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各種常見疾病_第1頁
鳥類各種常見疾病_第2頁
鳥類各種常見疾病_第3頁
鳥類各種常見疾病_第4頁
鳥類各種常見疾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鳥類各種常見疾病,癥狀,傳播,預防,治療及用藥方法

一、衣原體病

衣原體病是一種能由禽類傳染給人的疾病,又稱鳥疫、鸚鵡熱。病原:病原為鸚鵡熱衣原體。衣原體對高溫的抵抗力不強,55℃經5分鐘、37℃經48小時即被滅活。日光照射下最多存活6天,在水中最多存活17天。本衣原體對酸和堿的敏感性較低,但易被季銨化合物和脂溶劑等滅活。一般消毒藥如氯化芐烷銨碘酊溶液、70%灑精、3%過氧化氫可在數(shù)分鐘內破壞其感染性。本病原對煤酚類化合物和石灰具有抵抗力。

流行病學:鸚鵡熱衣原體對各種鳥均有致病性,鸚鵡、鴿子最具有易感性。病鳥和帶菌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本病可由污染的塵埃和散在空氣中的液滴經呼吸道或眼結膜感染,螨等吸血昆蟲也可傳染。由于人也可被傳染,因此要注意自身的保護。

癥狀:由于衣原體毒力強弱不同,病鳥的臨床表現(xiàn)也不一樣。鸚鵡、鴿子等可呈顯性感染。患病鸚鵡精神委頓,不食,眼和鼻有膿性分泌物,拉稀,后期脫水、消瘦。幼齡鸚鵡常歸于死亡。成年鸚鵡可康復,但長期帶菌。病鴿精神不安,眼和鼻有分泌物,厭食,拉稀,成鴿多數(shù)可康復而成為帶菌者。

防治:要控制傳染源。引進的新鳥先要了解當?shù)厥欠裼幸略w病存在,有條件的可做血清學檢查。隔離觀察2周后方可入群。病鳥糞便、墊料、羽毛要認真處理,籠具應嚴格消毒,消滅吸血昆蟲,嚴防此病傳播。可用四環(huán)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紅霉素)治療,氯霉素有毒性,不能用。治療量為每千克飼料加2~4克。這對隱性感染者效果不大。治療應在嚴格的隔離條件下進行,數(shù)量少時應考慮淘汰病鳥。

二、新城疫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性疾病。特征為呼吸困難,下痢,神經機能紊亂,粘膜和漿膜出血。

病原:該病由副粘液病毒屬的病毒引起。此病毒對消毒藥、日光及高溫的抵抗力不強。2%的燒堿、1%~2%的甲醛、1%~2%的來蘇爾等消毒劑均可于20分鐘內將其殺死。在夏季,陽光直曬下約半小時死亡。加熱至70℃經2分鐘死亡。在舍內,30℃~32℃能存活3周至1個月。

流行病學:家禽易感此病,野生鳥和觀賞鳥也易感染此病。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鳥,經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被病毒污染的飼料、飲水、用具都能傳染。除經口傳染外,帶毒的飛沫、塵??蛇M入呼吸道而傳染。病毒也可以經過眼結膜、泄殖腔和皮膚進入鳥體內。

癥狀:自然感染的潛伏期為3~5天。根據臨床表現(xiàn)和病程的長短,可分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種類型。最急性型:突然發(fā)病,常無特征癥狀而迅速死亡,多見于流行初期的幼鳥。急性型,病鳥食欲減退,垂頭縮頸,翅滂下垂,狀似昏睡,咳嗽,呼吸困難,有粘液性鼻漏,常伸頭,張口呼吸,鳴叫異常,口角流出多量粘液,糞便稀薄,呈黃綠色或黃白色。有的病鳥還出現(xiàn)神經癥狀。死亡率極高。慢性型,初期癥狀與急性型相似,不久后逐漸減輕,但同時出現(xiàn)神經癥狀,站立不穩(wěn),頭頸向一側扭轉,動作失調,反復發(fā)作,最終癱瘓,病死率低。

防治:嚴格飼料管理,保證供給全價飼料。新買入的鳥必須隔離觀察2周。

病鳥用過的籠具、用具、水罐和食罐要徹底清洗、消毒。發(fā)病鳥要與其他健康鳥隔離治療,認真處理死鳥。

預防的最好方法是免疫接種。飼料中適量加入些抗生素、維生素A等,避免繼發(fā)感染其他疾病。飼喂籠養(yǎng)鳥繁殖預混料和“鳥樂”4號也有一定的效果。

三、法氏囊病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腹瀉、寒顫、極度虛弱、法氏囊和腎臟病變。病原:本病病毒為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屬于呼腸孤病毒科。該病毒的抵抗力很強,在60℃經90分鐘仍不能滅活,在-20℃可生存3年之久,在pH值12的強堿環(huán)境中保持30℃以上1小時方能殺死。在紫外線及日光下有耐受力,從病鳥籠內清除的糞便、飼料、飲水等,經過52天仍保持傳染力。舍內螨、蚊、小甲蟲等能帶毒傳播。首推的消毒藥為甲醛,其次為人醫(yī)用氯胺丁等,此外毒菌凈、新潔爾滅等也有一定效力。

流行病學:幼齡鳥易感染。傳播方式包括直接接觸和通過飼料、飲水、墊料、糞便、塵土、籠具、人員衣物等間接傳播。這種病毒不僅能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還能通過鳥卵進行傳染,某些昆蟲也能帶毒傳播。癥狀:潛伏期很短,最初發(fā)現(xiàn)有些鳥有啄自己不良信息的現(xiàn)象,接著病鳥羽毛蓬松,采食量減少,畏寒,精神萎靡,縮頭,閉眼,不愿走動,伏地昏睡,排泄白色和水樣稀糞,個別糞便帶血,眼窩凹陷,脫水,最后衰弱死亡。

防治:本病尚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注射雞傳染性法氏囊炎高免血清,每只0.4毫升肌注,注射一次即可。

注射抗傳染性法氏囊炎高免卵黃,每只5毫升。

對幼鳥加強護理,寒冷季節(jié)要保溫,飼料中適當增加多種維生素。飲水中可加4%~5%的葡萄糖,以補充熱能,改善體質。

四、馬立克病

馬立克病又稱傳染性腫瘤病。病鳥的外周神經、內臟器官、性腺、眼球紅膜、肌肉及皮膚發(fā)生淋巴細胞浸潤和形成腫瘤病灶,最終因受害器官功能障礙而死亡。

病原:馬立克病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群的B亞群病毒。馬立克病病毒對剛出殼的幼鳥有明顯的致病力。該病毒對低溫的抵抗力較強,在-16℃時可存活210天。它對熱的抵抗力較低,22℃~25℃可保存48小時,37℃時保存18小時,60℃時10分鐘即全部死亡。常用消毒藥對其有一定作用。

