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土中水壓之爭
與
水壓率理論方玉樹(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問:土中水應力(與應力同量綱的孔隙水壓力)如何確定?引言土木工程和市政工程廣泛涉及孔隙水壓力或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問題。目前,人們對一些與孔隙水壓力相關的議題存在著爭論或不完全清楚,存在著爭論的議題是:細粒土中水對結構物的浮力在按阿基米德定律計算后要不要折減?《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規(guī)定:浮力“在原則上應按設計水位計算,對粘土當有經驗或實測時可根據經驗確定。”引言條文說明對此規(guī)定做了如下解釋:“地下水對基礎的浮力可用阿基米德原理計算。這一原理對滲透系數很低的粘土來說也應是適用的,但有實測資料表明,粘土中基礎所受到的浮力往往小于水柱高度。由于折減缺乏必要的理論依據,很難確切定量,故規(guī)定只有在具有地方經驗或實測數據時方可進行一定的折減?!?引言《鐵路路基支擋結構設計規(guī)范》只要求對砂類土、碎石類土按計算水位的100%計算浮力,而對粉土和粘性土是否按計算水位的100%計算浮力未作要求。由此可見,當前的困惑在于折減符合實際,但不符合阿基米德定律或者說與現有孔隙水壓力計算方法不協調,不折減符合阿基米德定律也與現有孔隙水壓力計算方法協調,但不符合實際。引言計算土的有效自重應力時水位以下土的重度是否一律取浮重度?通常的做法是一律取浮重度,一些土力學教科書(如趙明華主編的《土力學與基礎工程》)認為,一般應取浮重度,但計算不透水層(例如只含結合水的堅硬粘土層)中某點的自重應力時,由于不透水層中不存在水的浮力,水位以下土的重度應取飽和重度。根據目前普遍采用的土的浮重度和飽和重度的關系式,按浮重度計算和按飽和重度計算的結果有近一倍的差別。引言土壓力計算時是水土分算還是水土合算?《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guī)范》的意見是水土分算(或水土分算,有經驗時可水土合算)(據《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之條文說明,上海、廣州有關標準也持這種意見)。引言《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和《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范》的意見是水土合算(據《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之條文說明,深圳、湖北有關標準也持這種意見),《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之條文說明對此規(guī)定作了如下解釋:按有效應力原理應進行水土分算,這種方法概念比較明確,但粘性土孔隙水壓力往往難以確定,故采用水土合算,這種方法低估了水壓力的作用,對此應有足夠認識?!督ㄖ吰鹿こ碳夹g規(guī)范》意見是根據經驗確定是水土分算還是水土合算,這種意見對缺乏經驗時如何計算沒有說明。0引言根據目前孔隙水壓力和豎向有效自重應力(或浮重度)計算方法,水土分算的墻背土壓力強度明顯大于水土合算的墻背土壓力強度。動水頭范圍內是否一律考慮滲透力?《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范》和《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規(guī)范》認為應一律考慮滲透力;《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guī)范》和《港口工程地基規(guī)范》認為有滲流時應考慮滲透力;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編寫的《邊坡工程地質》認為對透水性較強的土體應考慮滲透力,對相對不透水的土體可不考慮滲透力。重慶《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察規(guī)范》以10-7m/s為界.0引言網上的兩個問題:基巖區(qū)地下室抗浮水位怎么提?側墻背后可能滲水。提與不提、提多提少犯難上部20米厚飽水砂土、下部5米厚粘性土。砂土降水后,粘性土是回彈了還是壓縮了?引言上述議題中一些觀點或做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卻顯然是不一致的,按現有的規(guī)則是不可調和的。不完全清楚的議題是:為什么細砂和粉砂最易發(fā)生流土和振動液化?為什么包括潛蝕和流土的滲流破壞會在水力坡度遠遠小于1的情況下發(fā)生,又會在水力坡度遠遠大于1的情況下也不發(fā)生?引言為了減少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力學計算中的矛盾并對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變形破壞問題作出較為合理的解答,本人提出了水壓率理論。水壓率理論是關于水壓原理及其應用的理論。第一部分水壓率理論概要方玉樹.水下土力學若干問題[C].后勤工程學院第三屆科學報告會宣讀論文匯編.1991.方玉樹.飽和土孔隙水壓力及有關土體變形破壞問題的研究[A].后勤工程學院學報[J].1993(2).方玉樹.基于水壓率討論土中孔隙水壓力及有關問題[A].巖土工程界[J].2007(5).方玉樹.水壓率理論被推翻了嗎[A].巖土工程界[J].2007(11).方玉樹.水壓率理論釋疑[A].巖土工程界[J].2008(4).方玉樹.土的有效應力和有效自重應力[A].巖土工程界[J].2009(1).方玉樹.土的有效應力原理相關問題的討論[A].巖土工程界[J].2009(5).方玉樹.關于“關于有效應力原理的幾個問題”的討論.巖土工程學報.待刊.
1建立水壓率理論的基礎
1.1孔隙水壓力是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水壓力為使土的力學問題能用連續(xù)體力學解決,必須把土看成連續(xù)體,也就是說,在土力學中,無論是應力還是滲流,都有在土截面上各種組分(顆粒、結合水、自由水和氣體)之間取平均的含義。因此,某點的滲透速度是單位面積土截面的流量(而不是實際流速);某點的某種應力(如剪應力、總應力、有效應力)是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某種力(如剪力、總壓力、有效壓力)。與應力同量綱的孔隙水壓力(即孔隙水應力)既與滲流一樣來源于孔隙水,又和有效應力一樣來源于土中的某一組成部分,理應定義為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水壓力。1建立水壓率理論的基礎1.2孔隙水壓力(及總應力、有效應力、剪應力)所涉及的截面是在顆粒(或膠團)之間通過的宏觀上是平面的曲面土體的變形源于顆粒之間的相對位移,因此,孔隙水壓力(及總應力和有效應力)所涉及的截面應是在顆粒(或膠團)之間通過的宏觀上是平面的曲面。這樣的截面性質才符合土的變形破壞特點。顯然,假想平面中的各種組分之間(顆粒之間、結合水之間、自由水之間和氣體之間)接觸面積是這個曲面中的相應組分之間(顆粒之間、結合水之間、自由水之間和氣體之間)接觸面積在這個平面上的投影面積。1建立水壓率理論的基礎1.2孔隙水壓力(及總應力、有效應力、剪應力)所涉及的截面是在顆粒(或膠團)之間通過的宏觀上是平面的曲面平面上的力與曲面上的力的關系是:平面上的總壓力是曲面上全部力(包括壓力和剪力)在平面上的法向分量總和;平面上的水壓力是曲面上全部水力(水壓力)在平面上的法向分量總和;平面上的有效壓力是曲面上全部有效力(包括有效壓力和剪力)在平面上的法向分量總和;平面上的剪力是曲面上全部力(包括壓力和剪力)在平面上的切向分量總和。議論平面上的力與曲面上的力的關系并不表示某種應力(孔隙水應力及總應力、有效應力、剪應力)是通過曲面上的力算出的,這樣做既不可能也完全沒有必要。1建立水壓率理論的基礎1.3結合水不傳遞水壓力結合水不能傳遞靜水壓力的陳述由來已久,但相關文獻沒有具體說明理由。本人認為,無論是在靜止條件下還是在滲流條件下,結合水都不能傳遞水壓力,理由是:1.