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穩(wěn)步提升科研能力及水平_第1頁
第二講穩(wěn)步提升科研能力及水平_第2頁
第二講穩(wěn)步提升科研能力及水平_第3頁
第二講穩(wěn)步提升科研能力及水平_第4頁
第二講穩(wěn)步提升科研能力及水平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回歸理性志存高遠循序漸進講二第2穩(wěn)步提升科研能力與水平從感嘆“壓力山大”到修煉“亞歷山大”

大學專業(yè)技術人員,特別是青年教師應經過科學精神洗禮與科學探索練歷盡快走上科研正道。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就要深刻認識到克服傲慢與偏見是畢生的功課:做正確的或高效的科研事情比正確地做低效或無效的科研事情更為重要;尊重科研基本常識比快速掌握一堆具體知識更為重要;身體力行的探究比疾世憤俗的應付更為重要。一、高校教師科研工作的前進道路:從探路進院到登堂入室

1.明確必須選擇的前進方向

(1)大學教師教學、科研與育人的關系--土地、養(yǎng)料與糧食;(2)非學術道路與學術道路----平地散步與山川探險(唐宣宗李忱:千巖句…+大雄句…)---壯士之志,勇士之業(yè)----科學不相信眼淚,只相信汗水;科學不鼓勵蠻干,只鼓勵能干。(3)決心、恒心、信心+好奇心,平常心,歡喜心----無限風光在險峰(科研是聰明的傻子干的有趣事情)。

三個管用的友好建議

A橫下一條決心:飯碗式宿命生存VS專家式運命發(fā)展。

B告別騎墻態(tài)度:高不成,低不就,進怕累,退不甘,前迷茫,后無路

C練出三把刷子:[高校教師本領的三原色-------教學職業(yè)能力的藍刷子+專門研究能力的紅刷子+專業(yè)技能的黃刷子]--------[好日子===基本收入+項目收入+服務收入]。

2.必須明確的前進標志

(1)“探路之行”----博學、審問與交流;(2)“進院之行”------學科范式、視野與結構;(3)“登堂之行”----學科重大前沿與新域;(4)“入室之行”----成熟學說與體系。

[行百里者,常半九十VS雖不能至,心向往之]3.無法逾越的前進階段

(1)20-30探路而開端的“青銅時代”(專業(yè)技術十至八級,新手級,信奉“如人所識”,一元威權

):寄宿--求學門客---輾轉反側:(2)30-40進院而開展的“黑鐵時代”(專業(yè)技術七至五級,勝任級與熟練級,信奉“如吾所識”,多元化探索,一慮百致

):租宿---修行學陀----循序漸進;(3)40-50登堂而開拓的“白銀時代

(專業(yè)技術四至三級,專家級,信奉“如其所能”,一體化探索,殊途同歸

):廂主---弘學法師----發(fā)揚廣大;(4)50-60入室而開闊的“黃金時代

(專業(yè)技術二至一級,大師級---全部生命與學術的融合,信奉“如來可能”,一體化回歸,返本開新

):廳主---得道高僧---開宗立派。

4.前進轉段的判斷標準

(1)“青銅時代”:養(yǎng)成勤奮的學思行動----更多積累;(2)“黑鐵時代”:確定穩(wěn)定的探究領域----更多操演;(3)“白銀時代

”:產出有影響的標志成果---更多突破;(4)“黃金時代

”:健全獨特的學說體系----更多推廣。二、高校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策略:從捷徑摘桃到以迂為直

1.能力提升的常識起點----培元養(yǎng)正,自憫及人

(1)自我關懷-----在認識與改造世界中認識與改造自己(無知導致傲慢與偏見,而傲慢與偏見是人生一切不幸的源泉)---目前競爭態(tài)勢下,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最多能糊弄到副教授(條件趨高,15%淘汰);(2)人己同感----小馬過河,貴在下水,不深不淺;

(3)端正妄念----急功近利,學術不端(天上不會掉餡餅;學德污點---剽竊觀點;表達抄襲;一稿多投等)。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去妄存實.

