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會計學1論語選讀復習《<論語>選讀》復習第1頁/共82頁《浙江省新課程學科實施指導意見》中指定的10課必學內(nèi)容10篇講讀課文:《為政以德》、《克己復禮》、《知其不可而為之》、《仁者愛人》、《君子之風》、《周而不比》、《誨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風》、《中庸之道》5篇自讀課文:待賈而沽、求諸已、出辭氣遠鄙倍、學以致其道、敬鬼神而遠之。第2頁/共82頁24.《論語》對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響。請引用《論語》中與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話,然后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保W陽修《朋黨論》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墩撜Z》告訴我們,君子追求義,小人追逐利。這種思想反映在歐陽修的《朋黨論》中,即君子交友與小人交友的本質(zhì)區(qū)別在于對義與利有不同的價值取向。2010浙江高考真題第3頁/共82頁
解答此題有兩個層面,第一是寫出《論語》中與之相仿的句子,得1分。除上面答案中已經(jīng)列舉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外,答“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懷德,小人懷土”的,只要是原文皆可。答題與分是:寫出原文一分,指出相同1分。分析流暢2分。
第4頁/共82頁2011浙江高考真題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23—24題。(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保ā墩撜Z》)
夫圣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nèi)不什數(shù)③;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韓非子》)【注】①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數(shù):不能用十來計算,即不到十個。23.從上面兩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韓非子的為政觀。(1分)
孔子:_______韓非子:_______24.對這兩種為政觀進行簡要評析。(4分)第5頁/共82頁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23—24題。(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
夫圣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nèi)不什數(shù)③;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韓非子》)【注】①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數(shù):不能用十來計算,即不到十個。23.從上面兩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韓非子的為政觀。(1分)
孔子:_______韓非子:_______
23.為政以德(或“以德、禮治國”)以法治國第6頁/共82頁
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23—24題。(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保ā墩撜Z》)
夫圣人之治國,不恃人之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為非也。恃人之為吾善也,境內(nèi)不什數(shù)③;用人不得為非,一國可使齊。為治者用眾而舍寡,故不務德而務法。(《韓非子》)【注】①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數(shù):不能用十來計算,即不到十個。24.對這兩種為政觀進行簡要評析。(4分)24.孔子認為法治雖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韓非子認為能夠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眾人,必須以法治國。兩種觀點各有側(cè)重,各有偏頗,應互相補充。第7頁/共82頁2011浙江樣卷閱讀甲、乙兩則文字,完成23—24題。(7分)
甲
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23.(1)有若建議哀公采取的具體措施是什么(1分)
(2)結(jié)合哀公與有若的對話背景,簡要分析有若的觀點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3分)第8頁/共82頁
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23.(1)有若建議哀公采取的具體措施是什么(1分)
(1)實行減輕賦稅的政策。(1分)第9頁/共82頁
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23.(2)結(jié)合哀公與有若的對話背景,簡要分析有若的觀點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3分)
(2)年成不好時應減輕賦稅,使百姓能夠生存,這樣才對君主有利。有若的觀點體現(xiàn)了儒家在對待君、民關(guān)系上,主張重視民生、體恤百姓以鞏固統(tǒng)治的思想。第10頁/共82頁2011浙江樣卷閱讀甲、乙兩則文字,完成23—24題。(7分)
乙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論語》是他思想的精華,自然也就傳達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不管他要說什么東西,其最終目的就是教人們一定要仁慈,別人打了你的左臉,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臉伸過去,只有這樣才顯得仁慈。
24.上面這段文字對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確,請簡要說明理由。(3分)第11頁/共82頁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墩撜Z》是他思想的精華,自然也就傳達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不管他要說什么東西,其最終目的就是教人們一定要仁慈,別人打了你的左臉,一定要把自己的右臉伸過去,只有這樣才顯得仁慈。
