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凝聚力提升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含提綱)9000字》_第1頁
《班級凝聚力提升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含提綱)9000字》_第2頁
《班級凝聚力提升研究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含提綱)9000字》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立論依據(jù)(論文的研究意義、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分析、附主要參考文獻)一、論文的研究意義學校是塑造人、培育人的搖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興起。而現(xiàn)代教育以班級授課制為主要模式,班級是學校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在學校一切教育和教學活動都是通過班級進行的。班級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良好道德品質以及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的重要基地。班級文化作為學校文化的一種亞文化,是依托并通過班級這個載體來反映和傳播的文化現(xiàn)象。班級文化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它在無形中影響并制約著班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為班集體成員提供前進的方向指導,促進班集體凝聚體的提升,使得集體內(nèi)的每個成員都有強烈的班級歸屬感和榮譽感。班級文化既是學校文化重要的、基本的組成部分,又存在著一定的獨立性和獨特性。班級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在受到學校文化影響和制約的同時,也在反作用于學校文化。小學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起始階段,對于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品格的形成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則是小學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源之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學生素質的發(fā)展狀況。新課標提出:“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成為學生成長的家園,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班級中成長”。在當今的教育環(huán)境下,面對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教學,班主任需要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并在班級文化中增加凝聚力方面的內(nèi)容,但鑒于小學生與其他階段的學生存在顯著的差異,為其建設有凝聚力的班級文化,從而對小學生發(fā)揮引導、約束、激勵等功能。但是縱觀我國的很多小學,班主任普遍存在不重視班級文化建設的情況,班主任對班級文化建設意義的錯誤解讀,班級文化建設缺乏個性化,班級活動過于形式化,在班級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忽視民主性,以及班級精神文化的導向性不強等,導致小學生班級文化凝聚力不足,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夠融洽,甚至存在爭吵打鬧等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的提升問題進行研究。鑒于目前學術界關于班級文化建設的研究較多,但是大部分研究多是集中于宏觀學校文化建設方面的研究,對微觀上的班級文化建設的研究還不夠深入,針對班級文化凝聚力提升的研究更是較為欠缺,以小學為對象的案例研究更是不足。因此,本文將以A小學為例,來分析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的問題,并提出響應的提升對策,有利于豐富我國班級文化建設方面的理論研究體系,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此外,本文的研究還可以為A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參考指導對策,從而促進其班級凝聚力的提升,為改進班級建設提供新的對策,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提升學校的素質教育水平具有借鑒價值,因此本文的研究還有一定的實踐意義。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分析(一)關于班級文化的研究對于班級文化的研究,很多國內(nèi)外學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國外,早期較有影響的是美國學者杰克遜(P.Jackson)著的《班級生活》(thelifemass)(1968)一書,該書不僅闡述了班級文化的特征功能,而且提出了“隱蔽課程”的概念。其后隨著班級文化建設研究的不斷發(fā)展,學者們開始對班級文化進行深層的研究。許多研究者更加關注班級文化中的社會性特點,更加關注將班級文化的研究與其他學科相聯(lián)系進行分析,如心理學、人類學、環(huán)境學、社會學等學科。研究者們將班級文化視為一個和社會、學科等相聯(lián)系的一個現(xiàn)象。日本教育家片岡德雄(1993)在《班級社會學》中根據(jù)班級人際關系的狀況,將班風分為支持型和防衛(wèi)型,并認為不同的班風對各種小群體的交往和個性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及不同的作用。他認為,把成長和學習作為最大目標的班級組織管理的第一種方式,是讓班級的全體學生,在自己的集體中各自獲得一個適當?shù)姆止?,分擔一個角色??