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四單元創(chuàng)造形象詩文有別單元測試_第1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四單元創(chuàng)造形象詩文有別單元測試_第2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四單元創(chuàng)造形象詩文有別單元測試_第3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四單元創(chuàng)造形象詩文有別單元測試_第4頁
高中語文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四單元創(chuàng)造形象詩文有別單元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四單元測試卷(本試卷滿分150分,測試時間15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30分,每小題3分)一、(12分)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烽燧(suì)摶(zhuān)水禽 湓浦(pǔ)B.怵(cù)然 騅(zhuī)不逝 刈(yì)旗C.綏(suí)靖 雨霽(jì) 媵(yìnɡ)嬙D.齋(zhāi)戒 觱(bì)篥 漲(zhǎnɡ)膩【答案】C(A摶:tuán,B怵:chù,D漲:zhàng)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A.沙州葭葦四際渺彌嵌巖竇穴B.躊躇滿志善刀而藏軍壁垓下C.悲歌慷慨避易數(shù)里檐牙高啄D.春光溶溶明星熒熒鼎鐺玉石【答案】B(A州—洲,C避—辟,D溶—融)3.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用法相同的兩項是()A.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B.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C.朝歌夜弦,為秦宮人D.辭樓下殿,輦來于秦【答案】AC(AC都是名詞活用作動詞,B是使動用法,D是名詞作狀語)4.下面對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項羽之死》選自《史記?項羽本紀》。《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為《史記》既是偉大的文學(xué)著作,又是偉大的歷史著作。B.《過小孤山大孤山》選自《入蜀記》,作者陸游,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留傳下來的詩歌有九千多首,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留傳下來的作品最多的詩人。C.《庖丁解牛》選自《莊子?養(yǎng)生主》,莊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D.《阿房宮賦》選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中唐著名詩人,他和李商隱并稱“小李杜”?!敬鸢浮緼(“文學(xué)”“歷史”對調(diào)。)二、(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題。李陵論白居易《論》曰:“忠、孝、智、勇四者,為臣、為子之大寶也?!惫使胖樱钜灾苄?,茍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漢李陵策名上將,出討匈奴,竊謂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虜非勇,棄前功非智,召后禍非孝,四者無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予覽《史記》《漢書》,皆無明譏,竊甚惑之。司馬遷雖以陵獲罪,而無譏,可乎?班固亦從而無譏,又可乎?按《禮》云:“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惫蕯《勒撸瞧渌?。而陵獲所不死,得無譏焉?觀其始以步卒,深入虜庭,而能以寡擊眾,以勞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盡力殫,摧鋒敗績,不能死戰(zhàn),卒就生降。噫!墜君命,挫國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為俘虜,不可以言勇;喪戰(zhàn)勛于前,墜家聲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禍移于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為比,又何謬歟?且會稽之恥,蠡非其罪,魯國之羞,沫必能報,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茍免而微軀,受制于強虜,雖有區(qū)區(qū)之意,亦奚為哉?