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與人際適應_第1頁
人際關系與人際適應_第2頁
人際關系與人際適應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際關系與人際適應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良好的人際關系為事業(yè)成敗的關鍵;但是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卻不是件容易的事,俗話說:“處事容易,做人難!”。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好壞,要看人與人之間沖突的多寡而定;沖突越少,人際關系越好,工作適應也較佳;不過人際關系沖突的多少則視個人的溝通方式、溝通技巧、人格特質(zhì),以及待人處世的態(tài)度而定。這其中又涉及到所謂“情緒商數(shù)”(EQ)的概念(Goleman,1995),與心理學家阿德勒(A.Adler)所提到的“社會興趣”觀點。所謂“社會興趣”可界定為個人在處理社會世界和追求更好未來的態(tài)度,而這個態(tài)度卻是最初得自于雙親(尤其是母親)或家庭的關系,經(jīng)由愛與溫暖或其他冷默、緊張的家庭氣氛,而形成親子之間的關系,并藉由與他人互動的機會表現(xiàn)出他對人的一種興趣。親子關系的扭曲,反映在孩子身上的就可發(fā)現(xiàn)人際技能或社會興趣發(fā)展的缺陷;給人的印象,就如同“敵國長大的陌生人”。社會興趣的發(fā)展有助人際技能的發(fā)展、情緒的管理與控制,以及情緒正向的表達;發(fā)展上若有障礙,則易產(chǎn)生自卑、焦慮感,并與人有疏離感,不易建立親密的關系(冷默即可能是一種疏離的表徵),亦會阻礙人際關系的正常發(fā)展,而產(chǎn)生人際之間的沖突。就人際沖突而言,沖突可能從一點意見的不同,到無法解決的相互爭辯,甚至以武力相互攻擊,而致影響團體的和諧、發(fā)展或個人成長的機會。一般人的想法中,沖突就是一種不和諧、意見分歧,誰也不讓誰的混亂現(xiàn)象,因為它會破壞團體的合作與平靜。所以,總以為沖突是有害的、是要避免的,而且要越快結(jié)束越好。殊不知,團體中或人際間的沖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每個人的觀念、知識、所關心的,以及所需要的各不相同,所以我們無權要求每個人都要像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那么相似。更何況身處于復雜的社會中,我們易受許多外在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其差異性自是必然存在的。沖突有負面的影響也有正面的影響。在積極的價值方面而言,它可以帶給團體刺激,甚至提供革新與發(fā)展的機會;它可以使我們振奮、刺激緊張、澄清觀念、強化生產(chǎn)力、促使彼此進一步了解,以及提高尋找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動機與學習意愿。在一個富有正反兩個價值意義的情況下,是否與其忽略它的積極意義不如接受它的消極意義呢?抑或是一方面接受沖突的可能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則積極地開發(fā)沖突的潛在價值呢?有時許多不同的看法與反應常涉及個人對沖突的知覺與認知;然不論如何,沖突對我們而言,重要的是如何去面對它、處理它。有關人際沖突的分類,心理學家曾將之分為三種:一是雙趨沖突;二是趨避沖突;三是雙避沖突。人際間之所以發(fā)生沖突,通常是雙方一起商討事情或解決問題時,遇到下列三種情形:其中一方的利益受到威脅;其中一方的行動與決議遭到對方反對;雙方所持的意見無法獲得一致的協(xié)定。但當我們處在沖突的情境或有人際沖突上的困擾時,則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與方式予以解決:意識到?jīng)_突的存在;有面對沖突的勇氣與決心;雙方進行溝通、交涉;找出問題的癥結(jié)和沖突所在;想出解決的方法及該進行的步驟;付諸實施并檢討其有效性。除了前述所言,人際沖突是造成人際關系惡化的原因之外,不良的人際溝通型態(tài),亦是造成人際適應問題的主因。一般人在人際溝通上會出現(xiàn)四種型態(tài):肯定自己、肯定別人(我好一你也好);肯定自己、否定別人(我站你不好);否定自己、肯定別人(我不站你好);否定自己、否定別人(我不好一你也不好)。溝通型態(tài)可分為被動的、激進的與肯定而明確的等三種。也有人將溝通型態(tài)分成討好型(內(nèi)心深處可能自以為是沒人喜歡的)、責備型(內(nèi)心深處可能反映出寂寞與不成功感)、理性分析型(內(nèi)心深處可能自以為是易受傷害的,或易受攻擊的;只有對的、理想性的對話),以及一致性型(內(nèi)心深處可能認為自己是個有價值感的人,別人也是值得信賴的)。其中以肯定自己、肯定別人、肯定而明確的,以及一致性型態(tài)最有助于人際關系的增進與開展。諮商心理學家柏恩(E.Berne)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套固定與他人溝通或面對其所處的環(huán)境社會之模式,這就是所謂的自我狀態(tài)(egostate),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活態(tài)度。這種生活態(tài)度柏恩認為可能是得自于早年父母及其他重要他人(成人)的行為和態(tài)度,藉由情緒或?qū)π『⒌钠谕c要求等種種方式的表達,而影響(內(nèi)化)成小孩的行為模式,并形成個人一生的生活腳本(lifescripts)。個人在長大以后,其所扮演的角色或行為表現(xiàn),便會按其得自于父母(成人)所給予我們的人生腳本,一步步地去實踐。前述的幾種溝通型態(tài)不僅反映出個人內(nèi)在的心理狀態(tài)(lifeposition)或特質(zhì),也反映出我們是否常以溫暖、真誠、同理、指導、指責(父母型)、理性、邏輯(成人型X害怕、擔心、自謙(兒童型)等三種不同類型的溝通方式與人相處。人際適應上的困難,正顯示出我們溝通上已出現(xiàn)了障礙,或溝通型態(tài)、方式上的僵固與自限,致使有'話不投緣半句多”的情形,而無法與他人繼續(xù)對談下去。我們常發(fā)現(xiàn)許多小朋友很在乎同伴是否“跟他好”,和他“同一國”;求學中的學生亦關心自己的形象,在意別人理不理他,在意是否受到同學歡迎;而成年人,更是渴望從別人那里得到肯定與歸屬感。這些現(xiàn)象都說明了人是多么在乎別人,及受別人影響。當然受歡迎的人,必定是能和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如果人際關系不佳,發(fā)生人際間沖突,因而造成人際適應上的問題,甚至影響到一般社會活動(社會適應)或正常的工作(包含學業(yè)),久而久之,可能變成常被忽略的適應性(adjustment)心理異常患者,屆時就不得不正視人際沖突所衍生后續(xù)問題的嚴重性。當我們在對自己人際沖突原因做反省與分析時,或許前述所謂早年的經(jīng)驗,以及得自于父母的溝通方式,可能即是人際問題的本源,像這樣的觀點,雖不必然是如此,但對于提供我們另類思考的空間,卻相當有其參考價值。為了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化解人際沖突,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提供幾項意見供大家參考:溝通時要坦誠,接納彼此的看法,并積極地傾聽對方所表達的信息;彼此的要求和請求要合情合理;培養(yǎng)幽默感,給予對方適度的贊美;主動地關心對方的成長與幸福;尊重他人的自由與適度地自我肯定表達。如果已經(jīng)為人際關所困擾,其改善的做法亦可有如下數(shù)點:?認知改變與重建:改變是過程而不是奇跡,不要建立在'別人應該知道我的意思”之錯誤假設上來與人溝通。?行為改變與嘗試:改變目前一成不變的行為方式;不要劃地自限,自筑圍墻,把自己圍起來,或高筑圍墻與人溝通??蓢L試新的做法與表達,或有不同的效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