梢姡嗉壩幕瘜τ趯W生生活和行為的影響。班尼·約翰遜在《教育社會心理學》中指出,如果一個集體的氣氛是友好的、相互理解的、相互支持的,那么集體對一于動機、工作表現(xiàn)和成就的影響就會是積極的。他將班級文化作為一種隱性文化來闡述,認為每一個班集體的每個成員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教室的布置。教室是班級學生風貌及人格化的體現(xiàn),是學習的場所,知識的搖籃,成長的沃土,精神的家園。班級環(huán)境布置是校園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對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吳立德在《班級社會學概論》一書中研究了班級社會文化的要素、班級文化模式的構成、班級文化的意義、班級文化建設的目的以及如何建設班級文化。俞國良在《學校文化新論》一書中研究了班級文化的社會性問題,從班級成員、班級組織、班風、集體輿論等方面探究了班級文化的構成內(nèi)容,并提出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李學農(nóng)在《中學班級文化建設》一書中將班級文化建設的問題集中于中學,并詳細論述了班級是概念、性質、意義、構成、作用,強調(diào)了班級文化的教育作用。張曉蓉在《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成長》中對班級文化進行了研究,認為以往的班級管理一味對學生說教,往往作用不大,現(xiàn)在用文化育人,尋求一種思想上的碰撞,改變學生的精神實質,再由精神上升到行動上來。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的生命力所在。它與班級成績并不矛后,班級文化培養(yǎng)的是孩子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而隨著情商的提高,孩子的成績也必然會得到提升。關于小學班級文化建設的措施。唐惠芬(2005)在《新課程下的班級文化建設》中指出,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班級文化建設要反映出四化,即人文化、自主化、個性化和開放化。具體做法是:(1)凸現(xiàn)人文化(在濃濃的人文氣息環(huán)抱下,學生的健康成長是顯而易見的);(2)實現(xiàn)自主化(自主形式、自主的資源);(3)創(chuàng)造個性化(創(chuàng)設讓學生張揚個性的氛圍、營造個性化的環(huán)境);(4)力求開放化(成立“雛鷹假日小隊”、在圖書館辦理借書證,給予學生更豐厚的閱讀資源)。關于班級文化建設的特征方面,倪春燕在《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中指出,班級文化建設主要有四個特征:是整體性,二是動態(tài)性,三是科學性,四是特色性。關于班級文化建設的功能方面,劉玉華、趙培亮在《關于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中指出,班級文化具有無形的教育功能、激勵功能、制約功能,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力量,加速班級的快速發(fā)展。充滿朝氣的氛圍,能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心態(tài)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視野得到拓寬,品味得到提升。(二)班級凝聚力的概念研究凝聚力這一概念最早由Lewin提出,他指出,凝聚力是指個體感知自己與群體的聯(lián)系。Mullen和Copper認為,凝聚力是系統(tǒng)中可以把人與人之間的摩擦程度降到最低的潤滑劑。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1950)提出了“團隊凝聚力”的概念,認為是否能夠留住團隊成員,團隊凝聚力起到的作用最大,團隊中的個體是否愿意生存在這個團體里,決定于團體是否能提供滿足成員心理、生理以及社會上的需要。這種需要類似于安全感、成就感、友情和歸屬感等。BackC(1965)認為團體的情感就是凝聚力,也就是說生活在不是團體的成員的情感要低于生活在團體里的成員的情感,生活在團體中的成員在工作、學習、活動中互相接觸、互相幫助,有助于培養(yǎng)團體內(nèi)成員的情感,所以說團體內(nèi)成員的情感高于非團體內(nèi)成員的情感。Canon(卡隆)從多個方面定義了凝聚力,包括不同的維度、凝聚力的動態(tài)性、目的性和影響個體情緒情感的變化,并認為凝聚力是有情感功能的,凝聚力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種動力的過程,它能體現(xiàn)團體的運動傾向,能夠指引團體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Westie和Hemphill兩名著名學者認為凝聚力有使團隊一起工作并能發(fā)揮團隊功能的能力。張梅和何贛湘認為,班級凝聚力是指集體對個體的吸引力,它既包括班級對每一個成.員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也包括班級成員之間的內(nèi)在聚合力,并認為一個班級首先應該確立班級目標,再通過制定適度有效的激勵措施,促進大學生形成對班級的認同感,創(chuàng)造出團結和諧的氛圍,才能增強班級凝聚力。趙小劍將班級凝聚力定義為:所有成員的歸屬感和榮譽感的結合體。孫迎暉等認為班級凝聚力是指相互引力,既包括班級對個體的吸引力,也包括個體對班級的向心力。周聰將班級凝聚力視為在班級學習生活中,成員對班級的責任心、歸屬感和榮譽感的總稱。張維《班級凝聚力是班集體發(fā)展的生命力》一文中提到:班級凝聚力是班集體發(fā)展的生命力,并主張要想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就要加強班級成員之間的相互吸引和班級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在合作的氛圍下學習,從而增強同學之間的友誼。梁志壯、張會剛在《論班級凝聚力》中提到凝聚力高的班集體可以“壯大集體的力量,增強集體的競爭力,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能力,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三)班級凝聚力的影響因素及提升對策我國從1952年設置班主任崗位以來,很多的專家學者就已經(jīng)從班主任工作的性質,內(nèi)容、工作目標,考核的標準等方面對班級文化建設進行了研究,其中就包含了班級凝聚力的影響因素與提升班級文化凝聚力的方法和對策方面,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開始初步形成一定的理論框架。