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與溝通(一)儒家文化與溝通課件_第1頁
傳統(tǒng)文化與溝通(一)儒家文化與溝通課件_第2頁
傳統(tǒng)文化與溝通(一)儒家文化與溝通課件_第3頁
傳統(tǒng)文化與溝通(一)儒家文化與溝通課件_第4頁
傳統(tǒng)文化與溝通(一)儒家文化與溝通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統(tǒng)文化與溝通——核心信念系統(tǒng)之一傳統(tǒng)文化與溝通儒家文化與溝通儒家文化與溝通一、什么是儒?一、什么是儒?“通天地人曰儒?!薄獡P雄《法言》“通”:沒有任何障礙?!疤斓亍保鹤匀唤纭!叭恕保喝祟惿鐣?。儒學:教人學道(自然規(guī)律),在人類社會及自然界,所做的一切事情,通行無阻,沒有障礙?!椭C溝通之道“通天地人曰儒。”“通”:沒有任何障礙。儒學:教人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吨杏埂贰暗馈?自然法則。(大自然運行的規(guī)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吨杏埂贰暗离S順道,遵守自然法則——

“德”隨順道,遵守自然法則明明德親民孝悌仁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親民孝悌仁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

小篆“仁”,從“人”,從“二”。“仁”是二人合而為一,乃親如一體也。“二”有兩者相容的仁厚之象,即厚以待人,故能親。二人能相容相合,故有視人如己之意?!岸毕笊蠟樘煜聻榈?,蓋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生者。小篆“仁”,從“人”,從“二”?!叭省笔嵌撕隙鵀椤睦镉凶约海灿袆e人。把別人裝到自己心里?!吧习胍瓜胱约海掳胍瓜雱e人?!薄r“推己及人?!薄鬃印皩⒓尤?,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薄兜茏右?guī)》——心里有自己,也有別人。把別人裝到自己心里?!吧习胍瓜胱约憾?、什么是行儒家之道?二、什么是行儒家之道?儒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fā)現(xiàn)五種天然的人際關系:五倫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儒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fā)現(xiàn)五種天然的人際關系:五倫父子五倫不是人發(fā)明的,是自然而然的,這叫道;順乎道,不違背道,那就叫德。五倫不是人發(fā)明的,是自然而然的,這叫道;順乎道,不違背道,那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倫人倫:五倫人一生都離不開這五種關系。做人的根基。人一生都離不開這五種關系。做人的根基。安身立命之學,也是維系社會安定常態(tài)的世間大學問。安身立命之學,也是維系社會安定常態(tài)的世間大學問。后人畫花鳥,以鳳凰、仙鶴、鴛鴦、鶺鴿、黃鶯為五倫圖。

鳳凰,據(jù)晉代張華《禽經(jīng)》:“鳥之屬三百六十,鳳為之長,又飛則群鳥從,出則王政平,國有道?!惫视螟P以表示君臣之道。

仙鶴,據(jù)《易經(jīng)》:“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惫视孟生Q表示父子之道。

后人畫花鳥,以鳳凰、仙鶴、鴛鴦、鶺鴿、黃鶯為五倫圖。鴛鴦,據(jù)晉·崔豹《古今注·鳥獸》:“鴛鴦,水鳥,鳧類也。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一思而死,故曰匹鳥。”故用鴛鴦表示夫婦之道。

鹡鸰(

jīlíng),據(jù)《詩經(jīng)》:“鹡鸰在原,兄弟急難?!惫视名n鸰表示兄弟之道。

黃鶯,據(jù)《詩經(jīng)》:“鶯其鳴矣,求其友聲。”故用黃鶯表示朋友之道。鴛鴦,據(jù)晉·崔豹《古今注·鳥獸》:“鴛鴦,水鳥,鳧類三、五倫的溝通之道三、五倫的溝通之道(一)夫婦有別(男女溝通)(一)夫婦有別(男女溝通)“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男女者,三綱之本,萬事之先也?!薄祆洹对娂瘋鳌肪砥咛斓囟Y義1、五倫當中哪一倫最重要?萬物男女父子君臣上下“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中國離婚率十強榜:北京——離婚率39%上?!x婚率38%深圳——離婚率36.25%廣州——離婚率35%廈門——離婚率34.9%臺北——離婚率34.8%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離婚率33.8%大連——離婚率31%杭州——離婚率29%哈爾濱——離婚率28%新離婚時代:中國迎接四成離婚率時代離婚率的增長高于GDP的增長率。夫婦不正中國離婚率十強榜:新離婚時代:離婚率的增長高于GDP的增長率離婚率越高,犯罪率愈高。

在對100名少年犯進行的抽樣檢查中發(fā)現(xiàn),有60%的人來自離異家庭。父母的出軌、爭吵,是造成他們暴力冷漠性格的真正元兇。可以這樣說,父母離異是孩子心靈健康的殺手。

人的每一個舉動,都能從童年生活中找到相對應的影子。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開始認同起這個心理學上的道理。父母、家庭、生活環(huán)境……那些看似只是“人生道具”的星星點點,卻常常對人的一生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夫婦不正,五倫不正!離婚率越高,犯罪率愈高。在對100名少年犯進行的抽樣往往,父母的離異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到他們大學畢業(yè)而終止,恰恰是到他們大學畢業(yè)才剛剛開始,工作后,融入到社會生活中,人際交友,婚姻戀愛,每一方面都才會更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出童年的陰影。兒女的婚姻常常是父母婚姻的一份“COPY”。宿命論者稱其為“逃不脫的輪回”,實際上,這是一種兒女對父母的心理模仿,雖然心心念念告訴自己“不要走向那條路”,但不自覺的潛意識里,卻一步步模仿著走向更遠。夫婦不正的影響潛在而深遠。往往,父母的離異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到他們大學畢業(yè)而終2、為何《詩經(jīng)》開篇幾首皆言婚姻家庭?至要莫若教子

夫婦正,五倫正。家庭扎下一個人行為的根基,而家庭以夫婦為中心,夫婦的一言一行都給予下一代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圣哲才把《關雎》放在《詩經(jīng)》最首要,同時它也告訴我們?nèi)绾稳ミx擇好的對象。心中要有下一代!2、為何《詩經(jīng)》開篇幾首至要莫若教子夫婦正,五倫正。3、圣人教我們?nèi)绾螕衽??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3、圣人教我們?nèi)绾螕衽迹筷P雎窈窕淑女窈:深邃。喻心美。窕:幽美。喻相美。淑:善,好。窈窕淑女指有賢德的女性。

