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西省朔州市毛皂中學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山西省朔州市毛皂中學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山西省朔州市毛皂中學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山西省朔州市毛皂中學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山西省朔州市毛皂中學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山西省朔州市毛皂中學高一語文下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遺失的夏天日子是冒著煙的草繩兒,斷斷續(xù)續(xù)冒著悶煙,終于“訇”地躥起一團火,一路燒下去了。蟬鳴大噪。上午十點往后的陽光是完全煮沸的糖漿,流到哪兒粘到哪兒,流到哪兒燒到哪兒,滋滋地冒著滾燙的泡泡。只有蟬和孩子待在室外,一樣的滿心歡喜。每一只蟬開始迎來生命中最鼎盛最輝煌的時期,在它們掙開一層盔甲似的外衣奮力鳴叫的時候,是絕不會想到之前在地下某個黑暗中長達幾年的潛伏,也忘了地面到枝杈間一段漫長的旅程。若不是那樣,大概會保持沉默,失去歌唱的勇氣?,F(xiàn)在它們蹲伏在村莊的每一棵樹上,每個枝杈間,只要不覺察到來自外界的危險,是可以長時間一動不動地趴在同一個地方的。孩子從樹下過,最初的吸引已過去?,F(xiàn)在他們感興趣的是樹下的殼,一百個知了殼一毛錢。最初只有一個孩子在尋找,后來所有的孩子都出動了,拎著盡可能大的蛇皮袋子。沒有人愿意妥協(xié)一下帶小一點的物件。這個看上去似乎永遠裝不滿的家伙,盛著他們一整個夏天的計劃。一開始他還記著每天的成績,想著夏天結束后可能會換來的新玩意兒,后來就不管不顧了。他的知了殼是那么漂亮,有些甚至完善——主人早已爬出去,殼還緊緊貼在樹干上,像是隨時要上到頂端。拿小木棍小心翼翼地撥下來,放手心上,從哪個角度看它都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自然和警惕,讓人懷疑下一秒里就要振翅而去了。只是背上的一條縫泄露了內(nèi)部空空如也的秘密。向著陽光的殼散發(fā)著淡褐色而透明的光澤。孩子長久把玩著,舍不得把它扔進蛇皮袋子,怕被其他缺胳膊斷腿裂了胸膛的壓壞了,怕一扔進去就再也尋不著了,他把它小心地放置進隨身帶著的玻璃瓶里。整個夏天,孩子踩著一段段陽光,從一片小樹叢趕往另一片樹叢,在每一塊樹陰下忙碌地穿梭,緊抿雙唇,目光敏銳地在樹上樹下反復搜索,在大自然千百個平庸的作品中尋找著屈指可數(shù)的藝術品。這種純粹的熱愛和因之而產(chǎn)生的最初的事業(yè)心,是日后某個偶然的機會里還會想起,但再難達到的。二十年前的白雁橋是個小小的森林,如果你能上升到空中并由那兒俯瞰的話。偶爾露出一角或片瓦只磚的房屋像是架在樹杈間鳥巢般顯出小巧而沉默的順從。整片森林則顯出更大的沉默和沉默的溫情深邃。當然沒有人能上升到那樣的高度,所以在后來的二十多年時間里,白雁橋人漸漸拓寬了居住和活動領域,大片的樹叢迅速后退,退成了背景,偶爾留在院落里的一兩棵成了孤零零的盆景。蟬不愿爬上盆景??梢韵胂?,從此有多少蟬要在原本就漫長的旅程上再加上漫長的一段,才有可能找到它們的森林。我懷疑現(xiàn)在白雁橋的地面下是否還會有蟬。總之,交響樂一般的蟬鳴逐漸退出了白雁橋的舞臺,一去不復返。現(xiàn)在你聽到的是二十年前的蟬鳴。即便是別人工作過的樹下,過一兩天再去還是會有收獲——每天都會有新的生命從堅忍的黑暗里上升到生命的最頂端?!绑瞅敛恢呵铩笔乔f子的感慨,沒有認真聽過蟬鳴的人是不會知道“蟪蛄之春秋”的。這原本丑陋的東西就要為自己的丑陋高歌了,誰也阻止不了。偶爾的一個在齊鳴中忽然把聲音拔到最高,沿著樹木天空直往上躥,一副不躥到云霄不能停下的架勢。它們聲勢浩大的高歌把簡單的發(fā)音組合成長長短短無數(shù)的可能,豐富之極,龐大之極,只有孩子深諳其中的奧妙。有一天,他也會像別人那樣不例外地把這小東西歸結為只會發(fā)出“知——了”聲的煩人家伙,那是他長大了?,F(xiàn)在趁著他還沒長大,一樹樹的蟬為他作著最后的演出。間隙,整個世界顯示出前所未有的深遠的寂靜和遼闊。短暫的休息后演出再次開始,超出上次,繁華空前。它們極盡可能地歌唱著,不擔心會吵醒更多的耳朵,那些耳朵已躲進正午慵懶的睡夢里?!叭障鲲L至,聞蟬但益悲。”如此凄涼的意境是不屬于白雁橋的。入夜,村莊一點點陷入黑暗,直到月亮完全升起才交付出全部影子。各家先后搬出圓圓的大澡盆,隨便擱院里哪棵樹下,沖上半盆水,孩子笑著叫著跳進來了,然后是大人。這時候,如果有人偶爾走過,懂得隔著樹自然地和主人說話招呼。蟬在樹上也懂得享受這段時光,和著人的笑聲和低語悠長地鳴叫。自然所賜予的,無論是什么,此時此刻都不曾得到一絲一毫的破壞和浪費。白雁橋的夏夜是“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式的悠然恬靜。收購的日子來了,各家的孩子枕著蟬鳴度過了一個極其難熬的夜晚,幾次起床,打開袋子看了又看,明天它們就要和別人的混在一起,都屬于那個大手大腳毫不在乎的中年人了。玻璃瓶里的絕不會交給他的,那么留下來?明年也許還會有更好的吧?蟬為什么不叫喚了,它們也累了嗎?噢,睡吧,月亮怎么那么亮……村莊從看不見的地方開始改變自己,樹上樹下的演出接近尾聲。除了幾個留戀舞臺的,或趕來已晚的偶爾唱兩聲,到收工的時候了。日子是燒完的草繩兒,剩一段焦黑。涼風吹過,灰燼也很快散去。(選自《散文》,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第10期)11.作者說:“只有蟬和孩子待在室外,一樣的滿心歡喜?!苯Y合文章看,蟬和孩子各為什么而滿心歡喜?(6分)12.文中加點的“最初的吸引”和“最初的事業(yè)心”分別指什么?“蟪蛄不知春秋”和“蟪蛄之春秋”兩處“春秋”各是什么意思?(8分)13.本文以“遺失的夏天”為題目,回憶了二十年前白雁橋的夏天。結合全文看,作者“遺失”了什么?(5分)14.文章開頭和結尾兩段文字,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這兩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參考答案: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9分)心術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制利害,可待敵。

