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論王維詩中的音樂描寫及其文化意義摘要王維是盛唐時期偉大的詩人,在他的詩歌中不乏有兼具音樂的作品。身為詩人的王維不僅身兼畫家之職,同時也是少有的音樂才子,他將音樂寫進了詩中,通過音樂表達出不同的感情。又因王維擅于山水田園詩,是以在詩中出現(xiàn)的音樂大多是自然中的聲響,糅和了音樂與文字的作品在后來詩歌的發(fā)展史上也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這些詩不僅在當時流傳甚廣,后來人也有許多將之改編成曲,廣為傳唱。王維的詩,歌頌了盛世大唐,留下了深遠的文化影響。關(guān)鍵詞:王維;詩歌;音樂;文化影響AbstractWangweiisagreatpoetofTangDynastywhoseworkscontainmusicdescription.Asapoet,WangWeiisnotonlyapainter,butalsoararemusicaltalent.Hewrotethemusicintothepoem,expressingdifferentfeelingsbymusic.Becausehewasgoodatpastorallandscapepoetry,sotherearemanysoundsinnatureinhispoetry,hisworkswhichMixtureofwordsandmusicinthehistoryofthedevelopmentofthelaterpoemsalsohadasignificantimpact,Thesepoemswerenotonlywidelycirculatedatthattime,butlatertheywerealsoadaptedintomanysongs.WangWei'spoemssingthepraisesoftheflourishingTangDynasty,Leftafar-reachingculturalimpact.Keywords:Wangwei;poetry;music;culturalimpact引言在歷史文化的發(fā)展長河中,大唐這一朵浪花脫穎而出,在經(jīng)歷了先秦風騷,樂府漢賦之后,唐詩成為了文化史上新的風向標??v觀整個大唐:初唐四杰各展風采,盛唐大李杜風格各異,“詩仙”、“詩圣”、“詩佛”留下名號,且有詩史流傳于世,中唐劉柳,元白,勇于創(chuàng)新,個性突出,晚唐小李杜開拓新題材,改變風格,所有人都為大唐的文化發(fā)展添上了屬于自己的一筆。詩歌發(fā)展最為鼎盛的時段是在盛唐,隨著唐朝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盛唐時期涌現(xiàn)出了一批多才多藝的才子。詩仙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極盡張狂,詩圣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盡顯憂國憂民之態(tài),詩佛王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盡展自然美景……王維就是處于這樣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時代,受此影響,他自小便展現(xiàn)出不同于常人的天分,九歲“知屬辭”,工草隸,閑于音律(《集異記》)[1]。不僅文采出眾,音樂造詣也不容小覷。王維的詩歌是我國古代文學藝術(shù)寶庫中的經(jīng)典,對他的詩歌進行全面地闡釋與認識無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單看他的詩歌中描繪的山水園林,無疑不是在傳承文化,他詩歌中所蘊含的佛教意蘊又何嘗沒有影響后世?詩歌中的皇都氣勢恢宏,一片祥和,也為后人了解盛唐氣象奠定了基礎(chǔ)。所以,本文擬就王維其人,王維詩歌創(chuàng)作的概況,詩歌中的音樂描寫,詩歌中音樂的文化意義作以分析研究。一、走近王維王維(701---761),漢族,河東(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因其官至右丞,世稱“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會打擊徹底禪化,又號稱“詩佛”。