實驗室里固態(tài)的無裂隙飽和重塑粘土樣不含自由水而只含結合水。當它受壓時,我們既不能見到水從土中流出,也不能測出水壓力或壓力水頭。1建立水壓率理論的基礎1.3結合水不傳遞水壓力2.粘土中顆粒被結合水包圍,顆粒之間并不接觸,如果結合水能傳遞水壓力,那么,土中顆粒均處于懸浮狀態(tài),粘土對任何接觸面產生的壓力都是水壓力,其側壓力系數為1,其有效應力始終為0,粘土滲透固結無法進行。這顯然與實際不符。1建立水壓率理論的基礎1.3結合水不傳遞水壓力3.粘土中顆粒被結合水包圍而互不接觸,當結合水能傳遞水壓力時,粘土就成了一種密度比自由水大的流體。如果粘土已經是一種流體,哪還需要劃分堅硬、硬塑、可塑、軟塑狀態(tài)和用以劃分這些狀態(tài)的液性指數呢?如果粘土已經是一種流體,哪還有什么粘土基坑底突的現象發(fā)生呢?如果粘土已經是一種流體,哪還有什么粘土中的滲透問題呢?如果粘土已經是一種流體,為什么作為流體的水和泥漿都具有浮力而粘土不具有浮力呢?1建立水壓率理論的基礎1.3結合水不傳遞水壓力4.如果結合水能傳遞水壓力,那么不含自由水的黏土層就永遠有水壓力作用。不含自由水的黏土邊坡穩(wěn)定性計算要考慮水壓力。不含自由水的黏土邊坡擋土結構和位于不含自由水的黏土層中的基礎及洞室支護結構要承受水壓力,且邊坡越高,基礎和洞室埋置越深,承受的水壓力越大。這顯然與實際不符。1建立水壓率理論的基礎1.3結合水不傳遞水壓力5.設想從土中提取一個粘粒,此時,該顆粒仍然被一層厚度可大于顆粒的結合水包圍,而結合水表面是封閉的曲面,不僅傾斜,而且有的朝上有的朝下,朝上朝下的情況還隨顆粒翻轉而變化。雖然由顆粒和結合水組成的單元(膠團)小到讓我們肉眼看不見,但事實就是如此。因此,它的水位面是不存在的,從而壓力水頭是不存在的。1建立水壓率理論的基礎1.3結合水不傳遞水壓力6.水往低處流(準確地說,是水從高水位往低水位流動)是水受重力控制的必然結果,結合水不受重力控制因而是不能流動的。有人認為結合水雖不能流動但能傳遞水壓力。這樣的水是不存在的,壓力水頭是總水頭的一個組成部分,當土體中水能傳遞水壓力時,在不同位置可以形成壓力水頭差,當壓力水頭差造成總水頭差(當位置水頭差為0時,壓力水頭差等于總水頭差)時水就會流動。這就是說,具有不能流動性質的水必然不能傳遞水壓力。2水壓原理2.1孔隙水壓力的表達
在顆粒之間通過的截面上,自由水所占的面積無論有多大總是小于截面總面積。因此,根據上述定義,孔隙水壓力應用下式表達:
式中為壓力水頭,是單位面積土截面上自由水所占面積,也即在同等壓力水頭下土中某面所受到的孔隙水壓力與該面在完全暴露于水體中時所受到的水壓力(即水力學上的水壓強,以下簡稱水體水壓力)之比,稱水壓率。2水壓原理2.2水壓率的分析2水壓原理2.2水壓率的分析
不同的土有不同的水壓率。對于由粗粒構成的土,截面面積由顆粒之間接觸面積和自由水所占面積構成,而顆粒之間接觸面積最多只占截面面積的百分之幾,因此水壓率接近于1,在計算孔隙水壓力時將水壓率取1不會造成大的誤差。2水壓原理2.2水壓率的分析對于由細粒構成的土(純細粒土),除了顆粒和自由水,還有結合水。結合水不能傳遞靜水壓力,它包圍著細小顆粒,與所包圍的顆粒一起組成膠團??紫端畨毫ι婕暗慕孛鎽窃谀z團之間通過的宏觀上是平面的曲面,截面面積由膠團之間接觸面積和自由水所占面積構成。
2水壓原理2.2水壓率的分析對于由粗粒和細粒共同構成的土,孔隙水壓力涉及的截面應是在顆粒之間、膠團之間及顆粒與膠團之間通過的宏觀上是平面的曲面,截面面積由顆粒之間接觸面積、膠團之間接觸面積、顆粒與膠團之間接觸面積和自由水所占面積構成。在這些組成部分中,顆粒接觸面積所占比例很小(比純粗粒土中的還要?。?,可以忽略不計;因公共結合水的存在,膠團之間接觸面積所占比例通常不能忽略,在顆粒組成固定的條件下隨結合水膜的變薄而增大。
2水壓原理2.2水壓率的分析因此,截面總面積幾乎等于結合水所占面積與自由水所占面積之和也即孔隙所占面積。這樣,水壓率幾乎等于自由水所占面積與孔隙所占面積之比.這樣,水壓率幾乎等于自由水所占面積與孔隙所占面積之比。因結合水所占面積比例通常大于0,故水壓率通常小于1。當孔隙完全被結合水充填即無自由水時,水壓率為0。2水壓原理凡影響自由水所占面積與孔隙所占面積之比的因素都影響土的水壓率,因自由水所占面積與結合水所占面積互補,也可以說,凡影響結合水所占面積與孔隙所占面積之比的因素都影響土的水壓率。因此,嚴格地說,土的水壓率是隨空間位置和方向變化的,并在固結過程中隨時間的增長而逐漸減小。為使涉及孔隙水壓力的問題能夠或易于求解,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將水壓率視為一個常量。2水壓原理在固結過程中,相鄰膠團接觸方向上一部分弱結合水受壓被迫轉移至相鄰膠團不接觸的方向上使后一方向上一部分弱結合水因厚度過大不再受電引力控制而轉化為自由水。這種轉化雖然會使結合水體積減小,但不會使水壓率增加,原因是:在固結過程中,相鄰膠團接觸面積一直在增加,也就是說,自由水所占面積一直在減小。2水壓原理凡影響自由水所占面積與孔隙所占面積之比的因素都影響土的水壓率,因自由水所占面積與結合水所占面積互補,也可以說,凡影響結合水所占面積與孔隙所占面積之比的因素都影響土的水壓率。因此,嚴格地說,土的水壓率是隨空間位置和方向變化的,并在固結過程中隨時間的增長而逐漸減小。為使涉及孔隙水壓力的問題能夠或易于求解,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范圍內將水壓率視為一個常量。2水壓原理在固結過程中,相鄰膠團接觸方向上一部分弱結合水受壓被迫轉移至相鄰膠團不接觸的方向上使后一方向上一部分弱結合水因厚度過大不再受電引力控制而轉化為自由水。這種轉化雖然會使結合水體積減小,但不會使水壓率增加,原因是:在固結過程中,相鄰膠團接觸面積一直在增加,也就是說,自由水所占面積一直在減小。2水壓原理土的水壓率是對土的水壓性的度量。土的水壓性是指土能夠受到一定水壓的性能。顯然,土的水壓性同透水性和給水性一樣是土的重要的水理性質,土的水壓率同滲透系數和給水度一樣是土的重要的水理性質指標。水壓率的變化規(guī)律同滲透系數和給水度既有相似性又有差異性(見表1)。水壓原理
2.3水壓率的確定
現場測定,室內試驗(對純細粒土采用第2式,對其它土均采用第一式)
2水壓原理2.4孔隙水壓力的變化規(guī)律孔隙水壓力可在0和水體水壓力之間取值。顯然,粗粒土的水壓率大于細粒土,故在同等壓力水頭下,粗粒土的孔隙水壓力也大于細粒土。當給水度接近于0時,因水壓率接近于0,故孔隙水壓力接近于0;當給水度接近于孔隙度時,因水壓率接近于1,故孔隙水壓力接近于水體水壓力。當土體由若干水平層狀土層組成時,孔隙水壓力的變化可因各層土的水壓率不同而在各層交界處不連續(xù),當上層土的水壓率大于下層土的水壓率時上層土的孔隙水壓力可以大于下層土的孔隙水壓力。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1浮力地下水在靜止狀態(tài)下對豎直柱狀結構物和以地表為頂面的豎直柱狀土體的浮力等于作用在結構物和土體底面上的總孔隙水壓力,據此可得下式:2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1浮力當結構物和土體位于地表水位面以下而地下水與地表水連通、水位相同時,水在靜止狀態(tài)下對結構物和土體的浮力等于作用在結構物和土體底面上的總孔隙水壓力與作用在結構物和土體頂面上的總水體水壓力之差,當結構物和土體頂面水平時,據此可得下式:2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1浮力當結構物和土體位于地表水位面以下而地下水與地表水不連通時,地表水是作用在結構物和土體上方的荷載,水在靜止狀態(tài)下對結構物和土體的浮力也即地下水在靜止狀態(tài)下對結構物和土體的浮力,應按下式計算:2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1浮力由此可見,地下水或涉及地下水的水對結構物和土體的浮力與土的水壓率有關,隨水壓率的減小而減小,在上方無地表水或雖有地表水但與地下水不連通時可減至0,在上方有與地下水連通、與地下水水位相同的地表水時可減至負值。阿基米德定律是上述公式在水壓率為1時的結果,是地下水浮力規(guī)律的特殊情形。只有在水壓率接近于1時,浮力才能按阿基米德定律計算。2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1浮力土層表面水壓率可通過孔隙水壓力測定的現場試驗和室內模型試驗由(1)式確定,也可按下列室內試驗方法粗略確定:將試樣置于內部橫截面與試樣橫截面相同的容器中,在試樣頂面加一層水,測定試樣底面孔隙水壓力,由(1)式計算水壓率。需要注意的是,試驗中所測孔隙水壓力應是穩(wěn)定值。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2有效應力太沙基提出的飽和土有效應力公式如下:
