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古漢語修辭方式課件_第1頁
二十四古漢語修辭方式課件_第2頁
二十四古漢語修辭方式課件_第3頁
二十四古漢語修辭方式課件_第4頁
二十四古漢語修辭方式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二十四古代漢語的修辭方式制作闞景忠講授闞景忠二十四制作闞景忠講授闞景忠1一、關(guān)于古漢語修辭1、何為修辭?修辭——是運用各種語文材料、表現(xiàn)手法,恰當?shù)乇憩F(xiàn)說寫者所要表達內(nèi)容的一種活動。消極修辭以明確、通順、平勻、穩(wěn)密為標準的修辭活動是消極修辭。消極修辭著重于鍛字煉句,選擇詞語安排句子是典型的消極修辭。積極修辭以具體、形象、鮮明、活潑、生動為標準的修辭活動是積極修辭。修辭格都是積極修辭,平時所說的“修辭”,也是指積極修辭而言的。一、關(guān)于古漢語修辭1、何為修辭?修辭——是運用各22、古人的修辭活動及修辭研究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兩漢時期賦、比、興的討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作《文心雕龍》歷代訓(xùn)詁中的修辭研究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保ā墩撜Z·顏淵》)宋·邢《論語疏》:“訴亦譖也,變其文耳。”2、古人的修辭活動及修辭研究手如柔荑,膚如凝脂。33、學(xué)習(xí)古漢語修辭的目的了解漢語修辭的古今演變情況為閱讀理解文言文掃除障礙父子夫婦不能相保,誠可謂酸鼻。(《漢書·鮑宣傳》)歌臺暖響。(杜牧《阿房宮賦》)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燼殘。(蘇軾《夜燒松明火》)3、學(xué)習(xí)古漢語修辭的目的了解漢語修辭的古今演變情況為閱讀理解4二、古漢語常見修辭方式1、引用借助典籍中的言論、定型的熟語以及傳說故事、歷史事實等來說明自己觀點的修辭方式叫“引用”。①修辭效果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與可信性??墒箖?nèi)容的表達含蓄、典雅。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王勃《滕王閣序》)二、古漢語常見修辭方式1、引用借助典籍中的言論5②引用的分類◎引言

引用不見于書面的熟語,如格言、俗語、諺語、歌謠等。如:遲任有言曰:“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書經(jīng)·盤庚上》)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保ā端?jīng)注·巫山、巫峽》)②引用的分類◎引言引用不見于書面的熟語,如格言6◎引事昔衛(wèi)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jiān)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袁絲變色:自古而恥之。(司馬遷《報任安書》)

利用傳說故事、歷史事實等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如: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陸游《訴衷情》)

◎引文引用見于典籍的書面文字。如:《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狈蜃又^也。(《孟子·梁惠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引事昔衛(wèi)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jiān)見7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蘇軾《赤壁賦》)◎改引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杜甫《飲中八仙歌》)

避賢初罷相,樂圣且銜杯。(《舊唐書·李適之傳》)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82、譬喻用一種事物或情境來比方另一種事物或情境的修辭方式。①修辭效果使表達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使表達通俗、易懂,便于理解(齊宣王)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孟子)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保ā睹献印R桓晉文之事章》)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2、譬喻用一種事物或情境來比方另一種事物或情境的9②譬喻的分類◎明喻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孟子·梁惠王上》)◎暗喻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鴻門宴》)曹公,豺虎也。(《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霸》)◎借喻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蘇軾《赤壁賦》)②譬喻的分類◎明喻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10◎博喻◎較喻◎?qū)τ髦已阅娑谛?,良藥苦口利于病。(《史記·留侯世家》)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餞別詩》)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日出江花紅勝火。(白居易《憶江南》)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蘇軾《百步洪》)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博喻◎較喻◎?qū)τ髦已阅娑谛?,良藥苦口利于?13、代稱借用與該事物有某種關(guān)系的詞語來稱謂該事物的修辭方式。①修辭效果突出事物特征,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增強語言的形象性與幽默感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wù)?,故鄉(xiāng)人號之曰“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故當?!币蛏崞涿?,亦自謂“橐駝”云。(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3、代稱借用與該事物有某種關(guān)系的詞語來稱謂該事物12②代稱的分類◎用該事物的性狀、特征指代該事物◎用泛稱代特稱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孟子·齊桓晉文之事》)乘堅驅(qū)良逐狡兔。(《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乘堅策肥。(《漢書·食貨志》)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后漢書·華佗傳》)但知以聲色、土木淫蠱上心耳。(《青溪寇軌·容齋逸史》)②代稱的分類◎用該事物的性狀、特征指代該事物◎用泛稱代特稱13◎用特稱代泛稱凌陽侯之泛濫兮,忽翱翔之焉薄。(屈原《哀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江淹《別賦》)區(qū)區(qū)之心,愿斷三人頭,竿之藁銜。(《戊午上高宗封事》)◎用工具代本體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史記·鴻門宴》)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用部分代全體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jīng)·王風·采葛》)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用特稱代泛稱凌陽侯之泛濫兮,忽翱翔之焉薄。(屈14◎用具體代抽象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史記·廉藺列傳》)舉賢而受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用人名代事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用地名代人名

