后天水谷之精氣自然之精氣脾胃肺(二)氣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zhì)基礎,也是人體生命活動氣的運行:升降出入是氣運動的基本形式。氣的分類:
1.元氣:又叫原氣,是人體的原始之氣,根本之氣,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其生成來源于先天父母之精氣,充養(yǎng)于后天水谷之精。藏于腎中,通過三焦循行全身,具有推動人體生長發(fā)育和生殖及對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起著激發(fā)推動作用。
2.宗氣:又名大氣。胸中為宗氣積聚之處,故胸中成為“氣?!薄ⅰ半小?。宗氣生成靠肺吸入自然之清氣和脾吸收水谷之精氣。具有司呼吸、貫心脈而行氣血的功能。
氣的運行:升降出入是氣運動的基本形式。
3.營氣:運行于脈中,因其富有營養(yǎng)作用,故又稱“榮氣”。來源于水谷之精氣,具有化生血液、營養(yǎng)全身的作用。
4.衛(wèi)氣:運行于脈外,有“衛(wèi)陽”之稱。來源于水谷精微。其生理功能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護衛(wèi)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溫養(yǎng)臟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調(diào)節(jié)控制汗孔的開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維持體溫的相對恒定。3.營氣:運行于脈中,因其富有營養(yǎng)作用,故又稱“榮(三)血
血是脈管中流動的紅色液體,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zhì)之一,有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化生。由于血液僅存于脈中,所以稱“脈為血之府”。血的生成:
血的功能:1.營養(yǎng)滋潤全身
2.神志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先天之精藏于腎精髓水谷精微源于脾營氣和津液自然之清氣來于肺化血(三)血血是脈管中流動的紅色液體,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血的運行:血液正常循環(huán)心主血脈血液循行的樞紐和動力肺朝百脈吐故納新、氣為血之帥脾主統(tǒng)血控制血液在脈中運行肝藏血貯藏血液,調(diào)節(jié)血量血的運行:血液正常循環(huán)心主血脈血液循行的樞紐和動力肺朝百脈吐(四)津液
津液是人體中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內(nèi)在體液及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唾液、腸液、關節(jié)腔液等。津與液的區(qū)別:
津液性狀:較清晰,流動性大較稠厚流動性小分布:布散于皮膚、肌肉灌注于骨節(jié),臟腑孔竅之中。腦髓之中。作用:滋潤濡養(yǎng)(四)津液津液是人體中正常水液的總稱,包括各臟腑組織二、病因
病因:即引起人體疾病的原因,又稱致病因素、病邪。導致疾病發(fā)生的原因有六淫、七情內(nèi)傷、疬氣、飲食失宜、勞逸失當、痰飲、痰血等。
二、病因病因:即引起人體疾病的原因,又稱致病因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通稱。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通稱。三、病機
病機,即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與變化的機理。邪正盛衰,陰陽失調(diào),氣血失常,水液代謝失常,屬于基本病機。三、病機病機,即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與變化的機理。邪(一)邪正盛衰病機