式中為有效應力,為總應力。需要說明的是,式中應理解為本文所定義的孔隙水壓力。根據(7)式和(1)式,當孔隙水壓力因水壓率接近于0而接近于0時,有效應力接近于總應力。這時,有效應力強度指標也必然接近于總應力強度指標。當土體由若干水平層狀土層組成時,有效應力的變化可因各層土的水壓率不同而在各層交界處不連續(xù)。
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2有效應力有效應力定義為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顆粒間壓力是不嚴密的。按照這樣的定義,黏土的有效應力因顆粒不接觸而為0。有效應力應定義為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顆?;蚰z團間壓力。(11)式成立的條件是孔隙水壓力是中性應力。當顆粒周圍無結合水時,與自由水接觸的是顆粒,而顆粒的壓縮性遠小于由顆粒和顆粒間孔隙組成的骨架的壓縮性,故孔隙水壓力是中性應力。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2有效應力當顆粒周圍有結合水時,與自由水接觸的是由顆粒和結合水組成的膠團。因弱結合水的極限厚度遠大于強結合水,極弱結合水的極限厚度遠大于較弱結合水,所以,當相鄰膠團接觸處為強結合水甚至為較弱結合水時,膠團間孔隙已無自由水(即膠團間已無孔隙)。因此,膠團的壓縮性遠小于由膠團和膠團間孔隙組成的骨架的壓縮性,由此可見,孔隙水壓力仍是中性應力。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2有效應力需要指出的是:在固結過程中,因一部分結合水轉化為自由水,膠團體積也會減小。但這種體積減小不是在膠團質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進行而是伴隨著膠團質量的減小,它與膠團接觸壓力大小有關而與膠團所受水壓大小無關,因而不是膠團在水壓作用下的壓縮。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3有效自重應力和浮重度
根據土的有效應力表達式,土的豎向有效自重應力是豎向總自重應力與孔隙水壓力之差,因此,當把土體視為半無限空間體時,多層土體中某點的豎向有效自重應力應按下式計算:
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3有效自重應力和浮重度上式可改寫為
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3有效自重應力和浮重度土的浮重度是用于計算土的有效自重或有效自重應力的,它同頂面與水位面平齊的土柱高度之積必須等于該土柱的有效重量(即浮重),否則它就沒有任何意義。由此,根據上式,計算點以上水位面以下某層土的浮重度為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
3.3有效自重應力和浮重度該式說明,某層土的浮重度與有效自重應力計算點所在土層的水壓率有關,計算點未確定時,各層土的浮重度均未確定。當計算點處的水壓率很小時,計算點以上各層土的浮重度接近飽和重度,自重應力按浮重度計算和按飽和重度計算并無明顯差別。太沙基浮重度公式(或取飽和重度與水重度之差的公式)是上式在計算點所在土層的水壓率為1時的結果,是上式的特殊情形。只有在有效自重應力計算點所在土層的水壓率接近于1時,浮重度才能按太沙基公式(或取飽和重度與水重度之差的公式)計算。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3有效自重應力和浮重度土的浮重度受控于有效自重應力計算點所在土層的水壓率,意味著同一種土不具有同一個浮重度,確定的土不具有確定的浮重度,浮重度不是土的物理性質指標,僅僅是有效自重應力計算中所用的一個與重度同量綱的參數。事實上,根據物理學原理,即使設想有效自重應力計算點總是僅僅涉及水壓率近似為1的土或均質土,土也不存在一個真正的浮重度。
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3有效自重應力和浮重度確定(包括含水率也確定)的土同有確定的質量密度一樣有確定的重度,土的干重度和飽和重度是該土在含水率取最小值和最大值時重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水位面以下土體的有效重量(浮重)不是該土固有的重量。有質量密度才有相應的重度,沒有質量密度就沒有相應的重度。浮質量密度是不存在的,因而浮重度也是不存在的。雖然某些教科書把土的浮質量密度定義為單位體積土中顆粒扣除同體積水質量后的質量(或顆粒有效質量),但這種定義的物理含義是不清楚的。計算土的有效自重應力并不是非有浮重度這個參量不可。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4土壓力土壓力在原則上應按水土分算方法計算,土壓力應為側向有效土壓力與側向總孔隙水壓力之和。上述兩項的大小均隨土的水壓率變化。當土的水壓率很小時,孔隙水壓力接近于0,土的豎向有效自重應力接近于豎向總自重應力,有效應力強度指標接近于總應力強度指標,有效土壓力系數接近于總土壓力系數,這樣,側向有效土壓力接近于側向總土壓力,側向總孔隙水壓力接近于0,故按水土分算方法計算的土壓力接近于按水土合算方法計算的土壓力。此時,可以按水土合算方法計算土壓力。當土的水壓率較大時,按水土合算方法計算土壓力是不恰當的,應采用水土分算方法。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5
滲透力根據(1)式推導,土中滲透力公式如下:
由此可知,土中滲透力與土的水壓率成正比,當水壓率很小時,滲透力很小,考慮和不考慮滲透力結果相差很小。目前我們所用的公式是上式在水壓率為1時的結果,是上式的特殊情形。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6固結系數
土的固結系數是一維固結微分方程中的系數。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6固結系數粘性土的水壓率明顯小于1,忽略水壓率將導致固結沉降量理論值偏小即達到某一固結度的固結時間理論值偏長,水壓率越低,偏長越多。3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力學計算問題3.7貯水率
土的貯水率是壓力水頭減小單位長度時單位體積土釋放的水量。在忽略水的脹縮性時,土的貯水率為
是土的彈性系數?,F在所用的公式是上式在土的水壓率為1時的結果。上式說明,土的貯水率不僅與土的彈性系數有關,還與土的水壓率有關,彈性系數較大的土也可能有較小的貯水率。因粘性土的水壓率小于無粘性土的水壓率,故當粘性土的彈性系數與無粘性土的彈性系數相同時粘性土的貯水率小于無粘性土的貯水率。4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體變形破壞問題4.1滲流破壞當水力坡度超過某一值時,滲流力將使土產生滲流破壞,或潛蝕,或流土。當水流垂直向上運動時,滲流破壞臨界水力坡度為
現在的公式是上式在水壓率為1時的結果。需要指出的是,在用上式分析潛蝕時,式中的重度和水壓率不應是土體的重度和水壓率,而應是由粗粒間細粒和水構成的土管的重度和水壓率。潛蝕與流土不同,是土體中粗粒間細粒的流動即土管物質的流動。4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體變形破壞問題4.1滲流破壞因土的水壓率可從近于1變化到近于0,土管的重度可從近于自由水重度的2倍變化到近于其1倍,所以,包括流土和潛蝕的滲流破壞既可能在水力坡度遠遠小于1的情況下發(fā)生,又可能在水力坡度遠遠大于1的情況下也不發(fā)生。對具備潛蝕內在條件的土體來說,由于土管的重度總是小于土的重度,潛蝕臨界水力坡度總是小于流土臨界水力坡度即潛蝕比流土易于發(fā)生,也就是說,具備潛蝕內在條件的土不會未經潛蝕而直接發(fā)生流土。細砂和粉砂既難以具備潛蝕內在條件又因有很大的水壓率而有很小的流土臨界水力坡度,因而最易發(fā)生流土。4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體變形破壞問題4.2振動液化
