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學習】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案_第1頁
【知識學習】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案_第2頁
【知識學習】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案_第3頁
【知識學習】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案_第4頁
【知識學習】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作材料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案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課屬于必修III文化發(fā)展歷程的“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這一單元中的第二部分,《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講述了新文化運動思的興起、主要內容及其歷史影響,說明了中國人思想領域的質的飛躍。學習本節(jié)內容要從這一大的歷史趨勢出發(fā),引導學生透過現(xiàn)象把握歷史發(fā)展的本質特征,進而形成正確看待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和方法。要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在政治專題和經(jīng)濟專題相應內容的回顧中形成認識;提高對材料的解讀能力。二、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過程中的基礎知識。(2)理解: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民主與科學的主要含義;(3)理解: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傳播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重大意義。(4)通過對新文化運動興起背景的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政治、經(jīng)濟與思想文化的辯證關系。范文材料工作材料2.過程與方法(1)以歷史人物和重要歷史地名、刊物為話題,組織一些再現(xiàn)歷史情境的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2)對本課的史實可聯(lián)系必修1專題去學習。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中國要富強,必須要提倡民主與科學。在學習中感受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爭中表現(xiàn)出的無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發(f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使命感。三、教學重難點重點:1、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主要內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2、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難點: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四、學情分析雖然學生在初中時已學過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但大多數(shù)學生歷史知識的儲備并不充分,歷史思維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對歷史的領悟力還比較欠缺,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對新文化運動這段歷史還不能形成理性認識。不能夠深刻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并進而分析、探討其對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所以,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理范文材料工作材料解能力,采取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方法進行教學??梢酝ㄟ^提供大量的圖片、文字或視頻等材料,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深化,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思維。五、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談話法,多媒體教學。六、課前準備(一)教師:、搜集有關人物、北京大學的圖片及新文化運動中一些論著的原始材料,制作多媒體。2、設計學案,(二)學生:閱讀教材、課外讀物、互聯(lián)網(wǎng)等與本課相關的歷史圖片、人物傳記、文字資料等,歸納基本內容,提出解決問題初步方案。七、課時安排:1課時八、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北京大學校園景致一組:從清華園到未名湖得出一一,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新文化運動迅速展開之時,正是北大起飛階段)北大紅樓一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建筑;北大圖書館、文化部。新文化運動領軍人物曾經(jīng)在這里執(zhí)教?,F(xiàn)已成為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那么,這場轟轟烈烈的思想文化運動是怎樣興起的呢?范文材料工作材料(二)、新文化運動、背景(1)政治:①辛亥革命失敗,中國社會性質沒有改變;②袁世凱專制獨裁、復辟帝制。(2)經(jīng)濟: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3)思想: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直接原因)。2、興起:(1)興起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2)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階級屬性:前期是資產(chǎn)階級激進派;后期李大釗等轉變具有初步共產(chǎn)主義思想)(3)運動中心:北京大學。(原因:①蔡元培的學術方針,②新文化運動的干將匯集北大)(4)學術方針: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實質是讓新文化占領封建文化的陣地。(5)指導思想:民主和科學。(前期)3、內容基本內容代表人物的主要觀點前期范文材料工作材料三提倡三反對”提倡科學與科學,反對愚昧與專制。⑴陳獨秀:①科學與民主是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兩大因素。②從歷史進化觀點,說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潮流。⑵李大釗:①妄想復辟的人都是國家公敵。②批判尊孔復古就是反復辟。⑶共同:①對專制主義和尊孔復古的思想逆流進行了猛烈批判。②強調人們要用理性和科學的眼光去衡量一切。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⑴陳獨秀:三綱五常完全違反了自由、平等、獨立的原則。⑵魯迅:在《狂人日記》指出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范文材料工作材料⑴胡適: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用白話文取代文言文。⑵陳獨秀:發(fā)表《文學革命論》,建設平易、新鮮、通俗的新文學。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原因: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概況:李大釗:①是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的第一人;②歌頌十月革命: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③宣傳馬克思主義: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4、評價:(1)性質:一場資產(chǎn)階級的反封建的文化啟蒙運動(思想解放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運動。(2)意義:⑴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偉大思想解放運動,形成百家爭鳴局面,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⑵新文化運動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喚起人們對國家政治事務的關心。社團代表性是少年中國會;刊物影響較大《新潮》,《國民》,推動啟蒙運動不斷高漲。⑶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白話文的使用是突出的例子。