流行病學:本病主要感染禽類,哺乳動物不會被感染。有囊膜的完全病毒自病鳥羽囊內排出,隨皮屑、羽毛上的灰塵及脫落羽毛散播,飛揚在空氣中,主要由呼吸道侵入其他鳥體內,也能伴隨飼料、飲水由消化道入侵體內。病鳥的糞便和口鼻分泌物也具有一定的傳染力。

癥狀:根據病變發(fā)生的主要部位與癥狀,本病可分為3種類型:神經型、內臟型、眼型,有時也可混合發(fā)生。神經型:主要侵害外周神經,最常侵害坐骨神經,常見一側較輕一側較重,剛發(fā)生時不完全麻痹,步態(tài)不穩(wěn),以后完全麻痹,不能行走,蹲伏在地,一只腿伸向前方,另一只腿伸向后方,成為一種特征性姿態(tài),;臂神經受侵害時,則被侵側翅膀下垂;當支配頸部肌肉的神經受侵害時,病鳥發(fā)生頭下垂或頭頸歪斜現(xiàn)象。內臟型:常侵害幼鳥,死亡率高,鳥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委頓,不吃食,病程較短,常突然死亡。眼型:發(fā)生于一眼或兩眼,喪失視力。

防治:本病無特效藥物治療,預防接種疫苗為上策。

平時籠具要嚴格清掃與消毒,有幼鳥的籠具必須遠離其他年齡的成鳥。飼料中適量加些維生素,防止感染其他疾病。

五、禽痘

禽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通常分為皮膚型和粘膜型兩類。

病原:禽痘的病原為禽痘病毒,最少有4種病毒型。禽痘病毒對外界是環(huán)境的抵抗力相當強。在上皮細胞屑中的病毒,雖然完全干燥和被直射日光作用許多星期,還不致被殺死;加熱至60℃需經3小時才被殺死,在-15℃以下的環(huán)境中可保持活力多年。1%的火堿、1%的醋酸或0.1%的升汞可于5分鐘內殺死此病毒。

流行病學:多種野生禽類較易感染,鳥類如金絲雀、麻雀、燕雀、鴿、椋鳥也常發(fā)生痘疹。發(fā)病季節(jié)主要是夏季和秋季,此時發(fā)病的絕大多數(shù)為皮膚型。冬季發(fā)病的較少,常為粘膜型。禽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病禽落下的皮屑、糞便以及隨噴嚏和咳嗽等排出的排出物中。上述污物到達健禽皮膚和粘膜的缺損中時,可引起發(fā)病。另外,吸血蟲有傳播此病的作用,蚊的帶毒時間可達10~30天。癥狀:禽痘的潛伏期為4~8天,通常分為皮膚型、粘膜型、混合型,偶有敗血型。

皮膚型:以頭部皮膚多發(fā),有時見于腿、腳、泄殖腔和翅內側,形成一種特殊的痘疹。起初出現(xiàn)麩皮樣覆蓋物,斷而形成灰白色小結,很快增大,略發(fā)黃,相互融合,最后變?yōu)樽睾谏火?,?0~30天脫落。一般無全身癥狀。

粘膜型:也稱白喉型,病鳥起初流鼻液,有的流淚,2~3天后在口腔和咽喉粘膜上出現(xiàn)灰黃色小斑點,很快擴展,形成假膜,如用鑷子撕去,則露出潰瘍灶,全身癥狀明顯,采食與呼吸發(fā)生障礙。

混合型:皮膚和粘膜均被侵害。敗血型:少見。

防治:皮膚型鳥如患部破潰,可涂以紫藥水。白喉型如咽喉假膜較厚,可用2%硼酸溶液洗凈,再滴一二滴5%的氯霉素眼藥水。

除局部治療外,每千克飼料加土霉素2克,連用5~7天,防止繼發(fā)感染。.

新購入的鳥,要經過隔離觀察2周,發(fā)現(xiàn)無異常情況后再合群。

此病可用雞痘疫苗預防。

六、腫眼病

在夏季,尤其是溫度高于30℃時,牡丹鸚鵡最易出現(xiàn)腫眼病。有些人不明病因,隨便喂消炎藥和涂軟膏類藥物,不但不見好轉,反而貽誤病情,造成90%以上的鳥死亡。

腫眼病和一般鳥眼發(fā)炎、外傷紅腫不同,初發(fā)現(xiàn)眼病時,鳥體內患病已有10天左右,如果解剖鳥體,體內器官——肝、腸或其他部位已有出血點,發(fā)生了霉爛現(xiàn)象。再看眼,眼里含有淚水,身體明顯消瘦,乍毛,厭食,還有的鳥出現(xiàn)拉稀現(xiàn)象,糞便形狀是中間為綠色的條狀,周邊為水樣。此病由鳥衣原體病毒所致。鳥衣原體病毒還可導致鳥喘粗氣,肺部有濕啰音,性情急躁,伏窩時出現(xiàn)啄羽和咬死小鳥現(xiàn)象。遇到這種情況,馬上要將病鳥隔離,對病鳥和其他鳥都要進行消毒。一般的藥對本病沒有治療效果,如眼藥水、眼藥膏等,不但治不好病,反而起反作用,造成病情加重,眼會進一步腫脹并封起來。封起來后嚴重者失明,稍輕的眼皮帶肉瘤或有白黃色分泌物。以前對其病因已知,但對治療方法掌握甚少,經過幾年研究,北京野生動物保護中心研制出膠囊6號、膠囊7號,對治療此病效果顯著。

凡發(fā)現(xiàn)腫眼者,室內、籠具等都要消毒,防止傳染。七、傳染性呼吸道疾病

鳥的傳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有: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鼻炎、傳染性敗血霉形體病和曲霉菌病。

(1)傳染性喉氣管炎

該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難,咳出含有血液的滲出物。

病原: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是皰疹病毒科的一個成員。本病毒的抵抗力很弱,55℃只能存活10~15分鐘,37℃存活22~24小時,但在13~23℃條件下能存活10天,低溫凍干后在冰箱中可存活10年。本病毒對一般消毒劑都敏感,如3%來蘇爾或1%苛性鈉溶液1分鐘即可殺滅之。流行病學:本病主要侵害家禽,但野生鳥,如野雞、孔雀等也可感染。被病毒污染的墊料、飲水、飼料、用具、籠具可成為傳播媒介。舍內養(yǎng)鳥過多,通風不良,維生素缺乏,寄生蟲感染,都可誘發(fā)和促使本病發(fā)生。

癥狀:病鳥表現(xiàn)精神委頓,食欲不振,頭低垂或向旁彎曲,眼睛和鼻孔中聚有少量分泌物,張口呼吸,喘氣,間或噴出帶血的粘液或凝固的血液。由于有過量的滲出物和血液在咽喉、氣管積聚,常使鳥窒息死亡。