豫州今欲何至?(《資治通鑒·漢紀》)◎用官職代人名

驃騎發(fā)跡于祁連。(揚雄《解嘲》)及三閭《橘頌》,情采芬芳。(《文心雕龍·頌贊》)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王勃《滕王閣序》)◎用具體代抽象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154、并提(合敘)把兩件相關(guān)的事情合并在一個句子中表達的修辭方式叫“并提”。①修辭效果句子緊湊

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文辭簡練

耳目聰明。(《后漢書·華佗傳》)耳聰目明。夫種無罪,身死;夫蠡無罪,身亡。4、并提(合敘)把兩件相關(guān)的事情合并在一個句子中16根據(jù)歷史事實辨識并提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孫子為列侯。(《漢書·景帝紀》)齊、楚遣項它、田巴將兵救魏。(《漢書·魏豹傳》)②如何辨識并提根據(jù)詞語的配搭關(guān)系辨識并提脭醲肥厚。(枚乘《七發(fā)》)發(fā)皇耳目。(枚乘《七發(fā)》)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水經(jīng)注·巫山、巫峽》)根據(jù)歷史事實辨識并提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孫子為列175、互文(互文見義、互見)上下文義相互呼應(yīng)、補充的修辭方式叫做“互文”。如: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說》)①修辭效果行文簡約形成對仗賈公彥《儀禮疏》:“凡言互文者,是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雹诨ノ牡姆诸悊尉浠ノ臒熁\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白居易《琵琶行》)5、互文(互文見義、互見)上下文義相互呼應(yīng)、補充18

雙句互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詩》)補加型互文與啟發(fā)型互文君子約言,小人先言。(《禮記·坊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詠懷五百字》)互用同義詞的互文(變文)鄭衛(wèi)之女不充后宮,而駿馬駃騠不實外廄。(《諫逐客書》)時維九月,序?qū)偃?。(王勃《滕王閣序》)爹想祖母,我想娘。(京劇《智取威虎山》)

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xué)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魯迅《紀念劉和珍君》)雙句互文不以物喜,不以己196、倒置(倒文)使句中的詞語顛倒順序的修辭方式。如:野于飲食。(《墨子·非樂上》)①修辭效果新穎別致強調(diào)突出平仄合轍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甫《秋興八首》)諺所謂“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謂矣。(《左傳·昭公十九年》)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江淹《恨賦》)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江淹《別賦》)未嘗不心游目想。(蕭統(tǒng)《文選序》)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韓愈《柳州羅池廟碑》)

6、倒置(倒文)使句中的詞語顛倒順序的修辭方式。207、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話說得含蓄、婉轉(zhuǎn)一些,叫做“委婉”。嚴復(fù)《論世變之亟》:“中國重三綱,而西人首明平等。”又:“中國多忌諱,而西人眾譏評?!庇郑骸爸袊乐t屈,而西人多發(fā)舒。”★避粗俗即陽為病狂,臥便利。(《漢書·玄成傳》)權(quán)起更衣。(《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避忌諱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即宮車晏駕,非大王立,尚誰立哉?(《漢書·灌夫傳》)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觸龍說趙太后》)7、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話說得含蓄、婉轉(zhuǎn)一些,21恐太后之玉體有所郄也。(《觸龍說趙太后》)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孟子·公孫丑》)★避冒犯陛下富于春秋。(《史記·李斯列傳》)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孟浩然《歲暮歸南山》)★交際辭令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使臣下犒執(zhí)事。(《左傳·僖公二十六年》)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恐太后之玉體有所郄也。(《觸龍說趙太后》)228、省略省去某些句子成分的修辭方式叫做“省略”。賦《棠棣》之七章以卒。(《左傳·襄公二十年》)王引之《經(jīng)義述聞》:“卒,卒章也。言賦《棠棣》之七章與卒章也?!洹聼o‘章’字者,蒙上而省?!笔÷灾髡Z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惫唬骸爸^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保ǎ┥淦渥?,()越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左傳·鞍之戰(zhàn)》)應(yīng)侯曰:“鄭人謂玉未理者璞,周人謂鼠未臘者樸,周人懷樸過鄭賈曰:‘欲買樸乎?’鄭賈曰:‘欲之?!ǎ┏銎錁?,()視之,()乃鼠也。()因謝不取?!保ā稇?zhàn)國策·秦策三》)8、省略省去某些句子成分的修辭方式叫做“省略”。23省略賓語、兼語明日,子路行,以()告()。(《論語·子路從而后》)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史記·陳涉起義》)省略述語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觸龍說趙太后》)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