24.上面這段文字對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確,請簡要說明理由。(3分)
24.不正確。儒家認為,仁者愛人,但主張“以直報怨”,而不是以德報怨。第12頁/共82頁2011浙江樣卷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23—24題。(5分)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論語》)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驉廴苏?,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
(《墨子》)
23.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張是什么?(1分)
24.簡析孔子與墨子上述主張的差異。(4分)
第13頁/共82頁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23—24題。(5分)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保ā墩撜Z》)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驉廴苏?,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
(《墨子》)
23.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張是什么?(1分)孔子和墨子都主張以愛待人。
第14頁/共82頁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23—24題。(5分)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保ā墩撜Z》)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
(《墨子》)
24.簡析孔子與墨子上述主張的差異。(4分)
孔子的相愛把孝悌視為根本,主張在此(“尊尊”“親親”)基礎(chǔ)上推己及人;而墨子的兼愛是講求互利的普遍之愛。
第15頁/共82頁層次
教學內(nèi)容
價值目標文字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積累讀懂文章、積累知識文章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鑒賞學習章法、培養(yǎng)能力文化文化傳統(tǒng)的評析和傳承傳承文化、提升思想第16頁/共82頁政治一為政以德二克己復禮三待賈而沽四知其不可而為之學習與教育十學以致其道十一誨人不倦十二高山仰止十三沂水春風修身五仁者愛人六君子之風七求諸己八周而不比九出辭氣遠鄙倍哲學十四中庸之道十五敬鬼神而遠之第17頁/共82頁《〈論語〉選讀》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內(nèi)容《為政以德》:為政以德思想,均貧富含義;《克己復禮》:禮與仁的關(guān)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為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責任感;《仁者愛人》:仁愛的基本含義;《君子之風》:義利觀,君子自我修養(yǎng)的主要內(nèi)容和要求;《周而不比》:人際交往觀;《誨人不倦》:有教無類、啟發(fā)誘導、因材施教的原則、方法及思想價值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高山仰止》:孔子與弟子之間感人的師生關(guān)系;《沂水春風》:師生關(guān)系;社會理想《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第18頁/共82頁《為政以德》--為政以德(德治)思想,均貧富含義
1、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痹唬骸凹雀灰?,又何加焉?”曰:“教之?!?/p>
3、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言,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p>
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p>
5、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根據(jù)上述材料,分點概括孔子的"百姓觀"
1、以德、禮導民2、富而后教3、節(jié)用愛人,使民以時4、反對橫征暴斂5、“足民”、藏富于民第19頁/共82頁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9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p>
2.20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睂y(tǒng)治者的具體要求:正身強調(diào)正身(善)及其效果德政的手段:正身(莊、孝慈)、教民、舉賢
孔子的德治思想:愛民,富民,教民,舉賢,正己。第20頁/共82頁重點問題1、“去食”和“富之”有沒有矛盾?
——沒有矛盾?!叭ナ场笔翘囟ㄕZ境下對“教民”的強調(diào)。2、如何理解“均無貧”的“均”?
——孔子站在統(tǒng)治者的立場上強調(diào)“各得其分”。
孔子所謂的“均無貧”指的是不同等級地位的人各自得到應該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上闡釋的,不同于“平均主義”。3、“政”“德”“刑”“禮”的主要區(qū)別在哪里?
——“政”和“刑”重在制裁懲罰;“德”和“禮”重在鼓勵和熏陶。前者是法治思想,后者是德治思想。第21頁/共82頁14.5南宮適問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狈蜃硬淮稹D蠈m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為什么“羿善射,奡蕩舟”,卻“俱不得其死然”?為什么“禹,稷躬稼”卻有了天下?
前者用武力和權(quán)術(shù)來治理國家,后者用德政來治理國家。通過對比,強調(diào)用武力和權(quán)術(shù)來治理國家不能達到德治的效果。2)孔子根據(jù)什么說南宮適是君子、是尚德之人?