夫吳齊者,越魯之敵國;匈奴者,漢之外臣,俾大漢之將,為單于之擒,是長寇讎辱國家甚矣。況二子雖不死,無陵生降之名,二子茍生降,無陵及親之禍。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竅慕之,是大失臣子之義也。觀陵答子卿之書,意者但患漢之不知己,而不自內(nèi)省其始終焉。何者?與其欲刺心自明,刎頸見志,曷若效節(jié)致命取信于君?與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國,曷若忘身守死,而紓禍于親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聽流言,遽加厚誅,豈非負德?”答曰:設(shè)使陵不茍其生,能繼以死,則必賞延于世,刑不加親,戰(zhàn)功足以冠當時,壯節(jié)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故非其義,君子不輕其生;得其所,君子不愛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漢李陵策名上將 策名:出仕,為人之臣B.罪逭于躬,禍移于母 逭:免除C.酌其本末,事不相侔 酌:斟酌、考慮D.得其所,君子不愛其死 愛:憐愛【答案】D(愛:吝惜。)6.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是直接表現(xiàn)李陵“失君子之道”的一組是()①茍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②深入虜庭,而能以寡擊眾③摧鋒敗績,不能死戰(zhàn),卒就生降④墜君命,挫國威,不可以言忠⑤且會稽之恥,蠡非其罪,魯國之羞,沫必能報⑥俾大漢之將,為單于之擒,是長寇讎辱國家甚矣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②⑤ D.③④⑥【答案】D(①是作者以假設(shè)立論,專指李陵;②是說李陵在投降前的戰(zhàn)功;⑤是說范蠡、曹沫忍辱負重的行為。)7.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白居易認為,李陵兵敗投降匈奴,這不同于范蠡、曹沫的忍辱負重的行為,司馬遷、班固等史學(xué)家對這種變節(jié)行為也沒有進行應(yīng)有的批判。B.白居易從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出發(fā),批評了《史記》《漢書》對李陵變節(jié)沒有“明譏”的做法,他覺得忠、孝、智、勇這四個方面李陵一個都不符合。C.有人說,漢武帝不能明察李陵“不能死戰(zhàn)”的苦衷,反而聽信流言,對李陵宗族施以重罰。白居易對此也深表同情,認為李陵功大于過。D.在白居易看來,李陵如能舍命取信、忘身守死,這是死得其所,必能死且不朽;可惜李陵不死,結(jié)果自毀聲名,移禍親人?!敬鸢浮緾(“白居易對此也深表同情,認為李陵功大于過”錯誤,白居易沒有同情李陵,也沒有認為李陵功大于過,他不支持李陵投降。)參考譯文:《論》說:“忠、孝、智、勇這四個方面,是做臣子、做兒子最珍貴的東西?!彼怨糯木樱钚胁⒉粩嘧穼ぶ@四個方面,如果一旦失去了它們,就不配做君王的臣子、父母的兒子了。漢代的李陵出任上將,出兵征討匈奴,我私下認為,他不為國家的事業(yè)而犧牲是不忠,活著投降匈奴是不勇,放棄先前的功績是不智,招致后來的禍患是不孝,四個方面沒有一個是可以的,因而使自己的宗族滅亡了,可悲啊!我讀《史記》《漢書》,發(fā)現(xiàn)它們對李陵都沒有明確的批評,私下為此感到很是疑惑。司馬遷雖然是因為李陵而遭受罪責(zé)的,然而對李陵沒有批評,是應(yīng)該的嗎?班固也跟著司馬遷而沒有批評李陵,還是應(yīng)該的嗎?按照《禮記》上說:“為軍隊謀劃的人,失敗就要死去?!彼允《?,這是死得其所啊。然而李陵該死時卻不死,能不得到批評嗎?我看他最初帶領(lǐng)步兵,深入到匈奴的領(lǐng)地,能用少數(shù)軍隊攻擊眾多敵人,用辛勞的軍隊擊敗準備充分、養(yǎng)精蓄銳的敵人,一再打仗一再勝利,沒有誰能比他的功勞大的。然而到了士兵用盡、力量衰竭、鋒銳遭受摧折而失敗的時候,他不能夠拼死一戰(zhàn),最終被活捉而投降了。唉!丟掉國君的使命,挫傷國家的威風(fēng),不能夠稱作忠;向匈奴屈服,束手就擒成為俘虜,不能夠稱作勇;喪失戰(zhàn)功在前,不要自己家庭的名聲在后,不能夠稱作智;(只顧)自己免除罪行,而將災(zāi)禍轉(zhuǎn)移到母親身上,不能夠稱作孝。他卻引用范蠡、曹沫來自比,又是多么荒謬啊!況且會稽的恥辱,不是范蠡的過錯;魯國蒙受羞辱,曹沫一定會討回損失,所以這二位不死。然而李陵茍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使自己受制于強敵匈奴,即使他真有拳拳報國之心,又有什么作為呢?那吳國、齊國,是越國、魯國的敵國;匈奴是漢朝的外臣,作為大漢的將軍被單于活捉,這是助長敵人(的氣焰)而嚴重地侮辱了國家啊。況且這二位即使不死,也不會有李陵的投降的惡名;這二位如果被活捉投降,也不會有李陵的延及父母的禍患??疾爝@幾件事的始末,李陵的事與這兩位的事并不相同,然而李陵卻自以為是仰慕(效仿)他們的行為,這是嚴重地失去了做臣子的道義啊。我看李陵回復(fù)蘇武的信,他心中只是擔(dān)心漢朝不明白自己,卻沒有自我反省這件事的始終。為什么呢?