(以上具體見教材)局限:(犯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的錯誤)范文材料工作材料⑴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把一切中國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也當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⑵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進步的。這種形式主義的偏向,產(chǎn)生了許多消極的影響。(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傳播原因經(jīng)濟政治條件:一戰(zhàn)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工人運動深入發(fā)展。中國是當時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最為尖銳的國家之一。民主革命需要一種先進思想的指導。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思想,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提供了條件,五四運動又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進一步傳播。2、五四運動前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五四運動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第一次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五四運動后:①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李大釗為《新青年》主編《馬克思研究專號》,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范文材料工作材料刊登一批介紹馬克思主義和俄國革命的。②一批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社團出現(xiàn),一批馬克思主義的經(jīng)典著作也被翻譯出版。社團創(chuàng)辦工人補習學校,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勞動界》《勞動者》和《勞動音》。③1919年,李大釗發(fā)表了《再論問題與主義》一文,回擊了胡適的挑戰(zhàn)。④各地舉行五一勞動節(jié)的紀念活動,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⑤陳獨秀、毛澤東、鄧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來等一批先進的中國人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他們開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同革命,并建之了一些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⑥1921年,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工人階級政黨一一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3、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途徑和方式(1)撰寫(2)創(chuàng)辦刊物(3)創(chuàng)辦社團(4)翻譯著作(5)論戰(zhàn)(6)中共早期組織宣傳4、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重大意義(1)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相互促進,促進了人們思想解放和愛國運動的開展。(2)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范文材料工作材料(3)與中國革命相結合,產(chǎn)生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國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締造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4)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相結合,產(chǎn)生了鄧小平理論,為中國特色的現(xiàn)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綜述:鴉片戰(zhàn)爭以前,清朝統(tǒng)治者極力提倡程朱理學,讓人們埋頭讀經(jīng),不問政治,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向西方學習成為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到維新變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學、接受馬克思主義,從學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斷探求強國之路?!铩钐骄浚盒挛幕\動“新”在何處?前期:徹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探究:新文化運動為什么要把斗爭矛頭指向儒家傳統(tǒng)道德?你如何認識“打倒孔家店”這一口號?你認為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傳統(tǒng)文化?⑴原因:儒家思想是封建社會正統(tǒng)思想,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學已經(jīng)成為封建文化的象征。⑵認識:①對于反對袁世凱的封建專制獨裁,有進步意義;②全面否定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⑶對待:對傳統(tǒng)文化應該是批判地接收,在繼承的基礎范文材料工作材料上求得發(fā)展?!铩钐骄浚?9世紀晚期到五四運動前后,哪些階級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國方案?結果怎樣?派別主張抵抗派“師夷長技以制夷”維新派變法改革,實行君主立憲制,發(fā)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亡。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資階共和國,發(fā)展資本主義。激進派提倡民主、科學,實行真正的民主政治?!铩钐骄浚航捌谥袊枷虢缦蛭鞣綄W習的歷程第一階段一一器物階段、時間:從鴉片戰(zhàn)爭到甲午戰(zhàn)爭;范文材料工作材料2、主要內容:主要學習以船堅炮利為中心的西方物質文明,即“器物”變革;3、代表:林則徐、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洋務派(“中體西用”);4、指導思想:“中體西用”5、特點: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封建統(tǒng)治,挽救民族危機,開始“器物”階段。第二階段一一制度階段、時間:從甲午中日戰(zhàn)爭到辛亥革命;2、主要內容:主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變革舊的封建體制;3、代表:康有為、梁啟超(君主立憲政體方案}孫中山(民主共和方案);4、指導思想:由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發(fā)展為“三民主義”;5、特點: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機,但沒范文材料工作材料有對封建文化徹底批判。進入“制度”階段第三階段一一思想文化階段、時間:新文化運動時期;2、主要內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對”,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3、代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4、指導思想:前期是民主和科學,后期是馬克思主義;5、特點:前期徹底否定封建傳統(tǒng),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進入思想的核心階段。但前期存在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的偏向,也沒有與工農(nóng)群眾運動相結合。九、板書設計:(一)、新文化運動(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背景、傳播原因(1)政治:2、五四運動前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2)經(jīng)濟:范文材料工作材料五四運動前(3)思想:五四運動后2、興起:3、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途徑和方式(1)興起標志4、馬克思主義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重大意義(3)運動中心(2)代表人物(4)學術方針(5)指導思想3、內容4、評價:(1)性質(2)意義局限十、教學反思:、材料的運用,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氣氛較活躍,但教師要注意對材料的點評不宜拖長。