孔子的政治主張:鄙視武力和權(quán)術(shù),崇尚德治。第22頁/共82頁3、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保?2.7)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保?2.19)
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⒊汲?、父父、子子?!薄犊思簭投Y》(12.11)
同是“問政”,孔子的回答卻不相同。1.從這些不同回答中體現(xiàn)出孔子怎樣的治國思想?2.面對同樣的問題,孔子為什么分別作了不同的回答?請說說你的理解。取信于民,為政以德,講究禮節(jié)。
因為“問政”的對象不同。子貢是孔子的學生,尚未入仕參政,需要告訴他立國的必備條件;而季康子是大權(quán)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為政以德”;齊景公是一國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講究禮節(jié)秩序。)第23頁/共82頁第24頁/共82頁二、成語解釋克己復禮:克:克制。儒家指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是可忍,孰不可忍:這個如能容忍,還有什么不能容忍呢?禮崩樂壞:指封建禮教的規(guī)章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名不正,言不順: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反義詞“名正言順”。手足無措:措:安放。手腳不知放到哪兒好。形容舉動慌張,或無法應付。犯上作亂:犯:冒犯。封建統(tǒng)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第25頁/共82頁禮與仁的關(guān)系:
孔子的禮是建立在仁的基礎(chǔ)上的禮,不僅講制度、講規(guī)范,還講帶著仁愛之心去執(zhí)行這些規(guī)范;孔子的仁是禮指導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制度為前提和目的的仁愛,不是無差別的兼愛、博愛?!叭省笔恰岸Y”的內(nèi)核,“禮”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
重點問題第26頁/共82頁孝悌與仁的關(guān)系:“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孔子認為孝悌是仁的根本,一個人只有做到了孝悌,才能真正的做到“仁”,試想一個連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愛的人,又怎么能做到對他人有仁愛之心?孝:孔子認為孝最重要的是孝心,而不僅僅是孝行。也就是所謂的“色難”。
重點問題第27頁/共82頁“君君臣臣”要如何理解?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在講君臣父子關(guān)系時講了兩面,不但對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對君主和父輩也有制約,如“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鬃訌娬{(diào)臣有義務,君也有義務。不像宋儒將君臣義務絕對化。
在孔子看來,“克己復禮”就是要克制自己,復歸于禮,一切照禮的規(guī)定辦事,不但對臣民人子有要求,對君王和父輩也有制約。
重點問題第28頁/共82頁
1
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撫養(yǎng)、送終等等,2是傳統(tǒng)社會的基本道德。從動物學上說,實質(zhì)上是一種"反哺"的行為孔子認為,敬愛、順從為孝。3是仁的根本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也是維系等級關(guān)系、避免犯上作亂、維持政治穩(wěn)定的基本保證。
1、孔子主張為父母守孝三年,但宰我反對,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孔子認為什么是真正的孝?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看待孝道?
四、探究題第29頁/共82頁2、孔子認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边@與現(xiàn)代教育主張張揚和尊重個性有什么矛盾?請你聯(lián)系社會實際,談談看法。
沒有矛盾??鬃拥娜寮依碚撌墙⒃诙Y教的基礎(chǔ)上的??鬃咏虒W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孔子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不符合禮教規(guī)定的,一定不要做。這與現(xiàn)代教育主張的張揚跟尊重個性其實是沒有差別的?,F(xiàn)代教育主張張揚跟尊重個性,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禮教”的基礎(chǔ)上,即法律所規(guī)定的最低限度。比如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有言論自由。但必須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不得侵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的合法利益?!?/p>
