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腦性癱瘓的預防課件_第1頁
兒童腦性癱瘓的預防課件_第2頁
兒童腦性癱瘓的預防課件_第3頁
兒童腦性癱瘓的預防課件_第4頁
兒童腦性癱瘓的預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童腦性癱瘓的預防兒童腦性癱瘓的預防一、流行病學1、疾病概念腦性癱瘓(cerebralpalsy,CP)是指小兒自出生前到出生后一個月內的發(fā)育期間出現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同時經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語言障礙、癲癇及視覺、聽覺、行為和感知覺等多種障礙。一、流行病學1、疾病概念2、發(fā)病率國外報道在每1000個產下的活嬰中,有2-3例患腦性癱瘓。我國腦癱發(fā)病率大約1.5-5‰。腦癱是造成的肢體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地影響了小兒生長發(fā)育和生活自理,以致影響教育等,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的痛苦和負擔。小兒腦癱一旦確診,其康復治療所需付出的的代價甚高,所需時間亦長,家長的負擔非常大,康復效果也不如其他傷殘。因此做好預防工作,防止腦癱的發(fā)生,是提高人口素質,減輕家庭、社會負擔的根本措施。2、發(fā)病率3、腦癱分型根據肢體障礙性質分型:痙攣型、手足徐動型、共濟失調型、混合型等。根據肢體障礙分型:單肢癱、偏癱、三肢癱、四肢癱、截癱、雙側癱、雙重癱、雙重偏癱。3、腦癱分型(1)痙攣型:最常見,主要病變在椎體束,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肢體被動運動阻力增高,停止在某一點,折刀樣痙攣,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發(fā)生率為60-70%。(2)手足徐動型:主要病變在腦的基底核,肌張力變化不定,在肌張力過低與過高之間波動,運動意愿核運動結果不一致,有不隨意活動,病理反射一般陰性。發(fā)生率25%。(1)痙攣型:最常見,主要病變在椎體束,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3)共濟失調型:主要病變在小腦,表現為平衡功能差,隨意運動協調性差,伴有意向性震顫,運動中表現為低張力性。發(fā)生率5%。(4)混合型:具有上述兩種特點者,常為椎體束和椎體外系或小腦同時受損而引起,也是臨床常見類型。(5)其他型別:較少見。其中弛緩型以低張力為主要表現;強直型以運動阻力明顯增高、鉛管樣強直為特點;震顫型以肌肉出現震顫為主要表現。(3)共濟失調型:主要病變在小腦,表現為平衡功能差,隨意運動4、腦癱分級輕度:生活完全自理中度:生活部分自理重度:生活全部不能自理4、腦癱分級5、伴發(fā)障礙和繼發(fā)障礙伴發(fā)障礙:智力低下70%,語言障礙75%,癲癇30-40%,視聽覺障礙20-30%,感知覺障礙及心理、情緒、行為障礙等。繼發(fā)障礙:四肢關節(jié)的攣縮變形,肩、髖、橈骨小頭脫位、骨質疏松、骨折、變形性頸椎病、頸椎不穩(wěn)定、脊柱側彎等。5、伴發(fā)障礙和繼發(fā)障礙二、致病因素1、產前因素(胎兒發(fā)育期至產前4周出現的致病因素)感染(風疹病毒、弓形蟲、巨細胞病毒)母體缺氧/胎兒血供、氧供不足代謝異常同種免疫,Rh血型不合毒素作用藥物作用胎兒先天發(fā)育不良(小于胎齡兒、發(fā)育障礙)遺傳物質/基因缺陷腦畸形二、致病因素1、產前因素(胎兒發(fā)育期至產前4周出現的致病因素

2、圍產期因素(出生前4周至出生后1周出現的致病因素)早產(發(fā)育末成熟/低出生體重)胎兒宮內窘迫、缺氧胎兒圍產期窒息產傷(顱內出血)分娩時合并癥難產(臀位等)母親吸毒核黃疽/高膽紅素血癥低血糖呼吸窘迫綜合征