何為“窈窕”?窈窕淑女何為“窈窕”?嫁女擇佳婿,無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吨熳又渭腋裱浴贰靶ⅰ笔菗衽嫉暮梅▽?。對父母不孝,不會起情義、恩義、道義。對父母不好,對你好,一定是在騙你,有求于你。男怕錯行,女怕嫁錯郎!嫁女擇佳婿,無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靶ⅰ笔菗衽嫉暮锰蒲υ沃袝?,即宰相。曾對身邊親近的人說:“我雖然不才,但富貴過人。平生有三恨:做官之始未能以進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碧拼宕笮彰麚P天下:清河(或博陵)崔氏、范陽盧氏、隴西(或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又稱七大姓)。小典故唐薛元超任中書令,即宰相。曾對身邊親近的人說:“我雖唐文宗為太子李永向宰相滎陽鄭覃求婚,希望可以讓鄭覃(tan)的女兒為太子妃,但是鄭覃可以把孫女嫁給九品衛(wèi)佐的崔氏,卻不愿意女兒為皇太子妃。文宗很氣憤。

唐文宗想把真源、臨真兩位公主嫁給有名望的士族,曾對宰相說:“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小故事唐文宗為太子李永向宰相滎陽鄭覃求婚,希望可以讓鄭覃(4、什么樣的戀愛過程合于“道”?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相識相知相惜相愛結婚因為誤解而結合,因為了解而分開。4、什么樣的戀愛過程合于“道”?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相識相知無“心”之愛小篆:“愛”,從心、從夂(zhi),從兂(zan),作“行惠”解,是加惠于人之意,亦即懷福人之心,有利人之行。愛,用心感受對方的需要。愛的言語是正直的愛的心地是無私的愛的行為是成全的拿愛威脅、控制對方?!耙驗槲覑勰悖阅阋睈矍樯习a癥無“心”小篆:“愛”,從心、從夂(zhi),從兂(z不要輕言愛心中要有對方!不要輕言愛心中要有對方!5、為何中國人的婚禮隆重而繁瑣?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zhēn)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經(jīng)·周南》“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

(《禮記·大學》)宜家宜國宜室宜人5、為何中國人的婚禮隆重而繁瑣?桃夭“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

“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上承宗廟,下啟子孫,如之何可以茍,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朱熹婚禮提醒你結婚要慎重其事: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情。在自己家,要對祖宗、后裔負責任;在社會,要對社會、對國家負責任。社會的安定,國家的興衰,與你結婚有關系?;橐霾皇莾簯?!“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上承宗廟,下啟子孫,如之婚姻不是兒戲,心中要有家、有國婚姻不是兒戲,心中要有家、有國6、為何稱“太太”?周太王古公亶父有賢妃曰“太姜”(泰伯、仲雍、季歷三兄弟之母),有美色,性情貞靜柔順,極有智慧。教導諸子,至于成人,從來有過失。古公謀事,必與太姜互相商量。隨便古公遷徙,不辭勞怨,順從追隨。

周室由古公亶父到季歷、文王三代,都有賢妃良母助興周室,形成姬周王室七八百年的宗室王朝,皆由上輩“齊家、治國”的德育教化而來。周室的三“太”是:太姜、太任、太姒。6、為何稱“太太”?周太王古公亶父有賢妃曰“太姜”(

季歷即位,娶賢妃“太任”,史稱其端莊誠一,德行無缺失。及有身孕,即自開始胎教,所謂“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因此而生文王。

文王賢妃叫“太姒”,“生十男,親自教誨。自少及長,未嘗見邪僻之事。文王繼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太太就是圣人的母親,她能夠教出圣人來。

絕對不能娶一個讓自己家族敗三代的太太!季歷即位,娶賢妃“太任”,史稱其端莊誠一,德行無缺失7、夫婦有別,別在家庭的責任夫婦有別,各人盡到各人本分的天職?!凹彝ツ附蹋耸琴t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教子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尤要?!保ㄓ」獯髱熣Z)女人一生的職責是相夫教子,所以叫內(nèi)助,幫助丈夫治理家庭,使丈夫無后顧之憂。

各守本分,耳朵不要管嘴巴的事,鼻子不要操心眼睛的工作。造血是心臟的任務,如果五臟都放棄自己的天職,都忙著造血,人就要完蛋了。7、夫婦有別,別在家庭的責任夫婦有別,各人盡到各人本分的天職人生要把家庭經(jīng)營好,就要懂得取舍。教育第一。名利第一。丈夫維持生計太太相夫教子太太煮早餐培子讀書回家吃飯營造氣氛代理母親:補習班、保姆、祖父母、電視、電腦丈夫有家不回家無氣氛太太工作掙錢丈夫工作掙錢孩子懂事,家庭興旺,老年好命。人生“忙、盲、?!??!懊Α薄耐?。(不能體察別人的需要。)人生要把家庭經(jīng)營好,教育第一。名利第一。丈夫太太太太回家吃飯8、夫婦和諧之道(1)夫義有恩義——對父母有情義——對太太有道義——對兒女丈夫的角色做之君——領導、表率,以身作則,

家庭內(nèi)尊卑有序:子敬重父親,妻以夫為榮。做之親——對上孝敬,對下慈愛做之師——為妻兒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顏氏家訓》:“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8、夫婦和諧之道(1)夫義丈夫的角色《顏氏家訓》:“父子之嚴四德婦言——婉約溫柔婦德——貞節(jié)和順婦容——端莊有禮婦功——凈潔有序(2)婦德(亦是夫德)最討厭媽媽或妻子的嘮叨!“貞”,指對家的愛心堅貞不移。“君子慎其獨也?!?/p>

衣著、舉止不流于隨便。有管理思維才能做好家務四德(2)婦德(亦是夫德)最討厭媽媽或妻子的嘮叨!“貞”,指夫妻相處“四攝法”布施——多請客、多送禮愛語——多肯定,多關懷利行——多方便,多利益同事——多溝通,多共識夫婦正,五倫就正。夫妻相處“四攝法”夫婦正,不懂“四攝法”,多少同林鳥,已成了紛飛燕?不懂“四攝法”,多少同林鳥,已成了紛飛燕?熱戀時想:“我能為對方做什么?”結婚后想:“他應該替我做什么?”夫妻和睦之道:結婚以后,只看對方的優(yōu)點,不看對方的缺點?,F(xiàn)在的人拿著愛傷害別人,壓迫別人,控制別人:“我很愛你,所以你應該替我做什么。我很愛你,所以你不準出去!……”夫婦之倫與愛與非愛愛:用心感受對方的需要。用非愛的心和手段,卻希望得到愛,沒有可能!熱戀時想:結婚后想:夫妻和睦之道:現(xiàn)在的人拿著愛傷害(二)父子有親(親子溝通)(二)父子有親(親子溝通)康熙曾對諸官說:“朕經(jīng)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對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視怠慢。天未亮即起來,親自檢查督促課業(yè),東宮太子及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誦經(jīng)書,至于日偏西時,還令其習字、習射,復講至于深夜。自春開始,直到歲末,沒有曠日。”康熙曾對諸官說:“朕經(jīng)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對皇子的法國傳教士白晉以親身見聞,向法國皇帝路易十四作了如實報告:中國皇上以父愛的模范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中國的皇上特別注意對皇子們施以道德教育,努力進行與他們身份相稱的各種訓練,教之以經(jīng)史、詩文、書畫、音樂、幾何、天文、騎射、游泳、火器等等。傳統(tǒng)文化與溝通(一)儒家文化與溝通課件