孔子的這句話是建立在對整體禮教的遵從下,而現(xiàn)代教育主張的“張揚和尊重個性”是針對個體發(fā)展,二者并無矛盾。第30頁/共82頁第31頁/共82頁《知其不可而為之》
——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責任感社會現(xiàn)實(社會轉(zhuǎn)型,出世和入世)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事例)孔子的精神心態(tài)(循禮衛(wèi)道,力求用世,有責任感,孤獨前行)第32頁/共82頁重要問題1.如何理解“沐浴而朝”和“不敢不告”?“沐浴而朝”說明孔子對這件事的重視?!安桓也桓妗闭f明他對周禮的虔誠,
第33頁/共82頁孔子與那些隱士在處世方式上有何異同?同:憂國憂民異:孔子濟世
(用世)
隱士
避世
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禮衛(wèi)道,是一種替天行道的社會責任感,是建功立業(yè)、名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從政的強烈自信,是道德勇氣,是擔當情懷,具有積極意義,成為后世許多知識分子的楷模。第34頁/共82頁2、如何理解“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反映了追求理想的執(zhí)著精神和犧牲精神。但是從斗爭策略上說還有欠缺。
對這種精神要具體分析。首先,行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動,還是為了正義事業(yè)和崇高理想。為了正義事業(yè)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達到了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主義的光芒照耀著人類精神的大道,對后世的人民(包括知識分子和人民群眾)起著巨大的鼓舞作用和榜樣作用。其次,從斗爭策略說,要重視保存和積蓄力量,不應做無謂的犧牲。第35頁/共82頁
四、探究題(省考試院第一次例卷)
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堅信自己的事業(yè)合于仁道,即使前身不能實現(xiàn),也要給后人樹立一個典范?!安豢伞辈皇强鬃拥腻e,而是天下不容,只是證明天下見識淺,反而顯示孔子的仁人君子的高尚品格。1.對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信念,不少隱者對孔子的行動持否定態(tài)度,連他的弟子也頗有微詞。當他與弟子被困于陳蔡之間沒有糧吃的時候,他曾經(jīng)征求三位弟子對行道的意見和看法。子路持懷疑態(tài)度,認為孔子也許還沒有達到仁、智,子貢肯定孔子之道極大,但因天下不能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鬃訛楹螆猿肿约旱男拍睿磕阍趺纯纯鬃拥倪@種行為?請簡述之。(不超過100字)(6分)第36頁/共82頁“政治”板塊總結(jié)對統(tǒng)治者的要求:為政以德。對一般人的要求:克己復禮??鬃拥恼纹犯瘢褐洳豢啥鵀橹?7頁/共82頁《仁者愛人》□“仁”是修身要務。
泛愛眾而親仁。□“仁”的基本內(nèi)涵。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的具體實踐。
為仁由己:近取譬,泛愛眾,不拘小信。第38頁/共82頁
孔子的“仁”以“孝悌”為根本,以“忠恕”為具體內(nèi)容表現(xiàn)。通過近取譬喻,以己及人,最終實現(xiàn)仁者愛人。第39頁/共82頁重要問題
1.孔子對管仲的評價中體現(xiàn)了他怎樣的“仁愛”觀?
——“仁”的高標準是看對社會的貢獻,不能只講小諒小信。第40頁/共82頁2、孔子的仁愛把孝悌視為根本,主張在“親親”的基礎(chǔ)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愛則主張“兼相愛,交相利”,說“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鬃拥摹叭蕫邸庇^和墨子的“仁愛觀”有何區(qū)別?
孔子的仁愛是以尊尊親親為基礎(chǔ)的有等級差別的愛,墨子的兼愛是取消等級差別的普遍之愛。第41頁/共82頁君子之風
——君子自我修養(yǎng)的主要內(nèi)容和要求;