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非一動之為利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zhàn)。

凡戰(zhàn)之道,未戰(zhàn)養(yǎng)其財,將戰(zhàn)養(yǎng)其力,既戰(zhàn)養(yǎng)其氣,既勝養(yǎng)其心。謹烽燧①,嚴斥堠②,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yǎng)其財;豐犒而優(yōu)游之,所以養(yǎng)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yǎng)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為,所以養(yǎng)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怒不盡則有余勇,欲不盡則有余貪。故雖并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zhàn)而兵不殆也。不養(yǎng)其心,一戰(zhàn)而勝,不可用矣。

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與之皆死。

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后可以動于險。鄧艾縋兵于蜀中,非劉禪之庸,則百萬之師可以坐縛,彼固有所侮而動也。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后可以舉兵,知勢而后可以加兵,知節(jié)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jié)則不窮。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惠,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養(yǎng)技而自愛者,無敵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兵有長短,敵我一也。敢問:“吾之所長,吾出而用之,彼將不與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將強與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卻;吾之所長,吾陰而養(yǎng)之,使之狎而墮其中。此用長短之術也?!?/p>

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于必敗。尺箠當猛虎,奮呼而操擊;徒手遇蜥蜴,變色而卻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將矣。袒裼③而案劍,則烏獲④不敢逼;冠胄衣甲,據(jù)兵而寢,則童子彎弓殺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則力有余矣?!咀ⅰ竣俜殪荩杭捶榛?,在這里泛指軍隊的警戒工作。②斥堠:古代用來嘹望敵情的土堡,這里指放哨、嘹望。③袒裼:tǎnxī,脫去上衣露出身體。④烏獲:古代大力士。4.對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