防治: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但一旦產生了免疫力,病鳥即能迅速恢復??稍囉谜聊X水肌注,緩解呼吸困難。對病鳥要加強護理,注意保暖、通風,飼料中適當加一些不良信息素,酌用土霉素、氯霉素等控制繼發(fā)感染。也可接種疫苗。

(2)傳染性支氣管炎

主要特征為咳嗽、打噴嚏和氣管發(fā)出啰音。

病原: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屬于冠狀病毒屬的一個代表種。大部分病毒在56℃條件下15分鐘即可死亡,20~30℃經2月死亡,4℃下可存活142天。對氣管中的病毒,用1%的石炭酸、1%來蘇爾、0.1%高錳酸鉀、70%酒精等,在3分鐘內即可將其殺死。

流行病學:本病的主要傳播方式是病鳥從呼吸道排出病毒,經空氣飛沫傳染給易感鳥,此外可通過被污染的飼料、飲水、籠具等經消化道傳染。過熱、嚴寒、擁擠、通風不好及維生素、礦物質供應不足均可促使本病發(fā)生。

癥狀:常表現(xiàn)為伸頸、張口呼吸,打噴嚏,呼吸時發(fā)出特殊叫聲,夜間最明顯。隨著病情發(fā)展,病鳥全身衰弱,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羽毛松亂,昏睡,翅下垂,鼻竇腫脹,流粘性鼻液,眼淚多,逐漸消瘦。一般不出現(xiàn)下痢。防治:各種藥物對于本病均無直接療效,但應當用氯霉素、土霉素、復方泰樂菌素等防止繼發(fā)感染,連用3~5天。對病鳥加強護理,主要搞好保溫和衛(wèi)生工作,保持空氣新鮮,飼料中適當增加維生素??蛇M行免疫接種。

(3)傳染性鼻炎

由嗜血桿菌引起的鳥的急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主要特征為鼻腔與鼻竇發(fā)炎、流鼻涕,臉部腫脹,打噴嚏。

病原:本病病原為嗜血桿菌,是革蘭氏陽性小球菌。桿菌對外界的抵抗力很弱,在22℃的條件下只能存活4天,在45℃下6分鐘死亡。一般消毒藥及陽光、干燥環(huán)境都能很快將其殺死。

流行病學:病鳥及隱性帶菌鳥是傳染源,其傳播途徑主要由飛沫及塵埃經呼吸道傳染,但也可通過污染的飼料、飲水經消化道傳染,麻雀也能成為傳播媒介。悶熱、寒冷潮濕、缺乏維生素A、寄生蟲侵襲也能促使發(fā)病。本病多發(fā)生冬、秋兩季。

癥狀:自然感染的潛伏期一般為1~3天,也有長達2周的。典型癥狀為:初期流稀薄鼻液,逐漸濃稠,變干后成為淡黃色鼻痂,附著于鼻孔內外,使呼吸不暢,病鳥常搖頭或以爪搔鼻部,眼結膜發(fā)炎,流淚,繼面出現(xiàn)本病的特征性癥狀,即眼皮及其周圍面部腫脹。病鳥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體重減輕,有的有腹瀉癥狀。

防治:根據具體情況可選用鏈霉素、磺胺類藥物、土霉素及復方泰樂菌素等治療。鏈霉素應作為首選藥物,每千克飲水加100萬單位。幼鳥慎用?;前奉愃幬锍S没前粪邕蚧驈头叫轮Z明,每千克飼料加磺胺噻唑5克,或復方新諾明1克,連用5天。土霉素對本病與慢性呼吸道疾病均有中等療效,每千克飼料加2克,連用5~7天。復方泰樂菌素療效較好,對防治慢性呼吸道病的作用勝于本病,安全性好,每千克飲水加2克,連用5天。此外還可選用強力霉素、紅霉素等藥物。療程結束后1個月內,每7~10天再用藥1~2天,預防復發(fā)。

(4)傳染性敗血霉形體病本病又稱慢性呼吸道病。

病原:病原禽敗血霉形體對外界環(huán)境抵抗力不強,離體后迅速失去活力,一般消毒藥均能迅速殺死本霉形體。但對新霉素、多粘菌素、磺胺類藥等有抵抗力,對鏈霉素、四環(huán)素、氯霉素和復方泰樂菌素敏感。

流行病學:本病可經過接觸傳染,也可由塵埃和飛沫傳染。此外,經由蛋的傳染是促使本病代代相傳的主要原因。寄生蟲病、長途運輸、衛(wèi)生不良、通風不好、飼料變質等皆可誘發(fā)本病。此病以冬季流行最為嚴重。

癥狀:潛伏期10~21天,病程很長。病主要呈慢性經過,典型癥狀主要發(fā)生于幼齡鳥,若無并發(fā)癥,則先是上呼吸道發(fā)炎,繼而出現(xiàn)漿液性、粘液性鼻漏,表現(xiàn)為鼻竇結膜炎和氣管炎。隨著病程發(fā)展則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炎癥蔓延到下呼吸道時,癥狀更加明顯,呼吸時出現(xiàn)啰音,食欲不振,生長停滯。

防治:用鏈霉素及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治療有良好效果。但鏈霉素對幼齡鳥有毒性作用,應嚴格注意用量,每千克飲水加80萬單位,連用5~7天。復方泰樂菌素,每千克飲水加2克,連用5天。螺旋霉素也有相當療效。為防治腸道桿菌的繼發(fā)感染,可用呋喃唑酮拌入飼料或溶于水中,連用7天。在使用抗生素時,應考慮輪換或聯(lián)合使用,防止產生抗藥性。

(5)曲霉菌病

這是一種常見的霉菌病,又稱霉菌性肺炎。多種禽類和哺乳動物均可感染。病原:本病一般由多種霉菌混合感染引起,其中致病力最強、起主要傷作用的是煙曲霉菌。霉菌繁殖很快,在溫暖、潮濕的適宜條件下24~30小時即產生孢子。抵抗力極強,煮沸5分鐘、120℃干熱1小時、3%燒堿浸濕3小時,均不能完全殺滅。在常溫下能存活數(shù)年。消毒劑僅有微弱的效力。癥狀:主要癥狀是嚴重呼吸困難,張口呼吸、喘氣、很少采食,飲水較多,后期有腹瀉,很快窒息或衰弱死亡。霉菌入侵眼部引起眼炎。

防治:首先要消除病因,防止飼料等發(fā)霉。每千克飼料加制霉菌素3片(每片50萬單位),每千克飲水加硫酸銅0.5克,兩藥并用5~7天。近幾年來有用口服碘化鉀的方法治療的,每千克飲水中加碘化鉀5~10克,具有一定療效。