土的振動液化是土在受到振動時喪失抗剪強度的結果。振動時的孔隙水壓力是初始孔隙水壓力和振動引起的超孔隙水壓力之和,而水壓率影響初始孔隙水壓力的大小。因此,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水壓率越大,液化越易發(fā)生。
細砂和粉砂既因有較低的滲透系數而不易排水又有很大的水壓率,其孔隙水壓力最容易積累到很高的值,所以最易發(fā)生振動液化。4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體變形破壞問題4.3基坑底突
在水位面以下的承壓含水層頂板中開挖基坑,需要判斷頂板厚度減至某一值時底突是否會發(fā)生。底突發(fā)生臨界頂板厚度為現在所用的公式是上式在水壓率為1時的結果。上式說明,含水層的水壓率越小,基坑底突越難發(fā)生。因含水層頂板的水壓率為0或近于0,故基坑底突總是從含水層頂板的底面開始而不可能從頂板內部某處開始。因粘性土的水壓率小于無粘性土的水壓率,故在同等條件下粘性土承壓含水層的頂板作坑底時比無粘性土承壓含水層的頂板較難發(fā)生底突。4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若干土體變形破壞問題4.3基坑底突隧道中的突水也與含水層(體)的水壓率有關,含水層(體)的水壓率越小,隧道突水越難發(fā)生。5飽和巖體和破壞面的水壓率5.1飽和巖體水壓率的粗略確定方法對無裂隙和空洞的飽和巖體,孔隙水壓力涉及的截面上固體所占面積比例已經不能忽略。當在顆粒之間通過的宏觀上是平面的曲面中顆粒之間膠結或聯結面積所占的比例大到與任意平面上固體部分面積所占的比例相當時,水壓率在數值上接近于巖體的給水度(無結合水時接近于巖體的孔隙度);當在顆粒之間通過的宏觀上是平面的曲面中顆粒之間膠結或聯結面積所占的比例沒有大到與任意平面上固體部分面積所占的比例相當時,其水壓率小于飽和土體的水壓率而大于給水度。5飽和巖體和破壞面的水壓率5.1飽和巖體水壓率的粗略確定方法被多方向的密集裂隙分割得很破碎的巖體類似于純粗顆粒土,水壓率可取1。對有空洞的巖體和不屬于上述情形的有裂隙巖體,因為空洞和裂隙的水壓率與巖石的水壓率差別顯著(前者可達到1,后者可小到0),所以,就巖體中的某個面而言,其空間位置、規(guī)模及方向不同都會導致其裂隙和空洞占有率不同,從而導致水壓率不同。因此,水壓率取值需要仔細研究,區(qū)分情況取值。5飽和巖體和破壞面的水壓率5.1飽和巖體水壓率的粗略確定方法巖體與結構物的接觸面無膠結時,該接觸面相當于裂隙面,其水壓率為1;有膠結時,其水壓率與內部水壓率相當,此時,若直接與結構物接觸的巖體較薄而其水壓率低于其下方巖體的水壓率,則應校核由上方巖體與結構物構成的組合體的抗浮穩(wěn)定性。對巖體,雖然浮力計算依然采用前述方法,但抗浮驗算需要考慮巖體抗拉強度。對有膠結或結晶聯結的巖體與結構物的接觸面有膠結的情況,抗浮驗算也需要考慮接觸面的抗拉強度。5飽和巖體和破壞面的水壓率5.2破壞面的水壓率
堅硬的飽和土體中的破壞面(剪裂面和拉裂面)就是一種裂隙面,因強結合水和較弱結合水厚度很小而剪脹效應和伸長效應使原膠團間距離增大,故破壞面的水壓率將增大;土的稠度越高,破壞面的水壓率增大越多。對有結晶聯結的飽和土體,破壞面上固體所占面積比例減至0,因而水壓率增大更多。實際上,在破壞面形成前的剪切和拉伸變形中,剪切面和拉伸面及其附近受剪受拉區(qū)域的水壓率就已經增大了。破壞面水壓率增大機制也適用于巖土體與結構物接觸面受剪受拉變成的破壞面。6對網友問題的回答根據前面的論述,可以回答網友犯難的一個問題:為使浮力計算比較合理,基巖區(qū)地下室抗浮水位怎么提?浮力不僅與水位有關,更與浮力計算方法有關或者說與水壓率取值有關.要使浮力計算比較合理,不僅抗浮水位要提得合理,而且水壓率取值也要合理,后者與設計方案(是否現澆\是否做墊層)有關6對網友問題的回答上部20米厚飽水砂土、下部5米厚粘性土。砂土降水后,粘性土是回彈了還是壓縮了?可以計算有效應力.有效應力與粘性土水壓率有關,水壓率很低時,有效應力降低,粘性土回彈;水壓率很高時,有效應力提高,粘性土壓縮.7幾種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不正確設想7.1第一種設想第一種設想是土中孔隙水壓力、浮力和滲透力按一般方法計算后乘以孔隙度進行折減。這種設想不正確的原因是:(1)孔隙水壓力所涉及的截面是在顆粒(或膠團)之間通過的宏觀上是平面的曲面,這個面上的孔隙面積率幾乎為1而遠大于孔隙度;(2)孔隙中的結合水不傳遞水壓力。7幾種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不正確設想7.2第二種設想第二種設想是土中孔隙水壓力、浮力和滲透力按一般方法計算后乘以給水度進行折減。這種設想不正確的原因是:孔隙水壓力所涉及的截面是在顆粒(或膠團)之間通過的宏觀上是平面的曲面,這個面上的自由水面積率大于給水度。正因為如此,不同密實度的純粗粒土雖然有不同的給水度,但壓力水頭不變情況下的孔隙水壓力是相同的。7幾種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不正確設想7.3第三種設想第三種設想是浮力和滲透力隨滲透系數的減小而減小。這種設想不正確的原因是:(1)孔隙水壓力所涉及的截面是在顆粒(或膠團)之間通過的宏觀上是平面的曲面而滲透系數所涉及的截面是穿過顆粒和膠團的截面;(2)壓力水頭不變情況下的孔隙水壓力與滲透系數沒有一一對應關系,不同粒徑和密實度的純粗粒土雖然滲透系數有很大差別,但壓力水頭不變情況下的孔隙水壓力是相同的。7幾種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不正確設想7.4第四種設想第四種設想是總應力和有效應力、孔隙水壓力的關系用下式表達:
這種設想不正確的原因是:(1)孔隙水壓力、總應力和有效應力是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相應類型壓力;(2)孔隙水壓力、總應力和有效應力所涉及的截面是在顆粒(或膠團)之間通過的宏觀上是平面的曲面,這個面上的孔隙面積率幾乎為1而遠大于孔隙度;(3)孔隙中的結合水不傳遞水壓力。7幾種與孔隙水壓力有關的不正確設想7.5第五種設想第五種設想是:土體受浮力作用實際上是土體中顆粒受浮力作用,因此土體所受浮力應按下式計算:
這種設想不正確的原因是:(1)計算浮力的目的是將物體所受浮力與原有重力作比較或通過物體原有重力與浮力之差求浮重,因此浮力和原有重力必須指的是同一個物體。在土力學計算中,這個物體指的是土體而非土體中的顆粒(或膠團),因為原有重力均按土的重度而非土中顆粒的重度計算。故浮力是土體所受浮力而非土體中顆粒(或膠團)所受浮力;(2)土體所受浮力不等于土體中顆粒所受浮力,因為孔隙中的水(結合水和自由水)也受浮力作用(當孔隙中有氣體時,它也受浮力作用);(3)當有結合水時土體浮重不等于土體中顆粒浮重,因為結合水所受浮力小于自身重力。8水壓率理論的工程應用大學城重慶師范大學體育館重慶主城區(qū)排水工程——雞冠石污水處理廠泵房基坑第二部分水壓率理論反響與釋疑重慶會議06年3月全國第五次地質災害防治學術大會會議全是大會報告,沒有安排討論時間桂林工學院一教授很感興趣,索要資料杭州會議06年12月,中國建筑學會工程勘察分會舉辦巖土工程中的地下水問題專題研討會安排的半天討論,主要討論水壓率理論,毀譽參半,我對各種疑問都做了解答。討論是由一位大師引起的。西安會議07年12月建設部建筑技術教育中心在西安舉辦建設部發(fā)布的《建筑工程勘察技術措施》培訓班。由我主講。借此機會,介紹了水壓率理論,也介紹了一位教授的質疑文章和我的釋疑文章。反響很好。宋林輝等撰文應用和例證南京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博士宋林輝等人在學術期刊《工程勘察》08年第6期、10年9期發(fā)表2篇文章,介紹了在黏土地基上的基礎抗浮模型試驗,應用和例證了水壓率理論。他說:“根據方玉樹提出的水壓率概念,本次試驗所得黏土地基在與基礎接觸處的水壓率為0.6。”,另一次試驗為0.72李廣信撰文質疑李廣信先后在《巖土工程界》、《巖土工程學報》發(fā)表4篇文章對此提出質疑。李廣信——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分會常務副理事長第一篇:有效應力原理能夠推翻嗎2007(7).第二篇:對“基于水壓率討論孔隙水壓力及有關問題”一文的討論2007(9).第三篇:再議水壓率2008(2).