2、圍產期因素(出生前4周至出生后1周出現的致病因素)3、產后因素(出生后1個月內出現的致病因素)感染(新生兒腦膜炎、新生兒腦炎)外傷腦血管意外腦腫瘤新生兒驚厥中毒缺氧或低氧低血糖3、產后因素(出生后1個月內出現的致病因素)三、一級預防1、預防感染預防風疹病毒感染:母體在懷孕頭3個月如感染風疹,會傳給胎兒使其患上先天性風疹綜合征,可使大腦受損而致腦癱。故應通過免疫接種預防風疹。預防弓形蟲感染:母體感染弓形蟲后,會傳給胎兒導致發(fā)生先天性弓形蟲病,有可能造成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甚至腦癱。由于弓形蟲是通過貓糞傳播的,故孕婦應避免與貓接觸以隔絕感染途徑。防治新生兒腦膜炎:患細菌性腦膜炎的新生兒中有3/4人會遺留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包括腦癱),一般認為腦膜炎是出生后造成腦癱的主要原因。三、一級預防1、預防感染2、預防早產及低出生體重腦癱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早產兒腦受到缺血缺氧的損害而造成的。胎兒發(fā)育不成熟、腦血管組織先天性脆弱,加上心肺等器官發(fā)育不良而致不適應胎兒生長之需要,這三者聯合作用,會造成胎兒腦血流的生理功能較差。低出生體重兒有時可見腦室周圍出血性梗死灶,尤其鄰近側腦室外角的白質有壞死性病變(白質軟化)。如在未成熟的新生兒中,發(fā)現有腦室周圍白質軟化,最能預示日后會出現腦癱。2、預防早產及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容易夾雜其他危險因素,后遺嚴重的神經系統(tǒng)病變,如新生兒缺氧窒息、新生兒呼吸窒迫綜合征、新生兒腦膜炎、新生兒低血糖、黃疽等均多見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故預防早產及低出生體重是防止腦癱發(fā)生的重要途徑。方法及措施如下:(1)加強孕婦的營養(yǎng);(2)做好圍產期保??;(3)控制早產;(4)對胎兒宮內生長遲緩者(intra-uterinegrowthretardation,IUGR)進行篩檢并采取對策。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容易夾雜其他危險因素,后遺嚴重的神經系統(tǒng)3、預防外傷母體孕期應注意安全,避免跌倒、腹部挫傷等外傷發(fā)生,以免連累胎兒發(fā)生腦血管意外而致腦癱。圍產期預防嬰兒顱腦外傷主要是做好安全分娩。3、預防外傷4、預防顱內出血據統(tǒng)計,腦癱患兒中有28%由顱內出血引起。顱內出血的預防應強調妊娠期、分娩期等影響全身血壓的因素,新生期護理,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及時搶救,避免快速輸液,及時發(fā)現和處理任何可以造成產前、產時及產后缺氧的因素。提高產科技術,防止早產兒出生,是防止新生兒顱內出血的關鍵。4、預防顱內出血5、胎兒宮內窘迫的篩檢和及時處理胎兒宮內窘迫即胎兒在宮內缺氧。不管是在妊娠期發(fā)生或是在分娩期出現,都有可能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tǒng)病變。需早期發(fā)現加以處理。尤其對高危孕婦或有高危分娩情況,如胎兒宮內發(fā)育不良、異常胎心音、胎糞污染羊水、產力不足等,更應嚴密觀察產程、勤聽胎心音??墒褂秒娮犹罕O(jiān)護儀描記胎兒心率及宮縮,如發(fā)現胎兒心率每分鐘少于120次或高于160次,提示有宮內窘迫,即應作必要的產科和復蘇處理,爭取改善母嬰健康情況,以避免或減少胎兒的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5、胎兒宮內窘迫的篩檢和及時處理6、預防圍產期窒息圍產期窒息與腦癱的發(fā)生在統(tǒng)計學上也有顯著的相關。因此,需認真預防,尤其遇有早產、小于胎齡兒、多胎分娩、臍帶脫垂、臍帶纏結、母體嚴重出血、貧血、低血壓、胎兒宮內生長遲緩等,更要提高警惕,事先防范,充分做好復蘇處理的準備。關于評估窒息的情況及其影響,可參考Apgar評分。6、預防圍產期窒息Apgar評分表表現

分數012心率(次/分)無<100>100呼吸無慢而不規(guī)則良好,會哭肌張力軟、松弛四肢稍彎曲能主動活動對鼻導管插入的反應無作怪相狀(表示痛苦)咳嗽、噴嚏膚色青紫、蒼白軀干粉紅,四肢青紫全身粉紅Apgar評分表

分數012心率(次/分)無<100>Apgar評分方法如下:在新生兒出生后1分鐘和5分鐘分別按時評分,并作記錄,滿分為10分,表示狀態(tài)良好;而評分越低,表示新生兒呼吸及神經調控的抑制程度越甚。Apgar評分低,可由于圍產期窒息所呈現的生理體征而致。此外,測定臍帶血pH值也有助于診斷。如臍帶血pH<7.2,表示有圍產期窒息現象存在。Apgar評分方法如下:7、預防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腦癱患兒中有11%在新生兒時期有嚴重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RDS)。由于RDS幾乎都見于早產兒,因此預防早產,糾正胎兒宮內發(fā)育不良等情況,是防范RDS的重要措施,從而也有助于預防腦癱。