邪正盛衰,是指疾病過程中,機體正氣與致病邪氣之間的相互斗爭所發(fā)生的盛衰變化?!靶皻馐t實,精氣奪則虛”。邪正盛衰虛實證候?qū)嵶C以邪氣亢盛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種病理反映虛證以正氣虛損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種病理反映虛實錯雜證患者同時具有正虛和邪盛兩方面特點虛實真假證真實假虛病變本質(zhì)為實但有虛的假象真虛假實病變本質(zhì)為虛但有實的假象虛實轉(zhuǎn)化由實轉(zhuǎn)虛邪氣久留而損傷正氣由虛轉(zhuǎn)實正氣不足而致實邪積聚疾病轉(zhuǎn)歸正勝邪退疾病惡化至死亡邪勝正衰疾病好轉(zhuǎn)至痊愈邪去正虛邪氣驅(qū)除,正氣耗傷,處于恢復期(一)邪正盛衰病機邪正盛衰,是指疾病過程中,機體正氣正虛邪虛——疾病纏綿難愈或有后遺癥。邪正相持——疾病處于慢性遷延狀態(tài)。正虛邪虛——疾病纏綿難愈或有后遺癥。(二)陰陽失調(diào)病機
陰陽失調(diào)陰陽偏盛陰偏衰產(chǎn)熱不足實寒證日久陰盛傷陽兼有陽虛陽偏盛產(chǎn)熱過剩實熱證日久陽盛傷陰兼有陰虛陰陽偏衰陰偏盛
陰液耗損,滋潤不足,以及陰不制陽,陽相對亢盛的病理狀態(tài)——虛熱證陽偏衰陽氣虛損,產(chǎn)熱不足,以及陽不制陰,陰相對亢盛的病理狀態(tài)——虛寒證(二)陰陽失調(diào)病機陰陽失調(diào)陰陽陰四、八綱辨證
八綱:即指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類證候。疾病的表現(xiàn)盡管及其復雜,但基本上都歸納于八綱之中,疾病的類別不外陰證、陽證兩大類;病位的深淺不在表就在里;疾病性質(zhì)不是寒證,便是熱證;邪正的盛衰,邪氣盛叫實證,正氣衰叫虛證。四、八綱辨證八綱:即指陰、陽、表、里、寒、熱、虛、第二部分中藥基礎知識第二部分中藥基礎知識
中藥:是祖國傳統(tǒng)藥物的總稱。是指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用來預防、治療、診斷疾病并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物質(zhì)。本草:我國天然藥材資源豐富,由于其來源以植物藥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自古以來人們習慣把中藥稱為“本草”。把記載中藥的典籍稱為本草學。
一、中藥、本草及中藥學一、中藥、本草及中藥學中藥學:是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和各種中藥的來源、采集、性能、功能、臨床應用等知識的一門學科,是祖國醫(y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藥學:是研究中藥的基本理論和各種中二、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一、中藥的起源
1.起源于原始社會——藥食同源。
2.“毒藥”——應該清楚的是這個時期的“毒藥”是中藥的總稱,并非專指有毒性反應的藥物。
二、中藥的起源和中藥學的發(fā)展一、中藥的起源二、中藥學的發(fā)展
中藥學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以下九個階段:
夏商周時代、秦漢時代、兩晉南北朝時代、隋唐五代時代、宋金元時代、明代、清代、民國時代、建國以后.
二、中藥學的發(fā)展
中藥學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以下九個階段:黃帝內(nèi)經(jīng)本經(jīng)新修本草黃帝內(nèi)經(jīng)本經(jīng)新修本草本草綱目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本草綱目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三、道地藥材概念道地藥材:是指具有明顯地域性,因其生長環(huán)境適宜,品種優(yōu)良,栽培或養(yǎng)殖及加工合理,歷史悠久,生產(chǎn)規(guī)模較大,而質(zhì)量優(yōu)于其他產(chǎn)地的同種藥材。三、道地藥材概念道地藥材:是指具有明顯地域性,因其生長環(huán)各地區(qū)道地藥材