在開元九年中進士,為太樂丞,二十三年任右拾遺,天寶十五年后,官至尚書右丞。晚年亦官亦隱,曾別居終南輞川。王彬曾說過:“王維少年好學,早期作品多現(xiàn)實之作,沉雄豪放,晚年奉佛,所以寄情山水,以禪悟詩,詩中有畫而獨得任性自然之詩鏡。[2]”(一)王維少而好學王維少年早熟,和小一歲的弟弟王縉幼年均聰明過人。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于他可以寫得一手好詩,工于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少年王維一到京城便成為王公貴族的寵兒。在《舊唐書·王維傳》中這樣記載:維開元九年進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聞。與弟縉具有俊才,博學多藝亦齊名,閨門友悌,多士推之。歷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居母喪,柴毀骨立,殆不勝喪。服闕,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維以詩名盛于天寶、開元間,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于造化……[3]這是《舊唐書》對王維少年時期才情詩學成就的肯定,同樣的事情在《新唐書·王維傳》也有提到:王維,字摩詰。九歲知屬辭,與弟縉齊名,資孝友。開元初,擢進士,調(diào)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4]兩《唐書》都有提到他少年時的才名,不僅是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還有音樂方面的成就,這些綜合起來造就了盛唐才子王維。(二)王維詩歌創(chuàng)作概況1、王維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王維生于開元年間,在大唐王朝最為繁榮的時期,這么一個才子應運而生。首先,當時的政治清明,經(jīng)濟繁榮,被稱為“開元盛世”從而影響了文化的發(fā)展,當時的統(tǒng)治者唐玄宗酷愛音樂,開辦梨園,于是這些文人也都上行下效,他們的創(chuàng)作大多都是樂觀積極的。王維一邊做官一邊享受田園,過著亦官亦隱的日子;但好景不長,“安史之亂”爆發(fā),在經(jīng)歷了“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后,一心向佛,歸悟禪道,所以王維的詩中有大量的“禪學”“佛法”,甚至于將這些融入到了山水之間,頗有種渾然忘我的境界。2.王維詩歌類型關(guān)于王維詩歌的分類,有許多學者給出了不同的意見。陳鐵民先生在《王維詩歌的多樣風格》中根據(jù)各家意見,概括出了清淡自然是王維詩歌最突出的風格[5]。王維在創(chuàng)作中有多副筆墨,詩歌也呈現(xiàn)出多種風格,最具代表的是清淡,簡遠和自然,這種詩風讓他在百花爭艷的盛唐詩壇里卓然而立,其它風格比如雄健渾厚,壯麗婉曲,俊爽秀雅等都可以體現(xiàn)出其價值,但這些作品大多作于早期,更能體現(xiàn)出盛唐的時代氣息。陳先生將王維的詩分為山水詩,送別詩,日常生活的詩,邊塞詩,行旅游覽有關(guān)的山水詩和“贈送諸什”詩,前三種詩都帶有清新自然的淡雅之風,后者則是充滿雄渾之風。他把一切可以用詩歌表達出來的都附之筆尖,用文字和筆墨來描繪,同時在詩中融入不同的意象,不同的聲響,不同的感情。王維早年生活在開元盛世,寬松的政治環(huán)境和輕松的官場生活讓他的詩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山水詩中他寄情山水,邊塞詩中又有自己的遠大抱負,亦官亦隱的生活是王維所期待的;后期山河飄零,詩人也見慣了官場的嘴臉,退出了政治舞臺,棲身于禪宗,從佛與禪的結(jié)合來看待人生,歸隱后的他也慢慢心向菩提。此時的詩歌中體現(xiàn)的都是禪法的高深和心態(tài)的平靜。二、音樂在詩歌中的表現(xiàn)我國的音樂由來已久,形式多變,從先秦《詩經(jīng)》、《楚辭》開始,它們不僅體現(xiàn)在樂師的手中,也在世人的作品中嶄露頭角。