7、預防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8、安全分娩對胎頭大、肩部寬而通過產道不安全者;對臀位分娩,子宮口擴張不足者;高危產婦產力不足者,更需要密切觀察,及時判斷,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時間,注意產科操作安全,以避免出現導致腦癱的產時因素。8、安全分娩9、做好新生兒醫(yī)療保健應積極防范出現導致腦癱的產后因素。據紐約康復醫(yī)學研究所報告(1977),在導致產后發(fā)生腦癱的諸因素中,感染占47%;外傷(17%);腦血管意外(12%);腫瘤(8%);驚撅51起合并癥(7%);外科手術合并癥(6%);其他(3%)。因此,做好新生兒(尤其早產兒)的醫(yī)療保健工作,對預防腦癱有重要意義。9、做好新生兒醫(yī)療保健90年代早產兒疾病前10位順序為:肺炎、圍產缺氧(窒息,顱內出血,吸入性肺炎)、硬腫癥、黃疽、濕肺綜合征、生活力弱、呼吸窘迫綜合征(RDS)、畸形、敗血癥、呼吸暫停、腹瀉。圍產期缺氧、硬腫癥、黃疽等,30年來均占發(fā)病的40%-43%;黃疽由第5位升至第4位;敗血癥由第6位降至第9位;RDS也降低;感染性疾病由70年代33.6%降至90年代27.13%。各種疾病的病死率則明顯下降,例如,不同出生體重的病死率,90年代比70年代有明顯下降,小于1500g的由48.4%降至22.5%,1500-2000g由36.8%降至5.6%,2000-2500g的由20.6%降至5.5%,大于2500g的由19%降至1.9%。90年代早產兒疾病前10位順序為:早產兒死亡率在遠郊區(qū),70年代為41.8%,90年代為27.6%,近郊區(qū)死亡率由20.11%降至4.2%。以此為例可以說明,重視圍產期保健工作后,早產兒的發(fā)生率下降,尤其是極低出生體重兒減少;同時,就診早病情輕、各種疾病的病死率也顯著下降,基層單位醫(yī)療條件的改善,尤其是農村的基層醫(yī)療條件的改進,創(chuàng)造了就地治療的可能,減少了途中加重病情的危險。所以,預防新生兒窒息、黃疽、感染,以及胎齡小的早產兒十分重要,這是避免腦發(fā)育不全和腦受損造成后遺癥的好辦法。早產兒死亡率在遠郊區(qū),70年代為41.8%,90年代為27.10、做好優(yōu)生優(yōu)育咨詢避免由于遺傳基因問題而致胎兒發(fā)育障礙。在腦癱的發(fā)病原因中,有相當一部分還未明了,是否可能與基因缺陷有關,值得進一步研究。無論如何,開展優(yōu)生優(yōu)育遺傳咨詢,包括婚前咨詢、婚后生育咨詢、孕期咨詢等,按照優(yōu)生優(yōu)育的要求處理婚姻和生育問題,對預防腦癱總是有益的。尤其對近親結婚問題,Rh血型不合者的婚姻和生育問題,以及有患遺傳病傾向者的婚姻與生育問題,都應該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勸告10、做好優(yōu)生優(yōu)育咨詢

四、二級預防腦癱的二級預防主要是對可能發(fā)展為腦癱的高危新生兒進行監(jiān)測、篩查和必要的醫(yī)療護理,以期能預防發(fā)展成腦癱;對出現腦癱的患兒能做到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干預,盡量減輕其功能障礙。我國一些兒童醫(yī)療機構已開展了這項工作,取得了較顯著的成績。四、二級預防腦癱的二級預防主要是對可能發(fā)展為腦癱的高危新生1、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IE)進行定期監(jiān)測和評估廣州兒童醫(yī)院對36例HIE新生兒進行監(jiān)測和早期干預。這些新生兒于分娩時有不同程度窒息。Apgar評分:1分鐘4-7分者33例,CT檢查見腦內有散在的局部的低密度影、顱內出血等。經8個月的早期干預(功能訓練、理療、針灸等)到10個月齡時,用嬰兒運動能力量表(MAI)評估,有8例表現有腦性癱瘓(占22.2%);而在開始時窒息程度及其他病情相似的對照組中,HIE患孩有30例,未作早期干預者,到10月齡時評估,則有18例(占60%)有腦性癱瘓,且程度較干預組重??梢?,對有HIE的新生兒,進行早期干預,可減少和減輕腦性癱瘓的發(fā)生,意義重大。1、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IE)進行定期監(jiān)測和評估廣州兒2、對有不同性質的高危因素的嬰兒進行廣泛監(jiān)測浙江醫(yī)科大學兒童醫(yī)院等,自1994年開始,對圍產期和新生兒期有嚴重窒息或嚴重缺氧等高危情況的患兒進行監(jiān)測,凡有下列其中一項高危因素者均作為監(jiān)測對象。