在影響因素方面,孫迎暉等指出,新形勢下高校班集體建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班主任、班干部在班級建設方面的作用尤為重要,獎勵、激勵等措施對班級凝聚力提升具有促進作用。蒯義峰和蔡丹的研究表明,班級活動有利于學生擁有成就感與認同感,進一步獲得快樂,對班級凝聚力的提升具有促進作用。王建東等認為,制定統(tǒng)一的班級目標,形成特色的班級文化,發(fā)揮班級核心人物的作用,建立良好的班級氛圍,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促進班級成員深人交流,以及設計好班級活動都有利于高校班級凝聚力的增強。饒玉梅和閻衛(wèi)萍在研究中提出,主題班會是班級建設的主要陣地,可以通過明確主題班會目標、豐富班會內(nèi)容與形式等形式提升主題班會對班級凝聚力的促進作用。關于班級凝聚力的提升對策方面,王茜認為可以從思想上出發(fā),以理想引導人心,靠形象感召學生,以制度規(guī)范人心,以活動凝聚人心,從而推進班級凝聚力形成。黃正平、席玲、劉先乾、龔玉兮等認為在整個班級建設中,班主任是起引導作用,和班干部一起組成班級的核心,主導班級文化發(fā)展,促進班級凝聚力提升。張建發(fā)在《辦好班級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一文中敘述了如何利用運動會、學校藝術節(jié)、每周的班會進行班級凝聚力的培養(yǎng),他常常用班會時間讓每一個學生做自我反思,充分考慮學生作為一個個體主觀能動性的作用。班級是一個整體,如果組成這個整體的每個個體都能自我約束好,那么班級這個整體也就自然而然的好了。還有趙中云在《開展班級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中提到,撿廢品、攢班費,樹班級正氣的目的是整個班級充滿正能量,培養(yǎng)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并教育學生用賣廢品的錢買書看,為大家營造學習的氛圍,教育大家不攀比,做一個有理想的青年。季愷在《淺談班主任如何搞好班級凝聚力建設》中提到:激勵是學生進步的重要外在動力。無論是學校還是班級都要注意多利用這一形式來促進學生不斷進取和努力。蔣迎春在《淺談如何提高班級凝聚力》一文中提到,班干部在班級凝聚力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特殊提到的是建議大家選出兩套班干部,進行輪流值班,讓同學評價班干部是否稱職,這樣班干部就不敢有一點怠慢,不僅鍛煉了自己,還對班級管理有很大幫助。(四)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研究王須在《小學班主任如何培養(yǎng)班級凝聚力》中主要強調(diào)了小學班主任的作用,通過展示個人魅力,在小學班級管理方面堅持友善、公平、民主,多組織班級活動來搞好班級建設,形成極高的班級凝聚力。崔瑞雪的《增強班級凝聚力的對策分析》也同樣提出了小學班主任的個人能力和班級活動在增強班級凝聚力方面的重要性。廖玲玲則是在小學班主任和班級活動之外,還提出和強調(diào)了小學班級班風和班干部的作用,認為小學班級要有凝聚力必須確立共同的奮斗目標,還要建立起合理的班干部管理制度。李懷存提出小學班級建設和班集體凝聚力增強密不可分,要加強班風建設,形成良好氛圍,同時利用班會、晨會等,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五)研究述評前人對大學生團隊凝聚力的研究也比較多,他們大多采用問卷法,然后對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找到規(guī)律。高校的團隊凝聚力與所學專業(yè)、所在年級、是否是學生干部這四個變量有很大的關聯(lián)性,但與是否獨生子女、學習成績、家庭所在地這樣的變量不存在很大的相關性。還有人認為班干部和輔導員的作用、班級交流和班級活動的開展、班級的共同目標、同學關系的協(xié)調(diào)、良好的學習氣氛對大學生團隊凝聚力有較大影響??傊壳按蠖鄬Π嗉壞哿Φ难芯筷P注的是高等教育,對于小學教育的研究和關注相對較少。大學生這一群體與小學生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已經(jīng)基本形成,班級凝聚力建設所帶來的影響起到的是修正和補充的作用。而小學生處在人生的起步階段,在學校接受教育正是為了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種特質表明他們更容易被改變和引導,所以在小學教育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是十分重要并且必要的。在關于如何形成和提高小學班級凝聚力的研究方面,就不像對大學和高中的研究那么深刻,而且大多數(shù)的文獻資料是從教育學和管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的。鑒于此,本文將以A小學為例,來分析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的提升策略,希望可以豐富現(xiàn)有有關班級凝聚力的研究理論體系。三、參考文獻P.Jackson.thelifemass[M].NewYork:HarvesterWheatsheaf,1968KataokaTokushio.ClassSociology[M].SmallGroupResearch,1993BennyJohnson.Educationalsocialpsychology[M].PsychologicalReview,2005吳立德.班級社會學概論[M].重慶: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俞國良.學校文化新論[M].四川: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李學農(nóng).中學班級文化建設[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張曉蓉.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成長[J].課外語文,2019(10):138-139.