音樂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屢見不鮮,有用樂器直接表達出來的,也有寫大自然中那些鳥獸蟲鳴的,前者比如《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后者就是《早發(fā)白帝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6]。不同的表達方式表現(xiàn)了不同的意境與情感,那么就來看看古人是怎么描寫音樂的吧?。ㄒ唬┕湃嗽娭械囊魳访鑼懺谠姼柚忻鑼懸魳犯苤庇^地表達情感,可以讓人沉浸在這樣一片充滿樂聲的氛圍中,可以置身其中來感受不同的感情。李欣《聽安萬善吹篳篥歌》:“流傳漢地曲轉(zhuǎn)奇,涼州胡人為我吹。傍鄰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xiāng)皆淚垂。[6]”則是通過聽者嘆息和思鄉(xiāng)淚垂的反應來襯托篳篥聲的凄涼哀婉。這首詩從聽眾的反映(嘆息和淚垂)來表達主題------思鄉(xiāng)的,凄婉哀涼,從側(cè)面襯托出作者的濃濃鄉(xiāng)思。我們在鑒賞詩歌時會用到很多方法,也會分很多不同的類別來鑒賞,同樣詩人寫詩也會用到不同的手法,但是在描寫音樂這一方面卻有獨到的手法,那就是綜合描寫。何謂綜合描寫,即就是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xiàn)聲音的寫法[7]。韓愈在詩中有所運用,《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戰(zhàn)場。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8]”前兩句用摹擬聲音法和以聲寫聲法來表現(xiàn)琴聲輕緩,裊裊升起的琴音輕柔如細屑,第三到六句采用以形寫聲法來描繪琴聲的驟變,由輕緩變得昂揚,繼而又由剛轉(zhuǎn)柔,呈起伏回蕩之勢。由此看出,古詩中的描寫手法多種多樣,描寫音樂的更是比比皆是。但是音樂卻又不僅僅是只有樂器才可以表現(xiàn)出來,比如林中的虎嘯龍吟,堂前的鳥獸蟲鳴,田野的人語聲聲,這些都是音樂的一部分,詩人會通過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文字來描寫它們。王維作為盛唐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還是身負盛名的音樂才子,他自己也因此成為了這個時代的領(lǐng)軍者,是以在他的詩集中會出現(xiàn)從不同層面描寫音樂的作品吧!(二)王維詩歌中的音樂描寫王維作為盛唐時期集詩家、畫家、音樂家特點于一身的全能才子,他也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值得我們?nèi)ヌ骄?,去品味的作品,他可以將這三者完美的融合后呈現(xiàn)給我們,或是一幅色彩明麗而又美好的畫作,或是一首讀之朗朗上口卻也富有感情的詩篇,亦或是一支節(jié)奏鮮明如潺潺流水的樂曲。不同的方式也就會呈現(xiàn)出不同形式的作品,那么王維留給我們的樂曲又是從何處而來呢?這就不得不說說王維詩歌中表現(xiàn)出來的音樂描寫了,下面就將具體分析王維詩歌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音樂描寫。1、來自自然界的天籟之音王維在詩歌史上最大的成就就是山水田園詩,他寄情自然,感悟生活,從大自然中得到生活的饋贈。他少有所成,一生幾乎沒有過坎坷,在六十一年的生命里程中將自己的大部分時光都用在了欣賞祖國的優(yōu)美風景和風土人情上,因此寫出了不少有關(guān)美景與愜意生活的詩歌,通過這些來表達自己對國家政治清明的贊賞,人民生活穩(wěn)定的開心。既然是山水田園詩,那肯定就會有風景,生活,當然一定會有聲音,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風景的優(yōu)美,生活的真實。王維經(jīng)常外出郊游,所以他能更方便地捕捉到大自然中空靈動聽的天籟之音,例如《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譚曲,安禪制毒(獨)龍。[9-P44]這首詩是王維在游玩過程中,拜訪香積寺時所作,其中并沒有提到任何的樂器,也沒有明顯的音樂標志,但是它又通過一些意象和山里獨特的聲音來描寫音樂。經(jīng)過這里時并不知道山中有座香積寺,行走數(shù)里后登上入云的高峰。