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北師大版現(xiàn)代傳記選讀第一課獄中自述李大釗_第1頁
高中語文北師大版現(xiàn)代傳記選讀第一課獄中自述李大釗_第2頁
高中語文北師大版現(xiàn)代傳記選讀第一課獄中自述李大釗_第3頁
高中語文北師大版現(xiàn)代傳記選讀第一課獄中自述李大釗_第4頁
高中語文北師大版現(xiàn)代傳記選讀第一課獄中自述李大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諫太宗十思疏》導(dǎo)學(xué)案【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積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虛詞和特殊句式,翻譯并默寫重點句子。2.學(xué)習(xí)本文多用比喻說理的手法,體會對偶句、排比句的表達(dá)效果。3.領(lǐng)悟“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虛心以納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積極意義。課前預(yù)習(xí)案一、知人論世,了解文體1.走近作者魏征(580—643),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xué)家。隋朝末年,參加李密的反隋起義軍。李密失敗后,他降唐,輔佐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諫議大夫、檢校侍中,領(lǐng)導(dǎo)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書成,拜遷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唐太宗曾賜手詔,贊魏征道:“昔晉武帝滅吳之后,志意驕怠,何曾(人名)位極臺司,不能直諫,乃私語于孫,自矜明智,此不忠之大者也。得公之諫,朕知過矣。當(dāng)置之幾案,以比弦韋(自警)?!蔽赫魉篮螅谟謱κ坛颊f:“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魏征從政十六七年,上書言事二百多次,達(dá)十萬言,起奏疏收在《魏鄭公諫錄》、《貞觀政要》中。2.了解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李淵反隋時作戰(zhàn)勇敢,生活儉樸,很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鑒于隋煬帝覆亡的教訓(xùn),進(jìn)一步保持了節(jié)儉、謹(jǐn)慎的作風(fēng),實行了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政策。經(jīng)過十幾年的治理,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邊防鞏固,內(nèi)外無事,國家安定。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繁榮昌盛的背后隱藏著危機,在群臣齊唱贊歌時,魏征“頻上四疏,以陳得失”(此為第二疏),使太宗猛醒。太宗看此疏后很慚愧,表示從諫改過,并把這篇奏疏置于案頭,奉為座銘。3.知曉文體疏,是奏議文體的一種,奏議類文章是古代臣屬進(jìn)呈給帝王的奏章的統(tǒng)稱,包托奏、議、疏、表、對策等。疏,是分條陳述的意思?!段恼卤骟w序說》:“七國以前,皆稱上書,奏初改書為奏。漢定禮儀,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謝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陳情;四曰議,以執(zhí)議?!笔瑁欠謼l陳述的意思。有名的“疏”類文章有晁錯的《論貴粟疏》、李斯的《諫逐客疏》、賈誼的《論積貯疏》等。二、熟讀課文,積累知識1.指出下列加點字的通假字并解釋其義恩所加,則思無以怒而濫刑(恩所加,則思無以怒而濫刑(通“毋”,不要)2.解釋下列加點的活用詞的意思①名詞用作狀語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②名詞作動詞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③形容詞用作名詞懼讒邪邪:邪惡的小人。則思正身以黜惡惡:奸惡的小人。擇善而從之善:好的意見。簡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④形容詞用作動詞智者盡其謀盡:用盡。⑤使動用法必固其根本固:使……穩(wěn)固。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寧。正身以黜惡正:使……端正。則思虛心以納下虛:使……謙虛。3.整理重要虛詞之:=1\*GB3①聞求木之長者(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②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結(jié)構(gòu)助詞,的。)③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代詞,指代天下。)雖:=1\*GB3①在下愚,知其不可(雖然)②雖董之以嚴(yán)刑(即使)誠:竭誠以待下(誠心)②誠能見可欲(如果)而:=1\*GB3①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連詞,表轉(zhuǎn)折。)②則思謙沖而自牧(連詞,表遞進(jìn)。)③垂拱而治(連詞,表修飾。)安:=1\*GB3①國之安者,必積其德(安定)②燕雀安知鴻之志哉(怎么)③項王曰:“沛公安在?”(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專也(享受)以①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來,表目的的連詞。)②雖董之以嚴(yán)刑。(介詞,用)③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來,表目的的連詞。)④則思無以怒而濫刑。(介詞,因為。)所:①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所”加動詞的固定結(jié)構(gòu)。)②山巒為晴雪所洗。(表被動。)4.請判斷并口頭翻譯下列特殊句式。(1)雖董之以嚴(yán)刑,振之以威怒。介賓短語后置(狀語后置)。(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判斷句。