瞬:眨眼

B.鄧艾縋兵于蜀中

縋:系在繩子上放下去C.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支:應付

D.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

嘗:曾經(jīng)5.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B.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C.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D.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A.文章蘊含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如“凡兵上義”,正義的戰(zhàn)爭,才能激發(fā)士氣,才能百戰(zhàn)不殆;逐“利”的戰(zhàn)爭,即使一時不為所害,但從長遠看,會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當然文中也有諸如“懷其欲而不盡”“士欲愚”之類的封建權術思想。B.作者認為,“兵有長短,敵我一也”,要想取得戰(zhàn)爭的勝利,為將者需暴短陰長,有意顯露自己的短處,使敵人疑懼而不敢攻;有意隱藏自己的長處,使敵人麻痹大意而落人圈套。C.作者認為“無所顧”,就是作好了戰(zhàn)爭的充分的物質準備;所謂“有所恃”,就是戰(zhàn)爭的正義性激發(fā)起來的為國犧牲的精神。二者缺一不可,而且只有做好充分的物質準備,才能有旺盛的斗志,“手中有武器,遇到猛虎也敢斗;手中無武器,見了壁虎之類的小蟲,也會避之不及”就是這個道理。D.文章以“為將之道,當先治心”為全篇綱領,先后提出多條用兵意見,如尚義、養(yǎng)士、智愚、知敵、出奇、守備等。全文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文筆洗練,又多用排比與對偶,增強了氣勢;而戰(zhàn)例和設喻的插入,又增強了形象感和說服力。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故雖并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zhàn)而兵不殆也。(6分)(2)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將強與吾角,奈何?(4分)參考答案:4、D(嘗:試探)5、C6、C所謂“無所顧”,就是戰(zhàn)爭的正義性激發(fā)起來的為國犧牲的精神;所謂“有所恃”,就是作好了戰(zhàn)爭的充分的物質準備。7、(1)所以即使統(tǒng)一了天下,而士兵仍不厭戰(zhàn),這就是黃帝經(jīng)歷了七十多次戰(zhàn)爭后,他的士兵依然斗志不衰的原因。(雖、并、而、殆、所以,句意各1分,意對即可)⑵我軍的短處,我掩藏起來擱置一邊,而敵軍卻偏要與我較量,怎么辦呢?(蔽、角、奈何,句意各1分,意對即可)【附】參考譯文:當將領的道理,首先應當培養(yǎng)智謀膽略,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也要臉不改色;麋鹿在前面突然出現(xiàn),也要眼睛不眨,這樣才可以控制戰(zhàn)爭形勢有利與不利的變化,才可以應付敵人。大凡用兵,應當崇尚正義,如果不義,即使于我有好處,也不輕易舉動。并不是一動就會造成失敗,而是怕將來會弄到手足無措的地步。只有正義才能激怒士卒,當士卒激起義憤時,就可驅使他們百戰(zhàn)而不殆。一切戰(zhàn)爭的道理是:戰(zhàn)前要積蓄財力物力,臨戰(zhàn)時要養(yǎng)精蓄銳,戰(zhàn)爭打響后要鼓足勇氣,勝利后要保持斗志。謹慎地做好警報工作,嚴密地做好偵察瞭望工作,使得耕種者一心生產(chǎn),用這樣積蓄財力物力;給士兵豐厚的給養(yǎng),使他們得到休息,用這來養(yǎng)精蓄銳;打了小勝仗不松勁,吃了小敗仗更要加強鍛煉,用這來提高士氣;用人時不要一下子滿足他的欲望,用這來保持其斗志。所以,用兵就是要使士兵常常胸懷義憤,心中有欲望而總不滿足。義憤不能全部爆發(fā)就勇氣十足,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繼續(xù)追求。所以即使統(tǒng)一了天下,而士兵仍不厭戰(zhàn),這就是黃帝經(jīng)歷了七十多次戰(zhàn)爭后,他的士兵依然斗志不衰的原因。如果不保持斗志,只要打了一次勝仗,這軍隊就用不得了。凡是作將帥的,必須足智多謀而又威嚴;當士兵的,應當愚昧一點。足智多謀就使人感到莫測高深,威嚴就使人感到凜然不可侵犯,因此就能使士兵都緊跟將帥而聽從號令,這樣,怎么不要求士兵愚昧一點呢?只有士兵愚昧了,將帥才能夠與他們同生共死。凡是軍事行動,必須了解敵方的主帥,了解敵方的其他將領,然后可以進行冒險行動。鄧艾用繩索掛著士兵翻山越嶺,偷襲蜀國,如果不是劉禪的昏庸,那么百萬大軍就會束手被擒,鄧艾本來就是覺得可以輕視他們才冒險行動的。所以,古時候賢明的將帥,既能以自己的兵力去試探敵人,又能以敵人來檢驗自己的軍隊,因此,可以決斷自己軍隊的行止。凡是擔任主將的法則是:必須通曉事理后才可以起兵,了解作戰(zhàn)形勢后才可以打仗,知道節(jié)制后才可以指揮軍事。通曉事理則理不虧,了解作戰(zhàn)形勢則能保持不敗,知道節(jié)制則不會陷入困境。見了小利不發(fā)兵,見了小患不避讓,因為這些小利小患,不值得我施展才略,只有這樣然后才能對付大利大患。只有留一手而不輕易施展本領的才能無敵于天下。所以一個忍字可以對付各種輕率的勇猛,一個靜字可以鎮(zhèn)定各種輕舉妄動。軍隊各有長處及短處,無論是敵軍或我軍都是一樣。那么請教:“我軍的長處,我拿出來發(fā)揮它,但敵軍不與我較量;我軍的短處,我掩藏起來擱置一邊,而敵軍卻偏要與我較量,怎么辦呢?”回答說:“我軍的短處,我把它顯眼地暴露出來,使敵軍疑慮而退卻;我軍的長處,我暗中藏起保護起來,讓敵軍輕率大意而落入我的圈套,這就是善用長處及短處的策略?!鄙朴谟帽?,要使士卒既要無所顧戀而又有所依賴。無所顧戀,就知道死不足惜;有所依賴,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敗。手中有了短棍,碰上猛虎,就會大聲喊叫,用棍去擊虎;兩手空空,遇到一條四腳蛇,也會嚇得臉上變色而后退。這是一般人的通常心理。明白這道理的,就可以帶兵了。脫掉上衣露出胸臂而手執(zhí)利劍,則連烏獲也不敢逼近;戴著頭盔,身穿戰(zhàn)甲,卻靠著武器睡大覺,那么連小孩也能彎弓射箭把他殺死。所以善于用兵的能利用形勢來鞏固軍隊的陣容。能夠利用形勢來鞏固自己的,那么戰(zhàn)斗力就會無窮無盡。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9分,每小題3分)談吟誦陳向春