沒有人的石徑兩邊古木叢生,深山里又是從何處傳來的鐘聲?“鐘聲”本就深遠,又何況是從深山里傳來的,那也就愈發(fā)的響亮了,石徑邊都是樹木叢生,一路看去,遠遠地沒有一個人,只能聽見遠處的鐘聲。細聽之下,又聽見了泉水嗚咽,看著它穿過陡峭的山崖,清冷的日色讓林中的青松都更加的冷峻了。泉水流過,要穿過陡峭的山崖卻是十分艱難,所以發(fā)出了“嗚咽”聲,潺潺的泉水,陡峭的山崖,更加顯現(xiàn)出來香積寺所在之處的幽寂。眼看日暮就要降臨,入定的僧人用禪語制服了心有邪念的毒龍(一說獨龍)。聽著泉水的嗚咽聲,再看著這在日色照射下更加冷峻的青松,僧人做功課的聲音猶如投進一潭水中的曲子,更顯寧靜,不由得讓人放松心情,也因此才能制服心有邪念的毒龍,不為俗世所煩擾。這首詩并不存在直接描寫的音樂,可是卻又依靠大自然中的景象和人為的聲音來描摹音樂的形態(tài),從而造成一種清高幽僻的意境,他描繪幽靜的山林景色,并沒有一味地從寂靜無聲上發(fā)筆,反而著重寫了隱隱的鐘聲和嗚咽的泉水,這些聲音并沒有沖淡平靜的環(huán)境,而是平添了幾分僻靜之感。王維并不像李白、白居易等人一樣的描寫音樂,他的詩里大多數(shù)都是從自然界得到的靈感,自然賦予他聆聽的能力,他可以在空曠的大自然中靜靜聆聽那一支支優(yōu)美的曲子,然后通過文字表現(xiàn)出來,又給予文字活力,讓人耳目一新。比如在《春中田園作》中有: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9-P16]屋上有一只春鳩在鳴叫,村邊白色的杏花已開,拿著斧子去伐那飄揚著的楊柳,扛著鋤頭去查看泉水是否通暢。歸來的燕子認識去年筑的舊巢,去年的舊人在翻看新的日歷,舉起酒杯卻又忽然放下,只是想起了遠行在外的家人不免惆悵萬分。這是一首描寫春天的詩,在開頭就用鳥鳴和花開將一片融融春意展現(xiàn)給我們,濃濃的春意詩人并沒有大力渲染,只是用平靜的手法來描述,作者用他敏銳的聽覺與視覺捕捉到這樣一幅景象,只是簡單的鳩鳴便引發(fā)了作者如此的思考:經(jīng)歷了寒冬難道不能適應新的春天嗎?借此來暗示自己或者當時的民眾:適應社會。王維既然是盛唐集詩情,繪畫,音樂于一身的才子,那他就會常常不自覺地以繪畫家和音樂家的氣質(zhì)入詩,他的詩中雖不曾有直接描寫音樂的詩句,但他會通過大自然的美妙來描繪所有,給人一種“意有盡而言無窮”之感。《輞川集·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10]”在靜寂的夜晚,滿樹桂花已然飄落,皎潔的月兒悄然現(xiàn)身驚著了棲息在林中的山鳥,深深的山澗中時不時傳來它們的鳴叫聲,這是多么美妙的一首小夜曲啊!詩人并沒有用過多的筆墨來寫所謂的音樂,只是借著自然界中的一些聲響來寫對聽覺的感知。同樣的寫法也出現(xiàn)在其它隱居時所作詩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里館》[10],“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斤竹嶺》[10],包括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渡骄忧镪浴分幸灿羞@樣的技巧??墒沁@些詩都是在他隱居時所作,大多出自《輞川集》,由此可見,因為有了隱居這樣輕松的環(huán)境,王維的心態(tài)也隨之放松,才可以在那么山明水秀的地方和朋友一起吟詩作對,彈琴作賦,更有機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留下自然中的聲響,讓我們體會其中韻味。就像蘇鐵生所說:“王維表現(xiàn)自然聲響的一個突出成就,就是聲音和色彩的和諧融洽,一同構(gòu)成神采飛揚的景物形象,為展現(xiàn)統(tǒng)一完美的意境服務”(王維山水詩歌的自然音響)[11]。音樂詩人王維正是在對大自然音樂精靈的感悟中,產(chǎn)生了靈感,完成了創(chuàng)作,也因此形成了自己“樂中有詩”的思維,同時因為他也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繪了大自然的音樂意象,又讓“詩中有樂”的特色因此形成。“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清清柳色新。