省略“曰”字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省略賓語、兼語明日,子路行,以()告(249、連文潤之以風雨。(《易經(jīng)》)大夫不得造車馬。(《易經(jīng)》)10、藏詞齒在逾立。(《文心雕龍·序志》)君匪從流,臣進逆耳。(《文選序》)陛下隆于友于。(《后漢書·吳弼傳》)《尚書·君陳》:“友于兄弟?!?1、移就寒山一帶傷心碧。(李白《菩薩蠻》)徒酌相思酒。(鮑照《苦雨》詩)怒發(fā)上沖冠。(《史記·廉藺列傳》)《論語》:“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薄蹲髠鳌こ晒四辍罚骸皬纳迫缌??!薄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罚骸爸已阅娑谛小!?、連文潤之以風雨。(《易經(jīng)》)大夫不得造車馬。(《25二十四古代漢語的修辭方式制作闞景忠講授闞景忠二十四制作闞景忠講授闞景忠26一、關(guān)于古漢語修辭1、何為修辭?修辭——是運用各種語文材料、表現(xiàn)手法,恰當?shù)乇憩F(xiàn)說寫者所要表達內(nèi)容的一種活動。消極修辭以明確、通順、平勻、穩(wěn)密為標準的修辭活動是消極修辭。消極修辭著重于鍛字煉句,選擇詞語安排句子是典型的消極修辭。積極修辭以具體、形象、鮮明、活潑、生動為標準的修辭活動是積極修辭。修辭格都是積極修辭,平時所說的“修辭”,也是指積極修辭而言的。一、關(guān)于古漢語修辭1、何為修辭?修辭——是運用各272、古人的修辭活動及修辭研究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兩漢時期賦、比、興的討論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著作《文心雕龍》歷代訓(xùn)詁中的修辭研究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保ā墩撜Z·顏淵》)宋·邢《論語疏》:“訴亦譖也,變其文耳?!?、古人的修辭活動及修辭研究手如柔荑,膚如凝脂。283、學(xué)習(xí)古漢語修辭的目的了解漢語修辭的古今演變情況為閱讀理解文言文掃除障礙父子夫婦不能相保,誠可謂酸鼻。(《漢書·鮑宣傳》)歌臺暖響。(杜牧《阿房宮賦》)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燼殘。(蘇軾《夜燒松明火》)3、學(xué)習(xí)古漢語修辭的目的了解漢語修辭的古今演變情況為閱讀理解29二、古漢語常見修辭方式1、引用借助典籍中的言論、定型的熟語以及傳說故事、歷史事實等來說明自己觀點的修辭方式叫“引用”。①修辭效果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與可信性。可使內(nèi)容的表達含蓄、典雅。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王勃《滕王閣序》)二、古漢語常見修辭方式1、引用借助典籍中的言論30②引用的分類◎引言

引用不見于書面的熟語,如格言、俗語、諺語、歌謠等。如:遲任有言曰:“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保ā稌?jīng)·盤庚上》)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保ā端?jīng)注·巫山、巫峽》)②引用的分類◎引言引用不見于書面的熟語,如格言31◎引事昔衛(wèi)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jiān)見,趙良寒心;同子參乘,袁絲變色:自古而恥之。(司馬遷《報任安書》)

利用傳說故事、歷史事實等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如: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陸游《訴衷情》)

◎引文引用見于典籍的書面文字。如:《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狈蜃又^也。(《孟子·梁惠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引事昔衛(wèi)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商鞅因景監(jiān)見32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蘇軾《赤壁賦》)◎改引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杜甫《飲中八仙歌》)