此三篇已匯入著作《巖土工程50講——巖壇漫話》中第四篇:關于有效應力原理的幾個問題。巖土工程學報。2011年(2)李廣信撰文質疑李廣信在第一篇文章開頭還引述了唐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李廣信撰文質疑李廣信說:“這是唐朝中后期文學家韓愈對某些人對于李白和杜甫兩個詩壇巨匠的一些非議所作的嚴肅批評。其實這也是我們對于一個領域的‘權威’的態(tài)度問題:可以超越,但不可以無視;可以無畏,但不可以無知?!崩顝V信撰文質疑李廣信說:“近年來,筆者所見到國內與有效應力原理相悖的文章(發(fā)表與未發(fā)表)有多篇,這些文章……實際上是在有意或者無意推翻或者改寫有效應力原理?!€有一位更徹底,他認為水壓力只與土內的自由水有關,應當表示為[1](方玉樹文章)……有效應力原理在土力學園地里不象一條小樹枝,幾個螞蟻就可以將其搬走。它象‘李杜文章’一樣是一棵大樹,要撼倒它首先要解決其無數的主根和根系,……。”李廣信撰文質疑李廣信說:“拜讀了方玉樹先生的文章,他提出了新穎而大膽的模型和論點,并在所提模型的基礎上,對經典土力學學科的主要課題進行了系統(tǒng)的改造,正如恩格斯所說:‘不動則已,一動至少就要創(chuàng)造一個完整的體系’。李廣信還說:“如果水壓率理論得到證實,那它可能是土力學百年來最重要的前進和發(fā)展?!蔽业幕貞捎脙煞N回應方式,區(qū)分學術與非學術問題。在學術刊物回應學術上的質疑,不談與學術無關的問題。以別的方式批評學閥作風,不談學術之爭。方玉樹.水壓率理論被推翻了嗎[A].巖土工程界[J].2007(11).方玉樹.水壓率理論釋疑[A].巖土工程界[J].2008(4)方玉樹.土的自重應力和有效自重應力.巖土工程界.2009(1)方玉樹.土的有效應力原理相關問題的分析.巖土工程界.2009(5)方玉樹.關于“關于有效應力原理的幾個問題”的討論.巖土工程學報.待刊.方玉樹.巖土工程研究中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的缺失問題.工程勘察.2011(10).外界反映重慶勘察界一位教授級高工說:“他惱羞成怒”重慶勘察界另一位教授級高工說:“他搞人身攻擊”重慶勘察界一位總工專門郵購刊登爭論文章的刊物的那幾期廣州某設計院院長說我在文章中直呼其名,膽子真大。我的評論:在文章中直呼其名是正常的。馬克思恩格斯真是我等共產黨員的同志,但不稱同志,如李廣信的第二篇文章。李廣信的道歉及與我的合作李廣信在第三篇文章中說:“可能傷害了方先生,對此表示深深的歉意?!睅讉€回合結束以后,08年8月,李廣信與我合作的經歷網友反映1200下載200留言1水壓率理論不與地基預壓滲透固結效果等七個方面的事實矛盾李廣信教授認為,按照水壓率理論,地基預壓滲透固結所能達到的最大效果就是使粘土含水量達到液限即液性指數等于1(因為這是粘土中出現自由水的下限),這與事實是矛盾的;基于同樣的理由,他認為,水壓率理論與液性指數小于1的飽和粘土有水流動、有靜水壓力、能夠被壓縮、經高壓固結后飽和含水量可低于塑限、三軸排水試驗所得有效內摩擦角大于0、深層飽和粘土液性指數可明顯小于1的事實也是矛盾的。本人認為,水壓率理論與地基預壓滲透固結效果是不矛盾的,理由是:1水壓率理論不與地基預壓滲透固結效果等七個方面的事實矛盾(1)液性指數等于1不是粘土中出現自由水的下限,原因有二:a.液限只是實驗室里的重塑土出現將顆粒分隔開來的自由水的下限,不是實驗室里的重塑土出現與外界連通的自由水的下限,飽和含水量小于液限的重塑土仍含有自由水,因此重塑土當然可以固結到液限以下。如果含水量略低于液限時土中沒有與外界連通的自由水,那么含水量略高于液限時重塑土中顆粒又怎么能夠被自由水隔開呢?隨著含水量逐漸降低,自由水含量只能逐漸降低,不可能從某一值跳到0;或者說,隨著含水量逐漸提高,自由水含量只能逐漸提高,不可能從0跳到某一值。1水壓率理論不與地基預壓滲透固結效果等七個方面的事實矛盾b.由于地基原狀土的結構造成的孔隙大小的差異性,即使重塑土中沒有與外界連通的自由水,相應原狀土仍可以有與外界連通的自由水存在,這與當地基原狀土含水量升至液限以上時顆粒間仍可以有由公共結合水膜造成的水膠聯結(因而淤泥質土乃至淤泥雖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但仍有強度和承載力)是一個道理。1水壓率理論不與地基預壓滲透固結效果等七個方面的事實矛盾李廣信教授說:高靈敏度黏土經重塑以后變成泥漿,似乎重塑土含有更多的自由水[16]。這種說法是不恰當的,高靈敏度粘土經重塑以后變成泥漿只說明此種重塑土(泥漿)的水壓率大于原狀土(高靈敏度粘土)。高靈敏度粘土的水壓率小于泥漿的原因是:原狀土孔隙大小差異大,自由水集中分布于大孔隙,小孔隙只含結合水;重塑土孔隙大小差異小,自由水在各孔隙中的分布較均勻。高靈敏度粘土經重塑以后變成泥漿既不說明此種重塑土含有比原狀土更多的自由水,也不說明所有重塑土的水壓率都大于原狀土。1水壓率理論不與地基預壓滲透固結效果等七個方面的事實矛盾(2)一部分弱結合水轉化為自由水的現象一直伴隨著固結過程,固結壓力越大,轉化量越大。水壓率理論與液性指數小于1的飽和粘土有水流動、有靜水壓力是不矛盾的,因為土中有自由水。水壓率理論與液性指數小于1的飽和粘土能夠被壓縮、三軸排水試驗所得有效內摩擦角大于0、深層飽和粘土液性指數可明顯小于1、經高壓固結后飽和含水量可低于塑限是不矛盾的,因為土中有自由水且一部分弱結合水轉化為自由水,伴隨固結還有與時間有關的其他形式變形,如次固結。2水壓率理論不與泥漿浮力大于水的事實矛盾李廣信教授認為,泥漿是一種土即欠固結土;少量的自由水即可形成泥漿,所以泥漿的水壓率并不一定很大,因而水壓率理論與泥漿浮力大于水的事實矛盾[16],由于有矛盾,水壓率理論就隨心所欲地把泥漿開除出土力學。本人認為二者是不矛盾的,因而水壓率理論沒有也不需要把泥漿開除出土力學,理由是:2水壓率理論不與泥漿浮力大于水的事實矛盾(1)浮力總是針對流體而言,講泥漿的浮力意味著泥漿是一種流體。這是一種密度大于普通水的流體。如果把泥漿看成“水”,那么其“水壓率”(實際上是“漿壓率”)是1,因此其浮力可用阿基米德定律計算。因其重度大于普通水,故泥漿具有比同體積普通水大的浮力。2水壓率理論不與泥漿浮力大于水的事實矛盾(2)在討論泥漿的浮力時說泥漿是一種流體,這并不表示在討論土的固結時要把泥漿排除在外。泥漿作為土時的水壓率也等于1,原因是:泥漿前期固結壓力為0,粘聚力為0,內摩擦角為0。如果泥漿作為土時的水壓率小于1,則將獲得強度,此時不能稱其為泥漿。因泥漿前期固結壓力為0,所以泥漿是欠固結土的極端情形(固結程度最低即無固結)。正因為如此,泥漿既是流體又是土。由此可見,水壓率理論并不存在李廣信教授所說的把泥漿開除出土力學[16]的情況。2水壓率理論不與泥漿浮力大于水的事實矛盾(3)泥漿的自由水(體積)含水量并不低,這是因為飽和含水量小于液限的土已經含有自由水,只是自由水尚未把顆粒分隔開來。再說,泥漿的水壓率等于1只要求自由水能把顆粒分隔開來,既不要求把顆粒分隔開來的自由水很厚,也不要求孔隙中充填的水主要是自由水,因而不要求自由水含量極高。李廣信教授[16]還說:“關于泥漿的浮力可以大于靜水壓力,正是土力學中有效應力原理的有力證據。”本人不同意這種看法:2水壓率理論不與泥漿浮力大于水的事實矛盾(1)“泥漿的浮力可以大于靜水壓力”的提法應改為“泥漿的浮力大于普通水的浮力”,理由是:浮力是作用于物體空間的力,是體積力。靜水壓力(此處其量綱還必須理解為力的量綱)是作用于物體某一表面的力,是面積力,不同位置的表面具有不同的靜水壓力。淹沒在水中的物體所受浮力是該物體下表面與上表面各自所受總靜水壓力之差,此時水對該物體的浮力小于下表面所受總靜水壓力,故泥漿的浮力是有可能小于下表面所受總靜水壓力的。但李先生關于泥漿浮力的分析結論并不是“泥漿的浮力可以大于靜水壓力”(此種說法不排除泥漿的浮力小于靜水壓力的可能),而是“泥漿的浮力總是大于普通水的浮力”。因此上述提法應作改變。2水壓率理論不與泥漿浮力大于水的事實矛盾(2)“泥漿的浮力大于普通水的浮力,正是土力學中有效應力原理的有力證據”的說法是不恰當的。理由是:有效應力原理是關于有效應力的原理,包括泥漿在內的流體對某物體的浮力只與該物體表面受到的流體壓力有關而與有效應力無關,因此,泥漿的浮力分析計算不需要應用有效應力原理。設想在沒有有效應力原理的條件下或在有效應力原理誕生之前分析計算泥漿的浮力,照樣可以得出“泥漿的浮力大于普通水的浮力”的結論。2水壓率理論不與泥漿浮力大于水的事實矛盾無需借助有效應力原理就能解釋的現象怎么會是“有效應力原理的有力證據”呢?況且,在批判水壓率理論的文章中舉例為有效應力原理進行辯護是不必要的,因為水壓率理論并不推翻有效應力原理.