與其想要刺穿心臟自我表白,割下頭顱表明心志,何如盡到臣子的節(jié)操獻上生命來取信于國君呢?與其痛心母親之死,悼念冤死的妻子,怨恨君王埋怨國家,何如舍棄生命堅守正義而死,從而解除親人的禍患呢?有人說:“漢武帝不能明察具體情況,而聽信下面的流言,立刻對李陵的家人施加重重的刑罰,難道不是對不起李陵對漢朝立下的功勞嗎?”我的回答是:假使李陵不茍且偷生,而能夠接著死去,那么朝廷一定會將對他的賞賜延續(xù)到他的后代,刑罰也不會施加在他的父母親族身上,李陵的戰(zhàn)功足以冠絕當時,他的豪壯氣節(jié)足以為后世垂范,忠、孝、智、勇四者都成立了,而且他的死將永垂不朽,哪有流言能涉及他??!所以不是該做的事,君子不會輕視自己的生命;到了該犧牲的時候,君子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上Ю盍瓴凰?,就失去了君子該行的正道。所以隴西的士大夫們以姓李感到慚愧,難道不是這樣的嗎?不是這樣的嗎?三、(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利不可兩,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則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則大忠不至。故小利,大利之殘也;小忠,大忠之賊也。圣人去小取大。昔荊龔?fù)跖c晉厲公戰(zhàn)于鄢陵,荊師敗,龔?fù)鮽?。臨戰(zhàn),司馬子反渴而求飲,豎①陽谷操黍酒而進之。子反受而飲之。子反之為人也嗜酒,甘而不能絕于口,以醉。戰(zhàn)既罷,龔?fù)跤麖?fù)戰(zhàn)而謀。使召司馬子反,子反辭以心疾。龔?fù)躐{而往視之,入幄中,聞酒臭而還。曰:“今日之戰(zhàn),所恃者司馬也。而司馬又若此,是忘荊國之社稷,而不恤吾眾也?!庇谑橇T師去之。斬司馬子反以為戮。豎陽谷之進酒也,非以醉子反也,其心以忠也,而適殺之。故曰:小忠,大忠之賊也。昔者晉獻公使荀息以垂棘之璧與屈產(chǎn)之乘②賂虞公,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濫于寶與馬而欲許之,宮之奇諫曰:“不可許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齒寒?!螂街煌鲆?,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則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聽,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還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牽馬而報。獻公喜曰:“璧則猶是也,馬齒亦薄長矣?!惫试唬盒±罄畾堃?。中山之國有厹繇者,智伯欲攻之而無道也。為鑄大鐘,方車二軌以遺之。厹繇之君將斬岸堙溪以迎鐘。赤章蔓枝諫曰:“夫智伯之為人也,貪而無信,必欲攻我而無道也,故為大鐘,方車二軌以遺君。君因斬岸堙溪以迎鐘,師必隨之?!备ヂ?,有頃,諫之。君曰:“大國為歡,而子逆之,不祥,子釋之?!背嗾侣υ唬骸盀槿顺疾恢邑?,罪也;忠貞不用,遠身可也?!睌噍灦?,至衛(wèi)七日而厹繇亡。昌國君將五國之兵以攻齊。齊使觸子將,以迎天下之兵于濟上。齊王欲戰(zhàn),使人赴觸子,恥而訾之曰:“不戰(zhàn),必③若類,掘若壟?!庇|子苦之,欲齊軍敗,于是以天下兵戰(zhàn),戰(zhàn)合,擊金而卻之,卒北,天下兵乘之。觸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聞其聲。達子又帥其余卒軍于秦周,無以賞,使人請金于齊王。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zhàn),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甚多。此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權(quán)勛》)【注】①豎:童仆。②垂棘之璧:垂棘產(chǎn)的美玉;屈產(chǎn)之乘:屈邑產(chǎn)的良馬。③:滅除。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使召司馬子反,子反辭以心疾 辭:借口B.璧則猶是也,馬齒亦薄長矣 ?。荷晕.為鑄大鐘,方車二軌以遺之 遺:贈送D.使人赴觸子,恥而訾之曰 恥:恥辱【答案】D(恥:羞辱)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不去小利則大利不得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B.夫虢之不亡也,恃虞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C.則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D.無以賞,使人請金于齊王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答案】B(A.連詞,表假設(shè)關(guān)系,要是……就;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卻。