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20533-2006《生態(tài)科學數據元數據》是中國關于生態(tài)科學研究領域數據管理的一項國家標準,該標準旨在為生態(tài)科學數據的描述、組織、發(fā)現、共享和長期保存提供一套統(tǒng)一的規(guī)范。它詳細規(guī)定了元數據的結構、內容以及表達方式,確保生態(tài)科學數據的質量和互操作性。下面是對該標準幾個核心方面的概述:

  1. 元數據定義與作用:元數據是關于數據的數據,用于描述數據集的內容、質量、表示方式、空間和時間覆蓋范圍、獲取方式等基本信息。在生態(tài)科學研究中,元數據對于提高數據的可發(fā)現性、可理解性、以及促進跨學科、跨機構間的數據共享至關重要。

  2. 數據元數據模型:該標準采用了一種基于國際標準ISO/IEC 11179的數據元數據模型,定義了數據集的結構化描述框架。這一模型包括數據集的標識信息、數據質量、空間與時間參照、數據來源、數據獲取方式、權利與約束條件等多個方面,確保了元數據的全面性和標準化。

  3. 元數據元素集:標準詳細列出了構成生態(tài)科學數據元數據的具體元素集,如數據集名稱、摘要、關鍵詞、時間覆蓋范圍、地理覆蓋范圍、數據生產者、數據聯(lián)系人等,每一元素都有明確的定義、數據類型和使用規(guī)則,便于數據提供者準確填寫。

  4. 數據分類與編碼:為了提高數據的互操作性,標準還對數據分類和編碼提出了指導原則,確保不同來源的數據能夠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進行分類和編碼,從而便于數據的檢索和集成分析。

  5. 實施指南:除了上述規(guī)范性內容,標準還提供了實施指南,幫助數據管理者和研究人員如何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元數據的創(chuàng)建、管理和應用,包括如何選擇合適的元數據元素、如何利用元數據工具軟件等實際操作層面的建議。

  6. 與其他標準的協(xié)調:GB/T 20533-2006強調了與國際相關標準的兼容性,特別是與ISO系列元數據標準的一致性,旨在促進國內外生態(tài)科學數據的交流與共享。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fā)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zhí)行有效
  • 2006-09-18 頒布
  • 2007-03-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20533-2006生態(tài)科學數據元數據_第1頁
GB/T 20533-2006生態(tài)科學數據元數據_第2頁
GB/T 20533-2006生態(tài)科學數據元數據_第3頁
GB/T 20533-2006生態(tài)科學數據元數據_第4頁
GB/T 20533-2006生態(tài)科學數據元數據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1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20533-2006生態(tài)科學數據元數據-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ICS35.240A2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20533—2006生態(tài)科學數據元數據Metadataforecologicaldata2006-09-18發(fā)布2007-03-01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發(fā)布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20533-2006三前言引言1范圍2規(guī)范性應用文件3術語和定義……4符號和縮略語4.1縮略語·…………·4.2UML模型符號4.3ML模型關系4.4UML模型構造型一致性6約定6.1元數據基本屬性6.2UML模型圖6.3XMLSchema和名稱空間要求·……7.1生態(tài)科學數據對元數據的要求7.2元數據包………………7.3數據<<數據類型>>……7.4生生態(tài)科學數據核心元數據·7.5元數據擴展和元數據應用專規(guī)……………….7.6元數據應用專規(guī)示例·7.7元數據實施……88元數據模式……8.1元數據包…….二8.2元數據<<數據類型>>·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數據字典22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元數據擴展和元數據應用專規(guī)附錄C(規(guī)范性附錄)抽象測試套件·……89附錄D(規(guī)范性附錄)數據集全集元數據應用專規(guī)附錄E(規(guī)范性附錄)核心元數據…………….138附錄F(資料性附錄)元數據應用專規(guī)示例·189附錄G(資料性附錄)元數據應用專規(guī)制定方法……207附錄H(資料性附錄)元數據實施209參考文獻……….210

GB/T20533—2006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附錄C、附錄D和附錄E為規(guī)范性附錄,附錄F、附錄G和附錄耳為資料性附錄。本標準由中國科學院“科學數據庫及其應用系統(tǒng)”和“中國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網絡”支持編制。本標準由中國科學院提出。本標準由全國信息分類編碼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寒區(qū)旱區(qū)環(huán)境與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huán)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黎建輝、肖云、于貴瑞、侯艷飛、胡良霖、施建平、何洪林、董濟農、郭明航虞路清、張耀南、陳斌如、趙軍、王國強、劉寧、高美榮,本標準為第一次制定。