吟誦是什么?或者,今天我們所理解的吟誦是什么?吟誦是傳統(tǒng)文化、古典詩詞不可或缺的一種美的表現(xiàn)形式,有著獨特的文化和藝術內(nèi)涵。

初次接觸到吟誦的人們,新奇之后,往往會問:古人是這么“吟”的么?這是原汁原味的古調(diào)子么?事實上,現(xiàn)在所有古典詩詞的吟調(diào),包括出自那些已經(jīng)八九十歲、曾經(jīng)接受過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調(diào),都非古調(diào)。理由很簡單,一是數(shù)千年語音變遷,所謂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誦皆口耳相授,聲音實況沒有記載。古調(diào)絕響,無從談起。但是,語音變遷之中,仍有不變的因素。比如“入聲”被認為是一種“原生態(tài)”,華東、華南、西南以及臺灣地區(qū)的方言就有入聲,還保留了某些中古語音的特征,當?shù)匾恍┌司攀畾q老人還能以此為我們傳遞唐詩宋詞微妙的聲情韻味。

吟誦這個詞,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誦;或者兩者兼有,泛指用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有節(jié)奏地誦讀。吟誦合稱,表明至少有兩種方式,即吟和誦。從有利于傳承的角度說,概念或者叫法還是統(tǒng)一為好。臺灣統(tǒng)一叫吟唱,大陸統(tǒng)一叫吟誦。吟誦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誦組合在一起,提醒人們:吟是從誦之中來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從吟讀之中自然生發(fā)出來的,且不受固定樂譜束縛的自由唱。或許,比較方便簡單的分類有三:誦、吟、唱。這當中,“誦”為基礎,“吟”是結果,“唱”是升華。一個現(xiàn)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種自由吟誦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調(diào);二是要隨“調(diào)”隨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韻味十足。

其實吟誦的根并不是一般說的古詩詞文,而是傳統(tǒng)蒙學【注】經(jīng)典。傳統(tǒng)蒙學的本意在于“播種于心,求其日后自己發(fā)芽”,用“經(jīng)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內(nèi),故所讀所誦必為精挑細選出來的好書好文好詩。中華文明,日積月累,不斷生發(fā),產(chǎn)生了眾多的人文經(jīng)典。多且文字繁難的經(jīng)典,須經(jīng)過“中介”的智慧,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這個轉化的結果,便是各種蒙學教材的誕生。于是,中華“經(jīng)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韻讀文字,隨著熟誦、吟誦滲入人心。

古人把作詩稱之為“吟詠情性",詩在性情里,把詩從情性里吟詠出來,即為詩。而詩的鑒賞,則是從相反方向進行,靠吟詠作出來的詩,還須回到聲音里體會。所以,“吟詠”的作用,不單是所謂“語言的藝術”問題,或藝術的審美問題,最根本的是它內(nèi)涵著傳統(tǒng)的“性情”。

(選自2012.3.29《人民日報》,有刪改)【注】蒙學,即蒙館,啟蒙的學塾,相當于現(xiàn)在的幼兒園或小學。7、關于“吟誦”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吟誦是傳統(tǒng)文化、古典詩詞不可或缺的一種美的表現(xiàn)形式,有其獨特內(nèi)涵。

B.吟誦,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誦;或者兩者兼有,就是用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有節(jié)奏地誦讀。

C.大陸“吟誦”的叫法,把吟和誦組合在一起,提醒人們吟是從誦之中來的。

D.臺灣“吟唱”的“唱”,是從吟讀中隨意生發(fā)出的不受固定樂譜約束的自由唱。8、對于吟誦具有“獨特的文化和藝術內(nèi)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

A.語音變遷中有不變的因素,我國一些方言中還保留了某些中古語音的特征。

B.兒童吟誦精選出來的好書好文好詩,播種“經(jīng)典”以“求其日后自己發(fā)芽”。

C.中華“經(jīng)典”的核心思想憑借蒙學教材化作韻讀文字,通過吟誦滲入人心。

D.鑒賞詩歌要反向而行,通過吟詠(誦)在聲音中體會其情感美和藝術美。9、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我們不能吟誦出原汁原味古調(diào)的原因就是數(shù)千年的語音變遷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吟誦比較簡便的分類為誦、唱和吟,這三類可以分別看做基礎、結果和升華。