清朝時候,因為有一個兒子殺了父親,震驚整個中國,那個縣城門被去掉一角,縣長撤職查辦,總督、巡撫記過。為什么縣長撤職查辦?因為這一個縣的教育誰管?縣長管的,你是父母官,教出這么大逆不道的兒子,撤職查辦。所以去掉城角,要讓他們?nèi)h的人引以為恥辱,你們這個縣居然出了這種大逆不道之人。清朝時候,因為有一個兒子殺了父親,震驚整個中國,那個1、父慈《三字經(jīng)》:“養(yǎng)不教,父之過?!贝葠鄄荒苡缅e了方法!做媽媽的第一口菜先夾給誰吃?父母要身體力行。身教重于言教。1、父慈《三字經(jīng)》:“養(yǎng)不教,父之過?!贝葠凵俪扇籼煨?,習慣成自然。真正的慈愛是歷練他一生的本事?!傲晞谥卸鳌!鄙俪扇籼煨?,真正的慈愛是歷練他一生的本事?!傲晞谥卸??!?/p>

財為五家共有:水災;火災;貪官污吏;小偷、強盜;不肖子孫!教子與掙錢哪個更重要?財為五家共有:教子與掙錢哪個更重要?

(1)親親是道。親親之孝悌是一種人類共同具有的、最原始、最真實的自然情感,它以誠敬之心為本質(zhì),是真性情的流露。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學而》)2、子孝(1)親親是道。親親之孝悌是一種人類共同具有的、最原金文“孝”字,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從老的上半部分,從子,意謂子背著父母,意即子能承其親,并能順其意。

“孝”,上為老、下為子,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稱之為孝。

子女從父母那里承傳血脈和家訓,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孝乃天經(jīng)地義”。金文“孝”字,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從老的上“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百善孝為先。

(2)孝為德之本。《孝經(jīng)》:“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忠臣必出孝子之門?!靶⒌芤舱?,其為仁之本與?(《論語》)百善孝為先。(3)儒家的生涯規(guī)劃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抖Y記·大學》

明明德:破除惡習私心,開發(fā)明了自己本有的本性,成就圣人,做利益天下的事情。親民:教化一切天下人。(3)儒家的生涯規(guī)劃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明明德親民孝悌仁明明德親民孝悌仁定靜安止得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抖Y記·大學》

慮定靜安止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兩綱八目明明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內(nèi)溝通)親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外溝通)“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禮記·大學》兩綱八目“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修正行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p>

——《禮記·大學》修身齊家治國修身的根本在孝悌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4)何為孝?小孝養(yǎng)其身

中孝養(yǎng)其心大孝養(yǎng)其志至孝養(yǎng)其慧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冬則溫,夏則凊。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出必告,反必面。

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居有常,業(yè)無變。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4)何為孝?小孝養(yǎng)其身中孝養(yǎng)其心大孝養(yǎng)其志至孝養(yǎng)其慧身體《孝經(jīng)》:“孝子之事親,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無違”。“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保ā墩撜Z》)“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經(jīng)典讀誦《孝經(jīng)》:“孝子之事親,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論語》)“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保ā吨杏埂罚┙?jīng)典讀誦“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黃庭堅為母親洗馬桶宋朝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雖然官至太史,但他每天一定親自幫母親洗尿桶,那一分至誠的孝心沒有被名聞利養(yǎng)污染?,F(xiàn)在人賺了大錢,可能變成財大氣粗,都用錢盡孝,恭敬心不足。歷史典故黃庭堅為母親洗馬桶歷史典故曾子侍奉父母,盡心盡力。有一次,曾參的父親曾典叫他去瓜地除草,曾參不小心將一棵瓜苗除掉。曾典認為其子用心不專,便用棍子責打。由于出手太重,將曾參打昏,當曾參蘇醒后,并沒有因為被誤打而忿忿不平??鬃又来耸潞蠼逃査f:“小杖則受,大杖則走,今參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義,安得孝乎!”如果大杖不走,讓父親在盛怒之下將其打死,就會令父親受不義之惡名,造成終身遺憾。曾參承認說:“參罪大矣!”孝要通權達變!曾子侍奉父母,盡心盡力。有一次,曾參的父親曾典叫(5)怎么教孝?

上之以示儆,下順之而從所施為教,其本義作“上所施下所效”解。會意。從攴(pū),從孝,孝亦聲?!瓣贰?篆體象以手持杖或執(zhí)鞭。第一:父母以身作則(5)怎么教孝?上之以示儆,下順之而從所施為教,其甲骨文篆文會意。甲骨文字形,象婦女生孩子。上為“母”及頭上的裝飾,下為倒著的“子”。

“育,養(yǎng)子使作善也?!薄S謓《說文解字》《禮記.學記》:“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奔坠俏淖臅?。甲骨文字形,象婦女生孩子。上為“母”及頭上的無禮(叛逆/一言九“頂”)自私(冷漠,沒愛心)傲慢(自大、好高騖遠)懶惰(好逸惡勞,好吃懶做)沒有耐性浪費沒有責任心沒有意志力受挫能力差自制力差(作息無規(guī)律)現(xiàn)在年輕人的“十大罪狀”驕奢淫逸只是結果!原因沒有身教的“缺德”教育。身教者從,言教者訟。無禮(叛逆/一言九“頂”)現(xiàn)在年輕人的驕奢淫逸只是結果!原因第二:夫妻合作“兒子,你可以不用孝順我,但是你不能不孝順你母親?!?/p>

很多媽媽不只沒有告訴孩子先生的恩德,還在孩子的面前數(shù)落丈夫。這么一來,孩子對父親就很難再生起恭敬心。一個先生、一個為人父者,連孩子都瞧不起他,他很容易自甘墮落。“連兒子都瞧不起我了,好,我就壞給你們看!”在孩子面前的那一份尊嚴會推動他人生盡心盡力去向好的方向努力。萬萬不能把他最后的尊嚴都斷掉,也毀了孩子對父親的孝心。第二:夫妻合作“兒子,你可以不用孝順我,但是你不能不孝順你母(三)君臣有義(管理溝通)(三)君臣有義(管理溝通)