八、腸胃炎

本病大多由飲食不潔引起,飼喂過多的青飼料也可引發(fā)該病。

病鳥表現(xiàn)為精神萎靡,消化不良,糞便粘稠有惡臭,不良信息周圍常沾有糞便,有時出現(xiàn)便血。一旦出現(xiàn)便血則病情較重,很快便消瘦。防治方法:注意籠具、飼料的清潔衛(wèi)生,尤其不飲變質的水,不吃變質的飼料。病鳥要加強護理,并要隔離飼養(yǎng),喂痢特靈0.2~1毫克(人定量的1/3),鳥自己能飲水時可將藥溶于飲水中。有藥的飲水必須每天更換,夏天每天更換2次。喂時必須攪勻,以免藥物沉淀。沒有痢特靈時可用蒜泥代替,效果也很好。夏天多飲些茶水、豆湯或鹽糖水等,可起到預防和治療作用。

九、球蟲病

球蟲病各種鳥都會發(fā)生,且發(fā)病率、死亡率較高。病愈的鳥仍會生長發(fā)育受阻。雛鳥對本病的易感性高于成鳥。成鳥帶蟲無臨床癥狀,但體質瘦弱。病鳥糞便呈綠色、黑褐色或紅色。球蟲卵囊經口感染后引以此病。病原:危害鳥類的球蟲病主要有兩類:一類為艾美耳屬,其卵囊內含4個孢子囊,每個孢子囊中含2個孢子;另一類為等孢子屬,它常引起野禽發(fā)病,它的卵囊中有2個孢子囊,每個孢子囊中有4個孢子。其他還有溫揚屬、泰擇屬、隱孢屬等球蟲。各種球蟲對鳥類宿主都有選擇性,一種鳥有時感染數(shù)種球蟲。雞形目、鴿形目、雁形目、鶴形目、鵜形目、鸚形目等的禽常受到艾美耳屬球蟲感染,而等到孢子屬球蟲常感染隼形目、雞形目、佛法僧目、鸮形目、鸚形目的禽。球蟲的侵害部位從十二指腸到泄殖腔,包括盲腸,也可以侵害一些鳥如天鵝、貓頭鷹的腎臟。各種球蟲對宿主侵襲后不產生交互免疫力,即一種鳥在感染一種球蟲后還會受到其他種球蟲的感染。

流行病學: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球蟲病。潮濕的墊料及溫暖的環(huán)境易引起此病。球蟲卵囊對外界環(huán)境和多種消毒藥都有很強的抵抗力。在一般土壤中可存活4~9個月,在2℃~38℃的潮濕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在50℃~60℃的溫度下可存活1小時。但卵囊對日光、火焰、干燥條件及堆漚發(fā)酵極為敏感,在堆漚的糞便中只能存活115小時,在日光下數(shù)小時即可使球蟲卵囊死亡,用2%氫氧化鈉消毒地面和用具能殺死卵囊。

癥狀:癥狀的輕重與鳥的種類、健康狀況、鳥的年齡及吞食卵囊的數(shù)量有關。表現(xiàn)形式基本相同,貧血、消瘦、口渴和腹瀉。不同種球蟲所侵襲的腸道部位不同,如布氏艾美耳球蟲侵害小腸下半部、直腸和泄殖腔,柔嫩艾美耳球蟲侵害盲腸。根據以下情況可診斷此?。焊篂a帶血、雛鳥病重、糞檢有蟲體。剖檢口腔、咽部、食道和卵囊可見到濕的粘性分泌物和干酪樣物質。肉食鳥吃了病死鳥而發(fā)病。發(fā)病鳥腸道的壁層能看見紅色、界限清楚的圓形小出血點。

防治:由于球蟲易產生抗藥性,所以,在使用藥物時,要確定用藥程序,避免一種藥長期使用。目前使用的新藥很多,平均2年出1個新藥。飼料中添加制菌磺片0.5%,連用3天,停藥2天,再用3天。敵菌凈磺胺合劑按0.2%濃度混入料中,連用3~5天。球痢靈0.0125%混料飼喂,連投30~40天。球蟲凈0.0125%混入料中飼,喂連用5天。痢特靈0.02%~0.04%混料或飲水服用,連用3~5天。鹽霉素0.007%混料飼喂、飲水。

應注意成鳥與幼鳥分開飼養(yǎng),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早隔離。對未發(fā)病的鳥,用上述藥進行預防,并要加強消毒。多喂含維生素A的飼料,以增強抵抗力。搞好鳥舍籠具的衛(wèi)生和消毒工作,保持干燥通風。飲水和飼料不要受污染。

十、螺旋體病

本病主要特征為體溫升高。此病通過中間寄主波斯銳緣蜱而傳播。

病原:該螺旋體屬于螺旋體目密螺旋體科。流行病學:家禽、野禽均可發(fā)病。蜱吸病禽血時,螺旋體則隨血液進入埤體內,在消化道中停留3~4天,第14天時,在唾液中出現(xiàn),此時,如蜱叮咬健康鳥,即可造成本病的傳播。

癥狀:從蜱叮咬鳥至鳥體溫升高一般經5~7天或更長一段時間,在體溫升高前1~2天,血液中的螺旋體即大量繁殖,病鳥隨即食欲減退,體溫升高至42.5℃~43℃,精神委頓,嗜睡,羽毛松亂,并出現(xiàn)拉痢癥狀,糞便呈淡綠色。病鳥明顯虛弱,行走搖擺不穩(wěn),最后衰弱而死。

防治:各種抗生素對本病均有效。平時應注意消滅蜱,可采用藥浴等方法殺滅鳥體表的蜱。

十一、大腸桿菌病

大腸桿菌病包括:臍炎、急性敗血癥、氣囊炎、全眼球炎、肉芽腫、輸卵管炎和蛋黃腹膜炎等。

病原:本病病原為大腸埃希氏菌,通常稱為大腸桿菌。在自然界廣泛存在,也是動物腸道內的常棲居菌,許多菌株無致病性,而且有益,能生成維生素B、維生素K,供寄主利用,并對許多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大腸桿菌的一部分菌株有致病性,或者平時不致病,而在寄主體質減弱的情況下能致病。

大腸桿菌具有中等抵抗力,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中存活期不超過1個月,在寒冷而干燥的環(huán)境中能生存較久。一般消毒藥對該菌有殺滅力,甲醛和燒堿效力較強。

流行病學:各類動物、野生鳥和觀賞鳥皆易感染。通常由于衛(wèi)生條件差,維生素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缺乏,或有其他疾病時,多易發(fā)此病。傳染途徑有3條:一是母源性帶菌垂直傳遞給下一代;二是種蛋本來不帶菌,但由于蛋殼上所沾的糞便等污染帶菌,從而在孵化時侵入卵的內部;三是接觸傳染,大腸桿菌從消化道、呼吸道、不良信息及皮膚創(chuàng)傷等門戶都能入侵。飼料、飲水、墊料、空氣等是主要傳播媒介。常見大腸桿菌病:

幼鳥臍炎

癥狀:幼鳥臍炎一般是大腸桿菌與其他病菌混合傳染造成的。本病主要發(fā)生于出殼初期。出殼雛鳥臍孔紅腫并常有破潰,后腹部脹大、皮薄、發(fā)紅或呈青紫色,常被糞便及臍孔滲出物污染。糞便粘稠,黃白色,有腥味。病鳥全身衰弱,閉眼,垂翅,懶動,很少采食或廢食,有時尚能飲水,較易死亡。

防治:加強對病雛的護理,保持溫度和衛(wèi)生。每千克飲水中加慶大霉素8萬單位,連用5天,停藥2天,再改為每千克飲水加氯霉素(針劑)50萬單位,連續(xù)5天,往后可交替使用土霉素、痢特靈等拌料。

對不食的重病鳥,可每只每天用慶大霉素20萬單位或氯霉素250萬單位,溶于少量清水或10%~15%的糖水中,分兩次經口腔滴服。連續(xù)數(shù)日臍部破潰者可涂紫藥水。

氣囊炎

癥狀:本病通常是一種繼發(fā)性感染,病鳥有呼吸道疾病時,對大腸桿菌的易感性增高,如吸入含有大腸桿菌的灰塵極易發(fā)生此病。病鳥的氣囊增厚,附著多量豆渣樣滲出物,由于原發(fā)病的掩蓋而不表現(xiàn)出特殊癥狀。

治療:最好做藥敏試驗,以此為根據來選擇藥物。無條件時可用慶大霉素或氯霉素。慶大霉素每千克飲水加1萬單位,連用5~7天;氯霉素每千克飼料加1克,連用5~7天。全眼球炎

癥狀:本病一般發(fā)考在大腸桿菌敗血癥的后期。少數(shù)鳥的眼球由于大腸桿菌的侵入而引起炎癥,大多數(shù)是單眼發(fā)炎,也有雙眼發(fā)炎的。表現(xiàn)為眼皮腫脹,有能睜眼,眼內蓄積膿性滲出物,角膜渾濁,嚴重時失明。病鳥精神沉郁,蹲伏少動,覓食困難,最后死亡。

治療:用微溫水加少許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氯霉素等洗眼,每天2次以上。十二、沙門氏菌病本病是幼齡鳥常見的急性敗血癥,以下痢為主要特征。在飼養(yǎng)管理不良和缺乏有效防治措施的情況下死亡率很高。病原:本病病原為沙門菌屬。本屬細菌對干燥、不良信息、日光等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可以生存數(shù)周或數(shù)月。本屬細菌60℃經1小時、70℃經20分鐘、75℃經5分鐘死亡,對化學消毒劑的抵抗力不強,一般常用消毒劑和消毒方法達到消毒目的。

流行病學:火雞對本病有易感性,但次于雞、鴨、雛鵝、珍珠雞、野雞、鵪鶉、麻雀,歐洲鶯和鴿也有自然發(fā)病的報告。芙蓉鳥、紅鳩、金絲雀、綠雀和烏鴉無易感性。本病可經過不同途徑傳染,帶菌鳥是主要的傳染源,被糞便污染的飼料、飲水及墊草也可傳染。此外,冷熱不均、不衛(wèi)生、營養(yǎng)不良等,均可引起本病的發(fā)生。

癥狀:幼齡鳥嗜睡,食欲消失,胎毛蓬亂,喜躲在昏暗處,縮頸,眼半閉,翅膀下垂,呆立不動,腹瀉。糞便初呈乳糜樣,以后變?yōu)榘咨?,不良信息周圍胎毛常沾有糞便,有時見不良信息被糞便堵住,不良信息沾滿糞便的病雛鳥在排便時常發(fā)出尖銳鳴叫聲。此外常常體溫升高,呼吸困難,大多數(shù)死亡。

防治:防治藥物很多,效果較好的有痢特靈、慶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磺胺類藥物對幼雛有時會引起毒性反應,表現(xiàn)為食欲減退,內臟出血等,以不用為好。土霉素按0.2%比例拌入飼料內喂服?;蚵让顾匕?.1%~0.2%的比例加入飲水中,連用5~7天。大蒜搗碎加水10~20倍,每只幼雛每次用0.5~1毫升,每天4次,連喂3天。

十三、葡萄球菌病

本病主要特征為化膿性關節(jié)炎、水皰性皮炎、臍炎、滑膜炎、龍骨粘液囊和翼尖壞疽。病原:本病病原為金黃色或白色葡萄球菌。其抵抗力在不產生芽孢的細菌中相當強,在干燥的環(huán)境中能存活幾個星期,60℃經20分鐘才能殺滅;普通濃度的石炭酸、福爾馬林需30分鐘才能殺死;70%的灑精可于數(shù)分鐘內將其殺死。流行病學: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在人、畜、禽的皮膚上也經常存在,主要由皮膚創(chuàng)傷和毛孔入侵,引起化膿性炎癥。此病對各種動物都有易感性。

急性敗血型:病鳥體溫升高,精神萎靡,羽毛松亂,縮頭閉眼,兩翅下垂,呆立不動,無食欲,有的下痢,排灰白色稀糞,同時伴有局部炎癥,大多是胸部和翼下出現(xiàn)紫黑色的浮腫,用手觸摸有明顯的波動感。關節(jié)炎型:病鳥腿、翅的一部分關節(jié)(最常見的是飛關節(jié)和足部關節(jié))腫脹,熱痛,逐漸化膿,足趾間及足底形成較大的膿腫,有的破潰。

臍炎型:臍炎與卵黃囊炎的病原菌大多是大腸桿菌,雜以沙門氏菌和葡萄球菌等,但也有的以葡萄球菌為主。一般來說,發(fā)病率比大腸桿菌引起的臍炎發(fā)病率低。

防治:對葡萄球菌的有效的藥物有青霉素、廣譜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但有耐藥性的菌株比較多。通常首選的藥物是新生霉素,其次是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和氯霉素。每千克飼料加新生霉素0.375克,連用5~7天??敲顾?萬~1.5萬單位飲水,連用3~4天。也可用氯霉素,每千克飼料加0.5~1克,連用5天。平時要注意清潔衛(wèi)生,避免鳥的皮膚損傷。

十四、巴氏桿菌病

本病又名禽霍亂,是各種禽類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病的特征是:急性型呈敗血癥和劇烈下痢,慢性型發(fā)生肉髯水腫和關節(jié)炎。

病原:本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的禽型菌株引起的,又稱為禽霍亂巴氏桿菌。巴氏桿菌對消毒藥物的抵抗力并不強,在5%生石灰液、1%漂白粉液、50%灑精、0.02%升汞溶液中1分鐘即被殺死。本病對熱的抵抗力不強,60℃經10分鐘即死亡。在日光直射下,薄涂片的病菌可很快死亡。在不良信息尸體中病菌可存活3個月。