君子具有安貧樂道的精神。君子修養(yǎng)基本內(nèi)容:志于道,殺身成仁,仁以為己任。君子修養(yǎng)目標:仁者,智者,勇者,樂以忘憂。君子修養(yǎng)必須處理好的關(guān)系:“義”與“利”的關(guān)系。“精神”與“物質(zhì)”的關(guān)系?!百|(zhì)”與“文”的關(guān)系。第42頁/共82頁重要問題孔子說“君子喻于義”,主張見利思義,反對見利忘義,并不反對正當?shù)那罄:髞淼娜寮易呦蛄硪粋€極端,產(chǎn)生了諱言利、排斥利的傾向,如董仲舒就主張“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韓非子則認為君父子之間只有利害關(guān)系,沒有道義關(guān)系。理想的價值觀應該是義利統(tǒng)一觀。1、如何理解“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第43頁/共82頁2、“精神”與“物質(zhì)”的關(guān)系。重要問題7.19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北磉_孔子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忘食、忘憂,說明自己得到的不是物質(zhì)生活的快樂,而是追求真理過程中產(chǎn)生的快樂,是經(jīng)過努力獲得的高尚的快樂。而第三個忘:忘老(“不知老之將至”),更是把這種快樂推向新境界。快樂的本源在于精神家園的固守第44頁/共82頁3、“質(zhì)”與“文”的關(guān)系。
12.8棘子成曰:“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p>
這里是講表里一致的問題。子貢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質(zhì)應當有適當?shù)谋憩F(xiàn)形式,否則,本質(zhì)再好,也無法顯現(xiàn)出來。
文猶質(zhì)也(文質(zhì)兼?zhèn)洌?/p>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p>
重要問題第45頁/共82頁(五)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問題。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蹦闶欠褓澇煽鬃拥挠^點?請聯(lián)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贊成。讀書人既志于學道,而又以惡衣惡食為恥,可見其心仍在名利、物質(zhì),志實未立,故不足與之談道……
不贊成。追求正道和追求好的物質(zhì)生活并不矛盾,現(xiàn)代人在追求正道的同時,有權(quán)也應該提高生活的品質(zhì)……第46頁/共82頁周而不比
——人際交往觀,團結(jié)不勾結(jié)察人之道
明辨君子和小人:考察三所(行為經(jīng)歷興趣),觀過知仁。待人之道
躬自厚(多要求自己),以直(正直恩怨分明)報怨,言人分開。交友之道
直(正直)諒(誠信)多聞,適可而止,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第47頁/共82頁1、孔子說:“仁者愛人”;孔子又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闭埬銖慕挥训慕嵌龋?lián)系現(xiàn)實,談你的理解。(《周而不比》)重要問題
在現(xiàn)實中確實有些人不值得我們?nèi)ァ皭邸保瑢λ啦换诟那椅:ι醮蟮娜艘類和唇^。真正的仁者是“愛憎分明”的:愛人,才能使人們敬佩你,歸順你;憎人,才能使小人敬畏你,遠離你??鬃拥?愛人"并不是不講原則的愛。第48頁/共82頁2、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子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經(jīng)歷),察其所安(習慣),人焉廋(躲)哉人焉廋哉"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結(jié)合以上文段,請說說孔子的交友原則。1、在與人交往中要保持適當?shù)木嚯x,不可過分密切,否則就可能自取其辱。
2、看人從不片面出發(fā),而是詳細考察一個人,作出綜合評價。
3、不能以言舉人,也不能以人廢言,要客觀公正地待人。重要問題第49頁/共82頁
“以德報怨”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了人們向“善”的心理,但是“以德報怨”混淆了是非的判斷標準。如果是小怨,當然可以以德報怨,比如朋友之間的有些小誤會不妨寬容一點,超然一點?!耙灾眻笤埂奔匆宰陨淼墓?、正直來保持人生的效率和尊嚴,以正直的心和磊落的行為來對待別人的怨,這表現(xiàn)了儒家的原則性和寬容心。3、如何理解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老子主張“報怨以德”,孔子卻主張“以直報怨”這是否違反了儒家的忠恕之道?重要問題第50頁/共82頁第51頁/共82頁修身板塊總結(jié)仁者愛人:“仁”是個人的行動準則。君子之風:仁人的精神風貌。周而不比:在人際交往中實踐“仁”。第52頁/共82頁學習教育專題誨人不倦:各種教育教學原則和方法。高山仰止:孔子和弟子之間的師生關(guān)系。沂水春風:課堂實錄,禮樂治國的思想。第53頁/共82頁教育對象上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師風范第54頁/共82頁誨人不倦教育對象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教學案例教師風范有教無類全面發(fā)展因材施教啟發(fā)式教學討論式教學誨人不倦述而不作詩教禮教激勵式教學第55頁/共82頁重要問題1.“性(天性)相近也,習(品行智力)相遠也”和“唯上知(智)與下愚不移”有矛盾嗎?
——“性相近也……”強調(diào)后天因素的作用,重視實踐?!拔ㄉ现睆娬{(diào)先天因素的作用??鬃又匾暋耙虿氖┙獭?,就是基于這樣的認識。2.如何理解其“述而不作”的思想?