2、對有不同性質的高危因素的嬰兒進行廣泛監(jiān)測浙江醫(yī)科大學兒童高危因素檢測指針嚴重窒息(Apgar評分,5分鐘≤6分)高膽紅素血癥(總膽紅素≥20mg/dL嚴重缺氧(PaO2<40mmHg)低血糖<20mg%嚴重窒息伴缺血缺氧性腦病小于胎齡的嬰兒極低出生體重兒(<1500g)紅細胞增多癥(靜脈血細胞壓積>65%)先天性TORCH感染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等)反復抽搐3次以上(超高熱伴抽搐)高危因素檢測指針嚴重窒息(Apgar評分,5分鐘≤6分)對列入監(jiān)測對象的575例患兒,分別在其6個月和1周歲時進行測量評估,從運動發(fā)育、精神神經發(fā)育、原始反射及肌張力等4個方面進行隨訪觀察,綜合評價其生長發(fā)育情況,對生長發(fā)育遲緩及有發(fā)育異常的可能者,及時對家長給予指導,并以按摩和訓練的方法促進其運動和神經的發(fā)育,對于確診為腦癱的13例患兒及時進行干預治療。對列入監(jiān)測對象的575例患兒,分別在其6個月和1周歲時進行測3、家庭觀察發(fā)育異常的幼兒早期發(fā)現腦癱、早期干預腦癱,應遵循“越早越好”的原則,因為早期干預能夠糾正部分障礙和防止繼發(fā)障礙,越早越能發(fā)揮患兒個體潛在能力,從而有助于腦癱兒在生理上、心理上逐漸恢復正常。早期干預對促進有腦損害的小兒智能發(fā)育更加重要,生后頭2年大腦發(fā)育速度最快,對腦損傷的代償能力(即可塑性)最強,因此早期干預對防治殘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3、家庭觀察發(fā)育異常的幼兒早期發(fā)現腦癱、早期干預腦癱,應

腦癱兒的早期癥狀(1)嬰兒哭聲微弱、短促或持續(xù)哭鬧;(2)吸吮力差,哺乳困難;(3)自發(fā)運動減少;(4)肌張力低下、發(fā)軟,反應遲鈍;(5)痙攣抽搐;(6)原始反射減弱或亢進,原始姿勢消失或延長等。此時應引起小兒父母、哺育者及醫(yī)生的警覺。腦癱兒的早期癥狀(1)嬰兒哭聲微弱、短促或持續(xù)哭鬧;妨礙早期發(fā)育的原因(1)患兒父母對疾病的不敏感;(2)醫(yī)生對某些體征的不認識而延誤診斷;(3)缺乏檢查的方法;(4)缺乏新生兒監(jiān)測網絡等。妨礙早期發(fā)育的原因(1)患兒父母對疾病的不敏感;早期發(fā)現的具體措施是嬰兒出生后就應接受常規(guī)評估,定期檢查直到確診,并應立即介紹到康復機構進行康復治療,或給父母親以指導,以便在家庭中訓練或到社區(qū)中進行康復治療。早期發(fā)現的具體措施是嬰兒出生后就應接受常規(guī)評估,定期檢查直到為要做到以上的早期發(fā)現,必須建立和健全兒童保健網絡。目前全國基層都設立了地段保健網絡,從母親懷孕到嬰兒出生后,新生兒期保健、幼兒期保健、學齡前期保健,以及上學后學校保健都有人負責。這些保健人員都應經過有組織的嚴格的培訓指導,此外,更應強調做好農村婦幼保健工作。為要做到以上的早期發(fā)現,必須建立和健全兒童保健網絡。五、三級預防腦癱三級預防的目標是使輕度和中度的腦癱患兒經過康復治療和服務,改善其功能,擴展其活動空間和領域,提高其生活質量,盡力使其不致發(fā)展為殘障。腦癱的三級預防涉及醫(y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yè)康復和社會康復等諸多方面的措施。五、三級預防腦癱三級預防的目標是使輕度和中度的腦癱患兒經過康1、醫(yī)療康復引導式教育(conductiveeducation):一種有效的綜合式的功能訓練和教育,對矯正姿勢,學習日常生活活動,改善認知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都有積極的作用。醫(yī)療體操:改善運動、步行和轉移體位能力。作業(yè)治療及文娛療法:治療性游戲活動及年長腦癱兒童的工藝治療等對改善手功能、調整身心狀態(tài)有幫助。言語治療:對構音不清、吶吃或失語者應進行耐心的言語訓練。1、醫(yī)療康復矯形器、特殊坐椅、特殊用具的應用:可以幫助矯正畸形,支持肢體功能性體位和姿勢,改善手活動功能及擴展步行等能力。中醫(yī)、針灸、推拿、按摩及中藥治療:可改善運動、言語及其他認知功能。我國已積累了一定經驗。手術:包括矯形手術及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后者用于減輕痙攣,以利于進行日?;顒?。矯形器、特殊坐椅、特殊用具的應用:可以幫助矯正畸形,支持肢體2、教育康復近年來康復的新概念認為,實現教育康復意味著預防殘障,故應把腦癱兒童上學受教育作為腦癱康復中最優(yōu)先的事項來考慮。3、職業(yè)康復根據腦癱青年適宜就業(yè)的范圍,提供職業(yè)咨詢和訓練。近年來,還注意研究對腦癱者未來就業(yè)的表現水平、滿意程度及職業(yè)成就的預測,分析有關影響因素。