唐惠芬.新課程下的班級文化建設[J].寧夏教育科研,2006(1):25-26.倪春燕.班級文化建設實踐與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8(24).劉玉華,趙培亮.關于農(nóng)村小學班主任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時代文學:上半月,2006(2):181-181.LewinK.Psycho-SociologicalProblemsofaMinorityGroup(1935).[J].JournalofPersonality,1935,3(3):175-187.Mulle,Brian,andCarolynCopper.TheRelationbetweenGroupCohesivenessandPerformance:AnI,Itegration[J].PsychologicalBulletin,1994,115(2):210-227BackC,andCarolineDePaola.TheMeasurementofCohesioninWorkTeams[J].SmallGroupResearch,1965:3(1):71-87.張梅,何贛湘.如何有效增強班級凝聚力[J].當代教育論壇,2015(18):19-21.趙小劍.高校班級凝聚力建設的影響因素及策略研究[J].消費導刊,2007(04):156.孫迎暉,李紅梅,王曉川.高校班級凝聚力現(xiàn)狀及建設意見的調(diào)查分析[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5,29(02):43-47.張維.班級凝聚力是班集體發(fā)展的生命力[J].考試周刊,2015(49):237-237.梁志壯,張會剛.論班級凝聚力[J].考試周刊,2017(47):141-142.蒯義峰,蔡丹.班級活動提升班級凝聚力的作用機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6:9-11.王建東,高猜怡,高峰.大學班級凝聚力的影響因素和應對措施[J].文化學刊,2015(3).饒玉梅,閻衛(wèi)萍.高校主題班會與班級凝聚力現(xiàn)狀分析與問題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1).盛潔,倪艷.學分制模式下增強高校班級凝聚力的路徑探析田.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10).龔玉兮.談班級凝聚力的形成[A].中國人才研究會教育人才專業(yè)委員會、中國未來研究會教育分會、發(fā)現(xiàn)雜志社:發(fā)現(xiàn)雜志社,2007:2.張建發(fā).辦好班級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高二(7)班班集體建設側記[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65-65.趙中云.開展班級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J].職業(yè),2011(27):89-90.季愷.淺談班主任如何搞好班級凝聚力建設[J].才智,2013(14):164.朱君枚.淺談如何提高班級凝聚力[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4(23):29-29.王須.小學班主任如何培養(yǎng)班級凝聚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5(13):199.崔瑞雪.增強班級凝聚力的對策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0(20):13-15.李懷存.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增強班集體凝聚力[J].遼寧教育,2013(06):82.A.B.彼得羅夫斯基,B.B,施巴林斯基著.1984.集體的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39-140.羅美萍.論團體心理輔導在班集體建設中的作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9(2):62-63.陳燕.淺談班集體凝聚力的形成[J].天津教育,2013(3):28-29.詹海玉,陳世海.微觀視角中的班級凝聚力檢視[J].教育評論,2015(6):21-23.唐子畏.影響群體凝聚力的心理因素[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0(2):55-57.劉健,李福華.關于增強高校學生班級凝聚力的思考[J].中國冶金教育,2012(4):33-36.侯秋霞.班集體凝聚力形成的心理學分析[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0(6):63-66.陳燕.淺談班集體凝聚力的形成[J].天津教育,2013(3):28-29.詹海玉,陳世海.微觀視角中的班級凝聚力檢視[J].教育評論,2011(6):21-23.孫娜.班級凝聚力從哪里來[J].教學與管理,2015,C9):15-17.張馳,田寶偉,鄭日昌.團體心理訓練[M].開明出版社,2012.王寶祥.實用班主任辭典[M].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姚立,黃甲寅,江1fT.班級凝聚力的社會學實證比較研究[J].青年研究,2010(5):12-15.劉慧珍.蘭州市初中班級團體凝聚力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二、研究方案1.研究目標、研究內(nèi)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1)研究目標本文旨在以A小學為例,在闡述班級文化凝聚力相關概念及理論的基礎上,對A小學班級凝聚力的建設現(xiàn)狀進行問卷調(diào)查,了解其班級凝聚力建設的基本情況,并根據(jù)問卷調(diào)查的結果來分析其班級文化凝聚力存在的問題,最后在分析問題原因的基礎上,結合該小學的實際,提出幾點針對性的提升班級文化凝聚力的對策,從而促進該小學班級文化凝聚的提升。