關于這一點,后面還有較詳細的論述.3水壓率理論不與加壓瞬間孔隙水壓力等于所加壓力的現象矛盾對壓縮儀中飽和含水量小于液限的粘土試樣施加豎向壓力的瞬間,孔隙水壓力與所加壓力相等,試樣隨孔壓消散而固結。李廣信教授[16]認為:“這個過程似乎沒有‘水壓率’置啄的余地?!北救苏J為二者是不矛盾的,理由是:(1)由2.1節(jié)可知,壓縮儀中飽和含水量小于液限的粘土試樣含有自由水。既然試樣中有自由水,加壓后能測到水壓力和土樣能固結就是一件自然的事。3水壓率理論不與加壓瞬間孔隙水壓力等于所加壓力的現象矛盾(2)只要飽和試樣中有自由水,無論水壓率大小如何,施加豎向壓力的瞬間孔隙水壓力與所加壓力便會相等,因為在那個瞬間,變形沒有發(fā)生,所施加的壓力全部由自由水來承擔。這是沒有疑問的,因為(1)式反映的是孔隙水壓力與其壓力水頭的關系,并不反映施加豎向壓力的瞬間孔隙水壓力與所加壓力的大小關系。推導一維變形條件下孔隙壓力與所加壓力的大小關系式的過程是:試樣體積減小量等于試樣膠團間孔隙體積減小量,由此得:3水壓率理論不與加壓瞬間孔隙水壓力等于所加壓力的現象矛盾3水壓率理論不與加壓瞬間孔隙水壓力等于所加壓力的現象矛盾可見它不需要孔隙水壓力與其壓力水頭的關系式。就加壓引起的超孔隙水壓力而言,(1)式能說明的是:水壓率不同時,相同超孔隙水壓力下的超壓力水頭是不同的,水壓率越低,超壓力水頭越高。前面已經指出,忽略水壓率將導致達到某一固結度的固結時間理論值偏長,水壓率越低,忽略水壓率造成的固結時間理論值偏長越多。4水壓率理論不與飽和粘土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結果矛盾關于飽和粘土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李廣信教授認為:圍壓增量可以通過水壓力來施加。此時,根據水壓率理論就會得到如下結果:孔隙壓力增量,孔隙壓力系數,有效應力隨著圍壓增加而增加;當黏土的含水量小于液限或自由水含量為0時,由于,不排水強度指標與排水強度指標是一樣的。這顯然與飽和粘土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結果不符[14]。本人認為水壓率理論與飽和黏土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結果是不矛盾的,理由是:4水壓率理論不與飽和粘土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結果矛盾(1)通過水壓來施加圍壓增量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試樣應被水包圍,二是試樣所受水壓應大到試樣表面不同位置(如頂面和底面)水壓差異可忽略不計的程度。如果不具備這兩個條件,則不能通過水壓來施加圍壓增量。4水壓率理論不與飽和粘土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結果矛盾(2)通過水壓來施加圍壓增量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試樣與水隔離,一種是試樣與水不隔離。當試樣與水隔離時,由圍壓增量引起的試樣內的孔壓為超孔壓,其值與圍壓增量相等即。這是沒有疑問的,因為水壓率理論并不反映施加圍壓增量引起的孔隙水壓力與所加圍壓增量的大小關系。推導三維變形條件下孔隙壓力與所加圍壓增量的大小關系式的過程是:試樣體積減小量等于試樣膠團間孔隙體積減小量,由此得:4水壓率理論不與飽和粘土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結果矛盾4水壓率理論不與飽和粘土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結果矛盾可見它不需要孔隙水壓力與其壓力水頭的關系式。據此有效應力為0。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水壓率理論,其相應超壓力水頭一般不等于外圍壓力水頭.4水壓率理論不與飽和粘土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結果矛盾此式說明試樣內超壓力水頭一般大于外圍壓力水頭。試樣與水隔離時通過水壓來施加圍壓增量的三軸試驗就是一種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上述分析表明,水壓率理論并不導致“,”從而“有效應力是隨圍壓增加而增加”的情況出現。有偏應力時仍然如此。4水壓率理論不與飽和粘土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結果矛盾當試樣與水不隔離時,試樣浸泡于水中,由圍壓增量引起的試樣內的孔壓不是超孔壓,其壓力水頭與外圍壓力水頭相同,但根據水壓率理論,孔隙水壓力值與圍壓增量不等,由(1)式得:
此式說明試樣內孔隙水壓力一般小于外圍水壓力。此時,試樣內有效應力為
4水壓率理論不與飽和粘土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結果矛盾此式說明試樣內有效應力隨圍壓增加而增加。需要注意的是,因試樣尺寸小,隨著浸泡時間的增長,試樣吸水膨脹將導致水壓率增大。試樣與水不隔離時通過水壓來施加圍壓增量的試驗不是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而是浸泡試驗,因此根據水壓率理論得出的上述結果不能說明水壓率理論與飽和粘土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結果(孔壓系數,有效應力為0)不符。4水壓率理論不與飽和粘土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結果矛盾(3)根據水壓率理論確實會得出當時不排水強度指標與排水強度指標一樣的結論。這一結論是正確的,因為意味著在壓力作用下不形成超孔隙水壓力,土的總應力強度指標和有效應力強度指標相同。例如:不含自由水的固態(tài)無裂隙飽和重塑黏土,其不排水強度指標與排水強度指標就是一樣的。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排水與不排水只涉及有無與超孔隙水壓力形成和消散有關的主固結而不涉及有無與超孔隙水壓力形成和消散無關的次固結。4水壓率理論不與飽和粘土不固結不排水三軸試驗結果矛盾(4)粘土的含水量小于液限并不表示,因此不會得出當粘土的含水量小于液限時,不排水強度指標與排水強度指標一樣的結論。5水壓率理論不與防滲土料試樣頂面加一層水的試驗結果矛盾李廣信教授指導學生做過這樣的試驗:在經不同圍壓固結的防滲土料試樣頂面加一層厚的去離子水,在試樣底面量測孔隙水壓力。試驗結果是:圍壓分別為,,時試樣含水量小于液限而大于塑限,圍壓分別為,時試樣含水量小于塑限。試樣頂面加一層厚的水后,在試樣底面測到的孔隙水壓力穩(wěn)定值為且隨圍壓的增高而減小,達到穩(wěn)定值需要幾十分鐘到幾十小時的時間且該時間隨試樣固結程度增長。用乙醇代替去離子水進行試驗時,測得各試樣底面孔隙壓力等于試樣頂面乙醇壓力,達到穩(wěn)定值僅需要幾秒到幾十秒的時間且該時間隨試樣固結程度降低而縮短。李廣信教授認為水壓率理論與試驗結果矛盾[16]。本人認為二者是不矛盾的,理由是:5水壓率理論不與防滲土料試樣頂面加一層水的試驗結果矛盾(1)試樣底面壓力水頭是試樣頂面水厚與試樣高度之和,相應水體水壓力(水壓強)應是,如果試樣高度取最小值即,則相應水體水壓力。但量測結果均不超過即全部小于相應水體水壓力。這表明水壓率均小于1(如果,則;如果實際試樣高度更大,則試樣底面孔隙水壓力小于相應水體水壓力更多,水壓率更小)。5水壓率理論不與防滲土料試樣頂面加一層水的試驗結果矛盾(2)量測結果顯示,固結程度越高,試樣底面孔隙水壓力與相應水體水壓力的差別越大。這正好說明,固結程度越高,水壓率越小。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自由水含量隨著固結程度的提高而降低。5水壓率理論不與防滲土料試樣頂面加一層水的試驗結果矛盾(3)該試驗中量測的孔隙水壓力是試樣與儀器接觸面的孔隙水壓力,相應水壓率是試樣與儀器接觸面的水壓率不是試樣內部的水壓率,而試樣與儀器接觸面的水壓率大于試樣內部的水壓率(其原因與土層和結構物接觸面水壓率大于土層內部水壓率相同)。因此,該試驗獲得的水壓率值較高。在該試驗中,試樣上方的水主要是通過試樣周邊試樣與儀器接觸帶進入試樣底面的(飽和含水量低于塑限的試樣更是如此),正因為如此,試樣底面孔隙水壓力達到穩(wěn)定值需要一段時間且該時間隨試樣固結程度增長。