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9-P81]”這是一首歌。但是如果你僅僅認為這只是一首由詞入月的曲或者是表現(xiàn)友人離愁別緒的話那就大錯大錯了,因為這首詩在深處描繪了一曲四重奏:雨之歌,塵之響,嘆息聲和碰杯聲,展現(xiàn)了大自然獨特的音樂美。而濕熱的感情已然包含在這自然之聲中。也就是說,有了詩,才會有情感,也才可以有談論音樂的資本,這樣一來,詩與樂的結(jié)合更能體現(xiàn)情感。王維也寫了許多這樣的詩:“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9-P16]”(《渭水田家》)-----詩人未寫一音一響,卻使人聽到了牧歸晚唱?!案綦伙L驚竹,開門雪滿山。[9-35]”(《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詩人向我們獻上的,正是像瞎子阿炳演奏的《寒春風曲》嗎?大量的事實向我們展示:王維之詩,詩中有樂;他正是從大自然中發(fā)現(xiàn)并掘取了天籟之樂才得以激發(fā)靈感,將此音樂精靈升華為詩句,此可謂樂中有詩。[12]2、胡琴琵琶與羌笛當然,王維的音樂不僅僅體現(xiàn)在自然的聲音中,也有一些用樂器完美演奏出來的聲音,這應該是由于他在音樂上的造詣非比尋常吧?!都愑洝分羞@樣記載:“王維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閑音律,妙能琵琶,游歷諸貴之間,尤為岐王之所眷重。”說明王維在還沒有成年之前,不僅文章寫得好,還能玩弄音樂,從而得到貴族的看重,王維在為官期間,隱居期間作出的不少詩篇都是與樂器相關(guān)的,不同的樂器會彈奏出不同的曲子,同樣也就表達了不同的情感,我們先看這首《扶南曲歌詞五首·其一》堂上青弦動,堂前綺席陳。齊歌盧女曲,雙舞洛陽人。傾國徒相看,寧知心所親。香氣傳空滿,妝華影箔通。歌聞天仗外,舞出御樓中。日暮歸何處,花間長樂宮。[9-P3]這首詩作于他離京赴任之前(說法并不確切),前文提到,王維經(jīng)常游歷在諸王權(quán)貴之間,他們的聚會一般都是載歌載舞,吟詩作賦,此詩明顯就是作于宴會之時。坐在鋪在堂前華麗美好的席子上,聽著堂上傳來的絲絲青弦的樂聲,堂下齊聲歌唱的原來是盧女,那跳舞的一雙人兒像是洛陽人,傾國傾城的美貌只能如此相看,卻不知你心中所系何人?滿堂的香氣充溢得滿園都是,精心的妝容,華麗的打扮大家都是一樣的,并不能靠著身影分辨出,聽著歌聲已經(jīng)傳到了九天之外,跳舞的人兒也已飄出了御樓之中,轉(zhuǎn)眼已到日暮,我又要歸向哪方?還不如就去這花間的長樂宮中看看吧!作者通過堂上的青弦音起筆,描繪了宴會的精彩熱鬧,可是聽著曲子,看著舞蹈,發(fā)出了“寧知心所系”的疑問,在這里不知道自己心系何方,卻也沒有明說,借著歌舞,由舞女發(fā)出疑問,再到后來宴會結(jié)束才由自己的口中發(fā)出“歸何處”的不解,再自己回答“花間長樂宮”,自己認為自己的歸宿就是長樂宮,可見他也是習慣了這樣的聚會?;氐介_篇,雖然只有一句“青弦動”,但他借由這個引出了這首詩的故事和地點,并沒有太多筆墨去描繪“青弦”的情況,但我們可以通過后面的故事發(fā)展來推斷這個弦音必定會是輕快的。在隱居時王維的音樂才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因為隱居時不受外界打擾,可以心無旁騖地進行創(chuàng)作,再加上一兩個知己好友可以一起談詩論畫,玩弄音律,這正好給他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來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比如說隱居輞川時所作《欹湖》: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10]此詩寫了日暮時分在江邊送別好友,我來為你吹奏一曲,簫聲遠揚,飄蕩到了遠處的水邊,湖上的我回首一望,只見滿目青山和白云,卻不見了你的身影。詩中并沒有提到簫聲怎樣優(yōu)美,怎樣的空靈好聽,只是在陳述事實:順著水邊遠遠飄蕩,直到看不見你的身影卻還可以聽到隱隱約約的簫聲,從另一個方面表現(xiàn)了對友人的不舍,這里采用的是側(cè)面烘托的手法。由此可以看出,上文提到的“青弦”(并不具體是什么樂器,姑且認為是古琴吧)表現(xiàn)出的是輕松愉快的氣氛,而此時的“簫聲”因為是在送別友人,就帶上了一絲傷感的氣息,更好地表達出了不舍之情。