2、學生能根據(jù)材料自己得出結論,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范文材料工作材料3、本節(jié)課與前后知識有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在以后教學中繼續(xù)滲透。nz*第五章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課前預習學案一、預習目標了解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內容、影響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情況、意義。二、預習內容(一)、新文化運動背景、根本原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2、直接原因:北洋軍閥政府統(tǒng)治時期,袁世凱復辟帝制,掀起尊孔復古逆流3、思想方面:西方啟蒙思想的進一步影響和民主共和觀念的深入人心4、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敗后,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同時袁世凱復辟帝制,實行專權(二)新文化運動興起、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出版,標志新文化運動興起。2、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范文材料工作材料胡適、魯迅。(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1)提倡,反對。(也是口號)(2)提倡,反對。(舊道德:儒家傳統(tǒng)道德)(3)提倡,反對O(4)十月革命后宣傳O(李大釗)(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性質:前期是一場反對的斗爭。作用:動搖了,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得到弘揚,為奠定了思想基礎。范文材料工作材料局限:對存在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片面性。(五)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傳入:李大釗在中華大地上舉起社會主義大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等);2、廣泛傳播:(1)五四運動爆發(fā)促使馬克思主義傳播:919年李大釗為《新青年》出版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撰寫的《》一文,比較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與的“”與“”論戰(zhàn),馬克思主義以其先進性、科學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進分子。(3)1920年5月1日,各地舉行了‘五一勞動節(jié)'的紀念活動,擴大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范文材料工作材料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有計劃地宣傳馬克思主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相結合。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認真研究比較,審慎思考后,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1920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共產(chǎn)主義小組;921年7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成立。三、提出疑惑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點疑惑內容課內探究學案一、學習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背景;識記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和領袖人物;理解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究新文化運動的影響。、過程和方法:通過對新文化運動興起原因的分析,使學生認識繼經(jīng)濟和政治領域近代化之后,思想文化領域也范文材料工作材料迫切地需要近代化。通過對新文化運動兩階段主要內容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運用比較的方法來獲取知識的能力。閱讀新文化運動時期主要代表作品,從作品中深化對新文化運動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對資料的閱讀能力和對文學作品的賞析能力。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了解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歷程,使學生學習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振興中華而不斷追求的奮斗精神,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和社會責任感。從思想的巨大作用來重新審視中國要富強必須提倡民主與科學,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緊迫感。4、教學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5、教學難點: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及全面評價;歸納近代思想演進。二、學習過程(一)歷史背景【探究學習】閱讀教材和下列材料,歸納新文化運動出現(xiàn)的歷史背景材料一;孔子之道,自古常新,與天無極?!試w變更……使數(shù)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總統(tǒng)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為政體雖取革新,而禮俗要當保守。環(huán)球各國,各有所以立國之精神,秉諸先民,蒸為特性。中國服循圣道,自齊家、治國、平天下,無不本于修身。范文材料工作材料袁世凱《大總統(tǒng)祭圣告令》材料二:面對嚴酷的現(xiàn)實,陳獨秀認為,“吾人于共和國體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沒有啟發(fā)“多數(shù)國民之自覺”。他把啟蒙視為“救國之要道”。經(jīng)濟方面:(根本原因)政治方面:思想方面:(直接原因)歸納總結: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及其影響時間發(fā)展階段影響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產(chǎn)生早期維新思想產(chǎn)生(理論不完整、沒有實踐)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初步發(fā)展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政治近代化實踐)“一戰(zhàn)”期間短暫的春天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新舊民主革命的分水嶺)(二)新文化運動概況范文材料工作材料【自主學習】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掌握下列要點。A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B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c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新青年》;D新文化運動的活動基地:北京大學;【探究學習】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蔡元培認為做大學校長不是做官,“我不為名,不為利,為的是改變中國的國民性。我不去整頓誰去呢?”他抱定了整頓和改革北大的宗旨和決心出任北大校長之職。在他的就任演說中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睘榇怂岢隽恕凹嫒莶枷胱杂伞钡闹螌W、治校方針。所以當時的北京大學各種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出現(xiàn)了身著各種服飾的教授,有著西裝的,有蓄辨長袍的……思考: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主要意思是什么?其本質目的何在?北京大學為什么能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活動基地?主要意思:本質目的:主要原因:范文材料工作材料前期的新文化運動、主要內容新文化運動是沿著兩條戰(zhàn)線展開的,一條是思想戰(zhàn)線,一條是文學戰(zhàn)線。兩條戰(zhàn)線交織進行,因而它既是一場思想革命,又是一場文學革命。(1)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探究學習】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1:“孔子者,歷代帝王專制之護符也。憲法者,現(xiàn)代國民自由之證券也。專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當存于憲法?!?