B.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C.連詞,表承接關(guān)系;連詞,表并列關(guān)系。D.介詞,引出行為的對象,向;介詞,表比較,比。)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司馬子反因為口渴誤飲童仆給他的黍酒而致醉,未能與荊龔?fù)跫皶r商討重新作戰(zhàn)的對策,結(jié)果被荊龔?fù)鯏貧⒉⒈┦颈?。B.晉獻公派荀息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虞公沒有聽宮之奇的勸諫把路借給了晉國,結(jié)果晉國攻下虢國后接著滅掉了虞國。C.智伯想要攻占厹繇卻苦于沒有進軍的道路,厹繇國君不聽赤章蔓枝勸諫,削平高地填平溪谷去迎接大鐘,最終導(dǎo)致亡國。D.齊國將領(lǐng)觸子不堪齊王羞辱和重壓,故意戰(zhàn)敗逃走;齊王未能吸取教訓(xùn)去體恤將士,結(jié)果齊軍再次慘敗,齊王也逃到莒國?!敬鸢浮緼(“司馬子反因為口渴誤飲童仆給他的酒而喝醉”不對,原文說司馬子反酷愛喝酒,他覺得酒味甜美,喝起來不能自止,因此喝醉了。)第Ⅱ卷(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豎陽谷之進酒也,非以醉子反也,其心以忠也,而適殺之。(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國為歡,而子逆之,不祥,子釋之。(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觸子因以一乘去,莫知其所,不聞其聲。(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童仆陽谷獻上酒,不是借此把子反灌醉,他心里認為這是忠心,卻恰好害了子反。(2)大國跟我們交好,你卻拒絕人家,這不吉祥,你不要再說了。(3)觸子趁機憑靠一輛兵車離開了,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也聽不到他的音訊。參考譯文:利不可兩得,忠不可兼?zhèn)?。不拋棄小利,大利就不能得到,不拋棄小忠,大忠就不能實現(xiàn)。所以說小利,是大利的禍害;小忠,是大忠的禍害。圣人拋棄小的,選取大的。從前荊龔?fù)跖c晉厲公在鄢陵作戰(zhàn),楚軍失敗了,龔?fù)跏芰藗?。當初,?zhàn)斗即將開始的時候,司馬子反口渴了找水喝,童仆陽谷拿著黍子釀的酒送給他。司馬子反接過來喝了下去。司馬子反為人酷愛喝酒,他覺得酒味甜美,喝起來口不能自止,因此喝醉了。戰(zhàn)斗停下來以后,荊龔?fù)跸胫匦伦鲬?zhàn)要商討對策。派人去叫司馬子反,司馬子反借口心痛沒有去。龔?fù)醭塑嚽叭タ赐?,進入軍帳中,聞到酒味就回去了。荊龔?fù)跽f:“今天的戰(zhàn)斗,能依靠的就是司馬了??墒撬抉R又醉成這樣,他這是忘記了楚國的社稷,不擔(dān)憂我們大家啊。”于是收兵離去,并斬殺司馬子反,將他暴尸示眾。童仆陽谷獻上酒,不是借此把子反灌醉,他心里認為這是忠心,卻恰好害了子反。所以說:小忠,是大忠的禍害。從前,晉獻公派荀息用垂棘產(chǎn)的美玉和屈邑產(chǎn)的良馬(作為禮物)賄賂虞公,來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虞公貪圖寶玉和駿馬想要答應(yīng)荀息。宮之奇勸諫說:“不可以答應(yīng)啊。古人有句話說:‘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虢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虞國;虞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虢國啊。如果借路給晉國,那么虢國早晨滅亡,虞國晚上也就會跟著滅亡了。怎么能借路給晉國呢?”虞公不聽,把路借給了晉國。荀息(帶兵)攻打虢國,戰(zhàn)勝了虢國。返回的時候攻打虞國,又戰(zhàn)勝了虞國。荀息拿著玉壁牽著駿馬回來向晉獻公稟報。晉獻公高興地說:“玉璧還是原來的樣子,只是馬的牙齒稍微長了一點。”所以說:小利,是大利的禍害。中山諸國有個厹繇(qiúyóu)國,智伯想攻占它,卻(苦于)沒有(帶兵進攻)的道路。就給厹繇國鑄造了一個大鐘,用兩輛并排的車裝載著大鐘送給他們的國君。厹繇的國君就想削平高地填平溪谷來迎接大鐘。赤章蔓枝勸諫說:“智伯為人貪婪而且不守信用,一定是他想攻打我們但是沒有進軍的道路,所以鑄造了大鐘,用兩輛并排的車裝載著來送給您。您于是削平高地填平溪谷來迎接大鐘,(如果這樣)智伯的軍隊必定跟隨著到來?!眳滛韲宦?,過了一會,赤章蔓枝再次勸諫。厹繇國君說:“大國跟我們交好,你卻拒絕人家,這不吉祥,你不要再說了。”赤章蔓枝說:“做臣子的對國君不忠誠堅貞,是罪過;忠誠而堅貞卻不被采納,脫身遠離國君就可以了。”于是,他砍掉車軸兩端(表示與厹繇國君斷絕關(guān)系)就走了,到了衛(wèi)國七天,厹繇國就滅亡了。昌國君率領(lǐng)五國的軍隊來攻打齊國。齊國派觸子為將,在濟水邊迎擊各諸侯國的軍隊。齊王想開戰(zhàn),派人到觸子那里去,羞辱并且斥責(zé)他說:“不開戰(zhàn),我一定滅掉你的族類,挖掉你的祖墳!”觸子感到很痛苦,想讓齊軍戰(zhàn)敗,于是跟各諸侯國的軍隊開戰(zhàn)。