在王維的詩中這樣直接寫樂器的并不多,但就是這僅有的幾首也可以體現(xiàn)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更加地體現(xiàn)了王維作為詩人所具備的音樂才能。同時,王維的詩中的樂器不只是這些琴與簫,他也去過邊塞之地,那么他的詩中也就會出現(xiàn)邊塞獨有的樂器吧,我們不妨來看看。開元初年,玄宗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的局面,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們也都有自己的一腔抱負,王維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詩中將自己對戰(zhàn)場的熱忱用音樂表達了出來,他在《李陵詠》中這樣寫道:“旌旗列相向,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戰(zhàn)聲煙塵里。[9-P20]”這是他十九歲時作的一首詩,旌旗已經(jīng)列好,戰(zhàn)鼓也已經(jīng)吹響,只等著上場作戰(zhàn),日暮時分到達邊界,勇士們作戰(zhàn)的聲音透過濃濃的煙塵傳了過來。作者為李陵申辯,描繪了戰(zhàn)場上的激烈場面,作戰(zhàn)的簫鼓發(fā)出的聲音都是悲涼的,引出王維對李陵的遭遇感到悲哀:李陵要當“英雄”的愿望難以實現(xiàn),足以令人哀嘆。從另一個層面來講,這幾句詩也可以說是王維在抒發(fā)心中的抱負:當英。簫鼓聲音的悲并不是命運的悲涼,而是戰(zhàn)爭中生靈涂炭的悲涼。到后期,統(tǒng)治者不思進取,好高騖遠,“親小人,遠賢臣”從而造成了“安史之亂”,這個時候,許多文人借由作品諷刺當政者,王維邊塞詩中的一大主題就是對統(tǒng)治者冷漠無情,刻薄寡恩的憤懣和控訴[13],這一點在《隴頭吟》中借由老將聽到笛聲的表現(xiàn)來刻畫:“隴頭明月迥臨關(guān),隴上行人夜吹笛。關(guān)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身經(jīng)大小百余戰(zhàn),麾下偏裨萬戶侯。蘇武才為典屬國,節(jié)旄落盡海西頭?!比獾囊雇恚腥似鄾龅牡崖曇鹆岁P(guān)西老將的感慨,自己身經(jīng)百戰(zhàn),勞苦功高卻得不到封賞,因此積郁心中的不平和聞笛涕零的悲哀,很明顯,借著老將聞笛“淚流”的表現(xiàn),控訴統(tǒng)治者賞罰不分,用人不明。王維不僅在詩中寫戰(zhàn)場上存在的聲音,連塞外人民的風情也有描繪,《涼州賽神》中“健兒擊鼓吹羌笛,共賽城東越騎神。[9-P83]”軍士們又是擊鼓又是羌笛齊奏,熙熙攘攘的聲音突出了祭祀的熱鬧?!稕鲋萁纪庥瓮分幸灿袠仿?,這里用眾多樂器的合奏來體現(xiàn)祭祀的熱鬧以及人們對其的重視。塞外的樂器就沒有那么多樣了,細數(shù)也不過就是簫鼓,羌笛這些帶有戰(zhàn)場特點或者邊塞風情的器物,可是王維也能通過這些獨有的器物加上文字的點綴描繪出戰(zhàn)場和塞外的特點。三、王維詩歌中的音樂與文化意義(一)王維詩歌中音樂的反響王維的詩歌是盛唐詩壇最為耀眼的明珠,有關(guān)音樂描寫的詩歌也在其中發(fā)出燦爛的光芒。柏紅秀說:“王維身處長安城,在強大的音樂背景下,之所以能夠如魚得水,這與他的音樂才華,社會活動及詩篇特點密切相關(guān)。[14]”是的,王維所處的盛唐是音樂的天下,唐玄宗不僅鐘愛音樂,還開辦了梨園,長安城更是教坊遍布,朝廷官員,王公貴族在其中時常演奏,而且皇帝特別愛惜有音樂才能的人,所以王維才在盛唐的文化舞臺上有了用武之地。由于盛唐時期的音樂傳唱有兩種來源,一是選詞入樂,還有就是模擬古題,對于王維來說,他有一定的音樂才能,根據(jù)吳相州所述,王維的詩《隴頭吟》、《出塞》都屬于模擬古題而來,當然也有選詞入樂的,比如《渭城曲》和《昆侖子》,這些詩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不僅在當時風靡一時,還會被后人廣為傳唱,《渭城曲》由后人譜曲作成《陽關(guān)三疊》,流傳至今[15]。王維的詩流傳最廣的是山水田園詩,音樂描寫最為顯著的也是山水田園詩,詩歌又是唐朝文化的風向標,因此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文化的發(fā)展越來越多元化,后世的許多文化層面都是要以唐詩為基石的,作為唐詩代表人物之一的王維也就因此得到后來者的學習,那他的主流風格就是大家學習的標桿,音樂詩也因此流傳。