四川:川連、川芎、川烏、附子、川續(xù)斷、川牛膝、川貝母、杜仲等。
浙江:杭白芷、杭菊花、象貝母、杭白芍、于白術、延胡索、山茱萸。
河南:懷地黃、懷牛膝、懷山藥、禹白附、天南星
廣東:砂仁、廣陳皮、廣藿香、高良姜、草豆蔻等。
東北:人參、細辛、五味子等。
安徽:菊花,芍藥、木瓜等。各地區(qū)道地藥材四川:川連、川芎、川烏、附子、川續(xù)斷、四、中藥的劃分一、全草類藥材益母草二、葉類藥材枇杷葉四、中藥的劃分一、全草類藥材益母草二、葉類藥材枇杷葉三、花類藥材金銀花丁香花四、果實種子類藥材山楂決明子三、花類藥材金銀花丁香花四、果實種子類藥材山楂決明子五、根及根莖類藥材
生地黃天麻熟地黃五、根及根莖類藥材
生地黃天麻熟地黃六、樹皮及根皮類藥材七、藤莖、木質(zhì)類藥材
黃柏首烏藤六、樹皮及根皮類藥材七、藤莖、木質(zhì)類藥材
黃柏首烏藤
九、礦物類藥材八、動物類藥材羚羊角鹿茸珍珠牡蠣
九、礦物類藥材八、動物類藥材羚羊角鹿茸珍珠牡蠣五、中藥的配伍
所謂中藥的配伍,就是根據(jù)病情的需要和藥物的特點,有選擇地將兩味以上藥物配合應用?!捌咔椤迸湮椋弧熬?、臣、佐、使”配伍;中西藥物聯(lián)合組方的配伍。五、中藥的配伍所謂中藥的配伍,就是根據(jù)病情的需要和藥物六、用藥禁忌用藥禁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配伍禁忌妊娠用藥禁忌服藥時飲食禁忌。六、用藥禁忌用藥禁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配伍禁忌
中藥七情中相惡、相反的配伍關系屬配伍禁忌。牢記“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烏頭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蘆反人參、沙參、玄參、丹參、細辛、芍藥。十九畏:硫磺畏芒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人參畏五靈脂,官桂畏石脂。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反藜蘆。1.配伍禁忌2.妊娠用藥禁忌指具損害胎兒,甚至引起墮胎的作用,不能或不易在妊娠期使用的一些藥物。根據(jù)其對胎兒和母體影響程度不同可分為兩類:禁用藥和慎用藥。禁用藥:包括劇毒藥,如水銀、砒霜、雄黃等;或藥性峻猛之品,如催吐藥藜蘆、瓜蔞;峻下逐水藥如甘遂、大戟等;破血逐瘀藥麝香等。慎用藥:包括祛瘀通經(jīng)藥如牛膝、紅花等;行氣導滯藥如枳實、大黃等;以及辛熱之品如肉桂、附子等。2.妊娠用藥禁忌
3.服藥時飲食禁忌:又稱食忌,俗稱忌口。
忌食辛熱、油膩、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忌食對某些病癥不利的藥物。忌食與所服藥物之間有類似配伍禁忌的食物。3.服藥時飲食禁忌:又稱食忌,俗稱忌口。七、中藥的煎煮方法
1)煎煮器具:煎煮器具很多,但歷來認為以陶瓷器皿中的砂鍋為好。切忌用銅、鐵、鋁等制成器具。
2)煎煮用水及用水量:現(xiàn)在一般認為新鮮清潔的自來水、河水、湖水、井水、泉水及池塘水都可以作為煎煮用水。一般用水量液面應以浸過飲片約2~3cm為宜。
3)煎煮火候及時間:火候的控制,則主要取決于不同藥物的性質(zhì)和質(zhì)地。一般煎藥應先武火后文火。
4)煎煮次數(shù):一般一劑藥應煎煮2~3次。七、中藥的煎煮方法5)煎藥中的特殊處理:煎藥時,一般藥物可同時入煎,但部分藥物因其性能、臨床用途及藥材特性不同,煎煮方法和煎煮時間也不盡相同,需要進行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沖服等特殊處理。①先煎:礦物類、角質(zhì)類、甲殼類藥物、有的劇毒藥。②后下:對煎煮過程中有效成分易揮發(fā)或破壞的藥物。
③包煎:質(zhì)地過輕易浮于水面的藥材;粒度小藥材;含淀粉、黏液質(zhì)較多藥材;對咽喉有刺激性的有毛藥材。5)煎藥中的特殊處理:煎藥時,一般藥物可同時入煎,