C.今人學吟誦,一要吟出自己的調(diào),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聲有情,韻味十足。

D.吟詠(誦)不是語言的藝術,也不是審美的藝術,而是內(nèi)涵著傳統(tǒng)性情的藝術。參考答案:7、D

(原文講的是“自然生發(fā)”而非“隨意生發(fā)”。)8、A

(此項所談為語音變遷,與文化和藝術內(nèi)涵無關。)9、C

(A原因有二,語音變遷,古音不存只是其中之一;B“誦,唱和吟”順序錯,與原文不符;D從原文最后一句來看,“吟詠(誦)”最根本的作用是涵養(yǎng)傳統(tǒng)性情,但它同時又是語言的藝術和審美的藝術。)

略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游褒禪山記王安石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家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擾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晦川王某記。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陽:山的南面B.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咎:責怪C.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夷:平坦D.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傳:傳說5.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①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B.①來而記之者已少

②今人有大功而擊之C.①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②并自為其名D.①于人為可譏

②良日:“長于臣。”6.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于是余有嘆焉B.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C.余之力足以入D.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7.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和寫法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寫于宋仁宗至和元年七月某日,是王安石與他的兩位朋友和兩個胞弟同游褒禪山后所寫的一篇獨具特色的游記。B.文章裁剪有度,詳略得當,作者濃墨重彩記敘其游覽華山前后洞的經(jīng)過,而對今人誤讀“花山”之音則用簡筆,惜墨如金。C.作者指出只有“有志、有力”并持之以恒、有時還需借助外力的人,才能觀賞到人生“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D.縱觀全文,以記游為據(jù),生發(fā)議論,因事說理,以小見大,給人以思想上的啟發(fā),表現(xiàn)形式與思想內(nèi)容和諧統(tǒng)一。8.請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距關,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鴻門宴》)(2)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赤壁賦》)參考答案:4.D

5.C

6.C

7.B

8.(1)參考譯文:守住函谷關,不要放諸侯進來,秦國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領而稱王。(2)參考譯文:任憑小船漂去,越過那茫茫的江面。4.試題分析:題干是“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在答題時,把實詞意義和用法放回到原文中,結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來理解,這是辨析實詞含義的方法。D項,“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傳”,名詞,譯為“流傳的文字”。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把握語境,將各個選項放回原文,根據(jù)上下文查對正誤,還要根據(jù)自己的積累判斷這個詞的意義,所以學生平時多積累常用文言實詞很有必要。6.試題分析:題干是“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在答題時,把實詞含義放回到原文中,結合具體語境和上下文來理解,這是辨析古今異義的方法。A項中“于是”,古義:“對于這種情況”;今義:作順承連詞。B項中“十一”,古義:“十分之一”;今義:“十一”。D項中“學者”,古義:“治學的人,讀書人”;今義:“有學問的人”。7.試題分析:題干是“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和寫法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通讀全文,將各個選項放回原文查對。B項,錯在“作者濃墨重彩記敘其游覽華山前后洞的經(jīng)過”。閱讀文章可知:文章詳寫游褒禪山的感慨。8.試題分析:題干是“請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能力。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虛詞,把握語境推斷。第一句關鍵點:“距”:同“拒”,譯為“守住”;“內(nèi)”:同“納”,譯為“接納,放進來”;“王”:名詞作動詞,“稱王”。第二句關鍵點:“如”:“到”;“凌”:“越過”;“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句,譯為“茫茫的江面”。點睛:翻譯句子要解釋出關鍵的字詞的意思,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倒裝句)和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shù)恼{(diào)整。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蕭燧字照鄰,臨江軍人。燧生而穎異,幼能屬文。紹興十八年,擢進士高第。授平江府觀察推官。時秦檜當國,其親黨密告燧,秋試必主文①漕臺,燧詰其故,曰:“丞相有子就舉,欲以屬公?!膘菖唬骸俺跏烁移坌囊?!”檜懷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則員溢,就院易一員往漕闈,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諸王宮大小學教授。輪對,論“官當擇人,不當為人擇官?!鄙舷?,制《用人論》賜大臣。淳熙二年,進起居郎。先是,察官闕,朝論多屬燧,以未歷縣,遂除左司諫。時宦官甘昪之客胡與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節(jié)于外,有所依憑,無善狀,燧皆奏罷之。時復議進取,上以問燧,對曰:“今賢否雜糅,風俗澆浮,兵未強,財未裕,宜臥薪嘗膽以圖內(nèi)治。若恃小康,萌驕心,非臣所知?!鄙显唬骸爸已砸病!币騽裆险o綱,容直言;親君子,遠小人;近習有勞可賞以祿,不可假以權。上皆嘉納。出知嚴州。嚴地狹財匱,始至,官鏹②不滿三千,燧儉以足用。二年之間,以其羨補積逋,諸邑皆寬。上方靳職名,非功不予,詔燧治郡有勞,除敷文閣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幾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數(shù)。婺與嚴鄰,人熟知條教,不勞而治。歲旱,浙西常平司請移粟于嚴,燧謂:“東西異路,不當與,然安忍于舊治坐視?”為請諸朝,發(fā)太倉米振之。八年,召還,言:“江、浙再歲水旱,愿下詔求言,仍令諸司通融郡縣財賦,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廣西諸郡民身丁錢之弊。事多施行。慶典霈澤,丁錢減半,亦自燧發(fā)之。紹熙四年卒,年七十七。(節(jié)選自《宋史·蕭燧傳》)[注]:①主文:主持考試。②鏹:成串的錢11.對下面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丞相有子就舉,欲以屬公屬:托付B.檜懷之,既而被檄秀州懷:銜恨C.就院易一員往漕闈易:更換D.察官闕,朝論多屬燧闕:失職1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蕭燧恪盡職守的一組是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論“官當擇人,不當為人擇官?!雹塾兴缿{,無善狀,燧皆奏罷之