現(xiàn)代社會君臣關系就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孟子:“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爆F(xiàn)代社會君臣關系就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孟子君仁,是處處替下屬著想,甚至于不是只有替下屬著想,還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著想。當一個領導人有這樣仁厚之心,那下屬一定會很感恩他、效忠他。1、君仁君仁,是處處替下屬著想,甚至于不是只有替下屬著想,還要白居易《七德舞》含血吮創(chuàng)撫戰(zhàn)士,思摩奮呼乞效死:將軍李思摩中了箭,太宗怕他中毒,幫他吮血,李思摩裹好傷口便奮臂高呼,要求效死。白居易《七德舞》含血吮創(chuàng)撫戰(zhàn)士,白居《七德舞》:剪須燒藥賜功臣,李績嗚咽思殺身。太宗早年親自征戰(zhàn),與將領們恩義深重。大將李績臥病久治不愈,醫(yī)生說要龍須燒灰配藥,太宗便親剪髯須(古代將“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看得很重,理發(fā)與剃須都是忌諱的事情),李績服藥后病情好轉(zhuǎn),感動嗚咽,要求殺身以報。白居《七德舞》:太宗早年親自征戰(zhàn),與將領們恩義深重。大將李績

明朝的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叫鄭濂,他們家族有上千口人,七代同堂,家庭和睦。千口之家能處得好,這可是大學問。明太祖非常佩服鄭濂,就請教他說:“你怎么可以把一千個人治理得這么好?”鄭濂回答一句話:“不聽婦言”。(1)君仁之不聽讒言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明朝的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叫鄭濂,他們家族有上千口人,七

皇帝送了兩個水梨給鄭濂,考考他怎樣將兩顆水梨分給一千個家人。鄭濂搬出兩個大水缸,裝滿水后,把大水梨一邊一個敲碎,使整個果汁滲到水缸里去,然后每一個人都分一碗梨水。這樣去持家就做到了公平。公平,人心就平;心平,氣就和。和諧安樂由之生焉。(2)君仁之公平皇帝送了兩個水梨給鄭濂,考考他怎樣將兩顆水梨分給一千個家(3)君仁之修身為本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商湯王:“朕躬有罪,毋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狈垂允。?)君仁之修身為本克己復禮,商湯王:“朕躬有罪,毋以萬方;

《大學》:“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薄癐t’sbettertolightacandlethantocursethedarkness.”與其咒詛黑暗,不如點亮燭光?!洞髮W》:“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2、臣忠“臣忠”,這個忠是忠于領導人,忠于他的本分、他的職責,忠于他的團體,這叫臣忠。

君臣關系是道,仁與忠就是德。2、臣忠“臣忠”,這個忠是忠于領導人,忠于他的本分、魏征:“只當良臣,不當忠臣?!保?)臣忠之進諫無欲則剛!魏征:“只當良臣,不當忠臣?!保?)臣忠之進諫無欲則剛!

曾子曰:“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孝經(jīng)》曾子曰:“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2)臣忠之知恩

在你只想著拿每個月的薪水,在你呼呼大睡的時候,可想過老板為員工和公司扛風險、擔責任、謀運營、籌資金、思困境費著多少心血?老板的人生也有起起落落,當他低潮的時候,你不能拿刀捅他一下,那只會兩敗俱傷。(2)臣忠之知恩在你只想著拿每個月的薪水,在你呼呼大勿以小嫌疏至戚,勿以新怨忘舊恩。

韓國人在十多年前發(fā)生了金融風暴,那個時候東南亞非常多國家的經(jīng)濟都瞬間垮下來,很多韓國的職員拿著自己家里的錢跑去找老板說:“老板,你不能倒,你倒了,幾百個家庭都出現(xiàn)狀況,我們的錢你先拿去周轉(zhuǎn),公司一定要營運下去?!边@就是同舟共濟的態(tài)度。韓國人這種對領導的態(tài)度是跟我們中國的圣賢學的。勿以小嫌疏至戚,勿以新怨忘舊恩。韓國人在十多年前發(fā)生(四)長幼有序(手足溝通)(四)長幼有序(手足溝通)1.兄友弟恭“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朱子治家格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兜茏右?guī)》1.兄友弟恭“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毙值烙?,弟道恭;兄弟睦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做樣看?!ㄕ讯U師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李勣,原姓徐,名世勣,字懋功唐代政治家、軍事家。因唐高祖李淵賜姓李,故名李世勣。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遂改為單名勣。后被封為英國公,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唐朝甚至在中國的歷史上,李勣都可以說是一位極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出將入相,位列三公,極盡人間榮華。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李治)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歷史典故:李勣煮粥李勣,原姓徐,名世勣,字懋功唐代政治家、軍事家。因唐李勣貴為相,其姊病,必親為粥,釜燃輒焚其須。姊曰:“汝仆多矣,何為自苦如此!”勣曰:“豈為無人耶!顧今姊年老,勣亦年老,雖欲久為姊粥,復可得乎?”李勣為姐煮粥李勣貴為相,其姊病,必親為粥,釜燃輒焚其須。姊曰:“陳世恩,明神宗萬歷十七年進士。兄弟三人,大哥被推舉為孝廉,世恩排行老二,弟弟年紀輕,喜歡游玩,時常早出晚歸。大哥嚴厲責備和限制三弟,三弟依然如故。世恩告訴大哥:“你這么做,只能損傷兄弟的情感,沒什么益處!”世恩自己每天夜晚都在門外等候三弟回來,等待三弟進門,他才關上門,并且客氣地問寒問饑。這樣時間長了,三弟心生悔悟,從此不再晚歸了。歷史典故:陳世恩勸弟2、手足規(guī)勸之道(關懷和愛)陳世恩,明神宗萬歷十七年進士。兄弟三人,大哥被推舉陳世恩當了大官以后,大哥已經(jīng)去世了。大哥的側室的弟弟,名叫吳三,來探望他姊姊,穿著破舊邋遢。陳世恩邀請他對坐而食。三弟從外面回家,詢問二哥說:“他在別的地方吃飯就行了,為何一定要坐賓客的位子呢?”陳世恩回答:“庶嫂沒有子女,年輕時就為哥哥守寡,我不但感謝、尊敬她,甚至對她弟弟也是如此。我與他對坐而食有什么不妥或妨礙呢?”三弟聽二哥的答話,深感佩服。陳世恩的德行,恩澤他的兩個兒子升、陛,后來升、陛也都考中進士。歷史典故:陳世恩尊嫂陳世恩當了大官以后,大哥已經(jīng)去世了。大哥的側室的弟弟(五)朋友有信(朋友溝通)(五)朋友有信(朋友溝通)(1)親近善友親近善友,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鬃釉唬骸耙嬲呷?,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保?)親近善友親近善友,如霧露中行,生我者父母,孔子曰:“益(2)如何選擇善友善明辨感召圣賢教育益友《易經(jīng)》:“方以類聚,物以群分?!?/p>

如果人善的本性沒有被開顯,就不容易吸引善友。當遇到惡友時,他又不懂得判斷,不懂得遠離,就會慢慢受到不好的影響。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兜茏右?guī)》