(2)研究內(nèi)容本文的研究內(nèi)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緒論,主要闡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以及研究的內(nèi)容、方法等;第二部分是相關理論概述,主要闡述班級文化凝聚力的概念、縣官基礎理論,并指出提升班級文化凝聚力的意義;第三部分是A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別指出調(diào)查的目的、方法和過程,并對調(diào)查的結果進行匯總,指出A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建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是A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提升的對策,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包括加強班主任的素質培訓、豐富班級文化活動、加強富有凝聚力的班級文化建設等。最后一部分是結論與展望,主要對本文的觀點進行總結性概述,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處。(3)擬解決的關鍵問題(1)對A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建設的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了解基本情況;(2)對問卷調(diào)查的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指出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3)針對A小學的實際,提出幾點針對性的班級文化凝聚力提升的對策。2.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擬采取的研究方法①文獻研究法:筆者通過查找相應的有關資料,期刊雜志,結合國內(nèi)外班級文化凝聚力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和總結,找出了班級文化凝聚力的概念、縣官基礎理論,以便為本研究的進行奠定理論基礎。②問卷調(diào)查法筆者參考西北師范大學劉慧珍撰寫的碩士論文《蘭州市初中班級團體凝聚力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研究》,因調(diào)查對象的不同,筆者對該問卷進行了修改,最終確定了本次研究所采用的《A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調(diào)查問卷》,從而向A小學的學生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表,對調(diào)查結果進行分析,得出A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的現(xiàn)狀。③訪談法筆者針對調(diào)查問卷結果中了解不夠詳實的問題,用訪談法對所要了解的問題進一步闡述并得到理想的答案。訪談的目的是了解班級文化凝聚力形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包括班級活動開展情況、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班委的作用、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做法等。根據(jù)事先準備好的問題進行訪談,為論文提供更詳細的內(nèi)容及依據(jù)。(2)技術路線班級文化凝聚力提升研究班級文化凝聚力提升研究—以A小學為例資本約束下商業(yè)銀行資產(chǎn)配置與經(jīng)營績效關系研究研究理論基礎存在的問題調(diào)查結果分析A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相關概念原因分析提升策略結論與展望圖1本文的技術路線圖(3)實驗方案及可行性分析①實驗方案本文是依據(jù)現(xiàn)有有關小學班級文化建設以及班級凝聚力方面的研究成果及理論資料,以A小學為例,分析了該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建設的現(xiàn)狀,并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分析了該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最后結合該小學的實際,提出了幾點針對性的班級文化凝聚力提升的對策。②可行性分析首先,關于A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建設方面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可以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法來獲得,而且該小學是筆者工作的學校,筆者對該校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獲取資料方面存在很強的可操作性。其次,筆者擔任該小學某一班級的班主任,在從事班級文化建設方面有一定的經(jīng)驗,而且筆者還有一定的小學教育背景,關于這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較為豐富,在研究的過程中更加順利。再次,筆者在研究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xiàn)了無法解決的問題,還可以咨詢筆者的導師,其可以為我提供更為可行的方案。3.本論文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目前國內(nèi)外學術界的研究大多對班級凝聚力的研究關注的是高等教育,對于小學教育的研究和關注相對較少。但關于如何形成和提高小學班級凝聚力不像對大學和高中的研究那么深刻,而且大多數(shù)的文獻資料是從教育學和管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的。鑒于此,本文將以A小學為例,來分析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的提升策略,希望可以豐富現(xiàn)有有關班級凝聚力的研究理論體系,在研究角度尚存在一定的創(chuàng)新和特色。此外,目前關于小學班級文化凝聚力的研究多是簡單的理論研究,缺乏以某一小學為例的案例研究,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