——孔子“述而不作”的思想和保守的政治文化思想是相適應的。“述”是整理古代文化典籍,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作”。第56頁/共82頁本課展現(xiàn)孔子的人格之美。第57頁/共82頁高山仰止本課展現(xiàn)孔子的人格之美。1.富有“使命感”。(不忘職責)
“歸與”之嘆2.具有“親切感”。(關(guān)心學生)
對子路:提醒其注意“好勇”。對顏淵:“天喪予(要我命)”之悲痛。對伯牛:“斯疾”(這種?。┲畤@。對子游:莞爾(微笑)3.具有“崇高感”。(學生贊頌)
顏淵嘆圣(彌高)子貢駁武叔(數(shù)仞之高)第58頁/共82頁沂水春風討論話題人物性格第59頁/共82頁沂水春風這是一次課堂實錄。討論話題:禮樂治國。師生表現(xiàn):子路——勇而直,爭強好勝
冉有——謙而容,留有余地
公西華——謙而退,年少知禮謙恭
曾皙——從容灑脫
孔子——循循善誘,平等待人,雍容儒雅。第60頁/共82頁重要問題孔子為什么曽皙的想法深表贊同?1、孔子雖然熱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之嘆。曾點的志向,表明他“知時而不求為政”,這與孔子此時的心情契合。2、曾點描繪了一幅雍容暇豫的盛世氣象,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主張的生動寫照。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理想。三子之志是治國手段曾點之志是最高境界第61頁/共82頁《中庸之道》總體思想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義嗎?第62頁/共82頁《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中庸是一種看待萬物的世界觀、總體思想:承認矛盾,又要調(diào)和矛盾
“中”——恰到好處的把握事物運動的總體規(guī)律;“庸”——有“用”的意思,有“平?!钡囊馑肌V杏沟谋憩F(xiàn)——
A、強調(diào)處事有“度”
B、強調(diào)符合義的原則性——中義C、強調(diào)和為貴,但要以禮節(jié)制——中禮
第63頁/共82頁中庸的精神實質(zhì)——適度和諧平衡就是和而不同和:事物通過變革達到實質(zhì)上的統(tǒng)一或調(diào)諧。同:掩蓋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齊一致。第64頁/共82頁孔子心目中的反中庸形象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宣揚)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毀謗)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固執(zhí))者。”曰:“賜也亦有惡乎?”
“惡徼(剽竊)以為知者,惡不孫(謙讓)以為勇者,惡訐(揭發(fā)別人)以為直者?!弊釉唬骸班l(xiāng)原(不講是非),德之賊(破壞)也?!钡?5頁/共82頁
重要問題
中庸之道就是折中主義嗎?
“中庸”與“和”是通過做事適度在矛盾中求統(tǒng)一。中庸不是無原則地調(diào)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則下尋求矛盾各方的協(xié)調(diào)和諧。不能把中庸等同于折中主義。
折中主義把根本對立的立場、觀點、理論等無原則地調(diào)和在一起。基本特點是或把矛盾的雙方等同起來,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雙方調(diào)和起來不分是非,不要斗爭。第66頁/共82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小人是永恒不變的嗎?
君子與小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永恒不變的,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小人取人長,補己短,不斷進步,就會成為君子。第67頁/共82頁《<論語>選讀》十章節(jié)中孔子思想梳理主題篇目學習內(nèi)容涉及點政治1、為政以德孔子的德政主張德、禮2、克己復禮孔子的禮治主張禮、道、孝悌、仁4、知其不可而為之孔子堅忍不拔的精神禮、入世修身5、仁者愛人孔子的價值(仁愛)觀孝、忠恕、仁、志向6、君子之風道德修養(yǎng)的內(nèi)容和要求(行為觀)義、利,仁、知、勇,文與質(zhì)8、周而不比孔子的交往觀君子、小人,義、利學習