(2)如何選擇善友善明辨感召圣賢教育益友《易經(jīng)》:“方以類勸諫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guī),道兩虧。關懷不言家丑通財之義贊嘆愛屋及烏,關懷他的家庭、家族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nèi)省。有則改,無加警。內(nèi)財指勞力、經(jīng)驗、智慧。外財是鈔票、物品。(3)朋友應盡的義務“君子信而后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保ā墩撜Z》)改過要發(fā)“恥心”、“畏心”、“勇心”。勸諫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guī),道兩虧。關懷不言通財贊嘆愛屋及烏師生關系是什么關系?師生關系是什么關系?(六)師生有親(六)師生有親父子有親,師生也有親;父子是血緣關系,師生是道義的關系。(生命,慧命)父母教子女尊師重道,老師教學生孝順父母。中國教育以孝親尊師為根本:孝道,師道父子有親,師生也有親;父母教子女尊師重道,中國教育以孝親尊師古禮:父母死了的時候,守喪三年,帶孝;老師死了之后,心喪三年,就是沒有孝服,在精神上跟對待父母之喪完全沒有兩樣。古禮:學生對老師跟對父母沒有兩樣,要照顧老師一輩子,有這個義務。還得要照顧老師的后代、他的兒孫,這是報恩!古禮:父母死了的時候,守喪三年,帶孝;老師死了之后,心傳統(tǒng)文化與溝通(一)儒家文化與溝通課件“父母跟老師要配合,我上學,大概6、7歲的時候,上私塾,我父親帶著我,帶著禮物送給老師,那個學堂堂屋供的是“大成至圣先師孔子神位”,我父親在前頭,我在后面,給孔夫子的牌位,行三跪九叩之禮,拜孔子。拜完之后,請老師上座,我父親在前面,我在后面,對老師行三跪九叩首之禮,再奉上禮物,我們看到父親對老師三跪九叩首,老師的話能不聽嗎?不敢不聽!這叫什么?這叫尊師重道,所以他們是表演的,以后我曉得,是表演給我們看的,所以我們這一生對老師都尊敬。我這一生所得的一點利益,可以說就是那一次表演得來的,永遠不會忘記?!薄寖艨铡案改父蠋熞浜?,我上學,大概6、7歲的時候,上私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萬世師表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天地君親師萬世師表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天地君親師天地君親師牌位天傳統(tǒng)文化與溝通(一)儒家文化與溝通課件傳統(tǒng)文化與溝通(一)儒家文化與溝通課件傳統(tǒng)文化與溝通(一)儒家文化與溝通課件(七)精彩案例(七)精彩案例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nèi)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學》財從何處來?“德”是財?shù)姆N子。傳統(tǒng)文化是種子文化。——北京張選總裁“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洞髮W》生財之道: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喬家家訓有補于天地者曰功有益于世教者曰名有學問曰富有廉恥曰貴是謂功名富貴無欲曰德無為曰道無習于鄙陋曰文無近于曖昧曰章是謂道德文章有功名富貴固佳無道德文章則俗喬家富過六代的秘訣修身為本。喬家家訓喬家富過六代的秘訣修身為本。常思父母恩德不得不盡孝心常思求財不易不得不節(jié)費用常思人生苦短不得不惜精神常思學有不足不得不奮志氣常思法網(wǎng)難漏不得不戒非為常思爭忿易損不得不忍氣性喬家家規(guī)一、不準納妾。二、不準賭博。三、不準冶游。四、不準吸毒。

五、不準虐仆。六、不準酗酒。以孝治家。常思父母恩德不得不盡孝心喬家家規(guī)以孝治家。天下無窮大好事皆由于輕利一念利一輕則事事悉屬天理為圣為賢從此進基天下無窮不肖事皆由于重利一念利一重則事事皆違人心為盜為趾從此直入故得意宜淡然失意宜泰然

喬致庸雖然娶過六個女人,但都是續(xù)娶,沒有同時存在兩個妻室的現(xiàn)象。據(jù)說喬家只有一個例外:“映”字輩老二喬映元因妻子患病殘疾,娶了一個偏房,雖然情有可原,但還是遭到了家族人的非議,指責其違背了祖訓,因此在族人面前,他始終低人一等。

喬家還由不準納妾延伸了另一個不準:不準用丫環(huán)。夫義天下無窮大好事喬致庸雖然娶過六個女人,但都是續(xù)娶,沒那時,有錢人家大都有三妻四妾,然而喬家?guī)状藚s沒有一個納妾的。喬致庸一生娶了六房女人,全是續(xù)弦。映霞太太劉菊秀,是協(xié)和醫(yī)專的?;?,因為年齡懸殊,婚后女方另有所戀,結果離異,但喬映霞以后一直未娶。老三映霄,娶祁縣段窯村馬家的閨女為妻,民國二十四年,夫妻相偕去北平旅游,結果妻子被匪徒綁票,因未能及時營救,慘遭毒手,喬映霄終身沒有再娶。老四喬映奎,是“在中堂”的最后一位主持,他任當?shù)卣?,有一定聲望,可說是百事如意,但有一件不順心,太太只生一女,不養(yǎng)男兒,當時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念,按喬映奎的身份,討個姨太太生子接續(xù)香火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懾于家規(guī),他只是過繼個侄子為自己頂立門戶。那時,有錢人家大都有三妻四妾,然而喬家?guī)状藚s沒有一何謂福?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著書行世謂之福有聰明渾厚之耳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無疾病纏身謂之福無稱塵俗櫻之心謂之福無妄兇荒歉之歲謂之福在當時山西商人普遍把讀書放在社會定位序列最末的情況下,喬家專門建立了私塾,嚴令子弟上學,甚至媳婦們也跟班學習。給老師的待遇是極其優(yōu)厚的,不僅薪水多,地位還很高。尊師重道。何謂福?在當時山西商人普遍把讀書放在社會定位序列最末宜靜默宜從容宜謹嚴宜儉約四者切己良箴忌多欲忌妄動忌坐馳忌旁騖四者切己大病在對待仆人方面,喬家總是寬容,尊重傭人的人格。

“在中堂”里的女仆只有成年已婚的老媽子,沒有未出嫁的小丫環(huán)。喬家對待傭仆和善,傭金比較豐厚,逢年過節(jié)另有賞賜。對年長傭仆養(yǎng)起來,偶有過失時,喬家從不惡語相說,也不會打罵虐待。傭仆家中遇到天災人禍時,喬家總是熱情相幫。因此,傭仆對喬家一直奉若神明。

喬家每天在門外拴上三頭牛,誰家要用就牽去,傍晚送還就是了。施藥、賑災。君仁臣忠。宜靜默在對待仆人方面,喬家總是寬容,尊重傭人的人格。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訣勿忘勿助得一漸字訣敬守此心,則心空斂養(yǎng)此氣,則氣平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喬家既注重經(jīng)商,又注重治家:訂家規(guī)以持盈保泰,施教育以長富久貴。