2、教育康復4、社會康復注意對腦癱者心理-社會素質的訓練,促進其融入社會。長期的觀察研究顯示,腦癱者潛力的發(fā)展和達到滿意的生活質量,不僅取決于肢體能力和智力水平,更取決于其本人一系列的心理一社會素質,因此應重視對腦癱者進行融入社會所必需的心理-社會素質的培養(yǎng)。其中,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在社區(qū)康復中建立起對腦癱者的康復服務和實行能促進其融入社會的各項措施。4、社會康復腦性癱瘓是一種常見的、有代表性和復雜性的殘疾。腦癱的預防是一項跨部門、多學科的工程,從優(yōu)生優(yōu)育、婦幼保健、孕期保健、圍產期保健、產科臨床和護理到新生兒保健、護理等,要多個環(huán)節(jié)互相配合和共同貫徹執(zhí)行。腦癱預防的效果,會隨著上述各有關學科領域的進步而逐步提高。鑒于腦癱的發(fā)生與胎兒的發(fā)育成長的異常有密切關系,而對這些人們還知之不多,尚有待于日后加強對發(fā)育生物學的研究,來闡明導致腦癱病理基礎的發(fā)育學因素,以求對腦癱的預防得到新的突破。腦性癱瘓是一種常見的、有代表性和復雜性的殘疾。腦癱的預防是一復習要點腦癱兒童的三級預防腦癱兒早期癥狀復習要點腦癱兒童的三級預防后面內容直接刪除就行資料可以編輯修改使用資料可以編輯修改使用資料僅供參考,實際情況實際分析后面內容直接刪除就行主要經營:課件設計,文檔制作,網絡軟件設計、圖文設計制作、發(fā)布廣告等秉著以優(yōu)質的服務對待每一位客戶,做到讓客戶滿意!致力于數據挖掘,合同簡歷、論文寫作、PPT設計、計劃書、策劃案、學習課件、各類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網一站式需求主要經營:課件設計,文檔制作,網絡軟件設計、圖文設計制作、發(fā)感謝您的觀看和下載Theusercandemonstrateonaprojectororcomputer,orprintthepresentationandmakeitintoafilmtobeusedinawiderfield感謝您的觀看和下載Theusercandemonstr兒童腦性癱瘓的預防兒童腦性癱瘓的預防一、流行病學1、疾病概念腦性癱瘓(cerebralpalsy,CP)是指小兒自出生前到出生后一個月內的發(fā)育期間出現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綜合征。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同時經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語言障礙、癲癇及視覺、聽覺、行為和感知覺等多種障礙。一、流行病學1、疾病概念2、發(fā)病率國外報道在每1000個產下的活嬰中,有2-3例患腦性癱瘓。我國腦癱發(fā)病率大約1.5-5‰。腦癱是造成的肢體殘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地影響了小兒生長發(fā)育和生活自理,以致影響教育等,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的痛苦和負擔。小兒腦癱一旦確診,其康復治療所需付出的的代價甚高,所需時間亦長,家長的負擔非常大,康復效果也不如其他傷殘。因此做好預防工作,防止腦癱的發(fā)生,是提高人口素質,減輕家庭、社會負擔的根本措施。2、發(fā)病率3、腦癱分型根據肢體障礙性質分型:痙攣型、手足徐動型、共濟失調型、混合型等。根據肢體障礙分型:單肢癱、偏癱、三肢癱、四肢癱、截癱、雙側癱、雙重癱、雙重偏癱。3、腦癱分型(1)痙攣型:最常見,主要病變在椎體束,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肢體被動運動阻力增高,停止在某一點,折刀樣痙攣,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發(fā)生率為60-70%。(2)手足徐動型:主要病變在腦的基底核,肌張力變化不定,在肌張力過低與過高之間波動,運動意愿核運動結果不一致,有不隨意活動,病理反射一般陰性。發(fā)生率25%。(1)痙攣型:最常見,主要病變在椎體束,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3)共濟失調型:主要病變在小腦,表現為平衡功能差,隨意運動協調性差,伴有意向性震顫,運動中表現為低張力性。發(fā)生率5%。(4)混合型:具有上述兩種特點者,常為椎體束和椎體外系或小腦同時受損而引起,也是臨床常見類型。(5)其他型別:較少見。