④若恃小康,萌驕心,非臣所知⑤官鏹不滿三千,燧儉以足用

⑥為請諸朝,發(fā)太倉米振之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蕭燧天分很高,為官不畏權貴。他自幼能文,進士及弟后進入仕途;其時秦檜當權,與其親黨密告蕭,要他主持秋試錄用其子秦熺,遭到蕭的拒絕。B.蕭燧剛直敢言,所奏切中時弊。皇上向他征詢意見,他乘便諷勸皇上親近君子疏遠小人,親信有功可賞賜財物卻不可賦予權力,得到皇上贊許采納。C.蕭燧政績卓著,受到皇上嘉勉。嚴州面積狹小財物匱乏,他勤儉理政,以盈余填補拖欠,各地都感到寬松;皇上升遷蕭燧的職位,調(diào)他去治理婺州。D.蕭燧回到朝廷,仍關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間,江浙兩年水澇干旱,他奏請下詔諸司協(xié)助解決,又奏言廣西百姓深受丁錢之害,建議大多得以施行。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今賢否雜糅,風俗澆浮,兵未強,財未裕,宜臥薪嘗膽以圖內(nèi)治。(2)燧謂:“東西異路,不當與,然安忍于舊治坐視?”參考答案:11.D

12.C

13.A

14.(1)如今有德才和無德才的人混雜一道,風俗澆薄虛浮,兵力未強,財力未富,應當臥薪嘗膽以求國內(nèi)安定太平。(2)蕭燧說:“東部西部不屬同路,按說不該給糧食,但哪能忍心對原管轄地區(qū)不管不問呢?”【11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闕:過錯、缺點?!?2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看清題干的要求,然后從文中找出篩選信息的區(qū)間,運用排除法,找出答案?!?3題詳解】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首先要審清題意要求,選不正確的一項,其中三項正確。把每一選項和文中相應的事件對應,針對選項劃定區(qū)域,小心比對,看是否搞混做事情況。如秦檜當權,他的親黨密告蕭,而不是秦檜與其親黨密告蕭?!?4題詳解】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字字落實,達到“信、達、雅”的標準。同時要注意實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的翻譯;還要注意一些虛詞,一些虛詞,也有意義;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譯也要到位。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洛中豪士康軿乾符中,洛中有豪貴子弟,承藉勛蔭,物用優(yōu)足,恣陳錦衣玉食,不以充詘為戒。飲饌華鮮,極口腹之欲。有李使君出牧罷歸,居止亦在東洛。深感其家恩舊,欲召諸子從容。有寺僧圣剛者,常所來往,李因以具.宴為說。僧曰:“每見其飲食,窮極水陸滋味,常饌必以炭炊,往往不愜其意。此乃驕逸成性,使君召之,可乎?”李曰:“若朱象髓、白猩唇,恐不可致,止于精潔修辦小筵,未為難事。”于是廣求珍異,俾妻孥親為調(diào)鼎,備陳綺席雕盤,選日邀致。弟兄列坐,矜持儼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下箸。主人揖之再三,唯沾果實而已。及至水餐,俱致一匙于口,然相眄良久,咸若餐茶食蘗。李莫究其由,但以失飪?yōu)橹x。明日,復睹圣剛,備述諸子情貌。僧曰:“某前者所說,豈謬哉!”因造其門,以問之曰:“李使君特備一筵,肴饌可為豐潔,何不略領其意?”諸子曰:“燔、炙、煎、和,未得其法?!鄙唬骸八锟v不可食,炭炊之飯,又嫌何事?”曰:“上人未知。凡以炭炊饌,先燒令熟,謂之煉火,方可入爨。不然,猶有煙氣。李使君宅炭不經(jīng)煉,是以難于餐啖?!鄙畵嵴拼笮υ唬骸按藙t非貧道所知也。”及.大寇陷洛,財產(chǎn)剽掠俱盡。昆仲數(shù)人與圣剛同時竄避,潛伏山谷,不食者三日。賊鋒稍遠,徒.步將往河橋。道中小店始開,以脫粟為餐而賣。僧囊中有錢數(shù)文,買于土杯同食。腹枵既甚,粱肉之美不如。僧笑而謂曰:“此非煉炭所炊,不知可與諸郎君吃否?”但低首慚靦,無復詞對。古人云:“膏粱之性難正?!逼浯酥^乎?是以圣人量.腹而食,賢者戒于奢逸。(選自《劇談錄》,有刪節(jié))6.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李因以具宴為說/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B.及大寇陷洛/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徒步將往河橋/日與其徒上高山D.是以圣人量腹而食/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7.下列對文中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勛蔭:憑自己立功得到官爵。古代官吏選拔有世襲、納貲、薦舉、勛蔭等方式。B.昆仲:稱人兄弟的敬詞。昆為兄,仲為弟。另古代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C.粱肉:以粱為飯,以肉為肴,指精美的膳食。如“食必粱肉,衣必文繡”。D.失飪:烹調(diào)生熟失宜?!墩撜Z·鄉(xiāng)黨》有“失飪不食,不時不食”的記載。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明日,復睹圣剛,備述諸子情貌。(2)古人云:“膏粱之性難正。”其此之謂乎?9.簡要概括李使君之宴中,豪貴子弟“難于餐啖”的原因。參考答案:6.D