常操常存得一恒字訣喬家既注重經(jīng)商,又注重治家:四、怎么學儒?儒家圣賢如何教育后代子孫?四、怎么學儒?儒家圣賢如何教育后代子孫?中國人五千年來的傳統(tǒng)教育總綱五教父子有親朋友有信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教導五課目)(學者學此而已)五倫學之序有五中國人五千年來的傳統(tǒng)教育總綱五教父子有親朋友有信君臣有義夫妻學之序有五博學篤行審問慎思明辨(教導五課目)(學者學此而已)所以窮理也朱喜:《白鹿洞書院揭示》修身處事接物學之序博學篤行審問慎思明辨(教導五課目)所以朱喜:《白鹿洞書篤行修身處事接物言忠信改過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篤行修身處事接物言忠信改過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正其誼,不謀其利1、博學廣泛獵取充沛旺盛的好奇心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泛愛眾,而親仁1、博學廣泛獵取充沛旺盛的好奇心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海納百川、博學的內(nèi)容掃地、抹桌子、砍柴、燒火、燒飯,燒水……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要學。生活教育縱然你的福報很大,有人伺候你,你也不能不懂。博學的內(nèi)容掃地、抹桌子、砍柴、燒火、生活教育縱然你的福報很大《五種遺規(guī)》,清陳宏謀輯。清代社會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學堂修身科教材。輯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遂于公務之余,采錄前人關于養(yǎng)性、修身、治家、為官、處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跡,分門別類輯為遺規(guī)五種:《養(yǎng)正遺規(guī)》、《教女遺規(guī)》、《訓俗遺規(guī)》、《從政遺規(guī)》和《在官法戒錄》,總稱《五種遺規(guī)》。養(yǎng)蒙遺規(guī)教幼童灑掃應對。《五種遺規(guī)》,清陳宏謀輯。清代社會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曾國藩官做到四個省的總督,這是清朝歷史上所沒有的。清朝歷史,總督只管兩個省,人稱他小皇帝。他的兒女、子弟,日常生活當中還是要自己動手。家里傭人很多,傭人歸傭人,家里子弟要惜勞,也就是說年輕不能把福享盡!曾國藩要子弟惜勞曾國藩官做到四個省的總督,這是清朝歷史上所沒有的。清曾國藩讓子弟習勞,為父母、祖父母、長輩服務,而不是讓傭人服務,表示自己的恭敬。廣學多聞,日常生活樣樣都要會,生在富貴人家尤當如此。曾國藩讓子弟習勞,為父母、祖父母、長輩服務,而不是讓傭人服務余敏洪的廣學多聞少時,養(yǎng)過豬,掃過豬糞,13歲就是全縣插秧冠軍,14歲就是拖拉機能手。余敏洪的2、審問不明追問懷疑分析明辨審:詳盡,仔細。問對問題問對人問對事2、審問不明追問懷疑分析明辨審:詳盡,問對問題3、慎思4、明辨用智慧來辨別,你才能與道德相應。審問過以后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zhèn)坞y辨,良莠不分。3、慎思4、明辨用智慧來辨別,你才能與道德相應。審問過以后還5、篤行篤:忠實,一心一意行:落實在“修身、處事、接物”。修身處事接物篤行5、篤行篤:忠實,一心一意行:落實在“修身、處事、接物”。修(1)修身言忠信改過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隨順圣賢教誨正知正見忠:心正。言忠信聰明智慧者每日要做最重要的事情——反省愚癡者不懂斷惡修善。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行為篤實恭敬言行一致欲是深淵。(1)修身言忠信改過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隨順圣賢教誨正知正見忠改過之法:1、從事上改2、從理上改3、從心上改改過之法:(2)處事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小事情也是事。不論大事小事,處事的原則是一樣的。但求無過,不求有功。盡量減少過失,天天反省。(2)正其誼,不謀其利。小事情也是事。不論大事小事,處事的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3)接物會學的人,一切時、一切處,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你學習的場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接物會學的人,一切時、一切處,順境五、儒家文化的修學基礎五、儒家文化的修學基礎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中心。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guī)范。學習有參照!《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弟子規(guī)》,是啟蒙養(yǎng)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yǎng)成忠厚家風、教育孺子的最佳讀物。最好的養(yǎng)正教材!后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并改名《弟子規(guī)》,總敘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總敘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yè)無變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出則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出則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謹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謹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緩揭簾勿有聲寬轉(zhuǎn)彎勿觸棱執(zhí)虛器如執(zhí)盈入虛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信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信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nèi)省有則改無加警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泛愛眾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泛愛眾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guī)道兩虧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待婢仆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親仁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親仁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余力學文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余力學文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圣與賢可馴致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命自我作福自我求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yōu)榈溦仔暮妹缓玫溵D(zhuǎn)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命自我作福自我求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兇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作業(yè):1、自檢:對照《弟子規(guī)》看自己做到哪一條,沒做到哪一條。2、誦讀。3、篤行:學一條,落實一條。4、分享。作業(yè):1、自檢:對照《弟子規(guī)》看自己做到哪一條,沒做到哪一條演講完畢,謝謝觀看!演講完畢,謝謝觀看!傳統(tǒng)文化與溝通——核心信念系統(tǒng)之一傳統(tǒng)文化與溝通儒家文化與溝通儒家文化與溝通一、什么是儒?一、什么是儒?“通天地人曰儒?!薄獡P雄《法言》“通”:沒有任何障礙?!疤斓亍保鹤匀唤纭!叭恕保喝祟惿鐣?。儒學:教人學道(自然規(guī)律),在人類社會及自然界,所做的一切事情,通行無阻,沒有障礙。——和諧溝通之道“通天地人曰儒。”“通”:沒有任何障礙。儒學:教人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吨杏埂贰暗馈?自然法則。(大自然運行的規(guī)則。)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吨杏埂贰暗离S順道,遵守自然法則——

“德”隨順道,遵守自然法則明明德親民孝悌仁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親民孝悌仁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

小篆“仁”,從“人”,從“二”?!叭省笔嵌撕隙鵀橐唬擞H如一體也。“二”有兩者相容的仁厚之象,即厚以待人,故能親。二人能相容相合,故有視人如己之意?!岸毕笊蠟樘煜聻榈?,蓋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生者。小篆“仁”,從“人”,從“二”?!叭省笔嵌撕隙鵀椤睦镉凶约?,也有別人。把別人裝到自己心里。“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別人?!薄r“推己及人。”——孔子“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薄兜茏右?guī)》——心里有自己,也有別人。把別人裝到自己心里?!吧习胍瓜胱约憾⑹裁词切腥寮抑??二、什么是行儒家之道?儒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fā)現(xiàn)五種天然的人際關系:五倫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儒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fā)現(xiàn)五種天然的人際關系:五倫父子五倫不是人發(fā)明的,是自然而然的,這叫道;順乎道,不違背道,那就叫德。五倫不是人發(fā)明的,是自然而然的,這叫道;順乎道,不違背道,那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倫人倫:五倫人一生都離不開這五種關系。做人的根基。人一生都離不開這五種關系。做人的根基。安身立命之學,也是維系社會安定常態(tài)的世間大學問。安身立命之學,也是維系社會安定常態(tài)的世間大學問。后人畫花鳥,以鳳凰、仙鶴、鴛鴦、鶺鴿、黃鶯為五倫圖。