流行病學:巴氏桿菌侵害所有禽類,發(fā)病季節(jié)不明顯,但以夏末秋初為最多,在潮濕地區(qū)也易發(fā)生。此病菌是一種條件性病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廣,主要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膚創(chuàng)傷傳染。病鳥的尸體、糞便、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籠具、飼料和飲水等是主要的傳染源。蛋白質及礦物質飼料的缺乏、感冒等皆可成為發(fā)生本病的誘因。昆蟲也可能成為傳染的媒介。

癥狀:自然病例潛伏期一般為2~9天。最急性的病例幾乎完全看不到癥狀就突然死亡。大多數(shù)病例為急性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不振,羽毛松亂,縮頸閉眼,弓背,頭藏于翅下,不愛走動,離群呆立;常有劇烈腹瀉,糞便灰黃色或綠色,不良信息周圍羽毛沾有稀糞;食欲不振,口渴喜飲水;呼吸加快,鼻腔內分泌物增多,呼吸時嘴張開,有時帶“咯、咯、咯”的聲音;病程1~3天。慢性者(多為急性轉為慢性)逐漸消瘦,精神委頓,貧血;關節(jié)炎炎癥常局限于腿或翼關節(jié)以及腱鞘處,少數(shù)病例的病變可局限于耳部或頭部,引起歪頸;有時可見鼻竇腫大,鼻分泌物增多;有的發(fā)生漿液性結膜炎和咽喉炎;有的持續(xù)腹瀉;病程可達數(shù)周甚至數(shù)月。

防治:成鳥每只肌注青霉素0.5萬~1萬單位,效果不好時,可用金霉素每只每次10~20毫克口服。每千克飼料加氯霉素1克,連用5天;喹乙醇制劑每千克飼料加4克,連用5天;每千克飼料加土霉素2克,連用5天;用磺胺噻唑按0.5%~1%的比例混入飼料中,連用5天。

十五、甲狀腺腫癥食物中含碘不足,極容易導致鳥發(fā)生甲狀腺腫大。

甲狀腺腫常累及氣管和鳴管,致使鳥呼吸困難。慢性甲狀腺腫可壓迫封閉食管,使鳥出現(xiàn)嘔吐或嗉囊下垂現(xiàn)象。

在治療與預防上,主要是給鳥補充碘元素。種子食物中碘的含量不足,牡蠣殼、魚肝油中含有豐富的碘,魚肝油因含碘量太高而必須稀釋后再用。這時應避免給鳥喂未煮熟的大豆粉,因生大豆粉可導致甲狀腺腫大。

十六、啄羽癥家養(yǎng)鳥相互之間啄羽、啄肛、啄趾以及啄食糞便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啄羽癥的發(fā)生原因有以下幾種:籠內養(yǎng)鳥過多,在配偶期雄鳥與雄鳥相互啄羽;飼料單調,搭配不當,造成維生素A或礦物質供應不足。

喂鳥時單純喂蛋米或單一喂小米,而不加喂礦物質飼料或維生素等必要物質,則易出現(xiàn)啄食其他鳥的羽毛、糞便等現(xiàn)象。供給鳥充足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鳥兒的啄羽癥就會減少或消失。為了預防本病,在籠內或箱里放一定數(shù)量沙子和讓鳥多曬太陽是非常必要的。

鸚鵡發(fā)生啄羽癥時常常久治不愈,為了防止再度啄羽,應給鳥剪一紙環(huán)圍于鳥頸部以使鳥不能啄羽,待新羽長出后,鳥就會克服掉啄羽嗜好。注意紙環(huán)套要用硬紙板剪制成,套口不影響鳥的呼吸和頭部運動,紙環(huán)寬窄以鳥嘴不能啄到羽毛為準。

十七、維生素缺乏癥

(1)維生素A缺乏癥

維生素A是保護皮膚、粘膜等的重要物質。如果缺乏它,就會在眼、鼻、口腔或不良信息等處流出粘液性或化膿性滲出物,常見口腔粘膜潰瘍,眼睛出現(xiàn)眼膜炎并有分泌物,拉稀且有腥臭味,不思飲食,羽毛沒有光澤。

防治方法:可用魚肝油或維生素A直接滴入飼料中進行治療,平時可經常喂些帶黃顏色的新鮮蔬菜,如胡蘿卜等。

(2)維生素D缺乏癥

維生素D是促使鈣和磷吸收、增強骨骼發(fā)育的一種物質。如果缺乏維生素D就會生長停滯,腿部彎曲,關節(jié)腫大,胸骨突起,兩腳無力,喙和爪軟化,稱為佝僂病或軟骨病。

防治方法:用魚肝油加入飼料中便可。平時常曬太陽,飼料中加點蛋殼粉或貝殼粉。

(3)維生素B缺乏癥

維生素B在堿性環(huán)境中容易被破壞。缺乏它時,生長就緩慢,體質變弱,消化不良,趾和爪向內彎曲,腿部肌肉萎縮。此外全身羽毛松散無光澤,嚴重時坐于籠底全身抽搐,且時好時犯。預防維生素B缺乏癥的最好辦法是在飼料中酌量加一些花生粉、魚粉或骨粉等。除此之外,平時還應多喂一些水果或綠葉蔬菜。

(4)維生素C缺乏癥

因新鮮的蔬菜中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故一般情況下不會患維生素C缺乏癥。但在生長期以及發(fā)生骨折、撞傷時,維生素C的需要量大增,如飼料調制不當也會發(fā)生。一旦缺乏維生素C,就會引起壞血癥,毛細血管發(fā)脆,容易出血,骨質也變得脆弱。

防治維生素C缺乏癥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平時多喂新鮮蔬菜。

(5)葉酸缺乏癥

葉酸是核酸正常代謝所需的重要物質,也是防止巨噬紅細胞性貧血癥發(fā)生的重要物質。如果缺乏葉酸,就會發(fā)生貧血,鳥軀體發(fā)育不良,羽毛凌亂不整,顏色晦澀無光,骨骼粗短。雛鳥表現(xiàn)為頸軟,拉綠色糞便,腿、爪、喙蒼白,并常發(fā)生撕羽癥狀。防治的辦法就是平時多喂些水果、新鮮蔬菜。因葉酸不耐熱,調制時要多加注意。

(6)維生素E缺乏癥

維生素E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它對消化道及組織中的維生素A具有保護作用。如果缺乏它,就會發(fā)生腦軟化癥,神經功能失常,運動系統(tǒng)發(fā)生障礙,表現(xiàn)為一邁步就跌倒,頭、腳震顫,雖然仍有饑餓感,但嘴和舌的動作不協(xié)調,有時趾關節(jié)腫大。治療方法:肌注維生素E,第一天20毫克/千克體重,第二天5毫克/千克體重,同時口服維生素E5毫克/天,3天就可治愈。