GB/T20533—2006伴隨著人類對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重要性認識的加深,生態(tài)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并成為當前科學研究的熱點學科?,F代科學研究的一個特點是數據成為科學研究和科學發(fā)現的重要基礎,在生態(tài)學領域亦是如此。隨著生態(tài)科學研究的發(fā)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生態(tài)科學數據在迅速增長。然而目前與此并存的另一現象是,科研人員在實際的研究工作中往往感覺到所需數據的醫(yī)乏。很多時候.這種匾乏并不是因為所需的數據尚不存在,而在于這些數據難以發(fā)現、難以獲取和缺乏可用性。這也是我國及其他很多國家大力開展和推進科學數據共享活動的緣起。在造成上述不協(xié)調現象的諸多因素中.元數據的缺乏和不規(guī)范是制約科研人員發(fā)現、管理和使用生態(tài)科學數據的主要原因之一。元數據是關于數據的數據.用于說明數據的內容、品質、產生過程和背景、訪問和獲取方式以及其他有關特征。從數據的使用來看:。)數據生產者可能在數據產生很長時間之后去使用或重用它們;數據的生產者并非總是數據的使用者,數據生產者以外的人員使用數據的需求日益強烈,尤其是對長時間序列、大尺度和綜合性生態(tài)研究來說.這樣的需求更顯而易見。適當的元數據能幫助數據生產者以及數據生產者以外的用戶更快地發(fā)現所需要的數據,更好地了解其內容和限制,評估其對于應用需求的適用性.并恰當地獲取和使用它們。同時,由于數據生產者和用戶都需要處理越來越多的數據,元數據能為他們提供關于這些數據的關鍵知識,幫助其有效地保存、管理和維護這些數據,提高效率,且使數據生產單位能夠不受人員變動的影響.防止數據資產的流失,維護單位和國家的有關投資。另外,在生態(tài)科學數據中.很多數據特別是觀測數據的產生具有不可重復性.為保證它們不被誤用和在將來可用.龍其需要詳細地說明數據產生的方法和條件。元數據允許數據生產者對這些信息進行完全的記錄,以便這些數據不因時間的流逝而喪失可用性。本標準的目的是提供一個可擴展的、用于描述和歸檔管理生態(tài)科學數據的概念數據模型。該模型將生態(tài)科學數據的特征歸納為10類:標識信息、數據質量信息、方法信息、場地信息、項目信息、分發(fā)信息、元數據參考信息、實體信息、空間參照系信息和空間表示信息。本標準的實施將促進生態(tài)科學數據的高效保存、管理和維護,促進它們?yōu)榭蒲腥藛T、其他用戶或者軟件程序等的檢索、評價、獲取和使用,促進生態(tài)科學數據的共享和交換

GB/T20533—2006生態(tài)科學數據元數據范圍本標準定義了一個在數據集層次上描述生態(tài)科學數據的概念模型,規(guī)定了構成該模型的一組必選的、條件必選的和可選的元數據子集、元數據實體和元數據元素.提供了對該模型的形式化描述。本標準還規(guī)定了各種需求層次的元數據應用所需要的最小元數據元素集(簡稱為核心元數據),以及規(guī)定了為滿足特殊需求對元數據進行擴展和制定元數據應用專規(guī)的規(guī)則和方法。本標準中的生態(tài)科學數據包括生態(tài)觀測,調育試驗等生態(tài)科學研究活動中所產生的原始基本數據,也包括根據科研需求對原始基本數據進行加工整理而形成的數據,既可以是數字化的,也可以是非數寧化的。本標準適用于生態(tài)科學數據集和數據集系列的編目和描述、數據集和數據集系列的組織管理,也可用于數據交換中心的數據服務。本標準期望為生態(tài)科學數據生產者、數據管理者、數據管理系統(tǒng)分析和設計人員以及與數據生產、組織管理、服務或使用有關的其他人員所使用.以便理解生態(tài)科學數據元數據標準化的基本原理和總體要求。盡管本標準主要用于生態(tài)科學數據集,但其原理可以擴展到其他領域的科學數據資源。通過定義一個通用的概念模型,本標準保證各元數據實施之間有較高程度的語義互操作性,但是.本標準并沒有規(guī)定元數據在一個信息系統(tǒng)中具體如何實施2!規(guī)范性應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勒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T2659世界各國和地區(qū)名稱代碼(GB/T2659-2000,eqvISO3166-1:1997)GB3102.1-1993空間和時間的量和單位(eqvISO31-1:1992)GB/T4880—1991語種名稱代碼(eqvISO639:1988)GB/T7408-19944數據元和交換格式信息交換日期和時間表示法(eqvISO8601:1988)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ISO690:1987.Documentation-Bibliographierefer-ences-Content,formandstructure:ISO690-2:1997,Informationanddocumentation-Bibliographiereferences-Part2:Electronicdocumentsorpartsthereof,NEQ)數據元的規(guī)范與標準化GB/T18391.3-2001信息技術第3部分.數據元的基本屬性(idtISO/IEC11179-3:1994)GB/T19710-2005地理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fā)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