與教育11、誨人不倦孔子的教育觀教學、義、禮12、高山仰止孔子的高尚品德道德、仁13、沂水春風孔子的禮治思想教學、志向、理想哲學14、中庸之道孔子的哲學基礎(chǔ)(處世觀)中庸、義、禮、和第68頁/共82頁一、考查形式1.名句默寫(填空)(2分)2.文本探究(簡答)(5分)3.結(jié)合古文閱讀選擇題(選擇)考查虛詞的選擇題,很有可能挑《論語》中的句子作為例句。第69頁/共82頁1.名句默寫(填空):錯別字2.文本探究(簡答)①審題不清楚,理解、把握不全面、不準確;②不能充分利用題干中的所有信息;③以文解文,沒有分析;④解題思路混亂,答題不規(guī)范;⑤文字表達不通順二、可能存在的問題第70頁/共82頁三、探究題型的復習策略和應對方法1.整理、掌握孔子的幾大思想觀點的核心,如:為政觀、義利觀、交友觀、教育觀、文化觀、禮樂觀、仁愛觀、中庸觀;尤其要認真解讀每課后的相關(guān)知識鏈接的那篇短文,把精要之處加以圈畫或摘錄,弄通弄懂弄透弄熟。2.掌握相關(guān)題型及解題方法。①基礎(chǔ)理解型②對比分析型③分析評價型第71頁/共82頁應對答題規(guī)范:第一步:點出(通過篩選信息,點出孔子觀點或儒家觀點)第二步:摘抄(摘抄題中相關(guān)材料或《論語》課文中的語句)
第三步:分析(與第二步結(jié)合來分析,或要聯(lián)系實際,或作反面評述)
答案結(jié)構(gòu):總-分-總(分總、總分)、并列
第72頁/共82頁課堂演練
例1:閱讀甲、乙兩則文字,完成23—24題。(7分)甲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23.(1)請從上述文字中寫出一個成語。(1分)
(2)孔子對“孝”有什么主張?請簡要分析。(3分)答案:(1)犯上作亂
(2)為長輩效勞,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請長輩享用(點出、摘抄),這些還不是孝的全部。對長輩的孝應發(fā)自內(nèi)心,表現(xiàn)在心中,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愛和悅的容色。(分析)第73頁/共82頁乙24.《二十四孝圖》上有一個“埋兒奉母”的故事。晉代有個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chǎn)分為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養(yǎng)母親,對母極孝。后來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yǎng)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yǎng)母親,就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生,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jié)省糧食好供養(yǎng)母親?!狈蚱匏彀褍鹤颖С?,挖坑要埋。幸好挖出一壇金子來,才免了兒子一死。
上述故事的做法是否符合孔子的“孝道觀”?請簡要分析。(3分)
答案示例:這是關(guān)于“孝”的問題,孔子認為,孝悌就是仁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基礎(chǔ)。(點出)郭巨的孝舉是“愚孝”。殺兒之舉,有違人性,看似大孝,實則殘忍。一則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的人本觀念,二則有違老母愛孫之心,三則會陷老母于不仁。(摘抄、分析)第74頁/共82頁乙
幫助他人,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反觀今日一些現(xiàn)象,令人發(fā)指。陜西一孩子溺水,家長叫來打撈隊,打撈隊卻先與家長談價錢,再談救人。2010年末,福州一八旬老人摔倒路旁,一位好心女子向前攙扶,卻被人“好心”勸阻,等等。現(xiàn)代社會為他人做事就這么難嗎?24、上述現(xiàn)象符合孔子的思想嗎?請簡要說明。(3分)
答案:不符合。孔子強調(diào)忠恕是待人的基本原則,要做一個仁愛之人。(點出)“忠”對人盡心竭力,積極為人,材料中的“打撈隊”只想著自己利益,毫無為人之心;“好心女子”雖有為人之意,卻不盡心、積極,他們這樣的行為既不能盡心對人,更談不上推己及人了,違背了孔子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萊蕪下載貨運從業(yè)資格證模擬考試系統(tǒng)試題
- 單位空調(diào)安裝合同范本
- 刑法中勞務合同范本
- 刊物設計制作合同范本
- 寫好運輸合同范本
- 農(nóng)戶貸款合伙經(jīng)營合同范本
- 企業(yè)重組收購合同范本
- 供熱設備買賣合同范本
- 代理銀行開戶合同范本
- 代服務合同范本
- 銷售人員人才畫像
- 通力電梯KCE電氣系統(tǒng)學習指南
- 整理我的小書桌(課件)小學勞動二年級通用版
- 教學課件-《旅行社業(yè)務》-(中職)
- 第二章 第一節(jié) CT設備基本運行條件
- 森林撫育施工組織設計
- 某道路拓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第一章染整工廠設計
- 上虞市化工、印染企業(yè)名單-企業(yè)負責人信息及聯(lián)系方式
- DL-T 736-2021 農(nóng)村電網(wǎng)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安裝運行規(guī)程
- YS/T 431-2009鋁及鋁合金彩色涂層板、帶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