雙方剛一交戰(zhàn),觸子就鳴金要齊軍撤退。齊軍敗逃,諸侯軍追擊齊軍。觸子趁機憑靠一輛兵車離開了,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也聽不到他的音訊。(齊軍另一位將領(lǐng))達子又率領(lǐng)殘兵駐扎在秦周,沒有東西賞賜士卒,就派人向齊王請求金錢,齊王非常生氣地說:“你們這些殘存下來愚弱無能的家伙,怎么能給你們金錢?”齊軍與燕國人交戰(zhàn),被打得大敗,達子戰(zhàn)死了,齊王逃到了莒。燕國人追趕敗逃的齊兵進入齊國國都,你爭我奪搶了很多金錢。這是貪圖小利因而喪失了大利?。?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8分)枕上作陸游一室幽幽夢不成,高城傳漏過三更。孤燈無焰穴鼠出,枯葉有聲鄰犬行。壯日自期如孟博①,殘年但欲慕初平②。不然短楫棄家去,萬頃松江看月明?!咀ⅰ竣倜喜礀|漢范滂,《后漢書》記載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黃初平,《神仙傳》說他“至五百歲而有童子之色”。(1)詩的前兩聯(lián)是如何寫詩人枕不成眠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詩的后四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主要運用側(cè)面描寫(或從聽覺的角度),通過寫詩人聽到漏報三更、鼠出犬行等聲音,從側(cè)面描寫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詩人內(nèi)心的悲涼。(2)通過敘寫壯年想報國而無門,晚年欲長壽而不得,轉(zhuǎn)而要縱情山水,表達了詩人的超脫之意和憤激之情。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選其中的5個小題作答,如答題超過5個,按所答的前5個小題計分)(5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歐陽修《醉翁亭記》)(2)__________________,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勸學(xué)》)(4)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宮賦》)(5)制芰荷以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離騷》)(6)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7)五月漁郎相憶否?____________________,夢入芙蓉浦。(周邦彥《蘇幕遮》)(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答案】(1)在乎山水之間也(2)欲渡黃河冰塞川(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4)矗不知其幾千萬落(5)集芙蓉以為裳(6)萬里悲秋常作客(7)小楫輕舟(8)贏得倉皇北顧五、(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題。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曾祖依藝,位終鞏令。祖審言,位終膳部員外郎,自有傳。父閑,終奉天令。甫天寶初應(yīng)進士不第。天寶末,獻《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十五載,祿山陷京,肅宗征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于彭原郡,拜左拾遺。房琯罷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罷免。肅宗怒,貶琯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時關(guān)畿亂離,谷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薪采栗,兒女餓殍者數(shù)人。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黃門坐侍郎、鄭國公嚴武鎮(zhèn)成都,奏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甫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恣。嘗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雖急暴,不以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結(jié)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武過之,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無所依。及郭英代武鎮(zhèn)成都,英武人,粗暴,無能刺謁,乃游東蜀依高適。既至而適卒。