④另煎:貴重藥材⑤烊花:將某些藥物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藥液中加熱溶化成為烊花。固體膠類藥物⑥沖服:有些汁類藥物;入水即化的藥物以及一些貴重藥材④另煎:貴重藥材八、服藥方法
一般疾病,早晚各服1次,或早中晚各1次。服藥時間要根據(jù)病情和藥性而定。具體有:飯前服:飯前胃空虛,藥物較快進入小腸以保持較高濃度??墒顾幬锊粸槭澄锼瓒浞帧⒓皶r發(fā)揮療效。滋補藥宜飯前服。飯后服:飯后胃中存有較多食物,可減少藥物的刺激,故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后服。消食健胃藥宜飯后服。空腹服:空腹服藥可避免藥物與食物混合,能迅速進入腸道發(fā)揮作用。驅(qū)蟲藥宜空腹服。睡前服:安神藥于睡前30分鐘至1小時服用,可及時發(fā)揮藥效。定時服:有些病定時發(fā)作,只有發(fā)病前服才見效,如截瘧藥于發(fā)作前2小時服用。不定時服:病情急險,則不當拘時間服以便力挽狂瀾。八、服藥方法一般疾病,早晚各服1次,或早中晚各1次第三部分中藥介紹第三部分中藥介紹生姜
《名醫(yī)別錄》[來源]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新鮮根莖。生姜《名醫(yī)別錄》[來源]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藥性】
辛,溫。歸肺、脾、胃經(jīng)?!竟πА?/p>
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藥性】辛,溫。歸【適應癥】1.風寒感冒。
2.脾胃寒證。
3.胃寒嘔吐。為止嘔圣藥。
4.肺寒咳嗽。此外,生姜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具m應癥】1.風寒感冒?!緫谩?.風寒感冒。辛散溫通,能發(fā)汗解表,祛風散寒,但作用較弱,故適用于風寒感冒輕證,可單煎或配紅糖、蔥白煎服。本品更多是作為輔助之品,與桂枝、羌活等辛溫解表藥同用,以增強發(fā)汗解表之力。
2.脾胃寒證。辛散溫通,能溫中散寒,對寒犯中焦或脾胃虛寒之胃脘冷痛、食少、嘔吐者,可收祛寒開胃、止痛止嘔之效,宜與高良姜、胡椒等溫里藥同用。若脾胃氣虛者,宜與人參、白術等補脾益氣藥同用。【應用】1.風寒感冒。辛散溫通,能發(fā)汗解表,祛風散3.胃寒嘔吐。辛散溫通,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嘔功良,素有“嘔家圣藥”之稱,隨證配伍可治療多種嘔吐。溫胃之品,故對胃寒嘔吐最為適合,可配伍高良姜、白豆蔻等溫胃止嘔藥。若痰飲嘔吐者,常配伍半夏,即小半夏湯;胃熱嘔吐者,可配黃連、竹茹、枇杷葉等清胃止嘔藥。止嘔藥用姜汁制過,能增強止嘔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3.胃寒嘔吐。辛散溫通,能溫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4.肺寒咳嗽。辛溫發(fā)散,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于肺寒咳嗽,不論有無外感風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選用。風寒襲肺,痰多咳嗽,惡寒頭痛者,每與麻黃、杏仁同用,如三拗湯。外無表邪而痰多者,常與陳皮、半夏等藥同用,如二陳湯。此外,生姜對生半夏、生南星等藥物之毒,以及魚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4.肺寒咳嗽。辛溫發(fā)散,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對于【用法用量】
煎服,3~9g,或搗汁服?!臼褂米⒁狻?/p>
本品助火傷陰,故熱盛及陰虛內(nèi)熱者忌服?!居梅ㄓ昧俊俊靖剿帯?/p>
1.生姜皮為生姜根莖切下的外表皮。性味辛、涼。功能和脾行水消腫,主要用于水腫,小便不利。
2.生姜汁為鮮生姜搗碎的汁。功同生姜,但偏于開痰止嘔?!靖剿帯可n耳子《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Compositae)植物蒼耳XanthiumsibiricumPatr.