其中弛緩型以低張力為主要表現;強直型以運動阻力明顯增高、鉛管樣強直為特點;震顫型以肌肉出現震顫為主要表現。(3)共濟失調型:主要病變在小腦,表現為平衡功能差,隨意運動4、腦癱分級輕度:生活完全自理中度:生活部分自理重度:生活全部不能自理4、腦癱分級5、伴發(fā)障礙和繼發(fā)障礙伴發(fā)障礙:智力低下70%,語言障礙75%,癲癇30-40%,視聽覺障礙20-30%,感知覺障礙及心理、情緒、行為障礙等。繼發(fā)障礙:四肢關節(jié)的攣縮變形,肩、髖、橈骨小頭脫位、骨質疏松、骨折、變形性頸椎病、頸椎不穩(wěn)定、脊柱側彎等。5、伴發(fā)障礙和繼發(fā)障礙二、致病因素1、產前因素(胎兒發(fā)育期至產前4周出現的致病因素)感染(風疹病毒、弓形蟲、巨細胞病毒)母體缺氧/胎兒血供、氧供不足代謝異常同種免疫,Rh血型不合毒素作用藥物作用胎兒先天發(fā)育不良(小于胎齡兒、發(fā)育障礙)遺傳物質/基因缺陷腦畸形二、致病因素1、產前因素(胎兒發(fā)育期至產前4周出現的致病因素

2、圍產期因素(出生前4周至出生后1周出現的致病因素)早產(發(fā)育末成熟/低出生體重)胎兒宮內窘迫、缺氧胎兒圍產期窒息產傷(顱內出血)分娩時合并癥難產(臀位等)母親吸毒核黃疽/高膽紅素血癥低血糖呼吸窘迫綜合征

2、圍產期因素(出生前4周至出生后1周出現的致病因素)3、產后因素(出生后1個月內出現的致病因素)感染(新生兒腦膜炎、新生兒腦炎)外傷腦血管意外腦腫瘤新生兒驚厥中毒缺氧或低氧低血糖3、產后因素(出生后1個月內出現的致病因素)三、一級預防1、預防感染預防風疹病毒感染:母體在懷孕頭3個月如感染風疹,會傳給胎兒使其患上先天性風疹綜合征,可使大腦受損而致腦癱。故應通過免疫接種預防風疹。預防弓形蟲感染:母體感染弓形蟲后,會傳給胎兒導致發(fā)生先天性弓形蟲病,有可能造成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甚至腦癱。由于弓形蟲是通過貓糞傳播的,故孕婦應避免與貓接觸以隔絕感染途徑。防治新生兒腦膜炎:患細菌性腦膜炎的新生兒中有3/4人會遺留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包括腦癱),一般認為腦膜炎是出生后造成腦癱的主要原因。三、一級預防1、預防感染2、預防早產及低出生體重腦癱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早產兒腦受到缺血缺氧的損害而造成的。胎兒發(fā)育不成熟、腦血管組織先天性脆弱,加上心肺等器官發(fā)育不良而致不適應胎兒生長之需要,這三者聯合作用,會造成胎兒腦血流的生理功能較差。低出生體重兒有時可見腦室周圍出血性梗死灶,尤其鄰近側腦室外角的白質有壞死性病變(白質軟化)。如在未成熟的新生兒中,發(fā)現有腦室周圍白質軟化,最能預示日后會出現腦癱。2、預防早產及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容易夾雜其他危險因素,后遺嚴重的神經系統(tǒng)病變,如新生兒缺氧窒息、新生兒呼吸窒迫綜合征、新生兒腦膜炎、新生兒低血糖、黃疽等均多見于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故預防早產及低出生體重是防止腦癱發(fā)生的重要途徑。方法及措施如下:(1)加強孕婦的營養(yǎng);(2)做好圍產期保?。唬?)控制早產;(4)對胎兒宮內生長遲緩者(intra-uterinegrowthretardation,IUGR)進行篩檢并采取對策。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容易夾雜其他危險因素,后遺嚴重的神經系統(tǒng)3、預防外傷母體孕期應注意安全,避免跌倒、腹部挫傷等外傷發(fā)生,以免連累胎兒發(fā)生腦血管意外而致腦癱。圍產期預防嬰兒顱腦外傷主要是做好安全分娩。3、預防外傷4、預防顱內出血據統(tǒng)計,腦癱患兒中有28%由顱內出血引起。顱內出血的預防應強調妊娠期、分娩期等影響全身血壓的因素,新生期護理,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及時搶救,避免快速輸液,及時發(fā)現和處理任何可以造成產前、產時及產后缺氧的因素。提高產科技術,防止早產兒出生,是防止新生兒顱內出血的關鍵。4、預防顱內出血5、胎兒宮內窘迫的篩檢和及時處理胎兒宮內窘迫即胎兒在宮內缺氧。不管是在妊娠期發(fā)生或是在分娩期出現,都有可能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tǒng)病變。需早期發(fā)現加以處理。尤其對高危孕婦或有高危分娩情況,如胎兒宮內發(fā)育不良、異常胎心音、胎糞污染羊水、產力不足等,更應嚴密觀察產程、勤聽胎心音??墒褂秒娮犹罕O(jiān)護儀描記胎兒心率及宮縮,如發(fā)現胎兒心率每分鐘少于120次或高于160次,提示有宮內窘迫,即應作必要的產科和復蘇處理,爭取改善母嬰健康情況,以避免或減少胎兒的神經系統(tǒng)后遺癥。5、胎兒宮內窘迫的篩檢和及時處理6、預防圍產期窒息圍產期窒息與腦癱的發(fā)生在統(tǒng)計學上也有顯著的相關。因此,需認真預防,尤其遇有早產、小于胎齡兒、多胎分娩、臍帶脫垂、臍帶纏結、母體嚴重出血、貧血、低血壓、胎兒宮內生長遲緩等,更要提高警惕,事先防范,充分做好復蘇處理的準備。關于評估窒息的情況及其影響,可參考Apgar評分。6、預防圍產期窒息Apgar評分表表現

