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變遷_第1頁
改革開放三十年變遷_第2頁
改革開放三十年變遷_第3頁
改革開放三十年變遷_第4頁
改革開放三十年變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題策劃:英語1111宋明詩2011520013楊姍2011520007黃小彬2011520026陳志云2011520018中國流行30年目錄1、服飾30年的流行style2、30年的文化狂歡3、舌尖上的30年味變4、單擊此處添加文本標題“文革”時期十億人民十億兵”的十年“文革”,最時尚的裝束莫過于穿一身不帶領章帽徽的草綠舊軍裝,扎上棕色武裝帶,胸前佩戴毛澤東像章,胸前斜挎草綠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著紅衛(wèi)兵袖章,腳蹬一雙草綠色解放鞋?!拔母铩币院笪母锏慕Y束,使人們對美的天然熱愛和追求迅速蘇醒,所以在70年代后期出現了許多具有象征意義的事件。

四個兜當時人民解放軍軍裝的一種特殊標志,只有排級以上的軍官上衣才有四個兜,而一般的戰(zhàn)士軍服只有上面的兩個兜,在軍裝成為最時髦服裝時代,“四個兜”顯得尤為珍貴。

小白鞋白帆布運動鞋的別稱,估計不少30歲以上的人對這三個字懷有強烈的懷舊情結,具有同等懷念價值的東西還有與小白鞋相匹配的白鞋粉?!?0”年代中國服飾發(fā)展的春天與中國人時尚觀念的復蘇開始于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的1978年。人們看到大喇叭褲、蝙蝠衫。還有健美褲和連衣裙。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對外開放,西方文化和港臺時尚迅速進入中國,向年輕一代傳遞著最新的潮流信息。而這樣的變化,直接體現到80年代。80年代初,喇叭褲是一種所向披靡的時尚,誰要是穿一條喇叭褲在街上走的話,那就和現在裸奔的效應一樣。1998年,有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假如昨天在米蘭或巴黎的發(fā)布的一種時裝款式今天出現在北京或上海一位女性的身上,你千萬不用奇怪。90年代,中國服飾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經實現了與世界的同步。奢侈、豪華、昂貴不再是用來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專用詞,而成為人們理直氣壯地追求的生活目標,對名牌的崇拜成為高尚品位的表現。1994年哈日族一股崇尚日本明星的風潮從臺灣省吹到了內地,在1970年代后出生的人中風行開來。他們出門玩滑板,穿HIP-HOP的衣裳,扎花里胡哨的頭巾,他們穿著松糕鞋和有短流蘇的裙子。

