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風向標》2012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第三部分 第二單元 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高考風向標》2012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第三部分 第二單元 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高考風向標》2012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第三部分 第二單元 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高考風向標》2012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第三部分 第二單元 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高考風向標》2012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 第三部分 第二單元 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最新考綱展示最新高考鏈接科學備考定位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xiàn);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現(xiàn)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xiàn)

(2010年·安徽卷·T9) (2010年·福建卷·T31)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2010年·江蘇卷·T20) (2010年·山東卷·T28)

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1.本課內(nèi)容在高考中,既有選擇 題,也有非選擇題,但主要以選擇題形式考查文化的民性、多樣性

2.復習過程中要:①結合不同 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區(qū)域的 文化,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及如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2010年·天津卷·T14)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2010年·浙江卷·T27)(2010年·天津卷·T14)(2010年·江蘇卷·T37)何尊重文化的多樣性。②結合中國與其他國家互辦的“文化年”及文化交流活動、中國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學院等活動深入理解文化交流。③隨著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要正確對待外來文化,這是備考中的重點熱點問題,復習中要格外重 視基礎知識檢索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1.民族節(jié)日,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_________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jié)日,是_________的集中展示,也是________的集中表達。

2.文化遺產(chǎn),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chǎn)不僅對于研究_________的演進具有重道德倫理民族文化人類文明民族情感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xiàn)世界文化的_______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_________。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_____的,又是_____的。

4.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tài)度:既要認同本_______,又要尊重______________,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________________,共同促進_________繁榮進步。 5.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fā)展___________的內(nèi)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xiàn)__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承多樣性文化財富民族世界民族文化其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多樣性人類文明本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繁榮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則。二、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1.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________的過程。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____、____、____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2.文化傳播重要途徑有:________、________、____??傊〉接H朋聚會、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jīng)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為文化傳播的途徑。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文化傳播信息觀念情感商業(yè)貿(mào)易人口遷徙教育

3.傳播媒介,簡稱____。傳媒大體經(jīng)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____等發(fā)展階段。現(xiàn)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wǎng)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為________。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_____________為標志的。________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4.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________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____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________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____,增強中華文化__________。傳媒網(wǎng)絡大眾傳媒印刷媒體的推廣大眾傳媒優(yōu)秀文化優(yōu)秀中華文化使者國際影響力考點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1.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xiàn)

(1)民族節(jié)日。①含義:民族節(jié)日,蘊含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②意義:慶祝民族節(jié)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2)文化遺產(chǎn)。①地位: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②意義:文化遺產(chǎn)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xiàn)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③保護: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以名錄的方式確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并給予保護。

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1)世界性: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guī)律,在實踐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guī)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民族性:各民族間經(jīng)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又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3)關系: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1)正確態(tài)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2)原因:①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fā)展本民族文化的內(nèi)在要求。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xiàn)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3)原則: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4.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有商業(yè)貿(mào)易、人口遷徙、教育。5.現(xiàn)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1)現(xiàn)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大眾傳媒。

(2)大眾傳媒的含義、標志和特點。①含義:現(xiàn)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wǎng)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為大眾傳媒。②標志: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③特點: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具有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6.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1)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意義:古代中華文化曾源源不斷地向外輻射和傳播,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化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外域文化也不斷傳入中國,促進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和進步。

(2)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的現(xiàn)實意義:①有利于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傳播,從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和發(fā)展。②有利于我國吸收其他民族和國家先進的文化成果,從而促進中華文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③有利于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提高我國的文化競爭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④有利于增進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理解和友誼,構建和諧世界。

(3)中外文化交流的態(tài)度、要求:①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yōu)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yōu)秀文明成果。②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拓展深化1.對待文化多樣性應反對兩種錯誤傾向

(1)反對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fā)展好本民族的文化,但這并不意味著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只有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善于發(fā)現(xiàn)并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優(yōu)點,“見賢思齊”,才能更好地發(fā)展本民族的文化。

(2)反對照搬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各種文化的取長補短的過程中發(fā)展本民族文化,并不意味著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盲目照搬,而是在繼承、借鑒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過程中發(fā)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2.文化傳播的方式和途徑與傳媒的手段(教師用書獨有)