分數012心率(次/分)無<100>100呼吸無慢而不規(guī)則良好,會哭肌張力軟、松弛四肢稍彎曲能主動活動對鼻導管插入的反應無作怪相狀(表示痛苦)咳嗽、噴嚏膚色青紫、蒼白軀干粉紅,四肢青紫全身粉紅Apgar評分表

分數012心率(次/分)無<100>Apgar評分方法如下:在新生兒出生后1分鐘和5分鐘分別按時評分,并作記錄,滿分為10分,表示狀態(tài)良好;而評分越低,表示新生兒呼吸及神經調控的抑制程度越甚。Apgar評分低,可由于圍產期窒息所呈現的生理體征而致。此外,測定臍帶血pH值也有助于診斷。如臍帶血pH<7.2,表示有圍產期窒息現象存在。Apgar評分方法如下:7、預防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腦癱患兒中有11%在新生兒時期有嚴重的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RDS)。由于RDS幾乎都見于早產兒,因此預防早產,糾正胎兒宮內發(fā)育不良等情況,是防范RDS的重要措施,從而也有助于預防腦癱。7、預防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8、安全分娩對胎頭大、肩部寬而通過產道不安全者;對臀位分娩,子宮口擴張不足者;高危產婦產力不足者,更需要密切觀察,及時判斷,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時間,注意產科操作安全,以避免出現導致腦癱的產時因素。8、安全分娩9、做好新生兒醫(yī)療保健應積極防范出現導致腦癱的產后因素。據紐約康復醫(yī)學研究所報告(1977),在導致產后發(fā)生腦癱的諸因素中,感染占47%;外傷(17%);腦血管意外(12%);腫瘤(8%);驚撅51起合并癥(7%);外科手術合并癥(6%);其他(3%)。因此,做好新生兒(尤其早產兒)的醫(yī)療保健工作,對預防腦癱有重要意義。9、做好新生兒醫(yī)療保健90年代早產兒疾病前10位順序為:肺炎、圍產缺氧(窒息,顱內出血,吸入性肺炎)、硬腫癥、黃疽、濕肺綜合征、生活力弱、呼吸窘迫綜合征(RDS)、畸形、敗血癥、呼吸暫停、腹瀉。圍產期缺氧、硬腫癥、黃疽等,30年來均占發(fā)病的40%-43%;黃疽由第5位升至第4位;敗血癥由第6位降至第9位;RDS也降低;感染性疾病由70年代33.6%降至90年代27.13%。各種疾病的病死率則明顯下降,例如,不同出生體重的病死率,90年代比70年代有明顯下降,小于1500g的由48.4%降至22.5%,1500-2000g由36.8%降至5.6%,2000-2500g的由20.6%降至5.5%,大于2500g的由19%降至1.9%。90年代早產兒疾病前10位順序為:早產兒死亡率在遠郊區(qū),70年代為41.8%,90年代為27.6%,近郊區(qū)死亡率由20.11%降至4.2%。以此為例可以說明,重視圍產期保健工作后,早產兒的發(fā)生率下降,尤其是極低出生體重兒減少;同時,就診早病情輕、各種疾病的病死率也顯著下降,基層單位醫(yī)療條件的改善,尤其是農村的基層醫(yī)療條件的改進,創(chuàng)造了就地治療的可能,減少了途中加重病情的危險。所以,預防新生兒窒息、黃疽、感染,以及胎齡小的早產兒十分重要,這是避免腦發(fā)育不全和腦受損造成后遺癥的好辦法。早產兒死亡率在遠郊區(qū),70年代為41.8%,90年代為27.10、做好優(yōu)生優(yōu)育咨詢避免由于遺傳基因問題而致胎兒發(fā)育障礙。在腦癱的發(fā)病原因中,有相當一部分還未明了,是否可能與基因缺陷有關,值得進一步研究。無論如何,開展優(yōu)生優(yōu)育遺傳咨詢,包括婚前咨詢、婚后生育咨詢、孕期咨詢等,按照優(yōu)生優(yōu)育的要求處理婚姻和生育問題,對預防腦癱總是有益的。尤其對近親結婚問題,Rh血型不合者的婚姻和生育問題,以及有患遺傳病傾向者的婚姻與生育問題,都應該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勸告10、做好優(yōu)生優(yōu)育咨詢