十八、螨蟲病螨蟲屬蜘蛛綱昆蟲,成蟲和蛹有4對足,而幼蟲只有3對足,無明顯的胸和腹。螨蟲的種類很多,有草螨、恙螨、刺皮螨、林禽刺螨、禽刺螨、脫羽螨、鱗足螨、腿螨、氣管胸口螨和氣囊螨。螨種類雖多,但治療方法大同小異。

螨蟲病在籠養(yǎng)鳥中較為多見,棲息于高處和地面的鳥均會受到螨的侵襲。螨不吸血時,蟲體為灰白色和褐色,足長,行動靈活,吸血后體積膨脹,呈鮮紅色。它通常晚上爬上鳥體吸血,吸飽后藏于棲杠縫中、鳥籠和托糞盤下面。引進新鳥或與鄰近鳥類接觸是螨蟲傳染的途徑。病鳥夜間休息不好,鳥體消瘦,貧血,羽毛臟濕而稀疏,沒有光澤,毛易脫落,親鳥不喂幼鳥,鳥體質下降,易患感冒等病。

螨蟲的發(fā)育史大約需要7天。雌螨在吸血后12~24小時產卵。夏季經2~3天孵出第1期幼蟲,第1期幼蟲不吸血。再經1~2天蛻皮變?yōu)榈?期幼蟲,它吸血后變?yōu)槌上x。此蟲可傳播霍亂。

驅螨可用以下幾種方法。

林禽刺螨:它的整個生活史,包括產卵,均在鳥體上,防治方法是用0.25%的敵敵畏乳劑、蠅毒磷、敵蟲菊酯或溴氫菊酯等噴灑棲杠、鳥籠、器具,亦可用開水燙和太陽曬等方法消滅螨蟲。

恙螨:幼蟲期是寄生生活,成蟲期棲居于林間草地、灌木叢中,幼蟲不吸血時肉眼看不見。它對生活在地面上的鳥危害嚴重,吸血后,螨的毒素引起鳥發(fā)生毒血癥死亡。因此,鳥場地面的衛(wèi)生消毒尤為重要。有螨污染的地方可用除螨劑除螨。使用時,應注意鳥中毒問題。病鳥可用抗生素軟膏、組胺等進行對癥治療。

脫羽螨:家養(yǎng)鳥少見,但有時侵襲鴿、雉和家禽,使之羽毛脫落及雜亂無章。防治的唯一辦法是給患鳥藥?。▏娝師o效),1周后重復1次。其他螨:鱗足螨可引起鳥腿皮膚呈鱗狀。氣管胸口螨和氣囊螨寄生于呼吸系統(tǒng)中。病鳥體質下降,呼吸困難,羽毛松亂,咳嗽,嗜睡。治療可用馬拉硫磷粉,噴入鳥的氣管中,持續(xù)5分鐘。一個月后,再重復用藥一次。如用虱螨消,用1:2的比例,就是1份藥液加2份清水,用棉花沾藥水后往病鳥身上涂抹即可。在鳥體上最常見的蜱是雞蜱和翅緣銳緣螨,后者通常寄生于鴿子、麻雀及燕子身上。蜱在鳥遷移過程中,常常機械性地傳播人畜傳染病。有些蜱對宿主有嚴格的選擇性,有些蜱寄生動物廣泛,包括人、哺乳動物和鳥?;\養(yǎng)鳥的感染呈散發(fā)型,感染源是野鳥、哺乳動物等。蜱分軟蜱和硬蜱,硬蜱背上有一角質甲,是寄生性蜱。在鳥體上,軟蜱比硬蜱多。軟蜱在吸血過程中,能傳播其他疾病,如螺旋體病、禽埃及孢子蟲病。孢子蟲病能感染一些鸚鵡。而硬蜱可作為布氏桿菌病、炭疽和麻疹病的帶菌者。病鳥可在頭部、頸、不良信息周圍和羽毛稀少的地方見到成熟的蜱。吸血后的蜱像紅豆大小,數(shù)個在一起,病鳥嚴重貧血,瘦弱,發(fā)育減慢,食欲下降,羽毛松亂。

防治鳥蜱可用殺螨藥,隔2周在晚上對鳥進行噴藥,同時要對整個鳥舍進行噴藥。不要強行將蜱從皮膚上拿下,以免造成外傷??捎寐确禄蛞颐衙藁▓F放在蜱上,然后慢慢將其拔下。在經常有蜱發(fā)生的地方,應每隔3個月對鳥籠、器具進行一次預防性噴藥。

二十、羽虱

羽虱屬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食毛目的體外寄生蟲。鳥虱種類很多,它終生不離開宿主。根據寄生部位不同,可分為頭虱、體虱、絨毛虱。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可分為鴿虱、雞虱等。飼養(yǎng)密度過大,則此病嚴重。

病鳥煩躁不安,休息不好,食欲下降,嚴重時皮膚化膿、脫毛,并伴有貧血現(xiàn)象。防治時要注意鳥體與鳥籠的衛(wèi)生,定期消毒,舍內要通風干燥,經常檢查鳥體,發(fā)現(xiàn)有病及時治療。有人用布袋裝樟腦丸5~6粒,扎緊后掛在鳥籠內,有防鳥虱的作用。也有人用25%敵蟲菊酯,用水配成0.12%乳劑,噴灑鳥體進行帶鳥消毒或藥浴。還可用配制的虱螨消藥液進行滅虱。

二十一、肥胖癥

肥胖癥即脂肪過多,其外部表現(xiàn)是體形肥胖。若用嘴吹開鳥腹部的羽毛,就能看到皮下一層黃色的脂肪?;鉴B行動遲緩、笨拙,鳥不愛叫,不愿臥下,也不愿飛翔,稍一飛就呼吸急迫。由于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影響心臟跳動,供血困難,造成鳥喘氣,嚴重時可發(fā)生猝死現(xiàn)象,受驚嚇或轟趕都會造成死亡。防治辦法是控制飲食,加大運動量??蓪⒉▲B放入大籠中,增大運動空間,有條件的可放于室內,讓其多飛、多動,消耗脂肪。要少喂蘇子、蛋黃,增加青綠飼料。喂青飼料時要注意防止農藥中毒,應洗凈、陰干,不要帶水,以免鳥兒吃食后拉稀。對肥胖癥的鳥要逐步地消耗,不要過于性急,以免鳥承受不住環(huán)境及食物的突然變化。

肥胖癥直接影響鳥的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發(fā)生肥胖癥的鳥必須注意少喂蛋米,可單純喂小米、谷子,這樣肥胖癥狀就會減弱或消失。