(3)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省略句,以(之)為。(4)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固定句式,豈……乎?表反問。(5)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賓語前置(戒自)。課中探究案一、整體感知,理清文路1.朗讀課文,梳理思路這篇諫文主旨明確,論證思路縝密,環(huán)環(huán)相扣。文章論說的中心是:“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文章先從“積其德義”“居安思?!薄敖渖菀詢€”對于國家的長治久安說起;接著從它的反面“縱情傲物”會導(dǎo)致喪失民心、危及社稷來間接闡述論點;道理既明,然后據(jù)此提出“十思”,將“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進(jìn)一步具體化,用以說明“積其德義”的落實方法和實踐辦法;同時指明長期保住人心歸向,便會達(dá)到國家的長治久安。2.請指出文章的主要寫作特色。⑴比喻論證,生動形象。⑵正反對比論證,加強說服力。⑶語言樸實雄健。⑷雄辯的邏輯力量。二、小組合作,探析疑難1.第一段中有那些比喻句?包含了什么觀點?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觀點:(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2)居安思危,戒奢以儉2.本段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其作用何在?喻證法--把積德安國這個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長、浚源欲遠(yuǎn)這種生活常識進(jìn)行比喻,使論述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易懂;正反對比論證法--采用強烈、鮮明的對比使勸諫對象更加深刻地認(rèn)識到思國之安必積德義的道理。3.“十思”大致說了哪幾方面的內(nèi)容?它們共同說明了一個什么觀點?作者認(rèn)為做到“十思”有什么好處?欲望、行為、品質(zhì)、納言、賞罰;居安思危;垂拱而治。4.作者魏征對以嚴(yán)法治國持什么看法?我們現(xiàn)在強調(diào)健全法制,你認(rèn)為可行嗎?魏征對“嚴(yán)法治國”既沒有推崇,也沒有反對,只是認(rèn)為“法制”不是問題的關(guān)鍵,根本還在于統(tǒng)治者對天下黎民要竭誠相待。我們強調(diào)健全法制,實際也是為了使天下變成一個公平合理的社會,這與魏征主張“竭誠以待”是一致的,那當(dāng)然是可行的。5.下面是宋代洪邁《容齋隨筆》中的《魏鄭公諫語》,請與課文作比較閱讀,并回答文后問題。魏鄭公諫止唐宗封禪,中間數(shù)語,引喻帖切,曰:“今有人十年長患,療治且愈,此人應(yīng)皮骨僅存,便欲使負(fù)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亂,非止十年,陛下為之良醫(yī),疾苦雖乂(yì,承平無事)安,未甚充實。告成天地,臣切有疑?!碧诓荒軍Z。(中國世界語出版社1995年10月版)從課文及此文這兩處你可看出魏征進(jìn)諫有什么特點?請用百余字稍作展開,用自己的話表述。提示:魏征勸諫極有藝術(shù)性,選段與《諫太宗十思疏》說理方面有相似之處,注意由課文和選段作有理有據(jù)的正確表述。思路點撥:從這兩處可看出魏征勸諫不但有大勇,還有大智。他很講究勸諫藝術(shù),善于用比喻來說理。課言語《諫太宗十思疏》一開始就是比喻,用“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引出道理:積累道義是治國之本。本文則以“十年長患”來比喻“隋氏之亂”,以“療治且愈”“日行百里必不可得”來說明“告成天地”(封禪)之事的不可行。魏征勸諫確實是“引喻凱切”,得體動人,能讓唐太宗心服。三、當(dāng)堂反饋,及時鞏固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下列題目。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yán)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A.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當(dāng)然)B.承天景命(大)C.蓋在殷憂(深)D.克終者蓋寡(能夠)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D)A.善始者實繁擇善而從之B.居域中之大怨不在大C.臣聞求木之長者塞源而欲流長也D.不念居安思危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3.加點的詞有活用的一項是(C)A.戒奢以儉B.竭誠則吳越為一體C.勇者竭其力D.仁者播其惠4.對《諫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相符合的一項是(D)A.文章第一段以“固木”、“浚泉”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接著,在原來比喻的基礎(chǔ)上從反面設(shè)喻,一正一反,對比鮮明。B.第二段指出歷代帝王能有好的開始卻不能堅持到底的原因是“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勸說唐太宗要竭誠以待下。這給當(dāng)時驕奢忘本的唐太宗當(dāng)頭棒喝。C.文章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內(nèi)容,是“積其德義”的具體化。并誠摯地指出,若照其行事就可以不必“勞神苦思”了。D.進(jìn)諫的方法有兩種,一種就是直言不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效果強烈,而有時是最冒險的;另一種就是婉轉(zhuǎn)進(jìn)諫,更像是在講故事,卻不乏趣味,魏征用的正是第二種。5.翻譯橫線上的的句子(1)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2)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竭盡誠心,就能使敵對的勢力(和自己)聯(lián)合,輕視別人,就會使親骨肉變成陌生人。課后拓展案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當(dāng)然)B.承天景命(大)C.蓋在殷憂(深)