四、二級預防腦癱的二級預防主要是對可能發(fā)展為腦癱的高危新生兒進行監(jiān)測、篩查和必要的醫(yī)療護理,以期能預防發(fā)展成腦癱;對出現腦癱的患兒能做到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早期干預,盡量減輕其功能障礙。我國一些兒童醫(yī)療機構已開展了這項工作,取得了較顯著的成績。四、二級預防腦癱的二級預防主要是對可能發(fā)展為腦癱的高危新生1、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IE)進行定期監(jiān)測和評估廣州兒童醫(yī)院對36例HIE新生兒進行監(jiān)測和早期干預。這些新生兒于分娩時有不同程度窒息。Apgar評分:1分鐘4-7分者33例,CT檢查見腦內有散在的局部的低密度影、顱內出血等。經8個月的早期干預(功能訓練、理療、針灸等)到10個月齡時,用嬰兒運動能力量表(MAI)評估,有8例表現有腦性癱瘓(占22.2%);而在開始時窒息程度及其他病情相似的對照組中,HIE患孩有30例,未作早期干預者,到10月齡時評估,則有18例(占60%)有腦性癱瘓,且程度較干預組重??梢姡瑢τ蠬IE的新生兒,進行早期干預,可減少和減輕腦性癱瘓的發(fā)生,意義重大。1、對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IE)進行定期監(jiān)測和評估廣州兒2、對有不同性質的高危因素的嬰兒進行廣泛監(jiān)測浙江醫(yī)科大學兒童醫(yī)院等,自1994年開始,對圍產期和新生兒期有嚴重窒息或嚴重缺氧等高危情況的患兒進行監(jiān)測,凡有下列其中一項高危因素者均作為監(jiān)測對象。2、對有不同性質的高危因素的嬰兒進行廣泛監(jiān)測浙江醫(yī)科大學兒童高危因素檢測指針嚴重窒息(Apgar評分,5分鐘≤6分)高膽紅素血癥(總膽紅素≥20mg/dL嚴重缺氧(PaO2<40mmHg)低血糖<20mg%嚴重窒息伴缺血缺氧性腦病小于胎齡的嬰兒極低出生體重兒(<1500g)紅細胞增多癥(靜脈血細胞壓積>65%)先天性TORCH感染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等)反復抽搐3次以上(超高熱伴抽搐)高危因素檢測指針嚴重窒息(Apgar評分,5分鐘≤6分)對列入監(jiān)測對象的575例患兒,分別在其6個月和1周歲時進行測量評估,從運動發(fā)育、精神神經發(fā)育、原始反射及肌張力等4個方面進行隨訪觀察,綜合評價其生長發(fā)育情況,對生長發(fā)育遲緩及有發(fā)育異常的可能者,及時對家長給予指導,并以按摩和訓練的方法促進其運動和神經的發(fā)育,對于確診為腦癱的13例患兒及時進行干預治療。對列入監(jiān)測對象的575例患兒,分別在其6個月和1周歲時進行測3、家庭觀察發(fā)育異常的幼兒早期發(fā)現腦癱、早期干預腦癱,應遵循“越早越好”的原則,因為早期干預能夠糾正部分障礙和防止繼發(fā)障礙,越早越能發(fā)揮患兒個體潛在能力,從而有助于腦癱兒在生理上、心理上逐漸恢復正常。早期干預對促進有腦損害的小兒智能發(fā)育更加重要,生后頭2年大腦發(fā)育速度最快,對腦損傷的代償能力(即可塑性)最強,因此早期干預對防治殘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3、家庭觀察發(fā)育異常的幼兒早期發(fā)現腦癱、早期干預腦癱,應

腦癱兒的早期癥狀(1)嬰兒哭聲微弱、短促或持續(xù)哭鬧;(2)吸吮力差,哺乳困難;(3)自發(fā)運動減少;(4)肌張力低下、發(fā)軟,反應遲鈍;(5)痙攣抽搐;(6)原始反射減弱或亢進,原始姿勢消失或延長等。此時應引起小兒父母、哺育者及醫(yī)生的警覺。腦癱兒的早期癥狀(1)嬰兒哭聲微弱、短促或持續(xù)哭鬧;妨礙早期發(fā)育的原因(1)患兒父母對疾病的不敏感;(2)醫(yī)生對某些體征的不認識而延誤診斷;(3)缺乏檢查的方法;(4)缺乏新生兒監(jiān)測網絡等。妨礙早期發(fā)育的原因(1)患兒父母對疾病的不敏感;早期發(fā)現的具體措施是嬰兒出生后就應接受常規(guī)評估,定期檢查直到確診,并應立即介紹到康復機構進行康復治療,或給父母親以指導,以便在家庭中訓練或到社區(qū)中進行康復治療。早期發(fā)現的具體措施是嬰兒出生后就應接受常規(guī)評估,定期檢查直到為要做到以上的早期發(fā)現,必須建立和健全兒童保健網絡。目前全國基層都設立了地段保健網絡,從母親懷孕到嬰兒出生后,新生兒期保健、幼兒期保健、學齡前期保健,以及上學后學校保健都有人負責。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