鳳凰,據(jù)晉代張華《禽經(jīng)》:“鳥之屬三百六十,鳳為之長,又飛則群鳥從,出則王政平,國有道?!惫视螟P以表示君臣之道。

仙鶴,據(jù)《易經(jīng)》:“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惫视孟生Q表示父子之道。

后人畫花鳥,以鳳凰、仙鶴、鴛鴦、鶺鴿、黃鶯為五倫圖。鴛鴦,據(jù)晉·崔豹《古今注·鳥獸》:“鴛鴦,水鳥,鳧類也。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一思而死,故曰匹鳥?!惫视螟x鴦表示夫婦之道。

鹡鸰(

jīlíng),據(jù)《詩經(jīng)》:“鹡鸰在原,兄弟急難?!惫视名n鸰表示兄弟之道。

黃鶯,據(jù)《詩經(jīng)》:“鶯其鳴矣,求其友聲?!惫视命S鶯表示朋友之道。鴛鴦,據(jù)晉·崔豹《古今注·鳥獸》:“鴛鴦,水鳥,鳧類三、五倫的溝通之道三、五倫的溝通之道(一)夫婦有別(男女溝通)(一)夫婦有別(男女溝通)“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男女者,三綱之本,萬事之先也?!薄祆洹对娂瘋鳌肪砥咛斓囟Y義1、五倫當中哪一倫最重要?萬物男女父子君臣上下“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中國離婚率十強榜:北京——離婚率39%上海——離婚率38%深圳——離婚率36.25%廣州——離婚率35%廈門——離婚率34.9%臺北——離婚率34.8%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離婚率33.8%大連——離婚率31%杭州——離婚率29%哈爾濱——離婚率28%新離婚時代:中國迎接四成離婚率時代離婚率的增長高于GDP的增長率。夫婦不正中國離婚率十強榜:新離婚時代:離婚率的增長高于GDP的增長率離婚率越高,犯罪率愈高。

在對100名少年犯進行的抽樣檢查中發(fā)現(xiàn),有60%的人來自離異家庭。父母的出軌、爭吵,是造成他們暴力冷漠性格的真正元兇??梢赃@樣說,父母離異是孩子心靈健康的殺手。

人的每一個舉動,都能從童年生活中找到相對應的影子。越來越多的普通人也開始認同起這個心理學上的道理。父母、家庭、生活環(huán)境……那些看似只是“人生道具”的星星點點,卻常常對人的一生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夫婦不正,五倫不正!離婚率越高,犯罪率愈高。在對100名少年犯進行的抽樣往往,父母的離異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到他們大學畢業(yè)而終止,恰恰是到他們大學畢業(yè)才剛剛開始,工作后,融入到社會生活中,人際交友,婚姻戀愛,每一方面都才會更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出童年的陰影。兒女的婚姻常常是父母婚姻的一份“COPY”。宿命論者稱其為“逃不脫的輪回”,實際上,這是一種兒女對父母的心理模仿,雖然心心念念告訴自己“不要走向那條路”,但不自覺的潛意識里,卻一步步模仿著走向更遠。夫婦不正的影響潛在而深遠。往往,父母的離異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到他們大學畢業(yè)而終2、為何《詩經(jīng)》開篇幾首皆言婚姻家庭?至要莫若教子

夫婦正,五倫正。家庭扎下一個人行為的根基,而家庭以夫婦為中心,夫婦的一言一行都給予下一代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圣哲才把《關雎》放在《詩經(jīng)》最首要,同時它也告訴我們?nèi)绾稳ミx擇好的對象。心中要有下一代!2、為何《詩經(jīng)》開篇幾首至要莫若教子夫婦正,五倫正。3、圣人教我們?nèi)绾螕衽迹筷P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3、圣人教我們?nèi)绾螕衽??關雎窈窕淑女窈:深邃。喻心美。窕:幽美。喻相美。淑:善,好。窈窕淑女指有賢德的女性。

何為“窈窕”?窈窕淑女何為“窈窕”?嫁女擇佳婿,無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吨熳又渭腋裱浴贰靶ⅰ笔菗衽嫉暮梅▽?。對父母不孝,不會起情義、恩義、道義。對父母不好,對你好,一定是在騙你,有求于你。男怕錯行,女怕嫁錯郎!嫁女擇佳婿,無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靶ⅰ笔菗衽嫉暮锰蒲υ沃袝睿丛紫?。曾對身邊親近的人說:“我雖然不才,但富貴過人。平生有三恨:做官之始未能以進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碧拼宕笮彰麚P天下:清河(或博陵)崔氏、范陽盧氏、隴西(或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又稱七大姓)。小典故唐薛元超任中書令,即宰相。曾對身邊親近的人說:“我雖唐文宗為太子李永向宰相滎陽鄭覃求婚,希望可以讓鄭覃(tan)的女兒為太子妃,但是鄭覃可以把孫女嫁給九品衛(wèi)佐的崔氏,卻不愿意女兒為皇太子妃。文宗很氣憤。

唐文宗想把真源、臨真兩位公主嫁給有名望的士族,曾對宰相說:“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小故事唐文宗為太子李永向宰相滎陽鄭覃求婚,希望可以讓鄭覃(4、什么樣的戀愛過程合于“道”?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相識相知相惜相愛結婚因為誤解而結合,因為了解而分開。4、什么樣的戀愛過程合于“道”?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相識相知無“心”之愛小篆:“愛”,從心、從夂(zhi),從兂(zan),作“行惠”解,是加惠于人之意,亦即懷福人之心,有利人之行。愛,用心感受對方的需要。愛的言語是正直的愛的心地是無私的愛的行為是成全的拿愛威脅、控制對方?!耙驗槲覑勰悖阅阋睈矍樯习a癥無“心”小篆:“愛”,從心、從夂(zhi),從兂(z不要輕言愛心中要有對方!不要輕言愛心中要有對方!5、為何中國人的婚禮隆重而繁瑣?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zhēn)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經(jīng)·周南》“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p>

(《禮記·大學》)宜家宜國宜室宜人5、為何中國人的婚禮隆重而繁瑣?桃夭“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

“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上承宗廟,下啟子孫,如之何可以茍,如之何其可不慎重以求之也!”——朱熹婚禮提醒你結婚要慎重其事: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情。在自己家,要對祖宗、后裔負責任;在社會,要對社會、對國家負責任。社會的安定,國家的興衰,與你結婚有關系?;橐霾皇莾簯?!“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上承宗廟,下啟子孫,如之婚姻不是兒戲,心中要有家、有國婚姻不是兒戲,心中要有家、有國6、為何稱“太太”?周太王古公亶父有賢妃曰“太姜”(泰伯、仲雍、季歷三兄弟之母),有美色,性情貞靜柔順,極有智慧。教導諸子,至于成人,從來有過失。古公謀事,必與太姜互相商量。隨便古公遷徙,不辭勞怨,順從追隨。