的干燥成熟帶總苞的果實。蒼耳子《本經(jīng)》[來源]為菊科(Compositae【藥性】
辛、苦,溫;有毒。歸肺經(jīng)?!竟πА?/p>
發(fā)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適應癥】1.風寒感冒。
2.鼻淵。為治鼻淵之良藥,
3.風濕痹痛?!舅幮浴啃?、苦,溫;【用法用量】
煎服,3~9g?;蛉胪枭ⅰ!臼褂米⒁狻?/p>
血虛頭痛不宜服用。過量服用易致中毒?!居梅ㄓ昧俊啃烈摹侗窘?jīng)》[來源]為木蘭科(Mangnoliaceae)植物望春花MagnoliabiondiiPamp.、武當玉蘭Magnolia
sprengeriPamp.或玉蘭MagnoliataDesr.的干燥花蕾。辛夷《本經(jīng)》[來源]為木蘭科(Mangnoliaceae)【藥性】
辛,溫。歸肺、胃經(jīng)?!竟πА?/p>
發(fā)散風寒,通鼻竅。【適應癥】
1.風寒感冒。
2.鼻塞,鼻淵。為治鼻淵之良藥,【藥性】辛,溫?!居梅ㄓ昧俊?/p>
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湯劑宜用紗布包煎?!臼褂米⒁狻?/p>
鼻病因于陰虛火旺者忌服?!居梅ㄓ昧俊勘『伞缎滦薇静荨穂來源]為唇形科(Labiatae)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薄荷《新修本草》[來源]為唇形科(Labiatae【藥性】辛,涼。歸肺、肝經(jīng)。【功效】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適應癥】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
2.風熱頭痛,目赤多淚,咽喉腫痛。
3.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4.肝郁氣滯,胸悶脅痛。【藥性】辛,涼?!居梅ㄓ昧俊?/p>
煎服,3~6g;宜后下。薄荷葉長于發(fā)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氣和中?!臼褂米⒁狻?/p>
本品芳香辛散,發(fā)汗耗氣,故體虛多汗者不宜使用?!居梅ㄓ昧俊肯s蛻
《名醫(yī)別錄》[來源]為蟬科昆蟲黑蚱CryptotympanapustulataFabr.icius的若蟲羽化時脫落的皮殼。蟬蛻《名醫(yī)別錄》[來源]為蟬科昆蟲黑蚱Cryptot【藥性】甘,寒。歸肺、肝經(jīng)?!竟πА?/p>
疏散風熱利咽開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風止痙【適應癥】1.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咽痛音啞。
2.麻疹不透,風疹瘙癢。
3.目赤翳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通訊行業(yè)會計的工作計劃
- 建立互助養(yǎng)老服務網(wǎng)絡的計劃
- 水務產(chǎn)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計劃
- 促進學校與家長的緊密合作的學期工作計劃
- 2025年合成橡膠型膠粘劑項目建議書
- 強化供需監(jiān)測機制保障市場秩序
- 2025年人造崗石樹脂項目建議書
- 2025年硅粉系列合作協(xié)議書
- 國有土地使用權租賃合同
- 第二季度部門工作計劃表
- 教學課件-電力系統(tǒng)的MATLAB-SIMULINK仿真與應用(王晶)
- GB/T 26189.2-2024工作場所照明第2部分:室外作業(yè)場所的安全保障照明要求
- 新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身邊的物體》全部課件(共7課時)
- 2025年中國水解聚馬來酸酐市場調(diào)查研究報告
- 高考百日誓師動員大會
- 醫(yī)院教學秘書培訓
- 2025江蘇常州西太湖科技產(chǎn)業(yè)園管委會事業(yè)單位招聘8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小學教室衛(wèi)生管理
- 2024年北京東城社區(qū)工作者招聘筆試真題
- 信息技術必修一《數(shù)據(jù)與計算》第三章第三節(jié)《數(shù)據(jù)分析報告與應用》說課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