事實上,土的表面力學性質指標與內部不同的現象是很普遍的。5水壓率理論不與防滲土料試樣頂面加一層水的試驗結果矛盾(4)分析用乙醇代替去離子水進行試驗的結果時,為敘述方便,把乙醇視為一種特殊的水。因乙醇介電常數太小,試樣含結合水極少,此時試樣底面孔隙水壓力接近相應水體水壓力且達到穩(wěn)定值的時間很短且試樣固結程度越低縮短越多的量測結果表明:試樣含結合水極少時,水壓率接近于1,滲透系數大幅提高且試樣固結程度越低提高越多。該結果與用去離子水進行試驗的結果之異同進一步說明:結合水不能傳遞水壓力,只有自由水能傳遞水壓力,水壓率理論是正確的。5水壓率理論不與防滲土料試樣頂面加一層水的試驗結果矛盾(5)用結合水的粘滯性是無法解釋試樣底面孔隙水壓力與相應水體水壓力的差別的。當結合水能傳遞水壓力時,其粘滯性只影響其滲透速度,不會導致試樣底面孔隙水壓力穩(wěn)定值的降低。6初始水力坡度不可能是粘土中孔壓減小的原因李廣信教授認為,由于粘土滲透存在初始水力坡度[14,16],孔壓可能永遠達不到水體水壓力值[14]。本人認為,初始水力坡度不可能是粘土中孔壓減小的原因,理由是:6初始水力坡度不可能是粘土中孔壓減小的原因(1)初始水力坡度是不存在的。粘土存在初始水力坡度只是一部分人的觀點,1976年在前蘇聯基輔召開的國際第三屆滲流問題討論會就認為粘土滲流過程沒有初始水力坡度的問題[18]。本人認為初始水力坡度是不存在的,原因是:有水力坡度就意味著有水頭差,有水頭差就意味著有水頭損失,有水頭損失就意味著有滲流,有滲流就意味著有滲透速度,怎么可能在水力坡度達到某一值之后才有滲透速度呢?6初始水力坡度不可能是粘土中孔壓減小的原因持初始水力坡度觀點者的普遍看法是:由于結合水的粘滯性,只有壓力差達到一定數值時,才可以沖開結合水,形成滲流通道[16]。存在初始水力坡度意味著存在初始水頭差,因此這里的“壓力差”實際上是水頭差。滲流形成前,未來流線上的兩點之間不可能有水頭差,因為水頭損失尚未產生。如果存在“沖開結合水”這種機理,那么條件不應是“壓力差”達到一定數值而應是“壓力”達到一定數值。壓力是不反映水頭差的,因而需要一定的壓力并不意味著需要一定的水頭差。6初始水力坡度不可能是粘土中孔壓減小的原因幸好初始水力坡度是不存在的,否則目前的粘土滲透系數的測定方法和結果均需作廢,這是因為:這些方法和結果建立在達西定律的基礎上,而按初始水力坡度之說,滲透規(guī)律應由下式表達:
(新定義的)滲透系數,是單位水力坡度差下通過單位滲透面積的滲流量(或單位水力坡度差下的滲透速度)。6初始水力坡度不可能是粘土中孔壓減小的原因在同一個粘土試樣的滲透試驗中,隨著水力坡度的不斷增大,滲透速度會不斷提高,但滲透速度未必與水力坡度成正比,滲透速度可能提高得更多,原因是:隨著試驗時間的增長,試樣吸水膨脹量增大,孔隙增大,從而滲透系數增大。也就是說,隨著試驗時間的增長,試樣的稠度降低了。有趣的是,由于“沖開結合水”的主體是即將形成滲流的自由水,這種機理似乎告訴人們結合水是不能流動的。6初始水力坡度不可能是粘土中孔壓減小的原因(2)當結合水能傳遞水壓力時,初始水力坡度存在與否和飽和黏土中的孔隙水壓力大小無關,也就是說,即使設想初始水力坡度是存在的,它也不可能成為孔隙水壓力小于相同壓力水頭的水體水壓力的原因,這是因為:結合水一直圍繞在顆粒周圍,如果結合水能傳遞水壓力,那么飽和黏土中的孔隙水壓力不會因存在初始水力坡度而減小。7“教科書未必句句是真理”不能成為結合水能傳遞靜水壓力的理由結合水不能傳遞靜水壓力的陳述在眾多教科書中均能找到。對此,李廣信教授說,教科書未必句句是真理。此話雖然正確,但用來否定水壓率理論建立的基礎卻是不正確的。本人堅持結合水不能傳遞水壓力的觀點并非不假思索地依賴教科書。本人贊同結合水不能傳遞靜水壓力這一論斷不是因為這一論斷出自很多土質學和土力學教科書,而是因為這一論斷是正確的。本人已經給出了認為這一論斷正確的若干理由。本人指出結合水不能傳遞靜水壓力的陳述在眾多教科書中均能找到的事實僅僅是想說明:結合水不能傳遞靜水壓力這一觀點已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并非本人提出的新觀點,本人只是贊同并運用這一論斷。8水壓率理論出現的時間相對較晚不能成為結合水能傳遞靜水壓力的理由李廣信教授說:如果教科書中結合水不能傳遞水壓力的陳述是正確的,‘水壓率’之果早在第一部含有這一陳述的教科書發(fā)行之時就應結在‘結合水不能傳遞水壓力’之樹上了。本人不同意這種看法。雖然本人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就已提出水壓率的思想(因載體傳播面所限,此事鮮為人知),仍比本人在1980年首次接觸到陳述結合水不能傳遞靜水壓力的土質學教科書晚了10余年。本人認為,這是學術研究中的正常現象,因為由一個結論得出另一個結論需要一個對前一結論注意、重視、分析、接受及與相關問題聯系起來的過程。8水壓率理論出現的時間相對較晚不能成為結合水能傳遞靜水壓力的理由以達西定律和初始水力坡度為例:達西定律不涉及初始水力坡度,將達西定律應用于粘土就意味著否定粘土有初始水力坡度。但李廣信教授一方面強調達西定律對粘土適用、采用粘土的(由達西定律定義的)滲透系數的概念和數據并在討論土層交界處的滲流問題時應用達西定律,另一方面又強調粘土存在初始水力坡度。這是自相矛盾的。8水壓率理論出現的時間相對較晚不能成為結合水能傳遞靜水壓力的理由盡管我在回應他的前兩次質疑時就已指出了這一點,李廣信教授在此后的第三次質疑中還是沒有從“達西定律對粘土適用”這個結論得出“粘土沒有初始水力坡度”這另一個應有的結論,他一方面繼續(xù)在討論土層交界處的滲流問題時應用達西定律,另一方面又繼續(xù)強調粘土存在初始水力坡度。在李廣信教授的文章中,之所以“達西定律對粘土適用”之樹上一直沒有結出“粘土沒有初始水力坡度”之果,就是因為他沒有把“達西定律對粘土適用”這個結論與“粘土是否有初始水力坡度”這個相關問題始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8水壓率理論出現的時間相對較晚不能成為結合水能傳遞靜水壓力的理由由此可見,由一個結論到另一個結論有時看起來只有一步,實際卻要走很久很久。水壓率理論出現的時間相對較晚完全不能用來說明結合水不能傳遞水壓力的觀點是錯誤的。9結合水能傳遞水壓力時黏土中有效壓力無法傳遞李廣信教授認為,“由于顆粒間接觸壓力很大,所以結合水也可以從接觸點處向外擠走,因而黏土也同樣有顆粒間(也可能是接近于固態(tài)的強結合水膜間)傳遞的有效壓力”。這段論述涉及黏土有效壓力在顆粒間傳遞(括號外)和黏土有效壓力在強結合水膜間傳遞(括號內)兩種說法,二者有很大區(qū)別(是矛盾的),前者基于結合水能傳遞水壓力,后者基于強結合水不能傳遞水壓力而弱結合水能傳遞水壓力,但都是站不住腳的。9結合水能傳遞水壓力時黏土中有效壓力無法傳遞黏土有效壓力在顆粒間傳遞的說法不正確的理由是:在顆粒接觸之前,顆粒間無接觸,何來“顆粒間接觸壓力”(更何來“很大”的“顆粒間接觸壓力”)擠走結合水使顆粒接觸呢?即使黏土十分堅硬,其顆粒也被強結合水分隔,如果結合水(自然包括強結合水)能傳遞水壓力,黏土中有效壓力怎么能在顆粒間傳遞呢?9結合水能傳遞水壓力時黏土中有效壓力無法傳遞黏土有效壓力在強結合水膜間傳遞的說法不正確的理由是:(1)含水量略小于液限的飽和重塑黏土中由顆粒和強結合水組成的單元被弱結合水分隔,如果弱結合水能傳遞水壓力,土中有效壓力怎么能在強結合水膜間傳遞呢?(2)強結合水不能傳遞水壓力但弱結合水能傳遞水壓力的觀點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弱結合水和強結合水同是受電吸引力控制的水而自由水是受重力控制的水,在能否傳遞水壓力的性質上,弱結合水顯然應“親”強結合水而“疏”自由水,怎么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和強結合水不一樣而和自由水一樣呢?10水壓率理論不推翻有效應力原理李廣信教授認為,水壓率理論推翻了有效應力原理[14]。這種認識是由誤解有效應力原理造成的。有效應力原理講的不是孔隙水壓力應這樣計算還是那樣計算,也不是總應力應這樣計算還是那樣計算,有效應力原理講的是:分析土的變形和強度時所采用的應力應是有效應力,從總應力中扣除中性應力后所獲得的應力才是有效應力。當把“孔隙水壓力應按水體水壓力(即水力學中的水壓強)計算”視為有效應力原理的實質時,有效應力原理就不能稱之為有效應力原理了。水壓率理論堅守有效應力原理沒有任何否定有效應力原理的意思表示,只是強調孔隙水壓力應理解為“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水壓力,所涉及的截面是在顆?;蚰z團之間通過的宏觀上是平面的曲面,而這樣的孔隙水壓力應用(1)式表達。這樣確定孔隙水壓力解決了長期困擾人們的有效應力原理的適用界限問題。怎么能說水壓率理論推翻了有效應力原理呢?10水壓率理論不推翻有效應力原理李廣信教授還認為,水壓率理論偷換了孔隙水壓力的概念,如果不偷換概念,有效應力原理表達式將變成