D.克終者蓋寡(能夠)

2.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無以怒而濫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C.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山巒為晴雪所洗D.將有作,則思知止而安人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3.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回答文后的問題。帝宴群臣積翠池,酣樂賦詩。徵賦《西漢》,其卒章曰:“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钡墼唬骸搬缪晕磭L不約我以禮?!彼?,從容問曰:“比政治若何?”徵見久承平,帝意有所忽,因?qū)υ唬骸氨菹仑懹^之初,導(dǎo)人使諫。三年以后,見諫者悅而從之。比一二年,勉強受諫,而終不平也?!钡垠@曰:“公何物驗之?”對曰:“陛下初即位,論元律師死,孫伏伽諫以為法不當(dāng)死,陛下賜以蘭陵公主園,直百萬?;蛟唬骸p太厚?!鹪唬骸藜次唬从兄G者,所以賞之?!藢?dǎo)人使諫也。后柳雄妄訴隋資,有司得,劾其偽,將論死,戴胄奏罪當(dāng)徙,執(zhí)之四五然后赦。謂胄曰‘弟守法如此,不畏濫罰?!贝藧偠鴱闹G也。近皇甫德參上書言‘修洛陽宮,勞人也;收地租,厚斂也;俗尚高髻,宮中所化也。’陛下恚曰:‘是子使國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宮人無發(fā),乃稱其意。’臣奏:‘人臣上書,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近訕謗?!跁r,陛下雖從臣言,賞帛罷之,意終不平。此難于受諫也?!钡畚蛟唬骸胺枪瑹o能道此者。人苦不自覺耳!”(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二十二·魏徵》)(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不同的一項是()A.戴胄奏罪當(dāng)徙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B.比政治若何比一二年C.見諫者悅而從之陛下雖從臣言D.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意終不平(2)加點的詞古今同義的一項是()A、凡百元首B、比政治若何C、勉強受諫D、人苦不自覺耳(3)不屬于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的一項是()A.徵言未嘗不約我以禮B.陛下賜以蘭陵公主園C.導(dǎo)人使諫D.帝宴群臣積翠池(4)對語段透露出來的信息的篩選理解,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〢.魏徵指唐太宗納諫三階段的表現(xiàn)分別是:“導(dǎo)人使諫”、“見諫者悅而從之”和“勉強受諫”,與此相關(guān)的人物分別是:孫伏伽、戴胄、皇甫德參與魏徵。B.唐太宗雖為明君,但文中也提到,他因國勢承平已久而心生過怠惰忽慢。C.魏徵在積翠池宴上借賦《西漢》寄諷諫之意,當(dāng)時唐太宗沒有領(lǐng)會,所以后來又追問此事,才有君臣一番論諫的對話。D.魏徵言諫,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條分縷析,不僅達(dá)到進(jìn)諫的目的,而且使唐太宗番然省悟。(5)翻譯下列句子。=1\*GB3①見諫者悅而從之=2\*GB3②是子使國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宮人無發(fā),乃稱其意4.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房玄齡與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監(jiān)竇德素,問之曰:“北門近來有何營造?”德素以聞太宗。太宗謂玄齡、士廉曰:“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門小小營造,何妨卿事?”玄齡等拜謝。魏徵進(jìn)曰:“臣不解陛下責(zé),亦不解玄齡等謝。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營造,何容不知。責(zé)其訪問官司,臣所不解。陛下所為若是,當(dāng)助陛下成之;所為若非,當(dāng)奏罷之。此乃事君之道。玄齡等問既無罪,而陛下責(zé)之,玄齡等不識所守,臣實不喻?!碧谏罴{之。(《大唐新語》)(1)翻譯劃線的句子:①德素以聞太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臣不解陛下責(zé),亦不解玄齡等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3段文字主要寫了哪些個人物?簡要分析這兩個人物的性格。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后拓展案1.C(深重)(都是“因為”)3.(1)C(2)C(3)C(4)C(5)=1\*GB3①見到進(jìn)諫的人就感到高興并聽從他們的意見=2\*GB3②這是你想要國家不役使一個人,不收一份租,宮里的人不出一個念頭,才合符你的心意.【譯文】太宗皇帝在積翠池宴請群臣,大家伙喝得酒酣耳熱之際,太宗命奏樂賦詩。魏征即席賦了一首五律《西漢》,其尾聯(lián)是“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太宗說:“魏征的話何嘗不是用禮來約束規(guī)勸我啊?!币惶?,太宗有些得意的問(魏征):“我比文景武帝的政治如何?”魏征見天下太平已久,皇帝不像以前那么謹(jǐn)慎了,于是說:“陛下在貞觀初年,引導(dǎo)大家提出諫議。三年以后,見到前來勸諫的人都能很高興的聽從他的勸諫??墒亲罱欢?對待有些諫議就有些勉強,甚至忿忿不平。”太宗大驚說:“魏征你從哪些事情看出來的?”魏征說:“陛下剛當(dāng)皇帝那會,要處死元律師,孫伏伽就進(jìn)諫以為按照法律元律師不該死罪,陛下就賞賜孫伏伽蘭陵公主園,價值百萬錢。有人說:‘賞賜太豐厚了?!菹抡f:‘朕剛即位,還沒有人前來進(jìn)諫,所以厚賞以鼓勵?!@就是引導(dǎo)大家提出諫議。后來柳雄以隋朝科舉資格弄虛作假,司法部門查出來,彈劾他作假,將要處死他,戴胄上奏認(rèn)為該判有期徒刑,并因此與陛下爭執(zhí)了四五次陛下才赦免柳雄死罪。陛下說戴胄:‘但能有如此為我守法的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