2.能力提升的基本策略----遠見近行,以迂為直

(1)科研是特殊高智力行業(yè)(百舸爭流,千帆競發(fā),成功很難);(2)科研的一切成功都在明天出現(xiàn),必須確立遠見卓識而循序漸進(“糖果實驗”,殷鑒不遠);(3)入行之日,就要努力跳出“干指頭沾鹽-----瞎折騰”式的“經驗陷阱”(主體經驗建構模式:經驗剪刀+格式槳糊+文獻片段,屬前科學研究階段)與“惡俗導向”(天下文章一大抄,前科學觀念階段--------鼓勵理論范兒與方法范兒的照貓畫虎);(4)道不遠人,要按照學術常規(guī)程式走路,打好終生受益的基本功(花拳繡腿乃自欺,功力深厚是美評----大家八十仍寫生)。

3.能力提升的競爭策略----身經百戰(zhàn),戰(zhàn)中成長

(1)近現(xiàn)代科研活動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名利場(經過全過程主客觀學術評價的特殊場地),客觀存在以下三大基本規(guī)律:一是科研立項環(huán)節(jié)的承認與分配規(guī)律(先當孫子后當爺,往來成古今;多勞多得是鐵律,烏合乃笑柄);二是科研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規(guī)律(坦言人已說,明確接著說,敢于另外說);三是科研傳播環(huán)節(jié)的交流與評價規(guī)律(精品敢打擂臺賽)。(2)“圈派化+平臺化”是常規(guī)競爭方式(學團,學圈,學派+機構平臺,項目平臺,政府平臺,等)------從“游擊隊員”向“學軍隊員”的思想與組織轉變是個關鍵問題。

核心期刊以上級別論文的“做與寫”---必須告別“無基之樓”與“無頂之樓”.

樓基部分-----培土期(積累期)

A領域探測(學科結構、前沿、重點、熱點、生長點等

----------------重點明確領域“知識譜系+知識圖譜”);

B領域選題(學科的范式---領域--視角--主題—標題);

C成果類型(觀念、理論、方法、制度、設計、方案,等);

D預期觀點(假說,猜想,關系);

E研究方案(預案)。

[看看圖,探探路,算算賬,定定計]

三、高校教師科研實踐的理性回歸:萬丈高樓平地起

樓體部分----種植期(驗證期)+[收獲期(寫作期)

F方案執(zhí)行:專題參考文獻閱讀與分析(綜述或述評)----提出特定的邏輯框架或數學建模-----現(xiàn)象或事實數據采集----現(xiàn)象或事實數據清洗、分析與預處理----利用邏輯框架或數學模型處理相關數據------檢驗或完善特定框架或模型(補充采集數據)----小結與討論.G按照規(guī)定學術格式撰寫研究論文或報告;

H選擇合適的期刊謀求發(fā)表。

樓頂部分----銷售期(評價期)

I論文被轉載、引用或評價

J申報高層次科研成果獎勵。[一定要在學習和運用已有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高起點起步,這是經驗研究與科學研究的分水嶺]

三級技術路線選擇能力-------像模像樣是總綱,一招一式合規(guī)矩1.基礎水平階段:

從直接的日常實踐入手:描述常態(tài)----解釋常態(tài)----探索新常態(tài)。2.高級水平階段:

從間接的理論框架入手:探索新常態(tài)----解釋常態(tài)—--描述常態(tài)----預測新常態(tài)。3.超級水平階段:

從日常與理論同時入手:描述常態(tài)----解釋常態(tài)----探索新常態(tài)----預測新常態(tài)----構建新常態(tài)。

長期學術積累的火山式“爆發(fā)”成果經過嚴格評審與高層競爭的“勝出”成果高水平成果的基本特征循序產出高水平學術成果四奠定學者公認學術地位的“頂尖”成果衡量機構高等學術水平的“標桿”成果。

(1)正確認識什么是高水平學術成果

高水平成果是是科學研究各階段、各類能量連續(xù)聚合的產物,即人類知識高能聚合體(集體智慧的具體結晶,95%是集體的,貴在用已生之,5%是自己的,貴在推而廣之)。因為能量強沛,所以令人信服。不斷取得一系列標志性高水平成果是一個學者走向成熟與成功的標志。高級創(chuàng)新能力積累階段(10-15年)學術質量形成階段(1-3年)高水平成果形成的基本階段學術價值形成階段(1-3年)學術價值確認階段(1-2年)理工學科的黃金產出年齡段:30-40歲文史學科的黃金產出年齡段:35-45歲