作為音樂才子的詩人王維不僅為中國的詩歌史作出了貢獻,也為中國音樂史作出了貢獻[15]。(二)王維詩中的音樂所反映出的文化唐代的音樂文化尤為繁盛,帝王和藝術(shù)家都在努力營構(gòu)這一音樂文化氛圍,置身其中的王維必然受到這一音樂文化的浸染,從而刺激和觸發(fā)他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王維的詩歌最為別具一格的就是他對意境的營造,可以說是開意境營造之先河,同樣作為山水詩人的陶謝二人并沒有在這一點上實現(xiàn)突破,可是王維做到了,特別是在音樂描寫上的意境營造更為明顯,不僅有邊塞的雄壯之境,也有山林中的修禪之境:1、鏗鏘之聲與雄壯之境在當時追求建功立業(yè)與朝廷大加贊賞的強有力影響下,王維寫了《從軍行》“吹角動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馬嘶亂,爭渡金河水。日暮沙漠陲,戰(zhàn)聲煙塵里。盡系名王頸,歸來報天子。[9-P3]”第一句用號角聲起筆,為整首詩營造出一種整裝待發(fā)的氛圍,“喧喧行人起”緊接上一句,展現(xiàn)了大軍壓境的沉穩(wěn)雄渾,作者并沒有從視覺上直接描繪大軍出征時的場面,而選擇從聽覺上去觸筆,并沒有展現(xiàn)全面的戰(zhàn)爭場面,而是使讀者根據(jù)聽覺,加以充分的想象,刻畫出大軍出征的場面。“笳悲馬嘶亂”用聲音表現(xiàn)出戰(zhàn)爭的激烈,聽覺感知勾勒出兩軍相抗將士奮勇殺敵的場景,這里的聲音描寫讓這場戰(zhàn)爭更加真實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第二句把戰(zhàn)聲與煙塵糅合在一起,聽到的與看到的相結(jié)合,戰(zhàn)場上的慘烈場面宛在眼前。2、靜中之響與禪意之境王維篤志學佛,在將禪宗思維向藝術(shù)思維的移植轉(zhuǎn)化構(gòu)成中常用聽覺感知增強詩境的塑造[16]。這就不得不提王維以動襯靜的表現(xiàn)方式。如他在《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寫到“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頭。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野花叢發(fā)好,谷鳥一聲幽。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9-P44]”“聞山響”是指山中的泉水聲,寫出深山的靜謐清幽。“野花叢發(fā)好,谷鳥一聲幽”作者敏銳地捕捉到深山中小鳥的鳴叫,靜到極致便會有聲響,這種聲響可以增強禪意境界,也可以用大自然細微的聲響來反襯出當下環(huán)境的清凈自然。王維所營造的境界中既有寂靜悠然的環(huán)境又有靈動鮮活的聲響,有聲與無聲、動與靜相結(jié)合,既避免了只有幽空境界的沉寂板滯又用聲響點出自然環(huán)境的無限生機,審美意味濃郁深厚。[16]音樂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王朝)的文化水平,王維作為盛唐的音樂詩人,他的詩中或多或少都會通過音樂折射出當時朝廷的狀態(tài),同時作為大唐文化的代表人物,用作品來傳播文化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尤其當時日本遣唐使盛行,他們不遠萬里來到長安感受大唐的文化氛圍,借鑒唐王朝的治世之道,這對于文化的傳播倒是一個不錯的條件。以此觀之,王維詩中音樂不僅影響到了當時一代文豪,更甚于傳到萬里之外的日本,音樂之聲營造出的意境既為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厚的藝術(shù)滋養(yǎng),也使王維詩歌具有歷久彌新的藝術(shù)魅力,歷經(jīng)千年而傳唱不衰。