李大釗問題:歷代統(tǒng)治者為什么要倡導儒家思想?材料2:觀點一:新文化運動中提出的口號“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觀點二: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盤否定,潑洗澡水不應把孩子一起潑掉。問題:對上述兩種觀點你怎么看?(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展示下列材料:“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范文材料工作材料夜,才從字縫里看出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魯迅《狂人日記》2、對前期新文化運動的評價(1)實質:(2)進步性:【探究學習】近代中國有哪幾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們對封建思想有怎樣的沖擊?(3)局限性:【探究學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在談到前期的新文化運動時,毛澤東同志說:“他們對于現(xiàn)狀,對于歷史,對于外國事物,沒有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所謂的壞就是絕對的壞,所謂的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都好”問題:依據(jù)材料結合所學指出前期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后期的新文化運動、特點:宣傳和介紹馬克思主義;2、代表人物:李大釗(中國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的第一人);3、兩個階段:范文材料工作材料第一階段,主要是介紹俄國的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如《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庶民的勝利》《法俄革命之比較觀》等在中國首倡社會主義。第二階段,主要是在五四運動以后,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如《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咎骄繉W習】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過程中有何特點?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影響?特點:AB影響:三、反思總結、由辛亥革命所喚起的對中國社會的美好希望,同民國初年中國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之間形成一種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導致了巨大的浪潮。新文化運動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進一步發(fā)展。2、談談20世紀初中國出現(xiàn)了哪些進步思想?各有什么影響?3、引導學生歸納為什么先進的中國人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來救中國。以加深對本課內容的理解。四、當堂檢測.魯迅在《狂人日記》中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范文材料工作材料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滿本寫著兩個字“吃人”。從材料中得到的歷史信息是()A.首倡民主與科學B.揭開文學革命的序幕c.用白話文抨擊封建禮教D.宣傳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第一個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的人物是()A.陳獨秀B.李大釗c蔡元培D.胡適.新文化運動的巨大影響體現(xiàn)在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批判②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④對五四運動的發(fā)生起了宣傳動員作用⑤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A.①②④⑤B.②③⑤范文材料工作材料c.①②③④⑤D.①④⑤.如圖是魯迅設計的某大學的?;?。20世紀第二個十年,以該大學為主要中心,曾經(jīng)大力宣傳的思想是()①興民權、設議院②民主共和③民主和科學④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A.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東方雜志》某年2月發(fā)表說:“一年以來,社會主義的思潮在中國可以算得起風起云涌了。報章雜志的上面,東也是研究馬克思主義,西也是討論布爾什維克主義?!痹诋敃r,能夠佐證這種說法的是A.《新青年》出版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 B.《共產(chǎn)黨宣言》誕生c.《青年雜志》更名為《新青年》D.《變法通議》被廣泛傳閱.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會看到的是(范文材料工作材料)A.“民主、科學”成為青年學生的口頭禪B.學校的進步青年熱切盼望下期《新青年》c一些學堂的孔子畫像被涂抹D.一些書報攤上發(fā)現(xiàn)關于馬克思主義的譯本.陳獨秀在《舊思想與國體問題》一文中指出:“要抵制不再發(fā)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穩(wěn)……非先將國民腦子力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干凈不可”。為此而發(fā)起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其主要功績是()A.推翻了封建專制政體.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c推動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動搖了傳統(tǒng)禮教的思想統(tǒng)治地位.1919年6月20日,來中國訪問的杜威在寫給他女兒的信中說:“要使我們國家14歲多的孩子領導人們展開一場大清掃的政治改革運動,并使商人和各行各業(yè)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們的隊伍,那是難以想像的。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在當時的中國之所以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其主要原因是范文材料工作材料A.戊戌變法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B.新文化運動使人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c.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D.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進入了新階段.下列關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傳入中國的時間是五四運動后期B.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c馬克思主義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強大的生命力D.中共歷史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0.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是歷代專制之護符——李大釗材料二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亂”把中國弄成一個制造順民的大工廠一—吳虞材料三那其實是“吃人的禮教”范文材料工作材料——魯迅材料四分明掛了共和招牌,而國會議員居然大聲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迂腐思想布滿國中,所以我們要誠心鞏固共和國體,非將這班反共和的倫理、文學等舊思想,完全洗刷的干干凈凈。否則,不但共和不能進行,就是這塊共和國招牌也是掛不住的?!拗叛龉埠停嘏趴捉?。——陳獨秀請回答:(1)李大釗為什么說“孔子是歷代專制之護符”?魯迅為什么說孔教是“吃人的禮教”?(2)怎樣理解材料二中的“犯上作亂”?“把中國弄成一個制造順民的大工廠”,對民族精神有什么影響?(3)材料四中陳獨秀表明了什么觀點?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激進民主主義者為什么以反孔教為突破口,開展新文化運動?五、課后練習與提高.(10年江蘇卷)“所謂立憲政體,所謂國民政治,果能實現(xiàn)與否,純然以多數(shù)國民能否對于政治,自覺其居于主人的主動的地位為范文材料工作材料唯一根本之條件?!边@反映陳獨秀提倡新文化運動的根本出發(fā)點是A.傳播西方進化論與人性思想B.打擊袁世凱尊孔復古行徑c.抨擊立憲道路號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喚醒民眾覺悟2.【乂乂•皖南八校聯(lián)考】XX年是陳獨秀先生誕辰130周年,安慶市某學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