是歲,崔寧殺英,楊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亂。甫以其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亂,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陽。甫嘗游岳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陽聶令人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陽,時年五十九。——《舊唐書?杜甫傳》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5分)()A.后徙河南鞏縣徙:遷徙B.祿山陷京師 陷:破壞C.兒女餓殍者數(shù)人殍:餓死D.自棹舟迎甫而還棹:駕船【答案】B(陷:攻破)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6分)()A.玄宗奇之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B.兒女餓殍者數(shù)人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C.嚴挺之乃有此兒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D.時琯為宰相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答案】D(D中的“為”都當“做”講。A,之:①代詞②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B者:①代詞,……的人,②助詞,無實義;C乃:①竟然,②才。)1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5分)()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擔(dān)任過一些職位不高的官員。B.杜甫雖然沒有考中進士,但因為文章寫得好,仍然受到皇上的賞識。C.杜甫因為自幼同房琯就深交,所以,當房琯兵敗被貶之時,極力上疏救助,終因此招禍,也被免職。D.好友嚴武辭世后,杜甫失去了依靠,生活困窘,四處飄泊?!敬鸢浮緾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于彭原郡,拜左拾遺。(2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甫以其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亂,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陽。(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杜甫從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區(qū),在彭原郡拜見肅宗,被封為左拾遺。(2)杜甫就帶著他的家人到荊、楚地區(qū)躲避戰(zhàn)亂,乘著扁舟下三峽,但是還沒靠岸而江陵就動亂,于是溯流而上沿著湘江漂泊,游歷衡山,寄居在耒陽。六、(15分)18.下文對《清明上河圖》所繪是“清明時節(jié)”提出了異議,請概括提出異議的三個角度,不超過20字。(4分)清明時節(jié)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平均氣溫一般在10度左右,但畫中卻有很多帶著扇子的人物,還有光著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進一步細察,還可以看到在畫卷的右首有馱木炭的驢子,如果清明前后進暖爐炭,則違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規(guī)律。畫面上還有多處酒肆,酒旗上寫著“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來要釀酒喜慶豐收,此酒謂之“新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物穿著特征;生活習(xí)俗;新酒釀成季節(jié)。(4分,角度對即可得分,寫一點的1分,兩點2分,三點4分。)19.根據(jù)下面表格顯示的內(nèi)容,請用遞進關(guān)系的句子寫兩點結(jié)論;并為我國在以后的發(fā)展中,締造一個“幸福中國”提一點建議。(5分)近年部分國家經(jīng)濟增長及社會發(fā)展支出比例統(tǒng)計表國家分項發(fā)達國家新興經(jīng)濟體美國英國巴西印度中國經(jīng)濟增長率3%%6%%%教育、衛(wèi)生、社保等公共事業(yè)支出占GDP的比例16%21%14%13%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結(jié)論:(1)我國經(jīng)濟持續(xù)快速增長,經(jīng)濟增長率不但遠高于英、美等發(fā)達國家,而且高于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