四、結(jié)語盛唐,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在經(jīng)歷了初唐的發(fā)展與進步,伴隨著社會經(jīng)濟,政治的進一步繁榮,盛唐的文化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先秦的“風騷”讓多少文人有了抒發(fā)情懷的方式,秦漢的《春秋》、《戰(zhàn)國策》、《史記》以及《漢書》讓人們記住了歷史上的一件件豐功偉績,一位位英雄人物,到了唐朝,迎來了文化發(fā)展新的方向標-----詩歌。從初唐到盛唐,每一位詩人都在用自己的經(jīng)歷和內(nèi)心來書寫,來描摹,留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也令人讀之動容的詩歌。初唐四杰發(fā)揚了樂府詩,盛唐的詩歌風格發(fā)展多樣,有詩仙的浪漫主義情懷,也有詩圣的現(xiàn)實主義思想,更有詩佛清淡自然的隱居風格,所以說盛唐是詩歌的世界。而在盛唐詩壇中有一位詩人不曾因仕途難入而瘋狂歌詠,也沒有因國破家亡而憂心忡忡,他只是在仕途不順時選擇隱居山林,在國滅被俘時裝病堅守,他就是詩家摩詰------王維。王維作為“天下文宗”,他的詩會受到各行各業(yè)人們的拜讀,自然也就有了層出不窮的研究,細想之下,王維作為山水田園詩的代表,研究最多的便是他的山水詩了,有人強調(diào)詩中的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甘孜職業(yè)學院《大跨度空間結(jié)構(gòu)》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屆寧夏吳忠市高三上學期適應性考試(一模)歷史試卷
- 2024-2025學年浙江省六校聯(lián)盟高一上學期期中聯(lián)考歷史試卷
- 做賬實操-代理記賬行業(yè)的賬務處理分錄
-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幼兒舞蹈創(chuàng)編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湖北省新高考聯(lián)考協(xié)作體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
- 濟南工程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信息安全基礎(chǔ)》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亳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數(shù)據(jù)分析與可視化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萍鄉(xiāng)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文化人類學理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建筑技術(shù)類)《建筑制圖與識圖》模擬練習試題庫(含答案)
- 集成電路研究報告-集成電路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024年
- 2024年湖南生物機電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樁基承載力自平衡法檢測方案資料
- 2025云南昆明空港投資開發(fā)集團招聘7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簡單的路線圖(說課稿)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西師大版
- 成都市2024-2025學年度上期期末高一期末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教育局財務工作計劃
- Unit 5 Now and Then-Lesson 3 First-Time Experiences 說課稿 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2024)七年級英語下冊
- 中小學智慧校園建設方案
- 中國食物成分表2020年權(quán)威完整改進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