“哈韓族”很不適合東方人過于矮小身材的穿著搭配方式像寒流一樣瞬間席卷中國,而這股潮流恰好叫“韓流”。天寒地凍的嚴冬季節(jié),你也能看到穿著單薄的美女裊裊婷婷掠過你的視線?!?0”年代哈日族哈韓族21世紀在21世紀的最初幾年,中國人對服裝訴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個性——最好是獨一無二。服裝的主要作用已經不在是御寒,而是一種個性魅力的體現。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21世紀,世界服裝藝術中的中國元素也開始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體現,唐裝走俏全球、旗袍熱遍世界,中國服裝作為一種文化潮流和商業(yè)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唐裝:2001年上海APEC峰會上,20位各國領導人集體亮相,他們穿的都是大紅色或寶藍色的中式對襟唐裝,這一情景通過電視瞬間傳遍全球,唐裝迅速流行。旗袍:一部《花樣年華》,張曼玉在片中展示的數十款旗袍,傾國傾城,將旗袍這種典型的中國化服裝集中地呈現在全世界面前。旗袍熱卷土重來。小結改革開放以來,服裝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樣化,面料、質地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到了九十年代,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一種時尚。30年前,中國人的娛樂生活單調,獲取信息渠道只有通過收音機、報紙等少數媒體,對西方、外界了解甚少,思想相對閉塞保守。在30年后,隨著科技、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有線電視、無線上網、智能手機紛紛涌現并普及,極大豐富了人民精神需求,娛樂生活多樣多彩。人民到世界各國旅游觀光,吸收外國思想的精華,與時俱進。30年前,一張黑白照片,幾斤糖果,幾桌酒席,黑白電視機、電冰箱和摩托車,一對新人的婚禮便在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中禮成。30年后,漂亮的婚紗、專業(yè)的婚慶服務、高檔婚宴酒店,成為婚禮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不僅房子、車子、全套家具電器備齊,90年代的彩電、計算機和手機逐漸成為了人們遙遠的記憶。改革開放后,港臺的流行樂與歌手進入大陸市場,對原本單一、粗糙的音樂行業(yè)造成極大沖擊,人們開始接觸到不是革命歌曲的時代旋律。同時,引進的譯制片、港臺電視劇等也走入千家萬戶。文藝作品繁多、百家崢嶸,文學百花齊放,磁帶、錄像廳、隨身聽……人們渴望解放、渴望了解不同的音樂流派和外國文學。人們受教育文化程度提高,每年無數的學生奔赴海外進行留學深造。30年間,傷痕文學、鄧麗君、十萬個為什么、央視春晚、迪斯科舞廳、春天的故事、海歸、新東方教育等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詞,因為它們代表了每個階段中國在文化層面的巨大變化,也見證了這三十年間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的極大豐富,從束縛、壓抑、封閉到多樣化、多元化、輕松,這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生態(tài)從單一走向多元共生的時代,這是一個大眾文化從萌芽到壯大、消費文化遍地開花的美好時代。從80年代的剛剛起步,到90年代的日漸繁榮,再到現在21世紀的第三個年頭,中國普通民眾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思想上吸收了各國的文化精華,為己所用,大力發(fā)展先進文化產業(yè),打造文化強國。30年的文化狂歡,30年的文化盛宴,中國將在自己的文化道路上大踏步前進,它的文化將繼續(xù)大發(fā)展、大繁榮。小結糖票、油票、肉票票……在當時的孩子眼里,那些紙票“全都能吃”。在這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蘿卜、大白菜一度成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并代替了糧食。家家戶戶都在腌制咸菜,似乎只有逢年過節(jié)時才會“幾近無限量”地包頓餃子。偶爾有重要的客人,也會安排殺雞殺鴨招待。

這個時代的符號很相似:推開不同的門,每張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個房間家具擺設是相似的;人們的穿戴是相似的;對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他們的理想很簡單:吃的像個人樣。他們的理想很簡單:吃得像人樣。

。70年代:“餓”

這個時代,從溫飽走向小康的中國人,餐桌上逐漸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豐盛。過去限量供應的大白菜,已經讓位于木耳、絲瓜、西紅柿、蘑菇和荷蘭豆。尤其到了中后期,在城市居民的菜籃子中,一年四季都可以裝滿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

。80年代:從溫飽走向小康從這個時代初期開始,富裕起來的中國人,一年在餐桌上甚至能吃掉上千億元人民幣,菜肴的種類和檔次也開始步入歷史頂峰期。在這個時代的餐桌上,尤以鮑魚最吸引眼球。隨著生活的富裕,中國菜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胃口。俄羅斯美食、法國大菜、意大利比薩、日本料理、韓國燒烤、美國麥當勞等紛紛進軍中國,中國人不出國門便能吃遍世界。這個時代的你無論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種檔次和風味的餐廳與酒肆都隨處可見。隨之而來的惡果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心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肥胖癥患者人數持續(xù)攀升,于是,人們開始大規(guī)模地減肥。

。90年代:饕餮時代的來臨麻辣小龍蝦、香辣蟹、水煮魚都是這個時代的餐桌文化。但在本世紀初突如其來的一場SARS,以及層出不窮的諸多“黑幕”曝光,讓很多都市人腹中的饞蟲都被殺死。人們開始呼應健康主題,回歸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被重視起來。牛奶的發(fā)展進入巔峰時期,純牛奶、脫脂牛奶、加鈣牛奶應有盡有,數不勝數。過去的人們喜歡買冷凍室大的電冰箱儲存雞鴨魚肉,現在也開始講究食用有營養(yǎng)的鮮活食品。

21世紀:吃并選擇著改革開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