(1)文化傳播的方式和途徑是多樣的,傳媒的手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也日益多樣化。無論是文化傳播的方式和途徑還是傳媒的手段都直接影響文化傳播的速度、廣度和深度。

(2)文化傳播的方式和途徑指的是與人們文化傳播相關聯(lián)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傳媒的手段是指媒介所借助的物質技術手段。

(3)任何文化傳播的方式和途徑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文化傳播手段,文化傳播手段的發(fā)展進一步促進了文化傳播。誤區(qū)1:民族節(jié)日與傳統(tǒng)習俗無差別

注意:民族節(jié)日蘊含著一個民族的許多傳統(tǒng)習俗的內(nèi)容,但傳統(tǒng)習俗并不完全通過民族節(jié)日表現(xiàn)出來,它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文化載體來展現(xiàn)。

誤區(qū)2: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文化精粹

注意:文化具有兩面性,既有先進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也有落后、腐朽的文化。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個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本民族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因而應辯證地對待不同時期的民族文化。誤區(qū)3:大眾傳媒的發(fā)展意味著舊傳媒的消失

注意:大眾傳媒的發(fā)展并不意味著舊傳媒的消失。雖然依托現(xiàn)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但舊傳媒并未消失,仍在當今文化傳播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具有傳播渠道多、方式靈活、反饋及時等特點。

【探究1】(2010年江蘇南通二模)2010年2月,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做客《人民日報》“文化論壇”指出,“民族的和世界的,并不對立。不要因為全球化,就要消除我們的民族文化特性;恰恰相反,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特性,才能使之具有世界意義”。這一表述主要是強調()A.民族的就是世界的B.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C.尊重、培育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D.尊重文化多樣性才能繁榮世界文化

[解析]C。由“恰恰相反,保持了民族文化的特性,才能使之具有世界意義?!笨芍狢項符合題意。A項“就是”說法絕對化。B、D兩項與題意不符合。

【探究2】木槿花是韓國國花,象征著大韓民國歷盡磨難而矢志彌堅的民族性格。美國人認為玫瑰是愛情、和平、友誼、勇氣和獻身精神的化身,因而定為國花。俄羅斯選向日葵為國花,表達了俄羅斯人民向往光明、厭惡黑暗的情感。這反映了()

A.文化的繼承性和發(fā)展性

B.文化的多樣性和民族性

C.文化的傳承性和創(chuàng)新

D.文化的穩(wěn)定性與時代性

[解析]B。各國的國花不相同說明文化具有多樣性;同時各國不同的經(jīng)濟、政治、歷史、地理等因素決定了各民族文化間存在著差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綜合而言,材料反映了文化的多樣性和民族性。

【探究3】2010年11月20日,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離開北京,前往俄羅斯訪問并參加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出席俄羅斯“漢語年”閉幕式。近年來,我國與俄羅斯等國家不斷舉辦文化年,促進與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說明中外文化交流體現(xiàn)的道理。(2)分析說明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文化交流。

[解析]解答第(1)問主要從“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角度作答。第(2)問聯(lián)系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則、中外文化交流的要求解答即可。

[答案](1)文化交流體現(xiàn)出世界文化異彩紛呈,交相輝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①要更好地進行文化交流,必須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②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yōu)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yōu)秀文明成果。同時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明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知識點1: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xiàn)

1.2011年春節(jié)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冒著細雨前往革命老區(qū),同干部群眾跳著歡快的獨具客家特色的“節(jié)節(jié)高舞”,喜迎新春。這主要體現(xiàn)了()A.傳統(tǒng)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fā)展B.中華傳統(tǒng)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C.慶祝民族節(jié)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D.傳統(tǒng)習俗是永恒不變的風尚、禮節(jié)和習慣

[解析]C。D項說法絕對,傳統(tǒng)習俗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但也要因時而變。A、B、C三項說法都正確,但材料信息“同干部群眾跳著歡快的獨具客家特色的‘節(jié)節(jié)高舞’,喜迎新春”表明客家人以跳“節(jié)節(jié)高舞”的形式迎接新春,這是表達民族情感的具體表現(xiàn),故選C。