7.A

8.(1)第二天,(李使君)又見到僧人圣剛,詳細地告訴了他這幾個兄弟昨天宴席上的情形(表現(xiàn))。(2)古人說:“紈绔子弟的品性(性行)是難以匡正的?!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吧?

9.李使君家肴饌燒烤調(diào)味都不得方法;他家炭沒有經(jīng)過煉燒,飯難以下咽;富貴子弟從小生活奢靡,極盡享樂,體會不到艱難。6.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題干要求選出“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考生應把選項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推測意思和用法的正誤。D項,兩個“量”意思都是“估量”。A項,“李因以具宴為說”,“具”與“宴”搭配,“具宴”即“設宴”“備辦宴席”,“具”應解釋為“備辦”,是動詞;“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具”修飾“言”,應解釋為“詳盡”。B項,“及大寇陷洛”,“及”,意思是“等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及”,動詞,“比得上”。C項,“徒步將往河橋”,“徒”,步行;“日與其徒上高山”,“徒”,名詞,隨從。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義法:由于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jù)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刹扇〈朐姆?、課內(nèi)回顧法、成語遷移法。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出詞性,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如本題中的兩個“具”,前者放在名詞的前面,應為動詞;后者放在動詞前,應是修飾動詞,此處是狀語。7.試題分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平常的學習中,考生應有意識的進行分類識記,比如科考類、官職升遷貶謫類、官職名稱類等等。A項,“勛蔭:憑自己立功得到官爵”錯誤,“勛蔭”應指子孫憑借先輩功業(yè)而得到官爵。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文言文翻譯能力。拿到句子之后,應先回歸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語,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進行調(diào)、換、刪,再采取對譯法,逐字進行翻譯。第一句中,“明日”,古今異義,第二天;“復睹”前面省略主語“李使君”,“復”,又,“睹”,看到,見到;“備”,詳細;“情貌”,情形,表現(xiàn)。第二句中,“膏粱”,指紈绔子弟;“正”,匡正;“其”,語氣詞,表猜測語氣,大概;“此之謂”,賓語前置,應為“謂此乎”,譯為“說的就是這個吧”。9.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審題,把握題干的要求,“簡要概括李使君之宴中,豪貴子弟‘難于餐啖’的原因”。首先找到設題的區(qū)域,文章第一段寫李使君設宴,但這些豪貴子弟難于餐啖,第二段李使君把這一情況告訴僧人圣剛,圣剛向諸子詢問原因,諸子說“燔、炙、煎、和,未得其法”,意思是燒烤調(diào)味都不得方法;“上人未知。凡以炭炊饌,先燒令熟,謂之煉火,方可入爨。不然,猶有煙氣。李使君宅炭不經(jīng)煉,是以難于餐啖”,意思是“上人你不知道,凡是用炭燒飯,必須先將炭燒熟,這叫煉火,這樣才能用來燒飯。不這樣的話,燒出來的飯會有炭煙氣的。李使君家的炭沒有經(jīng)過煉燒,因此難以下食”。由諸子的言語可以看出這些富貴子弟從小生活奢靡,極盡享樂,體會不到艱難,根據(jù)這些內(nèi)容進行概括即可。參考譯文:唐僖宗乾符年間,洛陽有大官僚的子弟,憑借先世的功業(yè)做官,生活物品精良充足,放縱地享用華麗的服裝、精美的食物,不把物盛則衰的道理作為警戒。(他們的)酒食精致鮮美,想盡辦法滿足口腹的欲望。有位李使君從州府任上免官回來,他家也在東都洛陽。(李使君)非常感激這大官僚家舊日的恩情,想設宴將他家的幾位兒子請來暢敘一番。有個僧人叫圣剛,經(jīng)常出入李使君家。李使君把準備宴席這事對他說。