高層次陣地發(fā)表:核心(C級)以上高頻次引用評價:15-20次以上高水平成果的量化指標(滿足3項以上)高水平成果是典型的“五高癥”(+高職稱或學歷)患者,其核心評價指標是省部級以上的高等級獎勵,特別是一、二等以上的獎勵。高經濟社會效益:千萬元以上高等級表彰獎勵:省部級(C級)以上(2)高水平成果產出的前提性條件(四正之要)2.1正向:引以學術為榮的價值認同與道路選擇(第一必要條件)

[學術之道非謀稻梁之道,也非盡興趣之道,乃棟梁之道]

[民族脊梁與社會良知:職業(yè)學者的使命感,責任感與榮譽感(正隱能量:潛意識地捕獲機遇與靈感)。

[學者竟多無知,何求世界他人多知,不說舍身求法學玄奘,勿忘葉公好龍?zhí)尚?。]

2.2正品:德才情志兼?zhèn)涞膶W術品格與學人氣質(第二必要條件)

[美德之慧(科學操守,向度);才具之慧(科學方法,速度);

情感之慧(科學情操,強度);意志之慧(科學追求,韌度)。]

2.3正名:合理必要的技術職務與社會兼職(第三必要條件)

[專業(yè)話語權: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

2.4正境:穩(wěn)定可靠的正當經費與研究環(huán)境(第四必要條件)

[學術者,天下之公器,當陽光正義為之]

3.1牢固確立學貫化的社會責任意識:非支離之道,乃融通之道

A緊密依托高等學術機構建設、高深學術制度安排和高明學術機制運行。

B明確高深學術之道的一以貫之:知識生產(研究顯道)→人才培養(yǎng)(教學傳道→社會服務(轉化用道)→文明傳承(全統(tǒng)續(xù)道)。C堅持科研與其他三類學科活動之間的相互促進:科研推動教學,教學促進科研;科研支撐社服,服務拉動科研;傳承奠基科研,科研創(chuàng)新傳承。

(3)高水平成果產出的關鍵路徑3.2堅持依托學科化的社會建制:非孤立之道,乃整體之道。學科規(guī)劃

定位︱方向︱優(yōu)勢︱特色學科隊伍

領導︱團隊︱結構︱流派學科條件

交流︱資料︱設備︱平臺學科管理

組織︱制度︱經費︱文化學科研究

選題︱探索︱寫作︱成果學科教育

專業(yè)︱課程︱教研︱教改學科影響

質量︱推廣︱評價︱水平學科應用

開發(fā)︱建設︱管理︱服務學科傳播

編輯︱出版︱專門︱普及3.3必須強化學范化的方法保障:非獨妄之道,乃證成之道

如何根除獨妄(獨斷性,片面性,狂妄性,令人反感):“四相”全面發(fā)現(xiàn)證真之法。

(1)正確處理學科領域與科學體系的關系:分化研究與融合研究相激發(fā):基于歷時分化的領域知識譜系形成(內涵發(fā)展),基于共相融合的超域知識圖譜形成(外延拓展)。[內外不二](2)正確處理學科領域內不同層級之間的關系: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貫通: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發(fā)展研究(或開發(fā)研究)的大周期與超循環(huán)。[表里不二]

3)正確處理兩類科學解釋方法的關系: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相對應----質化研究的量化分析(量變約束陳述),量化研究的質化綜合(質變約束陳述)-----概念與數目的對應。

[質量不二]【從相結合到相對應:觀念的概念群化+概念的指標化+指標量化。這是人文社會科學,特別是人文科學開拓創(chuàng)新的關鍵路徑。因此:數字人文,社會計算等新的研究方法開始登上當代學術舞臺。

舉例1:優(yōu)質生活(觀念)→宜居性(概念之一)→基本測度指標(二級概念群:社會宜融合性指標;環(huán)境適應性指標;生活便宜性指標;宜居饋應效果指標)→具體測度指標體系。

舉例2:科學研究效能系數(假定性+設計性)1.環(huán)境效能系數指標分群潛意系數(分群正態(tài)分布估計),[0,1)達標基準系數(黃金分割分布估計),(0,0.4)綜合激勵系數(S曲線分布),(0,0.2),(0.2,0.8),(0,0.2)2.個體效能系數指標達標向度系數(基于本體預設的主體必然性---使命感,矢量強度估計),[0,1)達標速度系數(基于知識積淀的主體自覺性---決策力,相對勢能估計),(0,1)達標效應系數(基于實踐創(chuàng)新的主體自由性---執(zhí)行力,相對功能估計),[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