避賢初罷相,樂圣且銜杯。(《舊唐書·李適之傳》)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332、譬喻用一種事物或情境來比方另一種事物或情境的修辭方式。①修辭效果使表達生動、形象,具體可感使表達通俗、易懂,便于理解(齊宣王)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孟子)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2、譬喻用一種事物或情境來比方另一種事物或情境的34②譬喻的分類◎明喻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孟子·梁惠王上》)◎暗喻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鴻門宴》)曹公,豺虎也。(《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霸》)◎借喻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蘇軾《赤壁賦》)②譬喻的分類◎明喻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35◎博喻◎較喻◎?qū)τ髦已阅娑谛?,良藥苦口利于病。(《史記·留侯世家》)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餞別詩》)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日出江花紅勝火。(白居易《憶江南》)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蘇軾《百步洪》)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博喻◎較喻◎?qū)τ髦已阅娑谛?,良藥苦口利于?63、代稱借用與該事物有某種關(guān)系的詞語來稱謂該事物的修辭方式。①修辭效果突出事物特征,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增強語言的形象性與幽默感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wù)?,故鄉(xiāng)人號之曰“駝”。駝聞之,曰:“甚善,名我故當?!币蛏崞涿?,亦自謂“橐駝”云。(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3、代稱借用與該事物有某種關(guān)系的詞語來稱謂該事物37②代稱的分類◎用該事物的性狀、特征指代該事物◎用泛稱代特稱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孟子·齊桓晉文之事》)乘堅驅(qū)良逐狡兔。(《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乘堅策肥。(《漢書·食貨志》)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后漢書·華佗傳》)但知以聲色、土木淫蠱上心耳。(《青溪寇軌·容齋逸史》)②代稱的分類◎用該事物的性狀、特征指代該事物◎用泛稱代特稱38◎用特稱代泛稱凌陽侯之泛濫兮,忽翱翔之焉薄。(屈原《哀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ń汀秳e賦》)區(qū)區(qū)之心,愿斷三人頭,竿之藁銜。(《戊午上高宗封事》)◎用工具代本體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史記·鴻門宴》)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用部分代全體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jīng)·王風·采葛》)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用特稱代泛稱凌陽侯之泛濫兮,忽翱翔之焉薄。(屈39◎用具體代抽象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史記·廉藺列傳》)舉賢而受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用人名代事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用地名代人名

豫州今欲何至?(《資治通鑒·漢紀》)◎用官職代人名

驃騎發(fā)跡于祁連。(揚雄《解嘲》)及三閭《橘頌》,情采芬芳。(《文心雕龍·頌贊》)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王勃《滕王閣序》)◎用具體代抽象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404、并提(合敘)把兩件相關(guān)的事情合并在一個句子中表達的修辭方式叫“并提”。①修辭效果句子緊湊

夫種、蠡無一罪,身死亡。(《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文辭簡練

耳目聰明。(《后漢書·華佗傳》)耳聰目明。夫種無罪,身死;夫蠡無罪,身亡。4、并提(合敘)把兩件相關(guān)的事情合并在一個句子中41根據(jù)歷史事實辨識并提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孫子為列侯。(《漢書·景帝紀》)齊、楚遣項它、田巴將兵救魏。(《漢書·魏豹傳》)②如何辨識并提根據(jù)詞語的配搭關(guān)系辨識并提脭醲肥厚。(枚乘《七發(fā)》)發(fā)皇耳目。(枚乘《七發(fā)》)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水經(jīng)注·巫山、巫峽》)根據(jù)歷史事實辨識并提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孫子為列425、互文(互文見義、互見)上下文義相互呼應(yīng)、補充的修辭方式叫做“互文”。如: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說》)①修辭效果行文簡約形成對仗賈公彥《儀禮疏》:“凡言互文者,是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雹诨ノ牡姆诸悊尉浠ノ臒熁\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白居易《琵琶行》)5、互文(互文見義、互見)上下文義相互呼應(yīng)、補充43

雙句互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詩》)補加型互文與啟發(fā)型互文君子約言,小人先言。(《禮記·坊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詠懷五百字》)互用同義詞的互文(變文)鄭衛(wèi)之女不充后宮,而駿馬駃騠不實外廄。(《諫逐客書》)時維九月,序?qū)偃?。(王勃《滕王閣序》)爹想祖母,我想娘。(京劇《智取威虎山》)

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lián)軍的懲創(chuàng)學(xué)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魯迅《紀念劉和珍君》)雙句互文不以物喜,不以己446、倒置(倒文)使句中的詞語顛倒順序的修辭方式。如:野于飲食。(《墨子·非樂上》)①修辭效果新穎別致強調(diào)突出平仄合轍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甫《秋興八首》)諺所謂“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謂矣。(《左傳·昭公十九年》)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江淹《恨賦》)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江淹《別賦》)未嘗不心游目想。(蕭統(tǒng)《文選序》)春與猿吟兮,秋鶴與飛,(韓愈《柳州羅池廟碑》)

6、倒置(倒文)使句中的詞語顛倒順序的修辭方式。457、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話說得含蓄、婉轉(zhuǎn)一些,叫做“委婉”。嚴復(fù)《論世變之亟》:“中國重三綱,而西人首明平等。”又:“中國多忌諱,而西人眾譏評。”又:“中國美謙屈,而西人多發(fā)舒?!薄锉艽炙准搓枮椴】瘢P便利。(《漢書·玄成傳》)權(quán)起更衣。(《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避忌諱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即宮車晏駕,非大王立,尚誰立哉?(《漢書·灌夫傳》)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觸龍說趙太后》)7、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話說得含蓄、婉轉(zhuǎn)一些,46恐太后之玉體有所郄也。(《觸龍說趙太后》)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孟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