二十二、尾脂腺

尾脂腺有分泌油脂涂擦羽毛,使鳥羽色鮮艷、羽毛不透水的作用。尾脂腺分泌物中還含有角固醇,涂在羽毛上經日光紫外線作用,能轉化為維生素D,被鳥皮膚吸收。如果不讓鳥洗澡,或由于籠條將尾脂腺刮傷等都可引起尾脂腺發(fā)炎,表現(xiàn)為腺體紅腫,鳥體溫升高,尾部腫大,羽毛豎立,食欲不振,有人把這種病叫“起尖”。防治方法是由前向后輕輕擠壓尾脂腺,將阻塞腺體的黃白色分泌物擠掉,用脫脂棉擦凈,再在腺體上涂碘灑,3~4天后可治愈。如若紅腫不退,還可再擠一次,再涂上碘灑。病鳥要多喂清潔飲水,增加蘇子和蛋黃等高營養(yǎng)食料,使其體力盡快恢復。

在治療期間,鳥籠不要隨便移動,環(huán)境不能忽冷忽熱,并保證室內空氣流通。

需注意的是,夏季蚊蟲叮咬或外傷后受糞便污染,或棲杠、籠條使鳥趾感染等均可引起本病的發(fā)生。

二十三、蛋阻癥

雌鳥產蛋時,如果蛋阻塞在輸卵管中,排出困難,稱蛋阻癥或難產。造成此病的原因大多是雌鳥營養(yǎng)過剩,肥胖,有時也有鳥蛋過大的原因。輸卵管分泌液不足,輸卵管發(fā)炎,難產的概率也較高。

發(fā)現(xiàn)難產時(腹部膨大,焦躁不安,伏巢不起,羽毛豎起,呈排糞狀),可向雌鳥泄殖腔內滴2~3滴篦麻油,然后用手撫摸腹部,使鳥蛋得以潤滑,再把鳥放入巢內讓其自行產蛋。如果這樣還產不出來,則將雌鳥的嘴掰開,滴2~3滴普通白灑,促進鳥血液循環(huán),用濕布熱敷泄殖腔,并輕輕壓迫雌鳥的腹部,使鳥蛋排出。如還不行,只有用鑷子或探針伸入泄殖腔內把蛋搗碎,使其排出。若有炎癥,泄殖腔周圍紅腫,可涂消炎軟膏和碘灑、紅藥水。二十四、鳴叫失音癥

鳴鳥突然不鳴稱為失音。病因目前還不下分清楚,可能是如下幾種原因造成的:一是從溫暖處突然移到寒冷處,喉管受刺激而造成;二是喉管和鳴管患有疾病影響鳥的鳴叫;三是鳴肌撕破或鳴肌疼痛;四是突然受驚嚇。治療方法是:將失音鳥放入溫暖處,冬季室溫宜在16℃以上。也可用一碗水加3滴葡萄灑讓鳥飲用。

二十五、爪傷和骨折

爪傷往往由棲杠上的毛刺和籠子鐵絲的倒鉤引起的,表現(xiàn)為發(fā)炎或膿腫??捎脺厮畬⒓S便清洗干凈,然后涂上消炎膏,或用消毒過的針將膿皰挑破,排膿后涂上紅藥水。膿腫未破時可涂碘灑。有時鳥遭意外而導致翅膀或腿部骨折。翅膀骨折一般無法恢復。腿部骨折可用火柴盒的木皮做夾板,夾在患部的兩側,并用線綁好,把鳥放在小木盒中,減少活動量,保持干燥、安靜的環(huán)境,并增加蛋黃等飼料,促進骨骼愈合。7~9天后即可去掉夾板,逐漸恢復腿的功能。

鳥爪要注意及時修剪,如果太長則影響鳥的運動和交配,也極易發(fā)生意外。

附:

1、動物的一些常用藥

選擇和應用藥物時要注意如下幾點:一是鳥對有機磷類、呋喃類藥物很敏感,雛鳥對磺胺類藥物和鏈霉素也比較敏感,成鳥服用磺胺類藥有時可引起產蛋能力降低的現(xiàn)象。二是抗菌藥物連續(xù)使用一般不宜超過5~7天,以免蓄積中毒,停用2~3天后可再使用;在一個療程(3~7天)中,必須連續(xù)按規(guī)定劑量使用,保證藥物在鳥體內維持有效濃度,否則不僅達不到應有的療效,而且容易導致病菌產生耐藥性。三是非必須的預防性用藥應盡量少用,濫用藥物不僅增加開支,而且破壞鳥消化道內正常菌群,帶來一系列不利影響。四是大群鳥應用抗菌藥物,應先作藥敏試驗,以便選擇效果較好而又廉價的藥物。五是給藥途徑主要有混水、混料、注射3種,應盡可能避免注射,混料、混水一定要混勻。常用藥物有以下幾種:

(1)抗生素氯霉素:白色晶粉,味苦,粉劑和片劑難溶于水,抗菌譜廣,最常用于霍亂和沙門菌病,亦可用于大腸桿菌病、潰瘍性腸炎、葡萄球菌病、傳染性鼻炎、霉形體病等。用量每千克飼料拌入1克,連用3~5天。

鏈霉素:針劑,亦可經飲水給藥,在水中較穩(wěn)定。主要治療霉形體病和傳染性鼻炎,有高效。對其他革蘭氏菌雖有效,但非首選藥物。用量每千克飲水中加1克,連用3~5天。雛鳥需慎用,需用時,經飲水給藥,濃度要低。

青霉素:針劑,口服時大部分被胃酸破壞,僅出殼后二三天以內的雛鳥可經飲水給藥,在水中效力維持1~2小時,故使用很不方便,不常應用。對霍亂、沙門菌病及葡萄球菌病有效,與鏈霉素合用可增加效力,對霉形體病、球蟲病無效。雛鳥每天4000單位,分2次飲水給藥。慶大霉素:針劑,人用的每支4萬或8萬單位,獸用的每支10萬或20萬單位,也有其他規(guī)格。本品為廣譜抗生素,對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及霉形體等均有高效??诜蛰^差,作用主要在腸道,治療腸道以外的感染最好采取注射。經飲水給藥時,每千克飲水加4萬~8萬單位,連用3~5天??敲顾兀横槃┗蚱瑒?,注射的效力優(yōu)于口服。對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及葡萄球菌有高效。用量每千克飲水加12萬~15萬單位,連用3~5天。

復方泰樂菌素(泰樂加):含泰樂菌素、硫氰酸紅霉素及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等,易溶于水。主治敗血霉形體?。院粑啦。?,對革蘭氏陰性菌感染如大腸桿菌病、沙門菌病等均有良好療效,對盲腸炎亦有效。本藥較昂貴,一般用于慢性呼吸道病,兼有其他感染時更適宜使用。治療量每千克飲水加2克,預防量減半,連用3~5天。

北里霉素:可溶性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