知識點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2.以“兩岸共創(chuàng)中國牛”為主題的“2010廈門國際奔牛節(jié)”4月8日在廈門牛莊開幕。這是海峽兩岸首次在國際公共藝術領域聯(lián)手創(chuàng)作,它不僅讓市民欣賞到了全世界各種藝術形式的“?!保蚕蚴澜缯故玖酥袊毺氐呐N幕?。這說明()A.各國文化都是相同的B.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C.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D.民族文化必須走向世界

知識點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3.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標志設計寓意深刻,設計靈感來源于“火鳳凰”這一概念,這種設計反映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抒發(fā)著中國人民的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喜愛。這說明()

[解析]C。A項說法錯誤,各國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材料信息主要體現(xiàn)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此B、D兩項不符合題意,不選。故選C。A.不同民族文化有著共性和普遍規(guī)律B.不同民族文化的內(nèi)容與形式是一致的C.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同的發(fā)展模式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著相同的包容性

[解析]A。由“不僅抒發(fā)著中國人民的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喜愛”可知,材料強調的是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規(guī)律。B項“一致”說法錯誤。C項“共同的發(fā)展模式”錯誤,違背了文化的多樣性。D項“相同的”說法錯誤。故選A。

知識點4: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

4.明朝以后,東北地區(qū)俗稱“關東”,山東、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人民到關東謀生,對東北的文化變遷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瓣J關東”屬于文化傳播途徑中的()A.商貿(mào)活動C.教育B.人口遷徙D.外出旅游

[解析]B?!瓣J關東”實際上就是其他省份的人民到關東謀生,這是典型的人口遷徙,故B項應選。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

知識點5:現(xiàn)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

5.在現(xiàn)代社會,各種文化傳播方式都有各自的特點。社會生活中最直觀、最常見、最豐富的文化傳播方式是()A.報紙、雜志和電視C.互聯(lián)網(wǎng)和電子讀物B.教育和人口流動D.口語傳播

[解析]D??谡Z是社會生活中最直觀、最常見、最豐富的傳播現(xiàn)象,具有傳播渠道多、方法靈活、意義豐富、反饋及時的特點,故選D。

知識點6: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6.(2010年福建模擬)若請你圍繞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意義寫一篇政治小論文,比較合適的理論視角是()①文化與綜合國力②文化交流:做傳播中華文化③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的發(fā)展④傳統(tǒng)文化是的使者民族的A.①②C.①③B.②③D.②④

[解析]A。本題考查文化與綜合國力、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等知識點,中國文化“走出去”要體現(xiàn)文化交流的要求,①②符合題意。故選A。 化遺產(chǎn)的保護是因為()

1.(2010年安徽卷)截至2009年10月,我國已有昆曲、端午節(jié)等29個項目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躍居世界第一。重視文①文化遺產(chǎn)是維系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②文化遺產(chǎn)是人類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③保護文化遺產(chǎn)④保護文化遺產(chǎn)有利于實有利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現(xiàn)人類文明的趨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B。文化遺產(chǎn)是人類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chǎn)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xiàn)文化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②③正確,④“趨同”錯誤。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①錯誤。故選B。

2.(2010年江蘇卷)近年來,中國民樂在歐洲的主流音樂廳多次上演,為歐洲聽眾帶去了充滿中國韻味的音樂享受,受到了較高的評價。這表明()

A.不同國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國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解析]B。題干表明中國音樂受到歐洲的好評,故B項符合題意。A項材料未涉及。C項表述片面,各國文化既有一致性,又有各自的特色。文化既有通俗的又有高雅的,D項表述不準確。故選B。

3.(2010年浙江卷)150多年來,一些重大發(fā)明,如照明、通信、汽車燈技術,都是在世博會上面世后才逐漸轉化為主流產(chǎn)業(yè)的。從《文化生活》角度看,這是因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傳播與交融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C.文化的交流與借鑒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D.現(xiàn)代大眾傳媒超越時空的強大功能加速了文化傳播

[解析]C。世博會就是文化交流的平臺,一些重大發(fā)明通過“在世博會上面世后才逐漸轉化為主流產(chǎn)業(yè)”表明文化交流與借鑒的作用,故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說法本身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C。 字出版等新的文化產(chǎn)業(yè)。這說明,技術是()①文化創(chuàng)新的不確定因素②促進文化發(fā)展的重要

4.(2010年北京卷)文化是人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隨著網(wǎng)絡和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網(wǎng)絡電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