周室由古公亶父到季歷、文王三代,都有賢妃良母助興周室,形成姬周王室七八百年的宗室王朝,皆由上輩“齊家、治國”的德育教化而來。周室的三“太”是:太姜、太任、太姒。6、為何稱“太太”?周太王古公亶父有賢妃曰“太姜”(

季歷即位,娶賢妃“太任”,史稱其端莊誠一,德行無缺失。及有身孕,即自開始胎教,所謂“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因此而生文王。

文王賢妃叫“太姒”,“生十男,親自教誨。自少及長,未嘗見邪僻之事。文王繼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碧褪鞘ト说哪赣H,她能夠教出圣人來。

絕對不能娶一個讓自己家族敗三代的太太!季歷即位,娶賢妃“太任”,史稱其端莊誠一,德行無缺失7、夫婦有別,別在家庭的責任夫婦有別,各人盡到各人本分的天職。“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教子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尤要?!保ㄓ」獯髱熣Z)女人一生的職責是相夫教子,所以叫內(nèi)助,幫助丈夫治理家庭,使丈夫無后顧之憂。

各守本分,耳朵不要管嘴巴的事,鼻子不要操心眼睛的工作。造血是心臟的任務,如果五臟都放棄自己的天職,都忙著造血,人就要完蛋了。7、夫婦有別,別在家庭的責任夫婦有別,各人盡到各人本分的天職人生要把家庭經(jīng)營好,就要懂得取舍。教育第一。名利第一。丈夫維持生計太太相夫教子太太煮早餐培子讀書回家吃飯營造氣氛代理母親:補習班、保姆、祖父母、電視、電腦丈夫有家不回家無氣氛太太工作掙錢丈夫工作掙錢孩子懂事,家庭興旺,老年好命。人生“忙、盲、?!??!懊Α薄耐?。(不能體察別人的需要。)人生要把家庭經(jīng)營好,教育第一。名利第一。丈夫太太太太回家吃飯8、夫婦和諧之道(1)夫義有恩義——對父母有情義——對太太有道義——對兒女丈夫的角色做之君——領導、表率,以身作則,

家庭內(nèi)尊卑有序:子敬重父親,妻以夫為榮。做之親——對上孝敬,對下慈愛做之師——為妻兒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顏氏家訓》:“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夫婦和諧之道(1)夫義丈夫的角色《顏氏家訓》:“父子之嚴四德婦言——婉約溫柔婦德——貞節(jié)和順婦容——端莊有禮婦功——凈潔有序(2)婦德(亦是夫德)最討厭媽媽或妻子的嘮叨!“貞”,指對家的愛心堅貞不移?!熬由髌洫氁病!?/p>

衣著、舉止不流于隨便。有管理思維才能做好家務四德(2)婦德(亦是夫德)最討厭媽媽或妻子的嘮叨!“貞”,指夫妻相處“四攝法”布施——多請客、多送禮愛語——多肯定,多關懷利行——多方便,多利益同事——多溝通,多共識夫婦正,五倫就正。夫妻相處“四攝法”夫婦正,不懂“四攝法”,多少同林鳥,已成了紛飛燕?不懂“四攝法”,多少同林鳥,已成了紛飛燕?熱戀時想:“我能為對方做什么?”結婚后想:“他應該替我做什么?”夫妻和睦之道:結婚以后,只看對方的優(yōu)點,不看對方的缺點?,F(xiàn)在的人拿著愛傷害別人,壓迫別人,控制別人:“我很愛你,所以你應該替我做什么。我很愛你,所以你不準出去!……”夫婦之倫與愛與非愛愛:用心感受對方的需要。用非愛的心和手段,卻希望得到愛,沒有可能!熱戀時想:結婚后想:夫妻和睦之道:現(xiàn)在的人拿著愛傷害(二)父子有親(親子溝通)(二)父子有親(親子溝通)康熙曾對諸官說:“朕經(jīng)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對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視怠慢。天未亮即起來,親自檢查督促課業(yè),東宮太子及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誦經(jīng)書,至于日偏西時,還令其習字、習射,復講至于深夜。自春開始,直到歲末,沒有曠日?!笨滴踉鴮χT官說:“朕經(jīng)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對皇子的法國傳教士白晉以親身見聞,向法國皇帝路易十四作了如實報告:中國皇上以父愛的模范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中國的皇上特別注意對皇子們施以道德教育,努力進行與他們身份相稱的各種訓練,教之以經(jīng)史、詩文、書畫、音樂、幾何、天文、騎射、游泳、火器等等。傳統(tǒng)文化與溝通(一)儒家文化與溝通課件

清朝時候,因為有一個兒子殺了父親,震驚整個中國,那個縣城門被去掉一角,縣長撤職查辦,總督、巡撫記過。為什么縣長撤職查辦?因為這一個縣的教育誰管?縣長管的,你是父母官,教出這么大逆不道的兒子,撤職查辦。所以去掉城角,要讓他們?nèi)h的人引以為恥辱,你們這個縣居然出了這種大逆不道之人。清朝時候,因為有一個兒子殺了父親,震驚整個中國,那個1、父慈《三字經(jīng)》:“養(yǎng)不教,父之過。”慈愛不能用錯了方法!做媽媽的第一口菜先夾給誰吃?父母要身體力行。身教重于言教。1、父慈《三字經(jīng)》:“養(yǎng)不教,父之過?!贝葠凵俪扇籼煨?,習慣成自然。真正的慈愛是歷練他一生的本事。“習勞知感恩?!鄙俪扇籼煨?,真正的慈愛是歷練他一生的本事?!傲晞谥卸鳌!?/p>

財為五家共有:水災;火災;貪官污吏;小偷、強盜;不肖子孫!教子與掙錢哪個更重要?財為五家共有:教子與掙錢哪個更重要?

(1)親親是道。親親之孝悌是一種人類共同具有的、最原始、最真實的自然情感,它以誠敬之心為本質(zhì),是真性情的流露。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p>

(《學而》)2、子孝(1)親親是道。親親之孝悌是一種人類共同具有的、最原金文“孝”字,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從老的上半部分,從子,意謂子背著父母,意即子能承其親,并能順其意。

“孝”,上為老、下為子,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稱之為孝。

子女從父母那里承傳血脈和家訓,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孝乃天經(jīng)地義”。金文“孝”字,為子承老形。小篆之孝,從老的上“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百善孝為先。

(2)孝為德之本。《孝經(jīng)》:“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敝页急爻鲂⒆又T。“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百善孝為先。(3)儒家的生涯規(guī)劃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抖Y記·大學》

明明德:破除惡習私心,開發(fā)明了自己本有的本性,成就圣人,做利益天下的事情。親民:教化一切天下人。(3)儒家的生涯規(guī)劃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明明德親民孝悌仁明明德親民孝悌仁定靜安止得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抖Y記·大學》

慮定靜安止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兩綱八目明明德: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內(nèi)溝通)親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外溝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