圣剛說:“每次看見他們進餐,總是羅列盡了水里的、陸上的各種珍美食物,而且平常飯菜都必用炭燒,這樣還往往不滿意。這是驕奢淫逸成性了,你邀請他們來,行嗎?”李使君回答說:“如果要吃朱象髓、白猩唇,我恐怕弄不到。至于置辦精致潔凈的小宴席,也不算難事?!庇谑?,李使君四處搜羅珍奇食物,讓妻子兒女親自動手烹調(diào),布置齊全華麗的席位、雕刻精美的器皿,選定好日期請他們來。幾兄弟依次入座,態(tài)度驕慢矜持,面若冰霜。每道菜上來后,竟不動一筷。主人請讓再三,只是吃一點干鮮水果而已。待到飯來,都只用匙舀一下放入口中,然后互相對視了許久,樣子都像吃了苦茶、黃檗。李使君不知道什么原因,只得用烹調(diào)不好的話道歉。第二天,(李使君)又見到僧人圣剛,詳細地告訴了他這幾個兄弟昨天宴席上的情形(表現(xiàn))。圣剛問:“我從前說的話不錯吧?!庇谑鞘倎淼酱蠊倭偶抑校瑔枎孜恍值埽骸袄钍咕匾鉁蕚淞艘蛔荔巯?,菜肴可謂豐盛潔凈,你們?yōu)槭裁床簧陨灶I受一下他的情意呢?”幾位兄弟回答說:“燒烤調(diào)味都不得方法?!笔傉f:“即使其它的菜都不好吃,用炭燒的飯,又嫌什么呢?”幾位兄弟說:“上人你不知道,凡是用炭燒飯,必須先將炭燒熟,這叫煉火,這樣才能用來燒飯。不這樣的話,燒出來的飯會有炭煙氣的。李使君家的炭沒有經(jīng)過煉燒,因此難以下食?!笔偵伺恼拼笮Φ溃骸斑@些都是貧僧不知道的啊!”到黃巢率領軍隊攻占了洛陽。(大官僚的)家財被搶掠一空。兄弟幾位和圣剛一同逃出洛陽避難,潛藏在深山中,有三天沒吃到一點東西。等到黃巢的部隊漸漸遠去,他們就打算步行去河橋。途中遇到一家小飯店剛剛開業(yè),用只脫去皮殼的糙米做成飯賣給顧客。圣剛兜里還有幾文錢,買了些糙米飯盛在一只土缽中,跟這幾位兄弟一塊兒吃。他們肚子餓得特別厲害,吃著這樣的糙米飯,覺得過去吃過的美味佳肴都沒有它好吃。圣剛笑著問幾位兄弟:“這糙米飯不是用煉炭燒的,不知道能不能給幾位郎君吃呀?”(他們)只是羞愧地低下了頭,再也沒話回答。古人說:“紈绔子弟的品性是難以匡正的?!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吧?因此圣人估量自己肚子的容量而吃飯,賢士會戒除掉奢侈逸樂。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正確的—項是(

)A.他接管我們班之后,深感頭疼,因為全班學生的成績良莠不齊,幾個前任班主任都干了不長時間,然后都搖頭嘆氣,無奈走人。B.如果說“舌尖上的中國”展現(xiàn)了中華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秀色可餐,那么“舌尖上的浪費”,則呈現(xiàn)了一種丑陋的飲食觀,這是對食物的褻瀆。C.女性作者的文筆,常以柔情似水、細膩委婉見長,雖非個個如此,但說大多數(shù)是這樣,應該算是持平之論。D.誠然,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煩惱只需哈哈一笑便能渙然冰釋,笑只不過是改變情緒的一種方法。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成語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語的意思,然后結合語境辨析正誤。A項,“良莠不齊”,指好人壞人混雜在一起,指品質。句中說的是“成績”,對象不當。B項,“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麗或景物非常優(yōu)美。句中形容“飲食文化”,對象不當。C項,“持平之論”,指公正的意見。也指折中、調(diào)和的話。句中使用正確。D項,“渙然冰釋”,形容嫌隙、疑慮、誤會等完全消除。句中說的是“煩惱”,對象不當。點睛:對于詞語題,第一要辨析詞義,包括詞語的語義側重點、詞語的詞義輕重、詞義范圍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習慣、語法功能、使用對象等方面。本題中,“良莠不齊”“秀色可餐”“渙然冰釋”都屬于適用對象不當。解答詞語題,第一、逐字解釋詞語,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詞語潛在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詞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詞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lián)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