這樣還是推翻了太沙基的有效應力原理[16]。本人不同意這種看法,本人認為:10水壓率理論不推翻有效應力原理(1)水壓率理論不是偷換了孔隙水壓力的概念而是糾正了孔隙水壓力的概念,因為孔隙水壓力的定義別無選擇,只能是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水壓力,理由是:a.前面的分析已經表明,孔隙水壓力定義為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水壓力是正確的。10水壓率理論不推翻有效應力原理b.孔隙水壓力象水力學中的水壓強那樣定義為單位面積水截面上的水壓力是不正確的,原因是:——按照這樣的定義,當考慮顆粒接觸面積時,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水壓力不等于孔隙水壓力;——按照這樣的定義,當考慮由顆粒和結合水組成的膠團的接觸面積時,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水壓力不等于孔隙水壓力;——孔隙水壓力不僅存在于土中,也存在于多孔巖石和混凝土中。在多孔巖石和混凝土的截面上,固相所占面積比例相當大。按照這樣的定義,單位面積巖石和混凝土截面上的水壓力不等于孔隙水壓力。10水壓率理論不推翻有效應力原理在眾多文獻中土中孔隙水壓力確實是象水力學中的水壓強那樣定義或理解的(包括在闡述有效應力原理時),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這些文獻中,闡述孔隙水壓力或闡述有效應力原理時,總是以粒間接觸的純粗粒土為模型并忽略粒間接觸面積。在這種情況下,孔隙水壓力象水力學中的水壓強那樣定義或理解時,孔隙水壓力和有效應力的計算結果與孔隙水壓力定義為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水壓力時相同。我們應做的是改變這種現象而不是以此來否定正確的定義甚至把給出正確的定義視為偷換概念。在很多學科史上改變定義的事情并不少見。10水壓率理論不推翻有效應力原理(2)即使孔隙水壓力象水力學中的水壓強那樣定義,有效應力原理表達成上式也沒有推翻太沙基的有效應力原理,理由是:a.不同類型應力之間的加減運算必須針對同一個截面??倯陀行Χ际轻槍ν两孛妫鳛榭倯陀行χ畹膮狄仓荒茚槍ν两孛?,也就是說,作為總應力和有效應力之差的參數只能是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水壓力。當孔隙水壓力定義為單位面積水截面上的水壓力而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水壓力和單位面積水截面上的水壓力因土截面面積與水截面面積不等而不等時,表達有效應力原理只能在孔隙水壓力前增加一個表示水截面面積與土截面面積之比的系數。怎么能說這種完全合乎邏輯的表達推翻了太沙基的有效應力原理呢?10水壓率理論不推翻有效應力原理b.在有效應力原理推導的直接結果中,孔隙水壓力前本來就有一個表示水截面面積與土截面面積之比的系數,只是由于認為這個系數值達到百分之九十幾而近似取1(這就是說,當孔隙水壓力定義為單位面積水截面上的水壓力時,對太沙基的飽和土有效應力原理表達式的準確理解是:有效應力是總應力與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水壓力之差)。因此,當孔隙水壓力定義為單位面積水截面上的水壓力時,上式的形式與太沙基的有效應力原理的精確形式是一致的。10水壓率理論不推翻有效應力原理由此可見,在孔隙水壓力定義為單位面積水截面上的水壓力時出現的上式與太沙基的有效應力原理表達式的差別僅僅是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水壓力計算方法不同,而太沙基的有效應力原理并不是關于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水壓力如何計算的原理。因此,在孔隙水壓力定義為單位面積水截面上的水壓力時出現的上式并沒有推翻太沙基的有效應力原理。10水壓率理論不推翻有效應力原理有推翻太沙基有效應力原理之嫌的是Mitchell和Skempton。他們給出的飽和粘性土有效應力公式是:(43)式中為粒間吸力;為粒間斥力。按照這個式子,飽和粘性土有效應力不再是總應力與單位面積土截面上的水壓力之差,計算飽和粘性土有效應力時不僅要從總應力中扣除孔隙水壓力,還要計入粒間吸力與粒間斥力之差。這種做法不僅因粒間吸力與粒間斥力之差難以確定而導致飽和粘性土有效應力無法計算而且還導致孔隙水壓力為0時有效應力與總應力不等。如果粒間吸力與粒間斥力之差總是可以忽略不計,又何必給出這種有效應力原理的新表達式呢?李廣信教授在反對推翻太沙基有效應力原理的同時又推介這種有推翻之嫌的做法[14],這是自相矛盾的。11兩層土間孔隙水壓力的突變是正常的按照水壓率理論,因兩層土水壓率的不同,孔隙水壓力的變化在交界處不連續(xù)。李廣信教授認為這是不可能的。11兩層土間孔隙水壓力的突變是正常的李廣信教授在第二篇質疑文章[15]中說,交界處孔壓不連續(xù)意味著水力坡度為無窮大(從而滲透速度為無窮大)。這種認識是由誤解水力坡度概念造成的。(流線上兩點的)水力坡度是流線上兩點的水位差與這兩點之間的距離的比值,不等于流線上兩點的孔隙水壓力差與這兩點之間的距離的比值。11兩層土間孔隙水壓力的突變是正常的二者的區(qū)別是:a.決定孔隙水壓力的水頭是壓力水頭,而水力坡度中的水頭是總水頭(它是壓力水頭與位置水頭之和),如滲流區(qū)的地下水面上孔隙水壓力差為0而水位差不為0從而水力坡度不為0;b.水力坡度無量綱,流線上兩點的孔隙水壓力差與這兩點間距離的比值有量綱。水力坡度與水位差有關而與水壓率變化及由此造成的孔壓變化無關,水壓率理論中的交界處孔壓不連續(xù)變化系由交界處水壓率不連續(xù)變化造成而不是由水位不連續(xù)變化造成(水位依然是連續(xù)變化的),怎么可能因交界處孔壓不連續(xù)而得出水力坡度為無窮大的結果呢?11兩層土間孔隙水壓力的突變是正常的李廣信教授在第三篇質疑文章[16]中說(為避免曲解原意,引述原文):“對于我所說的按照達西定律在兩層土間不可能有水壓力的突變,方先生很不理解。只好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水資源保護與修復工程監(jiān)理協議2篇
- 學校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預案例文(5篇)
- 二零二五年度桉樹木材出口代理服務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藝術保險合同執(zhí)行與藝術品風險全面擔保協議3篇
- 手術室安全管理制度模版(3篇)
- 自行車課程設計論文
- ktv部服務員職責(3篇)
- 2025年科研項目立項管理制度范文(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產聯建合作開發(fā)委托協議2篇
- 車輛擁堵交通事故識別系統(tǒng)
-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
- 辯論英文課件教學課件
- 銑工高級工測試題(含答案)
- 送貨員崗位勞動合同模板
- 2024年自然資源部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聘(208人)歷年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上海南洋模范2025屆高二生物第一學期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9
- 廣東茂名市選聘市屬國有企業(yè)招聘筆試題庫2024
- 2025屆高考數學一輪復習建議-函數與導數專題講座課件
- 2024-2030年中國高性能混凝土行業(yè)銷售規(guī)模與投資盈利預測報告
- 江蘇省常州市教育學會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